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浙江省台州市书生中学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第一次阶段性作业质量反馈(科学)(1-2章)1.(2025八上·台州月考)2月24日是“世界讨厌香菜日”,全球约15%的人对香菜“深恶痛绝”。研究表明这些人的嗅觉受体对香菜中的醛类物质异常敏感,食用香菜时会产生类似“肥皂味”或“金属味”的体验。下列有关嗅觉的说法错误的是()A.嗅觉感受器是位于嗅上皮的嗅细胞B.嗅觉是兴奋传到大脑皮层时形成的C.人在感冒时对气味的敏感度下降是因为丧失了嗅觉D.“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是因为嗅觉有适应性2.(2025八上·台州月考)下列估算中,最接近实际的是()A.一个中学生受到的重力约为60N B.两个鸡蛋受到的重力约为1NC.七年级课本的质量约为2kg D.一块橡皮擦的质量约为1kg3.(2025八上·台州月考)一个足球放在一块长木板上,如图"所示,木板和足球均发生了弹性形变,关于它们弹力的情况,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足球受到的支持力是木板产生的弹力B.足球产生的弹力作用在木板上C.木板形变是由于木板产生弹力造成的D.足球产生的弹力就是足球对木板的压力4.(2025八上·台州月考)第33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于2024年7月26日至8月11日在法国巴黎举行,共设32个大项,329个小项。如图为龙舟、足球、射箭和公路自行车的体育图标,根据描述,其中与其它三个力所产生的作用效果不同的是()A.①划龙舟时用力划水,龙舟向前进B.②踢足球时用力踢球,球飞出去C.③射箭时用力拉弓,弓弦弯了D.④用力踩脚踏板时,自行车加速前进5.(2025八上·台州月考)师生间开展掰手腕活动。假设学生对老师的力为F1,老师对学生的力为F2,若老师获胜,则关于两力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A.F1=F2 B.F1>F2 C.F1<F2 D.无法判断6.(2025八上·台州月考)非洲地区人民会用装满水的矿泉水瓶制作“光导照明灯”(如图),其结构主要包括采光部、导光部及漫射部。为了将更多的太阳光“导”入屋内并照射向各个方向,以下方案中照明效果最好的是( )A. B.C. D.7.(2025八上·台州月考)如图所示,图中成实像的是(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8.(2025八上·台州月考)针对以下四幅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图中,演奏者通过手指在弦上按压位置的变化来改变发声的响度B.乙图中,敲锣时用力越大,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C.丙图中,随着向外不断抽气,手机铃声越来越大D.丁图中,城市某些路段两旁的透明板墙可以美化环境9.(2025八上·台州月考)汽车“平视显示系统”是利用平面镜成像原理将行车信息通过挡风玻璃成像在司机视野正前方,减少司机低头次数,提升行车安全。当显示器上看到如图所示符号时,司机通过挡风玻璃看到的“像”是( )A. B. C. D.10.(2025八上·台州月考)如图所示,一只烧杯中装有半杯水,放在水平木板AB上,一束光线竖直向下照在水面上。现在B端下方垫一个小木块C,使木板倾斜一个小的角度,则此时( )A.反射光线顺时针方向旋转 B.反射光线逆时针方向旋转C.折射光线的方向不变 D.折射光线逆时针方向旋转11.(2025八上·台州月考)下列与声有关的语句中所表达的物理含义正确的是( )A.“震耳欲聋”说的是声音音调大B.“悦耳动听”说的是声音的音色美C.“尖厉刺耳”说的是声音响度高D.“轻声慢步”说的是声音的音调低12.(2025八上·台州月考)如下图所示,是凸透镜成像时,像距v和物距u的关系图像,据图像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实验中使用的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B.D状态下,光屏上成的像和投影仪原理相同C.A状态下,成的是放大的像D.从C状态变化到B状态过程中,所成像逐渐变大13.(2025八上·台州月考)小明将凸透镜紧靠如图甲所示的一幅卡通图片,然后将凸透镜逐渐远离图片的过程中,通过凸透镜观察到如图乙所示四个不同的像,则四个像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A.③②④① B.③②①④ C.②①③④ D.①②③④14.(2025八上·台州月考)如上图所示,是小明为爷爷购买的一款助听器及部分结构名称,它能将声音放大,让听力衰减患者听见声音,其中患者听觉的形成与①听小骨②鼓膜③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④外耳道⑤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有关,那么听觉形成的正确途径是()A.声波→①→②→③→④→⑤ B.声波→④→③→①→②→⑤C.声波→④→①→②→③→⑤ D.声波→④→②→①→③→⑤15.(2025八上·台州月考)对晶状体中央厚度和眼球前后径长度测量的数据,可以作为判断青少年视力问题的重要参考。如表是有关14~16周岁青少年眼球的相关数据,根据数据推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生物统计值 正常情况 同学A 同学B晶状体中央厚度 3.5~3.9mm 3.8mm 4.1mm眼球前后径长度 23.0~23.5mm 25mm 23.2mmA.同学A和同学B都可能有近视的风险B.同学A和同学B都可能有远视的风险C.同学A可能有近视的风险,同学B可能有远视的风险D.同学A可能有远视的风险,同学B可能有近视的风险16.(2025八上·台州月考)雨后晴朗的夜晚,为了不踩到地面上的积水,迎着月光走路时地上 (填“亮处或“暗处”)是水,而背对月光走路时地上 (填“亮处”或“暗处”)是水。某同学迎着月光走,暗处发生的是 反射(选填“镜面”或“漫”),这种反射 (填“遵循”或“不遵循”)的光的反射定律。17.(2025八上·台州月考)航天员汤洪波的身高约1.75m,体重约68kg,如图为汤洪波出舱活动时的情境示意图。(1)汤洪波在地球上受到的重力为 N。(2)图中 能表示他受到的重力的方向(填写数字)建筑工人常用铅垂线来检查墙壁是否竖直,18.(2025八上·台州月考)某兴趣小组在绿色的透明空雪碧瓶中充入白色的烟,分别利用“烟”进行了如下实验:(1)甲同学用手电筒的光线从雪碧瓶穿过,就能清晰看到光的传播路径(如图甲)。这是利用光遇到空气中小的固体颗粒发生 ,使光进入人的眼睛,人能看到光的传播路径。(2)乙同学点燃一支蜡烛,把瓶口对准蜡烛的火焰,并保持适当的距离,拍动瓶底,可以看见“烟圈”一个一个的“射出”,并能吹动火焰 (如图乙),实验现象表明声音在空气中以 形式向远处传播。19.(2025八上·台州月考)请用学过的光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是人类首次拍到猩猩使用工具捕猎的情景。为了捉到一条鱼,猩猩用矛拼命地刺向水里却没有成功,这主要是由于光的 现象,猩猩看到水中的鱼比实际位置要 (填“深”或“浅”)。(2)图乙是光线在两种介质的界面处发生反射和折射的光路图,O点是入射点,介质是空气和玻璃。折射角的度数为 ,反射角的度数为 。20.(2025八上·台州月考)检查视力时要求被检查者与视力表相距5m。小敏在学校医务室检查视力,由于空间有限,用如图方式检查,她应距平面镜 m,平面镜里看到的视力表是 (选填“实”或“虚”)像,若将视力表向左移动0.5m,则小敏在平面镜里看到视力表的像大小 (填“变大”、“不变”或“变小”)21.(2025八上·台州月考)如图所示,当敲响乙音叉时,观察到与甲音叉接触的乒乓球将会弹起 ,这一现象说明 ,也能说明声音可在空气中传播,还能说明声波能传递 。乒乓球所起的作用是 。22.(2025八上·台州月考)在以“力”为主题的辩论赛中,正方和反方都提出了许多观点,小科同学对他们的观点进行归纳整理,结果如表所示。其中正方和反方正确的观点分别有 、 (填序号)。正方 反方①两个物体相互接触,就一定有力的作用 ②两个物体相互接触,不一定有力的作用③两个物体不接触,一定没有力的作用 ④两个物体不接触,也可能有力的作用⑤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 ⑥力可以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⑦力的产生总涉及两个物体 ⑧一个物体也可以产生力的作用23.(2025八上·台州月考)如图是形状相似的三个钢笔笔套,它们的唯一不同就是长度发一样,小初同学发现:从左往右依次口吹这三个笔套时,发出的声音音调越来越低,请回答下列问题:(1)吹笔套时,振动发生的物体是 。(2)小初在课余时间利用相同的科学原理制作一个竹笛(如图),在竹管开口①处向管内吹气时,竹第可以发出美妙的笛声,推拉铁丝环⑥时,可以改变音调,则当布团⑤分别位于a、b、c三个位置时,竹笛发声音调最低的位置是 (填“a”、“b”或“c”)。24.(2025八上·台州月考)中国的“天眼”由许多个反射面组成,对光有会聚作用,其外形相当于 (选填“凸面镜”或“凹面镜”)。“天眼”主要用以接收天体射电波段的辐射,它的观察范围超过了137亿光年。太阳光穿过地球大气层时会发生折射,如果没有这层大气,会出现日出 (选填“提前”或“延迟”)的现象。25.(2025八上·台州月考)如图所示,小柯用自制的水透镜来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1)该同学移动蜡烛、水透镜、光屏至如图所示,恰能在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利用此成像特点可制成 (选填“照相机”、“放大镜”或“投影仪”);若仅将蜡烛和光屏互换位置,则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成清晰的像。(2)此时水透镜的焦距可能是____。A.5.8cm B.14.3cm C.25.5cm(3)小科想要模拟近视眼看东西模糊的情景,应该把图中的光屏远离水透镜或者对水透镜 (选填“注水”或“抽水”)。26.(2025八上·台州月考)某创新实验小组的同学发现:一只手捏住一根表面较光滑的实心铝棒的中间部位,另一只手的拇指和食指粘少许松香粉,在铝棒表面由手捏部位向外端摩擦,可以听见铝棒发出声音,而且在不同情况下铝棒发声的频率是不同的。于是同学们对“影响铝棒发声频率的因素”进行了探究。【猜想与假设】猜想一:铝棒发声的频率可能和铝棒的横截面积有关。猜想二:铝棒发声的频率可能和铝棒的长度有关。【实验设计与实施】找到5根不同规格的铝棒、频率检测器等器材,依次选择1根铝棒,每次均捏住铝棒的中间部位,从手捏部位向外端摩擦,测出铝棒发声的频率,数据记录如下。实心铝棒 铝棒长度(L/cm) 铝棒横截面积(S/mm2) 频率(f/Hz)1 71 29 35002 78 29 31463 71 52 35304 71 75 35725 105 29 2693(1)分析表格中实心铝棒 的三组数据,可知铝棒的长度相同时,铝棒的横截面积越大,发声频率越高。(2)为了验证猜想二,应分析表格中实心铝棒1、2、5的三组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 。(3)上述实验后,有同学提出新猜想,于是他们选用了一根铝棒,依次改变手捏铝棒的部位,从手捏部位向外端摩擦,再测出每次铝棒发声的频率,根据现象得出了相应的结论。由上可知,他们提出的新猜想是 。27.(2025八上·台州月考)小科同学学习了“光的折射”后,查阅资料发现:当光线以同一角度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水中的偏折程度与水的温度有关:水的温度越高,光线的偏折程度越大。为验证这一理论,小科开展探究。①将带有一条狭缝的黑纸贴在玻璃水槽的一侧,在水槽底部放一张白纸ABCD记录亮线的位置。在白纸上标注狭缝的位置为O。将一束平行光线以一定角度α从狭缝射入时会在水槽壁上留下一条亮线,在白纸上标注亮线位置为E。②在水槽中加入适量20℃的水,在白纸上标注亮线位置为M,撤去光线,清空水槽。③____ ,重复实验,在白纸上标注亮线的位置为N。④实验结束后,取出水槽底部白纸ABCD,分别将水温20℃、60℃时测得的亮线位置标记汇总,如图乙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小科的设计方案中通过比较 比较光线的偏折程度。(2)请将步骤③补充完整: 。(3)实验中小明发现亮线位置过于靠近,不便观察,请写出一种能改进这一不足的方法 。28.(2025八上·台州月考)针对弹簧弹力的大小同哪些因素有关的问题,小北和小书同学进行了以下探究实验。