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荆州市沙市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湖北省荆州市沙市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度上学期2024级10月月考地理试卷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60分。)
2025年8月23日迎来处暑节气,“三伏”将尽,凉爽愈加明显,我国华北地区民间有“处暑天不暑,炎热在中午”的说法。下图示意二十四节气及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相邻两个节气之间约为15天)。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025年处暑节气到来后的一周内,我国大部分地区( )
A.昼夜时长差值逐渐增大
B.日出方位逐渐偏南
C.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大
D.日落时间逐渐推迟
2.导致我国华北地区“处暑天不暑,炎热在中午”的主要原因是( )
A.白昼时间达全年最长 B.日地距离达全年最小
C.正午太阳高度仍较大 D.太阳辐射在不断增强
3.下列各组节气中,荆州的昼长最接近的是( )
A.清明、雨水 B.立冬、立秋 C.立春、立冬 D.雨水、处暑
日光温室内向下挖掘一定的深度形成的下沉式日光温室,利用地温的稳定性,使保温性能比非下沉式日光温室提高,但下沉深度过大或过小都不利于地温的增加。温室北部的土墙白天充分吸收光照热量并及时储存,夜间缓慢将热量释放到温室内,较好地为蔬菜生长提供自然热量。下面图1为宁夏四个地区所在位置示意图,图2为下沉式日光温室示意图。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

2
下沉式日光温室示意
) (

1
宁夏四个地区位置示意
)
4.关于下沉式日光温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宁夏地区的日光温室主要在夏季使用
B.采光面最好朝向南偏东
C.红寺堡在宁夏四个地区中日光温室下沉深度最大
D.贺兰在宁夏四个地区中日光温室下沉深度最大
5.宁夏四个地区中,下沉式日光温室土墙蓄热保温效果最好的是( )
A.红寺堡 B.吴忠 C.中卫 D.贺兰
下图示意某地质刹面,其中①指断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①②③④形成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④③①② C.④①②③ D.④②①③
7.砂砾石层的下界为相对平坦而广阔的面。该面形成时期,所在区域可能( )
A.地壳持续抬升,遭受侵蚀 B.地壳持续下降,接受沉积
C.地壳运动稳定,接受沉积 D.地壳运动稳定,遭受侵蚀
8.以下关于①②③④的描述错误的是( )
A.①处不适合修建水库 B.②处岩层有层理构造
C.③处岩层为侵入型岩浆岩 D.④处可能有溶洞发育
洪积扇是河流、沟谷的洪水流出山口进入平坦地区后,因坡度骤减,水流搬运能力降低,碎屑物质堆积而形成的扇形堆积体。下图示意贺兰山东麓洪积扇的分布,除甲地洪积扇外,其余洪积扇堆积物均以砾石为主。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且耕地主要分布在洪积扇边缘。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贺兰山东麓洪积扇集中连片分布的主要原因是贺兰山东坡( )
A.地下水丰富 B.河流、沟谷众多
C.岩石裸露 D.坡度和缓
10.与其他洪积扇相比,甲地洪积扇堆积物中砾石较少的主要原因是( )
①河流流程较长 ②地表破碎 ③地势起伏大 ④山地相对高度较小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1.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的主要原因是( )
A.水源缺乏 B.人口稀少 C.海拔较高 D.土层浅薄
曲流是一种极为秀美壮丽的地质奇观,常见于平原地区,但在山地的深邃峡谷中,也会形成蜿蜒的曲流,地质学家称这种曲流峡谷为曲峡。下图图左为嘉陵江中游曲峡景观图,图右为嘉陵江中游曲峡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上图图右中甲、乙附近曲流形成时,沿甲、乙一线河谷剖面图正确的是( )
