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独立作业 科学检测卷( 1.1-3.4)1.(2025九上·婺城月考)用导线将开关、灵敏电流计和材质不同的钥匙甲、乙相连,将两钥匙插入橙子中(如图),闭合开关,灵敏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该橙子电池的能量直接来源于( )A.机械能 B.电能 C.核能 D.化学能2.(2025九上·婺城月考)如图所示的家庭小实验中,主要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A.自制无壳鸡蛋B.自制酸碱指示C.自制汽水D.自制即热饭盒3.(2025九上·婺城月考)红糖是由甘蔗的茎秆榨汁加工而来,为使甘蔗的茎秆更加粗壮以提高红糖产量,应适当多施加一些( )A.CO(NH2)2 B.Ca(H2PO4)2 C.KCl D.NH4HCO34.(2025九上·婺城月考)为探究 Fe、Cu、Ag的金属活动性强弱,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下列四组试剂进行实验,其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CuSO4溶液、 Fe、 AgB.FeSO4溶液、稀 H2SO4、 Cu、 AgC.AgNO3溶液、稀H2SO4、 Fe、 CuD.AgNO3溶液、FeSO4溶液、 Cu5.(2025九上·婺城月考)碱溶液中都含有OH-,因此不同的碱表现出一些共同的性质。下列关于 Ba(OH)2性质的描述中不属于碱的共同性质的是 ( )A.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色B.能与氯化铜溶液反应生成蓝色沉淀C.能与Na2SO4溶液反应生成BaSO4沉淀D.能与CO2反应生成水6.(2025九上·婺城月考)如图为桌球运动员击打白球后,白球撞击黑球的运动轨迹图,其中乙和丁点为两球撞击后的瞬间,最终分别停留在丙点和戊点。假设黑白两球完全一样,桌面粗糙程度相同。下列有关不同点对应小球机械能大小关系错误的是( )A.乙>丁 B.乙>丙 C.甲>乙+丁 D.丙=戊7.(2025九上·婺城月考)浙江大学联合加州大学科研人员,在-50℃环境中,通过静电促使水分子朝电场方向运动,改变其无序的运动状态,从而诱发单晶生长,制成高质量冰单晶微纳光纤。其既能够灵活弯曲,又可以低损耗传输光。关于冰单晶微纳光纤说法正确的是( )A.冰光纤由水分子构成B.冰光纤属于混合物C.冰光纤与冰的化学性质不同D.水变成冰光纤后,分子将静止不再运动8.(2025九上·婺城月考)除去溶液中的少量杂质,试剂选择正确的是( )选项 溶液 杂质 试剂A 适量 溶液B 稀盐酸 足量 固体C 足量铜粉D 适量NaOH溶液A.A B.B C.C D.D9.(2025九上·婺城月考)某化工厂废水池中的溶液是无色透明的,用pH试纸检测废液,废液pH=3,则废液中存在物质合理的一组是 ( )A. B.C. D.10.(2025九上·婺城月考)如图所示,一个人先后两次用同样的时间、同样大小的力,将不同质量的物体在不同的表面上分别移动相同的距离。该力在此过程中所做功的大小分别为W1、W2,功率的大小分别为 ,关于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A. B.C. D.11.(2025九上·婺城月考)暖宝宝中有铁粉等物质,遇氧气温度升高。小红用压强、氧气浓度和温度三种数字传感器画出暖宝宝原料遇空气的数据变化图像,如图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I为温度变化曲线B.Ⅲ为氧气浓度变化曲线C.I和II开始增大是因为铁发生氧化反应放热D.暖宝宝原料足量时,瓶内压强可降至012.(2025九上·婺城月考)从敞口久置的氢氧化钠试剂瓶中取一定量液体于试管中,逐渐滴入过量盐酸,产生气体的质量与所加盐酸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点时,试管中液体无法使酚酞试剂变红B.b点时,反应产生的气体物质是 CO2C.c点时,试管中溶液溶质是NaClD.试剂瓶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没有变质13.(2025九上·婺城月考)如图是物体在空中飞行过程中动能E 随时间t变化的曲线,运动的物体可能是( )A.由静止下落的乒乓球 B.竖直向上垫起的排球C.离开脚后在地上滚动的足球 D.从肩上斜向上投掷出去的铅球14.(2025九上·婺城月考)下列物质转化不能一步实现的是( )A. B.C. D.15.(2025九上·婺城月考)一次聚会中,小科看到餐桌上一个自动拾取牙签盒很有趣,如图甲所示,当按下顶上的圆柱体按钮,松手时,一根牙签就从盖子上的一个小孔中冒出,于是他拆开发现内部结构示意图如图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乙中杆AOD可看作杠杆,D处是可伸缩的弹簧B.当按下按钮时,按钮作用在B点使之绕着O点逆时针转动C.当松开按钮时,D点处受到向下的力,使A端翘起将牙签送出D.将牙签送出时,杆AOD相当于省力杠杆16.(2025九上·婺城月考)有10mL 稀盐酸(其中滴有少量紫色石蕊试剂)的烧杯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用pH计(测pH的仪器)测定溶液的pH,所得数据如下。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加入 NaOH 溶液的体积/mL 0 2 4 6 8 10 12 14烧杯中溶液的pH 1.1 1.2 1.4 1.6 2.0 7.0 11.0 12.2(1)当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为 mL时,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该反应的实质是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2)当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为13mL时,溶液中的溶质有哪些 。(用化学式表示)17.(2025九上·婺城月考)“蹦极”是一种富有刺激性的勇敢者的运动项目。如图所示,一端系住人的腰部、另一端系于跳台的是一根弹性橡皮绳。当人下落至图中Q点时,橡皮绳刚好被拉直,那么,在人越过Q点继续向下的过程中,人的动能将 ,橡皮绳的弹性势能将 。(填“变大”、“变小”“先变大后变小”、“先变小后变大”或“不变”)18.(2025九上·婺城月考)铁、锌、铜、镁、铝是生活中常见的金属。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铝块能制成铝箔是利用了铝的 。(2)黄铜是铜锌合金,其硬度比纯铜 (填“大”或“小”)。(3)将一定质量的锌粒投入含有(Cu(NO3)2和 Fe(NO3)2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若滤液中只含一种溶质,则滤渣中一定含有 。19.(2025九上·婺城月考)如图甲所示,在一个罐子的盖和底各开两个小洞,将小铁块用细绳绑在橡皮筋的中部穿入罐中,橡皮筋两端穿过小洞用竹签固定,如图乙为其截面图。做好后如图丙所示,将该罐子从斜面A点由静止释放,滚到水平面 D 点停止,然后返回,自行滚上斜面的B点停止后又滚下斜面……如此往返,最后停在水平面上。橡皮筋在 点(选填字母)的弹性势能最大;若罐内没有橡皮筋和小铁块,罐子 (选填“可能”或“不能”)返回滚上斜面;第一次返回斜面,向上滚动的过程中,罐子整体在C点时的机械能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在B 点时的机械能。20.(2025九上·婺城月考)从微观视角认识物质世界是学习科学应掌握的重要思维方法之一。(1)如图是某些气体的微观示意图,图中“ ”和“●”分别表示不同的原子,其中表示纯净物的有 (填序号,后同),能表示氦气和氖气的混合气体的是 .。(2)用化学用语填空:标出硝酸铵中氮元素的化合价 ;21.(2025九上·婺城月考)碳及其化合物与我们日常生活关系密切。(1)下列含碳元素的物质中,属于有机化合物的是____(填字母)。A.甲烷 B.金刚石 C.干冰 D.乙醇(2)“碳中和”的基本途径是“减排”(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和“增汇”(增加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和转化)。常用的“减排”措施有植树造林等。将二氧化碳与氢气反应可转化为甲醇(CH3OH),可有效实现“增汇”,在实际生产中甲醇的产率除了与温度、浓度、压强有关,还与催化剂CuO质量分数有关,生产前后CuO 的化学性质 (填“改变”或者“不改变”),请根据图中数据说明甲醇的产率与CuO质量分数的关系是 。22.(2025九上·婺城月考)小科对一包固体粉末中的成分进行鉴别,粉末中可能含有( )中的一种或几种,实验操作步骤及现象如图所示。试回答下列问题:(1)仅由步骤I可知,固体粉末中不可能含有的物质是 (填化学式)。(2)步骤Ⅱ中分离出 B和C 的操作称为 。(3)结论:固体粉末中一定含有 .23.(2025九上·婺城月考)我国将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的捕捉可减少碳排放。(1)如图1 是利用NaOH溶液“捕捉”(吸收) 部分流程图:①用途广泛,写出一条用途 .②捕捉室中 NaOH 溶液常喷成雾状,优点是 。(2)CaO固体也可以捕捉回收( 化学方程式为 研究表明 热分解制得的CaO 疏松多孔,具有良好的( 捕捉性能。取 进行加热,固体质量随温度变化如图2。①写出400~600℃范围内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的相对分子质量: 146)。②据图分析,CaO捕捉的反应温度应 (填“高于”或“低于”)24.(2025九上·婺城月考)杆秤在古籍中被称为“权衡器”,《墨经》最早对权衡器的杠杆原理做了理论上的探讨。某同学进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后,制作了一把杆秤。(1)图甲中“标”“本”指的是 。(选填“力臂”或“力”)(2)用图甲杆秤进行某次测量时,增大了“重”,此时应把“权” O点(选填“远离”或“靠近”)。(3)图甲杆秤量程偏小,为了增大杆秤量程,以下方法中可行的是 。(可多选)A.增加“权”的质量 B.增长“标”的长度 C.增长“本”的长度(4)乙图为另一把杆秤,已知秤纽在C点时杆秤最大可以测量的物体质量为1880g,那么秤纽移到 B点后该杆秤最大可测物体的质量为 g(杆秤自身重力不计,E点为秤砣可移动的最远端)。25.(2025九上·婺城月考)小浙在学习金属活动性顺序后,知道钾、钙、钠金属活动性特别强,能与水反应生成碱和氢气。他猜想:镁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排在钠后面,镁是否也能与水反应呢?于是他在两个烧杯中都分别加入等量的冷水和镁条,实验过程和现象如图:(1)小浙判断镁是否与水反应的依据是 。(2)小浙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3)加热后图乙的烧杯中出现气泡,一段时间后该现象消失。他联想到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不以稀硫酸和大理石为反应物,便对该现象进行了解释。他的解释是 。(4)小浙发现B试管放置在空气一段时间后溶液的红色会褪色,这说明溶液的碱性减弱了。请你根据该实验现象进行解释: 。26.(2025九上·婺城月考)某学校科技节推出了一种新型保龄球游戏,参赛者将保龄球从一个斜坡上由静止释放,滚上另一个斜坡后撞击斜坡上的塑料瓶,撞倒塑料瓶数量多者获胜。小明提出疑问:保龄球撞倒塑料瓶的数量是否与斜坡倾角大小θ有关 于是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装置。(1)若不考虑阻力,保龄球在左侧斜坡下滑过程中机械能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2)为保证每次保龄球冲上右侧斜坡的初速度不变,小明的做法是 (3)经过多次实验得到数据如图乙。小明判断将斜坡放平(θ=0°),保龄球撞击的塑料瓶数量最多,其依据是 。(4)若将保龄球置于Q点由静止释放,请判断 (填“是”或“否”)能完成以上实验,理由是 。27.(2025九上·婺城月考)铜、铁、锌是常见的金属,它们的活动性不同。(1)等质量的锌、铁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图线如下图,其中合理的是( )。A. B.C. D.(2)向 溶液中先逐渐加入一定量锌粉,再逐渐加入铁粉,测得剩余固体质量与加入金属质量关系如图。据图回答:① a点对应的溶液为 色。② 图像中 m对应的值为 g。28.(2025九上·婺城月考)镁砂是重要的耐火材料。某小组查阅资料后设计两种制备镁砂的方案(如图所示),请结合信息回答问题。(1)从能源利用或原料角度分析,两种方案中哪个方案更优,并说明理由 。(2)煅烧过程中发生的反应为 假设使用的原料有效成分(Mg(OH)2)的质量分数为80%,其余为不参与反应的杂质。若需制备400千克MgO,理论上需要 千克原料。(3)煅烧温度会影响镁砂颗粒密度,颗粒密度越大代表镁砂颗粒越致密,其耐火性能会更好。据下图分析,煅烧温度最好控制在 。(4)理论上116g 参加反应,最终可得到镁的质量为 g。29.(2025九上·婺城月考)2024年9月25日,中国东风-31AG型洲际导弹划破天际,精准命中太平洋目标海域。洲际导弹的飞行过程分为初段OA、中段AB、末段BC三个阶段,如图所示。飞行初段,发动机内燃料燃烧推动导弹加速上升。飞行中段,发动机关闭,导弹依靠惯性在钱学森弹道飞行。飞行末段,发动机再次打开,急速坠落的导弹,还会释放多个干扰弹,大大降低拦截成功率。请回答下列问题:(1)导弹飞行初段,其能量主要来自燃料储存的 。(2)导弹飞行中段,距离地面等高的a、b两点速度的大小关系: va vb(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3)导弹飞行末段,除干扰弹外,导弹不断加速俯冲,从被发现到命中攻击点仅需十几秒。