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五年级科学学业质量检测卷(答题时间:60分钟)成绩亲爱的同学们,本学期你和探探究究奇奇妙妙一起经历了一段科学探究的旅程,不仅锻炼了思维,还提升了能力。下面的项目内容为你提供了新的任务,祝你挑战成功!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20小题,共40分)1.我们晒湿衣服时总是把衣服摊开晾晒,这样衣服干得快,这说明蒸发的快慢与( )有关。A.温度的高低 B.空气流动的快慢 C.蒸发面积的大小2.在生活中,我们经常用如下图所示的方法热牛奶,它们之间热量传递的方向是( )。A.从20℃物体传向25℃物体B.从25℃物体传向20℃物体C.从20℃物体和25℃物体互相传递3.为了研究冰淇淋融化的秘密,我们设计开展了热传递实验,如右图所示,在铜棒的A、B、C三点处挂上同样的蜡环,用酒精灯加热铜棒时,最后才掉落的是( )处的蜡环。A.A点 B.B点 C.C点4.每天早晨和午间进校时,老师们都会用红外线测温枪为每位同学测量体温。测温枪是用感应人体( )的方式来测温的。A.热辐射 B.热传导 C.热对流5.在网课期间,同学们通过视频学习的方式了解了火山喷发现象,根据已知经验和已学知识,我们可以推测出地球内部有( )。A.高温的岩石 B.高温的岩浆 C.高温的水6.通过学习《材料与保温》,我们用实验验证了:不同材料的导热性是不同的。你认为在下列材料中,属于热的良导体的是( ),更适合用于散热的场合。A.塑料勺 B.铁勺 C.木勺7.在研究不同结构对热传递的影响时,我们分组制作了不同结构的保温杯和保温瓶,根据你积累的经验知识,请你观察如下图所示的甲图乙图中的玻璃杯,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图结构的杯子比乙图结构的杯子保温效果好B.乙图结构的杯子比甲图结构的杯子保温效果好C.甲图结构的杯子和乙图结构的杯子保温效果都好材质 塑料 木材 橡胶导热系数w/ (m·k) 0.65 0.38 0.198.为防止热水杯烫坏桌子,妈妈去超市选杯子垫,有以下三种材质的杯子垫可供选择,观察这三种材质的导热系数,如下图所示从隔热效果考虑,你建议妈妈买( )。A.塑料垫子B.木垫子C.橡胶垫子9.通过学习《感官、大脑与认知》,我们懂得了人对客观事物的认知是从感觉开始的。比如大脑接收到来自( )的信号后,就产生了冷热、软硬、光滑与粗糙等感觉。A.皮肤 B.眼睛 C.耳朵10.学习了《人体司令部》一课后,我们知道了脑是认知、情感、()和行为的生物学基础。A.记忆 B.协调 C.意志11.同学们长时间看书、学习或思考大脑会疲劳。所以,我们每天要保证( )小时的充足睡眠来保护我们的大脑,使大脑充分地休息。A.6-8 B.9-10 C.11-1212.青春期是人体生长发育的黄金时期。同学们正处于这个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要正确面对青春期出现的各种问题,确保为一生的健康打下良好的基础。请你判断一下,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青春期是生长发育的旺盛时期,要注意营养的摄入和搭配B.青春期代表我们已经长大,可以不用什么事都听从父母和老师的管教了C.青春期在学习和生活中有困惑,可以跟信赖的老师交流13.睡眠、饮食、运动等因素影响着我们的身心健康。为有利于身体健康发展,我们可以( )。A.每天锻炼一小时 B.每天学习10小时 C.多吃肉增加身体免疫力14.经常玩“抓尺子”的游戏,可以使我们( )。A.强健体魄 B.反应变快 C.使睡眠更好15.( )会影响人们的工作和学习效率,干扰休息和睡眠,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和身心健康。在学校、在社区、在家庭生活中我们要做守护自己和他人健康的小小安全员。A.噪声 B.雾霾 C.垃圾16.在学习了《地壳运动》之后,我们再次学习了防震救灾知识,请同学们观察下列选项,你认为室内发生地震时,不正确的应对方法是( )。A.躲在承重墙的墙角掩护好头部 B.赶快从室内跑到室外空旷处C.快速乘坐电梯逃生17.如下图所示想要把一枚钉子从木板中拔出来,我们需要用到的工具是( )。