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19课 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同步练习(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19课 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同步练习(含解析)

资源简介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19课 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
一、选择题
1.在一次国际会议上,29个非洲和亚洲国家聚集在一起,表达了它们对于干预其事务的大国的抵制。这次会议是指( )
A.巴黎和会 B.华盛顿会议 C.雅尔塔会议 D.万隆会议
2.历史图片是历史知识的载体,如图三张图片共同见证了( )

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发言 纳赛尔受到群众欢迎 巴拿马收回运河区主权
A.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 B.冷战后的世界格局
C.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D.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
3.1955年,万隆会议通过了《亚非会议最后公报》。该公报建议在“有关石油的问题”上实行“共同政策”,这一倡议促使石油输出国组织在1960年成立(会徽如下图)。这体现了亚非国家( )
石油输出国组织会徽
A.实现民族独立 B.打破两极格局 C.实行计划经济 D.加强团结合作
4.1955年4月26日发表的《亚非会议最后公报》提出:“一切国家都应有权按照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自由选择它们自己的政治和经济制度和它们自己的生活方式。”这一主张的核心精神是( )
A.反对殖民主义与霸权干涉 B.建立社会主义阵营新秩序
C.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 D.推动世界多极化趋势发展
5.下图是20世纪联合国亚非拉国家数量。加入联合国的国家数量在50、60年代激增,其原因是( )
A.美苏关系缓和 B.欧洲走向联合 C.独立国家增多 D.世贸组织成立
6.某小组在历史课上汇报展示了如下三幅图片,据此判断他们汇报的主题为( )
玻利瓦尔 甘地 纳赛尔
A.民族解放运动中的杰出人物 B.资本主义发展中的代表人物
C.无产阶级革命中的伟大领袖 D.社会主义国家的卓越领导人
7.某同学根据所学知识整理出学习笔记(下表),由此推断,该同学的学习主题是( )
1951年 利比亚独立 1953年 埃及共和国成立 1960年 非洲17个国家独立(“非洲年”) 1962年 阿尔及利亚独立 1990年 纳米比亚独立 至此,所有非洲国家都摆脱了殖民主义的枷锁
A.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与扩展 B.世界资本主义殖民体系逐渐崩溃
C.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D.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世界秩序
8.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为了捍卫国家主权,发展民族经济,一些国家和地区作出了不懈努力。根据某同学绘制的知识结构图,推断他学习的是( )
A.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 B.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C.走向和平发展的世界 D.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
9.20世纪60年代非洲的民族独立运动风起云涌。仅仅1960年就有17个国家宣布独立,这一年被称为“非洲年”。之后,又有15个国家相继独立,到60年代,非洲独立国家的总数已达到41个,约占非洲总面积的84%。材料实质上反映了( )
A.民族解放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B.非洲人民与殖民者的斗争过程
C.帝国主义的殖民体系彻底崩溃
D.国际合作有利于应对全球挑战
10.巴拿马运河开通后,美国在运河沿岸划出由美国控制的运河区。20世纪六七十年代,巴拿马不断爆发群众性的反美运动,要求收回运河区主权。1977年后,巴拿马收回运河区的部分主权并参与运河的管理和运营。1999年底,巴拿马人民最终收回运河区的全部主权。巴拿马运河主权的收回体现了( )
A.政治多极化趋势中的偶然性 B.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崩溃
C.维护国家主权斗争的艰巨性 D.美国霸权主义不复存在
二、材料题
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与美国独立战争相比,拉丁美洲独立战争时间持续较长,基本没有外援……拉美独立战争后,出现了17个独立国家,基本形成了迄今为止拉丁美洲的政治版图。战争不仅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也促成了考迪罗(西班牙语译音:军阀)独裁权力的形成。独立战争后,考迪罗夺取和把持政权的现象肆虐拉美各国。
——摘编自武寅主编《简明世界历史读本》
材料二 卡斯特罗不是简单地恢复1940年宪法,实施温和的改革,他发起了全面彻底的改革计划,没收了外国资产、实行集体化农庄和中央集权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这些变革大部分都伴随着民族主义的反帝国主义的外交政策。1961年,古巴与美国的关系破裂,日益依靠苏联的经济支持和武器供应维持革命。尽管美国越来越敌视古巴,但有了苏联的支持作为后盾,卡斯特罗得以继续维持他的政权。教育、国民健康和住房都大大改善,尤其是在农村地区,效果尤为明显。
