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八年级十月份月考物理一.填空题(共6小题,满分 14分)1.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在常温下可以直接变成气态的二氧化碳,这种物态变化叫作 。将干冰放在试管中,试管周围会出现大量的“白气”,这是因为干冰直接变成气态二氧化碳的过程中,从空气中 (选填“吸收”或“放出”)大量的热。2.国庆假期,小明在六只相同的小瓷碗中倒入水,调节碗中水的质量,用筷子敲击瓷碗,演奏出优美的旋律“小星星”。在演奏乐句时,发现“5”音偏低,则他应该向对应碗中 (选填“加水”或“减水”)。妈妈听后,夸赞“小星星”演奏好,声音主要通过 传到妈妈的耳中。妈妈 (选填“是”或“不是”)根据音色来辨别出乐曲名称的。3.小明周末和妈妈一起观看了一次非遗文化“打铁花”表演,经过查找资料得知“打铁花”主要过程是将生铁烧至1600℃以上化成铁水,一名表演者舀起铁水抛向空中,另一名表演者用力击打空中铁水,瞬间铁花四溅。生铁化成铁水的过程,其物态变化是 ;铁花变成铁屑的过程中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4.在医院、图书馆等许多公共场所,常有如图甲所示的标志,这是在 减弱噪声;如图乙所示,将三支点燃的蜡烛排列在音箱前方,当音箱播放音乐时,看到烛焰随着音乐的节奏晃动,说明声音具有 ;如图丙所示,将正在发声的手机装进塑料袋,扎紧袋口后用细线悬挂在水中,仍能听到手机的声音,说明声音可以在 中传播。5.小凤同学利用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先后4次测量了同一张试卷的宽度,测量结果分别为27.05cm、27.55cm、27.01cm、27.03cm,其中错误的数据是 cm;该试卷的宽度是 cm。6.速度是表示物体 的物理量;一辆小汽车以30m/s的速度前行,30m/s表示的含义是 。选择题(共8小题,满分 14 分,每小题2分13-14 为双选)7.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是( )A.米(m) B.千克(kg) C.秒(s) D.开尔文(K)8.二十四节气蕴含着悠久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被誉为“中国第五大发明”,下列与节气有关的物态变化,属于熔化的是( )A.“立春”,冰雪消融 B.“立夏”,雾绕山峦C.“冬至”,千里冰封 D.“霜降”,草木结霜9.图甲为我国古代的“节能灯”——“省油灯”,图乙为其部分剖面示意图。向灯盏夹层内注水,有助于减慢油的蒸发,达到省油的目的。关于“省油灯”减慢油蒸发的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降低油的温度B.减小油的表面积C.减慢油表面上方的空气流动D.降低了油的沸点10.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正确的是( )A.通过使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就可以避免误差的产生B.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有差别说明出现了错误C.误差是由于测量者操作错误而产生的,因此误差总是存在的D.通过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11.下列有关声的说法正确的是( )A.“低声细语”中的“低”指的是音调低B.有规律的,好听悦耳的声音叫做“乐音”C.利用超声波可以击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能传递信息D.一般来说,声音传播在固体中最慢,其次是液体,在气体中传播最快12.“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世界各地华人燃爆竹、舞狮子、敲锣打鼓庆祝一年一度的新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爆竹声在真空中也能传播B.人们能分辨出是锣和鼓的声音,主要依据的是声音的音调C.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鼓面,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D.舞狮人员根据鼓声不停地变换动作,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13.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创造了无数的诗歌辞赋,下面对部分诗句中蕴涵物理知识的理解,其中正确的是( )A.“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青山”的运动是以河岸为参照物B.“人在桥上走,桥流水不流”——“桥流”所选择的参照物是流水C.“乡音无改鬓毛衰”——“乡音无改”是指音色没有发生变化D.“当年走马锦城西,曾为梅花醉似泥”——诗人骑马观景,诗人相对于景物静止14.某同学在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时,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将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水中,不碰容器底和侧壁B.温度计放入水中后马上读数C.读数时,将温度计从水中拿出放到亮处看刻度数D.待温度计中液面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不能脱离水三.作图题(共2小题,满分4分,每小题2分)15.