18.脑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协调和指挥人体各系统分工配合,共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因此我们保护脑健康显得尤为重要,下列做法中你认为能保护脑的主要措施是( )。①睡觉时要蒙好头避免受凉 ②按时吃早餐,饮食要均衡③每天睡眠时间要保证10小时以上④不生闷气,生气时要及时找人发泄出来⑤多参加体育锻炼,防止撞击头部 ⑥多做益智游戏A.①④⑤⑥ B.②③⑤⑥ C.②⑤⑥19.如下图所示,假如你可以用甲乙两种方法拉起同一个箱子,你会选择( )更加省力。A.甲种方法用的力小 B.乙种方法用的力小C.甲乙两种方法用的力一样大20.轮轴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机械,下图所示的物品都运用了轮轴原理,你认为落地扇是( )。A.省力的轮轴 B.费力的轮轴C.不省力也不费力的轮轴二、阅读分析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地球的内部结构为一同心状圈层构造,由地心至地表依次分化为地核、地幔、地壳。地球地核、地幔和地壳的分界面,主要依据地震波传播速度的急剧变化推测确定。地壳是地球固体地表构造的最外圈层,是由各种岩石组成的坚硬外壳。整个地壳平均厚度约17千米,其中大陆地壳厚度较大,平均约为35千米。高山、高原地区地壳更厚,最高约70千米左右;平原、盆地地壳相对较薄。海底地壳则远比大陆地壳薄,平均厚度只有约7千米。地壳的物质组成除了沉积岩外,基本上是花岗岩、玄武岩等。地表形态的塑造过程也是岩石圈物质的循环过程,它们存在的基础是岩石圈三大类岩石——岩浆岩、变质岩和沉积岩的变质转化。在地球内部压力作用下,岩浆沿着岩石圈的薄弱地带侵入岩石圈上部或喷出地表,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裸露地表的岩浆岩在风吹、雨打、日晒以及生物作用下,组件崩解成为砾石、沙子和泥土。这些碎屑被风、流水等搬运后沉积下来,经过固结成岩作用,形成沉积岩。同时,这些已经生成的岩石,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发生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岩石在岩石圈深处或岩石圈以下发生重熔再生作用,又成为新的岩浆。岩浆在一定的条件下再次侵入或喷出地表,形成新的岩浆岩,并与其他岩石一起再次接受外力的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如此,周而复始,使岩石圈的物质处于不断的循环转化之中。地幔是介于地表和地核之间的中间层,厚度将近2900千米。主要由致密的造岩物质构成,这是地球内部体积最大、质量最大的一层。它的物质组成具有过渡性。靠近地壳部分,主要是硅酸盐类的物质;靠近地核部分,则同地核的组成物质比较接近,主要是铁、镍金属氧化物。地幔又可分成上地幔和下地幔两层。下地幔顶界面距地表1000公里,密度为4.7克/立方厘米,上地幔顶界面距地表33公里,密度3.4克/立方厘米,因为它主要由橄榄岩组成,故也称橄榄岩圈。一般认为上地幔顶部存在一个软流层,是放射性物质集中的地方,由于放射性物质分裂的结果,整个地幔的温度都很高,大致在1000℃到2000℃或3000℃之间,这样高的温度足可以使岩石熔化,可能是岩浆的发源地。这已从火山喷发出来的来自地幔的岩浆得到证实。下地幔温度、压力和密度均增大,物质呈可塑性固态。地核又称铁镍核心,其物质组成以铁、镍为主,又分为内核和外核。内核的顶界面距地表约5100公里,约占地核直径的1/3,可能是固态的,其密度为10.5-15.5克/立方厘米。外核的顶界面距地表2900公里,可能是液态的,其密度为9-11克/立方厘米。推测外地核可能由液态铁组成,内核被认为是由刚性很高的,在极高压下结晶的固体铁镍合金组成。地核中心的压力可达到350万个大气压,温度是6000摄氏度。在这样高温、高压的条件下,地球中心的物质的特点是在高温、高压长期作用下,犹如树脂和蜡一样具有可塑性,但对于短时间的作用力来说,却比钢铁还要坚硬。请同学们根据以上资料,完成下列各题。1.地壳运动构造着地球的地表形态,也是地震和( )等自然现象形成的原因。