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度上期10月月考》高一政治试题参考答案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B B D D D B A D C B题号 11 12 13 14 15 16答案 B D D D C D1.B【详解】①:材料考查的是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历史,列强的入侵让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①正确。②:近代中国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之一,②错误。③: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厅展出了近代中国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百余年间的2300多件实物等。“复兴之路”说明近代中国历史既是一部屈辱的历史,也是一部抗争的历史,③正确。④:十月革命给中国带来马克思列宁主义,让人民群众看到了中国的出路和希望,④错误。故本题选B。2.B【详解】①③:中共八大正确分析国内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明确提出了新形势下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快把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①③正确。②:中共八大提出将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而非社会主义革命,②排除。④:“以阶级斗争为纲”是“左”倾错误思想,并非中共八大的贡献,④排除。故本题选B。3.D【详解】①:题干虽提到列强侵略带来的屈辱,但并未说明“屈辱是探索复兴的必然历程”。屈辱是历史事实,但题干重点在于分析失败原因,而非强调屈辱的必然性。且“探索复兴之路必然经历屈辱”说法绝对,①错误。② :封建势力与帝国主义勾结是旧民主主义革命失败的主要原因,但失败的根本原因是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和先进的革命政党领导,因而没有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无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②错误。③ :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之所以行不通,是由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帝国主义决不允许中国通过走资本主义道路强大起来。 中国的封建势力同帝国主义相勾结,严重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十分弱小,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的特点,不能承担起领导中国人民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使命,所以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③正确。④ :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缺乏科学理论(如马克思主义)和先进政党(如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导致斗争缺乏正确方向和凝聚力,最终失败。直到中国共产党诞生,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为指导,才成功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④正确。故本题选D。4.D【详解】①③:材料未涉及民族资产阶级在反帝反封建斗争中的具体作用或局限性,也未涉及科学社会主义在20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①③不符合题意。②:“五四运动改变了以往的斗争状况,实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自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全面觉醒”,表明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②正确。④:“越来越多中国先进分子集合在马克思主义旗帜下”,表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中国人民找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思想武器,④正确。故本题选D。5.D【详解】③④:由毛泽东同志与记者的谈话可知,中国革命分两步走,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③④正确。①:选项描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未涉及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①排除。②:旧民主主义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革命,其目标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并非“联合专政”,②错误。故本题选D。6.B【详解】①: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为主的人民民主革命,①正确。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革命前途是建立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并最终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而不是直接建立社会主义社会,②排除。③:新中国的成立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标志,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③正确。④: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不是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④排除。故本题选B。7.A【详解】①: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取得民族独立和解放,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国家自主工业化建设提供了根本政治前提,①正确。②:阶级矛盾在“一五”计划期间并未完全退出历史舞台。1953—1956年,中国正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如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阶级斗争仍是重要任务,②错误。③: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中国的国体)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政治保证,它确保了社会稳定、人民当家作主和国家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使“一五”计划的工业建设得以高效推进,③正确。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改革开放后开辟的,而“一五”计划时期(1953—1957年)中国主要学习苏联模式,实行计划经济,尚未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概念,④排除。故本题选A。8.D【详解】①: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以1956年底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为标志,而非社会主义建设时期,①错误。②: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们吸收借鉴了苏联经验,且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经历曲折,原因是多方面的,②错误。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尽管经历了曲折,但在党的领导下,全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初步建成了独立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③正确。④:“铁人精神”“红旗渠精神”正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领导人民在实践中形成的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精神在特定历史阶段的具体体现,说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不断为中华民族精神增添新的时代内容,④正确。故本题选D。9.C【详解】①:该论断是针对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初期的建设探索提出的,并非对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前过渡时期建设经验的总结,①排除。②: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毛泽东提出“有分析有批判地学外国长处”,体现了探索适合我国国情建设道路的努力,②正确。③:“学外国但不照搬”体现的是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探索建设道路时坚持独立自主,而非社会主义制度确立过程中,③排除。④:“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的一切真正好的东西都要学”,说明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我国注重推进各领域建设,④正确。故本题选C。10.B【详解】①③:社会主义改造期间,私营工商业逐步转变为公有制经济,1956年我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我们经过了探索阶段,我国教育医疗事业得到长足进步,①③入选。