若某拦截导弹发射点距离攻击点 60km,推力为 最大功率为 该拦截导弹能否成功拦截东风-31AG型洲际导弹,请计算说明。30.(2025九上·婺城月考)航母舰体需要定期除锈维护,为实现对除锈废液(溶质主要成分为 HCl、FeCl3其他杂质忽略)的综合利用,需测定废液中 HCl的质量分数,取200g废液样品,依次加入100g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NaOH 溶液,过滤,称重,相关数据如图。回答下列问题:(1)第③次过滤后,滤液中溶质的成分为 (用化学式表示)。(2)所用 NaOH 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写出计算过程)(3)废液样品中 HCl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结果精确至0.1%)31.(2025九上·婺城月考)如图甲所示的隐形床因美观且节约空间的特点,近些年备受年轻人喜爱。其工作原理和物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将隐形床处于水平位置时的结构进行简化,取其部分可抽象成如图乙所示的模型。隐形床可围绕O点转动,把床架和床垫看成一个整体,床两侧各装一根液压杆连接在床架上B处和墙体上A处,通过控制液压杆的开关可以在10秒内收起床体。已知床架上B处与O点的距离为0.5m,床的长度为2m,整个床体(包含床垫) 质量约为80kg, 整个床体厚度为0.2m。求:(g取10N/ kg)(1)图乙中液压杆和床架构成了 杠杆;(2)当收起床体时,每个液压杆至少要提供多大的力 (3)计算液压杆收起床体过程中,对床体做功的功率大小 32.(2025九上·婺城月考) 某环保公司利用家庭净水器废弃滤芯(主要成分为碳酸钙,其他杂质均不溶于水)处理酸性废水。实验中将25g滤芯材料放入反应容器中,加入100g酸性废水(含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容器内物质总质量比反应前减少了8.8g。计算:(1)滤芯材料中碳酸钙的质量是多少克 (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保留到0.01%)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D【知识点】能的多种形式【解析】【分析】根据能量存在的形式进行解答。【解答】实验电路中,灵敏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说明有电能产生,它来自于橙子内的化学能,故ABC错误,D正确。故答案为:D。2.【答案】B【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解析】【分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解答】 A.自制无壳鸡蛋时,鸡蛋壳与醋酸反应,生成了醋酸钙、水和二氧化碳,这个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因此发生化学变化,故A不合题意;B.自制酸碱指示剂的过程中,是从紫甘蓝中提取能够指示溶液酸碱性的液体的过程,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符合题意;C.自制汽水的过程中,柠檬酸与小苏打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这个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因此属于化学变化,故C不合题意;D.自制即热饭盒过程中,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不合题意。故选B。3.【答案】C【知识点】盐与化肥【解析】【分析】A、根据尿素的性质和作用,进行分析;尿素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主要促进植物茎叶生长。B、根据磷酸二氢钙的性质和作用,进行分析;磷酸二氢钙含有磷元素,属于磷肥,主要促进植物根系发育和花果形成。C、根据氯化钾(KCl)的性质和作用,进行分析;氯化钾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主要增强植物的抗倒伏能力和病虫害抵抗力。D、根据碳酸氢铵(NH4HCO3)的性质和作用,进行分析;碳酸氢铵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主要促进植物茎叶生长。【解答】 A、尿素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主要促进植物茎叶生长,故A错误;B、磷酸二氢钙含有磷元素,属于磷肥,主要促进植物根系发育和花果形成,故B错误;C、氯化钾(KCl)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主要增强植物的抗倒伏能力和病虫害抵抗力,故C正确;D、碳酸氢铵(NH4HCO3)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主要促进植物茎叶生长,故D错误;故答案为:C。4.【答案】B【知识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解析】【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只有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将后面的金属从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据此分析判断。【解答】 A.铁能与CuSO4溶液反应,而银不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则说明了三种金属活动性铁>铜>银,故A不合题意;B.Cu、Ag与FeSO4溶液、稀H2SO4均不反应,无法确定银和铜的活动性强弱,故B符合题意;C.铜能与硝酸银溶液置换出银,说明了金属活动性铜>银;Fe能与稀H2SO4 反应生成氢气,铜不能与稀H2SO4 反应,说明活动性强到弱为铁>铜;可得出三种金属活动性铁>铜>银,故C不合题意;D.铜能与硝酸银溶液置换出银,说明了金属活动性铜>银;铜不能与FeSO4溶液反应,说明了金属活动性铁>铜;可得出三种金属活动性铁>铜>银,故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5.【答案】C【知识点】碱的化学性质【解析】【分析】 根据碱的通性分析判断。【解答】 A.所有的碱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蓝色,故A不合题意;B.所有的碱溶液都能与氯化铜溶液反应生成蓝色沉淀,故B不合题意;C.氢氧化钠也是碱,但是它不能与硫酸钠反应,故C符合题意;D.所有的碱溶液都能与CO2反应生成水属于碱和非金属氧化物的反应,故D不合题意。故选C。6.【答案】A【知识点】动能和势能的大小变化【解析】【分析】 (1)动能的大小与质量和速度有关;重力势能,其大小由地球和地面上物体的相对位置决定,物体质量越大、位置越高、物体具有的重力势能就越大;机械能包括物体的动能和势能。(2)运动的物体克服摩擦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有机械能的损失。【解答】 白球和黑球的质量相等,高度相同,重力势能相同且不变;桌面粗糙程度相同,小球滚动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功,一部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白球从甲点运动到乙点,一部分动能转化为内能,在乙点撞击黑球后,一部分动能传递给黑球,所以白球在甲点的机械能大于白球在乙点的机械能与黑球在丁点的机械能之和,即甲>乙+丁;乙和丁点为两球撞击后的瞬间,最终分别停留在丙点和戊点,由图可知碰撞后黑球滚动的距离大于白球,且两球完全相同,则可知碰撞后黑球克服摩擦力做的功更多,说明碰撞后的瞬间黑球的机械能大于白球,即丁>乙;白球乙点的动能大于在丙点的动能,即乙>丙;白球和黑球最终分别停留在丙点和戊点,所以白球在丙点和黑球在戊点的机械能相等,即丙=戊;综上分析,A错误,BCD正确。故选A。7.【答案】A【知识点】分子的热运动;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解析】【分析】A.根据短文资料分析;B.混合物由多种物质构成,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C.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D.根据分子运动的知识判断。【解答】 A.由“ 在-50℃环境中,通过静电促使水分子朝电场方向运动 ”可知,冰光纤由水分子构成,故A正确;B.根据题意可知,冰光纤只有一种物质(水)组成的,为纯净物,故B错误;C.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而冰光纤与冰是由同种的水分子构成的,化学性质相同,故C错误;D.一切分子都在运动,故D错误。故选A。8.【答案】B【知识点】物质除杂或净化【解析】【分析】 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解答】 A.Na2CO3与BaCl2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钠,故A不合题意;B.稀盐酸能与CaCO3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再过滤除去过量的难溶于水的碳酸钙,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故B符合题意;C.铜粉与CuSO4溶液不反应,不能除去杂质,故C不合题意;D.Fe2(SO4)3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硫酸钠,则会把被除杂物质去掉,故D不合题意。故选B。9.【答案】D【知识点】离子或物质的共存问题【解析】【分析】如果离子无颜色,且相互之间不生成水、沉淀或气体,那么它们能够共存。【解答】 根据题意可知,溶液的pH为3,则水溶液显酸性。A.CuSO4的水溶液显蓝色,故A不合题意;B.K2SO4、BaCl2反应生成不溶于酸的硫酸钡沉淀,故B不合题意;C.Na2CO3和酸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不能大量共存,故C不合题意;D.三者之间不反应,也不与酸反应,则能在酸性溶液中大量共存,且不存在有色离子,故D正确。故选D。10.【答案】C【知识点】功的计算公式的应用;功率计算公式的应用【解析】【分析】根据W=Fs比较二者做功大小,根据比较二者功率大小。【解答】 根据题意可知,在光滑表面上滑行时, 同样大小的力,将不同质量的物体在不同的表面上分别移动相同的距离根据W=Fs可知,二者对物体做功相等,即W1=W2;两次对物体做功的时间相等,根据可知,两次做功的功率相等,即P1=P2,故C正确,而ABD错误。故选C。11.【答案】D【知识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解析】【分析】根据铁和氧气的反应分析实验过程中压强、氧气浓度和温度的变化规律,再与图2对照即可。【解答】 A.根据实验过程可知,铁进行氧化反应放热,容器内温度升高,反应结束后,温度逐渐恢复到室温,即反应前和反应后温度高低相等,那么曲线Ⅰ为温度变化曲线,故A正确不合题意;B.根据实验过程可知,由于氧气被不断消耗,因此氧气的浓度是一直下降的,则Ⅲ为氧气浓度变化曲线,故B正确不合题意;C.综上所述,I为压强变化曲线,则曲线Ⅰ、Ⅱ开始上升是因为铁缓慢氧化放热所致,故C正确不合题意;D.即使暖宝宝原料足量,容器内还有氧气不能被消耗,因此气压不可能变成0,故D错误。故选D。12.【答案】B【知识点】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盐的性质及用途;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解析】【分析】化学图像的转折点说明前一个反应的结束和后一个反应的开始。【解答】氢氧化钠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变质成碳酸钠,由酸碱优先可知,氢氧化钠先与稀盐酸反应,碳酸钠再与稀盐酸反应。A、a点时,氢氧化钠还没有被稀盐酸反应完,溶液仍呈碱性,加入酚酞,溶液变红,故A错误;B、b点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气体,故B正确;C、c点稀盐酸过量,溶质为氯化钠和氯化氢,故C错误;D、根据有气体产生可知,氢氧化钠已经发生变质,故D错误。故答案为:B。13.【答案】D【知识点】动能的影响因素【解析】【分析】动能与质量和速度有关,逐个分析各个选项描述的运动过程中动能的变化规律即可。【解答】 根据图像可知,该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动能先减小再增大。A.由静止下落的乒乓球,速度不断变大,则动能不断增大,故A不合题意;B.竖直向上垫起的排球,它的高度先增大后减小,而它的速度先减小后增大。当它到达最高点时,速度减小到零,此时动能也是零,故B不合题意;C.离开脚后在地上滚动的足球,速度越来越小,则动能越来越小,故C不合题意;D.斜向上投掷出去的铅球,从出手到最高点过程中速度减小,此过程动能减小;在下落的过程中,速度不断增大,到达地面最大,此过程动能增大。整个过程动能先减小再增大。故D符合题意。故选D。14.【答案】A【知识点】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解析】【分析】根据常见化学物质之间的转化规律分析判断。【解答】A.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而不是氯化亚铁,因此不能一步转化为氧化亚铁,故A符合题意;B.