A.山体滑坡 B.泥石流 C.火山喷发2.地球的内部的构造从外到内分为( )三个圈层。A.地壳、地幔、地核 B.地核、地幔、地壳 C.地核、地壳、地幔3.通过学习,我们还知道了化石通常出现在( )中。A.岩浆岩 B.沉积岩 C.变质岩4.地壳中的岩石以岩浆岩为主,其次是变质岩,沉积岩最少。但在地表的岩石中,( )最多。A.岩浆岩 B.沉积岩 C.变质岩5.正是由于地壳在不断地运动,所以地壳中的岩石会发生断裂而形成断层,当断层处的岩石相互碰撞、摩擦时,地球内部能量就会集中释放,产生( )的自然现象。A.火山喷发和地震 B.山体滑坡和天塌地陷 C.洪水和泥石流三、实验探究题。(共50分)(一)在我们学习了《应对地质灾害》一课后,我们知道台风、洪涝、干旱、沙尘暴、泥石流、地震等地质灾害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安全,如何应对泥石流、地震这些地质灾害呢 我们可以通过模拟实验来探索预防和躲避地质灾害及逃生的科学方法。1.预防泥石流模拟实验。实验材料:两个规格相同的山坡模型——土质山坡模型、覆盖草皮和苔藓的山坡模型;喷水壶;1000毫升水。实验方案:(1)用松散泥土堆一个土质山坡模型。再选取一块长有草皮和苔藓的土块堆成覆盖草皮和苔藓的山坡模型。(2)在喷壶中加入500毫升水,沿固定高度和倾斜角度在土质山坡上浇水,观察现象。(3)在喷壶中加入500毫升水,沿固定高度和倾斜角度在覆盖着草皮和苔藓的山坡上浇水,观察现象。2.地震模拟实验。实验材料:四块木板、小石块、模拟“家具”。实验方案:(1)用木板模拟地壳,选择合适的材料作为墙壁、天花板和房梁,在木板上搭建房屋模型,并在房间内布设一些“家具”。在天花板上放一些小石块。(2)晃动木板,观察房屋模型倒塌后,哪些地方没有被石块和其他物体砸到。请你根据以上材料,完成下面各题。(共16分)1.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任选其中一个作出合理的假设),我作出的猜想假设是: 。(3分)2.在“预防泥石流的模拟实验”中,选用覆盖草皮和苔藓的土块做山坡的作用是( )。实验证明,人们如果能够( ),可以更有效保护环境,减少泥石流灾害。(每空2分,共4分)A.便于增加泥土的重量减少泥石流的发生B.便于观察植物是否能固定泥土减少泥石流的发生C.减少浇水 D.绿化山坡3.如果人们遭遇了泥石流或山体滑坡地质灾害时,正确的逃生措施是( )。(2分)A.爬到树上B.顺着泥石流下泻方向赶快逃生C.向垂直泥石流下泻方向往两侧高地逃生4.通过地震模拟实验结果,我们会发现: 。(3分)5.地震发生时,如果我们在教学楼最底层教室里,要( )逃生;如果我们在教学楼三楼的教室里,要( )应对。(每空2分,共4分)A.蹲在承重墙角并把书包顶在头上B.靠在大柱子旁并用手护住头部C.迅速跑到室外空旷处,远离高大建筑、宣传橱窗(二)简单机械——杠杆。(共18分)在网课学习中,同学们学习了《杠杆》这种简单机械。我们可以通过杠杆尺平衡模拟实验一起探索了杠杆的平衡条件和不同的作用。如下图所示,图1和图2是两个相同规格的杠杆尺,已经在左边挂上了相同质量、不同数量的钩码模拟重物,右边悬挂钩码模拟动力大小。当杠杆尺平衡时就表示刚好能够撬起重物。请你分析图片,回答下列问题。1.在研究跷跷板模拟实验时,我们可以用杠杆尺模拟( )。(2分)A.阻力 B.动力 C.跷跷板2.当杠杆中支点到动力点的距离大于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所用的动力大小会( )阻力,也就是省力。(2分)A.大于 B.小于 C.等于3.当杠杆中支点到动力点的距离小于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所用的动力大小会( )阻力,也就费力。(2分)A.大于 B.小于 C.等于4.假如给你2个钩码,挂在图1的( )处,可以使杠杆尺平衡。(2分)A. A B. B C. C5.各种杠杆因结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作用。跷跷板其实是一个( )杠杆。当玩跷跷板的小伙伴刚好能够被你撬起时。此时是( )的,所以才好玩儿。(每空2分,共4分)A.省力 B.费力 C.平衡 D不省力也不费力6.