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市第七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政治试题(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安徽省合肥市第七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政治试题(含解析)

资源简介

报告查询:登录或扫描二维码下载App

(用户名和初始密码均为准考证号)


2025级高一第一次限时作业政治答题卡
27.(8分)
姓名:
班级:
考场/座位号:
贴条形码区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场填写清楚,并认真核对
条形码上的姓名和准考证号。
2.选择题部分请按题号用2B铅笔填涂方框,修改时用橡皮擦干净,不
(正面铜上,切勿贴出虚线方框
留痕迹。
先效拼分校图态资锦器:弃兰
正确填涂
缺考标记
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请勿折叠答题卡,保持字体工整、笔迹清晰、卡面清洁

单选题(共25题,每题3分,共75分)
1[A][BJ[C][D]
6[A][B][C][D]
11[A][B][C][D]
16[A][B][C][D]
21[A][B][C][D]
2[A][BJ[C][D]
T[A][B][C][D]
I2[A][B][C][D]
17[A][B][CJ[D]
22[A][B][C][D]
3[A][B][C][D]
8[A][B][C][D]
13[A][B][C][D]
I8[A][B][C][D]
23[AJ[B][C][D]
4[A][B][C][D]
9[A][B][C][D]
14[AJ[B][C][D]
19[A][B][C][D]
24[AJ[B][C][D
5[A][B][C][D]
1O[A][B][C][D]
15[A][B][C][D]
20[A][B][C][D]
25[A][B][C][D]
二、非选择题(共2题,共25分)
26.(17分)
1
1
a2025级高一第一次限时作业
政治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B C D D C C C C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C B D A C D C A C
题号 21 22 23 24 25
答案 C B C C B
1.A
【详解】①:题干反映的是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的社会变化后期遗址中大型墓葬和小型墓葬随葬品差异大,反映出原始社会末期已经出现了贫富分化和阶级差别,①正确。
②:青铜器的出现代表生产力发展(如金属工具使用),导致剩余产品增多,为私有制和阶级分化提供物质基础,说明生产力的发展是私有制产生和阶级分化的根本原因,②正确。
③:材料主要体现的是原始社会末期的变化,没有直接反映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是历史必然趋势,③不符合题意。
④:材料体现的是原始社会末期的情况,而“森严的等级制度和剥削关系”在奴隶社会成熟期(如商周)才更典型,且剥削关系在考古中无直接证据,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2.B
【详解】①:在封建社会,因为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农民有自己的劳动工具甚至少量土地,但农民为了获得土地的使用权,不得不依附于地主,受地主的剥削。因此说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阶级对农民进行剥削的基础,①正确。
②:在封建社会,农民能够比较自主地劳动,劳动成果除缴纳地租外,还能留下一部分归自己支配,并非劳动成果完全被地主阶级占有,②错误。
③:封建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而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是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不是基本矛盾,③错误。
④:在封建社会,地主通过收取地租的方式,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这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阶级的主要方式,④正确。
故本题选B。
3.C
【详解】①:该说法本身正确,但材料强调信用评级下调,属于经济危机在信用维度的具体表现,而非直接生产过剩问题。因此,该说法与题意不符,①不选。
②:材料指出美国主权信用评级下调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在信用维度的集中爆发”,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会导致经济危机,进而引发政府财政赤字、债务风险等信用问题,因此,这一矛盾加剧了政府的信用危机,②正确。
③:资本主义社会中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经济危机的根源,但材料中事件聚焦于信用维度的具体爆发,而非一般性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探讨,且并未涉及经济危机“难以治愈”的问题,③不选。
④: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力的发展会加剧基本矛盾,导致生产无限扩大与劳动人民支付能力相对缩小的冲突,从而必然引发周期性、不同程度的经济危机(包括信用危机),④正确。
故本题选C。
4.D
【详解】①③:科学社会主义超越空想社会主义之处在于它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经济根源在于其内在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找到了实现理想社会的现实道路,①③正确。
②:科学社会主义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基础上指明社会发展的方向,对未来社会进行设想,空想社会主义也对未来社会进行了细致的描绘,②不符合题意。
④:空想社会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都对资本主义进行了无情的批判,但这是二者的共同之处,不是科学社会主义超越空想社会主义之处,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5.D
【详解】①: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而不是特殊规律,①错误。
②:剩余价值学说从经济学角度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来源,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占有工人剩余劳动的秘密,从而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②正确。
③:虽然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之一,但题干主要强调的是马克思和恩格斯运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贡献,未突出空想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关系,③不符合题意。
④:《共产党宣言》阐明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提出了科学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原则和纲领,为后来的社会主义运动提供重要理论指导,这表明《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是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④正确。
故本题选D。
6.C
【详解】②④: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因此,②④正确。
①: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因此,①不符合题意。
③: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大发展,实现了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因此,③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7.C
【详解】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①错误。
②: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意味着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真正有了领导者,中国人民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和希望,②正确。
③: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③符合题意。
④: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没有使中国近代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根本变化,④排除。
故本题选C。
8.C