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故B不合题意;C.锌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故C不合题意;D.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故D不合题意。故选A。15.【答案】D【知识点】杠杆的平衡条件;杠杆的分类【解析】【分析】 A.杠杆可以绕固定点转动;B.当按下按钮时,分析按钮作用点和支点,判断杠杆转动方向;C.松开按钮后,弹簧的作用可以使牙签弹起;D.分析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判断杠杆的类型。【解答】 A.杆AOD可看作以O点为支点的杠杆,由题意可知,D处是可伸缩的弹簧,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由图乙可知,当按下按钮时,按钮作用在B点,杠杆绕着O点逆时针转动,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松开按钮后,图乙中D处受到弹簧向下的力,使杠杆AOD绕O点顺时针转动,使A端翘起将牙签送出,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将牙签送出时,D处受到弹簧向下的力为动力,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杠杆AOD相当于费力杠杆,故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16.【答案】(1)10;OH-+H+= H2O(2)NaCl、NaOH【知识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解析】【分析】 (1)①根据氢氧化钠与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的pH等于7分析;②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以及反应条件,确定反应的方程式;(2)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当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为13mL时,溶液显碱性,进行分析解答。【解答】 (1)①根据表格可知,当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为10mL时,溶液的pH等于7,则此时氢氧化钠与盐酸恰好完全反应。②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NaOH+HCl=NaCl+H2O。(2)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当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为10mL时,溶液的pH等于7,则当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为13mL时,氢氧化钠过量,此这时溶液中的溶质有剩余的氢氧化钠和反应生成的氯化钠,其化学式为NaCl、NaOH。17.【答案】先变大后变小;变大【知识点】动能和势能的大小变化;动能的影响因素【解析】【分析】(1)当合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一致时,物体做加速运动;当合力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时,物体做减速运动;(2)弹性势能与弹性形变大小有关。【解答】 (1)根据题意可知,在人越过Q点继续向下的过程中,橡皮绳越来越长,则人受到绳的拉力不断变大。开始一段时间内,拉力小于重力,则人做加速运动。当拉力大于重力后,人开始减速运动,所以他的动能是先变大后变小。(2)在人越过Q点继续向下的过程中,橡皮绳的形变越来越大,则它具有的弹性势能变大。18.【答案】(1)延展(2)大(3)Cu和 Fe【知识点】常见金属与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合金与合金的性质;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解析】【分析】(1)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2)根据合金的性质比组成其纯金属的性质优良进行分析;(3)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知识分析。【解答】(1) 铝块能制成铝箔是利用了铝的延展性;(2)一把情况下,合金的硬度都大于组成金属的硬度,因为黄铜是铜锌合金,所以其硬度比纯铜大;(3)将一定质量的锌粒投入含有Cu(NO3)2和Fe(NO3)2的混合溶液中,锌先与硝酸铜反应生成了硝酸锌和铜,当硝酸铜完全反应后锌再与硝酸亚铁反应生成了硝酸锌和铁,充分反应后过滤。若滤液中只含一种溶质,则只能是铜和铁都被完全置换出来的情况,那么溶质应该是硝酸锌,所以滤渣中一定含有铜、铁。19.【答案】D;不能;大于【知识点】动能和势能的大小变化;机械能守恒【解析】【分析】(1)根据弹性势能和罐子机械能的转化分析;(2)注意分析罐子是否有储能装置;(3)根据机械能部分转化为内能分析。【解答】 (1)根据丙图可知,当罐子从A点运动到D点时,橡皮筋发生了弹性形变,则它的机械能会不断转化为橡皮筋的弹性势能。在D点时,罐子静止下来,它的机械能为零,则此时橡皮筋的弹性势能最大;(2)若罐内没有橡皮筋和小铁块,那么罐子的重力势能不能被自身储存起来,自然不会再被释放出来转化为罐子的机械能,所以不会返回斜面;(3)在罐子向上滚动的过程中,一部分机械能转化为了内能,所以罐子整体在C点时的机械能大于在B点时的机械能。20.【答案】(1)①④⑤;⑥(2)【知识点】常见元素与原子团的化合价;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解析】【分析】 (1)纯净物由同种分子构成,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2)需要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的原则来确定。【解答】(1)只有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则纯净物内只有一种分子,那么表示纯净物的是①④⑤。氦气和氖气都是单原子气体,则能表示氦气和氖气的混合气体的是⑥;(2) 硝酸铵中,铵根中氮的化合价为-3,硝酸根中氮的化合价为+5,因此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5,表示为。21.【答案】(1)A;D(2)不改变;在其他条件相同时,随着氧化铜含量增加甲醇产率增加,氧化铜含量超过一定值后甲醇产率反而逐渐下降或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氧化铜质量分数是50%时,甲醇的产率最高【知识点】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简单的有机物【解析】【分析】 (1)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是有机物(除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和碳酸盐),不含碳元素的是无机物。(2)根据催化剂的性质解答。根据图像分析甲醇的产率与CuO质量分数的关系。【解答】(1) A.甲烷是一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化合物,故A正确;B.金刚石是单质,而不是有机化合物,故B错误;C.干冰中虽然含有碳元素,但性质与无机物类似,属于无机化合物,故C错误;D.乙醇是一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化合物,故D正确.故选AD。(2) 根据题意可知,氧化铜是该反应的催化剂,生产前后CuO的化学性质不改变。根据图像可知,在其他条件相同时,随着氧化铜含量增加甲醇产率增加,氧化铜含量超过一定值后甲醇产率反而逐渐下降或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氧化铜质量分数是50%时,甲醇的产率最高。22.【答案】(1)CaCO3(2)过滤(3)Na2CO3、KOH【知识点】物质的鉴别、推断;混合物的分离方法(过滤、蒸发、结晶)【解析】【分析】 碳酸钙难溶于水,碳酸钠和氯化钙不能共存,碳酸根离子和钡离子生成溶于酸的碳酸钡沉淀,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反应生成不溶于酸的硫酸钡沉淀,氢氧化钾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钾和水,碳酸钾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钾,据此分析判断。【解答】 取样品,溶于足量水,得到无色溶液,所以一定不含碳酸钙,加入氯化钡生成的白色沉淀中加硫酸会生成无色气体,所以样品中一定含有碳酸钠,一定不含氯化钙,无色溶液C中通入二氧化碳会生成白色沉淀,所以样品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钾,题中的现象不能确定是否含有硫酸钾、氯化钠;(1)碳酸钙难溶于水,仅由步骤Ⅰ可知,固体粉末中不可能含有的物质是CaCO3;(2)步骤Ⅱ中分离出B和C,即分离固体和液体的操作称为过滤;(3)结论:固体粉末中一定含有:Na2CO3、KOH。23.【答案】(1)可用于灭火;增加气体与液体接触面积,有利气体充分吸收(2);低于【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及用途;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解析】【分析】 (1)①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分析;②根据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分析回答此题;(2)①根据实验数据分析产物名称,据此书写化学方程式;②根据碳酸钙的分解温度分析回答此题。【解答】 (1)①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且密度大于空气,因此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② 氢氧化钠溶液喷成雾状,其优点是:增加了与气体的接触面积,利于气体充分吸收。(2)①根据化学式可知,CaC2O4 H2O中含有水的质量=,因此脱去水后质量为:1.46g-0.18g=1.28g,所以400~600℃时只要草酸钙分解,草酸钙质量为1.28g,草酸钙分解生成碳酸钙,设碳酸钙质量为m,那么得到:,解得:m=1g,分解完为碳酸钙,减少质量为气体质量,正好为0.28g,草酸钙减少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原子质量也是0.28g,所以生成气体为一氧化碳,所以草酸钙在400-600℃温度分解反应生成碳酸钙和一氧化碳,则化学方程式为;②根据图像可知,600-800℃时固体为碳酸钙,高于800℃后碳酸钙再加热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因此氧化钙吸收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钙温度不能高于800℃。24.【答案】(1)力臂(2)远离(3)A;B(4)5000【知识点】杠杆的平衡条件【解析】【分析】(1)杠杆的相关概念:在杠杆中,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叫力臂。“标”“本” 是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所以指的是力臂 。(2)杠杆平衡条件:杠杆平衡条件为F1l1=F2l2。当 “重” 增大时,“重” 与 “本” 的乘积增大,为使杠杆平衡,“权” 与 “标” 的乘积也要增大,“权” 不变时,需增大 “标”,即把 “权” 远离O点。(3)增大杠杆量程的方法: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在 “重”(测量的物体重力)和 “本” 一定时,增加 “权” 的质量,可增大 “标” 的最大值,从而增大杠杆量程;增长 “标” 的长度,在 “权” 和 “本” 不变时,能使杠杆平衡时对应的 “重” 更大,增大杠杆量程;增长 “本” 的长度,在 “权” 和 “标” 不变时,会使杠杆能测量的 “重” 减小,减小杠杆量程 。(4)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根据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在秤砣质量和秤砣最大力臂不变时,通过秤纽位置变化引起力臂变化,计算最大可测物体质量 。【解答】(1)图甲中“标”“本”表示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指的是杠杆中的力臂。(2)用图甲杆秤进行某次测量时,增大了“重”,根据杠杆平衡公式G重L本=G权L标,则左边力和力臂的乘积变大,为了使杠杆平衡,应该增大右边的力臂,所以应该把“权”远离支点。(3)A、若换一个质量较大的“权”(秤砣),即动力变大,“本”(阻力臂)不变,“标”(动力臂)不变,由杠杆平衡条件可知,“重”(阻力)变大,则称量的最大质量变大,量程变大,故A符合题意;BC、在“权”不变时,将“本”变小,则“标”增大,“权”和“标”的乘积增大,由杠杆平衡可知“重”增大,即杆秤测量范围增大,故B符合题意,C不符合题意。故选AB。