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基础检测题(含答案)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文言文基础检测题(含答案)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资源简介

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文言文基础检测题(满分 100 分) (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20 题,40 分)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 “之” 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论语》) B.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C. 作《师说》以贻之 D.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人皆有不忍心之心》)
2.下列加点文言实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克己复礼为仁 (克:约束,《论语》)
B. 致知在格物 (格:推究,《大学之道》)
C.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忍:忍受,《人皆有不忍心之心》)
D. 今子有五石之瓠 (瓠:葫芦,《五石之瓠》)
3.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四书” 指《大学》《中庸》《论语》《春秋》,是儒家经典著作
B. 《老子》又称《道德经》,是道家学派创始人庄子的代表作
C. “礼” 是儒家核心思想之一,“克己复礼” 意为约束自己,使言行符合礼的规范(《论语》)
D. “兼爱” 是墨家思想,主张 “爱有差等”,与儒家 “仁爱” 思想一致(《兼爱》)
4.下列各句中属于宾语前置句式的一项是( )
A. 贤哉,回也(《论语》) B. 此之谓也(《大学之道》)
C. 见贤思齐焉(《论语》) D. 犹有不孝者乎(《兼爱》)
5.下列加点词属于词类活用中是使动用法的一项是( )
A. 饭疏食饮水《论语》 B. 先齐其家《大学之道》
C. 见贤思齐焉《论语》 D.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人皆有不忍心之心》
6.下列各句中 “以” 的用法与 “以兼相爱、交相利之法易之”(《兼爱》)中 “以” 相同的一项是( )
A. 以吾一日长乎尔 B.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C. 无从致书以观 D. 以中有足乐者
7.下列加点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A. 温故而知新 B. 虑以为大樽
C. 天下兼相爱则治 D.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8.下列对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中 “于” 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 介词,在 B. 介词,从 C. 介词,对 D. 介词,比
9.下列加点实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学而不思则罔(罔:迷惑,《论语》) B. 自胜者强(强:强大,《老子》
C. 意诚而后心正(诚:诚实,《大学之道》 D. 盗贼无有(盗:小偷,《兼爱》)
10.下列不属于判断句的一项是( )
A. 道者,万物之奥(《老子》)
B. 此谓诚于中,形于外(《大学之道》)
C. 是故君子戒慎,恐惧其所不闻(《大学之道》)
D. 天下之害何也
11.下列加点词 “其” 的用法与 “择其善者而从之”(《论语》)中 “其” 相同的一项是( )
A. 其皆出于此乎 B. 吾其还也
C. 其不善者而改之 D. 失其所与,不知《烛之武退秦师》,
12.下列关于 “仁” 的表述不符合《论语》思想的一项是( )
A. 仁是儒家核心思想,“克己复礼为仁” B.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是仁的重要体现
C. 仁要求统治者施行 “仁政”,与民同乐 D. “仁者爱人” 是仁的基本内涵
13.下列各句中 “而” 的用法表转折的一项是( )
A. 曲肱而枕之《论语》 B.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
C. 任重而道远《论语》 D.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14.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交相恶则乱(恶:憎恨,《兼爱》)
B. 今子有五石之瓠(石:容量单位,《五石之瓠》)
C. 怵惕恻隐之心(怵惕:警惕,《人皆有不忍心之心》,此处指惊惧)
D. 知止而后有定(止:停止,《大学之道》)
15.下列文化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儒家学派创始人
B. 《老子》又称《道德经》,共八十一章,语言凝练,富含哲理
C. “大学” 原是《礼记》中的一篇,后与《中庸》《论语》《孟子》合称 “四书”
D. 墨子,名翟,战国时期宋国人,道家学派代表人物(墨子是墨家学派代表人物)
16.下列各句中属于状语后置句式的一项是( )
A.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论语》)
B. 此之谓也《大学之道》)
C.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人皆有不忍心之心》
D. 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庄子 秋水》
17.下列加点词 “易” 的用法与 “以兼相爱、交相利之法易之”(《兼爱》)中 “易” 相同的一项是( )
A.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
B.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愚公移山》
C.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滕王阁序》
D. 是以古之易财,非仁也 《韩非子》
18.下列对《五石之瓠》中 “夫子固拙于用大矣” 的 “固” 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坚固 B. 本来 C. 坚决 D. 必定
19.下列加点词 “善” 的意思与 “择其善者而从之”(《论语》)中 “善” 相同的一项是( )
A.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劝学》
B.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 《鸿门宴》
C. 善万物之得时 《归去来兮辞》
D. 不如因善遇之 《鸿门宴》
