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浙江省绍兴市新昌县拔茅中学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10月阶段性检测 科学(1.1-2.1)1.(2025七上·新昌月考)测量是一个把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小明用一根细绳比较甲乙两个文具盒的长度,这实际上也是一个测量的过程。在这一测量过程中,标准量为( )A.甲盒子 B.乙盒子 C.细绳 D.无法确定【答案】C【知识点】长度的测量【解析】【分析】在物理学中,要想进行比较就必须有一个共同的比较标准,这个公认的标准量就称为单位,故每个物理量都有各自的单位。【解答】小明根据甲乙两个文具盒与绳子长度的关系来得出文具盒的大小,因此标准量为细绳,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2.(2025七上·新昌月考) 樟树的茎能够直立,与植物细胞中起支持作用的结构有关。该结构是( )A.细胞核 B.细胞质 C.叶绿体 D.细胞壁【答案】D【知识点】细胞的结构【解析】【分析】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解答】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其中细胞壁具有支持和保护作用,正是因为细胞壁的支持作用,才使的植物体的茎能够直立。故ABC错误,D正确。故答案为:D。3.(2025七上·新昌月考)广袤浩瀚的宇宙,蕴藏着无数不为人知的秘密,探索太空是人类不懈的追求。下列有关太空的问题中,不属于科学问题的是A.太阳系中哪颗行星最漂亮 B.流星是如何形成的C.物质质量在太空中是否改变 D.太空育种的种子是否会变异【答案】A【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认识科学【解析】【分析】科学研究是运用严密的科学方法,从事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认识客观世界,探索客观真理的活动过程。【解答】A 、“太阳系中哪颗行星最漂亮”,“漂亮” 是一个非常主观的概念,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审美标准和看法,没有一个客观的、统一的评判标准来确定哪颗行星最漂亮,无法通过科学实验、观察等方法进行客观的验证和解答,所以不属于科学问题。B 、“流星是如何形成的”,可以通过天文学的观测、理论研究等科学方法,从流星体的来源、进入地球大气层后的物理过程等方面进行研究和解释,属于科学问题。C 、“物质质量在太空中是否改变”,可以通过在太空中进行相关的物理实验,利用质量测量仪器等手段来进行验证和研究,根据质量的定义和物理规律来判断物质质量在太空环境下是否会发生变化,属于科学问题。D、“太空育种的种子是否会变异”,可以通过在太空进行育种实验,然后将种子带回地球进行种植和观察,与在地球上正常环境下培育的种子进行对比,通过生物学的检测和分析等方法来确定种子是否发生变异以及变异的情况,属于科学问题。故答案为:A。4.(2025七上·新昌月考)下列单位换算过程正确的是 ( )A.2.8升=2.8升×1000毫升=2800毫升B.C.2.4 米=2.4×1000=2400 毫米D.【答案】D【知识点】长度的测量;体积的测量【解析】【分析】物理量不同单位的换算正确与否包括两方面:进率和过程。据此作出判断。【解答】 A、“2.8升×1000毫升”得到的单位不存在,故A不正确;B、“1.3m2×10000”=13000m2≠13000cm2,故B不正确;C、换算过程缺少单位,故C不正确;D、进率及过程正确,故D正确。故答案为:D。5.(2025七上·新昌月考)甲同学用体温计给班上同学进行体温晨检:在未甩体温计的情况下,甲同学首先测得自己的体温是37.4℃,之后直接给乙同学使用,测得体温为37.5℃,意识到错误后,将体温计中的液柱甩回玻璃泡,再给丙同学使用,测得体温37.4℃,这时丁同学马上取走体温计未甩,自测体温得37.5℃,以上测得的四位同学中体温可能不正确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答案】A【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解析】【分析】体温计玻璃泡的上方有一段非常细的缩口,它可以使体温计玻璃泡上方的水银不能很快的流回玻璃泡中,所以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读数,同时体温计在使用前要用力甩一下,将水银甩回玻璃泡中。【解答】 根据体温计的特点,使用前用力甩一下玻璃泡上方的水银才能回到玻璃泡中;没有甩的体温计的读数是37.4℃,直接用来测量人的体温,若体温高于37.4℃,体温计中的水银会上升,测量是比较准确的;若病人的体温不高于37.4℃,体温计中的水银不会下降,依然显示的是37.4℃。故A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6.(2025七上·新昌月考)以下是小科对刻度尺和温度计使用的操作,下列对测量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A.小科用正确的方法测得某物体长度为0.5430m,则该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毫米B.图1中甲乙两刻度尺测量同一木块的长度,测量方法正确的是乙刻度尺C.图2 是某天晚上的气温,此时温度计显示的温度为16℃D.图3是一款小科自制的简易温度计,它是利用导管中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工作的【答案】A【知识点】长度的测量;温度及温度的测量【解析】【分析】A.长度测量时要求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B.刻度尺要与被测长度平行或重合,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被测长度的一端要与刻度尺的零刻线(若零刻线已磨损,则选择刻度尺上另一完好的刻度线)对齐。C.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读数时先看清是零上还是零下的,然后认清量程和分度值,最后读出示数。D.常用温度计是利用液体或气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解答】A.小科用正确的方法测得某物体长度为0.5430m=543.0mm,则该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毫米,故A正确;B.图1中甲乙两刻度尺测量同一木块的长度,测量方法正确的是甲刻度尺,乙刻度尺的刻度没有紧贴被测物体,故B错误;C.图2是某天晚上的气温,此时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液面在零刻度线以下,显示的温度为-4℃,故C错误;D.图3是一款小科自制的简易温度计,它是利用烧瓶中气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工作的,故D错误.故答案为:A。7.(2025七上·新昌月考)下表为某小组同学用大豆种子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实验,他们探究的环境条件是( )罐头瓶 实验材料 处理 环境① 干燥的大豆种子十浸清水的棉花 拧紧瓶盖 室温② 干燥的大豆种子 拧紧瓶盖 室温A.空气 B.温度 C.阳光 D.水分【答案】D【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种子萌发的过程与必要条件【解析】【分析】(1)种子萌发环境条件的探究: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探究实验需控制单一变量。(2)对照实验变量的判断:本实验中,罐头瓶①有浸清水的棉花(提供水分),罐头瓶②无水分,其他条件(空气、温度、阳光)相同,变量为水分。【解答】A、实验中空气条件相同,不是探究的环境条件,故该选项错误。B、实验中温度条件相同,不是探究的环境条件,故该选项错误。C、实验未涉及阳光变量,不是探究的环境条件,故该选项错误。D、实验变量是水分,探究的环境条件是水分,故该选项正确。故答案为:D。8.