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14课 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同步练习(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14课 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同步练习(含解析)

资源简介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14课 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
一、选择题
1.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爆发的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中,印度的甘地说:“非暴力是人类可使用的最强大力量。它比最强大的毁灭性武器更有力。”埃塞俄比亚的塞拉西一世则说:“现在是严峻的时刻,士兵们集结到你们的首领周围,……打退侵略者。”二者言论对比说明( )
A.运动爆发的国际背景不同 B.运动的性质不同
C.各国采取的斗争方式不同 D.运动的国际影响不同
2.小史同学展示了两则史料:731部队活体实验档案;意大利在埃塞俄比亚使用化学武器的资料。它们可印证( )
A.法西斯政权的暴行 B.独裁统治的政治迫害
C.殖民掠夺的残酷性 D.霸权主义的武装干涉
3.照片在一定程度上记录了历史的瞬间。下列两张照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纳粹的暴政 B.法西斯暴行
C.战争的残酷 D.沦为殖民地
4.种族主义与种族迫害是影响世界和平与社会稳定的因素之一,下列法西斯的暴行中体现种族迫害的是( )
A.国会纵火案 B.焚毁进步书籍 C.屠杀犹太人 D.解散一切工会
5.下面是1930—1938年西方主要国家的军费开支情况(单位:百万美元)。从中可以得出这一时期( )
时间 德国 英国 美国 法国
1930年 162 512 699 498
1936年 2 332 892 932 966
1938年 7 415 1 863 1 131 919
A.经济危机程度不断加深 B.多极化趋势遭遇到挫折
C.世界和平面临巨大威胁 D.德国成为世界经济霸主
6.1930年3月,德国纳粹党宣布了《农民纲领》,并规定取缔土地投机,许诺给农民以经济援助。5月,又提出《迅速提供就业纲领》,要求修筑公路,以减少失业。纳粹党采取以上措施的意图是( )
A.提高社会福利 B.维护独裁统治 C.反对自由主义 D.争取民意支持
7.20世纪30年代,为摆脱经济危机的困扰,一些国家建立起法西斯政权,有的还成为世界大战的策源地,德国就是一个典型。与德国类似的还有( )
A.意大利 B.美国 C.奥匈帝国 D.日本
8.理清线索有利于理解和把握历史知识。下面空格部分应该填写的历史事件是( )
A.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 B.意大利法西斯政权建立
C.苏联进行工业化建设 D.日本建立法西斯专政
9.“1935年,意大利发动了侵略埃塞俄比亚的战争,第二年宣布正式吞并埃塞俄比亚;德国希特勒大力发展军事工业,积极扩军备战,1935年,德国公开撕毁《凡尔赛条约》,实行义务兵役制,建立起庞大的军队;军部是日本法西斯势力的核心,为了寻找出路,军部法西斯势力积极推动对外扩张,1937年7月7日,日本制造七七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上述材料直接反映了20世纪30年代( )
A.经济大危机席卷资本主义世界 B.德意日法西斯疯狂地侵略扩张
C.法西斯国家对内实行独裁统治 D.绥靖政策助长法西斯侵略气焰
10.1937年,德意日初步结成轴心国集团。墨索里尼解释说,“从柏林到罗马的这一条垂直线,不是区分线,而是一个轴心。所有怀着合作与和平愿望的国家,都可以围绕着这个轴心运转”。实际上,轴心国集团的性质是
A.反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组织 B.推动国际合作与和平的组织
C.在全世界侵略扩张的法西斯组织 D.推动地区和平发展的区域性组织
二、材料题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9 - 1933年,一场规模空前的经济危机首先从美国爆发,迅速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材料二 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为了对付经济危机,他一上任,就宣布实行新政。
(1)根据材料一,说说1929 - 1933年经济危机有哪些特点?为了应对这一经济危机,日本和德国采取了怎样的对策?
