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高桥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数学试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高桥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数学试卷

资源简介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高桥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数学试卷
1.(2024八上·萧山期中)下面所给的交通标志中,轴对称图形是( )
A. B. C. D.
2.(2024八上·萧山期中)在下列长度的四根木棒中,能与、长的两根木棒钉成一个三角形的是(  )
A. B. C. D.
3.(2024八上·萧山期中)已知实数,若,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 B. C. D.
4.(2024八上·萧山期中)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7cm,其中一边长为5cm,则该等腰三角形的底边为( )
A.7cm B.5cm或7cm C.6cm或5cm D.5cm
5.(2024八上·萧山期中)如图,图中的两个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其中一些角和边的大小如图所示,那么的值是(  ).
A. B. C. D.
6.(2024八上·萧山期中)下列条件中,能构成直角的是(  )
A. B.
C. D.
7.(2024八上·萧山期中)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的逆定理是(  )
A.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B.有两个底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C.有两个角不相等的三角形不是等腰三角形.
D.不是等腰三角形的两个角不相等.
8.(2024八上·萧山期中)如果△ABC的三边分别为,,,其中为大于1的正整数,则( )
A.△ABC是直角三角形,且斜边为
B.△ABC是直角三角形,且斜边为
C.△ABC是直角三角形,且斜边为
D.△ABC不是直角三角形
9.(2024八上·萧山期中)如图,在中,,,的平分线与的外角的平分线交于E点,连接AE,则的度数是(  )
A. B. C. D.
10.(2024八上·萧山期中)如图,在中,,按下列步骤作图:
①分别以点为圆心,大于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相交于点,作直线交于点;
②以为圆心,长为半径画弧交于点.
方方探究得到以下两个结论:
①是等腰三角形;②若,则点到的距离为,则(  )
A.结论①正确,结论②正确 B.结论①正确,结论②错误
C.结论①错误,结论②正确 D.结论①错误,结论②错误
11.(2024八上·萧山期中)“x的2倍与1的差不大于3”用不等式表示为   .
12.(2024八上·萧山期中)若,则   .(填“<”或“>”)
13.(2024八上·萧山期中)是等腰三角形,,则   °.
14.(2024八上·萧山期中)在中,,,则   .
15.(2024八上·萧山期中)如图,△ABC的外角∠ACD的平分线CP与内角∠ABC平分线BP交于点P,若∠BPC=40°,则∠CAP=   .
16.(2024八上·萧山期中)如图,A,B,C,D四个点顺次在直线l上,,.以为底向下作等腰直角三角形,以为底向上作等腰三角形,且.当时,和的面积和是   .连结,,当的长度变化时,与的面积之差保持不变,则a与b需满足的条件是   .
17.(2024八上·萧山期中)如图,在中,是斜边上的高线.
(1)  .(填或)
(2)  .(填或)
(3)若点是线段上的一个动点,连结,则  (填或)
18.(2024八上·萧山期中)如图,在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所组成的网格上,每个小正方形的顶点都称为“格点”,的顶点都在格点上.
(1)直接判断的形状,
(2)画出关于直线的对称图形.
(3)在直线上作一点P,使得最小
19.(2024八上·萧山期中)如图,已知B、E、C、F在同一条直线上,,,,与交于点G.
(1)求证:;
(2)若,,求的度数.
20.(2024八上·萧山期中)如图,点在上,且,,.
(1)求证:.
(2)连结,若,,,求的长度
21.(2024八上·萧山期中)如图,为线段上一动点(不与点,重合),在同侧分别作等边和等边,与交于点,与交于点,与交于点,连结.求证:
(1);
(2)为等边三角形.
22.(2024八上·萧山期中)如图,长方形纸片的长,宽,将它折叠,使点与点重合.(注:该长方形的性质:两组对边平行且相等,每个内角都是
(1)求证:是等腰三角形;
(2)求折痕的长.
23.(2024八上·萧山期中)根据等式和不等式的性质,我们可以得到比较两数大小的方法:
(1)①如果,那么  ;
②如果,那么  ;
③如果,那么  .
(2)如(1)中这种比较大小的方法称为“求差法比较大小”,请运用这种方法尝试解决下面的问题:
①若,比较,的大小;
②比较与的大小.
24.(2024八上·萧山期中)感知:如图①,平分,,,易知:.
探究:如图②,平分,,,求证:.
应用:如图③,四边形中,,,,则_______.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轴对称图形
【解析】【解答】解:A选项中的交通标志是轴对称图形,B、C、D选项中的交通标志不是轴对称图形.故答案为:A.
【分析】把一个平面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完全重合的平面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据此逐一判断得出答案.
2.【答案】C
【知识点】三角形三边关系
【解析】【解答】解:设三角形第三边长为cm,则