(2025七上·新昌月考)下列仪器中,既能用于加热,又能用作反应容器的是 ( )A.b和c B.d和g C.b和e D.e和g【答案】C【知识点】常见实验操作【解析】【分析】(1)常见仪器的用途:烧杯(b):可用于加热(需垫石棉网),也能作为反应容器,用于较多量试剂的反应等。试管(e):能直接加热,也可作为反应容器,用于少量试剂的反应。(2)其他仪器的局限性:酒精灯(c):仅用于加热,不能作反应容器;集气瓶(d)、量筒(g)不能用于加热。【解答】A、c(酒精灯)不能作反应容器,故该选项错误。B、d(集气瓶)、g(量筒)不能用于加热,故该选项错误。C、b(烧杯)和 e(试管)既能用于加热,又能用作反应容器,故该选项正确。D、g(量筒)不能用于加热,故该选项错误。故答案为:C。9.(2025七上·新昌月考)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上宇树科技的机器人与演员同台出演东北二人转节目。但我们不把它定义为生物学上的人,这是因为它不具有 ( )A.来回自由行走 B.能与人正常交流C.能排出代谢废物 D.能对问题做出应答【答案】C【知识点】识别生物与非生物;生物的基本特征【解析】【分析】(1)生物的基本特征:生物具有能排出代谢废物、能生长繁殖、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等基本特征。(2)机器人与生物的区别:机器人不具备生物的基本特征,如不能排出代谢废物、不能生长繁殖等。【解答】A、来回自由行走不是生物的基本特征,机器人可通过程序实现,但这不能说明其是生物,故该选项错误。B、能与人正常交流是通过程序设定,不是生物的基本特征,故该选项错误。C、能排出代谢废物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机器人不具备,故该选项正确。D、能对问题做出应答是程序设定,不是生物的基本特征,故该选项错误。故答案为:C。10.(2025七上·新昌月考)某同学以叶绿素含量为指标,研究了LED红蓝光照射对西兰花保鲜效果的影响。下表是甲、乙、丙、丁四位同学的叙述,他们的叙述与探究环节不匹配的是甲 西兰花的保鲜效果受到什么因素影响乙 可能是红蓝光照射对西兰花的保鲜效果有影响丙 对一组西兰花不进行光照,另一组西兰花采用LED红蓝光持续照射丁 红蓝光照射能缓解西兰花失绿变黄A.甲为提出问题 B.乙为作出猜想或假设C.丙为制定计划进行实验 D.丁为表达与交流【答案】D【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解析】【分析】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与交流等环节。提出问题:是对研究对象或现象产生疑问,以问题的形式呈现。作出假设:是对问题的一种可能的解释或推测。制定计划:是设计实验方案,包括确定实验变量、设置对照组等,以验证假设。实施计划:按照制定的计划进行实验操作。得出结论:根据实验结果对假设进行判断,得出结论。表达与交流:将探究过程和结果与他人进行交流分享。【解答】A、甲同学提出 “西兰花的保鲜效果受到什么因素影响”,这是对西兰花保鲜效果相关因素的疑问,属于提出问题环节,A 选项匹配。B 、乙同学说 “可能是红蓝光照射对西兰花的保鲜效果有影响”,这是对西兰花保鲜效果影响因素的一种推测,属于作出猜想或假设环节,B 选项匹配。C、丙同学描述 “对一组西兰花不进行光照,另一组西兰花采用 LED 红蓝光持续照射”,这是设计实验方案,确定了实验变量(是否进行 LED 红蓝光照射)和对照组(不进行光照的一组),属于制定计划进行实验环节,C 选项匹配。D 、丁同学说 “红蓝光照射能缓解西兰花失绿变黄”,这是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的结论,而不是表达与交流环节,表达与交流环节应该是将实验的过程、结果等与他人分享交流,D 选项不匹配。故答案为: D。11.(2025七上·新昌月考)下列关于“细胞学说”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单位B.细胞是由细胞分裂产生的C.一切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D.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提出了“细胞学说"【答案】C【知识点】细胞的发现和细胞学说【解析】【分析】建立于19世纪的细胞学说,是自然科学史上的一座丰碑,其建立者是德国的两位科学家施旺和施莱登。他们指出一切的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解答】 A.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单位 ,故A正确。B.细胞学说认为细胞是由细胞分裂产生的,故B正确。C.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但所有生物并不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如病毒无细胞结构,故C错误。D.细胞学说是19世纪40年代由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提出的,故D正确。故选C。12.(2025七上·新昌月考)如果用同一台显微镜观察同一标本三次,每次仅调整物镜和准焦螺旋,结果得到以下各图。那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视野最暗的是② B.视野范围最大的是③C.正常观察顺序是③→①→② D.观察③图时调节细准焦螺旋【答案】D【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解析】【分析】(1)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与视野亮度、视野范围的关系: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暗,视野范围越小;放大倍数越小,视野越亮,视野范围越大。(2)显微镜的观察顺序:通常先使用低倍镜(放大倍数小,视野范围大)找到物像,再换用高倍镜(放大倍数大)观察,此时需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解答】A、③的放大倍数最大,视野最暗,而非②,故该选项错误。B、②的放大倍数最小,视野范围最大,而非③,故该选项错误。C、正常观察顺序应是②(低倍镜)→①→③(高倍镜),而非③→①→②,故该选项错误。D、观察③图(高倍镜下)时,需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故该选项正确。故答案为:D。13.(2025七上·新昌月考)为庆祝妈妈的生日,小明购买了一个上端开口的爱心“温度计”作为礼物。当用手包裹住底端玻璃泡时,玻璃泡温度上升,内部气体受热膨胀,使管中液体迅速上升,形成一个爱心形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液面上升主要是由于玻璃泡受到手的挤压B.工作原理是液体热胀冷缩使液面升降C.夏季静止在桌面上的爱心“温度计”液柱较高D.冬季静止在桌面上的爱心“温度计”液柱较高【答案】C【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解析】【分析】(1)气体热胀冷缩的原理:一定质量的气体,温度升高时,体积膨胀;温度降低时,体积收缩。该 “温度计” 是利用内部气体的热胀冷缩来工作的。(2)温度对气体体积的影响:夏季温度高,气体受热膨胀明显,会使管中液柱升高;冬季温度低,气体遇冷收缩,液柱会降低。【解答】A、液面上升主要是由于玻璃泡内气体受热膨胀,而非玻璃泡受到手的挤压,故该选项错误。B、其工作原理是气体热胀冷缩,而非液体热胀冷缩,故该选项错误。C、夏季温度高,气体膨胀,爱心 “温度计” 液柱较高,故该选项正确。D、冬季温度低,气体收缩,液柱较低,而非较高,故该选项错误。故答案为:C。14.(2025七上·新昌月考)科学实验过程中要规范操作,注意实验安全,如果发生意外也要冷静处理。下列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中正确的是( )选项 意外事故 处理方法A 被化学试剂灼伤 马上用纱布包扎B 被热的试管烫伤 用大量冷水冲洗C 酒精灯打翻燃烧起来 立即用水浇灭火苗D 有化学试液溅入眼睛 立即用手搓揉眼睛A.A B.B C.C D.D【答案】B【知识点】实验室的安全与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常见实验操作;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解析】【分析】根据实验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来分析。