2024-2025学年下学期河南省焦作十七中高一政治期末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2025学年下学期河南省焦作十七中高一政治期末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高一政治期末试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30小题,共60分)
1.1949年10月1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礼在北京隆重举行,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这一历史事件的意义是( )
①引领中国人民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②实现了中国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③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④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下列属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原创性成果的是( )
①明确先富带后富,逐步达到共同富裕
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③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④明确“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3.党中央高度重视理论学习教育,坚持不懈用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全党,从2023年4月开始,自上而下分两批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在解决制约高质量发展问题、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党的建设等突出问题上,取得明显成效。这说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①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形态
②是改变中国引领世界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③体现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高度自信
④展示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真理力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苗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这首诗用简单朴素的语言鲜明探揭示出农夫和公子王孙不同的生活状况,反映了封建社会人与人不平等的社会现象。在封建社会中,农夫和公子王孙过着不同生活的根源是( )
A.封建社会生产力水平低
B.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
C.封建社会创造的产品有限
D.农民是被剥削被压迫阶级
5.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正确地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中国阶级关系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确定把党的工作重点转向社会主义建设,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这次会议( )
A.加深了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
B.指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已退出历史舞台
C.提出推动落后的农业国向先进的工业国转变
D.使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提高了国际影响力
6.在一件出土的西周时期的青铜器上有关于“匹马束丝”的明确记载,一个奴隶主以五名奴隶与另一个奴隶主换得一匹马,一束丝(十把)。这表明( )
①当时商业贸易高度发达、交易内容广泛
②当时奴隶毫无社会地位、命运十分悲惨
③氏族成员间的地位不平等、出现贫富分化
④奴隶是奴隶主贵族的私有财产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7.毛泽东认为,新民主主义的革命和历史上欧美各国的民主革命大不相同,它不形成资产阶级专政,而造成各革命阶级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统一战线的专政。由此可见,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新”主要体现在( )
①历史时期不同,我国处在更新的历史阶段
②基本国情不同,我国当时的复杂国情与欧美不同
③领导权归属不同,坚持无产阶级领导
④革命前途不同,建立无产阶级领导下的联合专政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习近平主席在党的二十大提出,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必须( )
①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
②远眺前行的路,沿袭人类一切文明成果
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高速发展
④坚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9.《新民主主义论》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代表作,文中阐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阶段,需要分步进行。下列对“两个阶段”的关系理解正确的是( )
①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
②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③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物质基础
④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领导阶级不同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2024年2月4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中央巡回指导组暨中央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总结会议在京召开。会议指出,要把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是因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①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完全继承
②是回答时代之间的科学理论
③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
④为我国发展提供了具体举措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1.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显著的特征、最壮丽的气象,是决定中国式现代化成败的关键一招,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面对人民群众新期待,必须继续把改革推向前进。这是因为实行改革开放( )
①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
②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③增强了社会发展活力,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
④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作出的伟大历史贡献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2.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新时代”一词出现了近40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 )
A.人民日益增长的幸福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B.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C.人民日益增长的幸福生活需要和不均衡不协调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D.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均衡不协调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13.在今天的中国,铁路进青藏,公路密成网,高峡出平湖,港口连五洋,产业门类齐,稻麦遍地香,神舟遨太空,国防更坚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如此成绩的根本原因是( )
A.确定了国家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B.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C.认识到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 D.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目标
14.下列关于新时代的理解正确的是( )
A.新的历史条件下,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美好时代
B.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同步富裕的时代
C.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
D.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国的时代
15.河南是古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中国历史上有20多个王朝在此建都。在河南的偃师二里头遗址、郑州商城遗址、三门峡虢国墓地等遗址,考古发现了大量反映夏商周三代文明的珍贵文物,为人们生动展示年代久远的古老文明。下列文物可能出土在上述遗址的是( )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6.毛泽东说:“中国的人口多、民族多,封建社会历史长,地域发展不平衡,近代又被帝国主义弱肉强食,搞得民不聊生,实际四分五裂。我们这样的条件搞资本主义,只能是别人的附庸。”可见,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是由于( )
①中华民族遭受了有史以来前所未有的劫难
②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
③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软弱性和妥协性的特点
④帝国主义不允许中国走资本主义强大起来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17.西方人曾认为“中国是一头沉睡的狮子,当这头狮子醒来时,世界都会为之发抖。”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国这头狮子已经醒了,但这是一只和平的、可爱的、文明的狮子”。以下事实中能印证习近平的观点的有( )
①近日欧盟宣称将启动针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的反补贴调查,我国商务部表示强烈不满
②中国已连续5年成功举办世界进口博览会,促进全球开放合作、支持世界经济复苏
③台湾当局提出“参与联合国四大诉求”,我国外交部驳斥称“一个中国原则不可撼动”
④2023年以来,中国领导人先后与俄乌两国领导人直接沟通,致力于劝和促谈
A.①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④
18.2024年6月30日,粤港澳大湾区关键交通枢纽——深中通道正式开通,这是继港珠澳大桥后的又一超大型交通工程。面对一系列的世界级建设难题,上百家参建单位、上万名建设者齐心协力,七年磨一剑,攻克了多项世界级技术难题,创造了多项世界纪录。这充分证明( )
①实现高科技自立自强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
②中国式现代化是干出来的,伟大事业都成于实干
③我国已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实现了科技自立自强
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显著优势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9.“一五”期间,我国迅速建立起前所未有的新兴工业部门,如飞机、汽车、重型机器、发电设备、冶金和矿山设备、精密仪表、新式机床、塑料、无线和有线电器材的制造等。我国建立起一大批新的钢铁、煤炭、电力、机械、有色金属、化工和军工企业,构成了我国工业布局的基本框架。这得益于( )
①共产国际的大力援助 ②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国情相结合
③以苏联经验教训为鉴戒 ④干部群众“超英赶美”的革命豪情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20.“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由此可见,中国式现代化( )
A.与西方国家的现代化完全不同 B.与西方国家的现代化有本质区别
C.中国式现代化会向西方现代化“趋同” D.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普遍适用的现代化模式