当时,能与、长的两根木棒钉成一个三角形.
故答案为:C.
【分析】首先由“ 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的两边差小于第三边 ”建立不等式组求出第三边的取值范围,即可逐一判断得出答案.
3.【答案】C
【知识点】不等式的性质
【解析】【解答】解:A、不等式的两边同减去一个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若,则正确,∴A不符题意;
B、不等式的两边同加上一个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若,则正确,∴B不符题意;
C、不等式的两边同乘以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若,则,原结论错误,∴C符合题意;
D、不等式的两边同除以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若,则正确,∴D不符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利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性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①: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式子),不等号的方向不变;不等式的基本性质②: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不等式的基本性质③: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分析求解即可.
4.【答案】B
【知识点】三角形三边关系;等腰三角形的概念
【解析】【解答】解:当5cm是等腰三角形的底边时,则其腰长是(17-5)÷2=6(cm),∵5+6>6,∴能够组成三角形;
当5cm是等腰三角形的腰时,则其底边是17-5×2=7(cm),∵5+5>7,∴能够组成三角形.
故该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为:5cm或7cm.
故选:B.
【分析】
由于等腰三角形的两腰相等,因此可先分类讨论,即腰为5或底边为5时分别进行计算,最后再利用三角形三边关系进行验证即可.
5.【答案】C
【知识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全等三角形中对应角的关系
【解析】【解答】解:由三角形内角和为,
可求第一个三角形中边长为的边所对的角为,
由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可知.
故答案为:C.
【分析】先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第一个三角形中长为3的边所对的角的度数,再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即可得出x的值.
6.【答案】D
【知识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直角三角形的概念
【解析】【解答】解:A、∵,,
∴,
∴是等边三角形,不是直角三角形,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B、∵,,
∴,
解得:,则,
不能证明是直角三角形,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C、∵,,
∴,解得,
∴是吨角三角形,不是直角三角形,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D、∵,
∴,,
又,
∴,解得,
∴,
∴是直角三角形,故此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得三角形ABC是等边三角形;
B、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计算,不能判断三角形ABC是直角三角形;
C、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得三角形ABC是钝角三角形;
D、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得三角形ABC是直角三角形.
7.【答案】A
【知识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真命题与假命题
【解析】【解答】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的逆定理是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故答案为:A.
【分析】写出一个定理的逆定理的方法是,将定理的条件和结论互换,即可解答。
8.【答案】C
【知识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因式分解-完全平方公式
【解析】【解答】解:∵(m2-1)2+(2m)2=m4+2m2+1=(m2+1)2,
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可知,该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且斜边为,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分析】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a,b,c满足a2+b2=c2,则该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注意验证时要用最大的平方和较小的两边的平方和进行比较.
9.【答案】B
【知识点】角平分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判定
【解析】【解答】解:作EF⊥AC交CA的延长线于F,EG⊥AB于G,EH⊥BC交CB的延长线于H,
∵CE平分∠ACB,BE平分∠ABD,
∴EF=EH,EG=EH,
∴EF=EF,又EF⊥AC,EG⊥AB,
∴AE平分∠FAG,
∵∠CAB=30°,
∴∠BAF=150°,
∴∠EAB=75°,
∵∠ACB=90°,∠CAB=30°,
∴∠ABC=60°,
∴∠ABH=120°,又BE平分∠ABD,
∴∠ABE=60°,
∴∠AEB=180° ∠EAB ∠ABE=45°,
故答案为:B.
【分析】作EF⊥AC交CA的延长线于F,EG⊥AB于G,EH⊥BC交CB的延长线于H,根据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得到EF=EH=EG,进而根据到角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角平分线上得出AE平分∠FAG,求出∠EAB的度数,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出∠ABE的度数.
10.【答案】C
【知识点】三角形的面积;三角形外角的概念及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
【解析】【解答】解:①错误,理由如下:
当时,,
由作图知,,
∴∠B=∠BCM,∠CDA=∠CED,
∴,,
∴,重合,明显不是等腰三角形;
②正确,理由如下:
过点作于点,过点作于点.
,,,



