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天津市第二南开学校九年级(上)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扫描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2026学年天津市第二南开学校九年级(上)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扫描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天津市第二南开学校九年级(上)第一次月考
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21小题,共 42分。
1.唯物史观是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及发展规律的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纷纷
变法图强,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从唯物史观的角度来看,这些变革的根本原因是( )
A. 法家思想的推动 B. 新兴地主阶级要求 C. 争霸战争的需要 D. 铁器、牛耕的推广
2.人口数量是衡量一个国家国情最基本、最重要的依据之一。如图是秦末至汉文帝时期的人口数量变化
图。图中人口变化趋势给我们的最大启示是( )
A. 对外征战,巩固边防 B. 科技进步,生活富足
C. 治国之基,以民为本 D. 兴衰纷乱,循环往复
3.史料是认识历史的主要依据。唐中宗时期,唐朝和吐蕃“和同(为)一家”;唐穆宗时期,唐蕃订立友
好盟约,立“唐蕃会盟碑”。下列选项中,与上述史料反映的历史现象一致的是( )
A.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B. 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C.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D.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4.“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纵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也。”宋
太祖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A. 完善科举制度 B. 削弱宰相权力 C. 健全监察制度 D. 强化中央集权
5.历史学家杨宁一说:“元代以前各朝代的地方行政体制……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中央与地方行政之间空
当过大的缺陷。”元代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采取的措施是( )
A. 实行行省制度 B. 确立君主专制制度 C. 设澎潮巡检司 D. 加强水陆交通建设
6.有学者在评论某著作时说:“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它第一次(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
等)闪烁着具有近代民主色彩的精神火花,是中国近代化的先声。”该著作是( )
A. 《海国图志》 B. 《天朝田亩制度》 C. 《资政新篇》 D. 《新青年》
第 1 页,共 9 页
7.“1898 年,他在上清帝书中写道:‘昔彼得为欧洲所摈,易装游法,学于船匠,变政而遂霸大地。日本
为俄、美所败,步武泰西,改弦而雄视东方。此二国者,其始遭削弱与我同,其后底盛强与我
异。’”“他”应是( )
A. 林则徐 B. 曾国藩 C. 康有为 D. 李鸿章
8.某些通俗文史著作认为,由于《马关条约》谈判期间李鸿章遇刺,日方不得不将原定 3 亿两的数额减少
到 2 亿;而日方参与者回忆录则记载是因为破译了中方电报,确认 3 亿两可能导致谈判破裂,不得不减
少。这说明( )
A. 通俗文史著作完全不可信 B. 考辨史料是历史研究的前提
C. 日方回忆录肯定真实可靠 D. 年代久远无法确认历史事实
9.“它虽然未能彻底铲除君主专制制度,但在君主专制制度的根本上打上了一根很大的楔子,为此后的新
民主主义革命奠定了基础。”这句话评价的应是( )
A. 辛亥革命 B. 护国战争 C. 新文化运动 D. 洋务运动
10.制作时间轴是中学生常用的学习方法。根据如图所探究的内容推断,该主题是( )
A.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B.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C. 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 D.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11.下列关于史实和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选项 史实 结论
① 太平天国运动 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
② 辛亥革命 结束了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③ 国民革命运动 创办了黄埔军校,培养了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
④ 井冈山的斗争 推翻了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2.有学者指出,如果没有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敌后战场与敌人进行战斗,并在最困难的条件下长期坚
持下来,那就不会有什么相持阶段,也就不会有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该观点旨在强调( )