【提出假设】假设I.弹簧弹力的大小与弹簧的材料有关假设Ⅱ.弹簧弹力的大小与弹簧的粗细有关假设Ⅲ.弹簧弹力的大小与弹簧的形变程度有关福甘的实验设计:将弹簧压缩后,在弹簧前放一物块,放手后物块被弹出,从物块被弹出距的多少来判断弹簧弹力的大小。【验证实验】取长度均为20cm,仅材料和粗细各不相同的弹簧各几根,进行对比实验。如图所示,将弹簧左端固定在0cm位置,右端用物块向左压缩至A位置(12cm)处,此时弹簧被压缩的长度为8cm,放手后物块沿水平面滑行到B位置停止,则AB之间的距离就是物块被推的距离。【收集证据】实验记录如表所示(注:粗细只取用两种型号)。实验组次 弹簧材料 弹簧粗细 弹簧被压缩的长度(cm) 物块被推的距离(cm)① 碳素 粗 8 25② 铬钒 粗 8 22③ 硅锰 粗 8 27④ 碳素 细 10 24⑤ 铬钒 细 10 18请你帮助福甘同学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1)进行①②③三组实验,是为了验证假设 。(选填“Ⅰ”或“Ⅱ”或“Ⅲ”)(2)根据表格中的实验数据,你认为小北同学能否验证假设Ⅱ? 。小书同学以悬空竖直放置且不挂钩码时的弹簧长度21cm作为原长,进行如图甲所示的实验,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并用刻度尺测量弹簧伸长量为x,已知处于平衡状态时弹力F等于挂上的钩码总重力。(3)小书同学同学根据得到的实验数据作出了F-x图像(如图乙所示)。据此可得出结论:在弹性限度范围内,弹力大小 。(4)在图乙的基础上,小迪同学用以自然水平放置且不挂钩码时的弹簧长度作为原长时的实验数据,用虚线作了相应的图像(如图丙所示),正确的是()(填字母)。A. B.C. D.29.(2025八上·台州月考)同学们利用两支相同的蜡烛、白纸、带支架的薄玻璃板(薄玻璃板与水平纸面垂直)等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如图甲所示,实验中取两支大小相同的蜡烛,将一支蜡烛A固定在玻璃板前方,另一支蜡烛B放在玻璃板的后方,移动并使后面蜡烛与前方蜡烛的像完全重合,目的是便于比较像与物的 关系。这里运用了 法;(2)为确定像的虚实,需在蜡烛B位置放一个光屏,并在图乙中的 处观察光屏上是否有像(选填“①”、“②”、“③”或“④”);(3)实验过程中,两同学都在玻璃前方观察,甲同学通过玻璃看到了乙同学的眼睛,则乙同学通过玻璃 (选填“不一定”、“一定”、“一定不”)能看到甲的眼睛。原因是 ;(4)小科借来了旁边实验小组的玻璃板,放在蜡烛A的后面,他惊奇地发现,蜡烛A成了很多个像,如图丙所示。这些像与蜡烛A的大小关系是 (选填“相等”或“越远越小”)30.(2025八上·台州月考)如图甲所示为商场门口的广告投影灯及其内部结构,它主要由光源、广告片和凸透镜组成。兴趣小组对其内部的凸透镜进行了研究。(1)如图乙所示,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会聚在光屏上一点,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cm。(2)为模拟投影灯的原理,把蜡烛放在丙图位置时,移动光屏,在光屏上能成倒立、 的实像。(3)某同种广告投影灯无法在地面上获得清晰的广告图标,兴趣小组拆开了投影灯,测量了相关距离如图所示,请你分析该广告投影灯存在的问题 。(4)夏天夜晚,飞虫较多,有一只虫子恰好落在了广告投影灯的透镜上,那么地面上将会____.A.出现这只昆虫放大的像B.出现这只昆虫的影子C.不出现这只昆虫的像,但屏幕上出现一个大黑点D.地面上的广告几乎不受影响,只是比原来暗些31.(2025八上·台州月考)(1)被称为“超级镜子发电站”的敦煌,电站内的1.2万多面定日镜以同心圆状围绕着260米高的吸热塔,这些定日平面镜把太阳光反射后会聚到吸热塔,其中某束光的传播路径如图丙,在图中画出定日平面镜的位置,并标出反射角。(2)如图所示,河里C处有一条小鱼,人眼在A处看见该鱼的位置为B处,请你画出眼睛位于A处看见河里小鱼的光路图。32.(2025八上·台州月考)请按要求完成下列作图。如图所示,一条光线以45°角斜射入平面镜,请完成平面镜反射和凸透镜折射的光路图,并标出反射角。33.(2025八上·台州月考)在图中画出与凹透镜对应的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34.(2025八上·台州月考)物体之间都存在万有引力,同一物体在月球上所受重力为地球上所受重力的,若地球上近似取g=10N/kg。(1)一个质量为1500g的物体在地球上时的重力是多少?(2)一根绳子在地球表面最多能悬挂重600N的物体,则它在月球表面最多能悬挂的物体的质量约是多少?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C【知识点】鼻与嗅觉【解析】【分析】(1)嗅觉的形成与感受器:嗅觉感受器是位于嗅上皮的嗅细胞,当气味分子刺激嗅细胞时,产生神经冲动,进而传导形成嗅觉。(2)嗅觉的特性:嗅觉具有适应性,即长时间接触某种气味,嗅觉会变得不敏感;同时,人在感冒时,鼻腔黏膜肿胀等会影响气味分子与嗅细胞的接触,从而使对气味的敏感度下降,但不是丧失嗅觉。【解答】A、嗅觉感受器是位于嗅上皮的嗅细胞,故该选项正确。B、嗅觉是兴奋传到大脑皮层时形成的,故该选项正确。C、人在感冒时对气味的敏感度下降是因为鼻腔黏膜肿胀等影响了气味分子与嗅细胞的接触,并非丧失了嗅觉,故该选项错误。D、“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是因为嗅觉有适应性,长时间接触某种气味,嗅觉会变得不敏感,故该选项正确。故答案为:C。2.【答案】B【知识点】估测【解析】【分析】(1)重力的计算:重力的计算公式为G=mg(其中G表示重力,m表示质量,g取9.8N/kg,通常近似为10N/kg),需结合常见物体的质量估算重力。(2)常见物体的质量估算:要了解中学生、鸡蛋、课本、橡皮擦等常见物体的大致质量,从而判断其重力或质量是否符合实际。【解答】A、一个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kg,根据G=mg(g=10N/kg),受到的重力约为G=50kg×10N/kg=500N,远大于60N,故该选项错误。B、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50g,两个鸡蛋的质量约为100g=0.1kg,根据G=mg(g=10N/kg),受到的重力G=0.1kg×10N/kg=1N,故该选项正确。C、七年级课本的质量约为200g=0.2kg,远小于2kg,故该选项错误。D、一块橡皮擦的质量约为10g=0.01kg,远小于1kg,故该选项错误。故答案为:B3.【答案】C【知识点】弹力【解析】【分析】 弹力是由于物体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弹力的方向垂直于接触面指向被支持的物体。【解答】 A.根据弹力产生的特点可知,足球受到的支持力是由木板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故A正确不合题意;B.足球发生形变,产生的弹力作用在与足球接触的木板上,故B正确不合题意;C.根据弹力产生的特点可知,木板形变是由于木板受到足球的压力形成的,故C错误符合题意;D.足球产生的弹力作用在与足球接触的木板上,可知足球产生的弹力就是足球因为受到重力对木板产生压力的结果,故D正确不合题意。故选C。4.【答案】C【知识点】力的作用效果【解析】【分析】(1)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包括物体的运动速度大小、运动方向的改变);(2)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物体的形状或体积发生改变)。【解答】A、①划龙舟时用力划水,龙舟向前进,力改变了龙舟的运动状态,故该选项错误。B、②踢足球时用力踢球,球飞出去,力改变了足球的运动状态,故该选项错误。C、③射箭时用力拉弓,弓弦弯了,力使弓弦发生了形变,故该选项正确。D、④用力踩脚踏板时,自行车加速前进,力改变了自行车的运动状态,故该选项错误。故答案为:C。5.【答案】A【知识点】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解析】【分析】(1)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当两个物体相互作用时,它们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2)掰手腕比赛胜负的决定因素:比赛的胜负取决于双方施加的力对各自手臂的力矩以及耐力的差异,而非作用力的大小。【解答】学生对老师的力和老师对学生的力是相互作用力,两个力的大小相等,即F1=F2。故答案为:A。6.【答案】C【知识点】光的反射【解析】【分析】反射分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平行光线入射到平而光滑反射面上,反射光线还是平行射出,这种反射是镜面反射;平行光线入射到粗糙的反射面上,反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这种反射是漫反射。【解答】导光部分不透明且光滑可以较好的反射光线,漫射部分透明可以让光线透过,粗糙有利于发生漫反射,将更多的太阳光“导”入屋内并照射向各个方向,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7.【答案】B【知识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解析】【分析】凸透镜成实像时,成的都是倒立的像,而成虚像时,是正立的;平面镜所成的像是正立的。【解答】①通过放大镜看字,是利用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时,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此时成的是虚像;②照相机利用凸透镜的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性质制成的,因此成的是实像;③投影仪是根据凸透镜的物距介于一倍焦距与二倍焦距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的性质制成的,因此成的是实像;④通过平面镜所成的像是正立等大的虚像;因此成实像的是②③,故ACD错误,B正确。故答案为:B。8.【答案】B【知识点】声音传播的条件;响度、音调与声源振动的关系;噪声的危害和防止噪声的途径【解析】【分析】(1)声音的高低叫音调,由振动频率决定;(2)声音的大小叫响度,由振幅决定;(3)根据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判断;(4)根据噪声的减弱方法判断。【解答】A.甲图中,演奏者通过手指在弦上按压位置的变化,改变琴弦振动部分的长度,从而改变它的振动频率,从而改变发声的音调,故A错误;B.乙图中,敲锣时用力越大,则锣的振幅越大,那么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故B正确;C.丙图中,随着向外不断抽气,里面的空气越来越稀薄,则手机铃声越来越小,故C错误;D.丁图中,城市某些路段两旁的透明板墙,可以将噪声阻挡和反射,从而减小噪声对居民区的污染,故D错误。故选B。9.【答案】D【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解析】【分析】 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像和物关于镜面对称,分析解答。【解答】 抬头显示器将驾驶台上的仪表显示的图像反射到挡风玻璃,属于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体关于镜面是对称的,所以司机通过挡风玻璃看到的像与图像上下相反,看到的是等大的虚像。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10.【答案】C【知识点】光的反射定律;光的折射现象及应用【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光的折射规律与反射规律,注意无论盛水的容器如何倾斜,水面永远是水平的。【解答】由图可知,一束光线竖直向下照在水面上,反射光线沿着入射光线返回,折射光线沿着入射光线垂直进入水中;当在B端下方垫一个小木块C时,水面仍是水平的,入射光线仍垂直射向水中。故答案为:C。11.【答案】B【知识点】响度、音调与声源振动的关系【解析】【分析】声音的大小叫响度,高低叫音调,特点叫音色,据此分析判断。【解答】A.“震耳欲聋”说的是声音的响度大,故A错误;B.“悦耳动听”说的是声音的音色美,故B正确;C.“尖厉刺耳”说的是声音音调高,故C错误;D.