∵DC=DB,
∴∠B=∠BCD,
∵∠B+∠A=∠BCD+∠ACD=90°,
∴∠A=∠ACD,
∴AD=CD=BD=5,
∴CE=CD=5,



,故②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利用举特例的方法,假设∠B=30°,则∠A=60°,由作图过程可得MN垂直平分BC,故BD=CD=CE,由等边对等角及三角形外角性质推出∠CED=∠ADC=2∠B=60°,则点E与点A重合,此时三角形BCD明显不是等腰三角形,据此可判断①;过点C作CH⊥AB于点H,过点E作EG⊥AC于点G,先根据勾股定理算出AB的长,再利用三角形面积公式,由等面积法求出AH的长,由等边对等角、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角的构成及等角的余角相等得出∠A=∠ACD,由等角对等边得出AD=CD=BD=5,然后利用勾股定理算出EH,再利用三角形面积公式,由等面积法求出EG的长,即可判断②.
11.【答案】2x-1≤3
【知识点】列不等式
【解析】【解答】解:“x的2倍与1的差不大于3”用不等式表示为2x-1≤3.
故答案为:2x-1≤3.
【分析】“x的2倍与1的差”表示为2x-1,“不大于”就是小于等于的意思,从而即可列出不等式.
12.【答案】<
【知识点】不等式的性质
【解析】【解答】解:,
不等式两边都乘以3得,
不等式两边都加上1得,
故答案为:<
【分析】
给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式子),不等号的方向不变;给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13.【答案】40
【知识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边对等角
【解析】【解答】解:是等腰三角形,,
只能是顶角
故答案为:40.
【分析】由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得∠C只能做等腰三角形的顶角,进而根据代值计算即可.
14.【答案】3或
【知识点】勾股定理;分类讨论
【解析】【解答】解:分两种情况:
①当为斜边时,由勾股定理得:;
②当为直角边时,由勾股定理得:;
综上所述,的长为3或,
故答案为:3或.
【分析】
由于不确定该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因此应分类讨论,即:①当为斜边时,②当为直角边时,分别由勾股定理求出的长即可.
15.【答案】50°
【知识点】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HL;角平分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概念;三角形的一内一外角平分线模型;全等三角形中对应角的关系
【解析】【解答】解:分别过点P作PN⊥BD于点D、PM⊥AC于点G、PF⊥BA交BA延长线于点F.
∵CP平分∠ACD,
∴∠ACP=∠PCD=∠ACD,PM=PN,
∵BP平分∠ABC,
∴∠ABP=∠PBC=∠ABC,PF=PN,
∴PF=PM,
∵∠ACD=∠ABC+∠BAC、∠PCD=∠PBC+∠BPC,
∴∠BPC=∠BAC=40°,即∠BAC=80°,
∴∠CAF=180°-∠BAC=100°,
在Rt△PFA和Rt△PMA中,PA=PA,PF=PM,
∴Rt△PFA≌Rt△PMA(HL),
∴∠PAF=∠PAC=∠CAF=50°.
故答案为:50°.
【分析】
由于角平分线的点的到角两边距离相等,因此可过点P分别作BA、CA、CD的垂线段PF、PM、PN,则有PF=PN=PM,则可利用HL证明Rt△PFA≌Rt△PMA,则∠CAP=∠CAF=(180°-∠BAC),则由一内一外角平分线模型知∠BAC=2∠BPC=80°即可.
16.【答案】;
【知识点】整式的混合运算;三角形的面积;勾股定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线合一
【解析】【解答】解:如图,过点作于点,过点作于点,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且,

是等腰三角形,且,



∴,

当的长度变化时,保持不变,


故答案为:,.
【分析】
第1空:由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性知,可分别过点作于点,过点作于点,则有,,再利用勾股定理求出,然后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计算出即可;
第2空:先利用面积公式表示出,再根据题意知即可.
17.【答案】(1)
(2)
(3)
【知识点】垂线段最短及其应用;三角形三边关系
【解析】【解答】
(1)
解:是斜边上的高线,


故答案为:;
(2)
解:由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得:.
故答案为:;
(3)
解:由(1)知,,
点是线段上的一个动点,

故答案为:.
【分析】
(1)由垂线段最短知CD(2)由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知AC+BC>AB;
(3)由垂线段最短知CDCE.
(1)解:是斜边上的高线,


故答案为:;
(2)解:由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得:.
故答案为:;
(3)解:由(1)知,,
点是线段上的一个动点,