②: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我们农业方面初步满足了占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基本生活需求,②不选。④:中共八大明确了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④不选。故本题选B。11.B【详解】①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①错误。②③:新中国成立彻底结束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改变了中国发展方向,为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创造了前提,②③正确。④:改革开放后,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了中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④错误。故本题选B。12.D【详解】①:材料中的“这个期间” 指的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改革开放使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不是 “这个期间”,①错误。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第一次飞跃是指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思想的形成,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是毛泽东思想的继续发展时期,②错误。③: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探索,为新的历史时期提供了宝贵经验,③正确。④: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国建立起了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④正确。故本题选D。13.D【详解】②:1980年国家批准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经济特区,标志对外开放迈出第一步,②排第一位。③: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改革从农村扩展到城市,国有企业改革起步,③排第二位。④:1990年开发开放上海浦东,1992年开放内地省会城市,逐步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格局,④排第三位。①: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WTO,标志着对外开放进入全球化新阶段,① 排第四位。故本题选D。14.D【详解】①:2001年,我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 个新的阶段,①不选。②: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 线,实现党和国家工作中心战略转移,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②不选。③:海南自贸港的建设和发展是我国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的举措之一,说明在我国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③正确。④:改革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海南自贸港的建设和发展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举措之一,因此,海南自贸港的建设和发展得益于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关键一招,④正确。故本题选D。15.C【详解】①: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①不选。②③:我国推动海南自贸港封关,是进一步扩大开放的重要举措,表明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不动摇,说明我国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②③入选。④:目前我国处于新时代,处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时期,④不选。故本题选C。16.D【详解】①: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①错误。②:八大指出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而非调整生产关系,②错误。③:中共八大中最重要的贡献是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指出当时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其实质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③正确。④:八大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结合,独立思考,④正确。故本题选D。17.(1)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③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鼓舞和推动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2)①锣声震天庆国庆,国盛民昌百事顺。②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③举国上下共庆祝,祝愿祖国更强大。【分析】背景素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考点考查: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公共参与【详解】(1)本题为简答题,根据教材知识直接回答即可,详解略。(2)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要求班级准备办一期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的板报,请你撰写两条宣传标语。知识参考角度:①锣声震天庆国庆,国盛民昌百事顺。②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③举国上下共庆祝,祝愿祖国更强大。18.(1)①“两个必然”彰显的是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客观必然性。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贯穿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始终,决定着资本主义的命运;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越高,生产资料就越集中在少数资本家手里,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就越不可避免,所以资本主义必然灭亡。②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的客观规律决定着社会形态的更替。“两个决不会”强调的是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长期艰巨性。只有资本主义以私人占有为根本特征的生产关系严重束缚制约着现代化的社会大生产,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达到不可调和,资本主义才会宣告灭亡,社会主义才会最终胜利。(2)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彻底结束了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分析】背景素材:“两个决不会”与“两个必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6周年考点考查: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新中国成立的意义能力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详解】(1)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属于理解类主观题,考查的范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的知识,要求谈谈对“两个决不会”与“两个必然”的理解,考生要坚持理论与材料的对接。第二步:审材料。提取有效信息,链接教材知识。有效信息①:资产阶级“首先生产的是它自身的掘墓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可联系教材知识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具有客观必然性。有效信息②:“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可联系教材知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长期艰巨性。只有资本主义以私人占有为根本特征的生产关系严重束缚制约着现代化的社会大生产,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达到不可调和,资本主义才会宣告灭亡,社会主义才会最终胜利。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2)本题属于简答题,结合教材知识回答即可,详解略。19.(1)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步骤。(2)①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是天安门承载的历史记忆,是近代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之一。