【详解】A:近代以来,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成为近代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首要任务是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A错误。
B:五四运动以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追求救国强国真理的进步性、各族各界群众积极参与的广泛性,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故五四运动不是中国共产党诞生后领导组织的第一次无产阶级工人运动,B错误。
C:就领导权来说,新民主主义革命不是由资产阶级领导,而是由无产阶级领导,这一点具有决定性意义。中国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区别在于谁掌握领导权,C正确。
D: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实现社会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而不是“实现了”,D错误。
故本题选C。
9.C
【详解】①:材料中的第一步、第一阶段是建立新民主主义社会,第二阶段是建立社会主义社会,①表述错误。
②:中国革命分为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步骤,革命的第一步、第一阶段需要完成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②符合题意。
③:第一阶段新民主主义革命是进行第二阶段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③符合题意。
④: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不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国内的主要矛盾转为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④表述错误。
故本题选C。
10.B
【详解】①: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实现了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中华民族从此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①正确。
②:新中国成立初期,还存在剥削制度,社会主义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当时并没有完成社会主义建设,②错误。
③: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中国进入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开始,③正确。
④:十月革命开启了人类历史新纪元,④错误。
故本题选B。
11.D
【详解】①: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之中,我国基本上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材料体现的是社会主义改造时期,①不符合题意。
②: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第一次飞跃是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产生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得到了丰富和发展。而材料指的是社会主义改造时期,②排除。
③:到1956年,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生产资料私有制被社会主义公有制取代,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③符合题意。
④: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确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12.C
【详解】②④:根据1956年9月29日,人民日报社论《一次有伟大历史意义的大会》可以看出,此次会议指的是中共八大,这次大会最重要的贡献是对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作出了规定,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②④符合题意。
①: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党和国家工作中心战略转移,①不合题意。
③: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确立了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③不合题意。
故本题选C。
13.B
【详解】①:1956—1966年社会主义建设期间,我国在工业、科技、体育等领域取得突破,这些事件证明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社会主义没有辜负中国,①符合题意。
②:这些事件发生在改革开放前,属于社会主义建设探索阶段,尚未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②不符合题意。
③:原子弹、红旗渠等成就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对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③符合题意。
④:中华民族尚未实现“强起来”,该选项说法不符合实际,④排除。
故本题选B。
14.D
【详解】③④: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上具有重要作用,③④正确。
①: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中,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指明了正确方向,①错误。
②: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②错误。
故本题选D。
15.A
【详解】①:开天辟地完成救国大业强调的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新中国的成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的社会条件,①正确。
②:改天换地实现兴国大业。从1949年10月至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核心是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奠定工业化基础。“根本制度基础”就是指在这一时期(兴国大业)确立的社会主义制度,②正确。
③:翻天覆地的富国大业对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这一时期“迎来了”而不是“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所以③错误。
④:惊天动地的强国大业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时期经济高质量发展,而“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是在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之后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建立起来的,前后不对应,所以④错误。
故本题选A。
16.C
【详解】①: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而不是确立了,①错误。
②: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党和国家工作中心战略转移,确定把工作中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②正确。
③:党的十八大以来,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伟大成就。我们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全面深化改革,打响改革攻坚战,加强顶层设计,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③错误。
④: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④正确。
故本题选C。
17.D
【详解】②:1980年国家批准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经济特区,标志对外开放迈出第一步,②排第一位。
③: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改革从农村扩展到城市,国有企业改革起步,③排第二位。
④:1990年开发开放上海浦东,1992年开放内地省会城市,逐步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格局,④排第三位。
①: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WTO,标志着对外开放进入全球化新阶段,① 排第四位。
故本题选D。
18.C
【详解】①: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①错误。
