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市河塘中学八年级(上)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PDF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2026学年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市河塘中学八年级(上)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PDF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江苏省江阴市河塘中学八年级(上)第一次月考
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24小题,共 24分。
1.1842 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其中规定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
口岸。这一规定最能体现英国发动战争的目的是( )
A. 报复中国的禁烟运动 B. 打开中国市场
C. 割占中国领土 D. 索取战争赔款
2.有学者认为,太平天国起义时,正是列强侵入中国的时候,列强和封建势力结合在一起,使单纯的农民
战争遇到了十分顽强的敌人,很难不会失败。该观点表明太平天国运动( )
A. 把反侵略作为革命的侧重点 B. 肩负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使命
C. 缺乏正确的革命理论的指导 D. 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
3.年代尺数轴记忆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其中英国强占香港岛的时间位置在(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4.中法战争爆发后,业已退职的老将被清政府起用,参与抗法。他率清军于 1885 年 3 月取得镇南关大
捷。这员“老将”是( )
A. 冯子材 B. 葛云飞 C. 关天培 D. 聂士成
5.如图图片从左至右依次为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迫使中国开放的通商口岸
示意图。通过观察,你能得出的最恰当的结论是( )
A. 中国丧失的领土逐渐增多 B. 列强侵略不断扩大和深入
C. 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D. 清政府已成为洋人的朝廷
第 1 页,共 9 页
6.在学习中国近代史某一内容时,老师在板书上写下“趁火打劫”“强迫签约”“劫掠空前”“割地最
多”等关键词。由此可知,这一学习内容是( )
A. 英军攻占镇江 B. 沙俄割占我国领土 C. 日军进攻威海卫 D. 八国联军侵占北京
7.1884 年,清政府在新疆地区建立行省,改称西域为“新疆”;1885 年,清政府在台湾建立行省。这些
措施( )
A. 彻底解除了边疆地区的危机 B. 发展了近代军事工业
C. 维护了边疆稳定和国家统一 D. 废除了不平等的条约
8.《给葛罗男爵先生的训令》(1857 年 5 月 9 日)中说到:“因而我们所想修订的正是为了要在更大的程
度上,为我们的商业打开通向天朝帝国(清朝统治下的中国)的道路。”据此,可以判断出英国发动第二
次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 )
A. 鸦片战争中割占香港岛,建立了据点 B. 广东水师搜查商船“亚罗号”
C. 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D. 法国天主教神甫马赖被处死
9.1900 年 6 月,一名美国《纽约时报》记者在华北前线日记中写道:“这些来自乡村的战士装备仅有大
刀、长矛和简陋土炮……高呼‘扶清灭洋’,以血肉之躯冲向装备马克沁机枪的军队……这种超越军事技
术差距的爱国热忱,彻底改变了西方对中国民众‘麻木顺从’的偏见。”这描述的最可能是( )
A. 武装抗击日军的台湾军民 B. 重创了洋枪队的太平军
C. 怒冲吉野号的致远舰官兵 D. 抗击八国联军的义和团
10.1895 年 5 月,1300 多名举人联合上书光绪帝,据《申报》报道:“昨接京电悉,公车孝廉千余人,上
书二万言,力拒议和,叩求都察院代奏。”与报道相关的事件是( )
A. 义和团运动 B. 废除科举制 C. 维新变法 D. 新文化运动
11.陈天华在《猛回头》写道“……法兰西,占广州,窥视黔桂;德意志,胶州领,虎视东方。新日本,
取台湾,再图福建;美利坚,也想要,割土分疆。这中国,那一点,还有我份?”材料表明( )
A. 中国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开始变化 B. 清政府完全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C. 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D. 作者主张变法图强,挽救民族危亡
12.有学者认为,太平天国运动使清政府统治阶层加深了自己的危亡意识,一些有见识的清王朝皇室成员
和重要的大臣开始奋发图强,寻求各种救亡图存的改革措施。为此,清政府( )
A. 签订《北京条约》 B. 掀起了洋务运动 C. 决定收复新疆 D. 发起新文化运动
13.有人看了某部电视剧后填词:“倭寇疯狂,北洋沉溺,输赢分晓。恨当时腐败,官荒国是,赔民泪,
缘无道……”材料中“北洋沉溺,输赢分晓”指的是( )
A. 旅顺战役 B. 黄海海战 C. 威海卫战役 D. 廊坊战役
第 2 页,共 9 页
14.曾国藩:“(办洋务)可以剿发捻(平定国内农民起义),可以勤远略(抵制外来侵略)。”这说明
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 )
A. 发展民族工业 B. 抵抗外来侵略 C. 镇压农民起义 D. 维护清朝的统治
