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第五片区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联合检测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第五片区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联合检测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合江县2025年春期第五学区第一次自主检测
八年级历史作业单
学校:     班级:      姓名:       考号:__________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19世纪洋人苦于无法找到改变贸易困境的商品,在他们看来,“中国拥有一切东西,世界上最好的食物:米,最好的饮料:茶,最好的衣物:棉花、丝绸等”。“幸运的是一种新的商品出现了”,“新的商品”是( )
A. 棉纺织品 B. 机器 C. 鸦片 D. 枪炮
2.“这项条约是战胜者在炮口下强加给战败者的,它没有欧美国际协定中通常有的仔细审议。最讽刺的是,作为这场战争之直接起因的鸦片竟然只字未提。”该材料( )
A. 指出了《南京条约》的不平等性 B. 揭示了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
C. 解释了鸦片战争名称的由来 D. 反映了中国外交条约制度的确立
3. 同学们讨论鸦片战争作为中国近代史开端的原因,哪位同学发言较为恰当( )
A. 清政府首次被西方列强打败 B. 民族矛盾开始上升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
C. 长期闭关锁国的状况被打破,清政府被迫对外开放 D. 中国开始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4. “我们仿佛看到这样一幅画面:英法手牵着手,美俄提着篮子来了,两个强盗抱着大清这棵枯树摇晃,摇落的除了果子还有枯枝败叶。”这段文字描述的战争是( )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5. 法国上尉巴特雷写信给雨果,要雨果歌颂他们。他们认为,“这次远征行动干得体面而漂亮,是法兰西和英格兰共享之荣耀”。与这次远征行动相关的是( )
A. 虎门销烟 B. 八国联军侵入北京
C.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D. 沙俄侵占我国东北和西北大片的领土
6. 一位历史学家在评价某历史事件时说道:“宗派、等级、享乐主义三种思想,总根源在农民阶级消极方面的狭隘性、保守性和私有性。正是这些特性的反映,也决定了该事件的必然崩溃。”材料中的“该事件”指的是( )
A. 太平天国运动 B. 洋务运动 C. 义和团运 D. 戊戌变法
7. 《资政新篇》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一系列主张,它的作者是( )
A. 洪仁玕 B. 洪秀全 C. 陈玉成 D. 李秀成
8. “中国的文武制度,事事远出于西人之上,独火器不能及。”持这种观点的派别是( )
A. 顽固派 B. 洋务派 C. 维新派 D. 革命派
9. 李鸿章说:“中国之积弱不振,皆因贫穷之故。”为此,洋务派从19世纪70年代起( )
A. 发展近代军事工业 B. 兴办新式学校 C. 开办近代民用企业 D. 筹建新式海军
10. 从19世纪70年代起,洋务派开始大规模筹建新式海军,到80年代,初步建成了南洋、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1885年,清政府成立海军衙门统一协调指挥。这表明当时 中国( )
A. 走上了富国强兵的道路 B. 与世界市场联系紧密
C. 阻止了民族危机的加剧 D. 近代海防意识的增强
11. 下面是徐中约所著《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目录的部分内容。在第十三章13.2中可以查阅到的史事可能有( )
第十三章 外国侵占台湾、新疆与安南 13.1 日本侵略台湾,1871—1874年 13.2 俄国侵占伊犁,1871—1881年 13.3 争夺安南的中法战争,1884—1885年
A.冯子材镇南关大捷 B.左宗棠收复新疆 C.邓世昌壮烈殉国 D.签订《马关条约》
12.近代侵略过我国台湾地区的国家不包括( )
A.日本 B.法国 C.美国 D.俄国
13.如下图所示,Y轴表示的是( )
A.近代中国抗击外来侵略的历程 B.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近代中国人开眼看世界的程度 D.中国人不断向西方学习的过程
14.《中华文明史》一书中曾经写道:“戊戌变法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据此可知,戊戌变法的“成功之处”主要在于( )
A.改变了中国落后的政治制度 B.打击了外来侵略
C.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D.推翻了清朝统治
15.《中国外交史》一书中有这样一句话,“貌似强大的帝国主义,在中国人民所表现的伟大的反抗力量面前,不得不暂时放弃了瓜分中国的妄想,只得继续通过腐朽的清朝政权,来统治和奴役中国人民。”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帝国主义彻底放弃了统治中国的梦想 B.义和团运动阻止了中国被瓜分的命运
C.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中国完全沦为帝国主义国家的殖民地
1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对于中国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了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走入近代的最初一步。……在此以前,中国是东方的庞然大物,亚洲最大一个封建制度的堡垒。但是英国兵轮鼓浪而来;由沿海入长江,撞倒了堡垒的最后一壁。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1)指出材料一的“这场战争”是什么战争?(1分)