“轻声慢步”说的是声音的响度小,故D错误。故选B。12.【答案】B【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解析】【分析】(1)根据凸透镜成像的四种情况和应用进行判断: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v>f,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u=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v=2f,一般用来求凸透镜的焦距。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v>2f,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2)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变。【解答】 A、u=v=2f,凸透镜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如图,u=v=2f=20cm,所以f=10cm,故A正确;B、D状态下,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与照相机成像原理相同,故B错误;C、A状态下,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C正确;D、从C状态变化到B状态过程中,物距减小,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变大,故D正确。故答案为:B。13.【答案】C【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解析】【分析】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距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物距等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等大实像.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成实像时,物距越远,像越小.此题主要考查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要熟练掌握凸透镜成像特点与物距之间的关系.平时在学习过程中善于总结实像与虚像的区别,实像都是倒立的,虚像是正立的.【解答】解:小明将凸透镜紧靠书上的一幅卡通图片,说明物距小于一倍焦距,凸透镜成的虚像是放大的,物体离凸透镜越近,像越接近物体的大小,也就是成的虚像越小,故先看到②,当在一倍焦距远离凸透镜的过程中,看到的像逐渐变大,当大于一倍焦距时,成倒立的像,即看到的为①,继续远离大于2倍焦距时,看到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即为③,成实像时,物距越远,像越小.因此最后看到的是④,故四个像的顺序为②①③④.故选C.14.【答案】D【知识点】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解析】【分析】听觉形成的过程:声波通过④外耳道传到②鼓膜,引起鼓膜振动;振动通过①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③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⑤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解答】听觉的形成过程为:外界声波→④外耳道(传递声波)→②鼓膜(产生振动)→①听小骨(传递振动)→③耳蜗(感受振动,产生兴奋,但不形成听觉)→听觉神经(传导兴奋)→⑤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听觉。故答案为:D。15.【答案】A【知识点】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解析】【分析】(1)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对光线的会聚作用太强,使远处物体射来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前方,由此可以确定哪一个图表示了近视眼的成像情况。近视眼配戴凹透镜进行矫正。(2)远视眼的晶状体较薄,会聚能力较弱,看近处的物体时,将像成在视网膜的后面,远视眼配戴凸透镜进行矫正。【解答】A、同学 A 眼球前后径 25mm(大于正常范围 23.0~23.5mm),同学 B 晶状体中央厚度 4.1mm(大于正常范围 3.5~3.9mm),都存在近视风险的成因,故该选项正确。B、同学 A 和同学 B 的眼球结构数据不符合远视的成因,故该选项错误。C、同学 B 晶状体中央厚度超过正常范围,有近视风险而非远视风险,故该选项错误。D、同学 A 眼球前后径过长有近视风险,同学 B 晶状体过厚有近视风险,并非同学 A 远视、同学 B 近视,故该选项错误。故答案为:A。16.【答案】亮处;暗处;漫;遵循【知识点】光的反射;光的反射定律;镜面反射与漫反射【解析】【分析】(1)镜面反射:平行光线射到光滑表面上时反射光线也是平行的,如水面的反射。当迎着月光走时,月光经水面发生镜面反射,反射光线进入人的眼睛,所以水面看起来亮;地面发生漫反射,反射光线向各个方向,进入人眼睛的光线少,所以地面看起来暗。(2)漫反射:平行光线射到粗糙表面上时反射光线向各个方向,如地面的反射。当背着月光走时,月光经水面发生镜面反射,反射光线不能进入人的眼睛,所以水面看起来暗;地面发生漫反射,有少量光线进入人的眼睛,所以地面看起来亮。(3)光的反射定律: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即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解答】迎着月光走时,水面发生镜面反射,反射光进入人眼,所以地上亮处是水。背对月光走时,水面的镜面反射光不能进入人眼,地面漫反射有光进入人眼,所以地上暗处是水。迎着月光走时,暗处的地面发生的是漫反射。漫反射遵循光的反射定律。17.【答案】(1)680N(2)③【知识点】重力及其方向;重力的大小【解析】【分析】(1)已知汤洪波的体重,由G=mg可求得其重力;(2)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并且总是指向地球中心;【解答】 (1)汤洪波在地球上受到的重力为:G=mg=68kg×10N/kg=680N;(2)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并且总是指向地球中心,所以③能表示她受到的重力的方向;18.【答案】(1)反射(2)声波【知识点】声音传播的条件;光的反射【解析】【分析】(1)光线遇到不透明的物体时改变传播方向,继续在原来介质中传播,这就是光的反射;(2)根据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形式解答。【解答】(1)甲同学用手电筒的光线从雪碧瓶穿过,就能清晰看到光的传播路径(如图甲)。这是利用光遇到空气中小的固体颗粒发生反射,使光进入人的眼睛,人能看到光的传播路径。(2)乙同学点燃一支蜡烛,把瓶口对准蜡烛的火焰,并保持适当的距离,拍动瓶底,可以看见“烟圈”一个一个的“射出”,并能吹动火焰 (如图乙),实验现象表明声音在空气中以声波形式向远处传播。19.【答案】(1)折射;浅(2)60°;35°【知识点】光的反射定律;作光的反射光路图;光的折射规律;光的折射现象及应用;作光的折射光路图【解析】【分析】折射定律由荷兰数学家斯涅尔发现,是在光的折射现象中,确定折射光线方向的定律。(1)折射光线位于入射光线和界面法线所决定的平面内;(2)折射线和入射线分别在法线的两侧;(3)入射角i的正弦和折射角i'的正弦的比值,对折射率一定的两种媒质来说是一个常数。光从光速大的介质进入光速小的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从光速小的介质进入光速大的介质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反射定律是光学中的基本原理,描述了光波在介质分界面上的反射规律。根据反射定律,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解答】(1)图甲是人类首次拍到猩猩使用工具捕猎的情景。为了捉到一条鱼,猩猩用矛拼命地刺向水里却没有成功,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中,发生偏折的形式,这主要是由于光的折射现象,猩猩看到水中的鱼比实际位置要浅。(2)折射角是折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为60℃,反射角是反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所以为35°;故答案为:(1)折射;浅(2)60°;35°20.【答案】2.2;虚;不变【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解析】【分析】 平面镜成像特点: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物像大小相等,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解答】 根据平面镜成像“物像等距”的规律可知,视力表与平面镜的距离为2.8m,则镜中视力表的像与平面镜距离也为2.8m。要求被检查者与视力表的距离为5m,为满足检测要求,被检查者应距离平面镜的距离为5m-2.8m=2.2m; 平面镜里看到的视力表是虚像。若将视力表向左移动0.5m,则视力表到平面镜的距离减小,则视力表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减小,但是根据平面镜成像“物像等大”的规律可知,小敏在平面镜里看到视力表的像大小不变。21.【答案】发声物体在振动;能量;将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知识点】声音传播的条件;声音产生的条件【解析】【分析】(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2)声波的能量传递:声波可以传递能量,如本题中乙音叉的振动通过空气传递给甲音叉,使甲音叉振动。(3)转换法的应用:在物理实验中,对于一些微小的振动,常通过转换法将其放大,便于观察,本题中乒乓球将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解答】当敲响乙音叉时,甲音叉振动使乒乓球弹起,这一现象说明发声物体在振动。乙音叉的振动通过空气传递给甲音叉,使乒乓球弹起,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乒乓球将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其作用是将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22.【答案】⑤⑦;②④【知识点】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解析】【分析】(1)力就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现象中的物体间推、拉、提、压、排斥、吸引等都叫力的作用;(2)力包括两种:接触力和非接触力;(3)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存在,有力至少有两个物体,一个是施力物体,一个是受力物体;(4)物体的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解答】(1)两个物体相互接触,不一定会产生力的作用(如紧靠竖直的墙放放在水平地面的木箱,与墙之间不存在力的作用);两个物体不接触,也不一定就不会产生力的作用(如磁体间的相互吸引),故①③错误、②④正确;(2)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力的产生总涉及两个物体,一个物体不可以产生力的作用,故⑤、⑦正确、⑥、⑧错误;其中正方和反方正确的观点分别有⑤⑦、②④。23.【答案】(1)空气柱(2)C【知识点】声音产生的条件;响度、音调与声源振动的关系【解析】【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空气柱的振动会发出声音;(2)空气柱的长短影响振动的快慢,空气柱越短振动越快,音调越高,空气柱越长振动越慢,音调越低。