(4)当提着C处秤纽、秤砣挂在E点、A点秤钩挂着物体时,该杆秤称量的质量最大根据杠杆平衡公式G物 AC=G秤砣 CE可得解得当提着B处秤纽、秤砣挂在E点、A点秤钩挂着物体时,该杆秤称量的质量最大,根据杠杆平衡公式G物 AB=G秤砣 BE可得解得(1)图甲中“标”“本”表示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指的是杠杆中的力臂。(2)用图甲杆秤进行某次测量时,增大了“重”,根据杠杆平衡公式G重L本=G权L标,则左边力和力臂的乘积变大,为了使杠杆平衡,应该增大右边的力臂,所以应该把“权”远离支点。(3)A.若换一个质量较大的“权”(秤砣),即动力变大,“本”(阻力臂)不变,“标”(动力臂)不变,由杠杆平衡条件可知,“重”(阻力)变大,则称量的最大质量变大,量程变大,故A符合题意;BC.在“权”不变时,将“本”变小,则“标”增大,“权”和“标”的乘积增大,由杠杆平衡可知“重”增大,即杆秤测量范围增大,故B符合题意,C不符合题意。故选AB。(4)当提着C处秤纽、秤砣挂在E点、A点秤钩挂着物体时,该杆秤称量的质量最大根据杠杆平衡公式G物 AC=G秤砣 CE可得解得当提着B处秤纽、秤砣挂在E点、A点秤钩挂着物体时,该杆秤称量的质量最大,根据杠杆平衡公式G物 AB=G秤砣 BE可得解得25.【答案】(1)镁条表面是否有气泡产生及试管中的溶液是否变红色(合理即可)(2)镁条不能与冷水反应,能与热水反应(合理即可)(3)镁条表面覆盖了难溶于水的氢氧化镁,导致反应停止(合理即可)(4)可能是氢氧化镁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温度降低,溶解度变小,从而导致溶液碱性的减弱(合理即可)【知识点】溶解度的影响因素;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碱的化学性质【解析】【分析】(1)根据题中信息可知,镁若与水反应,将生成氢氧化镁和氢气,所以将观察到有气泡产生;酚酞在碱性条件下呈红色,所以将观察到溶液变红,注意描述实验现象时,不能出现具体物质。(2)不加热时,酚酞不变色,说明没有氢氧化镁产生,而加热后酚酞变色,可知镁与热水反应、不与冷水反应。(3)不用稀硫酸制取二氧化碳是因为稀硫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会附着在碳酸钙表面,导致稀硫酸与碳酸钙分离,反应不能持续。(4)氢氧化镁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从而析出,导致溶液碱性过落,酚酞不能变红。【解答】(1)镁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氢气,氢氧化镁显碱性,能使酚酞变红,所以判断镁是否与水反应的依据是:镁条表面是否有气泡产生及试管中的溶液是否变红色。(2)根据图甲可知,镁条放入冷水中,表面没有气泡产生,且加入酚酞溶液也没有出现红色,而镁条加热热水中,表面有气泡产生,且加入酚酞溶液变成了红色,则小科得出的实验结论是镁条不能与冷水反应,能与热水反应。(3)镁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氢气,生成的氢氧化镁会覆盖在镁条的表面,导致反应停止,则小科观察到镁条在热水中无现象,他的解释是镁条表面覆盖了难溶于水的氢氧化镁,导致反应停止。(4)小科发现B试管放置在空气一段时间后溶液的红色会褪色,可能是氢氧化镁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温度降低,溶解度变小,从而导致溶液碱性的减弱。(1)镁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氢气,氢氧化镁显碱性,能使酚酞变红,所以判断镁是否与水反应的依据是:镁条表面是否有气泡产生及试管中的溶液是否变红色;(2)根据图甲可知,镁条放入冷水中,表面没有气泡产生,且加入酚酞溶液也没有出现红色,而镁条加热热水中,表面有气泡产生,且加入酚酞溶液变成了红色,则小科得出的实验结论是镁条不能与冷水反应,能与热水反应;(3)镁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氢气,生成的氢氧化镁会覆盖在镁条的表面,导致反应停止,则小科观察到镁条在热水中无现象,他的解释是镁条表面覆盖了难溶于水的氢氧化镁,导致反应停止;(4)小科发现B试管放置在空气一段时间后溶液的红色会褪色,可能是氢氧化镁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温度降低,溶解度变小,从而导致溶液碱性的减弱。26.【答案】(1)不变(2)让保龄球从同一位置由静止释放(3)斜坡倾角越小,保龄球撞击的塑料瓶数量越多(4)否;保龄球在右侧能到达的最高点与Q点等高,而塑料瓶的位置高于Q点,所以保龄球无法撞击到塑料瓶,不能完成实验【知识点】实验步骤的探究【解析】【分析】(1)不考虑阻力因素,则机械能不会转化为内能;(2)保龄球到达斜坡底端时的速度与它在斜面上的高度有关;(3)根据图乙分析保龄球撞击塑料瓶的数量与斜坡角度的关系即可;(4)根据机械能守恒的知识分析。【解答】 (1)若不考虑阻力,则保龄球在左侧斜坡下滑过程中没有机械能的损失,所以机械能不变。(2)保龄球到达斜坡底端时的速度与它在斜面上的高度有关,即高度越大,速度越大,因此为保证每次保龄球冲上右侧斜坡的初速度不变,小明应让保龄球从同一位置由静止释放。(3)根据图乙可知,当斜坡倾角越来越小时,保龄球撞击的塑料瓶数量越多。由此推测,当斜坡放平(θ=0°)时,保龄球撞击的塑料瓶数量最多。(4)根据机械能守恒的知识可知,保龄球在右侧能到达的最高点与Q点等高,而塑料瓶的位置高于Q点,所以保龄球无法撞击到塑料瓶,不能完成实验。27.【答案】(1)B;C(2)蓝;16【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酸的化学性质【解析】【分析】(1)根据锌和铁的金属活动性强弱,以及生成氢气质量多少的决定因素的知识分析判断;(2) 向100gCuSO4溶液中先逐渐加入一定量锌粉,锌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铜,反应后固体质量减小,再逐渐加入铁粉,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反应后固体质量增大,据此分析解答。【解答】(1)质量相同的锌和铁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时,锌的相对原子质量较大,则最终生成氢气的质量偏小,故A错误;锌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因此在相同时间内,锌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大于铁,故C正确,D错误;在实验过程中,生成氢气的质量与参加反应的稀硫酸的质量成正比,即加入稀硫酸的质量相同时,二者产生的氢气质量相等,故B正确。故选BC。(2)①根据图像可知,开始一段时间内锌和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锌,a点时锌粉恰好完全反应,而铁还未开始反应,则溶质为硫酸铜和硫酸锌,则溶液颜色为蓝色;②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质量关系:当加入ng锌粉时,生成铜的质量为6.4g,加入铁粉的质量为:14.9g-6.5g=8.4g,那么生成铜的质量为9.6g,则最终生成固体的质量m=9.6+6.4=16。28.【答案】(1)1,原料来源广泛, 节约能源(2)725(3)1700(4)48【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解析】【分析】 (1)可从原料来源是否广泛,以及生成过程是否节能环保等角度对两个方案进行比较。(2)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根据氧化镁的质量计算需要原料的质量。(3)根据图像分析最佳的煅烧温度即可。(4)根据化学反应前后镁元素的质量不变,结合化学式的计算进行即可。【解答】 (1)根据题意可知,方案1原料是海水,原料来源广泛,制取氢氧化镁的过程在常温下进行。方案2原料是菱镁矿,矿产资源有限,且制取氢氧化镁需要高温煅烧,会造成能源的浪费,故从能源利用或原料角度分析,两种方案中更优的是方案1,理由是:方案1原料来源广泛,且可以节约能源;(2)设理论上需要原料的质量为x。;解得:x=725kg。(3)根据图像可知,煅烧温度在1700℃时,镁砂颗粒密度最大,此时镁砂耐火性能最好,故煅烧温度最好控制在1700℃;(4)根据题意可知,最终可得到镁的质量为:。29.【答案】(1)化学能(2)大于(3)拦截导弹飞行的最短时间20S,该拦截导弹不能成功拦截东风-31AG型洲际导弹【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功率计算公式的应用;能量的相互转化和转移;动能和势能的大小变化【解析】【分析】 (1)根据能量转化的知识解答;(2)根据导弹飞行时与空气摩擦生热分析两点机械能大小,根据高度关系比较两点重力势能大小,从而比较两点动能大小即可;(3)根据P=Fv计算该拦截导弹的速度,拦截导弹发射点距离攻击点60km,根据速度公式计算拦截导弹飞行的时间,导弹飞行末段,除干扰弹外,导弹不断加速俯冲,从被发现到命中攻击点仅需十几秒,比较可知该拦截导弹是否能成功拦截东风-31AG型洲际导弹。【解答】 (1)导弹飞行初段, 动机内燃料燃烧推动导弹加速上升,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内能,再转化为机械能,则其能量主要来自燃料储存的化学能;(2)导弹飞行过程中,距离地面等高的a、b两点,其重力势能相等。由于与空气摩擦生热,则导弹的机械能减小,所以b处机械能较小。根据“机械能=动能+重力势能”可知,b点的动能小,即距离地面等高的a、b两点速度的大小关系是va大于vb;(3)根据题意可知,该拦截导弹的最大速度:,拦截导弹发射点距离攻击点60km,拦截导弹飞行的最短时间:,导弹飞行末段,从被发现到命中攻击点仅需十几秒,比较可知该拦截导弹不能成功拦截东风-31AG型洲际导弹。30.【答案】(1)NaCl、NaOH(2)解:根据步骤②可知,100g氢氧化钠溶液与氯化铁溶液完全反应能生成21.4g氢氧化铁沉淀。设生成21.4g沉淀时,参加反应的氢氧化钠的质量为x,;解得:x=24g;所用NaOH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答:所用NaOH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4%;(3)解:根据题意可知,第二次加入 100g 氢氧化钠溶液,产生氢氧化铁沉淀 21.4g,第一次加入 100g 氢氧化钠溶液,产生氢氧化铁沉淀 10.7g,则说明此时氯化铁反应的氢氧化钠溶液应该为50g,即与稀盐酸反应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100g-50g= 50g,设参加反应的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为y,;解得:y=10.95g。则废液样品中 HCl的质量分数是:。【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解析】【分析】(1)根据第②次数据确定100g氢氧化钠溶液完全反应生成沉淀质量,再与第③次沉淀质量比较,确定它是否完全反应,进而确定此时溶质的种类;(2)写出氢氧化钠和氯化铁反应的方程式,根据步骤②的数据计算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3)将步骤①和步骤②比较,计算出与稀盐酸反应的氢氧化钠的溶质质量,根据二者反应的方程式计算出参加反应的氯化氢的质量,最后计算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即可。【解答】 (1)根据步骤②可知,加入100g氢氧化钠溶液后恰好产生沉淀21.4g,而第③次时同样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只产生沉淀10.7g,那么说明第③次过滤后,氢氧化钠有剩余,滤液中溶质的成分为反应产物NaCl、NaOH。31.【答案】(1)费力(2)解:床体的重力:G床=mg=80kg×10N/kg=800N,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得到:2F×L1=G床L2,即2F×0.25m=800N×1m,则每根弹簧的最大拉力:F=1600N;(3)解:根据题意可知,平放时重心距底面的高度为:h1=×0.2m=0.1m,竖放时重心距底面的高度为:h2=×2m=1m,所以床的重心上升的高度为:h=h2-h1=1m-0.1m=0.9m,液压杆收起床体过程中,对床体做的功:W=Gh=800N×0.9m=720J,液压杆收起床体过程中,对床体做功的功率:。【知识点】功率计算公式的应用;杠杆的平衡条件;杠杆的分类【解析】【分析】 (1)根据数学知识计算动力臂和阻力臂,比较力臂的大小可知杠杆的种类;(2)根据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列式计算即可;(2)根据W=Gh计算对床体做功,根据功率公式计算液压杆收起床体过程中对床体做功的功率大小。【解答】 (1)根据乙图可知,床的重力相当于阻力,作用在中心处,则阻力G的力臂为:,床的最大长度为L,设每个液压杆的拉力为F,则F的力臂为:L1=OBsin30°=0.5m×=0.25m,比较可知,L1<L2,则图乙中液压杆和床架构成了费力杠杆。32.【答案】(1)二氧化碳的质量为8.8g设碳酸钙的质量为xCaCO3+ 2HCl= CaCl2+H2O+ CO2↑100 44x 8.8g,解得x=20g。(2)反应后的溶质为氯化钙,设生成氯化钙的质量为yCaCO3+ 2HCl= CaCl2+H2O+ CO2↑ 111 44 y 8.8g,解得y=22.2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解析】【分析】(1)质量减少量为逸出的二氧化碳的质量,由二氧化碳的质量结合方程式计算碳酸钙的质量。(2)根据方程式计算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等于碳酸钙的质量加上稀盐酸的质量减去二氧化碳的质量,结合质量分数的方程式计算溶质的质量分数。1 / 1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独立作业 科学检测卷( 1.1-3.4)1.