A. B. C. D.
13.嘉陵江中游河段曲峡地貌形成的条件和地质作用过程是( )
A.地壳抬升→流水下蚀→地势平缓→流水侧蚀
B.地势平缓→流水侧蚀→地壳抬升→流水下蚀
C.地壳抬升→流水下蚀→流水侧蚀→地势平缓
D.地势平缓→流水下蚀→地壳抬升→流水侧蚀
下图分别是我国淮河支流沂河与黄河支流柴汶河在距今8万年前和现今形态示意图(局部)。据研究,图中瀑布高差在河流袭夺初约20多米,目前约3米。完成下面小题。
14.河流袭夺发生后,图中原古柴汶河段的流速、流量变化分别是( )
A.变慢、变大 B.变慢、变小 C.变快、变小 D.变快、变大
15.万余年来,图中瀑布空间移动方向及塑造的主要地貌是( )
A.西移、峡谷 B.东移、峡谷 C.西移、冲积扇 D.东移、冲积扇
“大湖效应”是指冷空气遇到大面积未结冰的水面(通常指湖泊),从中得到水汽和热量,后在向风的湖岸形成降水的现象(左图为某次暴风雪形成过程示意图)。受“大湖效应”影响,美国部分地区遭受罕见的暴风雪。完成下面小题。
16.左图中( )
A.降水多少由①气流强弱决定 B.②强弱受太阳辐射影响很弱
C.③降水过程类似暖锋过境 D.④为受热后抬升的高空冷气流
17.右图中,出现降雪量最大月份和地点可能是( )
A.1月,甲地 B.5月,乙地
C.9月,丙地 D.12月,丁地
相对于青藏高原周边相同高度的大气来说,冬季高原近地层是冷源,形成反气旋型环流,夏季是热源,形成气旋型环流,这种环流系统的季节变换称为高原季风。如图为青藏高原的热力环流示意图。根据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18.青藏高原高原季风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气压带与风带的季节移动 B.高原面与海洋表面的热力差异
C.高原表面植被的季节变化 D.高原面与周围自由大气之间的热力差异
19.高原季风的出现对我国东部的季风环流系统产生的影响是( )
A.加强夏季风,减弱冬季风 B.减弱夏季风,加强冬季风
C.加强夏季风,加强冬季风 D.减弱夏季风,减弱冬季风
印度洋中高纬度地区多温带气旋,但少有气旋能进入南极洲。下图示意印度洋某区域某天气系统活动状态,此时南极洲边缘的海冰正处于部分消融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图示天气系统中,气压最低的地点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1.阻挡中高纬度气旋进入南极洲上空的是( )
A.海上冰山 B.西风漂流
C.盛行西风 D.极地东风
目前我国每年需要通过远洋货轮进口大量铁矿石。下图所示区域是我国重要的铁矿石进口地。完成下题。
22.7月份将该地铁矿石运往上海,货轮在航行过程中总体上
A.顺风顺水 B.顺风逆水 C.逆风顺水 D.逆风逆水
23.图示区域铁矿开采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主题要是
A.森林锐减 B.土地沙漠化 C.土地盐渍化 D.物种灭绝
我国内蒙古巴丹吉林沙漠中分布着众多湖泊,每一个湖泊都形成一套独立的生态系统。其中苏木吉林湖地势低洼,且被周围沙山分水岭圈闭。下图为“苏木吉林湖区湖泊总收入量和总支出量动态曲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4.该湖泊水量收入和支出的主要途径是( )
A.地下水补给、蒸发
B.河流补给、蒸发
C.积雪融水补给、下渗
D.雨水补给、地表径流
25.此湖泊( )
A.1~2月面积最小 B.4~5月面积最大
C.夏季面积增长最快 D.冬季面积较稳定
下图为世界某湖泊中小岛轮廓图,该岛面积约0.31km ,岛上植被茂密,盛产蔬菜、亚麻(5月初播种,7-9月收获),养鸡业发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6.图中地带性植被的特征是( )
A.各月均有花开,常见茎花现象
B.乔木多有革质叶片,植被常绿
C.叶片宽阔,季相更替十分明显
D.单层树冠,种类少且植株低矮
27.会影响图中岛屿亚麻生长的气象灾害可能是( )
A.干旱 B.霜冻
C.热浪 D.飓风
读天山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8.图中①②③④自然带的名称分别为( )
A.温带荒漠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山地针叶林带、高山草甸带
B.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山地草原带、高山草甸带、山地针叶林带
C.温带荒漠带、山地草原带、山地针叶林带、高山草甸带
D.山地草原带、温带荒漠带、山地针叶林带、高山草甸带
