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年秋期高2023级第二学月考试地理注意事项: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第I卷 选择题(45分)一、选择题部分:共1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最近,科学家新发现一颗与地球相距约11光年的行星“罗斯128b”。该行星环绕一颗相对稳定的恒星“罗斯128”运行。具有与地球相似的质量以及可能适宜生命存活的表面温度。完成下面1-3小题。1.同时包含地球与“罗斯128b”,的天体系统是( )A.地月系 B.太阳系 C.银河系 D.河外星系2.“罗斯l28b”若能演化出生命,至少还应具备( )A.土壤 B.液态水 C.天然卫星 D.起伏地形3.“天上星,亮晶晶;我在大桥望北京……”一首清脆儿歌传唱几十年,引发了人们无限的遐想和憧憬。材料中的“天上星”主要指的是( )A.彗星 B.行星 C.恒星 D.星云潜热通量和感热通量是表征湖泊和大气界面热交换量的重要参数。潜热通量主要是由湖面水汽蒸发产生的热输送量,感热通量是由湖气温差产生的热输送量。如图示意鄱阳湖某年8月6日—8日热通量及湖面净辐射量。完成下面4-6小题。4.影响图示时段内鄱阳湖潜热通量小时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净辐射量 B.风速 C.相对湿度 D.水温5.和潜热通量相比,8月6日鄱阳湖感热通量日变化较小,主要因为( )A.气温变化小 B.相对湿度稳定 C.风速保持平稳 D.净辐射量变化小6.该年8月鄱阳湖潜热通量和感热通量之和大于湖面净辐射量,产生的影响是( )A.湖区气温上升 B.周边气候变干 C.湖面风力变大 D.表层水温下降小明在暑期在柴达木盆地的地理研学活动,拍摄了一张鲸背状雅丹体的照片(如图)。通过近距离观察发现雅丹体表面也有一层沙粒,且“鲸头”和“鲸尾”的风沙粒径有大小差异。完成下面7-8小题。7.小明拍摄该照片时面朝西南方,则该地盛行风向是( )A.东南风 B.东北风C.西北风 D.西南风8.若夜晚需要在鲸背状雅丹附近驻扎帐篷,最合适驻扎的部位及对应的风沙粒径大小是( )A.“鲸头”底部,粒径较大 B.“鲸头”顶部,粒径较小C.“鲸尾”底部,粒径较小 D.“鲸尾”底部,粒径较大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色达县,地处青藏高原的东南,平均海拔4127m,区域内海拔落差为500—2000m。历史上,该区域因冰川退缩和气候变化,部分高海拔地区植被经历了从裸地到草本植物、灌木群落的演替。近年来,因过度放牧和气候变化,局部高寒草甸出现退化,演替方向发生改变。完成下面9-10小题。9.色达县种质(遗传物质)资源较丰富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A.纬度较低,水热条件优越 B.人类活动少,生态破坏小C.地形落差大,生境类型多样 D.冰川融水多,土壤湿润肥沃10.色达县高海拔地区植被演替的早期阶段,先锋物种通常具备的特性是( )①耐寒性强②根系发达③生长周期长④种子传播能力弱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下图示意某年11月10日0时、9时和18时的北美洲局部区域海平面气压和锋面位置。据此完成下列11-13题。11.T1时,与①地相比,②地( )A.风速小、气温低 B.风速小、气温高 C.风速大、气温低 D.风速大、气温高12.①地0~9时气压变化过程为( )A.降低—升高—降低 B.降低—升高—降低—升高C.升高—降低—升高 D.升高—降低—升高—降低13.③地0~18时的天气现象表现为( )A.水面风浪增大,降水概率增大 B.水面风浪增大,降水概率减小C.水面风浪减小,降水概率增大 D.水面风浪减小,降水概率减小下图是小明同学在学习大气环流时绘制的北半球某季节三圈环流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14-15小题。14.甲、乙示意风带,其盛行风向分别为( )A.东南风、西北风 B.东北风、西南风C.东南风、西南风 D.东北风、西北风15.图示季节( )A.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被亚洲高压切断 B.北印度洋海区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C.东亚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盛行东南风 D.非洲南部的草原区高温多雨草木葱绿第II卷 非选择题(55分)二、非选择部分:三个大题,共55分。