故答案为:.
18.【答案】(1)是直角三角形
(2)解:如图,即为所求;
(3)解:如图,连接交直线于点P,则点P即为所求.
【知识点】勾股定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作图﹣轴对称;轴对称的应用-最短距离问题;将军饮马模型-一线两点(一动两定)
【解析】【解答】
(1)
解:根据题意得:,
∴,
∴,即是直角三角形;
【分析】
(1)先利用勾股定理分别求出AB2、AC2、BC2的值,再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断即可;
(2)先利用轴对称的性质分别作点A,B,C关于直线的对称点,再顺次连接即可;
(3)连接交直线于点P,由轴对称的性质知,即两点间线段最短.
(1)解:根据题意得:,
∴,
∴,即是直角三角形;
(2)解:如图,即为所求;
(3)解:如图,连接交直线于点P,则点P即为所求.
19.【答案】(1)证明:∵,∴,即,
在和中,

∴.
(2)解:∵,
∴,
∴.
【知识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SS
【解析】【分析】(1)根据题意得到:,利用"SSS"证明即可求证;
(2)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再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计算即可求解.
(1)证明:∵,
∴,即,
在和中,

∴;
(2)解:如图:

∵,
∴,
∴.
20.【答案】(1)证明:∵,
∴,
∴,
在与中,

∴(),
(2)解:如图,
在中,,,
∴,
∵,
∴,
在中,,
∴.
【知识点】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HL;勾股定理
【解析】【分析】(1)由可证,又,则可依据证明;
(2)先在中利用勾股定理求得,则结合的长可得,再在中应用勾股定理即可.
(1)证明:∵,
∴,
∴,
在与中,

∴(),
(2)如图,
在中,,,
∴,
∵,
∴,
在中,,
∴.
21.【答案】(1)证明:和都是等边三角形,
,,,


在和中,



(2)证明:,

又,


在和中,
,,,

,,
又,
为等边三角形.
【知识点】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AS;手拉手全等模型;全等三角形中对应边的关系;全等三角形中对应角的关系
【解析】【分析】
(1)由于和都是等边三角形,则可利用手拉手全等模型证明即可;
(2)由于点在线段上,则结合已知可得,同上可利用手拉手全等模型证明即可.
(1)证明:和都是等边三角形,
,,,


在和中,



(2),

又,


在和中,
,,,

,,
又,
为等边三角形.
22.【答案】(1)证明:四边形是长方形,


由折叠得,


是等腰三角形.
(2)解:作于点,则,
,,,,
,且,

解得,
,,
,,
,,


折痕的长为.
【知识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勾股定理;轴对称的性质;翻折变换(折叠问题);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解析】【分析】
(1)由长方形的对边平行可得,由折叠的性质可得,再等量代换即可;
(2)由折叠的性质知BE=DE,又AE+DE=9,则在Rt中利用勾股定理可求得BE=5,则由(1)的结论知BF=5,此时可作于点,则可得四边形ABHE是长方形,则BH=AE=4、EH=AB=3,则FH=1,再在应用勾股定理即可.
(1)证明:四边形是长方形,


由折叠得,


是等腰三角形.
(2)解:作于点,则,
,,,,
,且,

解得,
,,
,,
,,


折痕的长为.
23.【答案】(1)①;②;③
(2)解:①,








【知识点】整式的加减运算;完全平方公式及运用;因式分解的应用;不等式的性质
【解析】【解答】
(1)
解:①,


故答案为:;
②,


故答案为:;
③,


故答案为:;
(2)
【分析】
(1)①直接利用不等式的性质判断即可;
②直接利用等式的性质判断即可;
③直接不等式的性质判断即可;
(2)①利用不等式的性质先移项,再利用整式的加减运算对左边进行化简即可判断;
②先利用整式的减法运算求两个多项式的差,再把结果与0比较大小即可.
(1)解:①,