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3)①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农业和手工业由个体的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私营工商业由资本主义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所有制。②消灭了人剥削人的制度,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建立起互助合作的关系。农民、手工业者从孤立的个体劳动者转变为集体内平等协作的劳动者,工人从受资本家剥削的雇佣者转变为生产资料主人。③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个人消费品从“个体占有、资本家剥削”转为农业按工分、工商业按工资分。④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完成解放了社会生产力,使生产关系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状况,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分析】背景素材:天安门承载的象征意义考点考查: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核心素养:政治认同、公共参与【详解】(1)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为体现类主观题,要求运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知识,从中国革命角度来分析作答。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有效信息:1919年的“五四运动”掀起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天安门从此从“皇权象征”转变为“民族觉醒”的标志→可运用中国革命的步骤知识,分析说明基本国情决定中国革命必须分为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步骤。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2)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为分析类主观题,要求运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知识,从天安门承载起历史记忆角度来分析作答。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有效信息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在天安门广场举行,毛泽东同志在开幕词中庄严宣告:“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此时的天安门正式成为新的国家象征→可运用新中国成立的意义知识,分析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有效信息②:天安门承载起“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记忆→可运用近代中国的历史任务知识,分析说明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是近代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之一。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3)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为措施类主观题,要求运用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知识,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角度来分析作答。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有效信息①:农业和手工业由个体的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私营工商业由资本主义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所有制→可运用生产关系知识,从生产资料所有制角度分析说明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有效信息②:农民、手工业者从孤立的个体劳动者转变为集体内平等协作的劳动者,工人从受资本家剥削的雇佣者转变为生产资料主人→可运用生产关系知识,从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角度分析说明人们在生产过程中互助合作。有效信息③:个人消费品从“个体占有、资本家剥削”转为农业按工分、工商业按工资分→可运用生产关系知识,从产品分配角度分析说明个人消费品按劳分配。有效信息④:改造解放了生产力,契合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特点→可运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知识,分析说明社会主义三大改造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状况,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20.①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使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使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②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③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分析】背景素材:广东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考点考查:伟大的改革开放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为意义类主观题,要求运用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知识,说明改革开放对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重要意义。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有效信息①:“广东智造”的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和低空经济等新产品、新业态和新产业势头良好;大湾区经济总量突破;车流量一直保持高位运转;第135届广交会境外采购商再创历史新高→可从改革开放的意义角度,说明包括广东在内的中国,在改革开放的影响下,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极大地提升了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有效信息②: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广东始终保持“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正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可从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角度说明改革开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在新时代,我们仍然要坚持改革开放,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滨城高中2025-2026学年度上学期10月月考高一政治试题考试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题号 一 二 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I卷(选择题)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厅展出了近代中国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百余年间的2300多件实物、文献、图片、模型、绘画、雕塑、旧址复原、模拟景观等。人们参观该展厅,对这段历史认识正确的有( )①列强的入侵让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近代中国社会的基本矛盾是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③近代中国历史既是一部屈辱的历史,也是一部抗争的历史④确立社会主义制度让人民群众看到了中国的出路和希望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1956年,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确立。同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这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党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本次大会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论断和方针。下列选项中,属于中共八大重要贡献的是( )①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明确提出了新形势下的主要任务②决定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革命上来,以巩固新生的社会主义制度③提出尽快把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的任务④强调要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政治路线,防止资本主义复辟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中国近代史是一段充满挑战与奋斗的历史,面对列强的侵略和国内的动荡,无数仁人志士挺身而出,致力于救亡图存,探索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的道路,但终究没有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这说明( )①探索复兴之路必然要经历屈辱的历程②中国封建势力与帝国主义勾结是斗争失败的根本原因③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④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和先进的革命政党领导,无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4.