假如给你6个钩码,挂在图2的( )处,可以使杠杆尺平衡。(2分)7.利用图2的杠杆,假如给你2个钩码,挂在图2的( )处进行改进,可以使杠杆尺平衡,而且变成了省力杠杆了。(2分)8.假如给你3个钩码,挂在图2的( )处,可以使杠杆尺平衡,而且不省力,不费力。(2分)(三)晶状体与成像。(共16分)在学习《保护感官》一课时,同学们非常关注“人为什么会近视 ”以及“怎样才能避免近视 这些问题。结合我们已经学过的知识,如下图所示,我们知道了用眼睛观察物体时,眼球中的晶状体把物体的像清晰地呈现在视网膜上,我们就能看清物体。那么,通过晶状体与成像的模拟实验,能够帮助我们了解近视的成因,提醒我们如何避免近视。实验材料:3倍放大镜及支架、5倍放大镜及支架、成像纸屏及支架、蜡烛及蜡烛座。实验方法:1.如下图所示,将纸屏(模拟视网膜)、3倍放大镜(模拟晶状体)、蜡烛依次竖直摆放在桌面上,并保持高度相同,且在同一条直线上。2.使3倍放大镜(模拟晶状体)与纸屏(模拟视网膜)相距15厘米,移动蜡烛,直到纸屏上呈 现蜡烛清晰的像,测量并记录蜡烛与放大镜之间的距离。3.把3倍放大镜换成5倍放大镜(模拟晶状体)与纸屏(模拟视网膜)相距15厘米,移动蜡烛,直到纸屏上呈现蜡烛清晰的像,测量并记录蜡烛与放大镜之间的距离。请同学们根据以上实验,完成下列各题。1.结合我们上网课的体会,我们知道了儿童和青少年在长时间用眼后不注意休息,或者( ),都可能引发近视。(2分)A.不吃早饭 B.参加体育锻炼 C.躺着看书2.根据我们的生活经验,我们也知道健康的饮食对眼睛的健康也有影响。比如,一些儿童和青少年有挑食、偏食的坏习惯,导致体内缺乏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12、( )、维生素D、维生素E,以及铬、( )、锌等元素,因而易患近视。(每空2分,共4分)A.维生素C B.钙 C.铁 D.蛋白质3.通过模拟实验,我们会发现不健康的用眼方式会使( )变厚,从而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这就是近视形成的原因。(2分)A.视网膜 B.视神经 C.晶状体 D.角膜4.为了更好地保护我们的视力,下列选项中中,我们可以采用的正确做法是( )和( )。(每空2分,共4分)A.读书写字时,眼睛离书本1尺,胸部离桌面1拳头,手指离笔尖1寸B.上网课时间长了,可以玩1-2个小时的电子游戏放松放松C.在光线明亮的环境中可以长时间的读书学习不会近视D.保持眼睛周边卫生,风沙天气减少外出5.除了以上的护眼方法,同学们还知道哪些科学用眼,保护视力的好方法呢?请你再写出两条好方法,分享给我们的学习伙伴吧!我们一起爱护眼睛,享受健康和自然之美吧!(1) 。(2分)(2) 。(2分)五年级科学期末学业质量检测卷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20小题,共40分)1.C 2.B 3.C 4.A 5.B 6.B 7.B 8.C 9.A 10.C 11.B12.B 13.A 14.B 15.A 16.C 17.C 18.C 19.B 20.B二、阅读分析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A 2.C 3.B 4.B 5.A三、实验探究题。(共50分)(一)1.植被可以固定泥土,减少泥石流发生 在地震时,墙角的位置通常不会被重物砸中2.B D3.C4.在地震时,墙角的位置通常不会被重物砸中5.C A(二)简单机械——杠杆。(共18分)1.C 2.B 3.A 4.C 5.C 6.A 7.C 8.B(三)晶状体与成像。(共16分)1.C 2.A B 3.C 4.A D5.(1)坚持做眼保健操,缓解眼部疲劳(2)不要躺着看书或玩手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河南省郑州市二七区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上学期期末科学试题.docx 河南省郑州市二七区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上学期期末科学试题参考答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