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河北省张家口市蔚县八年级(上)第一次质检历史试卷(PDF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2026学年河北省张家口市蔚县八年级(上)第一次质检历史试卷(PDF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河北省张家口市蔚县八年级(上)第一次质检
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12小题,共 24分。
1.洋务派在中央的代表奕强调:“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下列企业能体现洋务运动“制
器为先”的是( )
A. B.
C. D.
2.下面是徐中约所著《中国近代史》目录的部分内容。在“第十三章 13.2”中可以查阅到的史事最可能是
( )
第十三章外国侵占台湾、新疆与安南
13.1 日本侵略台湾,1871—1874 年
13.2 俄国侵占伊犁,1871—1881 年
13.3 争夺安南的中法战争,1884—1885 年
A. 左宗棠收复新疆 B. 建立北洋舰队 C. 张之洞支持变法 D. 签订《马关条约》
3.晚清时期,统治集团内部存在着“海防”与“塞防”之争,李鸿章认为,“新疆不复,于肢体之元气无
伤;海疆不防,则腹心大患愈棘”;左宗棠则认为,“(西北)停兵节饷,于海防未必有益,于边塞则大
有所妨,利害攸分,亟宜熟思审处者也”。该争论发生的背景是( )
A. 太平天国运动的迅猛发展 B. 清朝面临严重边疆危机
C. 清朝已沦为“洋人的朝廷” D. 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4.从下面台词中,可以感受的精神品质:左宝贵:我之所以穿朝服,就是想让士卒知道我还在,这样他们
就会同敌人血战到底;邓世昌:“我立志杀敌报国,今死于海,义也,何求是为!”( )
A. 忧国忧民,敢于斗争 B. 不怕牺牲、抵御外辱
C. 无惧困难、顽强拼搏 D. 改革创新,与时俱进
第 1 页,共 6 页
5.北洋舰队是中国建立的一支近代化海军舰队,同时也是清朝建立的四支近代海军中实力最强、规模最大
的一支。直接导致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的战役是( )
A. 平壤战役 B. 黄海海战 C. 辽东战役 D. 威海卫战役
6.《马关条约》中,有利于列强直接利用中国廉价劳力和原料剥削中国人民的条款是( )
A. 割辽东半岛、台湾等给日本 B. 赔偿日本兵费白银 2 亿两
C.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D. 开放沙市、重庆等为商埠
7.1899 年 9 月 6 日,美国国务卿海约翰分别训令美驻英、俄、德、法、日、意等国大使,向各驻在国政府
提出关于对华“门户开放”政策的照会,也称“海约翰政策”。这一政策的直接目的是( )
A. 阻挠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斗争 B. 承认各国在华的所有既得利益
C. 维护和扩大美国在华利益 D. 保持中国的领土完整
8.“三月二十一日电到北京,吾先知消息,即令卓如(梁启超)鼓动各省,……乃合十八省举人……以一
昼二夜草万言书,请拒和、迁都、变法三者。”该材料反映的事件是( )
A. 公车上书 B. 八国联军侵华 C. 义和团运动 D. 兴办洋务
9.以“通天下之情”“通中外之故”为目的,号召变法图强,成为北方最有影响的报刊是( )
A. 《时务报》 B. 《知新报》 C. 《湘学报》 D. 《国闻报》
10.著名的史学家戴逸根据戊戌变法的历史影响指出:“人们久处在封建闭塞的发霉气氛中,忽然从那里
吹过来一股新鲜的气息,麻木不仁的头脑开始清醒过来了,僵硬的四肢逐渐动弹起来了。”这里强调了戊
戌变法( )
A. 目的是挽救民族危亡 B. 目的是实现富国强兵
C. 结果是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D. 结果是建立了民主政治
11.《辛丑条约》签订后,一本启蒙读物这样写道:“这中国,哪一点我还有份;这朝廷,原是一个名存
实亡!替洋人,做一个守土长官……”下列《辛丑条约》的条款中,最能体现“替洋人,做一个守土长
官”观点的是( )
A. 清政府赔款白银 4.5 亿两
B. 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
C. 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不准中国人居住
D. 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12.如图是 1901 年发表于西方杂志的一幅漫画《亚洲的潜在忧患》,画中悬在列强头顶一把刀,刀上文字
是“AwakeningofChina(中国的觉醒)”。对此漫画解读正确的是( )
第 2 页,共 6 页
A. 列强惧怕中国人民的觉醒 B. 列强组建联军侵略中国
C. 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D. 列强控制清廷统治中国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 3小题,共 36分。
13.19 世纪中后期,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危机,一部分有识之士开始探索救国救民道路
的历程,“改革”成为他们探索过程中的重要手段。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学习任务。
任务改革篇之洋务运动
材料( 19 世纪 60 年代)清王朝消除了内外两个致命威胁,终于松了一口气。随后的一段时期,清朝表现
出一种很明显的复兴气象。这种气象主要表现在:镇压捻军和回民叛乱、恢复传统秩序和儒家政府、保持
与外国列强之间的和平,采纳西方的外交实践与军事和技术手段,从而发起自强运动。
——摘编自刘春福《中国近代史》
(1) 19 世纪 60 年代清王朝消除的“内外两个致命威胁”分别是什么?