【解答】(1)吹笔套,是笔套中的空气柱振动从而发出声音;(2)空气柱的长短影响振动的快慢,空气柱越短振动越快,音调越高,空气柱越长振动越慢,音调越低;所以,竹笛发声音调最高的位置是a,音调最低的位置是c。24.【答案】凹面镜;延迟【知识点】光的反射;凸面镜和凹面镜【解析】【分析】(1)凹面镜的光学性质:凹面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凸面镜对光有发散作用。(2)大气折射与日出现象:太阳光穿过地球大气层时会发生折射,使太阳的视位置比实际位置高;若没有大气层,折射效应消失,日出时太阳实际位置在水平线以下,观察到的日出会延迟。【解答】(1)中国 “天眼” 的反射面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面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因此其外形相当于凹面镜。(2)由于大气折射,太阳光穿过大气层时向地面偏折,使我们看到的太阳位置比实际高;若没有大气层,折射消失,日出时太阳实际位置在水平线以下,所以会出现日出延迟的现象。25.【答案】(1)照相机;能(2)B(3)注水【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解析】【分析】(1)凸透镜成像规律:是指物体放在焦点之外,在凸透镜另一侧成倒立的实像,实像有缩小、等大、放大三种.物距越小,像距越大,实像越大.物体放在焦点之内,在凸透镜同一侧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距越小,像距越小,虚像越小.(2)设计并进行实验:一、提出问题:凸透镜成像,像的大小、正倒、虚实跟物距有什么关系?二、实验器材:带刻度的光具座、蜡烛、光屏、透镜(焦距在10~20 cm之间)、刻度尺.见实验装置图.三、实验步骤:1、先测出透镜的焦距:让凸透镜在阳光下来回移动,找着最小、最亮的点,用刻度尺量出亮点与凸透镜的距离,这就是这个凸透镜的焦距.2、实验探讨像的大小、正倒、虚实跟物距的关系:【解答】(1)该同学移动蜡烛、水透镜、光屏至如图所示,恰能在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此时物距小于像距,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就是利用此原理制成的;若仅将蜡烛和光屏互换位置,此时物距等于原来的像距,像距等于原来的物距,根据在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可知,光屏上能成清晰的像;(2)由图可知,u>v,且成实像,说明u=50cm>2f,2f>v=20cm>f,即20cm>f>10cm,故选:B;(3)近视眼所成的像在视网膜的前方,要模拟近视眼看东西模糊的情景,应该把图中的光屏远离水透镜或者对水透镜注水,此时水凸透镜凸度变大,焦距变短,像距变小,像成在光屏的前方。26.【答案】(1)1、3、4(2)横截面积相同时,铝棒长度越长,发声频率越低(3)铝棒发声的频率可能和手捏铝棒的部位有关【知识点】控制变量法;音调及其与频率的关系【解析】【分析】(1)控制变量法:在研究多个因素对某一物理量的影响时,控制其他因素不变,只改变其中一个因素,从而研究该因素对物理量的影响。(2)频率与物体长度、横截面积的关系:通过控制变量法分析数据,探究铝棒发声频率与长度、横截面积的关系。【解答】(1)探究与横截面积关系,必须控制长度不变,分析表格中实心铝棒1、3、4的数据可知,铝棒的长度是相同的,铝棒的横截面积越大,发声频率越高;(2)根据1、2、5数据知,截面积相同,故是探究铝棒发声的频率可能和铝棒的长度的关系;由数据可知,长度越长,发声频率越低。(3)选用了一根铝棒,依次改变手捏铝棒的部位,振动部分的长度改变了,测出了频率,据此提出的猜想是:铝棒发声的频率可能和手捏铝棒的部位有关。27.【答案】(1)亮线的位置(2)在水槽中加入与步骤②等量的60℃的水(3)增加水量【知识点】光的折射规律;光的折射现象及应用【解析】【分析】(1)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的现象。本实验通过比较亮线的位置来反映光线的偏折程度,运用了转换法。(2)控制变量法:在探究水的温度对光线偏折程度的影响时,需控制其他变量(如水量、入射角度等)不变,只改变水的温度。【解答】(1)小科的设计方案中通过比较亮线的位置来比较光线的偏折程度,因为亮线位置的变化反映了光线偏折程度的不同。(2)步骤③应补充为:在水槽中加入与步骤②等量的 60℃的水,这样才能保证除水的温度外,其他条件相同,从而探究水的温度对光线偏折程度的影响。(3)实验中亮线位置过于靠近,不便观察,可采用增加水量的方法,使光线在水中的传播路径更长,亮线位置的差异更明显,便于观察。28.【答案】(1)I(2)不能,无法形成单一变量(3)随伸长量增加而增加,成正比(4)A【知识点】弹力【解析】【分析】(1)控制变量法:在探究某个因素对物理量的影响时,控制其他因素不变,只改变该因素。本题中①②③组实验控制弹簧粗细、被压缩长度相同,改变材料,用于探究弹簧弹力与材料的关系。(2)假设验证的条件:验证假设 Ⅱ(弹簧弹力与粗细的关系)时,需控制材料、被压缩长度相同,仅改变粗细,但表格中无符合该控制变量的实验数据。【解答】(1)通过比较亮线的位置比较光线的偏折程度;(2)由④分别将水温20℃、60℃时测得的亮线位置标记汇总可知,步骤③为:在水槽中加入与步骤②等量的60℃的水;(3)增加水量可以改变亮线的位置。29.【答案】(1)大小;转换法(2)①(3)一定;光路是可逆的(4)相等【知识点】光的反射;光的反射定律;作光的反射光路图;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平面镜成像的相关作图【解析】【分析】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包括:成像为虚像: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无法在屏幕上投影。像与物的大小相等: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总是相等。 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像、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这些特点是平面镜成像的基本性质,适用于所有平面镜的情况。【解答】(1) 如图甲所示,实验中取两支大小相同的蜡烛,将一支蜡烛A固定在玻璃板前方,另一支蜡烛B放在玻璃板的后方,移动并使后面蜡烛与前方蜡烛的像完全重合,目的是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这里运用了转换法;(2) 为确定像的虚实,需在蜡烛B位置放一个光屏,并在图乙中的①处观察光屏上是否有像;虚像不能呈现在屏幕上;(3)实验过程中,两同学都在玻璃前方观察,甲同学通过玻璃看到了乙同学的眼睛,则乙同学通过玻璃一定能看到甲的眼睛,原因是光路是可逆的;(4) 小科借来了旁边实验小组的玻璃板,放在蜡烛A的后面,他惊奇地发现,蜡烛A成了很多个像,如图丙所示。这些像与蜡烛A的大小关系是相等的;故答案为小;转换法(2)①(3)一定;光路是可逆的(4)相等30.【答案】(1)10(2)放大(3)物距(广告片到镜头的距离)小于一倍焦距(4)D【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凸透镜成像的应用【解析】【分析】(1)平行光聚焦法,亮点为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为就焦距。由此可以确定其焦距是多少;(2)当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利用这个规律制成的光学仪器是投影仪;(3)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4)凸透镜成像光的折射现象,物体发出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形成物体的实像;如果凸透镜的口径大,透过的光多,像就亮;口径小,透过的光少,像就暗。【解答】(1)由图乙知,焦点到凸透镜的距离为60.0cm-50.0cm=10.0cm,所以凸透镜的焦距为10.0cm;(2)由图乙知,当蜡烛在刻度尺的35cm处,u=50cm-35cm=15cm,2f>u>f,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利用这个规律制成的光学仪器是投影仪;(3)由图丁可知,广告片到镜头的距离是9cm,物距(广告片到镜头的距离)小于一倍焦距,即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不能成实像,广告投影灯无法在地面上获得清晰的广告图标;(4)虫子恰好落在了广告投影灯的透镜上,则在光屏上,整个物体发出的光虽有一部分被挡住,不会出现影子,但总会有一部分光通过其它部分凸透镜而会聚成像,因此,像与原来相同,仍然完整;由于透镜被遮住一部分,因此折射出的光线与原来相比减少了,故亮度会减弱,变暗了,故选D。故答案为:(1)10.0;(2)放大;(3)物距(广告片到镜头的距离)小于一倍焦距;(4)D。31.【答案】(1)(2)【知识点】光的反射;作光的反射光路图;镜面反射与漫反射;光的折射现象及应用;作光的折射光路图【解析】【分析】(1)平面镜反射光线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角平分线与法线重合,法线与镜面是垂直的,据此画图。(2)先根据眼睛与B点确定入射光线的方向,然后根据光从水斜射入空气中,折射角大于入射角,确定折射光线的方向和鱼的位置。【解答】(1)由图可知,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夹角为180°-64°-36°=80°,则入射角为=40°,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也等于40°,用虚线作出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夹角的角平分线即为法线,过入射点作法线的垂线即为镜面的位置,如下图所示:(2)连接眼睛A和鱼的像B,与分界面有一个交点O,即为折射点,过折射点做法线,根据光从水斜射入空气中,折射角大于入射角画出入射光线的位置,连接CO即为入射光线,如图所示:32.【答案】【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的相关作图;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凸透镜成像的应用【解析】【分析】(1)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2)凸透镜的特殊光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过焦点。【解答】(1)首先过入射点作平面镜的法线,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为45 ,则入射角为90 45 =45 ,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作出反射光线,反射角为45 。(2)反射光线平行于凸透镜的主光轴,根据凸透镜的特殊光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过焦点,作出折射光线。33.【答案】【知识点】透镜及其特点与分类;透镜的光路图【解析】【分析】(1)凹透镜的特殊光线 1:平行于主光轴的入射光线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2)凹透镜的特殊光线 2:延长线过焦点的入射光线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3)凹透镜的特殊光线 3: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解答】 指向另一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如图所示:34.【答案】(1)质量为1500g的物体在地球上的重力:G地=mg地=1.5kg×10N/kg=15N;(2)根据G月=得到:600N=,解得:G地=3600N;则它在月球上举起最大物体的质量为:。【知识点】重力的大小【解析】【分析】(1)根据G地=mg地计算物体在地球上的重力;(2)根据G月=计算该物体在地球上的重力,再根据计算该物体的质量。1 / 1浙江省台州市书生中学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第一次阶段性作业质量反馈(科学)(1-2章)1.