②:歌词中“幸福的生活在勤劳的双手中创造”体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②正确。
③:歌词中“改革的春风吹遍了大江南北”直接反映了改革开放对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重要作用,③正确。
④:虽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动了农业发展,但歌词中并未直接体现这一内容,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19.A
【详解】①:材料指出新央企的成立是为了“着力打造智能汽车机器人、具身智能等新质生产力”,并“助力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这体现了通过改革(央企重组和战略调整)推动汽车工业高质量发展的举措,①正确。
②:材料强调三大央企汽车集团(中国一汽、东风公司、中国长安汽车)将共同“助力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但并未提及企业间“互相竞争”是实现行业领先世界的手段。相反,材料侧重整体协作与产业升级,而非竞争关系,②错误。
③:材料提到新央企将“加速全球化发展”,这体现了对外开放的导向。对外开放有利于汽车企业融入国际市场、提升竞争力,体现了坚持对外开放有利于汽车企业的发展,③正确。
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④错误。
故本题选A
20.C
【详解】①:道路自信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但“强国之路”特指改革开放,而非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表述不准确,①错误。
②:坚定理论自信主要体现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科学制定和推进“十四五”规划,确保发展方向正确、符合实际,从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②正确。
③:坚定制度自信表现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特别是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以及体制机制改革创新,能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制度保障,直接促成“突破性的变革”和“创新驱动”的成就,③正确。
④:坚文化自信能为发展提供精神动力,而“夯实物质基础”主要通过经济建设和制度保障实现,“文化自信”与“夯实物质基础”无直接关联,④错误。
故本题选C。
21.C
【详解】①:邓小平理论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①错误。
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深刻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经验,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创立了邓小平理论,②正确。
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③错误。
④: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飞跃,④正确。
故本题选C。
22.B
【详解】①:强调“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自身理论体系的坚定信心,是理论自信的直接体现,①正确。
②: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是理论成果,不能替代实践成为检验标准,②错误。
③: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提供的是普遍规律和方向指引,而不是为世界各国发展提供具体方案,③错误。
④:强调“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要求我们要与时俱进,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④正确。
故本题选B。
23.C
【详解】①: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①排除。
②:这些成就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展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中国的生命力,②正确。
③:题干强调党的领导下的发展成果惠及群众,未体现依靠人民,③排除。
④:党中央的领导和国家治理能力有效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与民生改善,彰显了我国制度和治理体系的优越性,④正确。
故本题选C。
24.C
【详解】①:为解决全人类问题提供经验和借鉴,是取得成就的影响而非原因,①排除。
②:党立足中国国情,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为中国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正确的方向指引和制度保障,②符合题意。
③: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团结奋斗,凝聚起强大的力量,不断创造美好的生活,是中国取得发展成就的重要原因,③符合题意。
④:我国进入新时代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社会的性质,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25.B
【详解】①:材料中多次提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党领导人民的实践中得来的,强调了党的领导的重要性,①正确。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理论成果,不只是新时代,②错误。
③:材料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长期实践中得来的,新时代要继续坚持和发展,③正确。
④:应该是开新局于伟大的社会革命,强体魄于伟大的自我革命,④错误。
故本题选B。
26.【答案】(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共5分,每句1分)
(2)①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
②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
③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④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共12分,每点3分)
27.【答案】①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4分)
②党对主要矛盾的判断是围绕满足人民的需要提出的,党强调发展是为了满足人民的需要,实现人民的根本利益,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人民立场。(4分)
答案第1页,共2页2025级高一第一次限时作业
政治试卷
一、单选题(共25题,每题3分,共75分)
1.在对某新石器时代晚期至青铜时代早期遗址的考古研究中,学者发现:前期遗址中,墓葬随葬品数量差异较小,且多为日常生产生活用具;后期遗址中,大型墓葬随葬品丰富,包含大量青铜礼器和玉器,小型墓葬随葬品则十分简陋,甚至没有随葬品。这一变化反映出( )
①原始社会末期已经出现了贫富分化和阶级差别
②生产力的发展是私有制产生和阶级分化的根本原因
③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④奴隶社会已经形成了森严的等级制度和剥削关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李绅以简洁凝练的语言,通过丰收与饥饿的悖论,深刻揭露封建社会中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本质,成为反映阶级压迫的经典之作。对此,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①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阶级对农民进行剥削的基础
②农民毫无人身自由,劳动成果完全被地主阶级占有
③封建社会的基本矛盾是地主、农民两大阶级间的矛盾
④收取地租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阶级的主要方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2025年5月,国际评级机构穆迪宣布将美国主权信用评级从 Aaa下调至 Aal,美国在三大评级机构中彻底告别“3A时代”,全球金融市场随之剧烈震荡。美国主权信用评级下调并非孤立事件,而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在信用维度的集中爆发。据此,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①资本主义国家生产相对过剩是导致其经济危机产生的直接原因
②生产社会化与资本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加剧了政府的信用危机