【解答】A、被化学试剂灼伤,用缓缓流水冲洗1分钟以上,将化学试剂冲洗干净,再采取其它的措施,处理方法错误;B、被热的试管烫伤立即用大量冷水冲洗,处理方法正确;C、洒在桌面上的酒精燃烧起来,立即用湿抹布或沙子扑灭,不能用水浇灭,以防造成火势蔓延,处理方法错误;D、实验药品溅到眼睛里,用水冲洗,一边洗一边眨眼睛,然后送医院,不能用手搓揉眼睛,处理方法错误。故答案为:B。15.(2025七上·新昌月考)小灵用“密绕法”测同一根细铜丝直径。一种是密绕在圆柱形铅笔上(如图甲),一种是密绕在粗细不均匀的筷子上(如图乙),分别量出n圈铜丝的长度L,根据 便可得出铜丝的直径。则两种方法测量结果相比较 ( )A.乙偏大 B.乙偏小C.甲、乙结果一样 D.都有可能【答案】C【知识点】长度的测量;特殊测量方法【解析】【分析】(1)密绕法测细铜丝直径的原理:细铜丝的直径等于 n 圈铜丝的总长度 L 除以圈数 n,即 。(2)测量准确性的影响:只要铜丝是密绕的,无论绕在圆柱形铅笔还是粗细不均的筷子上,每一圈铜丝的直径是固定的,总长度 L 与圈数 n 的比值不变。【解答】A、乙的测量结果不会偏大,故该选项错误。B、乙的测量结果不会偏小,故该选项错误。C、因为细铜丝直径由决定,与绕线的载体形状无关,所以甲、乙结果一样,故该选项正确。D、结果是确定的,不是都有可能,故该选项错误。故答案为:C。16.(2025七上·新昌月考)如图所示为分度值不同的两把刻度尺A、B,用它们测量同一木块的边长。(1) (填“A”或“B”)的测量结果更精确一些;使用刻度尺B时测得木块边长是 厘米。(2)某同学用刻度尺A 对另一物体的长度进行了5次测量, 结果如下: 3.24厘米、3.26厘米、3.26厘米、3.65厘米, 3.2厘米, 则该物体的长度应记为 毫米。【答案】(1)A;4.2(2)32.5【知识点】长度的测量【解析】【分析】(1)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刻度尺的分度值越小,测量精度越高;刻度尺读数时首先要明确量程以及分度值,然后根据刻度线的位置读数;(2)为了减小误差通常进行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在数据处理时通常是先将错误数据删除,然后求平均值并保留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解答】(1)刻度尺 A 的分度值更小,所以测量结果更精确。刻度尺 B 的读数:刻度尺 B 的分度值是 1cm,测量时需估读到厘米的下一位,木块边长为 4.2 厘米。(2)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剔除错误数据):错误数据的判断:3.65 厘米与其他数据偏差较大,属于错误数据;3.2 厘米读数不规范(未估读到分度值下一位),也应剔除。平均值的计算:对有效数据 3.24 厘米、3.26 厘米、3.26 厘米求平均值,(3.24+3.26+3.26)÷3≈3.25cm=32.5mm17.(2025七上·新昌月考)某校举行了运动会,赛场上运动员们奋力拼搏,争创佳绩,请填写以下单位:(1)女子实心球比赛中,小晶同学投掷出12.8 的好成绩而夺冠。(2) 小科跑完1000m后, 喝了380 的矿泉水。(3)小湖获得100米冠军后,即时体温为37.2 。(4)裁判员用皮卷尺测跳远比赛成绩时,若不是将0刻度对准起跳点而是将刻度5对准了起跳点并没有注意到,并将皮尺拉得太紧,则测量结果会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或“不能确定”)【答案】(1)米\m(2)毫升\ml(3)摄氏度\℃(4)不能确定【知识点】物理量的单位【解析】【分析】(1)长度单位的应用:实心球投掷的距离属于长度测量,常用单位为米(m)。(2)体积单位的应用:矿泉水的量属于体积,常用单位为毫升(mL)。(3)温度单位的应用:体温的单位是摄氏度(℃)。(4)测量误差的分析:皮尺刻度 5 对准起跳点,会使测量结果偏小;但皮尺拉得太紧,会使测量结果也偏小。【解答】(1)女子实心球投掷距离的单位是米(m),故答案为:米m。(2)矿泉水体积的单位是毫升(mL),故答案为:毫升mL。(3)体温的单位是摄氏度(℃),故答案为:摄氏度 C。(4)刻度 5 对准起跳点且皮尺拉太紧,测量结果会偏小,故答案为:偏小。18.(2025七上·新昌月考)芦丁鸡因其体型小、产蛋量高、能自行孵化等特点,成为许多家庭中的景观宠物。(1)图甲,小科用刻度尺测量刚孵化的芦丁鸡体长,记录为 厘米 。(2)图乙,小科用量筒测量一批芦丁鸡鸡蛋的平均体积,步骤如下:①将适量的水倒入量筒内,读出水面刻度值。②将20个芦丁鸡鸡蛋轻放入量筒内,当鸡蛋完全浸没时,读出此时水面刻度值。请计算芦丁鸡鸡蛋的平均体积是 cm3,实验结束后,小科了解到芦丁鸡鸡蛋有一定吸水性,则所测量的平均体积将 (选填“偏大”、“不变”或“偏小”)。【答案】(1)2.80(2)3.5;偏小【知识点】体积的测量【解析】【分析】(1)刻度尺的读数:刻度尺读数需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图甲中刻度尺分度值为 1mm,测量结果为 2.80 厘米。(2)排水法测体积及误差分析:排水法测体积:鸡蛋的总体积等于放入鸡蛋后量筒的示数减去放入前的示数,再除以鸡蛋个数得到平均体积。吸水性对测量的影响:鸡蛋有吸水性,会使放入后量筒内水面上升的高度偏小,导致测量的总体积偏小,平均体积也偏小。【解答】(1)图甲中芦丁鸡体长记录为 2.80 厘米。(2)量筒放入鸡蛋前示数为 100mL,放入后为 170mL,总体积为 70mL,20 个鸡蛋的平均体积为70÷20=3.5cm3 ;因鸡蛋有吸水性,测量的平均体积将偏小。19.(2025七上·新昌月考)俗语说:“响水不开,开水不响。”开水真的不响吗 小明想对此进行研究,在爸爸的帮助下,小明用圆底铁锅在煤气灶上进行烧水实验。用温度计、数字声级计[测量声音强弱的仪器,声强(表示声音强弱程度的物理量)的单位是dB,数值越大,声音越响]分别测量锅内水的温度与锅旁声音的强弱,测量结果如下表所示:水温/℃ 21 40 60 70 80 85 90 95 M声强/dB 37.5 38.0 40.5 43.4 46.8 52.9 54.4 55.2 52.8现象 无气泡 无气泡 有 小气 泡产生 少量气泡上升 上升气泡增多 大量气泡上升 水 面有 气泡 形成 有更多小气泡形成 ,水变浑浊 沸腾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1)水沸腾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则表中M的数据是 ;分析以上信息,可知温度为 时,声音最响。(2)当时他们是在如图乙所示的气温下进行实验的,则当时的气温应该读作 ,该实验估计是在 (填“暑假”或“寒假”)完成的。(3)如果要根据表中的数据绘制一张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像,那么下列图像中,能正确反映实验过程的是____(填字母)。A. B.C. D.【答案】(1)98;95(2)-9(或零下9) 摄氏度;寒假(3)A【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解析】【分析】(1)温度计的读数:首先判断是零上还是零下,确定每一个大格和每一个小格各代表的示数,然后读数;由表中数据分析得出;(2)由(1)温度计读数的原则确定温度计的示数回答;(3)水的沸腾特点:水在加热过程中,温度逐渐升高,达到沸点后保持不变。水温随时间变化图像的判断:需要根据水沸腾时温度不变的特点来选择正确的图像。【解答】 (1)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甲温度计零刻度在温度计的下方,液柱远离零刻度,是零上,每一个大格代表10℃,每一个小格代表1℃,示数是98℃;由表中数据,当温度为95℃,响度为55.2dB,最大;(2)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乙所示温度计零刻度在温度计的上方,图中每一个大格代表5℃,每一个小格代表0.5℃,示数为-9℃,故该实验估计是在寒假完成的;(3)A、该图像反映了水加热时温度逐渐升高,达到沸点后温度保持不变,符合水沸腾的特点,故该选项正确。B、图像中温度达到一定值后下降,不符合水沸腾时温度不变的特点,故该选项错误。C、图像中温度有明显的波动,不符合水加热和沸腾的实际过程,故该选项错误。D、图像中温度逐渐下降,与水加热的过程不符,故该选项错误。故答案为:A。20.