(2025八上·台州月考)2月24日是“世界讨厌香菜日”,全球约15%的人对香菜“深恶痛绝”。研究表明这些人的嗅觉受体对香菜中的醛类物质异常敏感,食用香菜时会产生类似“肥皂味”或“金属味”的体验。下列有关嗅觉的说法错误的是()A.嗅觉感受器是位于嗅上皮的嗅细胞B.嗅觉是兴奋传到大脑皮层时形成的C.人在感冒时对气味的敏感度下降是因为丧失了嗅觉D.“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是因为嗅觉有适应性【答案】C【知识点】鼻与嗅觉【解析】【分析】(1)嗅觉的形成与感受器:嗅觉感受器是位于嗅上皮的嗅细胞,当气味分子刺激嗅细胞时,产生神经冲动,进而传导形成嗅觉。(2)嗅觉的特性:嗅觉具有适应性,即长时间接触某种气味,嗅觉会变得不敏感;同时,人在感冒时,鼻腔黏膜肿胀等会影响气味分子与嗅细胞的接触,从而使对气味的敏感度下降,但不是丧失嗅觉。【解答】A、嗅觉感受器是位于嗅上皮的嗅细胞,故该选项正确。B、嗅觉是兴奋传到大脑皮层时形成的,故该选项正确。C、人在感冒时对气味的敏感度下降是因为鼻腔黏膜肿胀等影响了气味分子与嗅细胞的接触,并非丧失了嗅觉,故该选项错误。D、“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是因为嗅觉有适应性,长时间接触某种气味,嗅觉会变得不敏感,故该选项正确。故答案为:C。2.(2025八上·台州月考)下列估算中,最接近实际的是()A.一个中学生受到的重力约为60N B.两个鸡蛋受到的重力约为1NC.七年级课本的质量约为2kg D.一块橡皮擦的质量约为1kg【答案】B【知识点】估测【解析】【分析】(1)重力的计算:重力的计算公式为G=mg(其中G表示重力,m表示质量,g取9.8N/kg,通常近似为10N/kg),需结合常见物体的质量估算重力。(2)常见物体的质量估算:要了解中学生、鸡蛋、课本、橡皮擦等常见物体的大致质量,从而判断其重力或质量是否符合实际。【解答】A、一个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kg,根据G=mg(g=10N/kg),受到的重力约为G=50kg×10N/kg=500N,远大于60N,故该选项错误。B、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50g,两个鸡蛋的质量约为100g=0.1kg,根据G=mg(g=10N/kg),受到的重力G=0.1kg×10N/kg=1N,故该选项正确。C、七年级课本的质量约为200g=0.2kg,远小于2kg,故该选项错误。D、一块橡皮擦的质量约为10g=0.01kg,远小于1kg,故该选项错误。故答案为:B3.(2025八上·台州月考)一个足球放在一块长木板上,如图"所示,木板和足球均发生了弹性形变,关于它们弹力的情况,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足球受到的支持力是木板产生的弹力B.足球产生的弹力作用在木板上C.木板形变是由于木板产生弹力造成的D.足球产生的弹力就是足球对木板的压力【答案】C【知识点】弹力【解析】【分析】 弹力是由于物体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弹力的方向垂直于接触面指向被支持的物体。【解答】 A.根据弹力产生的特点可知,足球受到的支持力是由木板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故A正确不合题意;B.足球发生形变,产生的弹力作用在与足球接触的木板上,故B正确不合题意;C.根据弹力产生的特点可知,木板形变是由于木板受到足球的压力形成的,故C错误符合题意;D.足球产生的弹力作用在与足球接触的木板上,可知足球产生的弹力就是足球因为受到重力对木板产生压力的结果,故D正确不合题意。故选C。4.(2025八上·台州月考)第33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于2024年7月26日至8月11日在法国巴黎举行,共设32个大项,329个小项。如图为龙舟、足球、射箭和公路自行车的体育图标,根据描述,其中与其它三个力所产生的作用效果不同的是()A.①划龙舟时用力划水,龙舟向前进B.②踢足球时用力踢球,球飞出去C.③射箭时用力拉弓,弓弦弯了D.④用力踩脚踏板时,自行车加速前进【答案】C【知识点】力的作用效果【解析】【分析】(1)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包括物体的运动速度大小、运动方向的改变);(2)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物体的形状或体积发生改变)。【解答】A、①划龙舟时用力划水,龙舟向前进,力改变了龙舟的运动状态,故该选项错误。B、②踢足球时用力踢球,球飞出去,力改变了足球的运动状态,故该选项错误。C、③射箭时用力拉弓,弓弦弯了,力使弓弦发生了形变,故该选项正确。D、④用力踩脚踏板时,自行车加速前进,力改变了自行车的运动状态,故该选项错误。故答案为:C。5.(2025八上·台州月考)师生间开展掰手腕活动。假设学生对老师的力为F1,老师对学生的力为F2,若老师获胜,则关于两力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A.F1=F2 B.F1>F2 C.F1<F2 D.无法判断【答案】A【知识点】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解析】【分析】(1)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当两个物体相互作用时,它们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2)掰手腕比赛胜负的决定因素:比赛的胜负取决于双方施加的力对各自手臂的力矩以及耐力的差异,而非作用力的大小。【解答】学生对老师的力和老师对学生的力是相互作用力,两个力的大小相等,即F1=F2。故答案为:A。6.(2025八上·台州月考)非洲地区人民会用装满水的矿泉水瓶制作“光导照明灯”(如图),其结构主要包括采光部、导光部及漫射部。为了将更多的太阳光“导”入屋内并照射向各个方向,以下方案中照明效果最好的是( )A. B.C. D.【答案】C【知识点】光的反射【解析】【分析】反射分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平行光线入射到平而光滑反射面上,反射光线还是平行射出,这种反射是镜面反射;平行光线入射到粗糙的反射面上,反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这种反射是漫反射。【解答】导光部分不透明且光滑可以较好的反射光线,漫射部分透明可以让光线透过,粗糙有利于发生漫反射,将更多的太阳光“导”入屋内并照射向各个方向,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7.(2025八上·台州月考)如图所示,图中成实像的是(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答案】B【知识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解析】【分析】凸透镜成实像时,成的都是倒立的像,而成虚像时,是正立的;平面镜所成的像是正立的。【解答】①通过放大镜看字,是利用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时,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此时成的是虚像;②照相机利用凸透镜的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性质制成的,因此成的是实像;③投影仪是根据凸透镜的物距介于一倍焦距与二倍焦距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的性质制成的,因此成的是实像;④通过平面镜所成的像是正立等大的虚像;因此成实像的是②③,故ACD错误,B正确。故答案为:B。8.(2025八上·台州月考)针对以下四幅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图中,演奏者通过手指在弦上按压位置的变化来改变发声的响度B.乙图中,敲锣时用力越大,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C.丙图中,随着向外不断抽气,手机铃声越来越大D.丁图中,城市某些路段两旁的透明板墙可以美化环境【答案】B【知识点】声音传播的条件;响度、音调与声源振动的关系;噪声的危害和防止噪声的途径【解析】【分析】(1)声音的高低叫音调,由振动频率决定;(2)声音的大小叫响度,由振幅决定;(3)根据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判断;(4)根据噪声的减弱方法判断。【解答】A.甲图中,演奏者通过手指在弦上按压位置的变化,改变琴弦振动部分的长度,从而改变它的振动频率,从而改变发声的音调,故A错误;B.乙图中,敲锣时用力越大,则锣的振幅越大,那么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故B正确;C.丙图中,随着向外不断抽气,里面的空气越来越稀薄,则手机铃声越来越小,故C错误;D.丁图中,城市某些路段两旁的透明板墙,可以将噪声阻挡和反射,从而减小噪声对居民区的污染,故D错误。故选B。9.(2025八上·台州月考)汽车“平视显示系统”是利用平面镜成像原理将行车信息通过挡风玻璃成像在司机视野正前方,减少司机低头次数,提升行车安全。当显示器上看到如图所示符号时,司机通过挡风玻璃看到的“像”是( )A. B. C. D.【答案】D【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解析】【分析】 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像和物关于镜面对称,分析解答。【解答】 抬头显示器将驾驶台上的仪表显示的图像反射到挡风玻璃,属于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体关于镜面是对称的,所以司机通过挡风玻璃看到的像与图像上下相反,看到的是等大的虚像。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10.(2025八上·台州月考)如图所示,一只烧杯中装有半杯水,放在水平木板AB上,一束光线竖直向下照在水面上。现在B端下方垫一个小木块C,使木板倾斜一个小的角度,则此时( )A.反射光线顺时针方向旋转 B.反射光线逆时针方向旋转C.折射光线的方向不变 D.折射光线逆时针方向旋转【答案】C【知识点】光的反射定律;光的折射现象及应用【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光的折射规律与反射规律,注意无论盛水的容器如何倾斜,水面永远是水平的。【解答】由图可知,一束光线竖直向下照在水面上,反射光线沿着入射光线返回,折射光线沿着入射光线垂直进入水中;当在B端下方垫一个小木块C时,水面仍是水平的,入射光线仍垂直射向水中。故答案为:C。11.(2025八上·台州月考)下列与声有关的语句中所表达的物理含义正确的是( )A.“震耳欲聋”说的是声音音调大B.“悦耳动听”说的是声音的音色美C.“尖厉刺耳”说的是声音响度高D.“轻声慢步”说的是声音的音调低【答案】B【知识点】响度、音调与声源振动的关系【解析】【分析】声音的大小叫响度,高低叫音调,特点叫音色,据此分析判断。【解答】A.“震耳欲聋”说的是声音的响度大,故A错误;B.“悦耳动听”说的是声音的音色美,故B正确;C.“尖厉刺耳”说的是声音音调高,故C错误;D.“轻声慢步”说的是声音的响度小,故D错误。故选B。12.(2025八上·台州月考)如下图所示,是凸透镜成像时,像距v和物距u的关系图像,据图像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实验中使用的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B.D状态下,光屏上成的像和投影仪原理相同C.A状态下,成的是放大的像D.从C状态变化到B状态过程中,所成像逐渐变大【答案】B【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解析】【分析】(1)根据凸透镜成像的四种情况和应用进行判断: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v>f,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u=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v=2f,一般用来求凸透镜的焦距。