故答案为:;
②,


故答案为:;
③,


故答案为:;
(2)解:①,








24.【答案】探究:证明:如图②中,于,交的延长线于,
∵平分,,,
∴,
∵,,
∴,
在和中,
∴,
∴.
应用:2.
【知识点】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HL;角平分线的性质;勾股定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AAS;全等三角形中对应边的关系
【解析】【解答】
应用:
解:如图③,连接、过点作于,交的延长线于,
∵,,
∴,
在和中,
∴,
∴,,
在和中,
∴,
∴,
∴,
在中,
∵,,,
∴,
∴.
故答案为2.
【分析】
探究:由于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距离相等,则可过点D分别作角两边的垂线段DE、DF,则有DF=DE,再结合同角的补角相等可证明即可.
应用:同上,分别过点作、,垂足分别为,则可证明,则有、,再连接,则可证明,所以有,则,再结合可利用勾股定理求得即可.
1 / 1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高桥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数学试卷
1.(2024八上·萧山期中)下面所给的交通标志中,轴对称图形是( )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轴对称图形
【解析】【解答】解:A选项中的交通标志是轴对称图形,B、C、D选项中的交通标志不是轴对称图形.故答案为:A.
【分析】把一个平面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完全重合的平面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据此逐一判断得出答案.
2.(2024八上·萧山期中)在下列长度的四根木棒中,能与、长的两根木棒钉成一个三角形的是(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三角形三边关系
【解析】【解答】解:设三角形第三边长为cm,则

当时,能与、长的两根木棒钉成一个三角形.
故答案为:C.
【分析】首先由“ 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的两边差小于第三边 ”建立不等式组求出第三边的取值范围,即可逐一判断得出答案.
3.(2024八上·萧山期中)已知实数,若,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不等式的性质
【解析】【解答】解:A、不等式的两边同减去一个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若,则正确,∴A不符题意;
B、不等式的两边同加上一个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若,则正确,∴B不符题意;
C、不等式的两边同乘以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若,则,原结论错误,∴C符合题意;
D、不等式的两边同除以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若,则正确,∴D不符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利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性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①: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式子),不等号的方向不变;不等式的基本性质②: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不等式的基本性质③: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分析求解即可.
4.(2024八上·萧山期中)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7cm,其中一边长为5cm,则该等腰三角形的底边为( )
A.7cm B.5cm或7cm C.6cm或5cm D.5cm
【答案】B
【知识点】三角形三边关系;等腰三角形的概念
【解析】【解答】解:当5cm是等腰三角形的底边时,则其腰长是(17-5)÷2=6(cm),∵5+6>6,∴能够组成三角形;
当5cm是等腰三角形的腰时,则其底边是17-5×2=7(cm),∵5+5>7,∴能够组成三角形.
故该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为:5cm或7cm.
故选:B.
【分析】
由于等腰三角形的两腰相等,因此可先分类讨论,即腰为5或底边为5时分别进行计算,最后再利用三角形三边关系进行验证即可.
5.(2024八上·萧山期中)如图,图中的两个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其中一些角和边的大小如图所示,那么的值是(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全等三角形中对应角的关系
【解析】【解答】解:由三角形内角和为,
可求第一个三角形中边长为的边所对的角为,
由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可知.
故答案为:C.
【分析】先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第一个三角形中长为3的边所对的角的度数,再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即可得出x的值.
6.(2024八上·萧山期中)下列条件中,能构成直角的是(  )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直角三角形的概念
【解析】【解答】解:A、∵,,
∴,
∴是等边三角形,不是直角三角形,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B、∵,,
∴,
解得:,则,
不能证明是直角三角形,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C、∵,,
∴,解得,
∴是吨角三角形,不是直角三角形,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D、∵,
∴,,
又,
∴,解得,
∴,
∴是直角三角形,故此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得三角形ABC是等边三角形;
B、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计算,不能判断三角形ABC是直角三角形;
C、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得三角形ABC是钝角三角形;
D、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得三角形ABC是直角三角形.
7.(2024八上·萧山期中)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的逆定理是(  )
A.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B.有两个底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C.有两个角不相等的三角形不是等腰三角形.
D.不是等腰三角形的两个角不相等.
【答案】A
【知识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真命题与假命题
【解析】【解答】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的逆定理是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故答案为:A.
【分析】写出一个定理的逆定理的方法是,将定理的条件和结论互换,即可解答。
8.(2024八上·萧山期中)如果△ABC的三边分别为,,,其中为大于1的正整数,则( )
A.△ABC是直角三角形,且斜边为
B.△ABC是直角三角形,且斜边为
C.△ABC是直角三角形,且斜边为
D.△ABC不是直角三角形
【答案】C
【知识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因式分解-完全平方公式
【解析】【解答】解:∵(m2-1)2+(2m)2=m4+2m2+1=(m2+1)2,
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可知,该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且斜边为,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分析】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a,b,c满足a2+b2=c2,则该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注意验证时要用最大的平方和较小的两边的平方和进行比较.
9.(2024八上·萧山期中)如图,在中,,,的平分线与的外角的平分线交于E点,连接AE,则的度数是(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角平分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判定
【解析】【解答】解:作EF⊥AC交CA的延长线于F,EG⊥AB于G,EH⊥BC交CB的延长线于H,
∵CE平分∠ACB,BE平分∠ABD,
∴EF=EH,EG=EH,
∴EF=EF,又EF⊥AC,EG⊥AB,
∴AE平分∠FAG,
∵∠CAB=30°,
∴∠BAF=150°,
∴∠EAB=75°,
∵∠ACB=90°,∠CAB=30°,
∴∠ABC=60°,
∴∠ABH=120°,又BE平分∠ABD,
∴∠ABE=60°,
∴∠AEB=180° ∠EAB ∠ABE=45°,
故答案为:B.
【分析】作EF⊥AC交CA的延长线于F,EG⊥AB于G,EH⊥BC交CB的延长线于H,根据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得到EF=EH=EG,进而根据到角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角平分线上得出AE平分∠FAG,求出∠EAB的度数,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出∠ABE的度数.
10.(2024八上·萧山期中)如图,在中,,按下列步骤作图:
①分别以点为圆心,大于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相交于点,作直线交于点;
②以为圆心,长为半径画弧交于点.
方方探究得到以下两个结论:
①是等腰三角形;②若,则点到的距离为,则(  )
A.结论①正确,结论②正确 B.结论①正确,结论②错误
C.结论①错误,结论②正确 D.结论①错误,结论②错误
【答案】C
【知识点】三角形的面积;三角形外角的概念及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
【解析】【解答】解:①错误,理由如下:
当时,,
由作图知,,
∴∠B=∠BCM,∠CDA=∠CED,
∴,,
∴,重合,明显不是等腰三角形;
②正确,理由如下:
过点作于点,过点作于点.
,,,