③美国经济危机难以治愈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
④美国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必然会引发不同程度的经济危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1516年,英国人托马斯·莫尔发表了《乌托邦》一书,标志着空想社会主义的诞生。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科学社会主义超越空想社会主义之处在于( )
①找到了实现理想社会的现实道路
②对未来社会进行了细致的描绘
③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经济根源
④对资本主义进行了无情的批判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5.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和恩格斯运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批判,阐明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提出了科学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原则和纲领。这些原则和纲领为后来的社会主义运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这表明( )
①唯物史观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特殊规律
②剩余价值学说揭示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
③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
④《共产党宣言》发表是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对俄国人民来说,1917年是惊心动魄的一年,也是欢欣鼓舞的一年,在列宁的领导下,俄国布尔什维克党发动“十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十月革命( )
①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
②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启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③实现了社会主义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
④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电视剧《觉醒年代》展现了从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建立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可见,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
①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
②意味着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真正有了领导者
③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
④使中国近代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根本变化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为更好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的教育活动,某校高一年级召开了“知史爱党,知史爱国”主题班会。以下学生收集的信息中与历史相符的是( )
A.争取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成为近代中国人民的首要历史任务
B.五四运动是中国共产党诞生后领导组织的第一次无产阶级工人运动
C.中国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区别在于谁掌握领导权
D.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实现了社会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9.毛泽东指出,这个革命的第一步、第一阶段,决不是也不能建立中国资产阶级专政的资本主义的社会,而是要建立以中国无产阶级为首领的中国各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社会,以完结其第一阶段。然后,再使之发展到第二阶段,以建立中国社会主义的社会。下列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①革命的第一步是指在中国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②革命的第一步、第一阶段需要完成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③第一阶段是进行第二阶段的必要准备,第二阶段是第一阶段的必然趋势
④在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阶级矛盾都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0.近代以来,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数以万计的仁人志士失去了宝贵生命。新中国成立前夜,开国元勋们为人民英雄纪念碑奠基……1949年10月1日,30万军民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大典,历史掀开了新的一页,新中国的诞生( )
①使中华民族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②表明中国消灭了一切剥削制度,完成了社会主义建设
③意味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结束,社会主义革命开始
④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开启了人类历史新纪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1.新中国成立后,党带领人民先后完成“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土地制度”,并推进“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这意味着我国( )
①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
②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第一次飞跃
③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决定性胜利
④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2.1956年9月29日,人民日报社论《一次有伟大历史意义的大会》写道:“……这一切有历史意义的巨大成就,不但在全党,而且在全国人民中引起了欢腾。这是很自然的,因为一切爱国的人民都可以从这次大会的结果看到我们祖国的光明灿烂的未来。”这次会议引起“欢腾”的原因是( )
①实现了党和国家工作中心战略转移
②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③确立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
④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1956—1966年社会主义建设期间,我国取得一系列发展成就(如图)。这些成就表明( )
铁水出炉 第一位世界冠军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 红旗渠建成
①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社会主义没有辜负中国
②党领导全国人民找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确道路
③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极大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
④社会主义的全面建设实现了中华民族强起来的飞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4.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思想( )
①是在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创立的
②第一次揭示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性作用