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v>2f,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2)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变。【解答】 A、u=v=2f,凸透镜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如图,u=v=2f=20cm,所以f=10cm,故A正确;B、D状态下,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与照相机成像原理相同,故B错误;C、A状态下,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C正确;D、从C状态变化到B状态过程中,物距减小,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变大,故D正确。故答案为:B。13.(2025八上·台州月考)小明将凸透镜紧靠如图甲所示的一幅卡通图片,然后将凸透镜逐渐远离图片的过程中,通过凸透镜观察到如图乙所示四个不同的像,则四个像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A.③②④① B.③②①④ C.②①③④ D.①②③④【答案】C【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解析】【分析】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距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物距等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等大实像.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成实像时,物距越远,像越小.此题主要考查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要熟练掌握凸透镜成像特点与物距之间的关系.平时在学习过程中善于总结实像与虚像的区别,实像都是倒立的,虚像是正立的.【解答】解:小明将凸透镜紧靠书上的一幅卡通图片,说明物距小于一倍焦距,凸透镜成的虚像是放大的,物体离凸透镜越近,像越接近物体的大小,也就是成的虚像越小,故先看到②,当在一倍焦距远离凸透镜的过程中,看到的像逐渐变大,当大于一倍焦距时,成倒立的像,即看到的为①,继续远离大于2倍焦距时,看到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即为③,成实像时,物距越远,像越小.因此最后看到的是④,故四个像的顺序为②①③④.故选C.14.(2025八上·台州月考)如上图所示,是小明为爷爷购买的一款助听器及部分结构名称,它能将声音放大,让听力衰减患者听见声音,其中患者听觉的形成与①听小骨②鼓膜③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④外耳道⑤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有关,那么听觉形成的正确途径是()A.声波→①→②→③→④→⑤ B.声波→④→③→①→②→⑤C.声波→④→①→②→③→⑤ D.声波→④→②→①→③→⑤【答案】D【知识点】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解析】【分析】听觉形成的过程:声波通过④外耳道传到②鼓膜,引起鼓膜振动;振动通过①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③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⑤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解答】听觉的形成过程为:外界声波→④外耳道(传递声波)→②鼓膜(产生振动)→①听小骨(传递振动)→③耳蜗(感受振动,产生兴奋,但不形成听觉)→听觉神经(传导兴奋)→⑤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听觉。故答案为:D。15.(2025八上·台州月考)对晶状体中央厚度和眼球前后径长度测量的数据,可以作为判断青少年视力问题的重要参考。如表是有关14~16周岁青少年眼球的相关数据,根据数据推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生物统计值 正常情况 同学A 同学B晶状体中央厚度 3.5~3.9mm 3.8mm 4.1mm眼球前后径长度 23.0~23.5mm 25mm 23.2mmA.同学A和同学B都可能有近视的风险B.同学A和同学B都可能有远视的风险C.同学A可能有近视的风险,同学B可能有远视的风险D.同学A可能有远视的风险,同学B可能有近视的风险【答案】A【知识点】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解析】【分析】(1)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对光线的会聚作用太强,使远处物体射来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前方,由此可以确定哪一个图表示了近视眼的成像情况。近视眼配戴凹透镜进行矫正。(2)远视眼的晶状体较薄,会聚能力较弱,看近处的物体时,将像成在视网膜的后面,远视眼配戴凸透镜进行矫正。【解答】A、同学 A 眼球前后径 25mm(大于正常范围 23.0~23.5mm),同学 B 晶状体中央厚度 4.1mm(大于正常范围 3.5~3.9mm),都存在近视风险的成因,故该选项正确。B、同学 A 和同学 B 的眼球结构数据不符合远视的成因,故该选项错误。C、同学 B 晶状体中央厚度超过正常范围,有近视风险而非远视风险,故该选项错误。D、同学 A 眼球前后径过长有近视风险,同学 B 晶状体过厚有近视风险,并非同学 A 远视、同学 B 近视,故该选项错误。故答案为:A。16.(2025八上·台州月考)雨后晴朗的夜晚,为了不踩到地面上的积水,迎着月光走路时地上 (填“亮处或“暗处”)是水,而背对月光走路时地上 (填“亮处”或“暗处”)是水。某同学迎着月光走,暗处发生的是 反射(选填“镜面”或“漫”),这种反射 (填“遵循”或“不遵循”)的光的反射定律。【答案】亮处;暗处;漫;遵循【知识点】光的反射;光的反射定律;镜面反射与漫反射【解析】【分析】(1)镜面反射:平行光线射到光滑表面上时反射光线也是平行的,如水面的反射。当迎着月光走时,月光经水面发生镜面反射,反射光线进入人的眼睛,所以水面看起来亮;地面发生漫反射,反射光线向各个方向,进入人眼睛的光线少,所以地面看起来暗。(2)漫反射:平行光线射到粗糙表面上时反射光线向各个方向,如地面的反射。当背着月光走时,月光经水面发生镜面反射,反射光线不能进入人的眼睛,所以水面看起来暗;地面发生漫反射,有少量光线进入人的眼睛,所以地面看起来亮。(3)光的反射定律: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即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解答】迎着月光走时,水面发生镜面反射,反射光进入人眼,所以地上亮处是水。背对月光走时,水面的镜面反射光不能进入人眼,地面漫反射有光进入人眼,所以地上暗处是水。迎着月光走时,暗处的地面发生的是漫反射。漫反射遵循光的反射定律。17.(2025八上·台州月考)航天员汤洪波的身高约1.75m,体重约68kg,如图为汤洪波出舱活动时的情境示意图。(1)汤洪波在地球上受到的重力为 N。(2)图中 能表示他受到的重力的方向(填写数字)建筑工人常用铅垂线来检查墙壁是否竖直,【答案】(1)680N(2)③【知识点】重力及其方向;重力的大小【解析】【分析】(1)已知汤洪波的体重,由G=mg可求得其重力;(2)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并且总是指向地球中心;【解答】 (1)汤洪波在地球上受到的重力为:G=mg=68kg×10N/kg=680N;(2)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并且总是指向地球中心,所以③能表示她受到的重力的方向;18.(2025八上·台州月考)某兴趣小组在绿色的透明空雪碧瓶中充入白色的烟,分别利用“烟”进行了如下实验:(1)甲同学用手电筒的光线从雪碧瓶穿过,就能清晰看到光的传播路径(如图甲)。这是利用光遇到空气中小的固体颗粒发生 ,使光进入人的眼睛,人能看到光的传播路径。(2)乙同学点燃一支蜡烛,把瓶口对准蜡烛的火焰,并保持适当的距离,拍动瓶底,可以看见“烟圈”一个一个的“射出”,并能吹动火焰 (如图乙),实验现象表明声音在空气中以 形式向远处传播。【答案】(1)反射(2)声波【知识点】声音传播的条件;光的反射【解析】【分析】(1)光线遇到不透明的物体时改变传播方向,继续在原来介质中传播,这就是光的反射;(2)根据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形式解答。【解答】(1)甲同学用手电筒的光线从雪碧瓶穿过,就能清晰看到光的传播路径(如图甲)。这是利用光遇到空气中小的固体颗粒发生反射,使光进入人的眼睛,人能看到光的传播路径。(2)乙同学点燃一支蜡烛,把瓶口对准蜡烛的火焰,并保持适当的距离,拍动瓶底,可以看见“烟圈”一个一个的“射出”,并能吹动火焰 (如图乙),实验现象表明声音在空气中以声波形式向远处传播。19.(2025八上·台州月考)请用学过的光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是人类首次拍到猩猩使用工具捕猎的情景。为了捉到一条鱼,猩猩用矛拼命地刺向水里却没有成功,这主要是由于光的 现象,猩猩看到水中的鱼比实际位置要 (填“深”或“浅”)。(2)图乙是光线在两种介质的界面处发生反射和折射的光路图,O点是入射点,介质是空气和玻璃。折射角的度数为 ,反射角的度数为 。【答案】(1)折射;浅(2)60°;35°【知识点】光的反射定律;作光的反射光路图;光的折射规律;光的折射现象及应用;作光的折射光路图【解析】【分析】折射定律由荷兰数学家斯涅尔发现,是在光的折射现象中,确定折射光线方向的定律。(1)折射光线位于入射光线和界面法线所决定的平面内;(2)折射线和入射线分别在法线的两侧;(3)入射角i的正弦和折射角i'的正弦的比值,对折射率一定的两种媒质来说是一个常数。光从光速大的介质进入光速小的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从光速小的介质进入光速大的介质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反射定律是光学中的基本原理,描述了光波在介质分界面上的反射规律。根据反射定律,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解答】(1)图甲是人类首次拍到猩猩使用工具捕猎的情景。为了捉到一条鱼,猩猩用矛拼命地刺向水里却没有成功,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中,发生偏折的形式,这主要是由于光的折射现象,猩猩看到水中的鱼比实际位置要浅。(2)折射角是折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为60℃,反射角是反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所以为35°;故答案为:(1)折射;浅(2)60°;35°20.(2025八上·台州月考)检查视力时要求被检查者与视力表相距5m。小敏在学校医务室检查视力,由于空间有限,用如图方式检查,她应距平面镜 m,平面镜里看到的视力表是 (选填“实”或“虚”)像,若将视力表向左移动0.5m,则小敏在平面镜里看到视力表的像大小 (填“变大”、“不变”或“变小”)【答案】2.2;虚;不变【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解析】【分析】 平面镜成像特点: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物像大小相等,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解答】 根据平面镜成像“物像等距”的规律可知,视力表与平面镜的距离为2.8m,则镜中视力表的像与平面镜距离也为2.8m。要求被检查者与视力表的距离为5m,为满足检测要求,被检查者应距离平面镜的距离为5m-2.8m=2.2m; 平面镜里看到的视力表是虚像。