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 共20分)1.1842年,英国率先打开中国门户,并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望厦条约》 D.《越南条款》2.三民主义中,“民权主义”的核心内容是( )A.推翻清王朝 B.建立民主共和国 C.平均地权 D.驱除鞑虏3.洪秀全发动武装起义的地点是( )A.广西金田村 B.武昌 C.南京 D.安庆4.近代史上,日本在中国领土上犯下许多令人发指的罪行,对我国造成了不可磨灭的伤害。下列属于日本在甲午中日战争期间犯下的罪行是( )A.旅顺大屠杀 B.镇压革命志士 C.杀害琉球船民 D.支持阿古柏政权5.1862年曾国藩在《复陈购买外洋船炮折》中说:“购买外洋船炮,则为今日救时之第一要务……可以剿发捻(太平天国),可以勤远略(抵御外侮)。”这一言论反映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 )A.发展近代军事工业 B.维护清朝封建统治C.抵抗西方列强侵略 D.镇压农民起义运动6.孙中山在一篇宣言中写道:“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既忘共和,即称民贼……誓死戮此民贼,以拯吾民。”“一人冠冕”指的是( )A.黎元洪任副总统 B.袁世凯称帝C.伪满洲国成立 D.蒋介石任总统7.“废两千年帝制,首义归功先行者;积四十载经验,遗言启迪后来人。“材料中“首义”发生在( )A.南京 B.武昌 C.北京 D.上海8.青铜双羊尊出土于乾隆年间的湖南宁乡一带,原属圆明园收藏。于19世纪60年代被英国侵略军掠夺并带回英国。此后,双羊尊被多次转卖,最终收藏于英国大英博物馆和日本根津美术馆。与此青铜器流出我国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第一次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9.陈天华在《猛回头》写道“……法兰西,占广州,窥视黔桂;德意志,胶州领,虎视东方。新日本,取台湾,再图福建;美利坚,也想要,割土分疆。这中国,那一点,还有我份?”材料表明( )A.中国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开始变化B.清政府完全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C.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D.作者主张变法图强,挽救民族危亡10.如图反映出民国初年( )A.民主进程艰难曲折 B.专制独裁从未改变C.军阀割据贯穿始终 D.法治观念深入人心11.《中外日报》指出:“我们在甲午战争以前还讲什么自强、求富,现在别再讲那些门面话了,倒不如直截了当地讲救亡”。这表明甲午中日战争( )A.冲击了国人天朝上国的观念 B.使清政府从此丧失舆论支持C.增强了中国人的民族危机意识 D.激发起民众武装抗日的心理12.如图,老师以“烟”与“火”作为叙事的线索,揭示了鸦片战争的( )A.爆发原因 B.战争性质 C.历史影响 D.前因后果13.1878年,清军成功收复除伊犁以外的新疆领土,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建立行省。为这一领土收复作出重要贡献的历史人物是( )A.林则徐 B.李鸿章 C.邓世昌 D.左宗棠14.如表是佳士得拍卖行的拍卖清单,此清单( )日期 拍卖品描述1861.7 来自军官们的两批物品:一批8件;一批23件。其中包括“中国皇帝的大国玺”1862.6 来自圆明园的3件珐琅制品,“一个大香炉……曾是皇帝书房里的炉子”。1864.7 36件标明来圆明园的物品。A.对研究战争性质具有重要史料价值 B.完整再现英法军队战争期间的暴行C.可以说明英法发动战争的根本诉求 D.能够佐证八国联军占领北京的史实15.1899年美国国务卿海约翰在给各国的照会中称:“各国在华利益范围或租借地内,不得干涉他国通商口岸;各国对本国公民的管辖权不得侵犯;中国现行关税税率适用于所有国家在华贸易。”材料体现美国“门户开放”政策的核心是( )A.维护中国的领土完整和主权独立 B.要求列强平等享有在华利益,反对独占C.确立美国在华的霸主地位 D.阻止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16.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年号是( )A.宣统 B.洪宪 C.民国 D.光武17.如表是同学们排演历史剧拟定的各幕题目,依此判断剧本名称应该是( )剧本名称: 第一幕:武昌起义 第二幕:民国建立 第三幕:清朝告终 第四幕:约法颁布A.近代开端 B.国家统一C.确立君主专制 D.走向共和18.下列历史事件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①袁世凯称帝 ②护国战争 ③二次革命 ④宋教仁遇刺A.①③④② B.①④③② C.④③①② D.④①③②19.中华民国虽然在《告各友邦书》中承认不平等条约继续有效,但新生的政权不再是洋人的走狗;同时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这旨在说明中华民国的成立( )A.捍卫了辛亥革命的成果 B.符合中国人民普遍愿望C.具有广泛的国内外影响 D.彻底终结了列强的特权20.如表《檄文》中出现“万户涕泪”是因为( )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焉?既忘共和,即称民贼。吾侪昔以大仁大义铸此巨错,又焉敢不犯难,誓死戮此民贼,以拯吾民。 ——孙中山《讨袁檄文》A.清帝退位 B.宋教仁被刺C.军阀割据 D.袁世凯称帝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 共30分)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下面为陈天华《猛回头》内容摘录。俄罗斯,自北方,包我三面;英吉利,假通商,毒计中藏;法兰西,占广州,窥伺黔桂;德意志,胶州领,虎视东方……材料二:“九十年以前,在中国这块古老的土地上,爆发了一场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重大影响的革命。……先生是站在时代前列的历史伟人,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他为追求民族独立、民主自由和民生幸福贡献了毕生精力。”材料三:凡革命以前所有满清政府与各国缔结之条约,民国均认为有效……凡革命以前满清政府所让与各国国家或各国个人种种之权利,民国政府亦照旧尊重之……——孙中山《对外宣言书》材料四:皇帝……都可以被打倒,那么,还有什么陈腐的东西不可以打破?思想的闸门一经打开,这股思想解放的洪流就奔腾向前,不可阻挡了。辛亥革命后,人们又大胆地寻求新的救中国的出路了。不久便迎来了五四运动,开始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1)根据材料一,概括辛亥革命前中国的社会状况。(2)“先生”领导这场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分析辛亥革命的不足。这种不足说明了什么问题?(3)根据材料四,辛亥革命为“新纪元”的到来创造了哪些条件?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世纪60年代,面对“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清朝统治者中的有识之士以一种新眼光观察外部世界,尝试推动中国走向现代化。他们把大规模的机器生产、初具规模的现代工业体系、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引入中国。