∵DC=DB,
∴∠B=∠BCD,
∵∠B+∠A=∠BCD+∠ACD=90°,
∴∠A=∠ACD,
∴AD=CD=BD=5,
∴CE=CD=5,



,故②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利用举特例的方法,假设∠B=30°,则∠A=60°,由作图过程可得MN垂直平分BC,故BD=CD=CE,由等边对等角及三角形外角性质推出∠CED=∠ADC=2∠B=60°,则点E与点A重合,此时三角形BCD明显不是等腰三角形,据此可判断①;过点C作CH⊥AB于点H,过点E作EG⊥AC于点G,先根据勾股定理算出AB的长,再利用三角形面积公式,由等面积法求出AH的长,由等边对等角、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角的构成及等角的余角相等得出∠A=∠ACD,由等角对等边得出AD=CD=BD=5,然后利用勾股定理算出EH,再利用三角形面积公式,由等面积法求出EG的长,即可判断②.
11.(2024八上·萧山期中)“x的2倍与1的差不大于3”用不等式表示为   .
【答案】2x-1≤3
【知识点】列不等式
【解析】【解答】解:“x的2倍与1的差不大于3”用不等式表示为2x-1≤3.
故答案为:2x-1≤3.
【分析】“x的2倍与1的差”表示为2x-1,“不大于”就是小于等于的意思,从而即可列出不等式.
12.(2024八上·萧山期中)若,则   .(填“<”或“>”)
【答案】<
【知识点】不等式的性质
【解析】【解答】解:,
不等式两边都乘以3得,
不等式两边都加上1得,
故答案为:<
【分析】
给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式子),不等号的方向不变;给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13.(2024八上·萧山期中)是等腰三角形,,则   °.
【答案】40
【知识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边对等角
【解析】【解答】解:是等腰三角形,,
只能是顶角
故答案为:40.
【分析】由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得∠C只能做等腰三角形的顶角,进而根据代值计算即可.
14.(2024八上·萧山期中)在中,,,则   .
【答案】3或
【知识点】勾股定理;分类讨论
【解析】【解答】解:分两种情况:
①当为斜边时,由勾股定理得:;
②当为直角边时,由勾股定理得:;
综上所述,的长为3或,
故答案为:3或.
【分析】
由于不确定该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因此应分类讨论,即:①当为斜边时,②当为直角边时,分别由勾股定理求出的长即可.
15.(2024八上·萧山期中)如图,△ABC的外角∠ACD的平分线CP与内角∠ABC平分线BP交于点P,若∠BPC=40°,则∠CAP=   .
【答案】50°
【知识点】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HL;角平分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概念;三角形的一内一外角平分线模型;全等三角形中对应角的关系
【解析】【解答】解:分别过点P作PN⊥BD于点D、PM⊥AC于点G、PF⊥BA交BA延长线于点F.
∵CP平分∠ACD,
∴∠ACP=∠PCD=∠ACD,PM=PN,
∵BP平分∠ABC,
∴∠ABP=∠PBC=∠ABC,PF=PN,
∴PF=PM,
∵∠ACD=∠ABC+∠BAC、∠PCD=∠PBC+∠BPC,
∴∠BPC=∠BAC=40°,即∠BAC=80°,
∴∠CAF=180°-∠BAC=100°,
在Rt△PFA和Rt△PMA中,PA=PA,PF=PM,
∴Rt△PFA≌Rt△PMA(HL),
∴∠PAF=∠PAC=∠CAF=50°.
故答案为:50°.
【分析】
由于角平分线的点的到角两边距离相等,因此可过点P分别作BA、CA、CD的垂线段PF、PM、PN,则有PF=PN=PM,则可利用HL证明Rt△PFA≌Rt△PMA,则∠CAP=∠CAF=(180°-∠BAC),则由一内一外角平分线模型知∠BAC=2∠BPC=80°即可.
16.(2024八上·萧山期中)如图,A,B,C,D四个点顺次在直线l上,,.以为底向下作等腰直角三角形,以为底向上作等腰三角形,且.当时,和的面积和是   .连结,,当的长度变化时,与的面积之差保持不变,则a与b需满足的条件是   .
【答案】;
【知识点】整式的混合运算;三角形的面积;勾股定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线合一
【解析】【解答】解:如图,过点作于点,过点作于点,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且,