五四运动改变了以往只有觉悟的革命者而缺少觉醒的人民大众的斗争状况,实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自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全面觉醒。经过五四运动洗礼,越来越多中国先进分子集合在马克思主义旗帜下,1921年中国共产党宣告正式成立,中国历史掀开了崭新一页。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民族资产阶级不能承担起领导中国人民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使命②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③科学社会主义在20世纪的中国焕发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感染力④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中国人民找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思想武器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5.毛泽东同志在同美国记者斯诺的谈话中指出,中国革命有两篇文章,上篇和下篇。上篇“进行民族民主革命”,下篇“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目前是民族民主革命,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就会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②旧民主主义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联合专政③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④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6.2025年9月3日,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主题为“纪念抗战伟大胜利、弘扬抗战伟大精神”的阅兵活动。抗日战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历史阶段,以下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描述正确的是( )①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革命前途是建立社会主义社会③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④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7.1953至1957年“一五”计划的五年间,人民群众满怀对工业化的憧憬,劳动积极性空前提高。汽车、拖拉机、飞机、手表、电视机……一件件工业品从无到有被制造出来。五年间,新中国取得的工业成就远远超过了旧中国的一百年。广大人民扬眉吐气,对中国共产党充满信赖,对新中国充满自豪。出现这一伟大历史局面的政治原因在于( )①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②阶级矛盾退出历史舞台使新中国能够聚精会神搞建设③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提供政治保证④中国共产党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发展道路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8.在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全党保持了良好的精神状态,全社会形成了良好的社会风气,进而转化为推进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强大力量。铁人精神激励和鼓舞全国人民不畏艰难、勇往直前。河南林县人民建成“人造天河”红旗渠的事迹,就是这时全国人民奋发图强的一个缩影。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①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伟大转变②经历了严重的曲折,是因为没有吸收借鉴他国经验③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④中国共产党不断为中华民族精神增添新的时代内容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9.针对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初期的建设探索,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我们的方针是,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的一切真正好的东西都要学。但是,必须有分析有批判地学,不能盲目地学,不能一切照抄,机械搬用。”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①该论断的提出是对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前过渡时期建设经验的总结②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我国探索适合国情建设道路的努力③“学外国但不照搬”,反映社会主义制度确立过程中坚持独立自主④“多领域学习”说明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我国注重推进各领域建设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0.“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这一论断是中国人民在近代以来反帝反封建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得出的历史结论,具有深刻的历史必然性和现实基础。下列能反映该论断的是( )①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我国教育医疗事业得到长足进步②1956年后,我国农业已能满足全国人口的基本生活需求③社会主义改造期间,私营工商业逐步转变为公有制经济④1954年宪法规定了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1.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进行了不懈斗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最终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关于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①标志着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②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创造了前提③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④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了中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12.1981年6月27日,《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我们现在赖以进行现代化建设的物质技术基础,很大一部分是这个期间建设起来的;全国经济文化建设等方面的骨干力量和他们的工作经验,大部分也是在这个期间培养和积累起来的。”下列对于“这个期间”,说法正确的是( )①实现了中华民族富起来的伟大飞跃②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第一次飞跃③为新的历史时期提供了宝贵的经验④建立起了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从面临“被开除球籍的危险”到“平视世界”,从“落后时代”到“赶上时代”再到“引领时代”,改革开放深刻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从“落后时代”到“引领时代”的进程中,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①成功加入世贸组织,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②国家批准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置经济特区③中国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企业改革迈出步伐④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A.②①④③ B.②①③④ C.②④③① D.②③④①14.2018年4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向世界宣告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的宏伟蓝图。7年来,从“先行先试”到“多点开花”,再到扩容扩围、滚动升级,海南推动一批自贸港关键核心政策落地见效,政策破冰、产业蝶变、全球资源汇聚、百姓获得感提升,种种变化,诠释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琼州篇章。