20.下列关于《大学之道》中 “三纲领”“八条目” 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三纲领” 指 “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八条目” 指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B. “三纲领” 指 “格物、致知、诚意”,“八条目” 指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C. “三纲领” 指 “修身、齐家、治国”,“八条目” 指 “平天下、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D. “三纲领” 指 “明明德、亲民、平天下”,“八条目” 指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止于至善”
二、文言文翻译(每题 10 分,共 3 题,30 分)
1.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

2.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大学之道》)
3.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乎?视父兄与君若其身,恶施不孝?(《兼爱》)
三、情景式默写(每空 3 分,共 10 空,30 分)
1. 孔子论述君子与小人在志向追求上的差异,指出君子看重道义,小人看重利益的句子是:“ , 。”
2.《老子》中体现 “积累” 重要性的句子:“ , 。”
3.《大学之道》中提出 “三纲领” 的句子:“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 。”
4.《人皆有不忍心之心》中指出人有 “四端”,其中关于 “仁之端” 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仁之端也。”
5.《五石之瓠》中庄子对惠子 “拙于用大” 评价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
6.《兼爱》中指出天下混乱根源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交相恶则乱。”
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文言文基础检测题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40 分)
1.答案:D
解析:A 项 “之” 为代词,代指学问、技艺;B 项 “之” 为代词,指代“青”;C 项 “之” 为代词,代指:他;D 项 “之” 为助词,“的”。
2.答案:C
解析:“忍” 此处意为 “狠心”,而非 “忍受”,句子意为 “每个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
3.答案:C
解析:A 项 “四书” 不含《春秋》,含《孟子》;B 项《老子》作者是老子(李耳),非庄子;D 项墨家 “兼爱” 主张 “爱无差等”,与儒家 “爱有差等” 的 “仁爱” 不同。
4.答案:B
解析:“此之谓也” 即 “谓此也”,“之” 为宾语前置标志;A 项为主谓倒装;C、D 项为正常句式。
5.答案:B
解析:A 项为名词作动词;C 项为意动用法;D 项为名词作动词;B 项 “齐” 使家庭整齐有序,为使动用法。
6.答案:B
解析:题干中 “以” 为介词 “用”;A 项 “以” 为 “因为”;C 项 “以” 为 “来”,表目的;D 项 “以” 为 “因为”。
7.答案:B
解析:A、C、D 项加点词古今义相近;B 项 “以为” 古为 “把…… 当作”,今为 “认为”,古今异义。
8.答案:B
解析:句子意为 “千里的行程,从脚下开始”,“于” 为介词 “从”。
9.答案:A
解析:B 项 “强” 指 “强大”,但更侧重 “自我超越才算强大”;C 项 “诚” 指 “意念真诚”,非单纯 “诚实”;D 项 “盗” 在古代指 “偷窃财物的人”,“贼” 指 “伤害人的人”,此处 “盗贼” 泛指作乱者。
10.答案:D
解析:A、B、C 项均为判断句,D 项为疑问句,询问天下祸害是什么,非判断句。
11.答案:C
解析:题干中 “其” 为 “他们的”,代词;A 项 “其” 表推测;B 项 “其” 表商量;D 项 “其” 为 “自己的”,与题干 “他们的” 不同。
12.答案:C
解析:“仁政” 是孟子在《孟子》中提出的思想,《论语》中孔子主要强调个人修养层面的 “仁”,未直接提出 “仁政”。
13答案:D
解析:A 项 “而” 表修饰;B 项 “而” 表假设;C 项 “而” 表并列;D 项 “而” 表转折,“却”。
14.答案:D
解析:“止” 此处指 “至善” 的境界,而非 “停止”,句子意为 “知道要达到的‘至善’境界,然后才能有确定的目标”。
15.答案:D
解析:墨子是墨家学派代表人物,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为老子、庄子等。
16.答案:A
解析:“薄责于人” 即 “于人薄责”,“于” 引出动作对象,为状语后置;B 项为宾语前置;C、D 项为正常句式。
17.答案:A
解析:题干中 “易” 为 “改变、替换”;A 项 “易” 为 “交换”,近义;B 项 “易” 为 “更替”;C 项 “易” 为 “容易”;D 项 “易” 为 “轻视”。
18.答案:B
解析:句子意为 “先生您本来就不善于使用大的东西啊”,“固” 为 “本来”。
19.答案:A
解析:题干中 “善” 为 “好的方面、优点”;A 项 “善” 为 “善行”,近义;B 项 “善” 为 “交好”;C 项 “善” 为 “羡慕”;D 项 “善” 为 “好好地”。
20.答案:A
解析:《大学之道》中 “三纲领” 为 “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八条目” 为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儒家修身治国的核心路径。
二、文言文翻译(每题 10 分,共 30 分)
1.翻译: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其中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我来说就像天上的浮云一样(毫无意义)。(10 分)
解析:“饭”(名词作动词,吃,2 分),“疏食”(粗粮,1 分),“曲肱”(弯着胳膊,1 分),“不义”(用不正当手段,2 分),“于我如浮云”(对我来说像浮云,3 分)。
2.翻译:推究事物的原理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自身才能修养好。(10 分)
解析:“格物”(推究事物原理,2 分),“知至”(获得知识,2 分),“意诚”(意念真诚,2 分),“心正”(心思端正,2 分),“身修”(自身修养好,2 分)。
3.翻译:如果让天下人都彼此相爱,爱别人就像爱自己,还会有不孝顺的人吗?看待父亲、兄长和君主就像看待自己,怎么会做出不孝顺的事呢?(10 分)
解析:“若使”(如果让,2 分),“兼相爱”(彼此相爱,2 分),“若爱其身”(像爱自己一样,1 分),“犹…… 乎”(还…… 吗,1 分),“视”(看待,1 分),“恶施”(怎么做出,2 分),“不孝”(不孝顺的事,1 分)。
三、情景式默写(每空 3 分,共 30 分)
1.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2.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易错字:“始”,避免漏写 “之”)
3.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之道》)
(易错字:“亲”“善”,注意 “止于至善” 的顺序)
4.恻隐之心(《人皆有不忍心之心》)
(易错字:“恻隐”,避免写成 “侧隐”)
5.夫子固拙于用大矣(《五石之瓠》)
(易错字:“拙”,避免写成 “绌”)
6.天下兼相爱则治(《兼爱》)
(易错字:“兼”,避免漏写 “则”)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