(2)根据材料二,说说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是什么?它能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危机问题吗?为什么?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2025年10月27日初中历史作业》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A B C C D D D B C
1.C
【知识点】意大利法西斯政权的建立、甘地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详解】据材料“非暴力是人类可使用的最强大力量。它比最强大的毁灭性武器更有力。”“现在是严峻的时刻,士兵们集结到你们的首领周围,……打退侵略者。”可知,甘地主张 “非暴力”,强调通过非暴力手段进行抗争;埃塞俄比亚塞拉西一世号召士兵集结起来 “打退侵略者”,是采用武装斗争的暴力方式。二者言论体现了两国在民族民主运动中采取的斗争方式不同,C项正确;二者言论均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兴起的大背景下产生的,国际背景相同,排除A项;印度甘地领导的运动和埃塞俄比亚抗击侵略的斗争,本质上都属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范畴,运动性质相同,排除B项;题干中甘地和塞拉西一世的言论,主要围绕各自的斗争理念和方式,没有涉及运动国际影响的相关内容,排除D项。故选C项。
2.A
【知识点】南京大屠杀、意大利法西斯政权的建立
【详解】根据题干可知,日本法西斯主义和意大利法西斯主义在中国和埃塞俄比亚犯下对当地人民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体现了法西斯政权的暴行,A项正确;独裁统治是指对内的统治,731部队活体实验和意大利在埃塞俄比亚使用化学武器均发生在被侵略国家,逻辑不符,排除B项; 殖民掠夺的残酷性主要体现在对原住民的暴力、种族灭绝、经济掠夺、文化摧毁等方面,排除C项;霸权主义是某些国家凭借实力,蹂躏、干涉别国的主权和独立,以谋取主宰世界(或地区)事务的权利的主张、政策和行动,仅731部队活体实验档案;意大利在埃塞俄比亚使用化学武器的资料无法说明日本和意大利要主宰世界(或地区),排除D项。故选A项。
3.B
【知识点】南京大屠杀、德国纳粹政权的建立及暴行、纳粹掀起反犹狂潮
【详解】根据图片,结合所学可知,“日军刺杀中国人”体现的是日本法西斯在中国的暴行,“纳粹迫害犹太人”体现了德国法西斯政建立后,德国法西斯的暴行。所以,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法西斯暴行,B项正确;体现纳粹暴政的是的德国纳粹迫害犹太人,日本建立的不是纳粹政权,排除A项;屠杀中国人体现不出战争的残酷,而是日本违反国际法犯下的战争罪行;迫害犹太人不是发生在战场上,战争的残酷与图片不符,排除C项;中国不是日本殖民地,德国纳粹迫害犹太人包括德国本土和其他国家的犹太人,也与殖民地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4.C
【知识点】纳粹掀起反犹狂潮
【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纳粹德国推行种族主义政策,认为犹太人是劣等民族,对犹太人进行了大规模的迫害和屠杀。从1933年开始,纳粹德国通过一系列法律和措施,剥夺犹太人的公民权、财产权等,后来更是对犹太人进行集体枪杀和毒气大屠杀,这是典型的种族迫害行为,C项正确;1933年,纳粹党蓄意焚烧了德国国会大厦,然后嫁祸给共产党,这一事件主要是政治层面的迫害行为,并非基于种族主义的种族迫害,排除A项;纳粹德国焚毁进步书籍,是纳粹在文化思想领域的专制统治手段,目的是控制民众的思想,并非直接针对某个种族的迫害,排除B项;纳粹德国解散一切工会,是为了消除工人阶级的组织力量,将工人运动纳入纳粹的控制之下,这是纳粹在经济和政治层面加强统治的手段,与种族迫害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5.C
【知识点】德国纳粹政权的建立及暴行
【详解】根据题干表格“1930—1938年西方主要国家的军费开支情况”可知,1930—1938年德国军费从162百万美元激增至7415百万美元,远超英、美、法等国。这表明德国正疯狂扩军备战,而其他国家的军费增长多为被动应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大力发展军事工业,积极扩军备战,直接威胁世界和平,最终导致二战爆发,C项正确;1933年,美国实施罗斯福新政,经济危机得到缓解,“经济危机程度不断加深”的说法错误,排除A项;随着苏联解体和一些新兴国家的崛起,世界上出现了多个强势国家,打破了原有的两极格局,多极化趋势与此时段(1930—1938年)无关,排除B项;1930—1938年,德国经济未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经济霸主,排除D项。故选C项。
6.D
【知识点】德国纳粹政权的建立及暴行
【详解】据题干可知,纳粹党宣布《农民纲领》给农民经济援助,提出《迅速提供就业纲领》减少失业,这些举措都是为了赢得农民、失业者等群体的好感,从而争取民意支持,以壮大自身势力,D项正确;提高社会福利只是纳粹党这些举措呈现出的表面现象,并非其真正意图,纳粹党做这些不是单纯为了提高社会福利,排除A项;1930年纳粹党还未建立独裁统治,此时采取这些措施不是为了维护独裁统治,排除B项; 纳粹党的做法主要是为了提高自身的影响,与反对自由主义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7.D
【知识点】德国纳粹政权的建立及暴行、意大利法西斯政权的建立、日本法西斯政权的建立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30年代,德国因经济危机建立法西斯政权并成为战争策源地。日本在30年代因经济危机转向军国主义,1936年军部掌权后成为亚洲战争策源地,与德国情况最相似,D项正确;意大利法西斯政权1922年已建立,早于经济危机,不符合“30年代”的背景,排除A项;美国通过新政改革应对危机,未走向法西斯,排除B项;奥匈帝国一战后解体,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故选D。