A. 抗日战争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B. 抗日战争使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C. 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D. 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
第 2 页,共 9 页
13.如图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示意图,下列解读正确的是( )
A. 戊戌变法是民族工业发展的主因 B. 民族工业发展经历艰难曲折过程
C. 技术落后是遭遇挫折的主要原因 D.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太不重视工业
14.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代表分别来自党派、区域、军队、团体以及特邀五类界
别共 46 个单位 662 人。以上材料说明( )
A. 会议代表具有广泛性和民主性 B. 中国外交取得重大突破
C. 我国国民经济得到根本性好转 D. 我国文化事业蓬勃发展
15.1959 年,毛泽东指出:“过去安排是重、轻、农,重、轻、农的这个次序要反一下,现在是否提农、
轻、重?”“就农、轻、重问题而言,要把‘重’放到第三位,重工业要为轻、农服务。”为此,党和政
府( )
A. 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 B. 制定了第一个五年计划
C. 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D. 进行了国民经济调整
16.以下四幅图反映了新中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其中促进了生产力发展的有( )
第 3 页,共 9 页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17.观察如图,形成图中所示现象的原因是( )
A. 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实行 B.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成功实施
C. 城市改革的实施 D. 经济特区的建立
18.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均发生在农历辛亥年。串联这三个重大历史
事件,可以得出的主题是( )
A. 思想启蒙 B. 救亡图存 C. 民族复兴 D. 西学东渐
19.公元前 3 世纪后,佛教开始向外传播。公元前 1 世纪,佛教经中亚传到中国新疆,再传入中国内地,
后又传到朝鲜、日本和越南等国。佛教往南经锡兰,传到缅甸、泰国、柬埔寨等国。佛教倡导众生平等,
行善积德,乐善好施,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上述材料中没有涉及( )
A. 佛教产生的过程 B. 佛教传播的过程 C. 佛教的教义 D. 佛教的地位
20.制作知识结构图是学习历史的一种方法。如图“?”处应该填写( )
A. 城市的兴起 B. 农业的发展 C. 科学的进步 D. 教育的普及
21.在世界史概念里,“中古”一词也可以称为“中世纪”。以下关于中世纪西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太大小小的封建庄园遍布西欧
B. 中世纪西欧具有鲜明的基督教色彩的社会意识和行为规范
C. 西欧兴起的城市通过反对封建领主的斗争、获得自由和自治权
D. 为适应封建领主对文化知识的需求,西欧许多工商业城市出现了城市学校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 3小题,共 48分。
第 4 页,共 9 页
22..舞蹈承载多元文化,体现对美的追求。
材料一以下是与中国古代舞蹈相关的文物。
②元墓出土的杂剧陶俑一件穿戴
①西藏布达拉宫壁画(局部)绘 ③敦煌莫高窟壁画(局部)绘于
蒙古式袍帽和毡靴,腰系皮带,
于 17 世纪,描绘了拉萨僧俗举行 初唐,舞者赤脚袒腹,具有印度
头略右倾,一手向上,一手下
仪式,欢迎五世达赖喇嘛从北京 特点,伴奏所用的都昙鼓等来源
向,腰作扭动,神情专注地作踏
返回西藏的场景 于印度
步舞蹈。
材料二唐代是中国古代社会的盛世,经济高度发展,社会秩序稳定,从而推动了歌舞艺术走向繁荣。唐代
的统治者不仅经常根据喜好编排歌舞的种类,还频繁地举办歌舞活动,甚至设置机构,将歌舞水平较高的
人才集中在一起……唐代中叶以后,许多少数民族和外国乐舞,逐渐被中原汉族乐舞吸收融合。
------摘编自《唐代舞蹈艺术成就》
材料三北宋民间舞蹈不仅出现于瓦子、酒楼,在城市街巷、乡村场院也发展起来。由若干表演者组成的舞
队数量繁多,表演形式多样,并根据市场需求不断创新。文化夜市开始出现,市民在支付费用后,就可以
观看舞蹈等表演。观舞写词也成为宋代文人的风尚,据不完全统计,《全宋词》所录北宋时期描写舞蹈的
词约有 210 首。
----摘编自李忻桐《北宋市民艺术研究--以宋人笔记为中心》
(1) 从材料一中找出能说明以下主题的文物。(写序号)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______
民族关系的发展与社会变化: ______
清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______
(2) 根据材料二,概括唐朝歌舞艺术繁荣的表现。结合所学,分析唐朝歌舞艺术繁荣的原因。
(3) 依据材料三,概括北宋舞蹈艺术发展的特点。结合所学,分析北宋舞蹈艺术发展影响。
23.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先祖在很多领域的发明建树都曾为人类文明作出过卓越的贡献,而尤以造纸术、印刷术、指
南针、火药这“四大发明”对人类共同文明进程产生的促进和推动作用最为突出。造纸术和印刷术为人头
文明的传播、交流提供了一种便捷快速的媒介保障,指南针和火药则直接推动了大航海时代的到来和新航
第 5 页,共 9 页
路的开辟。
——据孙振廷《论我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之贡献》