海南自贸港的建设和发展( )①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②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③说明了在我国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④得益于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关键一招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5.2025年12月18日正式启动海南自贸港封关,全岛封关运作是海南自贸港建设的标志性工程,是进一步扩大开放的重要举措,具有里程碑意义。封关后可实施更加优惠的货物“零关税”政策,实施更加宽松的贸易管理,实施更加便利的通行,实施更加高效精准的监管模式。海南自贸港封关( )①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②表明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不动摇③说明我国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④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6.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共八大的伟大历史意义在于( )①总结成绩和经验,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②结合具体国情,明确当时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调整社会生产关系③正确把握社会主要矛盾,其实质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④坚持独立思考,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第II卷(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17.一部波澜壮阔的新中国史,就是一部书写着理想和信念的社会主义奋斗史,就是一部催人奋进、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社会主义发展史。【忆往昔峥嵘岁月】材料一 1949年10月2日,《人民日报》第4版关于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盛典的专栏文章指出:“经历过无数次深重灾难的中华民族与中国人民将永远记得这个珍贵的时刻:它宣布了旧中国完全死亡,宣布了人民的新中国的诞生。中国,中国人,将不再是屈辱的殖民地与殖民地奴隶的代名词。中国人民从此有了屹立于世界和平民主阵营的祖国,有了真正能保护自己、代表自己的政府。”【看今朝泱泱大国】材料二 2024年10月1日,人民日报社论:今天,我们迎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走过峥嵘岁月、历经风雨洗礼,神州大地更加生机勃勃,社会主义中国更加欣欣向荣,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更加自信自强,正坚定不移朝着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1)运用“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有关知识,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的意义。(6分)(2)班级准备办一期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的板报,请你撰写两条宣传标语。(5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曾非常明确地指出,资产阶级“首先生产的是它自身的掘墓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即人们常说的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两个必然”。而经过后来更多的实践与思考,1859年,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作出了更为客观、科学和全面的研判:“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近代资本主义发展史一再证明,资本主义为了生存与发展,积极推动科技革命,努力进行制度创新,意在不断以更加迅猛的速度发展生产力,不断调整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从而使得“必然灭亡”的资本主义看起来似乎“腐而不朽,垂而不死”。(1)结合材料一,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谈谈你对“两个决不会”与“两个必然”的理解。(6分)材料二 2025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6周年,抚今追昔,继往开来。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在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开展救亡斗争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逐步探索出一条使中国走向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正确革命道路,带领全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七十多年的砥砺奋进,我们的国家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无论是在中华民族历史上,还是在世界历史上,这都是一部感天动地的奋斗史诗。回望历史,我们看到的是一条中华民族从独立到富强的复兴之路,是中国人民改天换地创造人间奇迹的辉煌之路。1840年鸦片战争后的100多年里,中国频遭侵略和蹂躏之害、饱受战祸和动乱之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76年,是改变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的76年,是沿着民族复兴之路奋勇前行的76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们筚路蓝缕,辟除榛莽,一路走来,走向辉煌,走向复兴。(2)结合材料二,运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的相关知识,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对中国的意义。(6分)19.天安门不仅是北京的地标性建筑,更是中国近现代历史的重要见证者,承载着深厚的政治、文化与民族象征意义。材料一 1919年的“五四运动”中,爱国学生聚集在天安门前,掀起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天安门从此从“皇权象征”转变为“民族觉醒”的标志。材料二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在天安门广场举行,毛泽东同志在开幕词中庄严宣告:“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此时的天安门,正式成为新的国家象征,承载起“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记忆。材料三 1956年1月15日,北京各界20多万人在天安门广场举行庆祝社会主义改造胜利联欢大会。天安门成为“社会主义中国”的核心视觉符号。农业和手工业由个体的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私营工商业由资本主义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所有制;农民、手工业者从孤立的个体劳动者转变为集体内平等协作的劳动者,工人从受资本家剥削的雇佣者转变为生产资料主人;个人消费品从“个体占有、资本家剥削”转为农业按工分、工商业按工资分。正如毛泽东所言,“改造解放了生产力,契合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特点”。(1)结合材料一,指出中国革命的两个步骤。(5分)(2)结合材料二,运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的知识,谈谈你对“天安门承载起历史记忆”的认识。(6分)(3)结合材料三,请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角度,分析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是如何“契合社会主义生产关系,解放生产力”。(6分)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风起南海,潮涌珠江。广东的每一步“敢为人先”,每一次“破旧立新”,都是中国改革开放伟大历程的精彩缩影。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人均收入上涨,教育、就业、养老、医疗得到了极大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们赶上了好时代。2024年的新广东正展现出新的万千气象——“广东智造”的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和低空经济等新产品、新业态和新产业势头良好;《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五周年,大湾区经济总量从10.8万亿元到突破14万亿元;全长24公里的深中通道通车,车流量一直保持高位运转;第135届广交会境外采购商再创历史新高,折射出中国外贸的韧性和活力……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广东始终保持“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正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展现新担当新作为,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结合材料,运用“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知识,说明改革开放对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重要意义。(12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参考答案.docx 滨城高中2025-2026学年度上学期10月月考高一政治试题.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