15.生于江苏通州海门长乐镇(今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市常乐镇),清末状元,中国近代实业家、政治家、
教育家,主张“实业救国”。他创办了中国第一所纺织专业学校,首次建立棉纺织原料供应基地,一生创
办了 20 多个企业,370 多所学校,被称为“状元实业家”。他是( )
A. 张謇 B. 荣德生 C. 卢作孚 D. 侯德榜
16.如图是中国近代时事漫画的杰作《时局图》。它把 19 世纪末中国面临被帝国主义列强瓜分豆剖的严重
危机,及时地、深刻地、形象地展示在人们面前,起到了警示钟的作用。下面关于《时局图》解读最准确
的是( )
A. 创作背景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爆发
B. 地图上的熊象征了当时瓜分中国的俄国
C. 英国在这一时期提出了“门户开放”政策
D. 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此时已基本形成
17.1872—1875 年,清政府派出 120 名幼童赴美留学;同一时期,福州船政学堂也派遣约 30 余名留学生赴
英法学习海军知识。这反映了当时( )
A. 清政府的“自强”需求 B. 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C. 科举取士制度寿终正寝 D. 民主革命潮流势不可挡
18.“新约既定,天旋地转。东南诸省所恃以联络二百余年所收为藩篱者,竟拱手而让之他人;而且敲骨
吸髓,输此巨款,设机造货,夺我生业”。清末爱国人士黄遵宪在给好友的信中写到的“新约”( )
A. 结束了清王朝的闭关锁国政策 B. 中国开始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
C. 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D. 使清政府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19.关于戊戌变法的影响,著名史学家戴逸指出:“人们久处在封建闭塞的发霉气氛中,忽然从那里吹过
来一股新鲜的气息,麻木不仁的头脑开始清醒过来了,僵硬的四肢逐渐动弹起来了。”上文强调的是戊戌
变法( )
A. 迈出了向西方学习第一步 B. 掀起了救亡图存的高潮
C. 粉碎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D. 引领了民众的思想启蒙
20.初中历史学习中我们应该学会把握历史发展的线索,通过梳理教学主题,加深对课程的理解。如表是
一本历史书的部分目录,列举的是中国近代发生的部分大事。这些事件共同反映了( )
第 3 页,共 9 页
第 4 课洋务运动………………………………………20
第 5 课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24
第 6 课戊戌变法………………………………………28
第 7 课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签订……………32
A.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C.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D.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21.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写道:“变亦变,不变亦变。变而变者,变之权操诸己……不变而变者,变
之权让诸人。”此文发表的背景最可能是( )
A. 洋务运动兴起,“师夷长技”成为共识 B. 新文化运动时期,民主科学思潮涌动
C. 辛亥革命前夕,革命思想广泛传播 D. 甲午战败后,民族危机空前加深
22.唐德刚在《从晚清到民国》中指出,康有为是近代中国“现代化运动”这场“接力”中,第一个“接
棒”跑其“第二段”的“短跑健将”(如图)。其中“第二段”短跑的鲜明特点是( )
A. 谋求技术创新 B. 谋求教育创新 C. 谋求制度创新 D. 谋求思想观念创新
23.革命家的胸怀和奋斗目标对革命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下图材料内容为孙中山提出的革命主张,这些
主张合称( )
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众生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利,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利,
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利,故要社会革命。
A. 民主主义 B. 民族主义 C. 三民主义 D. 社会主义
24.观察如图示意图,其反映的主题是( )
A. 救亡图存的探索 B. 教育近代化的尝试 C. 思想解放的潮流 D. 清政府自救的努力
第 4 页,共 9 页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 3小题,共 26分。
25.勿忘国耻,铭记历史!强我中华,砥砺前行!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在炮口的逼迫下,中国社会蹒跚地走入了近代……随后的一百余年里,外国人通过条约“合法”地
剥夺榨取、管束控制中国,驱使中国社会脱出常轨,改道变形。
材料二圆明园是我国园林艺术的瑰宝,有“万园之园”的美称,雨果称它“世界奇迹”,两个历史的“罪
人”把它焚毁,是人类文明史上非常可耻的一页。
材料三如图
材料四 1902 年 2 月 3 日,英国《泰晤士报》报道此前两天慈禧太后接见各国驻京公使的情况:太后进屋一
把抓住康格夫人(美国公使夫人)的手,说进攻使馆区是一个错误。这是一个沉痛教训,大清国从今以后
会成为外国人的朋友……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走入了近代”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材料中“驱使中国社会
脱出常轨,改道变形”指的是什么?