(1) 哪一历史人物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作出的贡献。
材料二: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于是福州船政学
堂、上海制造局等渐次设立起来 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堂堂中国为什么衰败到这田地,都
为的是政制不良。
——据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
(2) 根据材料二,指出近代中国人最早从哪个方面“知道自己的不足”?为弥补“制度上”的不足,先进
中国人进行了什么探索?(任举一项)
材料三:从“两弹一星”研制到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开通运行,中国航天逐渐从以实验为主的探索,向为民
众提供服务、创造价值的产业转变。日益雄厚的综合国力和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为飞天梦奠定了
坚实基础。广大航天工作者秉持航天报国的理想和追求,创造了载人航天精神。航天事业不断取得里程碑
式突破,极大推动了国家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民族凝聚力的增强。
——据《把梦想写在更高远的天空——热烈祝贺神舟十号凯旋》(《人民日报》2013 年 6 月 27 日)
(3) 根据材料三,指出我国航天事业不断取得里程碑式突破的原因。
材料四我们要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树立勇
担使命、潜心研究、创造价值的激励导向,营造有利于原创成果不断涌现、科技成果有效转化的创新生
态,激励广大科技人员各展其能、各尽其才。
——习近平 2022 年 4 月 19 日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上的讲话
(4) 根据上述材料及问题,谈谈你对中国科技发展的认识。
24.依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工场手工业时期,社会关系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工场手工业扩大了雇佣劳动关系的范围,瓦解了
小商品生产,并且使商业资本和工业资本的联系日益密切和扩大。
——伍丹戈《工业中资本主义发展的三个阶段》
材料二:当黑死病和封建主义危机在欧洲蔓延的时候,一片灿烂的阳光在意大利佛罗伦萨和威尼斯诸城中
冉冉升起,一场永远改变人类生活和思想的运动就此开始。如图图片就是当时意大利著名的文学家和绘画
作品。
第 6 页,共 9 页
材料三:为什么世界历史应从 1500 年开始的……回答是,1500 年以前,人类基本上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
区中……直到 1500 年前后,各种族集团之间才第一次有了直接的交往。从那时起,它们才终于联系在一
起。
——《全球通史》
(1) 材料一反映了工场手工业发生了什么变化?
(2) 材料二中“改变人类生活和思想的运动”是什么?图 2 是谁的代表作?这次运动的影响是什么?
(3) 根据材料三,概括“世界历史应从 1500 年开始”的原因是什么?开始于什么事件?此次事件发生的根
本原因是什么?
(4) 综合上述三个材料,概括说明促使欧洲近代资本主义发展的有利条件。(答出任一点即可得分)
第 7 页,共 9 页
参考答案
1.D
2.C
3.C
4.D
5.A
6.C
7.C
8.B
9.A
10.A
11.C
12.D
13.B
14.A
15.D
16.C
17.B
18.C
19.A
20.A
21.D
22.【小题 1】③;②;①。
【小题 2】表现:歌舞种类多样;歌舞活动频繁;设立专门机构集中人才;民族音乐舞蹈交融;中外文化
交流广泛。原因:国家统一强盛;经济高度繁荣;社会稳定开放。
【小题 3】特点:舞队数量庞大;表演形式丰富;持续创新;出现商业性演出场所;艺术水平较高。影
响:推动诗词创作繁荣;丰富了市民生活
第 8 页,共 9 页
23.【小题 1】人物:毕昇;贡献:造纸术和印刷术为人类文明的传播、交流提供了一种便捷快速的媒介保
障;指南针和火药推动了大航海时代的到来和新航路的开辟。
【小题 2】不足:“器物”;探索: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小题 3】原因:日益雄厚的综合国力;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广大航天工作者的努力和创造。
【小题 4】认识:纵观古今,中国科技发展经历了从领先世界到重新崛起的曲折历程;我国科技的发展离
不开国力增强、制度优势、劳动人民的创造等因素;我国科技成果的取得不仅推动国家发展、社会进步,
还造福于世界;我们要加强国际合作,营造良好的创新生态,激发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促进科技持续发
展。
24.【小题 1】变化:雇佣劳动关系的范围扩大:商业资本和工业资本联系日益密切和扩大。
【小题 2】文艺复兴;达芬奇;影响: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和发
展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小题 3】原因:1500 年前后,世界相互隔绝的状态被打破,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事件:新航路的开辟。
原因: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小题 4】条件:手工工场促进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与发展;文艺复兴为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奠定
思想文化基础;新航路的开辟及殖民掠夺为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原料、市场和资本
第 9 页,共 9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