若将视力表向左移动0.5m,则视力表到平面镜的距离减小,则视力表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减小,但是根据平面镜成像“物像等大”的规律可知,小敏在平面镜里看到视力表的像大小不变。21.(2025八上·台州月考)如图所示,当敲响乙音叉时,观察到与甲音叉接触的乒乓球将会弹起 ,这一现象说明 ,也能说明声音可在空气中传播,还能说明声波能传递 。乒乓球所起的作用是 。【答案】发声物体在振动;能量;将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知识点】声音传播的条件;声音产生的条件【解析】【分析】(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2)声波的能量传递:声波可以传递能量,如本题中乙音叉的振动通过空气传递给甲音叉,使甲音叉振动。(3)转换法的应用:在物理实验中,对于一些微小的振动,常通过转换法将其放大,便于观察,本题中乒乓球将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解答】当敲响乙音叉时,甲音叉振动使乒乓球弹起,这一现象说明发声物体在振动。乙音叉的振动通过空气传递给甲音叉,使乒乓球弹起,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乒乓球将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其作用是将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22.(2025八上·台州月考)在以“力”为主题的辩论赛中,正方和反方都提出了许多观点,小科同学对他们的观点进行归纳整理,结果如表所示。其中正方和反方正确的观点分别有 、 (填序号)。正方 反方①两个物体相互接触,就一定有力的作用 ②两个物体相互接触,不一定有力的作用③两个物体不接触,一定没有力的作用 ④两个物体不接触,也可能有力的作用⑤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 ⑥力可以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⑦力的产生总涉及两个物体 ⑧一个物体也可以产生力的作用【答案】⑤⑦;②④【知识点】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解析】【分析】(1)力就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现象中的物体间推、拉、提、压、排斥、吸引等都叫力的作用;(2)力包括两种:接触力和非接触力;(3)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存在,有力至少有两个物体,一个是施力物体,一个是受力物体;(4)物体的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解答】(1)两个物体相互接触,不一定会产生力的作用(如紧靠竖直的墙放放在水平地面的木箱,与墙之间不存在力的作用);两个物体不接触,也不一定就不会产生力的作用(如磁体间的相互吸引),故①③错误、②④正确;(2)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力的产生总涉及两个物体,一个物体不可以产生力的作用,故⑤、⑦正确、⑥、⑧错误;其中正方和反方正确的观点分别有⑤⑦、②④。23.(2025八上·台州月考)如图是形状相似的三个钢笔笔套,它们的唯一不同就是长度发一样,小初同学发现:从左往右依次口吹这三个笔套时,发出的声音音调越来越低,请回答下列问题:(1)吹笔套时,振动发生的物体是 。(2)小初在课余时间利用相同的科学原理制作一个竹笛(如图),在竹管开口①处向管内吹气时,竹第可以发出美妙的笛声,推拉铁丝环⑥时,可以改变音调,则当布团⑤分别位于a、b、c三个位置时,竹笛发声音调最低的位置是 (填“a”、“b”或“c”)。【答案】(1)空气柱(2)C【知识点】声音产生的条件;响度、音调与声源振动的关系【解析】【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空气柱的振动会发出声音;(2)空气柱的长短影响振动的快慢,空气柱越短振动越快,音调越高,空气柱越长振动越慢,音调越低。【解答】(1)吹笔套,是笔套中的空气柱振动从而发出声音;(2)空气柱的长短影响振动的快慢,空气柱越短振动越快,音调越高,空气柱越长振动越慢,音调越低;所以,竹笛发声音调最高的位置是a,音调最低的位置是c。24.(2025八上·台州月考)中国的“天眼”由许多个反射面组成,对光有会聚作用,其外形相当于 (选填“凸面镜”或“凹面镜”)。“天眼”主要用以接收天体射电波段的辐射,它的观察范围超过了137亿光年。太阳光穿过地球大气层时会发生折射,如果没有这层大气,会出现日出 (选填“提前”或“延迟”)的现象。【答案】凹面镜;延迟【知识点】光的反射;凸面镜和凹面镜【解析】【分析】(1)凹面镜的光学性质:凹面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凸面镜对光有发散作用。(2)大气折射与日出现象:太阳光穿过地球大气层时会发生折射,使太阳的视位置比实际位置高;若没有大气层,折射效应消失,日出时太阳实际位置在水平线以下,观察到的日出会延迟。【解答】(1)中国 “天眼” 的反射面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面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因此其外形相当于凹面镜。(2)由于大气折射,太阳光穿过大气层时向地面偏折,使我们看到的太阳位置比实际高;若没有大气层,折射消失,日出时太阳实际位置在水平线以下,所以会出现日出延迟的现象。25.(2025八上·台州月考)如图所示,小柯用自制的水透镜来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1)该同学移动蜡烛、水透镜、光屏至如图所示,恰能在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利用此成像特点可制成 (选填“照相机”、“放大镜”或“投影仪”);若仅将蜡烛和光屏互换位置,则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成清晰的像。(2)此时水透镜的焦距可能是____。A.5.8cm B.14.3cm C.25.5cm(3)小科想要模拟近视眼看东西模糊的情景,应该把图中的光屏远离水透镜或者对水透镜 (选填“注水”或“抽水”)。【答案】(1)照相机;能(2)B(3)注水【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解析】【分析】(1)凸透镜成像规律:是指物体放在焦点之外,在凸透镜另一侧成倒立的实像,实像有缩小、等大、放大三种.物距越小,像距越大,实像越大.物体放在焦点之内,在凸透镜同一侧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距越小,像距越小,虚像越小.(2)设计并进行实验:一、提出问题:凸透镜成像,像的大小、正倒、虚实跟物距有什么关系?二、实验器材:带刻度的光具座、蜡烛、光屏、透镜(焦距在10~20 cm之间)、刻度尺.见实验装置图.三、实验步骤:1、先测出透镜的焦距:让凸透镜在阳光下来回移动,找着最小、最亮的点,用刻度尺量出亮点与凸透镜的距离,这就是这个凸透镜的焦距.2、实验探讨像的大小、正倒、虚实跟物距的关系:【解答】(1)该同学移动蜡烛、水透镜、光屏至如图所示,恰能在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此时物距小于像距,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就是利用此原理制成的;若仅将蜡烛和光屏互换位置,此时物距等于原来的像距,像距等于原来的物距,根据在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可知,光屏上能成清晰的像;(2)由图可知,u>v,且成实像,说明u=50cm>2f,2f>v=20cm>f,即20cm>f>10cm,故选:B;(3)近视眼所成的像在视网膜的前方,要模拟近视眼看东西模糊的情景,应该把图中的光屏远离水透镜或者对水透镜注水,此时水凸透镜凸度变大,焦距变短,像距变小,像成在光屏的前方。26.(2025八上·台州月考)某创新实验小组的同学发现:一只手捏住一根表面较光滑的实心铝棒的中间部位,另一只手的拇指和食指粘少许松香粉,在铝棒表面由手捏部位向外端摩擦,可以听见铝棒发出声音,而且在不同情况下铝棒发声的频率是不同的。于是同学们对“影响铝棒发声频率的因素”进行了探究。【猜想与假设】猜想一:铝棒发声的频率可能和铝棒的横截面积有关。猜想二:铝棒发声的频率可能和铝棒的长度有关。【实验设计与实施】找到5根不同规格的铝棒、频率检测器等器材,依次选择1根铝棒,每次均捏住铝棒的中间部位,从手捏部位向外端摩擦,测出铝棒发声的频率,数据记录如下。实心铝棒 铝棒长度(L/cm) 铝棒横截面积(S/mm2) 频率(f/Hz)1 71 29 35002 78 29 31463 71 52 35304 71 75 35725 105 29 2693(1)分析表格中实心铝棒 的三组数据,可知铝棒的长度相同时,铝棒的横截面积越大,发声频率越高。(2)为了验证猜想二,应分析表格中实心铝棒1、2、5的三组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 。(3)上述实验后,有同学提出新猜想,于是他们选用了一根铝棒,依次改变手捏铝棒的部位,从手捏部位向外端摩擦,再测出每次铝棒发声的频率,根据现象得出了相应的结论。由上可知,他们提出的新猜想是 。【答案】(1)1、3、4(2)横截面积相同时,铝棒长度越长,发声频率越低(3)铝棒发声的频率可能和手捏铝棒的部位有关【知识点】控制变量法;音调及其与频率的关系【解析】【分析】(1)控制变量法:在研究多个因素对某一物理量的影响时,控制其他因素不变,只改变其中一个因素,从而研究该因素对物理量的影响。(2)频率与物体长度、横截面积的关系:通过控制变量法分析数据,探究铝棒发声频率与长度、横截面积的关系。【解答】(1)探究与横截面积关系,必须控制长度不变,分析表格中实心铝棒1、3、4的数据可知,铝棒的长度是相同的,铝棒的横截面积越大,发声频率越高;(2)根据1、2、5数据知,截面积相同,故是探究铝棒发声的频率可能和铝棒的长度的关系;由数据可知,长度越长,发声频率越低。(3)选用了一根铝棒,依次改变手捏铝棒的部位,振动部分的长度改变了,测出了频率,据此提出的猜想是:铝棒发声的频率可能和手捏铝棒的部位有关。27.(2025八上·台州月考)小科同学学习了“光的折射”后,查阅资料发现:当光线以同一角度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水中的偏折程度与水的温度有关:水的温度越高,光线的偏折程度越大。为验证这一理论,小科开展探究。①将带有一条狭缝的黑纸贴在玻璃水槽的一侧,在水槽底部放一张白纸ABCD记录亮线的位置。在白纸上标注狭缝的位置为O。将一束平行光线以一定角度α从狭缝射入时会在水槽壁上留下一条亮线,在白纸上标注亮线位置为E。②在水槽中加入适量20℃的水,在白纸上标注亮线位置为M,撤去光线,清空水槽。③____ ,重复实验,在白纸上标注亮线的位置为N。④实验结束后,取出水槽底部白纸ABCD,分别将水温20℃、60℃时测得的亮线位置标记汇总,如图乙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小科的设计方案中通过比较 比较光线的偏折程度。(2)请将步骤③补充完整: 。(3)实验中小明发现亮线位置过于靠近,不便观察,请写出一种能改进这一不足的方法 。【答案】(1)亮线的位置(2)在水槽中加入与步骤②等量的60℃的水(3)增加水量【知识点】光的折射规律;光的折射现象及应用【解析】【分析】(1)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的现象。本实验通过比较亮线的位置来反映光线的偏折程度,运用了转换法。(2)控制变量法:在探究水的温度对光线偏折程度的影响时,需控制其他变量(如水量、入射角度等)不变,只改变水的温度。【解答】(1)小科的设计方案中通过比较亮线的位置来比较光线的偏折程度,因为亮线位置的变化反映了光线偏折程度的不同。(2)步骤③应补充为:在水槽中加入与步骤②等量的 60℃的水,这样才能保证除水的温度外,其他条件相同,从而探究水的温度对光线偏折程度的影响。(3)实验中亮线位置过于靠近,不便观察,可采用增加水量的方法,使光线在水中的传播路径更长,亮线位置的差异更明显,便于观察。28.(2025八上·台州月考)针对弹簧弹力的大小同哪些因素有关的问题,小北和小书同学进行了以下探究实验。【提出假设】假设I.弹簧弹力的大小与弹簧的材料有关假设Ⅱ.弹簧弹力的大小与弹簧的粗细有关假设Ⅲ.弹簧弹力的大小与弹簧的形变程度有关福甘的实验设计:将弹簧压缩后,在弹簧前放一物块,放手后物块被弹出,从物块被弹出距的多少来判断弹簧弹力的大小。