(2) 材料二中的两个“罪人”指的是谁?圆明园焚毁于哪次战争?
(3) 材料三中的漫画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哪次列强侵华战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该战争的结果如何?
(4) 材料四中情境的发生与哪一条约的签订相关?它对中国社会性质造成了什么影响?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39 年 3 月,他到达广州后,一边进行海防的整顿工
他创立了拜上帝会,并以拜上帝会为组织形
作,逮捕烟贩,一边通知外国鸦片贩子,限期三天,
式,发动武装起义,建立了太平天国。凡分
将所有鸦片尽数上缴。“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
田,照人口。……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
避趋之”是他爱国情怀的真实写照。
杂以九等。
——摘编自初中历史教学参考书
第 5 页,共 9 页
材料二:
材料三:
早期现代化探索中的先进人物
出生于晚清一个普通耕读家庭,自幼勤奋好学,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
士,封一等毅勇侯。在曾国藩的倡议下,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学
堂,翻译印刷了第一批西方书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生。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化建设
的开拓者。
______
材料四: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惟楚有材,于斯为盛。近代中国的史册上,写满了湖湘才俊的英名,有含
笑赴刑场,甘愿为变法流血牺牲的维新志士。有力排众议,毅然率军收复新疆的中兴名臣。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材料一中的“他到达广州后”中的他指的是谁?他领导的哪一抗争活动充分体现了他的爱国情怀?
“他创立了拜上帝会……建立了太平天国”指的是谁?“凡分田,照人口……”内容出自哪一文件?
(2) 材料二地图展示的是某一次侵华战争形势图,这次战争后签订的条约里对中国危害最大的是哪一条?
请列举一位在这场战争中涌现出的英雄人物。
(3) 结合所学知识,仿照材料三中对曾国藩事迹的简介,将谭嗣同的主要事迹补充完整。
(4) 材料四中所列举的“中兴名臣”是指谁?综合本题所有材料,说说我们可以从前辈身上学习和继承哪
些优良品质和崇高精神。
第 6 页,共 9 页
27.某历史学习小组以“中国近代化探索”为主题开展探究性学习。请你参与完成。
【引进器物】
(1) 请将【引进器物】中的内容进行归类。(要求:写出序号)
兴办新式学校: ______ 开办民用企业: ______ 创办军事工业: ______ 建设新式海军: ______
【维新变法】
维新运动期间各地重要报刊
(2) 上述报刊产生了什么影响?
【民主革命】
孙中山革命活动表(部分)
时间 革命活动
1894 年 在檀香山联合华侨,成立兴中会,提出“⑤”的宗旨
1905 年 联合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的成员,成立了⑥
1907 年 亲赴越南河内,与黄兴共同筹划领导广西起义,袭取镇南关。
(3) 请将上述表格中⑤、⑥处补充完整。根据表格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用一句话概括孙中山的历史地
位。
第 7 页,共 9 页
参考答案
1.B
2.B
3.A
4.A
5.B
6.B
7.C
8.C
9.D
10.C
11.C
12.B
13.C
14.D
15.A
16.B
17.A
18.C
19.D
20.C
21.D
22.C
23.C
24.A
25.【小题 1】
标志性事件:鸦片战争。“驱使中国社会脱出常轨,改道变形”指的是: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
地半封建社会。
【小题 2】
第 8 页,共 9 页
两个“罪人”:英国、法国。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
【小题 3】
战争:甲午中日战争。结果: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小题 4】
条约:《辛丑条约》。影响: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26.【小题 1】“他”:林则徐。抗争活动:虎门销烟。“他”:洪秀全。文件:《天朝田亩制度》。
【小题 2】条约内容:日本可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英雄人物:邓世昌。
【小题 3】谭嗣同的主要事迹:1898 年,谭嗣同参加戊戌变法。变法失败后,于 1898 年 9 月 28 日在北京
宣武门外的菜市口刑场英勇就义,年仅 33 岁。同时被害的维新人士还有林旭、杨深秀、刘光第、杨锐、
康广仁,六人并称“戊戌六君子”。
【小题 4】“中兴名臣”:左宗棠。
优良品质和崇高精神:顽强不屈;不折不挠;艰苦奋斗;热爱祖国等
27.【小题 1】④②①③
【小题 2】影响: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
【小题 3】内容:⑤振兴中华,⑥中国同盟会;地位: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第 9 页,共 9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