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通辽市第一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 (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内蒙古通辽市第一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 (含解析)

资源简介

内蒙古通辽市第一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物理试题
一、单选题
1.在研究物理问题时,很多时候我们并不关心物体的形状或大小,比如骑车利用导航去某地,运行过程中就可以把车当作一个有质量的点,这种经过抽象出来的点在物理学中叫做质点,下列关于物体可否被当作质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研究图1中运动员短道速滑过弯动作时,可以将运动员看成质点
B.在研究图2中运动员花样滑冰动作时,可以将运动员看成质点
C.在研究图3中运动员自由式空中技巧时,可以将运动员看成质点
D.在研究图4中运动员自由式空中大跳台的运动轨迹时,可以将运动员看成质点
2.每天早上的一中校园里都响起朗朗读书声,同学们通过诵读经典,尽享经典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不疑行船动,唯看远树来”。诗人选的是“远树”为参考系
B.“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中“桥流水不流”中的“桥流”选择的参考系是水
C.“飞花两岸照船红”是以两岸为参考系来描述花的运动
D.“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里研究“轻舟”的运动是以水为参考系
3.从铁路售票网12306查询到G232次列车的信息如图所示,用电子地图测距工具测得青岛站到上海虹桥站的直线距离约为530.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16:10表示时间间隔
B.图中6时48分表示时刻
C.青岛站到上海虹桥站的路程为530.3
D.根据以上信息,可以计算出列车的平均速度大小
4.物体的空间位置随时间的变化称为运动,关于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将运动物体看成质点,运用了等效替代的科学方法
B.位移是矢量,路程是标量;二者都是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
C.加速度描述速度变化的快慢。由可知,与成正比,与成反比
D.平均速度公式;当趋近时,这个平均速度就叫做某个时刻的瞬时速度
5.一质点沿x轴运动,其位置坐标x随时间t的变化图像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质点的运动轨迹是曲线
B.在0~2s内,质点的位移大小为6m
C.在4s时,质点的速度方向改变
D.在2~5s内,质点的平均速度大小为3m/s
6.下列几组物理量中,全部为矢量的一组是(  )
A.时间、位移、速度 B.路程、位移、速率
C.速度、速度变化量、加速度 D.位移、速率、加速度
7.赵凯华教授说过“加速度是人类认识史上最难建立的概念之一,也是每个初学物理的人最不易真正掌握的概念……”下列关于加速度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速度大,加速度一定大
B.物体可能做加速度正在减小的加速运动
C.速度正在变大,则加速度也一定在变大
D.物体做减速运动时,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变化量的方向相反
8.一辆卡车行驶在平直路面上,司机发现前方有紧急情况后紧急刹车,刹车后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式为,v和t的单位分别是和s。则5s末卡车的速度大小为(  )
A.0 B. C. D.-4m/s
9.某同学骑自行车以6m/s的初速度沿足够长的斜坡向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是2m/s2,经过5s,他在斜坡上通过的路程是(  )
A.30m B.25m C.55m D.80m
10.将一条长为的纸带扭转180°后连接两端就构成了一个莫比乌斯环,不考虑连接纸带时的长度损失。一只蚂蚁以恒定的速率从点沿纸带中线向前爬行,当其再一次来到点的整个过程中,蚂蚁的(  )
A.路程为 B.位移的大小为
C.加速度始终不为零 D.平均速度不为零
二、多选题