(2025七上·新昌月考)科学探究过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表达与交流;②得出结论;③作出猜测或假设;④提出问题;⑤制订探究计划;⑥获取事实与证据。(1)一次较完整的探究所经历的流程应该是④③ ①(填序号)。(2)通过实验,若实验结果与你的假设不符合时,则应该 ____。A.修改假设,重新进行实验B.修改结果,使结果与假设相符C.修改实验过程,使结果与假设相符【答案】(1)⑤⑥②(2)A【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解析】【分析】(1)科学探究的流程:科学探究的一般流程是提出问题(④)、作出猜测或假设(③)、制订探究计划(⑤)、获取事实与证据(⑥)、得出结论(②)、表达与交流(①)。(2)实验结果与假设不符的处理:科学探究要尊重事实,若实验结果与假设不符合,应修改假设,重新进行实验,而不能修改结果或实验过程来迎合假设。【解答】(1)一次较完整的探究所经历的流程应该是④③⑤⑥②。(2)若实验结果与假设不符合,应该修改假设,重新进行实验,故选 A。21.(2025七上·新昌月考)肺活量是身体机能的重要指标之一,是一个人做最大吸气后再做最大呼气所呼出的气体体积,单位是毫升水(mL)。小科想利用所学知识,设计一款简易肺活量测量装置。若小科在读取图中的量杯数据时俯视,则会使测得的肺活量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答案】偏大【知识点】体积的测量【解析】【分析】(1)量筒读数的误差分析:量筒读数时,俯视会使读数偏大。在测量肺活量时,俯视读取量杯数据,会导致测得的水的体积偏大,从而使测得的肺活量偏大。(2)简易肺活量测量装置的原理:该装置利用气体排出水的体积来测量肺活量,水的体积等于呼出气体的体积。【解答】若小科在读取图中的量杯数据时俯视读数偏大,则会使测量的肺活量偏大;22.(2025七上·新昌月考)鲜花人人喜爱,但“好花不常开”。于是,鲜花保鲜问题便成为喜爱鲜花的人工作之余所关注的问题。为了探索“延长鲜花保鲜的方法”,小德提出种种假设,并设计如下实验:a.取两只等大的锥形瓶,分别标上 A 和B;b.在A 和B 中分别注入等量的清水,然后在 A 中加入2颗维生素C,并搅拌使之溶解;c.在A 和B 中各插上一支同样新鲜的玫瑰花(如图),放在相同的环境中,每隔12小时观察一次,并做好观察记录。(1)该实验存在的不足之处是: 。(2)小德设计这个实验想要检验的假设是: 。(3)如果上述假设成立,则实验观察的结果是 。【答案】(1)数量太少,存在偶然性(2)维生素C可能能延长鲜花保鲜(3)相同条件下,A瓶鲜花保鲜时间比B长【知识点】控制变量法【解析】【分析】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解答】(1)实验设计中只使用了两只锥形瓶,且没有说明鲜花的数量和品种,这可能导致实验结果存在偶然性,无法准确反映维生素C对鲜花保鲜的影响。(2)小德设计这个实验想要检验的假设是维生素C能延长鲜花的保鲜时间。(3)如果假设成立,即维生素C能延长鲜花的保鲜时间,那么在相同条件下,A瓶(加入维生素C)中的鲜花保鲜时间会比B瓶(未加入维生素C)中的鲜花保鲜时间更长。23.(2025七上·新昌月考)观察是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显微镜是重要的观察工具。请回答:(1)该同学在用某光学显微镜观察植物切片时,发现该光学显微镜的镜盒里只有如图2所示的4个镜头。为了能够在视野中看到最多的细胞,宜选用图2中的镜头组合 (填字母组合)进行观察。(2)某同学在使用显微镜时,经常发现视野中会有“污物”出现。该同学为了能正确快速判断视野中“污物“可能存在的位置,画出了如图1所示的思维导图。请你在图1方框中填入合适的文字,将该思维导图补充完整。① ;② 。【答案】(1)AD(2)在装片上;在目镜上【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解析】【分析】(1)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与视野细胞数的关系: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量越多。目镜无螺纹,放大倍数与长度成反比(A、B 为目镜,A 放大倍数小);物镜有螺纹,放大倍数与长度成正比(C、D 为物镜,D 放大倍数小)。所以选择放大倍数小的目镜 A 和物镜 D 组合(AD),能看到最多的细胞。(2)显微镜视野中污物位置的判断:移动装片,若污物移动,说明污物在装片上(①);若污物不动,转动目镜,若污物移动,说明污物在目镜上(②);若污物仍不动,则在物镜上。【解答】(1)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暗;视野越小,细胞体积越大,细胞数目越少;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视野越亮,细胞体积越小,观察到的细胞数目越多。为了能够在视野中看到最多的细胞,宜选用放大倍数小的目镜A和物镜D。(2)显微镜视野中污点存在的位置只能是目镜、物镜和载玻片上。判断显微镜视野中污点的位置:先转动目镜如果污点动说明在目镜上,如果污点不动,说明不在目镜上;然后移动装片,污点动说明在装片上,如果不动说明污点在物镜上。24.(2025七上·新昌月考)同学们学习了量筒的使用方法后,尝试用量筒测量一块不规则石块的体积。发现小石块偏大无法直接放入量筒,经讨论,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方案。【测量体积】步骤①中,取出小石块后,烧杯中的液面会 (上升/不变/下降)。步骤②中读取的体积V1为40mL。步骤③中读取剩余水的体积V2为 mL,计算得出小石块的体积为 cm3。【实验反思】为了更精确地测量小石块的体积,水位标记线应更 (粗/细),取出小石块时带出的水分应尽可能 (多/少)。【答案】下降 (上升/不变/下降);20;20;细;少【知识点】体积的测量【解析】分析】(1)排水法测体积的原理及误差分析:当取出浸没在水中的石块时,石块会带出部分水,导致烧杯中液面下降。小石块的体积等于量筒中倒出的水的体积,即V=V1 -V2。(2)提高测量精确度的方法:水位标记线越细,对水位的标记越精确;取出石块时带出的水分越少,倒出的水的体积越接近石块的实际体积,测量结果越准确。【解答】(1)取出小石块后,烧杯中的液面会下降;步骤③中V2为 20 mL,小石块的体积为40 20=20cm3。(2)为了更精确地测量,水位标记线应更细,取出小石块时带出的水分应尽可能少。25.(2025七上·新昌月考)福寿螺于1981年引人中国,已被列入中国首批外来入侵物种。某科研团以选用除螺胺可湿性粉剂、除螺胺乙醇胺盐可湿性粉剂、聚醛·甲萘威颗剂、四聚乙醛4种常见的除螺剂,进行防治福寿螺的研究。【研究目的】探究____对防治福寿螺的效果【实验及数据】序号 除螺剂种类 2天后样本数 活螺数 死亡率1 除螺胺可湿性粉剂 200 42 79%2 除螺胺乙醇胺盐可湿性粉剂 200 34 83%3 聚醛·甲萘威颗剂 200 62 69%4 四聚乙醛 200 68 66%5 不加除螺剂 200 196 2%(1)请你将【研究目的】补充完整(2)该科研团队可以通过 判断该种除螺剂的防治效果(3)本实验中第5组不添加除螺剂成分,该组实验在本次研究中的作用是 (4)为什么样本数要用200 而不是1来完成实验 【答案】(1)不同品种除螺剂 (除螺剂种类)(2)福寿螺死亡率(3)对照(4)避免实验的偶然性,减小实验误差【知识点】实验步骤的探究;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解析】【分析】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解答】(1)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变量。分析表格可知,该实验变量为除螺剂种类,故实验目的是探究除螺剂种类对防治福寿螺的效果。(2)根据表格可知,该科研团队可以通过福寿螺的死亡率判断该种除螺剂的防治效果,与第5组相比,福寿螺的死亡率越高,防治效果越好。(3)本实验中第5组不添加除螺剂成分,该组实验在本次研究中的作用是作对照,使实验结果更有说服力。(4)实验过程中,样本数要用200而不是1可以避免实验的偶然性,减小实验误差,提高实验结果可信度。1 / 1浙江省绍兴市新昌县拔茅中学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10月阶段性检测 科学(1.1-2.1)1.(2025七上·新昌月考)测量是一个把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小明用一根细绳比较甲乙两个文具盒的长度,这实际上也是一个测量的过程。