(2025九上·婺城月考)用导线将开关、灵敏电流计和材质不同的钥匙甲、乙相连,将两钥匙插入橙子中(如图),闭合开关,灵敏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该橙子电池的能量直接来源于( )A.机械能 B.电能 C.核能 D.化学能【答案】D【知识点】能的多种形式【解析】【分析】根据能量存在的形式进行解答。【解答】实验电路中,灵敏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说明有电能产生,它来自于橙子内的化学能,故ABC错误,D正确。故答案为:D。2.(2025九上·婺城月考)如图所示的家庭小实验中,主要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A.自制无壳鸡蛋B.自制酸碱指示C.自制汽水D.自制即热饭盒【答案】B【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解析】【分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解答】 A.自制无壳鸡蛋时,鸡蛋壳与醋酸反应,生成了醋酸钙、水和二氧化碳,这个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因此发生化学变化,故A不合题意;B.自制酸碱指示剂的过程中,是从紫甘蓝中提取能够指示溶液酸碱性的液体的过程,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符合题意;C.自制汽水的过程中,柠檬酸与小苏打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这个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因此属于化学变化,故C不合题意;D.自制即热饭盒过程中,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不合题意。故选B。3.(2025九上·婺城月考)红糖是由甘蔗的茎秆榨汁加工而来,为使甘蔗的茎秆更加粗壮以提高红糖产量,应适当多施加一些( )A.CO(NH2)2 B.Ca(H2PO4)2 C.KCl D.NH4HCO3【答案】C【知识点】盐与化肥【解析】【分析】A、根据尿素的性质和作用,进行分析;尿素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主要促进植物茎叶生长。B、根据磷酸二氢钙的性质和作用,进行分析;磷酸二氢钙含有磷元素,属于磷肥,主要促进植物根系发育和花果形成。C、根据氯化钾(KCl)的性质和作用,进行分析;氯化钾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主要增强植物的抗倒伏能力和病虫害抵抗力。D、根据碳酸氢铵(NH4HCO3)的性质和作用,进行分析;碳酸氢铵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主要促进植物茎叶生长。【解答】 A、尿素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主要促进植物茎叶生长,故A错误;B、磷酸二氢钙含有磷元素,属于磷肥,主要促进植物根系发育和花果形成,故B错误;C、氯化钾(KCl)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主要增强植物的抗倒伏能力和病虫害抵抗力,故C正确;D、碳酸氢铵(NH4HCO3)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主要促进植物茎叶生长,故D错误;故答案为:C。4.(2025九上·婺城月考)为探究 Fe、Cu、Ag的金属活动性强弱,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下列四组试剂进行实验,其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CuSO4溶液、 Fe、 AgB.FeSO4溶液、稀 H2SO4、 Cu、 AgC.AgNO3溶液、稀H2SO4、 Fe、 CuD.AgNO3溶液、FeSO4溶液、 Cu【答案】B【知识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解析】【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只有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将后面的金属从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据此分析判断。【解答】 A.铁能与CuSO4溶液反应,而银不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则说明了三种金属活动性铁>铜>银,故A不合题意;B.Cu、Ag与FeSO4溶液、稀H2SO4均不反应,无法确定银和铜的活动性强弱,故B符合题意;C.铜能与硝酸银溶液置换出银,说明了金属活动性铜>银;Fe能与稀H2SO4 反应生成氢气,铜不能与稀H2SO4 反应,说明活动性强到弱为铁>铜;可得出三种金属活动性铁>铜>银,故C不合题意;D.铜能与硝酸银溶液置换出银,说明了金属活动性铜>银;铜不能与FeSO4溶液反应,说明了金属活动性铁>铜;可得出三种金属活动性铁>铜>银,故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5.(2025九上·婺城月考)碱溶液中都含有OH-,因此不同的碱表现出一些共同的性质。下列关于 Ba(OH)2性质的描述中不属于碱的共同性质的是 ( )A.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色B.能与氯化铜溶液反应生成蓝色沉淀C.能与Na2SO4溶液反应生成BaSO4沉淀D.能与CO2反应生成水【答案】C【知识点】碱的化学性质【解析】【分析】 根据碱的通性分析判断。【解答】 A.所有的碱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蓝色,故A不合题意;B.所有的碱溶液都能与氯化铜溶液反应生成蓝色沉淀,故B不合题意;C.氢氧化钠也是碱,但是它不能与硫酸钠反应,故C符合题意;D.所有的碱溶液都能与CO2反应生成水属于碱和非金属氧化物的反应,故D不合题意。故选C。6.(2025九上·婺城月考)如图为桌球运动员击打白球后,白球撞击黑球的运动轨迹图,其中乙和丁点为两球撞击后的瞬间,最终分别停留在丙点和戊点。假设黑白两球完全一样,桌面粗糙程度相同。下列有关不同点对应小球机械能大小关系错误的是( )A.乙>丁 B.乙>丙 C.甲>乙+丁 D.丙=戊【答案】A【知识点】动能和势能的大小变化【解析】【分析】 (1)动能的大小与质量和速度有关;重力势能,其大小由地球和地面上物体的相对位置决定,物体质量越大、位置越高、物体具有的重力势能就越大;机械能包括物体的动能和势能。(2)运动的物体克服摩擦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有机械能的损失。【解答】 白球和黑球的质量相等,高度相同,重力势能相同且不变;桌面粗糙程度相同,小球滚动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功,一部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白球从甲点运动到乙点,一部分动能转化为内能,在乙点撞击黑球后,一部分动能传递给黑球,所以白球在甲点的机械能大于白球在乙点的机械能与黑球在丁点的机械能之和,即甲>乙+丁;乙和丁点为两球撞击后的瞬间,最终分别停留在丙点和戊点,由图可知碰撞后黑球滚动的距离大于白球,且两球完全相同,则可知碰撞后黑球克服摩擦力做的功更多,说明碰撞后的瞬间黑球的机械能大于白球,即丁>乙;白球乙点的动能大于在丙点的动能,即乙>丙;白球和黑球最终分别停留在丙点和戊点,所以白球在丙点和黑球在戊点的机械能相等,即丙=戊;综上分析,A错误,BCD正确。故选A。7.(2025九上·婺城月考)浙江大学联合加州大学科研人员,在-50℃环境中,通过静电促使水分子朝电场方向运动,改变其无序的运动状态,从而诱发单晶生长,制成高质量冰单晶微纳光纤。其既能够灵活弯曲,又可以低损耗传输光。关于冰单晶微纳光纤说法正确的是( )A.冰光纤由水分子构成B.冰光纤属于混合物C.冰光纤与冰的化学性质不同D.水变成冰光纤后,分子将静止不再运动【答案】A【知识点】分子的热运动;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解析】【分析】A.根据短文资料分析;B.混合物由多种物质构成,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C.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D.根据分子运动的知识判断。【解答】 A.由“ 在-50℃环境中,通过静电促使水分子朝电场方向运动 ”可知,冰光纤由水分子构成,故A正确;B.根据题意可知,冰光纤只有一种物质(水)组成的,为纯净物,故B错误;C.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而冰光纤与冰是由同种的水分子构成的,化学性质相同,故C错误;D.一切分子都在运动,故D错误。故选A。8.(2025九上·婺城月考)除去溶液中的少量杂质,试剂选择正确的是( )选项 溶液 杂质 试剂A 适量 溶液B 稀盐酸 足量 固体C 足量铜粉D 适量NaOH溶液A.A B.B C.C D.D【答案】B【知识点】物质除杂或净化【解析】【分析】 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解答】 A.Na2CO3与BaCl2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钠,故A不合题意;B.稀盐酸能与CaCO3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再过滤除去过量的难溶于水的碳酸钙,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故B符合题意;C.铜粉与CuSO4溶液不反应,不能除去杂质,故C不合题意;D.Fe2(SO4)3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硫酸钠,则会把被除杂物质去掉,故D不合题意。故选B。9.(2025九上·婺城月考)某化工厂废水池中的溶液是无色透明的,用pH试纸检测废液,废液pH=3,则废液中存在物质合理的一组是 ( )A. B.C. D.【答案】D【知识点】离子或物质的共存问题【解析】【分析】如果离子无颜色,且相互之间不生成水、沉淀或气体,那么它们能够共存。【解答】 根据题意可知,溶液的pH为3,则水溶液显酸性。A.CuSO4的水溶液显蓝色,故A不合题意;B.K2SO4、BaCl2反应生成不溶于酸的硫酸钡沉淀,故B不合题意;C.Na2CO3和酸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不能大量共存,故C不合题意;D.三者之间不反应,也不与酸反应,则能在酸性溶液中大量共存,且不存在有色离子,故D正确。故选D。10.(2025九上·婺城月考)如图所示,一个人先后两次用同样的时间、同样大小的力,将不同质量的物体在不同的表面上分别移动相同的距离。该力在此过程中所做功的大小分别为W1、W2,功率的大小分别为 ,关于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A. B.C. D.【答案】C【知识点】功的计算公式的应用;功率计算公式的应用【解析】【分析】根据W=Fs比较二者做功大小,根据比较二者功率大小。【解答】 根据题意可知,在光滑表面上滑行时, 同样大小的力,将不同质量的物体在不同的表面上分别移动相同的距离根据W=Fs可知,二者对物体做功相等,即W1=W2;两次对物体做功的时间相等,根据可知,两次做功的功率相等,即P1=P2,故C正确,而ABD错误。故选C。11.(2025九上·婺城月考)暖宝宝中有铁粉等物质,遇氧气温度升高。小红用压强、氧气浓度和温度三种数字传感器画出暖宝宝原料遇空气的数据变化图像,如图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I为温度变化曲线B.Ⅲ为氧气浓度变化曲线C.I和II开始增大是因为铁发生氧化反应放热D.暖宝宝原料足量时,瓶内压强可降至0【答案】D【知识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解析】【分析】根据铁和氧气的反应分析实验过程中压强、氧气浓度和温度的变化规律,再与图2对照即可。【解答】 A.根据实验过程可知,铁进行氧化反应放热,容器内温度升高,反应结束后,温度逐渐恢复到室温,即反应前和反应后温度高低相等,那么曲线Ⅰ为温度变化曲线,故A正确不合题意;B.根据实验过程可知,由于氧气被不断消耗,因此氧气的浓度是一直下降的,则Ⅲ为氧气浓度变化曲线,故B正确不合题意;C.综上所述,I为压强变化曲线,则曲线Ⅰ、Ⅱ开始上升是因为铁缓慢氧化放热所致,故C正确不合题意;D.即使暖宝宝原料足量,容器内还有氧气不能被消耗,因此气压不可能变成0,故D错误。故选D。12.(2025九上·婺城月考)从敞口久置的氢氧化钠试剂瓶中取一定量液体于试管中,逐渐滴入过量盐酸,产生气体的质量与所加盐酸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点时,试管中液体无法使酚酞试剂变红B.b点时,反应产生的气体物质是 CO2C.c点时,试管中溶液溶质是NaClD.试剂瓶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没有变质【答案】B【知识点】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盐的性质及用途;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解析】【分析】化学图像的转折点说明前一个反应的结束和后一个反应的开始。【解答】氢氧化钠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变质成碳酸钠,由酸碱优先可知,氢氧化钠先与稀盐酸反应,碳酸钠再与稀盐酸反应。