(2) 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什么?这场运动产生了哪些影响?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瓜分中国》维新运动期间各地重要报刊
第 3 页,共 6 页
材料二百日维新时期,光绪皇帝提倡废除八股取士制度,主张培育多元化应用人才,使百姓对科举制的印
象产生颠覆性的变化,将百姓对教育理念由文学转换到政治、语言、经济等多方面的学习上,人们的人才
培育思维开始解放;维新派主张女子同等教育,将现代社会思想中男女平权的思维意识形成提早了很长一
个阶段;京师大学堂的建立为近代中国的教育思维提供了更加宽泛的传播方向,让更多的学堂和家长意识
到教育的重要意义。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摘编自李志英《戊戌变法后中国思想的嬗变》
(1) 据材料一,指出“百日维新”出现的原因。
(2) 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是什么事件。
(3) 综合材料一、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戊戌变法的认识。
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日军进入旅顺后,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战后大借款几乎都用于对日赔款……攫取在华筑路
和开矿的权利,给列强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在 1898 年不到一百天的时间里,德、俄、英、法四国就
在中国重要的海湾港口建立租借地,租借期内中国不得治理,且列强不付分文租金。
——摘编自《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到了 1901 年,它(清政府)已经达到了一个国家的地位非常低的阶段,低到只是保持了独立主权
国家极少数的属性的地步。——摘编自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1) 材料一中日军的暴行发生在哪一战争期间。
(2) 据材料一列举战后列强侵略中国的手段。
(3) 材料二中“到了 1901 年,它(清政府)已经达到了一个国家的地位非常低的阶段”请结合所学知识简
要说明理由。
第 4 页,共 6 页
参考答案
1.A
2.A
3.B
4.B
5.D
6.C
7.C
8.A
9.D
10.C
11.D
12.A
13.【小题 1】内部威胁:太平天国运动。外部威胁:第二次鸦片战争。
【小题 2】根本目的:维护清朝的统治。影响:积极方面:经过 30 多年建设,中国近代军事工业、民用工
业、交通运输业等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消极方面:由于清朝
政治的腐败和外国势力的挤压,洋务运动求强求富的目标没有实现
14.【小题 1】原因: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维新派通过报刊等
媒介宣传维新思想,为变法奠定了思想基础。
【小题 2】事件:公车上书。
【小题 3】认识: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也是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由于维新派力量相
对弱小,没有掌握实权,又缺乏必要的政治经验,变法最后以失败告终。但这场运动使更多仁人志士关心
国家命运,促进了思想启蒙和民族意识的觉醒,对近代教育和报刊事业的发展也产生长远影响
15.【小题 1】甲午中日战争。
【小题 2】经济方面:巨额赔款、攫取筑路和开矿权利;政治方面:建立租借地,侵犯主权。
第 5 页,共 6 页
【小题 3】《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 6 页,共 6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