是等腰三角形,且,



∴,

当的长度变化时,保持不变,


故答案为:,.
【分析】
第1空:由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性知,可分别过点作于点,过点作于点,则有,,再利用勾股定理求出,然后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计算出即可;
第2空:先利用面积公式表示出,再根据题意知即可.
17.(2024八上·萧山期中)如图,在中,是斜边上的高线.
(1)  .(填或)
(2)  .(填或)
(3)若点是线段上的一个动点,连结,则  (填或)
【答案】(1)
(2)
(3)
【知识点】垂线段最短及其应用;三角形三边关系
【解析】【解答】
(1)
解:是斜边上的高线,


故答案为:;
(2)
解:由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得:.
故答案为:;
(3)
解:由(1)知,,
点是线段上的一个动点,

故答案为:.
【分析】
(1)由垂线段最短知CD(2)由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知AC+BC>AB;
(3)由垂线段最短知CDCE.
(1)解:是斜边上的高线,


故答案为:;
(2)解:由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得:.
故答案为:;
(3)解:由(1)知,,
点是线段上的一个动点,

故答案为:.
18.(2024八上·萧山期中)如图,在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所组成的网格上,每个小正方形的顶点都称为“格点”,的顶点都在格点上.
(1)直接判断的形状,
(2)画出关于直线的对称图形.
(3)在直线上作一点P,使得最小
【答案】(1)是直角三角形
(2)解:如图,即为所求;
(3)解:如图,连接交直线于点P,则点P即为所求.
【知识点】勾股定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作图﹣轴对称;轴对称的应用-最短距离问题;将军饮马模型-一线两点(一动两定)
【解析】【解答】
(1)
解:根据题意得:,
∴,
∴,即是直角三角形;
【分析】
(1)先利用勾股定理分别求出AB2、AC2、BC2的值,再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断即可;
(2)先利用轴对称的性质分别作点A,B,C关于直线的对称点,再顺次连接即可;
(3)连接交直线于点P,由轴对称的性质知,即两点间线段最短.
(1)解:根据题意得:,
∴,
∴,即是直角三角形;
(2)解:如图,即为所求;
(3)解:如图,连接交直线于点P,则点P即为所求.
19.(2024八上·萧山期中)如图,已知B、E、C、F在同一条直线上,,,,与交于点G.
(1)求证:;
(2)若,,求的度数.
【答案】(1)证明:∵,∴,即,
在和中,

∴.
(2)解:∵,
∴,
∴.
【知识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SS
【解析】【分析】(1)根据题意得到:,利用"SSS"证明即可求证;
(2)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再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计算即可求解.
(1)证明:∵,
∴,即,
在和中,

∴;
(2)解:如图:

∵,
∴,
∴.
20.(2024八上·萧山期中)如图,点在上,且,,.
(1)求证:.
(2)连结,若,,,求的长度
【答案】(1)证明:∵,
∴,
∴,
在与中,