A、a点时,氢氧化钠还没有被稀盐酸反应完,溶液仍呈碱性,加入酚酞,溶液变红,故A错误;B、b点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气体,故B正确;C、c点稀盐酸过量,溶质为氯化钠和氯化氢,故C错误;D、根据有气体产生可知,氢氧化钠已经发生变质,故D错误。故答案为:B。13.(2025九上·婺城月考)如图是物体在空中飞行过程中动能E 随时间t变化的曲线,运动的物体可能是( )A.由静止下落的乒乓球 B.竖直向上垫起的排球C.离开脚后在地上滚动的足球 D.从肩上斜向上投掷出去的铅球【答案】D【知识点】动能的影响因素【解析】【分析】动能与质量和速度有关,逐个分析各个选项描述的运动过程中动能的变化规律即可。【解答】 根据图像可知,该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动能先减小再增大。A.由静止下落的乒乓球,速度不断变大,则动能不断增大,故A不合题意;B.竖直向上垫起的排球,它的高度先增大后减小,而它的速度先减小后增大。当它到达最高点时,速度减小到零,此时动能也是零,故B不合题意;C.离开脚后在地上滚动的足球,速度越来越小,则动能越来越小,故C不合题意;D.斜向上投掷出去的铅球,从出手到最高点过程中速度减小,此过程动能减小;在下落的过程中,速度不断增大,到达地面最大,此过程动能增大。整个过程动能先减小再增大。故D符合题意。故选D。14.(2025九上·婺城月考)下列物质转化不能一步实现的是( )A. B.C. D.【答案】A【知识点】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解析】【分析】根据常见化学物质之间的转化规律分析判断。【解答】A.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而不是氯化亚铁,因此不能一步转化为氧化亚铁,故A符合题意;B.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故B不合题意;C.锌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故C不合题意;D.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故D不合题意。故选A。15.(2025九上·婺城月考)一次聚会中,小科看到餐桌上一个自动拾取牙签盒很有趣,如图甲所示,当按下顶上的圆柱体按钮,松手时,一根牙签就从盖子上的一个小孔中冒出,于是他拆开发现内部结构示意图如图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乙中杆AOD可看作杠杆,D处是可伸缩的弹簧B.当按下按钮时,按钮作用在B点使之绕着O点逆时针转动C.当松开按钮时,D点处受到向下的力,使A端翘起将牙签送出D.将牙签送出时,杆AOD相当于省力杠杆【答案】D【知识点】杠杆的平衡条件;杠杆的分类【解析】【分析】 A.杠杆可以绕固定点转动;B.当按下按钮时,分析按钮作用点和支点,判断杠杆转动方向;C.松开按钮后,弹簧的作用可以使牙签弹起;D.分析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判断杠杆的类型。【解答】 A.杆AOD可看作以O点为支点的杠杆,由题意可知,D处是可伸缩的弹簧,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由图乙可知,当按下按钮时,按钮作用在B点,杠杆绕着O点逆时针转动,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松开按钮后,图乙中D处受到弹簧向下的力,使杠杆AOD绕O点顺时针转动,使A端翘起将牙签送出,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将牙签送出时,D处受到弹簧向下的力为动力,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杠杆AOD相当于费力杠杆,故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16.(2025九上·婺城月考)有10mL 稀盐酸(其中滴有少量紫色石蕊试剂)的烧杯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用pH计(测pH的仪器)测定溶液的pH,所得数据如下。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加入 NaOH 溶液的体积/mL 0 2 4 6 8 10 12 14烧杯中溶液的pH 1.1 1.2 1.4 1.6 2.0 7.0 11.0 12.2(1)当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为 mL时,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该反应的实质是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2)当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为13mL时,溶液中的溶质有哪些 。(用化学式表示)【答案】(1)10;OH-+H+= H2O(2)NaCl、NaOH【知识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解析】【分析】 (1)①根据氢氧化钠与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的pH等于7分析;②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以及反应条件,确定反应的方程式;(2)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当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为13mL时,溶液显碱性,进行分析解答。【解答】 (1)①根据表格可知,当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为10mL时,溶液的pH等于7,则此时氢氧化钠与盐酸恰好完全反应。②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NaOH+HCl=NaCl+H2O。(2)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当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为10mL时,溶液的pH等于7,则当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为13mL时,氢氧化钠过量,此这时溶液中的溶质有剩余的氢氧化钠和反应生成的氯化钠,其化学式为NaCl、NaOH。17.(2025九上·婺城月考)“蹦极”是一种富有刺激性的勇敢者的运动项目。如图所示,一端系住人的腰部、另一端系于跳台的是一根弹性橡皮绳。当人下落至图中Q点时,橡皮绳刚好被拉直,那么,在人越过Q点继续向下的过程中,人的动能将 ,橡皮绳的弹性势能将 。(填“变大”、“变小”“先变大后变小”、“先变小后变大”或“不变”)【答案】先变大后变小;变大【知识点】动能和势能的大小变化;动能的影响因素【解析】【分析】(1)当合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一致时,物体做加速运动;当合力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时,物体做减速运动;(2)弹性势能与弹性形变大小有关。【解答】 (1)根据题意可知,在人越过Q点继续向下的过程中,橡皮绳越来越长,则人受到绳的拉力不断变大。开始一段时间内,拉力小于重力,则人做加速运动。当拉力大于重力后,人开始减速运动,所以他的动能是先变大后变小。(2)在人越过Q点继续向下的过程中,橡皮绳的形变越来越大,则它具有的弹性势能变大。18.(2025九上·婺城月考)铁、锌、铜、镁、铝是生活中常见的金属。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铝块能制成铝箔是利用了铝的 。(2)黄铜是铜锌合金,其硬度比纯铜 (填“大”或“小”)。(3)将一定质量的锌粒投入含有(Cu(NO3)2和 Fe(NO3)2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若滤液中只含一种溶质,则滤渣中一定含有 。【答案】(1)延展(2)大(3)Cu和 Fe【知识点】常见金属与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合金与合金的性质;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解析】【分析】(1)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2)根据合金的性质比组成其纯金属的性质优良进行分析;(3)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知识分析。【解答】(1) 铝块能制成铝箔是利用了铝的延展性;(2)一把情况下,合金的硬度都大于组成金属的硬度,因为黄铜是铜锌合金,所以其硬度比纯铜大;(3)将一定质量的锌粒投入含有Cu(NO3)2和Fe(NO3)2的混合溶液中,锌先与硝酸铜反应生成了硝酸锌和铜,当硝酸铜完全反应后锌再与硝酸亚铁反应生成了硝酸锌和铁,充分反应后过滤。若滤液中只含一种溶质,则只能是铜和铁都被完全置换出来的情况,那么溶质应该是硝酸锌,所以滤渣中一定含有铜、铁。19.(2025九上·婺城月考)如图甲所示,在一个罐子的盖和底各开两个小洞,将小铁块用细绳绑在橡皮筋的中部穿入罐中,橡皮筋两端穿过小洞用竹签固定,如图乙为其截面图。做好后如图丙所示,将该罐子从斜面A点由静止释放,滚到水平面 D 点停止,然后返回,自行滚上斜面的B点停止后又滚下斜面……如此往返,最后停在水平面上。橡皮筋在 点(选填字母)的弹性势能最大;若罐内没有橡皮筋和小铁块,罐子 (选填“可能”或“不能”)返回滚上斜面;第一次返回斜面,向上滚动的过程中,罐子整体在C点时的机械能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在B 点时的机械能。【答案】D;不能;大于【知识点】动能和势能的大小变化;机械能守恒【解析】【分析】(1)根据弹性势能和罐子机械能的转化分析;(2)注意分析罐子是否有储能装置;(3)根据机械能部分转化为内能分析。【解答】 (1)根据丙图可知,当罐子从A点运动到D点时,橡皮筋发生了弹性形变,则它的机械能会不断转化为橡皮筋的弹性势能。在D点时,罐子静止下来,它的机械能为零,则此时橡皮筋的弹性势能最大;(2)若罐内没有橡皮筋和小铁块,那么罐子的重力势能不能被自身储存起来,自然不会再被释放出来转化为罐子的机械能,所以不会返回斜面;(3)在罐子向上滚动的过程中,一部分机械能转化为了内能,所以罐子整体在C点时的机械能大于在B点时的机械能。20.(2025九上·婺城月考)从微观视角认识物质世界是学习科学应掌握的重要思维方法之一。(1)如图是某些气体的微观示意图,图中“ ”和“●”分别表示不同的原子,其中表示纯净物的有 (填序号,后同),能表示氦气和氖气的混合气体的是 .。(2)用化学用语填空:标出硝酸铵中氮元素的化合价 ;【答案】(1)①④⑤;⑥(2)【知识点】常见元素与原子团的化合价;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解析】【分析】 (1)纯净物由同种分子构成,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2)需要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的原则来确定。【解答】(1)只有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则纯净物内只有一种分子,那么表示纯净物的是①④⑤。氦气和氖气都是单原子气体,则能表示氦气和氖气的混合气体的是⑥;(2) 硝酸铵中,铵根中氮的化合价为-3,硝酸根中氮的化合价为+5,因此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5,表示为。21.(2025九上·婺城月考)碳及其化合物与我们日常生活关系密切。(1)下列含碳元素的物质中,属于有机化合物的是____(填字母)。A.甲烷 B.金刚石 C.干冰 D.乙醇(2)“碳中和”的基本途径是“减排”(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和“增汇”(增加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和转化)。常用的“减排”措施有植树造林等。将二氧化碳与氢气反应可转化为甲醇(CH3OH),可有效实现“增汇”,在实际生产中甲醇的产率除了与温度、浓度、压强有关,还与催化剂CuO质量分数有关,生产前后CuO 的化学性质 (填“改变”或者“不改变”),请根据图中数据说明甲醇的产率与CuO质量分数的关系是 。【答案】(1)A;D(2)不改变;在其他条件相同时,随着氧化铜含量增加甲醇产率增加,氧化铜含量超过一定值后甲醇产率反而逐渐下降或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氧化铜质量分数是50%时,甲醇的产率最高【知识点】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简单的有机物【解析】【分析】 (1)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是有机物(除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和碳酸盐),不含碳元素的是无机物。(2)根据催化剂的性质解答。根据图像分析甲醇的产率与CuO质量分数的关系。【解答】(1) A.甲烷是一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化合物,故A正确;B.金刚石是单质,而不是有机化合物,故B错误;C.