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宜昌市西陵区第三中学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图片版,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湖北省宜昌市西陵区第三中学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图片版,无答案)

资源简介

25一26(上)九年级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考试范围:1-3单元;考试时间:50分钟
一、选择题(共13个题,共13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天工开物》是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记载了竹子造纸的流程,其中涉及化学变化的

A.斩竹源塘
B、煮徨足火C.荡料入帘
D.覆帘压纸
2.正确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重要保证。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B
D
A.加热液体试剂B.检查装置气密性C:闻气味
D.称量固体试剂
3,实验桌上有一包黑色粉未,为验证该粉末是铁粉,有同学提出将磁铁放在黑色粉末上方
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猜想假设B收集证据
C.设计实验
D.得出结论
4、为我国炼油催化剂制造技术奠定基础的科学家是
A.张青莲B.袁隆平
C.闵恩泽
D.屠呦呦
5.以下各场景中的变化过程及其反应类型的归类丞正确的是
A.家庭生活中:铁丝生锈一氧化庚应
B.工业生产中: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一分照反应
C.教学实验中:利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氧一分解反应
D.科学探究中:红鳞与氧气反应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一氧化反应
6.观察实验现象是科学探究的必要步骤。下列对实瞪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B.少量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溶液变浑浊
C.铁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热,生成黑色固体
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昏色气体,放出大量的热
7.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为:需+需+○○→
,(、○代
表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反应涉及五种物质
B.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C.该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不变D.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
8·生物体死亡后,体内含有的碳-14会逐渐减少(称为衰变)。因此科学家可通过测量生
物体遗骸中碳-14的含量,来计算它存活的年代,这种方法称之为放射性碳测年法。碳-14
原子核中含6个质子与8个中子,在衰变时,有一个中子变成一个质子,形成新的原子核。
下列关于新原子核的说法正确的是
A.碳原子核,含7个质子,7个中子B.氮原子校,含7个质子,7个中子C.碳原子核,
含6个质子,7个中子D.氧原子核,含7个质子,8个中子
9.如图为古人使用的“省油灯”,用棉绳做炷(灯芯),上层盏盛油,下层盏盛水。随着油的滋
烧,下层盏中的水会不断减少,对该现象的做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A、水分子不断运动
B、水分子问隔变大

C.水分子受热分解
D.水分子数目减少
10、比较、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方法下列推理合理的是
A.高子是带电的粒子,则带电的粒子一定是离子
B.化学变化中催化剂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所以在变配中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的一定是催
化剂
C.分解反应的生成物有多种,故有多种物质生成的反应一定是分解反应
D.原子不带电,故由原子构成的分也不带电
11、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装置内气体
氧气的质量g
个剩余固体的质量g
氧气的质量g
个的体积L
有二氧化锰
无三氧化繙
1
加热时间s
加热时间s
反应时向s
反应时间s



A.图甲为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B.图乙,在密闷容器中点然红磷
C.图丙为用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D、图丁为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1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下列实验能得出正确结论的是
二氧化锰
等质量的品红
干冷
烧杯
太阳光
100mL20c
1nmmL40°C
10%的过氧
5%的过氧
水袋
的一
般水
化氢浴液
化氨溶液
A
B
A.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B、探充温度对分子运动速率的影响
C.探究催化剂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向
日探究蜡烛的燃烧产物中是否有二氧化碳
13.化学兴趣小组利用传感器采集蜡烛在密闭容器内然烧过程中02和C02浓度的变化,实
验装置如图】所示,实验过程中采集到的数据如图2所示。以下分析不合理的是
个体积分数
A:曲线1表示氧气浓度的变化
20
采集
15.6
曲线1
B、曲线2说明蜡烛橪烧的生成物是二氧化碳
C.图2中的数据可以说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高
探针
电脑
于二氧化碳
曲线2
D.蜡烛在.15%02、5%C02和80%N,的混合气体中
50
80100
时间长
不能继续撚烧
图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