11.近日,央视军事宣传片《淬火》曝光了一起震撼的海上对峙事件:长沙舰在南海西沙海域与外舰对峙47小时,以一敌三,展现了长沙舰强大的战斗意志和冷静的态度。如图所示为长沙舰某次海域巡航活动路线图,长沙舰从A港出发先沿正东方向以30km/h的速度运动3h到达B处,然后沿正北方向以40km/h的速度运动3h到达小岛C处。求(  )
A.长沙舰的位移大小为50km
B.长沙舰全程的平均速度大小为35km/h
C.长沙舰全程的平均速度大小为25km/h
D.长沙舰全程的平均速率为35km/h
12.一质点由原点出发沿数轴做直线运动,其像如图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在第1s末时质点开始反向运动
B.在第末时质点速度为0,加速度不为0
C.第内与第内的加速度相同
D.第内的加速度沿正方向
13.一骑行爱好者在平直公路上骑行,从某时刻开始加速,自行车的加速度由零逐渐增到某一值后又立即逐渐减小到零,在这过程中自行车(  )
A.速度一直增加,直到加速度减到零为止
B.速度先增大后减小,直到加速度等于零为止
C.位移先增大后减小,直到加速度等于零为止
D.位移一直增大,加速度减小到零之后位移仍继续增大
14.如图甲所示是一种速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图,在这个系统中B为一个能发射超声波的固定小盒子,工作时小盒子B向被测物体发出短暂的超声波脉冲,脉冲被运动的物体反射后又被B盒接收,从B盒发射超声波开始计时,经时间Δt0再次发射超声波脉冲,图乙是连续两次发射的超声波的位移-时间图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超声波的速度为v声= B.超声波的速度为v声=
C.物体的平均速度为 D.物体的平均速度为
三、实验题
15.像打点计时器一样,光电计时器也是一种研究物体运动情况的常用计时仪器,其结构如图甲所示。a、b分别是光电门的激光发射和接收装置,当有物体从a、b间通过时,光电计时器就可以显示物体的挡光时间。某物理兴趣小组利用气垫导轨测定滑块的加速度。滑块上安装了宽度为d的遮光板,用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测量滑块上遮光板的宽度d,示数如图丙所示。滑块在牵引力的作用下先后加速通过两个光电门,配套的数字毫秒计记录了遮光板通过第一个光电门的时间为,通过第二个光电门的时间为,通过两个光电门的时间间隔为t。
(1)本实验利用光电门测滑块的速度,所应用的物理方法是(  )
A.等效替代法 B.理想实验法 C.极限思维法
(2)读出遮光板的宽度为 cm;
(3)滑块经过第一个光电门时的速度大小 ,滑块经过第二个光电门时的速度大小 。(用题目所给符号表示)
(4)滑块的平均加速度大小为 。(用题目所给符号表示)
(5)为了减小实验误差,可采取的方法是(  )
A.增大遮光板的宽度
B.减小遮光板的宽度
C.使滑块的释放点更远离光电门
D.使滑块的释放点更靠近光电门
16.某同学利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按如下步骤进行实验。
A.把一端附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平放在实验桌上,并使附有定滑轮的一端伸出桌面;
B.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上,并连接好电路;
C.将纸带固定在小车尾部,并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
D.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细绳跨过定滑轮,下边吊着适当重的钩码,放手后看小车能否在木板上做平稳的加速运动;
E.拉住纸带,将小车移至靠近打点计时器处,先放开纸带,再接通电源;
F.断开电源,取下纸带;
G.换上新纸带,重复操作两次。
(1)其中有一处错误的步骤是 (填步骤前字母)。
(2)如图所示是一条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电源频率为50Hz,0、1、2、3、4、5、6是七个计数点。每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各计数点到0的距离如图所示。求出计数点4的瞬时速度并填入表格。(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v1 v2 v3 v4 v5
数值/(m·s-1) 0.400 0.479 0.560 0.721
(3)以计数点0为计时起点,将各个时刻的瞬时速度标在下面直角坐标系中,并做出小车的瞬时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线 ;