在这一测量过程中,标准量为( )A.甲盒子 B.乙盒子 C.细绳 D.无法确定2.(2025七上·新昌月考) 樟树的茎能够直立,与植物细胞中起支持作用的结构有关。该结构是( )A.细胞核 B.细胞质 C.叶绿体 D.细胞壁3.(2025七上·新昌月考)广袤浩瀚的宇宙,蕴藏着无数不为人知的秘密,探索太空是人类不懈的追求。下列有关太空的问题中,不属于科学问题的是A.太阳系中哪颗行星最漂亮 B.流星是如何形成的C.物质质量在太空中是否改变 D.太空育种的种子是否会变异4.(2025七上·新昌月考)下列单位换算过程正确的是 ( )A.2.8升=2.8升×1000毫升=2800毫升B.C.2.4 米=2.4×1000=2400 毫米D.5.(2025七上·新昌月考)甲同学用体温计给班上同学进行体温晨检:在未甩体温计的情况下,甲同学首先测得自己的体温是37.4℃,之后直接给乙同学使用,测得体温为37.5℃,意识到错误后,将体温计中的液柱甩回玻璃泡,再给丙同学使用,测得体温37.4℃,这时丁同学马上取走体温计未甩,自测体温得37.5℃,以上测得的四位同学中体温可能不正确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6.(2025七上·新昌月考)以下是小科对刻度尺和温度计使用的操作,下列对测量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A.小科用正确的方法测得某物体长度为0.5430m,则该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毫米B.图1中甲乙两刻度尺测量同一木块的长度,测量方法正确的是乙刻度尺C.图2 是某天晚上的气温,此时温度计显示的温度为16℃D.图3是一款小科自制的简易温度计,它是利用导管中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工作的7.(2025七上·新昌月考)下表为某小组同学用大豆种子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实验,他们探究的环境条件是( )罐头瓶 实验材料 处理 环境① 干燥的大豆种子十浸清水的棉花 拧紧瓶盖 室温② 干燥的大豆种子 拧紧瓶盖 室温A.空气 B.温度 C.阳光 D.水分8.(2025七上·新昌月考)下列仪器中,既能用于加热,又能用作反应容器的是 ( )A.b和c B.d和g C.b和e D.e和g9.(2025七上·新昌月考)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上宇树科技的机器人与演员同台出演东北二人转节目。但我们不把它定义为生物学上的人,这是因为它不具有 ( )A.来回自由行走 B.能与人正常交流C.能排出代谢废物 D.能对问题做出应答10.(2025七上·新昌月考)某同学以叶绿素含量为指标,研究了LED红蓝光照射对西兰花保鲜效果的影响。下表是甲、乙、丙、丁四位同学的叙述,他们的叙述与探究环节不匹配的是甲 西兰花的保鲜效果受到什么因素影响乙 可能是红蓝光照射对西兰花的保鲜效果有影响丙 对一组西兰花不进行光照,另一组西兰花采用LED红蓝光持续照射丁 红蓝光照射能缓解西兰花失绿变黄A.甲为提出问题 B.乙为作出猜想或假设C.丙为制定计划进行实验 D.丁为表达与交流11.(2025七上·新昌月考)下列关于“细胞学说”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单位B.细胞是由细胞分裂产生的C.一切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D.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提出了“细胞学说"12.(2025七上·新昌月考)如果用同一台显微镜观察同一标本三次,每次仅调整物镜和准焦螺旋,结果得到以下各图。那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视野最暗的是② B.视野范围最大的是③C.正常观察顺序是③→①→② D.观察③图时调节细准焦螺旋13.(2025七上·新昌月考)为庆祝妈妈的生日,小明购买了一个上端开口的爱心“温度计”作为礼物。当用手包裹住底端玻璃泡时,玻璃泡温度上升,内部气体受热膨胀,使管中液体迅速上升,形成一个爱心形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液面上升主要是由于玻璃泡受到手的挤压B.工作原理是液体热胀冷缩使液面升降C.夏季静止在桌面上的爱心“温度计”液柱较高D.冬季静止在桌面上的爱心“温度计”液柱较高14.(2025七上·新昌月考)科学实验过程中要规范操作,注意实验安全,如果发生意外也要冷静处理。下列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中正确的是( )选项 意外事故 处理方法A 被化学试剂灼伤 马上用纱布包扎B 被热的试管烫伤 用大量冷水冲洗C 酒精灯打翻燃烧起来 立即用水浇灭火苗D 有化学试液溅入眼睛 立即用手搓揉眼睛A.A B.B C.C D.D15.(2025七上·新昌月考)小灵用“密绕法”测同一根细铜丝直径。一种是密绕在圆柱形铅笔上(如图甲),一种是密绕在粗细不均匀的筷子上(如图乙),分别量出n圈铜丝的长度L,根据 便可得出铜丝的直径。则两种方法测量结果相比较 ( )A.乙偏大 B.乙偏小C.甲、乙结果一样 D.都有可能16.(2025七上·新昌月考)如图所示为分度值不同的两把刻度尺A、B,用它们测量同一木块的边长。(1) (填“A”或“B”)的测量结果更精确一些;使用刻度尺B时测得木块边长是 厘米。(2)某同学用刻度尺A 对另一物体的长度进行了5次测量, 结果如下: 3.24厘米、3.26厘米、3.26厘米、3.65厘米, 3.2厘米, 则该物体的长度应记为 毫米。17.(2025七上·新昌月考)某校举行了运动会,赛场上运动员们奋力拼搏,争创佳绩,请填写以下单位:(1)女子实心球比赛中,小晶同学投掷出12.8 的好成绩而夺冠。(2) 小科跑完1000m后, 喝了380 的矿泉水。(3)小湖获得100米冠军后,即时体温为37.2 。(4)裁判员用皮卷尺测跳远比赛成绩时,若不是将0刻度对准起跳点而是将刻度5对准了起跳点并没有注意到,并将皮尺拉得太紧,则测量结果会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或“不能确定”)18.(2025七上·新昌月考)芦丁鸡因其体型小、产蛋量高、能自行孵化等特点,成为许多家庭中的景观宠物。(1)图甲,小科用刻度尺测量刚孵化的芦丁鸡体长,记录为 厘米 。(2)图乙,小科用量筒测量一批芦丁鸡鸡蛋的平均体积,步骤如下:①将适量的水倒入量筒内,读出水面刻度值。②将20个芦丁鸡鸡蛋轻放入量筒内,当鸡蛋完全浸没时,读出此时水面刻度值。请计算芦丁鸡鸡蛋的平均体积是 cm3,实验结束后,小科了解到芦丁鸡鸡蛋有一定吸水性,则所测量的平均体积将 (选填“偏大”、“不变”或“偏小”)。19.(2025七上·新昌月考)俗语说:“响水不开,开水不响。”开水真的不响吗 小明想对此进行研究,在爸爸的帮助下,小明用圆底铁锅在煤气灶上进行烧水实验。用温度计、数字声级计[测量声音强弱的仪器,声强(表示声音强弱程度的物理量)的单位是dB,数值越大,声音越响]分别测量锅内水的温度与锅旁声音的强弱,测量结果如下表所示:水温/℃ 21 40 60 70 80 85 90 95 M声强/dB 37.5 38.0 40.5 43.4 46.8 52.9 54.4 55.2 52.8现象 无气泡 无气泡 有 小气 泡产生 少量气泡上升 上升气泡增多 大量气泡上升 水 面有 气泡 形成 有更多小气泡形成 ,水变浑浊 沸腾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1)水沸腾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则表中M的数据是 ;分析以上信息,可知温度为 时,声音最响。(2)当时他们是在如图乙所示的气温下进行实验的,则当时的气温应该读作 ,该实验估计是在 (填“暑假”或“寒假”)完成的。(3)如果要根据表中的数据绘制一张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像,那么下列图像中,能正确反映实验过程的是____(填字母)。A. B.C. D.20.(2025七上·新昌月考)科学探究过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表达与交流;②得出结论;③作出猜测或假设;④提出问题;⑤制订探究计划;⑥获取事实与证据。(1)一次较完整的探究所经历的流程应该是④③ ①(填序号)。(2)通过实验,若实验结果与你的假设不符合时,则应该 ____。