∴(),
(2)解:如图,
在中,,,
∴,
∵,
∴,
在中,,
∴.
【知识点】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HL;勾股定理
【解析】【分析】(1)由可证,又,则可依据证明;
(2)先在中利用勾股定理求得,则结合的长可得,再在中应用勾股定理即可.
(1)证明:∵,
∴,
∴,
在与中,

∴(),
(2)如图,
在中,,,
∴,
∵,
∴,
在中,,
∴.
21.(2024八上·萧山期中)如图,为线段上一动点(不与点,重合),在同侧分别作等边和等边,与交于点,与交于点,与交于点,连结.求证:
(1);
(2)为等边三角形.
【答案】(1)证明:和都是等边三角形,
,,,


在和中,



(2)证明:,

又,


在和中,
,,,

,,
又,
为等边三角形.
【知识点】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AS;手拉手全等模型;全等三角形中对应边的关系;全等三角形中对应角的关系
【解析】【分析】
(1)由于和都是等边三角形,则可利用手拉手全等模型证明即可;
(2)由于点在线段上,则结合已知可得,同上可利用手拉手全等模型证明即可.
(1)证明:和都是等边三角形,
,,,


在和中,



(2),

又,


在和中,
,,,

,,
又,
为等边三角形.
22.(2024八上·萧山期中)如图,长方形纸片的长,宽,将它折叠,使点与点重合.(注:该长方形的性质:两组对边平行且相等,每个内角都是
(1)求证:是等腰三角形;
(2)求折痕的长.
【答案】(1)证明:四边形是长方形,


由折叠得,


是等腰三角形.
(2)解:作于点,则,
,,,,
,且,

解得,
,,
,,
,,


折痕的长为.
【知识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勾股定理;轴对称的性质;翻折变换(折叠问题);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解析】【分析】
(1)由长方形的对边平行可得,由折叠的性质可得,再等量代换即可;
(2)由折叠的性质知BE=DE,又AE+DE=9,则在Rt中利用勾股定理可求得BE=5,则由(1)的结论知BF=5,此时可作于点,则可得四边形ABHE是长方形,则BH=AE=4、EH=AB=3,则FH=1,再在应用勾股定理即可.
(1)证明:四边形是长方形,


由折叠得,


是等腰三角形.
(2)解:作于点,则,
,,,,
,且,

解得,
,,
,,
,,


折痕的长为.
23.(2024八上·萧山期中)根据等式和不等式的性质,我们可以得到比较两数大小的方法:
(1)①如果,那么  ;
②如果,那么  ;
③如果,那么  .
(2)如(1)中这种比较大小的方法称为“求差法比较大小”,请运用这种方法尝试解决下面的问题:
①若,比较,的大小;
②比较与的大小.
【答案】(1)①;②;③
(2)解:①,








【知识点】整式的加减运算;完全平方公式及运用;因式分解的应用;不等式的性质
【解析】【解答】
(1)
解:①,


故答案为:;
②,


故答案为:;
③,


故答案为:;
(2)
【分析】
(1)①直接利用不等式的性质判断即可;
②直接利用等式的性质判断即可;
③直接不等式的性质判断即可;
(2)①利用不等式的性质先移项,再利用整式的加减运算对左边进行化简即可判断;
②先利用整式的减法运算求两个多项式的差,再把结果与0比较大小即可.
(1)解:①,


故答案为:;
②,


故答案为:;
③,


故答案为:;
(2)解:①,








24.(2024八上·萧山期中)感知:如图①,平分,,,易知:.
探究:如图②,平分,,,求证:.
应用:如图③,四边形中,,,,则_______.
【答案】探究:证明:如图②中,于,交的延长线于,
∵平分,,,
∴,
∵,,
∴,
在和中,
∴,
∴.
应用:2.
【知识点】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HL;角平分线的性质;勾股定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AAS;全等三角形中对应边的关系
【解析】【解答】
应用:
解:如图③,连接、过点作于,交的延长线于,
∵,,
∴,
在和中,
∴,
∴,,
在和中,
∴,
∴,
∴,
在中,
∵,,,
∴,
∴.
故答案为2.
【分析】
探究:由于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距离相等,则可过点D分别作角两边的垂线段DE、DF,则有DF=DE,再结合同角的补角相等可证明即可.
应用:同上,分别过点作、,垂足分别为,则可证明,则有、,再连接,则可证明,所以有,则,再结合可利用勾股定理求得即可.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