21.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资本的文明面之一是,它榨取这种剩余劳动的方式和条件,同以前的奴隶制、农奴制等形式相比,都更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社会关系的发展,有利于更高级的新形态的各种要素的创造。”这说明(  )
①资本主义有其历史进步性
②人类开始进入文明时代
③追求剩余价值的动力,在当时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④看到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22.电视剧《觉醒年代》展现了从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建立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讲述了觉醒年代的社会风情和百态人生。“觉醒年代”出现的原因是( )
①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列主义
②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成为中国人民的主心骨
③鸦片战争后仁人志士改变了旧中国的社会性质
④新中国建立所带来的最深刻最伟大的变革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3.某校高一思想政治学习兴趣小组搜集到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部分三中全会的中心议题,认为其共同特点是都在释放____重要信号。( )
会议 召开时间 中心议题
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年12月 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十四届三中全会 1993年11月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十七届三中全会 2008年10月 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若干重大问题
十八届三中全会 2013年11月 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
十九届三中全会 2018年2月 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
①坚定不移高举改革开放的旗帜
②坚定不移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
③坚定不移根据社会发展不断调整建设中心
④改革开放是党的全部理论和主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4.青莲岗文化遗址位于江苏省淮安市,出土器物主要有石器、陶器、炭化的籼稻粒及渔猎用具。据此可推测,当时( )
A.人们共同进行生产劳动 B.奴隶主们占有生产资料
C.按照需要分配劳动产品 D.私有制已经确立起来了
25.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强调共产党人“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这表明( )
①共产党是代表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和政党
②无产阶级运动应该以暴力方式夺取政权
③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为人类求解放
④资产阶级灭亡和社会主义胜利是必然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6.《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贯穿着一条主线,即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一直强调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一以贯之。在第三卷收录的文献中,习近平总书记又强调了这一点。作为新时代的见证者、开创者、建设者,广大青年必须( )
①以战天斗地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奋进新时代
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肩负起国家和民族的希望
③开新局于伟大的社会革命,强体魄于伟大的自我革命,书写历史新篇章
④一以贯之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7.“成就是全国各族人民撸起袖子干出来的,是新时代奋斗者挥洒汗水拼出来的。”国家主席习近平的2019年新年贺词在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这句话启迪我们
①新时代仍然需要坚持艰苦奋斗精神
②实现理想需要脚踏实地、全力以赴
③持之以恒奋斗已成为全民的自觉行动
④把个人理想与祖国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8.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中国这样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没有先例,犹如攀登一座人迹未至的高山,一切攀登者都要披荆斩棘、开通道路。”下列关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理解正确的是( )
①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②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
③是以苏联经验教训为鉴戒,艰辛探索适合中国国情道路的过程
④实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的第一次结合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9.马克思说,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一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需要大量的货币作为资本
②生产力的发展使资产阶级的侵略、奴役成为必然
③西方资产阶级依靠暴力、通过掠夺获得发展所需的资本
④资本主义社会的形成不是一个田园诗般的过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0.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经过长期努力,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发展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和中华民族发展史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 )
①解决人类问题自此有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②我国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③我国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④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命力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31.40多年前,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这场伟大革命,40多年风雨征程,改革开放创造了令世界赞叹的“中国奇迹”。
改革开放以来,按照现行贫困标准计算,我国7.7亿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按照世界银行国际贫困标准,我国减贫人口占同期全球减贫人口70%以上。2021年,我国取得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的伟大成就,极大地减少了世界贫困人口,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贫困人口的脱贫和收入增长会极大提升其消费质量和水平,并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
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分析改革开放的意义。(10分)
32.根据提供的图片和关键信息,完成下列要求。(12分)
事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实行改革开放 进入新时代
解读 中国人民站起来 中国人民富起来 中国人民强起来
(1)辨析: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4分))
(2)请用一句话概括改革开放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2分)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其重大意义表现在哪三个方面?(6分)
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社会发展的实际、中华文明五千年灿烂文化相结合而形成的。
材料一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聆听时代的声音,回应时代的呼唤,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时代课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是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材料二 《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一书生动讲解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其讲话、文章和谈话中所引用的中国古代名言名句和经典故事,展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反映了他从中所汲取的治国理政智慧与理念。
(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回答时代之问的科学理论。请结合材料一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相关知识对此加以分析说明。
(2)运用“十四个坚持”的相关知识按示例完成下表。
习近平总书记用典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1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2 取之有度,用之有节 ①
3 国皆有法,而无使法必行之法 ②
4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③
5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④
试卷第2页,共10页
试卷第1页,共10页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D B B C D D B A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B B C C C D D D B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C A A A B B B B D B
31.(1)从“四个面貌”“三大飞跃”来理解
①“四个面貌”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
②“三大飞跃”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2)从未来发展需要来理解
实践充分证明,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32.(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并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创造了政治前提。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阶段的开始。1956年底,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
(2)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3)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②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③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
33.(1)①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是在把握世界发展大势、应对全球共同挑战、维护人类共同利益的过程中创立并不断丰富发展的。
②当代中国正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是在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创立并不断丰富发展的。
③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性锻造中坚定走在时代前列。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是在不断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实现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过程中创立并不断丰富发展的。
④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是在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深邃思考、深刻总结,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懈探索、砥砺前行中创立并不断丰富发展的。
(2)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坚持全面依法治国 坚持全面深化改革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答案第2页,共3页
答案第2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