A.修改假设,重新进行实验B.修改结果,使结果与假设相符C.修改实验过程,使结果与假设相符21.(2025七上·新昌月考)肺活量是身体机能的重要指标之一,是一个人做最大吸气后再做最大呼气所呼出的气体体积,单位是毫升水(mL)。小科想利用所学知识,设计一款简易肺活量测量装置。若小科在读取图中的量杯数据时俯视,则会使测得的肺活量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22.(2025七上·新昌月考)鲜花人人喜爱,但“好花不常开”。于是,鲜花保鲜问题便成为喜爱鲜花的人工作之余所关注的问题。为了探索“延长鲜花保鲜的方法”,小德提出种种假设,并设计如下实验:a.取两只等大的锥形瓶,分别标上 A 和B;b.在A 和B 中分别注入等量的清水,然后在 A 中加入2颗维生素C,并搅拌使之溶解;c.在A 和B 中各插上一支同样新鲜的玫瑰花(如图),放在相同的环境中,每隔12小时观察一次,并做好观察记录。(1)该实验存在的不足之处是: 。(2)小德设计这个实验想要检验的假设是: 。(3)如果上述假设成立,则实验观察的结果是 。23.(2025七上·新昌月考)观察是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显微镜是重要的观察工具。请回答:(1)该同学在用某光学显微镜观察植物切片时,发现该光学显微镜的镜盒里只有如图2所示的4个镜头。为了能够在视野中看到最多的细胞,宜选用图2中的镜头组合 (填字母组合)进行观察。(2)某同学在使用显微镜时,经常发现视野中会有“污物”出现。该同学为了能正确快速判断视野中“污物“可能存在的位置,画出了如图1所示的思维导图。请你在图1方框中填入合适的文字,将该思维导图补充完整。① ;② 。24.(2025七上·新昌月考)同学们学习了量筒的使用方法后,尝试用量筒测量一块不规则石块的体积。发现小石块偏大无法直接放入量筒,经讨论,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方案。【测量体积】步骤①中,取出小石块后,烧杯中的液面会 (上升/不变/下降)。步骤②中读取的体积V1为40mL。步骤③中读取剩余水的体积V2为 mL,计算得出小石块的体积为 cm3。【实验反思】为了更精确地测量小石块的体积,水位标记线应更 (粗/细),取出小石块时带出的水分应尽可能 (多/少)。25.(2025七上·新昌月考)福寿螺于1981年引人中国,已被列入中国首批外来入侵物种。某科研团以选用除螺胺可湿性粉剂、除螺胺乙醇胺盐可湿性粉剂、聚醛·甲萘威颗剂、四聚乙醛4种常见的除螺剂,进行防治福寿螺的研究。【研究目的】探究____对防治福寿螺的效果【实验及数据】序号 除螺剂种类 2天后样本数 活螺数 死亡率1 除螺胺可湿性粉剂 200 42 79%2 除螺胺乙醇胺盐可湿性粉剂 200 34 83%3 聚醛·甲萘威颗剂 200 62 69%4 四聚乙醛 200 68 66%5 不加除螺剂 200 196 2%(1)请你将【研究目的】补充完整(2)该科研团队可以通过 判断该种除螺剂的防治效果(3)本实验中第5组不添加除螺剂成分,该组实验在本次研究中的作用是 (4)为什么样本数要用200 而不是1来完成实验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C【知识点】长度的测量【解析】【分析】在物理学中,要想进行比较就必须有一个共同的比较标准,这个公认的标准量就称为单位,故每个物理量都有各自的单位。【解答】小明根据甲乙两个文具盒与绳子长度的关系来得出文具盒的大小,因此标准量为细绳,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2.【答案】D【知识点】细胞的结构【解析】【分析】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解答】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其中细胞壁具有支持和保护作用,正是因为细胞壁的支持作用,才使的植物体的茎能够直立。故ABC错误,D正确。故答案为:D。3.【答案】A【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认识科学【解析】【分析】科学研究是运用严密的科学方法,从事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认识客观世界,探索客观真理的活动过程。【解答】A 、“太阳系中哪颗行星最漂亮”,“漂亮” 是一个非常主观的概念,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审美标准和看法,没有一个客观的、统一的评判标准来确定哪颗行星最漂亮,无法通过科学实验、观察等方法进行客观的验证和解答,所以不属于科学问题。B 、“流星是如何形成的”,可以通过天文学的观测、理论研究等科学方法,从流星体的来源、进入地球大气层后的物理过程等方面进行研究和解释,属于科学问题。C 、“物质质量在太空中是否改变”,可以通过在太空中进行相关的物理实验,利用质量测量仪器等手段来进行验证和研究,根据质量的定义和物理规律来判断物质质量在太空环境下是否会发生变化,属于科学问题。D、“太空育种的种子是否会变异”,可以通过在太空进行育种实验,然后将种子带回地球进行种植和观察,与在地球上正常环境下培育的种子进行对比,通过生物学的检测和分析等方法来确定种子是否发生变异以及变异的情况,属于科学问题。故答案为:A。4.【答案】D【知识点】长度的测量;体积的测量【解析】【分析】物理量不同单位的换算正确与否包括两方面:进率和过程。据此作出判断。【解答】 A、“2.8升×1000毫升”得到的单位不存在,故A不正确;B、“1.3m2×10000”=13000m2≠13000cm2,故B不正确;C、换算过程缺少单位,故C不正确;D、进率及过程正确,故D正确。故答案为:D。5.【答案】A【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解析】【分析】体温计玻璃泡的上方有一段非常细的缩口,它可以使体温计玻璃泡上方的水银不能很快的流回玻璃泡中,所以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读数,同时体温计在使用前要用力甩一下,将水银甩回玻璃泡中。【解答】 根据体温计的特点,使用前用力甩一下玻璃泡上方的水银才能回到玻璃泡中;没有甩的体温计的读数是37.4℃,直接用来测量人的体温,若体温高于37.4℃,体温计中的水银会上升,测量是比较准确的;若病人的体温不高于37.4℃,体温计中的水银不会下降,依然显示的是37.4℃。故A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6.【答案】A【知识点】长度的测量;温度及温度的测量【解析】【分析】A.长度测量时要求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B.刻度尺要与被测长度平行或重合,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被测长度的一端要与刻度尺的零刻线(若零刻线已磨损,则选择刻度尺上另一完好的刻度线)对齐。C.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读数时先看清是零上还是零下的,然后认清量程和分度值,最后读出示数。D.常用温度计是利用液体或气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解答】A.小科用正确的方法测得某物体长度为0.5430m=543.0mm,则该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毫米,故A正确;B.图1中甲乙两刻度尺测量同一木块的长度,测量方法正确的是甲刻度尺,乙刻度尺的刻度没有紧贴被测物体,故B错误;C.图2是某天晚上的气温,此时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液面在零刻度线以下,显示的温度为-4℃,故C错误;D.图3是一款小科自制的简易温度计,它是利用烧瓶中气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工作的,故D错误.故答案为:A。7.【答案】D【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种子萌发的过程与必要条件【解析】【分析】(1)种子萌发环境条件的探究: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探究实验需控制单一变量。(2)对照实验变量的判断:本实验中,罐头瓶①有浸清水的棉花(提供水分),罐头瓶②无水分,其他条件(空气、温度、阳光)相同,变量为水分。