(4)根据图像求出小车的加速度大小 m/s2。(计算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5)如果当时电网中交变电流的频率稍有增大,从50Hz变成了60Hz,而做实验的同学并不知道,仍按照50Hz进行数据处理,那么速度的测量值与实际值相比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四、解答题
17.如图所示,足球运动员在罚点球时,球获得20m/s的速度并做匀速直线运动。设脚与球作用时间为0.1s,球又在空中飞行0.2s后被守门员挡出,守门员双手与球接触时间为0.1s,且球被挡出后以10m/s的速度沿原路弹回,求:
罚点球的瞬间,球的加速度的大小:
守门员接触球瞬间,球的加速度的大小。
18.一辆汽车以54km/h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从某时刻起,汽车开始做匀加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2m/s2,10s末因故突然紧急刹车,随后汽车逐渐停了下来。刹车时汽车做匀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5m/s2。
(1)求汽车10s末的速度大小;
(2)汽车刹车后经过多长时间停下来;
求刹车后2s内汽车的位移大小;
19.如图所示,物体从光滑斜面上的A点由静止开始匀加速下滑,经过B点后进入(设经过B点前后速度大小不变)水平面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最后停在C点。每隔0.2s通过速度传感器测量物体的瞬时速度大小,下表给出了部分测量数据。求:
t(s) 0.0 0.2 0.4 … 1.2 1.4 1.6 …
v(m/s) 0.0 1.0 2.0 6.0 5.5 3.5 …
(1)物体在斜面和水平面上滑行的加速度大小;
(2)物体在斜面上下滑的时间;
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D
解析:A.在研究图1中运动员短道速滑过弯动作时,运动员的形状大小不能忽略,不可以将运动员看作质点,故A错误;B.在研究图2中运动员花样滑冰动作时,运动员的形状大小不能忽略,不可以将运动员看作质点,故B错误;C.在研究图3中运动员自由式空中技巧时,运动员的形状大小不能忽略,不可以将运动员看作质点,故C错误;D.在研究图4中运动员自由式空中大跳台的运动轨迹时,运动员的形状大小可以忽略,可以将运动员看作质点,故D正确。故选D。
2.答案:B
解析:A.“远树来”是相对于行船而言的,参考系应为船,而非远树,故A错误;B.“桥流”指桥相对于水运动,故参考系是水,描述正确,故B正确;C.“飞花”是花相对于船的运动,参考系应为船,而非两岸,故C错误;D.“轻舟过万重山”是以山或岸为参考系,而非水,故D错误。故选B。
3.答案:D
解析:A.16:10是列车到达的“时刻”(钟表读数),并非表示“时间间隔”,故A错误;B.6小时48分是列车运行的“时间间隔”,并非具体“时刻”(钟表读数),故B错误;C.题目中530.3km是青岛站与上海虹桥站之间的“直线距离”,并非列车实际行驶的“路程”,故C错误;D.列车从09:22开始运行至16:10到达,运行总时间为6小时48分。以直线距离530.3km作为位移大小,则可计算出平均速度,因此可以根据以上信息求出列车的平均速度大小,故D正确。故选D。
4.答案:D
解析:A.将运动物体看成质点,运用了理想化模型的科学方法,故A错误;B.位移是矢量,路程是标量,位移是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而路程是描述物体运动轨迹的物理量,故B错误;C.加速度描述速度变化的快慢,是比值定义式,则由可知。a与无关,与也无关,故C错误;D.平均速度公式,当趋近0时,这个平均速度就叫做某个时刻的瞬时速度,故D正确。故选D。
5.答案:D
解析:A.由于图只能描述直线运动,所以质点做直线运动,故A错误;B.在0~2s内,质点的位移大小为,故B错误;C.图像的斜率代表速度,则在4s末速度方向未改变,故C错误;D.在2~5s内,质点的位移为平均速度为故平均速度大小为3m/s,故D正确。故选D。
6.答案:C
解析:矢量需同时有大小和方向。
A.时间为标量,故A错误;B.路程、速率为标量,故B错误;C.速度(矢量)、速度变化量(矢量,由速度矢量差决定)、加速度(矢量,速度变化率),三者均为矢量,故C正确;D.速率为标量,故D错误。故选C。
7.答案:B
解析:A.加速度由速度变化率决定,与速度大小无关。例如匀速运动时速度大但加速度为零,故A错误;B.当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时,即使加速度减小,速度仍会增大(如汽车启动阶段),故B正确;C.速度增大只需加速度方向与速度相同,加速度大小可以不变或减小(如匀加速或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故C错误;D.加速度方向始终与速度变化量方向相同,减速时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但与方向一致,故D错误。故选B。
