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五类区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期中化学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五类区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期中化学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化学期中检测卷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下列关于反应热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热是指化学反应过程中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B.所有燃烧反应的反应热都是正值
C.反应热与反应途径有关
D.反应热就是焓变
2.已知:H+(aq)+OH-(aq)=H2O(l)ΔH=-57.3kJ·mol-1。下列有关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实验说法错误的是()
A.实验中需要测量反应前后溶液的温度变化
B.为了使酸完全反应,通常使碱稍过量
C.使用浓酸和浓碱测得的中和热数值更准确
D.实验中使用隔热装置是为了减少热量损失
3.对于反应A(g)+2B(g) 3C(g),下列各反应速率关系正确的是()
A.v(A)=v(B)
B.v(B)=2v(A)
C.3v(A)=v(C)
D.2v(B)=3v(C)
4.下列措施中,既能加快反应速率,又能使平衡正向移动的是()
A.升高温度
B.增大压强
C.使用催化剂
D.增加反应物浓度
5.已知:C(s)+H2O(g) CO(g)+H2(g)ΔH>0,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升高温度,平衡常数K减小
B.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
C.增加C(s)的质量,平衡正向移动
D.升高温度,v正和v逆都增大,但v正增大的更多
6.在2L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3A(g)+B(g) 2C(g),若最初加入的A和B的物质的量都是4mol,在前10s内A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12mol·L-1·s-1,则10s时容器中B的物质的量为()
A.3.2mol
B.2.8mol
C.2.4mol
D.1.6mol
7.下列事实中,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实验室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氯气
B.合成氨工业中采用高压条件
C.由H2、I2(g)、HI组成的平衡体系,加压后颜色变深
D.工业制硫酸中,SO2催化氧化时使用过量的空气
8.已知:N2(g)+3H2(g) 2NH3(g)ΔH=-92.4kJ·mol-1。下列关于工业合成氨条件的说法正确的是()
A.使用催化剂可提高NH3的产率
B.升高温度可提高NH3的产率
C.增大压强可提高NH3的产率
D.循环使用N2和H2可提高NH3的产率
9.在密闭容器中,反应2NO2(g) N2O4(g)ΔH<0达到平衡状态,要使混合气体颜色加深,可采取的措施是()
A.减小压强
B.升高温度
C.扩大容器体积
D.充入N2O4气体
10.下列有关化学反应方向的说法正确的是()
A.ΔH<0,ΔS>0的反应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自发进行
B.ΔH>0,ΔS<0的反应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自发进行
C.ΔH<0,ΔS<0的反应在高温下能自发进行
D.ΔH>0,ΔS>0的反应在低温下能自发进行
11.已知:2SO2(g)+O2(g) 2SO3(g)ΔH=-196.6kJ·mol-1。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错误的是()
A.使用催化剂可缩短反应达到平衡的时间
B.增大O2的浓度可提高SO2的转化率
C.该反应在低温下能自发进行
D.反应达到平衡时,v正(SO2)=v逆(SO3)
12.对于可逆反应A(g)+2B(g) 2C(g)ΔH<0,下列图像正确的是()
A.放热反应能量变化图
B.吸热反应能量变化图
C.反应速率与温度关系图
D.平衡常数与温度关系图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13.下列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A.升高温度,可以增大活化分子百分数,从而加快反应速率
B.增大反应物浓度,可以增大活化分子百分数,从而加快反应速率
C.使用催化剂,可以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从而加快反应速率
D.对于有气体参与的反应,增大压强,一定可以加快反应速率