干冰中虽然含有碳元素,但性质与无机物类似,属于无机化合物,故C错误;D.乙醇是一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化合物,故D正确.故选AD。(2) 根据题意可知,氧化铜是该反应的催化剂,生产前后CuO的化学性质不改变。根据图像可知,在其他条件相同时,随着氧化铜含量增加甲醇产率增加,氧化铜含量超过一定值后甲醇产率反而逐渐下降或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氧化铜质量分数是50%时,甲醇的产率最高。22.(2025九上·婺城月考)小科对一包固体粉末中的成分进行鉴别,粉末中可能含有( )中的一种或几种,实验操作步骤及现象如图所示。试回答下列问题:(1)仅由步骤I可知,固体粉末中不可能含有的物质是 (填化学式)。(2)步骤Ⅱ中分离出 B和C 的操作称为 。(3)结论:固体粉末中一定含有 .【答案】(1)CaCO3(2)过滤(3)Na2CO3、KOH【知识点】物质的鉴别、推断;混合物的分离方法(过滤、蒸发、结晶)【解析】【分析】 碳酸钙难溶于水,碳酸钠和氯化钙不能共存,碳酸根离子和钡离子生成溶于酸的碳酸钡沉淀,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反应生成不溶于酸的硫酸钡沉淀,氢氧化钾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钾和水,碳酸钾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钾,据此分析判断。【解答】 取样品,溶于足量水,得到无色溶液,所以一定不含碳酸钙,加入氯化钡生成的白色沉淀中加硫酸会生成无色气体,所以样品中一定含有碳酸钠,一定不含氯化钙,无色溶液C中通入二氧化碳会生成白色沉淀,所以样品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钾,题中的现象不能确定是否含有硫酸钾、氯化钠;(1)碳酸钙难溶于水,仅由步骤Ⅰ可知,固体粉末中不可能含有的物质是CaCO3;(2)步骤Ⅱ中分离出B和C,即分离固体和液体的操作称为过滤;(3)结论:固体粉末中一定含有:Na2CO3、KOH。23.(2025九上·婺城月考)我国将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的捕捉可减少碳排放。(1)如图1 是利用NaOH溶液“捕捉”(吸收) 部分流程图:①用途广泛,写出一条用途 .②捕捉室中 NaOH 溶液常喷成雾状,优点是 。(2)CaO固体也可以捕捉回收( 化学方程式为 研究表明 热分解制得的CaO 疏松多孔,具有良好的( 捕捉性能。取 进行加热,固体质量随温度变化如图2。①写出400~600℃范围内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的相对分子质量: 146)。②据图分析,CaO捕捉的反应温度应 (填“高于”或“低于”)【答案】(1)可用于灭火;增加气体与液体接触面积,有利气体充分吸收(2);低于【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及用途;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解析】【分析】 (1)①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分析;②根据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分析回答此题;(2)①根据实验数据分析产物名称,据此书写化学方程式;②根据碳酸钙的分解温度分析回答此题。【解答】 (1)①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且密度大于空气,因此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② 氢氧化钠溶液喷成雾状,其优点是:增加了与气体的接触面积,利于气体充分吸收。(2)①根据化学式可知,CaC2O4 H2O中含有水的质量=,因此脱去水后质量为:1.46g-0.18g=1.28g,所以400~600℃时只要草酸钙分解,草酸钙质量为1.28g,草酸钙分解生成碳酸钙,设碳酸钙质量为m,那么得到:,解得:m=1g,分解完为碳酸钙,减少质量为气体质量,正好为0.28g,草酸钙减少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原子质量也是0.28g,所以生成气体为一氧化碳,所以草酸钙在400-600℃温度分解反应生成碳酸钙和一氧化碳,则化学方程式为;②根据图像可知,600-800℃时固体为碳酸钙,高于800℃后碳酸钙再加热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因此氧化钙吸收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钙温度不能高于800℃。24.(2025九上·婺城月考)杆秤在古籍中被称为“权衡器”,《墨经》最早对权衡器的杠杆原理做了理论上的探讨。某同学进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后,制作了一把杆秤。(1)图甲中“标”“本”指的是 。(选填“力臂”或“力”)(2)用图甲杆秤进行某次测量时,增大了“重”,此时应把“权” O点(选填“远离”或“靠近”)。(3)图甲杆秤量程偏小,为了增大杆秤量程,以下方法中可行的是 。(可多选)A.增加“权”的质量 B.增长“标”的长度 C.增长“本”的长度(4)乙图为另一把杆秤,已知秤纽在C点时杆秤最大可以测量的物体质量为1880g,那么秤纽移到 B点后该杆秤最大可测物体的质量为 g(杆秤自身重力不计,E点为秤砣可移动的最远端)。【答案】(1)力臂(2)远离(3)A;B(4)5000【知识点】杠杆的平衡条件【解析】【分析】(1)杠杆的相关概念:在杠杆中,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叫力臂。“标”“本” 是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所以指的是力臂 。(2)杠杆平衡条件:杠杆平衡条件为F1l1=F2l2。当 “重” 增大时,“重” 与 “本” 的乘积增大,为使杠杆平衡,“权” 与 “标” 的乘积也要增大,“权” 不变时,需增大 “标”,即把 “权” 远离O点。(3)增大杠杆量程的方法: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在 “重”(测量的物体重力)和 “本” 一定时,增加 “权” 的质量,可增大 “标” 的最大值,从而增大杠杆量程;增长 “标” 的长度,在 “权” 和 “本” 不变时,能使杠杆平衡时对应的 “重” 更大,增大杠杆量程;增长 “本” 的长度,在 “权” 和 “标” 不变时,会使杠杆能测量的 “重” 减小,减小杠杆量程 。(4)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根据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在秤砣质量和秤砣最大力臂不变时,通过秤纽位置变化引起力臂变化,计算最大可测物体质量 。【解答】(1)图甲中“标”“本”表示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指的是杠杆中的力臂。(2)用图甲杆秤进行某次测量时,增大了“重”,根据杠杆平衡公式G重L本=G权L标,则左边力和力臂的乘积变大,为了使杠杆平衡,应该增大右边的力臂,所以应该把“权”远离支点。(3)A、若换一个质量较大的“权”(秤砣),即动力变大,“本”(阻力臂)不变,“标”(动力臂)不变,由杠杆平衡条件可知,“重”(阻力)变大,则称量的最大质量变大,量程变大,故A符合题意;BC、在“权”不变时,将“本”变小,则“标”增大,“权”和“标”的乘积增大,由杠杆平衡可知“重”增大,即杆秤测量范围增大,故B符合题意,C不符合题意。故选AB。(4)当提着C处秤纽、秤砣挂在E点、A点秤钩挂着物体时,该杆秤称量的质量最大根据杠杆平衡公式G物 AC=G秤砣 CE可得解得当提着B处秤纽、秤砣挂在E点、A点秤钩挂着物体时,该杆秤称量的质量最大,根据杠杆平衡公式G物 AB=G秤砣 BE可得解得(1)图甲中“标”“本”表示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指的是杠杆中的力臂。(2)用图甲杆秤进行某次测量时,增大了“重”,根据杠杆平衡公式G重L本=G权L标,则左边力和力臂的乘积变大,为了使杠杆平衡,应该增大右边的力臂,所以应该把“权”远离支点。(3)A.若换一个质量较大的“权”(秤砣),即动力变大,“本”(阻力臂)不变,“标”(动力臂)不变,由杠杆平衡条件可知,“重”(阻力)变大,则称量的最大质量变大,量程变大,故A符合题意;BC.在“权”不变时,将“本”变小,则“标”增大,“权”和“标”的乘积增大,由杠杆平衡可知“重”增大,即杆秤测量范围增大,故B符合题意,C不符合题意。故选AB。(4)当提着C处秤纽、秤砣挂在E点、A点秤钩挂着物体时,该杆秤称量的质量最大根据杠杆平衡公式G物 AC=G秤砣 CE可得解得当提着B处秤纽、秤砣挂在E点、A点秤钩挂着物体时,该杆秤称量的质量最大,根据杠杆平衡公式G物 AB=G秤砣 BE可得解得25.(2025九上·婺城月考)小浙在学习金属活动性顺序后,知道钾、钙、钠金属活动性特别强,能与水反应生成碱和氢气。他猜想:镁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排在钠后面,镁是否也能与水反应呢?于是他在两个烧杯中都分别加入等量的冷水和镁条,实验过程和现象如图:(1)小浙判断镁是否与水反应的依据是 。(2)小浙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3)加热后图乙的烧杯中出现气泡,一段时间后该现象消失。他联想到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不以稀硫酸和大理石为反应物,便对该现象进行了解释。他的解释是 。(4)小浙发现B试管放置在空气一段时间后溶液的红色会褪色,这说明溶液的碱性减弱了。请你根据该实验现象进行解释: 。【答案】(1)镁条表面是否有气泡产生及试管中的溶液是否变红色(合理即可)(2)镁条不能与冷水反应,能与热水反应(合理即可)(3)镁条表面覆盖了难溶于水的氢氧化镁,导致反应停止(合理即可)(4)可能是氢氧化镁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温度降低,溶解度变小,从而导致溶液碱性的减弱(合理即可)【知识点】溶解度的影响因素;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碱的化学性质【解析】【分析】(1)根据题中信息可知,镁若与水反应,将生成氢氧化镁和氢气,所以将观察到有气泡产生;酚酞在碱性条件下呈红色,所以将观察到溶液变红,注意描述实验现象时,不能出现具体物质。(2)不加热时,酚酞不变色,说明没有氢氧化镁产生,而加热后酚酞变色,可知镁与热水反应、不与冷水反应。(3)不用稀硫酸制取二氧化碳是因为稀硫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会附着在碳酸钙表面,导致稀硫酸与碳酸钙分离,反应不能持续。(4)氢氧化镁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从而析出,导致溶液碱性过落,酚酞不能变红。【解答】(1)镁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氢气,氢氧化镁显碱性,能使酚酞变红,所以判断镁是否与水反应的依据是:镁条表面是否有气泡产生及试管中的溶液是否变红色。(2)根据图甲可知,镁条放入冷水中,表面没有气泡产生,且加入酚酞溶液也没有出现红色,而镁条加热热水中,表面有气泡产生,且加入酚酞溶液变成了红色,则小科得出的实验结论是镁条不能与冷水反应,能与热水反应。(3)镁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氢气,生成的氢氧化镁会覆盖在镁条的表面,导致反应停止,则小科观察到镁条在热水中无现象,他的解释是镁条表面覆盖了难溶于水的氢氧化镁,导致反应停止。(4)小科发现B试管放置在空气一段时间后溶液的红色会褪色,可能是氢氧化镁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温度降低,溶解度变小,从而导致溶液碱性的减弱。(1)镁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氢气,氢氧化镁显碱性,能使酚酞变红,所以判断镁是否与水反应的依据是:镁条表面是否有气泡产生及试管中的溶液是否变红色;(2)根据图甲可知,镁条放入冷水中,表面没有气泡产生,且加入酚酞溶液也没有出现红色,而镁条加热热水中,表面有气泡产生,且加入酚酞溶液变成了红色,则小科得出的实验结论是镁条不能与冷水反应,能与热水反应;(3)镁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氢气,生成的氢氧化镁会覆盖在镁条的表面,导致反应停止,则小科观察到镁条在热水中无现象,他的解释是镁条表面覆盖了难溶于水的氢氧化镁,导致反应停止;(4)小科发现B试管放置在空气一段时间后溶液的红色会褪色,可能是氢氧化镁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温度降低,溶解度变小,从而导致溶液碱性的减弱。26.(2025九上·婺城月考)某学校科技节推出了一种新型保龄球游戏,参赛者将保龄球从一个斜坡上由静止释放,滚上另一个斜坡后撞击斜坡上的塑料瓶,撞倒塑料瓶数量多者获胜。小明提出疑问:保龄球撞倒塑料瓶的数量是否与斜坡倾角大小θ有关 于是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装置。(1)若不考虑阻力,保龄球在左侧斜坡下滑过程中机械能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2)为保证每次保龄球冲上右侧斜坡的初速度不变,小明的做法是 (3)经过多次实验得到数据如图乙。小明判断将斜坡放平(θ=0°),保龄球撞击的塑料瓶数量最多,其依据是 。(4)若将保龄球置于Q点由静止释放,请判断 (填“是”或“否”)能完成以上实验,理由是 。