【解答】A、实验中空气条件相同,不是探究的环境条件,故该选项错误。B、实验中温度条件相同,不是探究的环境条件,故该选项错误。C、实验未涉及阳光变量,不是探究的环境条件,故该选项错误。D、实验变量是水分,探究的环境条件是水分,故该选项正确。故答案为:D。8.【答案】C【知识点】常见实验操作【解析】【分析】(1)常见仪器的用途:烧杯(b):可用于加热(需垫石棉网),也能作为反应容器,用于较多量试剂的反应等。试管(e):能直接加热,也可作为反应容器,用于少量试剂的反应。(2)其他仪器的局限性:酒精灯(c):仅用于加热,不能作反应容器;集气瓶(d)、量筒(g)不能用于加热。【解答】A、c(酒精灯)不能作反应容器,故该选项错误。B、d(集气瓶)、g(量筒)不能用于加热,故该选项错误。C、b(烧杯)和 e(试管)既能用于加热,又能用作反应容器,故该选项正确。D、g(量筒)不能用于加热,故该选项错误。故答案为:C。9.【答案】C【知识点】识别生物与非生物;生物的基本特征【解析】【分析】(1)生物的基本特征:生物具有能排出代谢废物、能生长繁殖、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等基本特征。(2)机器人与生物的区别:机器人不具备生物的基本特征,如不能排出代谢废物、不能生长繁殖等。【解答】A、来回自由行走不是生物的基本特征,机器人可通过程序实现,但这不能说明其是生物,故该选项错误。B、能与人正常交流是通过程序设定,不是生物的基本特征,故该选项错误。C、能排出代谢废物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机器人不具备,故该选项正确。D、能对问题做出应答是程序设定,不是生物的基本特征,故该选项错误。故答案为:C。10.【答案】D【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解析】【分析】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与交流等环节。提出问题:是对研究对象或现象产生疑问,以问题的形式呈现。作出假设:是对问题的一种可能的解释或推测。制定计划:是设计实验方案,包括确定实验变量、设置对照组等,以验证假设。实施计划:按照制定的计划进行实验操作。得出结论:根据实验结果对假设进行判断,得出结论。表达与交流:将探究过程和结果与他人进行交流分享。【解答】A、甲同学提出 “西兰花的保鲜效果受到什么因素影响”,这是对西兰花保鲜效果相关因素的疑问,属于提出问题环节,A 选项匹配。B 、乙同学说 “可能是红蓝光照射对西兰花的保鲜效果有影响”,这是对西兰花保鲜效果影响因素的一种推测,属于作出猜想或假设环节,B 选项匹配。C、丙同学描述 “对一组西兰花不进行光照,另一组西兰花采用 LED 红蓝光持续照射”,这是设计实验方案,确定了实验变量(是否进行 LED 红蓝光照射)和对照组(不进行光照的一组),属于制定计划进行实验环节,C 选项匹配。D 、丁同学说 “红蓝光照射能缓解西兰花失绿变黄”,这是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的结论,而不是表达与交流环节,表达与交流环节应该是将实验的过程、结果等与他人分享交流,D 选项不匹配。故答案为: D。11.【答案】C【知识点】细胞的发现和细胞学说【解析】【分析】建立于19世纪的细胞学说,是自然科学史上的一座丰碑,其建立者是德国的两位科学家施旺和施莱登。他们指出一切的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解答】 A.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单位 ,故A正确。B.细胞学说认为细胞是由细胞分裂产生的,故B正确。C.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但所有生物并不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如病毒无细胞结构,故C错误。D.细胞学说是19世纪40年代由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提出的,故D正确。故选C。12.【答案】D【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解析】【分析】(1)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与视野亮度、视野范围的关系: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暗,视野范围越小;放大倍数越小,视野越亮,视野范围越大。(2)显微镜的观察顺序:通常先使用低倍镜(放大倍数小,视野范围大)找到物像,再换用高倍镜(放大倍数大)观察,此时需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解答】A、③的放大倍数最大,视野最暗,而非②,故该选项错误。B、②的放大倍数最小,视野范围最大,而非③,故该选项错误。C、正常观察顺序应是②(低倍镜)→①→③(高倍镜),而非③→①→②,故该选项错误。D、观察③图(高倍镜下)时,需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故该选项正确。故答案为:D。13.【答案】C【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解析】【分析】(1)气体热胀冷缩的原理:一定质量的气体,温度升高时,体积膨胀;温度降低时,体积收缩。该 “温度计” 是利用内部气体的热胀冷缩来工作的。(2)温度对气体体积的影响:夏季温度高,气体受热膨胀明显,会使管中液柱升高;冬季温度低,气体遇冷收缩,液柱会降低。【解答】A、液面上升主要是由于玻璃泡内气体受热膨胀,而非玻璃泡受到手的挤压,故该选项错误。B、其工作原理是气体热胀冷缩,而非液体热胀冷缩,故该选项错误。C、夏季温度高,气体膨胀,爱心 “温度计” 液柱较高,故该选项正确。D、冬季温度低,气体收缩,液柱较低,而非较高,故该选项错误。故答案为:C。14.【答案】B【知识点】实验室的安全与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常见实验操作;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解析】【分析】根据实验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来分析。【解答】A、被化学试剂灼伤,用缓缓流水冲洗1分钟以上,将化学试剂冲洗干净,再采取其它的措施,处理方法错误;B、被热的试管烫伤立即用大量冷水冲洗,处理方法正确;C、洒在桌面上的酒精燃烧起来,立即用湿抹布或沙子扑灭,不能用水浇灭,以防造成火势蔓延,处理方法错误;D、实验药品溅到眼睛里,用水冲洗,一边洗一边眨眼睛,然后送医院,不能用手搓揉眼睛,处理方法错误。故答案为:B。15.【答案】C【知识点】长度的测量;特殊测量方法【解析】【分析】(1)密绕法测细铜丝直径的原理:细铜丝的直径等于 n 圈铜丝的总长度 L 除以圈数 n,即 。(2)测量准确性的影响:只要铜丝是密绕的,无论绕在圆柱形铅笔还是粗细不均的筷子上,每一圈铜丝的直径是固定的,总长度 L 与圈数 n 的比值不变。【解答】A、乙的测量结果不会偏大,故该选项错误。B、乙的测量结果不会偏小,故该选项错误。C、因为细铜丝直径由决定,与绕线的载体形状无关,所以甲、乙结果一样,故该选项正确。D、结果是确定的,不是都有可能,故该选项错误。故答案为:C。16.【答案】(1)A;4.2(2)32.5【知识点】长度的测量【解析】【分析】(1)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刻度尺的分度值越小,测量精度越高;刻度尺读数时首先要明确量程以及分度值,然后根据刻度线的位置读数;(2)为了减小误差通常进行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在数据处理时通常是先将错误数据删除,然后求平均值并保留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解答】(1)刻度尺 A 的分度值更小,所以测量结果更精确。刻度尺 B 的读数:刻度尺 B 的分度值是 1cm,测量时需估读到厘米的下一位,木块边长为 4.2 厘米。(2)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剔除错误数据):错误数据的判断:3.65 厘米与其他数据偏差较大,属于错误数据;3.2 厘米读数不规范(未估读到分度值下一位),也应剔除。