【验证实验】取长度均为20cm,仅材料和粗细各不相同的弹簧各几根,进行对比实验。如图所示,将弹簧左端固定在0cm位置,右端用物块向左压缩至A位置(12cm)处,此时弹簧被压缩的长度为8cm,放手后物块沿水平面滑行到B位置停止,则AB之间的距离就是物块被推的距离。【收集证据】实验记录如表所示(注:粗细只取用两种型号)。实验组次 弹簧材料 弹簧粗细 弹簧被压缩的长度(cm) 物块被推的距离(cm)① 碳素 粗 8 25② 铬钒 粗 8 22③ 硅锰 粗 8 27④ 碳素 细 10 24⑤ 铬钒 细 10 18请你帮助福甘同学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1)进行①②③三组实验,是为了验证假设 。(选填“Ⅰ”或“Ⅱ”或“Ⅲ”)(2)根据表格中的实验数据,你认为小北同学能否验证假设Ⅱ? 。小书同学以悬空竖直放置且不挂钩码时的弹簧长度21cm作为原长,进行如图甲所示的实验,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并用刻度尺测量弹簧伸长量为x,已知处于平衡状态时弹力F等于挂上的钩码总重力。(3)小书同学同学根据得到的实验数据作出了F-x图像(如图乙所示)。据此可得出结论:在弹性限度范围内,弹力大小 。(4)在图乙的基础上,小迪同学用以自然水平放置且不挂钩码时的弹簧长度作为原长时的实验数据,用虚线作了相应的图像(如图丙所示),正确的是()(填字母)。A. B.C. D.【答案】(1)I(2)不能,无法形成单一变量(3)随伸长量增加而增加,成正比(4)A【知识点】弹力【解析】【分析】(1)控制变量法:在探究某个因素对物理量的影响时,控制其他因素不变,只改变该因素。本题中①②③组实验控制弹簧粗细、被压缩长度相同,改变材料,用于探究弹簧弹力与材料的关系。(2)假设验证的条件:验证假设 Ⅱ(弹簧弹力与粗细的关系)时,需控制材料、被压缩长度相同,仅改变粗细,但表格中无符合该控制变量的实验数据。【解答】(1)通过比较亮线的位置比较光线的偏折程度;(2)由④分别将水温20℃、60℃时测得的亮线位置标记汇总可知,步骤③为:在水槽中加入与步骤②等量的60℃的水;(3)增加水量可以改变亮线的位置。29.(2025八上·台州月考)同学们利用两支相同的蜡烛、白纸、带支架的薄玻璃板(薄玻璃板与水平纸面垂直)等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如图甲所示,实验中取两支大小相同的蜡烛,将一支蜡烛A固定在玻璃板前方,另一支蜡烛B放在玻璃板的后方,移动并使后面蜡烛与前方蜡烛的像完全重合,目的是便于比较像与物的 关系。这里运用了 法;(2)为确定像的虚实,需在蜡烛B位置放一个光屏,并在图乙中的 处观察光屏上是否有像(选填“①”、“②”、“③”或“④”);(3)实验过程中,两同学都在玻璃前方观察,甲同学通过玻璃看到了乙同学的眼睛,则乙同学通过玻璃 (选填“不一定”、“一定”、“一定不”)能看到甲的眼睛。原因是 ;(4)小科借来了旁边实验小组的玻璃板,放在蜡烛A的后面,他惊奇地发现,蜡烛A成了很多个像,如图丙所示。这些像与蜡烛A的大小关系是 (选填“相等”或“越远越小”)【答案】(1)大小;转换法(2)①(3)一定;光路是可逆的(4)相等【知识点】光的反射;光的反射定律;作光的反射光路图;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平面镜成像的相关作图【解析】【分析】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包括:成像为虚像: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无法在屏幕上投影。像与物的大小相等: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总是相等。 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像、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这些特点是平面镜成像的基本性质,适用于所有平面镜的情况。【解答】(1) 如图甲所示,实验中取两支大小相同的蜡烛,将一支蜡烛A固定在玻璃板前方,另一支蜡烛B放在玻璃板的后方,移动并使后面蜡烛与前方蜡烛的像完全重合,目的是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这里运用了转换法;(2) 为确定像的虚实,需在蜡烛B位置放一个光屏,并在图乙中的①处观察光屏上是否有像;虚像不能呈现在屏幕上;(3)实验过程中,两同学都在玻璃前方观察,甲同学通过玻璃看到了乙同学的眼睛,则乙同学通过玻璃一定能看到甲的眼睛,原因是光路是可逆的;(4) 小科借来了旁边实验小组的玻璃板,放在蜡烛A的后面,他惊奇地发现,蜡烛A成了很多个像,如图丙所示。这些像与蜡烛A的大小关系是相等的;故答案为小;转换法(2)①(3)一定;光路是可逆的(4)相等30.(2025八上·台州月考)如图甲所示为商场门口的广告投影灯及其内部结构,它主要由光源、广告片和凸透镜组成。兴趣小组对其内部的凸透镜进行了研究。(1)如图乙所示,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会聚在光屏上一点,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cm。(2)为模拟投影灯的原理,把蜡烛放在丙图位置时,移动光屏,在光屏上能成倒立、 的实像。(3)某同种广告投影灯无法在地面上获得清晰的广告图标,兴趣小组拆开了投影灯,测量了相关距离如图所示,请你分析该广告投影灯存在的问题 。(4)夏天夜晚,飞虫较多,有一只虫子恰好落在了广告投影灯的透镜上,那么地面上将会____.A.出现这只昆虫放大的像B.出现这只昆虫的影子C.不出现这只昆虫的像,但屏幕上出现一个大黑点D.地面上的广告几乎不受影响,只是比原来暗些【答案】(1)10(2)放大(3)物距(广告片到镜头的距离)小于一倍焦距(4)D【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凸透镜成像的应用【解析】【分析】(1)平行光聚焦法,亮点为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为就焦距。由此可以确定其焦距是多少;(2)当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利用这个规律制成的光学仪器是投影仪;(3)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4)凸透镜成像光的折射现象,物体发出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形成物体的实像;如果凸透镜的口径大,透过的光多,像就亮;口径小,透过的光少,像就暗。【解答】(1)由图乙知,焦点到凸透镜的距离为60.0cm-50.0cm=10.0cm,所以凸透镜的焦距为10.0cm;(2)由图乙知,当蜡烛在刻度尺的35cm处,u=50cm-35cm=15cm,2f>u>f,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利用这个规律制成的光学仪器是投影仪;(3)由图丁可知,广告片到镜头的距离是9cm,物距(广告片到镜头的距离)小于一倍焦距,即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不能成实像,广告投影灯无法在地面上获得清晰的广告图标;(4)虫子恰好落在了广告投影灯的透镜上,则在光屏上,整个物体发出的光虽有一部分被挡住,不会出现影子,但总会有一部分光通过其它部分凸透镜而会聚成像,因此,像与原来相同,仍然完整;由于透镜被遮住一部分,因此折射出的光线与原来相比减少了,故亮度会减弱,变暗了,故选D。故答案为:(1)10.0;(2)放大;(3)物距(广告片到镜头的距离)小于一倍焦距;(4)D。31.(2025八上·台州月考)(1)被称为“超级镜子发电站”的敦煌,电站内的1.2万多面定日镜以同心圆状围绕着260米高的吸热塔,这些定日平面镜把太阳光反射后会聚到吸热塔,其中某束光的传播路径如图丙,在图中画出定日平面镜的位置,并标出反射角。(2)如图所示,河里C处有一条小鱼,人眼在A处看见该鱼的位置为B处,请你画出眼睛位于A处看见河里小鱼的光路图。【答案】(1)(2)【知识点】光的反射;作光的反射光路图;镜面反射与漫反射;光的折射现象及应用;作光的折射光路图【解析】【分析】(1)平面镜反射光线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角平分线与法线重合,法线与镜面是垂直的,据此画图。(2)先根据眼睛与B点确定入射光线的方向,然后根据光从水斜射入空气中,折射角大于入射角,确定折射光线的方向和鱼的位置。【解答】(1)由图可知,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夹角为180°-64°-36°=80°,则入射角为=40°,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也等于40°,用虚线作出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夹角的角平分线即为法线,过入射点作法线的垂线即为镜面的位置,如下图所示:(2)连接眼睛A和鱼的像B,与分界面有一个交点O,即为折射点,过折射点做法线,根据光从水斜射入空气中,折射角大于入射角画出入射光线的位置,连接CO即为入射光线,如图所示:32.(2025八上·台州月考)请按要求完成下列作图。如图所示,一条光线以45°角斜射入平面镜,请完成平面镜反射和凸透镜折射的光路图,并标出反射角。【答案】【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的相关作图;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凸透镜成像的应用【解析】【分析】(1)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2)凸透镜的特殊光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过焦点。【解答】(1)首先过入射点作平面镜的法线,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为45 ,则入射角为90 45 =45 ,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作出反射光线,反射角为45 。(2)反射光线平行于凸透镜的主光轴,根据凸透镜的特殊光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过焦点,作出折射光线。33.(2025八上·台州月考)在图中画出与凹透镜对应的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答案】【知识点】透镜及其特点与分类;透镜的光路图【解析】【分析】(1)凹透镜的特殊光线 1:平行于主光轴的入射光线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2)凹透镜的特殊光线 2:延长线过焦点的入射光线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3)凹透镜的特殊光线 3: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解答】 指向另一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如图所示:34.(2025八上·台州月考)物体之间都存在万有引力,同一物体在月球上所受重力为地球上所受重力的,若地球上近似取g=10N/kg。(1)一个质量为1500g的物体在地球上时的重力是多少?(2)一根绳子在地球表面最多能悬挂重600N的物体,则它在月球表面最多能悬挂的物体的质量约是多少?【答案】(1)质量为1500g的物体在地球上的重力:G地=mg地=1.5kg×10N/kg=15N;(2)根据G月=得到:600N=,解得:G地=3600N;则它在月球上举起最大物体的质量为:。【知识点】重力的大小【解析】【分析】(1)根据G地=mg地计算物体在地球上的重力;(2)根据G月=计算该物体在地球上的重力,再根据计算该物体的质量。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浙江省台州市书生中学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第一次阶段性作业质量反馈(科学)(1-2章)(学生版).docx 浙江省台州市书生中学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第一次阶段性作业质量反馈(科学)(1-2章)(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