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④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上具有重要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5.2025年9月3日我国隆重举行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活动。8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经受住了各种考验,向历史、向人民交出了优异的答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完成开天辟地的救国大业——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的社会条件
②实现改天换地的兴国大业——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的制度基础
③创造翻天覆地的富国大业——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④开启惊天动地的强国大业——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6.1978年12月18日,在中华民族历史上,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都必将是载入史册的重要日子。从此( )
①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
②确定把工作中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③打响改革攻坚战,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
④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7.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从面临“被开除球籍的危险”到“平视世界”,从“落后时代”到“赶上时代”再到“引领时代”,改革开放深刻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从“落后时代”到“引领时代”的进程中,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
①成功加入世贸组织,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
②国家批准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置经济特区
③中国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企业改革迈出步伐
④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
A.②①④③ B.②①③④ C.②④③① D.②③④①
18.“春天的故事,唱响在希望的田野上,改革的春风吹遍了大江南北……农民的笑脸,绽放在丰收的田野里,幸福的生活在勤劳的双手中创造。”歌曲《春天的故事》流行于20世纪90年代,是词曲作者亲身感受到了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变化,深切体会到了人民群众生活的改善后有感所作。歌词反映了( )①作出改革开放的决策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③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
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的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9.2025年7月29日,新央企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成立。新央企将着力打造智能汽车机器人、具身智能等新质生产力,探索海陆空立体出行新生态,并加速全球化发展。至此,我国形成中国一汽、东风公司、中国长安汽车三大央企汽车集团,将更好助力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发展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品牌。材料说明( )
①我国以改革促进汽车工业高质量发展 ②通过互相竞争实现我国汽车行业领先世界
③坚持对外开放有利于汽车企业的发展 ④改革是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0.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国新办7月9日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首场新闻发布会。会议指出:总的来看,这五年我国在经济发展、创新驱动、民生福祉等方面取得了新的开创性的进展、突破性的变革、历史性的成就,中国已成为世界发展最稳定、最可靠、最积极的力量。这主要得益于( )
①坚定道路自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一条强国之路
②坚定理论自信,立足基本国情不断推进十四五规划建设
③坚定制度自信,坚持党的领导和各项体制机制的不断创新
④坚定文化自信,努力为十四五规划建设不断夯实物质基础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从新的实践和时代特征出发,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相关问题,下列理论关系对应正确的是( )
①毛泽东思想——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②邓小平理论——以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为主题
③科学发展观——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
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飞跃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2.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贴近国情、贴近时代、贴近人民,回答了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成为中国共产党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的理论支撑。强调“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 )
①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理论自信
②意味着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③明确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为世界各国发展提供具体方案
④要求我们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3.在党中央的领导下,我国经济稳步增长、科技创新取得重大突破、绿色发展稳步推进、民生保障成效突出,我国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的成果,正实打实地转化为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这充分证明( )
①我国已跨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进入新的历史方位
②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的生机与活力
③党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显著优势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4.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雪龙2”号极地犁海破冰,嫦娥六号月背采样返回,宇树机器人火爆出圈,《哪吒之魔童闹海》横扫全球票房,从发展“成绩单”看决胜“十四五”,高质量发展的中国信心满满,无惧挑战。这主要得益于( )
①我国为解决全人类问题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②党立足中国国情,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③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的生活
④我国进入新时代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性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党领导人民进行的伟大实践中得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七十多年的持续探索中得来的,是在党领导人民百余年的实践中得来的,是中国共产党从对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发展中得来的。上述材料表明( )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关键在于党的领导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新时代相结合的理论成果
③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一以贯之
④开新局于伟大的自我革命,强体魄于伟大的社会革命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二、非选择题(共2题,共25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7分)