【答案】(1)不变(2)让保龄球从同一位置由静止释放(3)斜坡倾角越小,保龄球撞击的塑料瓶数量越多(4)否;保龄球在右侧能到达的最高点与Q点等高,而塑料瓶的位置高于Q点,所以保龄球无法撞击到塑料瓶,不能完成实验【知识点】实验步骤的探究【解析】【分析】(1)不考虑阻力因素,则机械能不会转化为内能;(2)保龄球到达斜坡底端时的速度与它在斜面上的高度有关;(3)根据图乙分析保龄球撞击塑料瓶的数量与斜坡角度的关系即可;(4)根据机械能守恒的知识分析。【解答】 (1)若不考虑阻力,则保龄球在左侧斜坡下滑过程中没有机械能的损失,所以机械能不变。(2)保龄球到达斜坡底端时的速度与它在斜面上的高度有关,即高度越大,速度越大,因此为保证每次保龄球冲上右侧斜坡的初速度不变,小明应让保龄球从同一位置由静止释放。(3)根据图乙可知,当斜坡倾角越来越小时,保龄球撞击的塑料瓶数量越多。由此推测,当斜坡放平(θ=0°)时,保龄球撞击的塑料瓶数量最多。(4)根据机械能守恒的知识可知,保龄球在右侧能到达的最高点与Q点等高,而塑料瓶的位置高于Q点,所以保龄球无法撞击到塑料瓶,不能完成实验。27.(2025九上·婺城月考)铜、铁、锌是常见的金属,它们的活动性不同。(1)等质量的锌、铁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图线如下图,其中合理的是( )。A. B.C. D.(2)向 溶液中先逐渐加入一定量锌粉,再逐渐加入铁粉,测得剩余固体质量与加入金属质量关系如图。据图回答:① a点对应的溶液为 色。② 图像中 m对应的值为 g。【答案】(1)B;C(2)蓝;16【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酸的化学性质【解析】【分析】(1)根据锌和铁的金属活动性强弱,以及生成氢气质量多少的决定因素的知识分析判断;(2) 向100gCuSO4溶液中先逐渐加入一定量锌粉,锌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铜,反应后固体质量减小,再逐渐加入铁粉,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反应后固体质量增大,据此分析解答。【解答】(1)质量相同的锌和铁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时,锌的相对原子质量较大,则最终生成氢气的质量偏小,故A错误;锌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因此在相同时间内,锌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大于铁,故C正确,D错误;在实验过程中,生成氢气的质量与参加反应的稀硫酸的质量成正比,即加入稀硫酸的质量相同时,二者产生的氢气质量相等,故B正确。故选BC。(2)①根据图像可知,开始一段时间内锌和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锌,a点时锌粉恰好完全反应,而铁还未开始反应,则溶质为硫酸铜和硫酸锌,则溶液颜色为蓝色;②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质量关系:当加入ng锌粉时,生成铜的质量为6.4g,加入铁粉的质量为:14.9g-6.5g=8.4g,那么生成铜的质量为9.6g,则最终生成固体的质量m=9.6+6.4=16。28.(2025九上·婺城月考)镁砂是重要的耐火材料。某小组查阅资料后设计两种制备镁砂的方案(如图所示),请结合信息回答问题。(1)从能源利用或原料角度分析,两种方案中哪个方案更优,并说明理由 。(2)煅烧过程中发生的反应为 假设使用的原料有效成分(Mg(OH)2)的质量分数为80%,其余为不参与反应的杂质。若需制备400千克MgO,理论上需要 千克原料。(3)煅烧温度会影响镁砂颗粒密度,颗粒密度越大代表镁砂颗粒越致密,其耐火性能会更好。据下图分析,煅烧温度最好控制在 。(4)理论上116g 参加反应,最终可得到镁的质量为 g。【答案】(1)1,原料来源广泛, 节约能源(2)725(3)1700(4)48【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解析】【分析】 (1)可从原料来源是否广泛,以及生成过程是否节能环保等角度对两个方案进行比较。(2)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根据氧化镁的质量计算需要原料的质量。(3)根据图像分析最佳的煅烧温度即可。(4)根据化学反应前后镁元素的质量不变,结合化学式的计算进行即可。【解答】 (1)根据题意可知,方案1原料是海水,原料来源广泛,制取氢氧化镁的过程在常温下进行。方案2原料是菱镁矿,矿产资源有限,且制取氢氧化镁需要高温煅烧,会造成能源的浪费,故从能源利用或原料角度分析,两种方案中更优的是方案1,理由是:方案1原料来源广泛,且可以节约能源;(2)设理论上需要原料的质量为x。;解得:x=725kg。(3)根据图像可知,煅烧温度在1700℃时,镁砂颗粒密度最大,此时镁砂耐火性能最好,故煅烧温度最好控制在1700℃;(4)根据题意可知,最终可得到镁的质量为:。29.(2025九上·婺城月考)2024年9月25日,中国东风-31AG型洲际导弹划破天际,精准命中太平洋目标海域。洲际导弹的飞行过程分为初段OA、中段AB、末段BC三个阶段,如图所示。飞行初段,发动机内燃料燃烧推动导弹加速上升。飞行中段,发动机关闭,导弹依靠惯性在钱学森弹道飞行。飞行末段,发动机再次打开,急速坠落的导弹,还会释放多个干扰弹,大大降低拦截成功率。请回答下列问题:(1)导弹飞行初段,其能量主要来自燃料储存的 。(2)导弹飞行中段,距离地面等高的a、b两点速度的大小关系: va vb(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3)导弹飞行末段,除干扰弹外,导弹不断加速俯冲,从被发现到命中攻击点仅需十几秒。若某拦截导弹发射点距离攻击点 60km,推力为 最大功率为 该拦截导弹能否成功拦截东风-31AG型洲际导弹,请计算说明。【答案】(1)化学能(2)大于(3)拦截导弹飞行的最短时间20S,该拦截导弹不能成功拦截东风-31AG型洲际导弹【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功率计算公式的应用;能量的相互转化和转移;动能和势能的大小变化【解析】【分析】 (1)根据能量转化的知识解答;(2)根据导弹飞行时与空气摩擦生热分析两点机械能大小,根据高度关系比较两点重力势能大小,从而比较两点动能大小即可;(3)根据P=Fv计算该拦截导弹的速度,拦截导弹发射点距离攻击点60km,根据速度公式计算拦截导弹飞行的时间,导弹飞行末段,除干扰弹外,导弹不断加速俯冲,从被发现到命中攻击点仅需十几秒,比较可知该拦截导弹是否能成功拦截东风-31AG型洲际导弹。【解答】 (1)导弹飞行初段, 动机内燃料燃烧推动导弹加速上升,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内能,再转化为机械能,则其能量主要来自燃料储存的化学能;(2)导弹飞行过程中,距离地面等高的a、b两点,其重力势能相等。由于与空气摩擦生热,则导弹的机械能减小,所以b处机械能较小。根据“机械能=动能+重力势能”可知,b点的动能小,即距离地面等高的a、b两点速度的大小关系是va大于vb;(3)根据题意可知,该拦截导弹的最大速度:,拦截导弹发射点距离攻击点60km,拦截导弹飞行的最短时间:,导弹飞行末段,从被发现到命中攻击点仅需十几秒,比较可知该拦截导弹不能成功拦截东风-31AG型洲际导弹。30.(2025九上·婺城月考)航母舰体需要定期除锈维护,为实现对除锈废液(溶质主要成分为 HCl、FeCl3其他杂质忽略)的综合利用,需测定废液中 HCl的质量分数,取200g废液样品,依次加入100g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NaOH 溶液,过滤,称重,相关数据如图。回答下列问题:(1)第③次过滤后,滤液中溶质的成分为 (用化学式表示)。(2)所用 NaOH 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写出计算过程)(3)废液样品中 HCl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结果精确至0.1%)【答案】(1)NaCl、NaOH(2)解:根据步骤②可知,100g氢氧化钠溶液与氯化铁溶液完全反应能生成21.4g氢氧化铁沉淀。设生成21.4g沉淀时,参加反应的氢氧化钠的质量为x,;解得:x=24g;所用NaOH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答:所用NaOH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4%;(3)解:根据题意可知,第二次加入 100g 氢氧化钠溶液,产生氢氧化铁沉淀 21.4g,第一次加入 100g 氢氧化钠溶液,产生氢氧化铁沉淀 10.7g,则说明此时氯化铁反应的氢氧化钠溶液应该为50g,即与稀盐酸反应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100g-50g= 50g,设参加反应的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为y,;解得:y=10.95g。则废液样品中 HCl的质量分数是:。【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解析】【分析】(1)根据第②次数据确定100g氢氧化钠溶液完全反应生成沉淀质量,再与第③次沉淀质量比较,确定它是否完全反应,进而确定此时溶质的种类;(2)写出氢氧化钠和氯化铁反应的方程式,根据步骤②的数据计算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3)将步骤①和步骤②比较,计算出与稀盐酸反应的氢氧化钠的溶质质量,根据二者反应的方程式计算出参加反应的氯化氢的质量,最后计算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即可。【解答】 (1)根据步骤②可知,加入100g氢氧化钠溶液后恰好产生沉淀21.4g,而第③次时同样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只产生沉淀10.7g,那么说明第③次过滤后,氢氧化钠有剩余,滤液中溶质的成分为反应产物NaCl、NaOH。31.(2025九上·婺城月考)如图甲所示的隐形床因美观且节约空间的特点,近些年备受年轻人喜爱。其工作原理和物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将隐形床处于水平位置时的结构进行简化,取其部分可抽象成如图乙所示的模型。隐形床可围绕O点转动,把床架和床垫看成一个整体,床两侧各装一根液压杆连接在床架上B处和墙体上A处,通过控制液压杆的开关可以在10秒内收起床体。已知床架上B处与O点的距离为0.5m,床的长度为2m,整个床体(包含床垫) 质量约为80kg, 整个床体厚度为0.2m。求:(g取10N/ kg)(1)图乙中液压杆和床架构成了 杠杆;(2)当收起床体时,每个液压杆至少要提供多大的力 (3)计算液压杆收起床体过程中,对床体做功的功率大小 【答案】(1)费力(2)解:床体的重力:G床=mg=80kg×10N/kg=800N,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得到:2F×L1=G床L2,即2F×0.25m=800N×1m,则每根弹簧的最大拉力:F=1600N;(3)解:根据题意可知,平放时重心距底面的高度为:h1=×0.2m=0.1m,竖放时重心距底面的高度为:h2=×2m=1m,所以床的重心上升的高度为:h=h2-h1=1m-0.1m=0.9m,液压杆收起床体过程中,对床体做的功:W=Gh=800N×0.9m=720J,液压杆收起床体过程中,对床体做功的功率:。【知识点】功率计算公式的应用;杠杆的平衡条件;杠杆的分类【解析】【分析】 (1)根据数学知识计算动力臂和阻力臂,比较力臂的大小可知杠杆的种类;(2)根据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列式计算即可;(2)根据W=Gh计算对床体做功,根据功率公式计算液压杆收起床体过程中对床体做功的功率大小。【解答】 (1)根据乙图可知,床的重力相当于阻力,作用在中心处,则阻力G的力臂为:,床的最大长度为L,设每个液压杆的拉力为F,则F的力臂为:L1=OBsin30°=0.5m×=0.25m,比较可知,L1<L2,则图乙中液压杆和床架构成了费力杠杆。32.(2025九上·婺城月考) 某环保公司利用家庭净水器废弃滤芯(主要成分为碳酸钙,其他杂质均不溶于水)处理酸性废水。实验中将25g滤芯材料放入反应容器中,加入100g酸性废水(含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容器内物质总质量比反应前减少了8.8g。计算:(1)滤芯材料中碳酸钙的质量是多少克 (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保留到0.01%)【答案】(1)二氧化碳的质量为8.8g设碳酸钙的质量为xCaCO3+ 2HCl= CaCl2+H2O+ CO2↑100 44x 8.8g,解得x=20g。(2)反应后的溶质为氯化钙,设生成氯化钙的质量为yCaCO3+ 2HCl= CaCl2+H2O+ CO2↑ 111 44 y 8.8g,解得y=22.2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解析】【分析】(1)质量减少量为逸出的二氧化碳的质量,由二氧化碳的质量结合方程式计算碳酸钙的质量。(2)根据方程式计算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等于碳酸钙的质量加上稀盐酸的质量减去二氧化碳的质量,结合质量分数的方程式计算溶质的质量分数。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独立作业 科学检测卷( 1.1-3.4)(学生版).docx 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独立作业 科学检测卷( 1.1-3.4)(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