14.已知:2HI(g) H2(g)+I2(g)ΔH>0。在716K时,将1molHI气体充入1L密闭容器中,气体混合物中HI的物质的量分数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下表:
t/min 0 20 40 60 80
w(HI) 1 0.91 0.85 0.815 0.79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0~40min内,v(HI)=0.003mol·L-1·min-1
B.达平衡时,HI的分解率为20.5%
C.升高温度,平衡常数增大
D.平衡时,I2的体积分数为10.25%
15.下列有关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已知H2的燃烧热为285.8kJ·mol-1,则:2H2(g)+O2(g)=2H2O(l)ΔH=-571.6kJ·mol-1
B.已知中和热为57.3kJ·mol-1,则:Ba(OH)2(aq)+H2SO4(aq)=BaSO4(s)+2H2O(l)ΔH=-114.6kJ·mol-1
C.已知:N2(g)+3H2(g) 2NH3(g)ΔH=-92.4kJ·mol-1,则1molN2(g)和3molH2(g)充分反应后放出92.4kJ热量
D.已知:C(s)+O2(g)=CO2(g)ΔH=-393.5kJ·mol-1,则C(s)的燃烧热为393.5kJ·mol-1
16.在恒温恒容条件下,可逆反应2A(g)+B(g) 3C(g)+D(s)已达到平衡,能使平衡正向移动的措施是()
A.减小C的浓度
B.增大B的浓度
C.减小D的质量
D.充入惰性气体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48分)
17.(8分)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实验探究硫酸铜溶液对锌和稀硫酸反应速率的影响。
【实验步骤】
ⅰ.在规格相同的A、B试管中分别放入大小相近、数量相同的锌粒,用注射器吸入等量的溶液,如图甲所示,塞紧橡胶塞;
ⅱ.将两个注射器中的溶液同时挤入试管后,立即开启数据采集;
ⅲ.约t1s后,停止采集数据,电脑显示气压p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
(1)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
(2)试管B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有Zn+2H+=Zn2++H2↑和______。
(3)图乙中:
①a点对应的实验中,0~t1s内,v(H2)=______(用含t1的代数式表示)kPa·s-1。
②b点对应的是试管______(填"A"或"B")的实验。
(4)除了硫酸铜外,温度、浓度和催化剂也对锌与稀硫酸的反应速率有影响。用碰撞理论解释在下列条件下,活化分子的相应数据变化:
温度升高时,______;稀硫酸浓度增大时,______;使用催化剂时,______。
18.(10分)工业合成氨对化学工业和国防工业具有重要意义。
已知:N2(g)+3H2(g) 2NH3(g)ΔH=-92.4kJ·mol-1
(1)该反应的ΔS______0(填">"或"<"),在______温下能自发进行。
(2)在一定温度下,向容积为1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N2和3molH2,10min后达到平衡,此时容器内压强为起始压强的3/4。
①0~10min内,v(N2)=______mol·L-1·min-1。
②该温度下,此反应的平衡常数K=______。
③下列情况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填字母)。
A.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
B.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
C.v正(N2)=2v逆(NH3)
D.N2、H2、NH3的分子数之比为1:3:2
(3)实际工业生产中,合成氨的适宜条件为:铁触媒作催化剂,温度400~500℃,压强10~30MPa。
①选择该温度范围的原因是______。
②选择该压强范围的原因是______。
19.(10分)研究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具有重要意义。
(1)已知:
①C(s)+O2(g)=CO2(g)ΔH1=-393.5kJ·mol-1
②2CO(g)+O2(g)=2CO2(g)ΔH2=-566.0kJ·mol-1
③2H2(g)+O2(g)=2H2O(l)ΔH3=-571.6kJ·mol-1
利用上述信息写出C(s)与H2O(g)反应生成CO(g)和H2(g)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
(2)在量热计中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
实验步骤:
①用量筒量取50mL0.50mol·L-1盐酸,倒入量热计中,测量温度;
②用另一量筒量取50mL0.55mol·L-1NaOH溶液,测量温度;
③将NaOH溶液迅速倒入盛有盐酸的量热计中,立即盖上杯盖,用环形玻璃搅拌棒轻轻搅动溶液,准确读取混合溶液的最高温度。
回答下列问题:
a.实验中NaOH溶液稍过量的原因是______。