平均值的计算:对有效数据 3.24 厘米、3.26 厘米、3.26 厘米求平均值,(3.24+3.26+3.26)÷3≈3.25cm=32.5mm17.【答案】(1)米\m(2)毫升\ml(3)摄氏度\℃(4)不能确定【知识点】物理量的单位【解析】【分析】(1)长度单位的应用:实心球投掷的距离属于长度测量,常用单位为米(m)。(2)体积单位的应用:矿泉水的量属于体积,常用单位为毫升(mL)。(3)温度单位的应用:体温的单位是摄氏度(℃)。(4)测量误差的分析:皮尺刻度 5 对准起跳点,会使测量结果偏小;但皮尺拉得太紧,会使测量结果也偏小。【解答】(1)女子实心球投掷距离的单位是米(m),故答案为:米m。(2)矿泉水体积的单位是毫升(mL),故答案为:毫升mL。(3)体温的单位是摄氏度(℃),故答案为:摄氏度 C。(4)刻度 5 对准起跳点且皮尺拉太紧,测量结果会偏小,故答案为:偏小。18.【答案】(1)2.80(2)3.5;偏小【知识点】体积的测量【解析】【分析】(1)刻度尺的读数:刻度尺读数需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图甲中刻度尺分度值为 1mm,测量结果为 2.80 厘米。(2)排水法测体积及误差分析:排水法测体积:鸡蛋的总体积等于放入鸡蛋后量筒的示数减去放入前的示数,再除以鸡蛋个数得到平均体积。吸水性对测量的影响:鸡蛋有吸水性,会使放入后量筒内水面上升的高度偏小,导致测量的总体积偏小,平均体积也偏小。【解答】(1)图甲中芦丁鸡体长记录为 2.80 厘米。(2)量筒放入鸡蛋前示数为 100mL,放入后为 170mL,总体积为 70mL,20 个鸡蛋的平均体积为70÷20=3.5cm3 ;因鸡蛋有吸水性,测量的平均体积将偏小。19.【答案】(1)98;95(2)-9(或零下9) 摄氏度;寒假(3)A【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解析】【分析】(1)温度计的读数:首先判断是零上还是零下,确定每一个大格和每一个小格各代表的示数,然后读数;由表中数据分析得出;(2)由(1)温度计读数的原则确定温度计的示数回答;(3)水的沸腾特点:水在加热过程中,温度逐渐升高,达到沸点后保持不变。水温随时间变化图像的判断:需要根据水沸腾时温度不变的特点来选择正确的图像。【解答】 (1)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甲温度计零刻度在温度计的下方,液柱远离零刻度,是零上,每一个大格代表10℃,每一个小格代表1℃,示数是98℃;由表中数据,当温度为95℃,响度为55.2dB,最大;(2)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乙所示温度计零刻度在温度计的上方,图中每一个大格代表5℃,每一个小格代表0.5℃,示数为-9℃,故该实验估计是在寒假完成的;(3)A、该图像反映了水加热时温度逐渐升高,达到沸点后温度保持不变,符合水沸腾的特点,故该选项正确。B、图像中温度达到一定值后下降,不符合水沸腾时温度不变的特点,故该选项错误。C、图像中温度有明显的波动,不符合水加热和沸腾的实际过程,故该选项错误。D、图像中温度逐渐下降,与水加热的过程不符,故该选项错误。故答案为:A。20.【答案】(1)⑤⑥②(2)A【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解析】【分析】(1)科学探究的流程:科学探究的一般流程是提出问题(④)、作出猜测或假设(③)、制订探究计划(⑤)、获取事实与证据(⑥)、得出结论(②)、表达与交流(①)。(2)实验结果与假设不符的处理:科学探究要尊重事实,若实验结果与假设不符合,应修改假设,重新进行实验,而不能修改结果或实验过程来迎合假设。【解答】(1)一次较完整的探究所经历的流程应该是④③⑤⑥②。(2)若实验结果与假设不符合,应该修改假设,重新进行实验,故选 A。21.【答案】偏大【知识点】体积的测量【解析】【分析】(1)量筒读数的误差分析:量筒读数时,俯视会使读数偏大。在测量肺活量时,俯视读取量杯数据,会导致测得的水的体积偏大,从而使测得的肺活量偏大。(2)简易肺活量测量装置的原理:该装置利用气体排出水的体积来测量肺活量,水的体积等于呼出气体的体积。【解答】若小科在读取图中的量杯数据时俯视读数偏大,则会使测量的肺活量偏大;22.【答案】(1)数量太少,存在偶然性(2)维生素C可能能延长鲜花保鲜(3)相同条件下,A瓶鲜花保鲜时间比B长【知识点】控制变量法【解析】【分析】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解答】(1)实验设计中只使用了两只锥形瓶,且没有说明鲜花的数量和品种,这可能导致实验结果存在偶然性,无法准确反映维生素C对鲜花保鲜的影响。(2)小德设计这个实验想要检验的假设是维生素C能延长鲜花的保鲜时间。(3)如果假设成立,即维生素C能延长鲜花的保鲜时间,那么在相同条件下,A瓶(加入维生素C)中的鲜花保鲜时间会比B瓶(未加入维生素C)中的鲜花保鲜时间更长。23.【答案】(1)AD(2)在装片上;在目镜上【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解析】【分析】(1)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与视野细胞数的关系: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量越多。目镜无螺纹,放大倍数与长度成反比(A、B 为目镜,A 放大倍数小);物镜有螺纹,放大倍数与长度成正比(C、D 为物镜,D 放大倍数小)。所以选择放大倍数小的目镜 A 和物镜 D 组合(AD),能看到最多的细胞。(2)显微镜视野中污物位置的判断:移动装片,若污物移动,说明污物在装片上(①);若污物不动,转动目镜,若污物移动,说明污物在目镜上(②);若污物仍不动,则在物镜上。【解答】(1)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暗;视野越小,细胞体积越大,细胞数目越少;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视野越亮,细胞体积越小,观察到的细胞数目越多。为了能够在视野中看到最多的细胞,宜选用放大倍数小的目镜A和物镜D。(2)显微镜视野中污点存在的位置只能是目镜、物镜和载玻片上。判断显微镜视野中污点的位置:先转动目镜如果污点动说明在目镜上,如果污点不动,说明不在目镜上;然后移动装片,污点动说明在装片上,如果不动说明污点在物镜上。24.【答案】下降 (上升/不变/下降);20;20;细;少【知识点】体积的测量【解析】分析】(1)排水法测体积的原理及误差分析:当取出浸没在水中的石块时,石块会带出部分水,导致烧杯中液面下降。小石块的体积等于量筒中倒出的水的体积,即V=V1 -V2。(2)提高测量精确度的方法:水位标记线越细,对水位的标记越精确;取出石块时带出的水分越少,倒出的水的体积越接近石块的实际体积,测量结果越准确。【解答】(1)取出小石块后,烧杯中的液面会下降;步骤③中V2为 20 mL,小石块的体积为40 20=20cm3。(2)为了更精确地测量,水位标记线应更细,取出小石块时带出的水分应尽可能少。25.【答案】(1)不同品种除螺剂 (除螺剂种类)(2)福寿螺死亡率(3)对照(4)避免实验的偶然性,减小实验误差【知识点】实验步骤的探究;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解析】【分析】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解答】(1)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变量。分析表格可知,该实验变量为除螺剂种类,故实验目的是探究除螺剂种类对防治福寿螺的效果。(2)根据表格可知,该科研团队可以通过福寿螺的死亡率判断该种除螺剂的防治效果,与第5组相比,福寿螺的死亡率越高,防治效果越好。(3)本实验中第5组不添加除螺剂成分,该组实验在本次研究中的作用是作对照,使实验结果更有说服力。(4)实验过程中,样本数要用200而不是1可以避免实验的偶然性,减小实验误差,提高实验结果可信度。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浙江省绍兴市新昌县拔茅中学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10月阶段性检测 科学(1.1-2.1)(学生版).docx 浙江省绍兴市新昌县拔茅中学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10月阶段性检测 科学(1.1-2.1)(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