——摘编自【美】迈克·亚达斯等《喧嚣时代:20世纪全球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拉丁美洲独立战争与北美独立战争的异同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古巴改革的特点及其意义。
(3)综合以上材料,归纳影响国家发展的主要因素。
试卷第2页,共2页
试卷第1页,共1页
《2025年10月27日初中历史作业》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D D A C A B D A C
1.D
【知识点】亚非会议
【详解】根据题干“在一次国际会议上,29个非洲和亚洲国家聚集在一起,表达了它们对于干预其事务的大国的抵制”结合所学可知,1955年,29个亚非国家和地区的政府代表团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会议,这是亚非国家和地区第一次在没有殖民国家参加的情况下讨论亚非人民切身利益的大型国际会议。这次会议由于在万隆召开,所以也称万隆会议。万隆会议主要讨论了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民族经济等各国共同关心的问题。主要目的是促进亚非国家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并共同抵制美国与苏联的殖民主义和新殖民主义活动,D项正确;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均为一战后由欧美列强主导的会议,主要讨论战后利益分配,排除AB项;雅尔塔会议是二战末期美、苏、英三国主导的会议,涉及战后国际秩序安排,排除C项。故选D项。
2.D
【知识点】非洲民族独立浪潮兴起、收回巴拿马运河的斗争、亚非会议
【详解】据图片信息“万隆会议”“纳赛尔”等信息可知,万隆会议是1955年亚非国家召开的重要会议,反映了亚非国家争取独立与发展的共同诉求;纳赛尔是埃及独立后的领导人,带领埃及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代表非洲国家反抗殖民统治、实现民族独立;巴拿马1999年收回运河主权,是拉丁美洲国家反抗美国殖民控制、维护国家主权的重要成果。三者均体现了二战后亚非拉国家在民族独立、主权收回和自身发展上的努力,属于“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范畴,D项正确;“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与题干事件完全无关,题干均为反殖民或独立后的发展事件,排除A项;“冷战后的世界格局”时间不符,万隆会议(1955年)、纳赛尔主要活动(20世纪50-60年代)均处于冷战时期,并非冷战后,排除B项;“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错误,纳赛尔的埃及、巴拿马均为资本主义国家,并非社会主义国家,排除C项。故选D项。
3.D
【知识点】亚非会议
【详解】根据材料“《亚非会议最后公报》的倡议促使石油输出国组织在1960年成立”可知,强调亚非国家在“有关石油的问题”上加强经济合作,以石油为武器,维护自身权益,D项正确;该公报并未提及反殖民主义,旨在突出石油合作,聚焦经济权益,并非直接争取独立,排除A项;石油输出国组织虽提升了发展中国家影响力,但未直接打破美苏主导的冷战格局,且会议更注重区域合作而非改变国际格局,排除B项;石油输出国组织是石油资源出口协调机制,与计划经济体系无关,公报未涉及经济体制变革,排除C项。故选D项。
4.A
【知识点】万隆会议及“求同存异”方针、亚非会议
【详解】根据“一切国家都应有权按照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自由选择它们自己的政治和经济制度和它们自己的生活方式”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主张直接呼应联合国宪章的主权平等原则,呼吁各国享有自主决定政治、经济制度和生活方式的权利,体现出坚决抵制任何形式的殖民主义控制和外部霸权干涉,A项正确;公报强调制度选择自由,而非推动社会主义秩序,结合所学可知,亚非会议上中国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聚焦反帝反殖,无意建立阵营对抗,排除B项;公报虽提及经济合作,但材料内容强调的是政治自主权,非经济一体化目标,排除C项;万隆会议客观上为多极化奠基,但材料主旨是反干涉而非重塑国际格局,多极化趋势是长期历史结果,非该主张的核心意图,排除D项,故选A项。
5.C
【知识点】非洲民族独立浪潮兴起、战后拉美经济的发展与一体化进程、亚非会议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亚非拉国家”“加入联合国的国家数量在50、60年代激增”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20世纪50、60年代是亚非拉国家民族独立运动的高峰期,许多殖民地国家纷纷独立并加入联合国,这直接导致了联合国中亚非拉国家数量的激增,C项正确;20世纪50、60年代是冷战时期,美苏关系并未明显缓和,排除A项;欧洲走向联合主要体现在欧洲一体化进程(如欧共体的成立),但这与亚非拉国家加入联合国的数量激增没有直接关系,排除B项;世贸组织(WTO)成立于1995年,与题干中的时间范围(50、60年代)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6.A
【知识点】拉美独立运动、印度的独立与发展、非洲民族独立浪潮兴起
【详解】据所学知识可知,玻利瓦尔是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领导人,领导拉丁美洲人民反抗西班牙殖民统治,赢得民族独立;甘地是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领袖,领导印度人民开展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纳赛尔是埃及民族解放运动的领导人,领导埃及人民推翻英国扶持的封建王朝,实现埃及独立。他们都是民族解放运动中的杰出人物,A项正确;他们的主要贡献是领导民族解放运动,并非是资本主义发展中的代表人物,排除B项;他们领导的运动主要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民族解放运动,不是无产阶级革命,排除C项;玻利瓦尔、甘地、纳赛尔所领导的国家,当时都不是社会主义国家,排除D项。故选A项。