材料二:英国《泰晤士报》这样报道英法联军劫掠某皇家园林的情况:“据估计,被劫掠和破坏的财产,价值超过600万磅。在场的每个人都掠夺了很多。在进入皇宫的宫殿后,谁也不知道该拿什么东西。为了拿金子,而把银子丢了……无价的瓷器和珐琅器,因为太大不能运走,竟被打碎。”
(2)上述材料反映的劫掠发生在哪次战争中?被劫掠和破坏的地方是哪里?(2分)
(3)西方列强在这次战争中的罪行罄竹难书,它们屡屡得逞,再次验证了什么道理?我们应当吸取什么教训? (2分)
材料三:由于其自身的缺陷,使得这个纲领(颁布于1853年)变得不切实可行……它便注定了天国政权不可能走向长久。
(4)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材料三中“纲领”颁布的积极意义?(2分)
材料四:就一般而言,历史事件随着时光流逝而意义日减。鸦片战争则不然。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提出了中国必须现代化的历史使命。中国的现代化一日未完成,鸦片战争的意义就一分不会减。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
(5)根据材料四,指出鸦片战争后中国人的历史使命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文中“转折”的含义。(3分)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9分)。
材料一:1843 年,英国战胜的余威仍在,强迫清政府签订的条约规定英国人可以享有今 后清朝与其他国家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的一切权利,即片面最惠国待遇……1860 年, 清廷败给英法,并于同年 10 月签下不平等条约,把九龙半岛南端割让给英国。
材料二:1858 年,该国通过不平等条约,令中国失去了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 60 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这是近代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不平等条约。
材料三:清政府赔款白银 4.5 亿两……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从 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改总理 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首。
(1)材料一中涉及的两个不平等条约的名称分别是什么 (2 分)
(2)材料二中的“该国”指的是哪个国家 该条约名称是什么? (2 分)
(3)材料三中该条约中哪一条款说明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该条约对中国的社会性质产生怎样的影响?(2 分)
(4)清政府在近代屡战屡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1 分)
(5)根据以上材料分析中国近代外交的特点是什么?对此你得到怎样的认识?(2 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夫欲自强必先裕饷,欲浚饷源莫如振兴商务。商船能往外洋,使外洋损一分之利,即中国益一分之利,微臣创设招商局之初意,本是如此。
——李鸿章《议复梅启照条陈折》1881.1.10
(1)根据材料一,指出洋务运动后期的主张,结合所学,简析该主张产生的积极作用(2分)。
材料二:维新派不仅将人们对西学的认识,由“西艺”推进到“西政”,而且第一次打破了隆中抑西的传统文化价值观,为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在思想上进一步开辟了道路。到1897年底,各地已建立以变法自强为宗旨的学会33个,新式学堂17所,出版报刊19种。到1898年,学会、学堂和报馆达300多个。 ——摘编葛兆光《中国思想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维新派进行的社会实践活动。简析此类活动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4分)
参考答案
1-5题:CADBC 6-10题AABCD 11-15题 BDBCB
16题【答案】(1)鸦片战争
(2)第二次鸦片战争;圆明园
(3)道理:落后就要挨打。教训:我们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要坚持对外开放,学习先进技术和经验,不断提升国家实力;要重视科技创新,培养人才,避免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
(4)积极意义:《天朝田亩制度》提出“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主张,反映了农民要求获得土地、摆脱贫困的强烈愿望,调动了农民参与太平天国运动的积极性,对打击清朝封建统治起到了一定作用。
(5)历史使命:中国必须现代化(1分)
转折: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2分)
17题【答案】
(1)《虎门条约》;《北京条约》; (2分)
(2) 俄国;《瑷珲条约》(2分)
(3)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1分)
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1分)
(4)清朝封建专制制度腐败(1分)
(5)屈辱的外交; 弱国无外交。(2分)
18题【答案】
主张:求富.(1分)。作用:客观上促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1分)
活动:组织学会、出版报刊、创办新式学堂。(3分)影响:促进思想启蒙和民族意识的觉醒,对近代教育和报刊事业的发展产生长远的影响。(1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