1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临沂市某高中学校海梦环保社的社员们发现,每当暴雨过后,校园道路常会出现积水的现象。社员们结合课堂所学知识,在老师的指导下,分析校园积水的原因,经讨论研究后提出了构建学校海绵校园的规划与设想,共谋学校的绿色发展。图1和图2分别示意该校校园道路积水实景及海绵校园规划设计原理。注:下凹式绿地主要由校园内的草坪改建而成,地势中低周高,截面一般为倒三角形、半圆形等。(1)请从下垫面的角度分析暴雨过后该校校园道路积水的原因。(8分)(2)推测该校今后建设海绵校园时选取的路面材料应具备的特点。(4分)(3)环保社设计的海绵校园规划能否彻底解决校园积水问题,请表明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4分)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当一个地区受到构造抬升时,促使河流在它以前的谷底下切,原谷底突出在新河床之上,成为近似于阶梯状地形,称为阶地。阶地按从下到上(由新到老)依次为第1级阶地、第2级阶地......,分别命名为T1、T2……。青衣江发源于青藏高原东南部,流入四川盆地,上游栗子坪处现有阶地数量明显较少。下图示意青衣江沿线各阶地不同时期的河流下切速率(毫米/年)。(1)分别说明在T4和T2阶地形成过程中,大岗顶至阳坪段河流下切速率的空间变化趋势。(6分)(2)指出在T6阶地形成后,大岗顶段地壳抬升速度的变化趋势,并说出判断理由。(8分)(3)从内外力作用的角度,推测导致栗子坪段现有阶地数量较少的原因。(8分)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7分)下图为中亚某地地层剖面,该地地处西风带。图示地层沉积过程中,有时陆地抬升,有时陆地沉降,造成多次海陆变迁,最终演变成陆地。(1)与甲相比,指出乙外力作用破坏程度,说明理由并分析原因。(6分)(2)指出S时期后阶段该地气候干湿变化的趋势,并说明理由。(5分)(3)科考队考查由A到B地层沉积物粒径空间变化,猜测其考查结论并加以论证。(6分)第1页,共2页2025年秋期高2023级第二学月考试地理参考答案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C B C B A D C C C A题号 11 12 13 14 15答案 A B A B C16.(1)路面硬化,制约雨水下渗;(2分)局部路面不平,低洼处排水不畅;(2分)部分道路趋于平坦,中央水流不畅;(2分)道路两侧排水口较少,影响雨水排放。(2分)(2)易渗水;(1分)多孔隙;(1分)抗压、耐磨、不易被侵蚀等。(2分)(3)能。(1分)理由:原有的道路和停车场路面被改造为透水路面,有利于增加下渗、减少地表径流,改善了下雨时校园路面积水严重的现象;下凹式绿地、绿色屋顶等装置能有效吸纳雨水并储存。(3分)不能。(1分)理由:校园部分路段和建筑屋顶趋于平坦,雨后汇水量大,而雨水回收装置容量有限,仍可能存在积水问题;临沂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遇上极端强降水天气可能出现校园积水问题。(3分)17.(1)大岗顶至阳坪段河流下切速率在T4阶地形成过程中,由2.5毫米/年降至1.3毫米/年,自呈变慢趋势;在T2阶地形成过程中,由0.4毫米/年增至1.0毫米/年,呈变快趋势。(6分)(2)T6阶地形成后,大岗顶地壳抬升速度先变快,后变慢。理由:T6阶地形成后,至T4阶地形成前,大岗顶河流下切速率变快,说明地壳抬升变快:T4阶地形成后,至T1阶地形成前,大岗顶河流下切速率变慢,说明地壳抬升变慢。(8分)(3)T5阶地形成后,栗子坪段地壳发生强烈抬升,与其下游河段之间抬升差异显著;较大的差异性抬升导致上游的栗子坪段河流比降大,河水下蚀作用强烈:强烈的下蚀使得河谷多呈V形,不利于侧蚀拓宽河道,阶地不易形成。(8分)18.(1)乙地破坏更严重。(2分)理由:甲地有湖泊沉积层,乙地该地层完全被破坏。(2分)原因:甲地为向斜,地层坚硬;乙地为背斜,地层破碎。(2分)(2)变干。(1分)理由:由河流沉积(普遍)转变成风沙沉积,形成河流沉积说明气候湿润,形成风沙沉积说明气候干燥。(4分)(3)结论:粒径变大。(2分)论证:A处为浅海沉积,泥沙搬运距离长,大粒径泥沙沿途沉积,到达海域的泥沙粒径较小;(2分)后转变为河流沉积,泥沙搬运距离缩短,(小粒径泥沙继续向前搬运)使得沉积下来的泥沙粒径较大。(2分)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高2023级高三上期第二学月考试地理试题.docx 高2023级高三上期第二学月考试地理试题答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