7.B
【知识点】非洲民族独立浪潮兴起、纳米比亚独立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1951年、利比亚独立”“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和所学知识可知,表格中呈现了非洲多个国家从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相继独立,最终所有非洲国家都摆脱了殖民主义枷锁的过程。世界资本主义殖民体系涵盖了对亚非拉等地区的殖民统治,非洲国家的独立意味着资本主义殖民体系在非洲的崩溃,进而推动整个世界资本主义殖民体系逐渐瓦解,B项正确;“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与扩展”主要涉及资本主义制度在不同国家建立和发展的历程,如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俄国农奴制改革等,与非洲国家摆脱殖民统治无关,排除A项;“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主要围绕经济危机的爆发、影响以及二战的过程、后果等,和非洲国家独立没有直接关联,排除C项;“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世界秩序”聚焦于一战的进程以及战后形成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等,与非洲国家后来的独立运动关系不大,排除D项。故选B项。
8.D
【知识点】万隆会议及“求同存异”方针、非洲民族独立浪潮兴起、收回巴拿马运河的斗争
【详解】据题干“知识结构图”和所学知识可知,万隆会议是亚非国家为促进民族独立和发展的会议;“非洲年”标志着非洲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非洲国家纷纷独立,走上发展之路;巴拿马收回运河区主权是拉丁美洲国家捍卫国家主权、发展民族经济的体现。这些事件都反映了二战后亚非拉国家在捍卫国家主权、发展民族经济方面的新发展,D项正确;拉丁美洲独立运动集中在19世纪初,而“巴拿马收回运河”是20世纪后期事件,且“万隆会议”“非洲年”与拉丁美洲无关,排除A项;材料中“万隆会议”“非洲年”“巴拿马收回运河”均围绕亚非拉民族独立与主权捍卫展开,未涉及社会主义国家或社会主义力量发展,排除B项;“走向和平发展的世界”侧重全球化背景下世界整体的和平趋势,但材料聚焦亚非拉地区自身的主权捍卫与发展,并非“世界整体”的和平发展逻辑,范畴不匹配,排除C项。故选D项。
9.A
【知识点】非洲民族独立浪潮兴起
【详解】据题干“1960年就有17个国家宣布独立……到60年代,非洲独立国家的总数已达到41个,约占非洲总面积的84%”和所学知识可知,非洲众多国家在20世纪60年代纷纷独立,这表明民族解放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A项正确;题干重点是非洲民族独立运动的成果,不是非洲人民与殖民者的斗争过程,排除B项;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彻底崩溃的标志是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并非20世纪60年代,排除C项;题干说的是非洲独立,未涉及国际合作应对全球挑战,排除D项。故选A项。
10.C
【知识点】收回巴拿马运河的斗争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和所学可知,20世纪六七十年代,巴拿马不断爆发群众性的反美运动,要求收回运河区主权。1977年,巴拿马与美国签订条约。后来,巴拿马收回了运河区的海关、邮政、司法等主权,并参与运河的管理和运营。1999年底,巴拿马收回了运河区的全部主权。由此可以看出,巴拿马人民在维护国家主权的过程中,其斗争的艰巨性,C项正确;题干材料描述的是巴拿马人民收回运河主权的斗争过程,不能体现“政治多极化”,排除A项;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崩溃的标志是1990年纳米比亚的独立 ,这一事件宣告了全球范围内殖民统治的终结,排除B项;美国霸权主义不复存在,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C项。
11.(1)同:反抗殖民统治,追求独立。
异:拉美独立战争时间长、无外援,且战后形成军阀割据;北美独立战争有法国支持,建立统一国家。
(2)特点:全面社会主义改革(没收外资、集体化农庄)反帝亲苏。
意义:改善教育、医疗等民生,巩固政权,但加深对苏联依赖。
(3)国家发展因素:国际环境、领导决策、经济政策、社会改革等。
【知识点】独立战争的性质和影响、拉美独立运动、古巴革命政府的建立、统治和影响
【详解】(1)同:根据所学知识,美国独立战争反对的是英国殖民统治,追求独立,而拉丁美洲独立战争反对西班牙的殖民统治,所以两者相同点是反抗殖民统治,追求独立。 异:根据材料“与美国独立战争相比,拉丁美洲独立战争时间持续较长,基本没有外援”、“考迪罗夺取和把持政权的现象肆虐拉美各国”可以得出拉美独立战争时间长、无外援,且战后形成军阀割据;结合所学知识,北美独立战争有法国支持,而且建立统一国家。
(2)特点:根据材料“他发起了全面彻底的改革计划,没收了外国资产、实行集体化农庄和中央集权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可以得出全面社会主义改革(没收外资、集体化农庄);根据材料“1961年,古巴与美国的关系破裂,日益依靠苏联的经济支持和武器供应维持革命”可以得出反帝亲苏。 意义:根据材料“教育、国民健康和住房都大大改善,尤其是在农村地区,效果尤为明显”可以得出改善教育、医疗等民生,根据材料“但有了苏联的支持作为后盾,卡斯特罗得以继续维持他的政权”可以得出巩固政权,但全面依靠苏联也加深对苏联依赖。
(3)国家发展因素:根据材料拉美独立战争反对殖民统治体现出因素是国际环境、独立后拉美各国考迪罗把持政权体现出领导决策、卡斯特罗实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体现出经济政策、卡斯特罗实行温和的改革体现出社会改革等。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