8.D
【知识点】日本法西斯政权的建立
【详解】据题干图示信息经济大危机引发不同国家的应对,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德国建立法西斯专政,需填另一个受经济大危机影响建立法西斯专政的国家相关事件和所学知识可知,经济大危机也促使日本建立法西斯专政,走上对外侵略扩张道路,D项正确;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是在1921年,早于经济大危机(1929-1933年),排除A项;意大利法西斯政权建立是在1922年,早于经济大危机,排除B项;苏联进行工业化建设是在斯大林时期,主要是国内的经济建设举措,并非经济大危机直接引发的法西斯专政建立,排除C项。故选D项。
9.B
【知识点】德国纳粹政权的建立及暴行、意大利法西斯政权的建立、日本法西斯政权的建立
【详解】根据材料“意大利发动了侵略埃塞俄比亚的战争”“德国公开撕毁《凡尔赛条约》,实行义务兵役制,建立起庞大的军队”“日本制造七七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分析可知20世纪30年代,德意日建立法西斯政权,发动侵略战争,疯狂地侵略扩张,B项正确;经济大危机的时间是1929年至1933年,材料反映的是经济大危机后德意日国家发动侵略战争,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德意日国家发动侵略战争,没有体现国内的政治情况,排除C项;英法等国实行绥靖政策,材料信息没有体现,排除D项。故选B项。
10.C
【知识点】三国轴心的形成及影响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意、德、日三国同是法西斯国家,都积极对外侵略扩张。20世纪30年代后期,意、德、日三个法西斯国家为了实现各自的侵略野心,称霸世界,相互勾结起来,结成了侵略性的军事政治集团,故选C项;轴心国集团成立的目的为了实现各自的侵略野心,并把矛头指向当时社会主义国家苏联,抵制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称霸世界,排除A项;轴心国集团是军事侵略集团,对整个世界造成了巨大的威胁,加剧了世界的紧张局势,因此,它既不是推动国际合作与和平的组织,也不是推动地区和平发展的区域性组织,排除BD项。
11.(1)时间长、范围广,破坏性严重
日本德国:建立了法西斯统治,对外侵略,转嫁危机。
(2)国家对工业的调整。不可能,因为罗斯福新政只是对生产关系进行了适当的调整 ,是利用国家干预的手段,扭转经济形势,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由于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新政不可能消除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从而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危机问题。
【知识点】经济大危机的特点及影响、罗斯福新政的背景、措施和特点、罗斯福新政的影响和启示、日本法西斯政权的建立
【详解】(1)特点:根据材料一“1929 - 1933年,一场规模空前的经济危机首先从美国爆发,迅速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1929年到1933年,经济危机前后共5个年头,持续时间比较长;影响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造成工业、农业、商业和金融部门,涉及范围特别广;1933年与1929年相比,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成产下降了1/3以上,资本主义世界贸易总额缩减了2/3,破坏性特别大。因此1929 - 1933年经济危机的特点是时间长、范围广,破坏性严重。
对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应对这一经济危机,德国日本走上了法西斯道路,对外独裁,对外侵略,转嫁危机,欧亚战争策源地形成,引发了二战。因此为了应对这一经济危机,日本和德国,都建立了法西斯统治,对外侵略,转嫁危机。
(2)措施:根据材料二“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为了对付经济危机,他一上任,就宣布实行新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面对经济危机引起了政治危机,1933年,罗斯福实行新政,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以消除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中心措施是,通过《国家工业复兴法》,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因此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是国家对工业的调整。
辨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它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危机问题,因为罗斯福新政只是对生产关系进行了适当的调整 ,是利用国家干预的手段,扭转经济形势,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由于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新政不可能消除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从而不能消除经济危机。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