……同时,针对列强的“船坚炮利”和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起义,曾国藩等人提出发展中国的科学技术的构想。——摘编自董正华《世界现代化历程 东亚卷》等材料二:材料三:洋务运动“不务除旧而言布新”,“大抵务增其新,而未尝一言变旧”。按照这个原则,其结果“累朝蠹(dù,损害)政,不忍割弃”,腐朽的封建政治既一仍其旧,其他方面的举措也就只能空有其名,无补于实。——摘编自李文海《世纪之交的晚清社会》(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统治者开展洋务运动的背景。(2)根据材料二,概括洋务派在加强国防建设方面所作的努力。指出19世纪70年代起洋务派创办民用企业的口号。(3)根据材料三,指出洋务运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洋务运动的积极作用。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图A图B《资政新篇》(1)材料一图A浮雕展示的是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发动的 (地点)起义,起义军称太平军; (人物)写成图B,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一系列主张;1860年,曾国藩的 军包围安庆,陈玉成和李秀成率部救援失败,安庆陷落; 年,太京陷落,太平天国农民运动失败。材料二:《天朝田亩制度》明确规定“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各户都不能因人口多寡而沾光或吃亏……它按一个统一的标准,把天下田分为九等,平分时“杂以九等,好丑各一半”,使各户所分之田,不仅在数量上而且在土地质量上也是均等的。——摘编自《略论太平天国的经济思想》(2)材料二反映了太平天国什么经济思想?结合所学知识,对太平天国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进行评价。(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近代农民阶级探索救亡道路的历程中谈谈你的认识。24.【洋务派的代表人物】材料一 奏请购买外洋船炮,则为今日救时之第一要务……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注,太平天国和捻军起义),可以勤远略(注:远方的国防战略事务)——曾国藩《复陈购买外洋都炮折》材料二 1890年,张之洞创办汉阳铁厂,配套建设大冶铁矿、萍乡煤矿,形成“采——炼——运”一体化产业链。1898年创办湖北农务学堂、工艺学堂,选派留学生赴日学习工业技术。他还编练湖北新军,采用西式训练和装备,使其成为清末最具战斗力的军队之一。——据《张之洞年谱长编》等(1)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洋务派创办的近代军事企业。根据材料一指出曾国藩提出购买外洋船炮的目的。(2)根据材料二,概括张之洞推动中国近代化的举措,并分析这些举措的作用。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01年带来了新的历史特点,这特点是国内斗争的空前激化和革命高潮的正式涌现。中国人民与清政府的矛盾,成了反帝斗争的突出课题,革命的锋芒指向了清政府。20世纪最初十年是中国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风雨年代。以孙中山为首的中国革命派思想,却完结在辛亥革命那个悲惨的胜利中。——摘编自李泽厚《中国近代思想史论》(1)根据材料指出,20世纪初中国历史呈现的新特点是什么?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新特点的原因。材料二:在这场决战中,美国选择了国民党,但人民选择了共产党。而人民的选择总是体现了历史的选择。蒋介石曾自命为孙中山事业的继承人,然而真正继承并完成了孙中山事业的恰恰是中国共产党人。经历了110年的屈辱和磨难之后,中华民族终于在世界民族之林站起来了。——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2)这场“决战”指什么战争?为什么说“真正继承并完成了孙中山事业的恰恰是中国共产党人”?结合所学知识说明。(3)综合上述两则材料,概括20世纪以来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路径。1.A 2.B 3.A 4.A 5.B 6.B 7.B 8.B 9.C 10.A11.C 12.A 13.D 14.A 15.B 16.B 17.D 18.C 19.C 20.D21.(1)中国遭帝国主义列强侵略,民族危机空前加剧。(2)三民主义思想。不敢公开反帝。问题:资产阶级的软弱性或资产阶级革命的不彻底性。(3)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解放了人们的思想。22.(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的困境;清朝统治集团内部一些开明官员认识到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重要性。(2)国防建设努力:创办军事工业;建立新式海军。口号:求富。(3)主要问题:只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未变革腐朽的封建制度(或“务增其新,未尝一言变旧”)。积极作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创办了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答出两点即可)。23.(1)金田村;洪仁玕;湘军;1864。(2)经济思想:绝对平均主义(或平均分配土地的思想)。评价: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但它主张在小生产的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和平均社会财富,是不可能实现的空想。(3)农民阶级具有强烈的反封建精神,是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重要力量;但农民阶级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和严密的组织,无法承担起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使命(言之有理即可)。24.(1)军事企业: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目的:剿发捻;勤远略。(2)举措:创办汉阳铁厂等企业;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赴日学习;编练新式军队。作用:促进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培养一大批近代技术人才;提高军队的战斗力。25.(1)特点:国内斗争的空前激化和革命高潮的正式涌现。原因:清政府与列强签订了《辛丑条约》,完全沦为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民族危机空前加剧。(2)战争:解放战争。原因: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任务,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3)发展路径: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推翻了三座大山,取得了反帝反封建的胜利(或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