29.关于图中所示山地自然带分布特点及其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坡③带缺失——坡度大 B.乙坡自然带海拔低——热量充足
C.甲坡自然带数目少——高差小 D.乙坡积雪冰川带下界低——迎风坡、阴坡
30.天山是新疆的主要牧区。天山山脉草场垂直分布,四季轮回。下列关于天山乙坡“山腰山麓轮牧”对应的时间和地区正确的是( )
A.夏季在①处,冬季在④处放牧 B.夏季在④处,冬季在①处放牧
C.夏季在④处,冬季在②处放牧 D.夏季在③处,冬季在①处放牧
二、综合题(40分)
31.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
洞里萨湖是东南亚最大的淡水湖,通过洞里萨河与湄公河相通,是湄公河的天然蓄水池。洞里萨湖丰水期水深可达11米,枯水期时平均水深仅1米左右,水位线上分布着大片稻田,是闻名于世的“米仓”。洞里萨河是世界上少见的流向定期改变的河流。
(1)分析洞里萨河流向定期改变的原因。(4分)
(2)“缘木求鱼”一般被认为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但在洞里萨湖畔的树洞里,人们有时能捉到鱼。结合所学,解释这一现象。(4分)
(3)简述洞里萨湖水位季节变化对水稻种植业和渔业的影响。(6分)
3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4分)
材料一科隆群岛位于赤道地区,由众多小岛组成,与同纬度大陆上的气候存在差异。科隆群岛月均温20-28℃之间,年降水量不足600mm。岛上物种奇特,多仙人掌、灌木丛,沿海常见企鹅等生物。下图为科隆群岛位置图。
材料二圣克鲁斯岛受洋流和风的相互作用,在岛屿中央山峰东南坡的高地多茂密的云雾林,在凉季出现云雾,尤其是凉季初期出现成层云雾,不易扩散。
材料三观测表明,近年来厄尔尼诺事件频发,极大地影响了科隆群岛的生态环境。
(1)说明黑巴克里索港的气温年较差大小,从地理位置角度分析其原因。(6分)
(2)圣克鲁斯岛东南坡高地多云雾,试分析其原因。(4分)
(3)推测厄尔尼诺事件对圣克鲁斯岛沿海生物造成的威胁。(4分)
3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
倒立锥是撒落的堆积地貌,分布在陡坡下或坡麓地带,由碎石长期不断坠落堆积形成,呈上尖、下圆锥状,在我国广泛分布于西北地区。下图为倒立锥地貌景观图。
(1)推测倒立锥地貌的形成过程。(4分)
(2)说明倒立锥表层堆积物粒径的分布特点。(2分)
(3)指出倒立锥地貌与洪积扇地貌的不同之处。(6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C C C D C D C B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C B D A C D D C B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D A B A B C A C D C
31.(1)5~10月为雨季(或降水量多),湄公河涨水,河水通过洞里萨河进入洞里萨湖,河水由东南流向西北;11~次年3月为旱季(或降水量少),湄公河水位降低,洞里萨湖湖水通过洞里萨河进入湄公河,河水由西北流向东南。(4分)
(2)雨季时,洞里萨湖水位上涨,湖面扩大,树干被淹没,鱼游进树洞;旱季时,水位回落,树洞中未及时随水退去的鱼存留下来。(4分)
(3)使农事和渔事活动具有季节性;丰水期泥沙淤积,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饵料丰富,水域面积扩大,有利于渔业发展;枯水期水位下降,露出的土地成为种植水稻的良田。(6分)
32.(1)气温年较差小。黑巴克里索港位于赤道附近,全年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变化小;四面临海,受海洋影响大。(6分)
(2)凉季,气压带、风带北移,圣克鲁斯岛受东南信风影响,东南坡为迎风坡,暖湿气流受地形抬升,水汽冷却凝结形成云雾;同时,沿岸有秘鲁寒流流经,寒流降温作用使水汽更容易凝结成云雾。 (4分)
(3)厄尔尼诺事件发生时,赤道附近太平洋东部水温升高,改变了圣克鲁斯岛沿海的水温环境,不适应高温的生物可能死亡;海水温度和盐度等变化,可能导致海洋生物的食物来源减少;洋流异常可能使生物的栖息和洄游环境改变,生物生存空间受到威胁。(任答2点给4分)
33.(1)在有一定(较大)坡度的岩质山体,由于昼夜温差大,坡面岩石风化(崩裂)破碎;碎裂的岩块(碎石)在重力作用下坠落堆积,形成倒立锥地貌。(4分)
(2)由碎石长期不断坠落堆积形成锥状,锥底平均粒径大(颗粒大),锥顶平均粒径小(颗粒小)。(2分)
(3)洪积扇是流水沉积地貌,倒立锥是撒落堆积地貌;洪积扇呈扇状,倒立锥呈锥状;倒石锥相较于洪积扇,顶部物质细,底部物质粗。(6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