如图,在某课外活动中,小明从左至右用同样的力吹3个瓶子,发现发出的声音音调逐渐变高,请分别用直线画出图中另外两个瓶子中水位线的大致位置。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其通过的路程与时间关系是s=2t,在如图直角坐标系中画出s-t图象及v-t图象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满分 18分)17.小明在“测量长度和时间”的实验中:(1)如图甲所示,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mm,被测物体长度为 cm;(2)如图乙所示,秒表示数为 ;(3)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时常采用“累积法”,如图丙所示,细铜丝缠绕在铅笔上20匝,铜丝的直径为 mm。18.小丽同学在学习声现象时做了几个探究实验:(1)如图甲所示,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入水中,能观察到音叉周围溅起许多水花,这说明发出声音的音叉在 ,此实验的物理研究方法叫做 。(2)如图乙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声音可以传递 。(3)如图丙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所听到的铃声将会逐渐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推测玻璃罩内抽成真空后,就听不到闹钟响铃的声音了,这个现象说明声音 (选填“能”或“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在这种情况下,你是怎样得出这一结论的 ;A.通过日常生活经验得出的B.用实验直接证实的C.建立在实验基础上加科学的推理得出的(4)通过丙实验的结论可知,若在月球上做图乙实验,泡沫塑料球 弹起(选填“能”或“不能”)。19.在做“探究水在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时,某同学使用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根据实验数据作出的“温度﹣时间”图象如图乙所示。(1)图甲中器材安装调整应该按 (选填“从下到上”或“从上到下”)顺序进行;(2)由图乙可知,实验时水的沸点是 ,则说明该实验室的气压 (选填:“高于”或“等于”或“低于”)一个标准大气压;(3)在实验中发现如图丙A、B所示的两种情形,其中图 是水在沸腾时的情况;(4)细心的同学们发现水沸腾时,继续加热,水的温度 ,但内能 (选填:“增大”或“不变”或“减小”);(5)联系生活,家里煲汤时,当汤已经沸腾后,我们应将火 (选填:“保持大火”或“调至中火”或“调至小火”)以保持沸腾而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有时我们为了保留食材的营养,我们会采用如图丁所示的隔水炖汤方式,炖盅内的汤 (选填“能”或“不能”)沸腾。五.计算题(共2小题,满分18分,每小题9分)20.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阅读表中一些介质中的声速,回答问题:在空心金属管的一端敲击一下,在另一端先后听到两个声音,已知敲击后声音通过空气传到另一端需要的时间为2.5s,两声相隔2.33s(此时气温约为15℃)。(1)求空心金属管的长度。(2)求声音在该金属管中的传播速度。(3)该金属管可能是由什么材料制成?如果在金属管里灌满水,重复上面操作,用时间数据简要分析听到声音的情况。(人耳要区分不同介质传播声音的条件是声音的间隔要大于0.1s,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一些介质中的声速v(m/s)空气(0℃) 331 铜 3750空气(15℃) 340 铝 5000水(常温) 1500 铁 520021.国庆假期,小凤和父母一起从重庆西站乘坐T379次列车前往新疆乌鲁木齐旅游,从重庆西到乌鲁木齐铁路长约2795km,T379次列车的部分运行时刻表如下表所示,求:站名 重庆西 阆中 陇南 兰州 哈密 乌鲁木齐到达时间 ﹣﹣﹣﹣ 11:27 15:17 20:24 10:42(次日) 15:46发车时间 08:16 11:31 15:27 20:47 10:52 ﹣﹣﹣﹣停留 始发 4min 10min 23min 10min 终点(1)该次列车由重庆西到阆中的运行时间为多少分钟?(2)该次列车由重庆西到乌鲁木齐运行的平均速度为多少km/h?(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3)中途T379次列车以25m/s的速度穿过一条长3km的隧道,列车从开始进入隧道至完全通过隧道总用时为140s,则该列车的长度是多少?1. 升华;吸收。 2. 减水;空气;不是。 3. 熔化;放出。4. 声源处;能量;液体。 5. 27.55;27.03。6. 运动快慢;小汽车每秒通过的路程为30米。7. C 8. A 9. A 10. D 11. B 12. C 13. BC 14. AD16.17. (1)1;3.00;(2)275.1s;(3)0.8。18. (1)振动;转换法;(2)能量;(3)变小;不能;C;(4)不能。19. (1)从下到上;(2)97℃;低于;(3)A;(4)不变;增大;(5)调至小火;不能。20. (1)空心金属管的长为850m;(2)声音在该金属管中的传播速度为5000m/s;(3)该金属管可能是铝制成的。如果在金属管里灌满水,能听到三次声音,其依次是通过金属管、水和空气传播而来的。21. (1)该次列车由重庆西到阆中的运行时间为191min;(2)该次列车由重庆西到乌鲁木齐运行的平均速度为88.7km/h;(3)该列车的长度是500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