8.答案:A
解析:由速度公式可知,卡车初速度,加速度当速度减为0时,代入公式得即卡车在4秒时完全停止。5秒末的时间超过刹车时间,此时卡车已静止,速度保持为0。故选A。
9.答案:C
解析:以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由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代入数据解得自行车做单向直线运动,故路程等于位移大小为55m。故选C。
10.答案:C
解析:A.路程指运动轨迹的长度,可知,蚂蚁的路程为2L,故A错误;B.位移指由始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题中始末位置相同,则蚂蚁的位移为0,故B错误;C.图中蚂蚁速度大小一定,方向在变化,可知速度在变化,根据加速度定义式可知,蚂蚁的加速度始终不为零,故C正确;D.平均速度等于总位移与总时间的比值,结合上述可知,蚂蚁的位移为零,则蚂蚁的平均速度为零,故D错误。故选C。
11.答案:CD
解析:A.长沙舰向东运动的位移为再向北运动的位移则该过程中长沙舰的位移大小为解得,故A错误;BC.长沙舰的平均速度大小,故B错误;C正确;D.长沙舰的路程为该过程中长沙舰的平均速率,故D正确。故选CD。
12.答案:BCD
解析:A.图像中纵坐标数据代表速度,第1s末时速度为正方向5m/s,没有反向运动,故A错误;B.第2s末时速度为0,图像的斜率表加速度,第2s末时斜率不为0,则加速度不为0,故B正确;C.第2s内和第3s内的图线斜率相同,则加速度相同,故C正确;D.第4s内的斜率为正,说明勖加速度为正方向,故D正确。故选BCD。
13.答案:AD
解析:从某时刻开始加速,加速度由零逐渐增到某一值后又立即逐渐减小到零,自行车的速度先增大的快后增大的慢,速度一直增加,直到加速度减到零为止,位移一直在增大,当加速度减小到零后做匀速直线运动,位移仍继续增大。故选AD。
14.答案:ABD
解析:A.由乙图可知,超声波在时间内通过位移为,则超声波的速度为故A正确;B.由图可知:超声波通过位移为时,所用时间为,则超声波的速度为故B正确;CD.由题:物体通过的位移为时,所用时间为所以物体的平均速度为故C错误,D正确。故选ABD。
15.答案:(1)C
(2)1.20
(3);
(4)
(5)BC
解析:(1)本实验利用光电门测滑块的速度,是用时间极短的平均速度代替瞬时速度,所应用的物理方法是极限思维法。故选C。
(2)读出遮光板的宽度为
(3)滑块经过光电门的瞬时速度近似等于意光板通过光电门的平均速度,有
(4)由,得加速度
(5)AB.遮光板的宽度越小,遮光板经过光电门的平均速度越接近于滑块经过光电门的速度,误差越小,A错误,B正确;
C.使滑块的释放点更远离光电门,则通过光电门速度越大,通过光电门时间越短,遮光板经过光电门的平均速度越接近于滑块经过光电门的速度,误差越小,C正确;
D.使滑块的释放点更靠近光电门,遮光板经过光电门时的速度更小,所需时间更长,遮光板经过光电门时的平均速度反而更不接近滑块经过光电门的速度,D错误。
故选BC。
16.答案:(1)E
(2)0.640
(3)
(4)0.803
(5)偏小
解析:(1)E步骤有错误,应先接通电源再释放纸带,可以充分利用纸带。
(2)每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则时间间隔
根据中间时刻瞬时速度等于全程平均速度可知,打下4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大小为
(3)根据表中数据得图像
(4)该图像斜率表示加速度,故
(5)如果当时电网中交变电流的频率稍有增大,从50Hz变成了60Hz,实际打点周期变小,代入数据偏大,则速度测量值与实际值相比偏小。
17.答案:(1)
(2)
解析:(1)规定20m/s的速度方向为正方向
(2)规定20m/s的速度方向为正方向
负号表示方向与的速度方向相反
18.答案:(1)35m/s
(2)7s
(3)60m
解析:(1)由题意可知,汽车的初速度为
汽车10s末的速度大小为
(2)汽车刹车后到停下来所用的时间为
(3)求刹车后2s内汽车的位移大小为
19.答案:(1)5,10
(2)1.3s
解析:(1)由图表提供的数据,可知0~0.4s这段时间内,物体在斜面上加速,可得物体在斜面上的加速度为
1.4~1.6s物体在水平面上减速,可得加速度为
故物体在斜面上的加速度大小为5,在水平面上的加速度大小为10。
(2)设物体在斜面上滑行的时间为,由表格数据可知
在的时间段内
在的时间段内
两式联立解得,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