材料一 深圳故事始于改革开放之初。特区建立前,深圳还只是一个仅有两条小巷和一条200米长小街的小渔村;今天的深圳,已是一座充满魅力、动力、活力和创新力的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创造了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发展的奇迹,被誉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样板间”,改革开放的“排头兵”。
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创造了世界奇迹,GDP总量排名世界第二。伴随着经济的腾飞,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制约发展的一个个难题逐渐破解。在国际舞台上,中国声音显出特殊的分量。事实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经之路,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才能发展社会主义,才能发展马克思主义。
(1)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相关知识,阐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5分)
(2)结合材料,运用“伟大的改革开放”的相关知识,阐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的理由。(12分)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总是在历史发展的关键时期分析形势,把握世情、国情、党情,高瞻远瞩作出关系全局的重大战略考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要矛盾都作出了正确判断。
改革开放以来,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必然结果。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深刻反映了我国社会需求和社会生产的新特点。社会需求方面,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的同时,希望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教育、医疗、卫生、就业、住房、养老等各个方面又有了新期盼。社会生产方面,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但还存在一些发展上的问题。如:繁华都市和落后乡村并存、东部发达和西部滞后同在,一些地区、一些领域、一些方面还存在发展不足的问题。
没有党的高瞻远瞩就没有中国人民今天的自豪和骄傲。运用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有关知识,结合材料分析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坚守人民立场这一根本政治立场的。2025级高一第一次限时作业
政治试卷
命题人:曹丛审题人:刘岩分值: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一、单选题(共25题,每题3分,共75分)
1.在对某新石器时代晚期至青铜时代早期遗址的考古研究中,学者发现:前期遗址中,墓葬随葬品数量
差异较小,且多为日常生产生活用具;后期遗址中,大型墓葬随葬品丰富,包含大量青铜礼器和玉器,小
型墓葬随葬品则十分简陋,甚至没有随葬品。这一变化反映出()
①原始社会末期已经出现了贫富分化和阶级差别
②生产力的发展是私有制产生和阶级分化的根本原因
③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④奴隶社会已经形成了森严的等级制度和剥削关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李绅以简洁凝练的语言,通过丰收与饥饿
的悖论,深刻揭露封建社会中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本质,成为反映阶级压迫的经典之作。对此,下
列分析正确的是(
①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阶级对农民进行剥削的基础
②农民毫无人身自由,劳动成果完全被地主阶级占有
③封建社会的基本矛盾是地主、农民两大阶级间的矛盾
④收取地租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阶级的主要方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2025年5月,国际评级机构穆迪宣布将美国主权信用评级从Aaa下调至Aal,美国在三大评级机构中
彻底告别“3时代”,全球金融市场随之剧烈震荡。美国主权信用评级下调并非孤立事件,而是资本主义
经济危机在信用维度的集中爆发。据此,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①资本主义国家生产相对过剩是导致其经济危机产生的直接原因
②生产社会化与资本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加剧了政府的信用危机
③美国经济危机难以治愈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
④美国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必然会引发不同程度的经济危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1516年,英国人托马斯·莫尔发表了《乌托邦》一书,标志着空想社会主义的诞生。1848年,《共产
第1页共8页
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科学社会主义超越空想社会主义之处在于()
①找到了实现理想社会的现实道路
②对未来社会进行了细致的描绘
③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经济根源
④对资本主义进行了无情的批判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5.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和恩格斯运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深刻的
剖析和批判,阐明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提出了科学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原则和纲领。
这些原则和纲领为后来的社会主义运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这表明(
)
①唯物史观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特殊规律
②剩余价值学说揭示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
③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
④《共产党宣言》发表是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对俄国人民来说,1917年是惊心动魄的一年,也是欢欣鼓舞的一年,在列宁的领导下,俄国布尔什维
克党发动“十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十月革命()
①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
②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启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③实现了社会主义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
④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电视剧《觉醒年代》展现了从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建立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可
见,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①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
②意味着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真正有了领导者
③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
④使中国近代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根本变化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为更好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的教育活动,某校高一年级召开了“知史
爱党,知史爱国”主题班会。以下学生收集的信息中与历史相符的是(
A.争取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成为近代中国人民的首要历史任务
第2页共8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