b.若省略杯盖,测得的中和反应反应热ΔH会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c.若用相同浓度和体积的醋酸代替盐酸进行实验,测得的中和反应反应热ΔH会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原因是______。
20.(10分)二氧化碳的催化转化对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具有重要意义。
已知:CO2(g)+3H2(g) CH3OH(g)+H2O(g)ΔH=-49.5kJ·mol-1
(1)该反应在______(填"高温"、"低温"或"任何温度")下能自发进行。
(2)在密闭容器中按n(CO2):n(H2)=1:3投料,测得CO2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压强的关系如图所示。
①压强p1、p2、p3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
②在p1压强、T1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p=______(用含p1的表达式表示,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计算,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
(3)为提高CO2的平衡转化率,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写出两条)。
(4)实际生产中,测得相同时间内不同温度下CO2的转化率如图所示:
温度高于250℃后,CO2转化率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的原因是______。
21.(10分)某化学兴趣小组通过"色彩变幻"研究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
已知:CuCl2溶液中存在平衡:[Cu(H2O)4]2+(蓝色)+4Cl- [CuCl4]2-(黄色)+4H2OΔH>0
当[Cu(H2O)4]2+和[CuCl4]2-同时存在时溶液呈绿色。
【实验步骤】
实验Ⅰ.将6mL0.5mol·L-1CuCl2溶液平均分为三等份,置于试管ⅰ、ⅱ、ⅲ中。
实验Ⅱ.将试管ⅰ加热,观察到溶液变绿;然后将该试管置于冷水中,观察到______。
实验Ⅲ.向试管ⅱ中加入10滴饱和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溶液蓝色稍变浅。
实验Ⅳ.向试管ⅲ中加入NaCl固体,溶液变绿。
回答下列问题:
(1)补全实验Ⅱ中的现象:______。实验Ⅱ可证明ΔH______0(填">"或"<")。
(2)实验Ⅲ中产生白色沉淀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3)实验Ⅳ中溶液变绿的原因是______。
(4)综合以上实验,可得出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有______。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
1.A 2.C 3.B 4.D 5.D 6.A 7.C 8.C 9.B 10.A 11.D 12.A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16分,全部选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得2分,有选错得0分)
13.AC 14.ABC 15.AD 16.AB
三、非选择题(共48分)
17.(8分)
(1)注射器(1分)
(2)Zn+Cu2+=Zn2++Cu(1分)
(3)①Δp/t1(1分) ②B(1分)
(4)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增加,有效碰撞次数增加(1分);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增加,有效碰撞次数增加(1分);降低反应活化能,使更多普通分子成为活化分子(2分)
18.(10分)
(1)<(1分) 低(1分)
(2)①0.025(2分) ②16/3或5.33(2分) ③B(2分)
(3)①该温度下催化剂活性最高,反应速率较快,且平衡时氨的含量也较高(1分)
②压强越大,对设备要求越高,能耗越大,选择适宜压强可兼顾经济效益(1分)
19.(10分)
(1)C(s)+H2O(g)=CO(g)+H2(g)ΔH=+131.5kJ·mol-1(2分)
(2)a.保证盐酸完全反应(2分)
b.偏大(2分)
c.偏大(2分);醋酸是弱酸,电离过程吸收热量(2分)
20.(10分)
(1)低温(2分)
(2)①p3>p2>p1(2分) ②(2分)
(3)增大压强、降低温度、增大H2浓度(任写两条,2分)
(4)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温度升高,平衡逆向移动,CO2转化率降低(2分)
21.(10分)
(1)溶液由绿色变为蓝色(2分) >(1分)
(2)Ag++Cl-=AgCl↓(2分)
(3)增大Cl-浓度,平衡正向移动,[CuCl4]2-浓度增大(2分)
(4)温度、浓度(3分)
(注:以上答案仅供参考,实际批阅时请根据学生答题情况酌情给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