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it 5 What a Delicious Meal! Section B (3a-3c)教学设计(表格式)2025-2026学年人教版(2024)英语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Unit 5 What a Delicious Meal! Section B (3a-3c)教学设计(表格式)2025-2026学年人教版(2024)英语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课题 Unit5 What a Delicious Meal! Section B (3a-3c) 课型 新授课
学科 英语 年级 八年级
学段 初中 版本章节 2025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能够通过阅读过桥米线的美食分享帖,了解其历史背景和起源故事,并准确识别出制作这道美食所需的主要食材。 2.能够理解过桥米线的故事所传达出来的深刻寓意,以及这个故事是如何回应板块引导性问题的。 3.能够分析美食分享帖的文本结构,归纳出这类文章通常包含的主要内容要素,总结其典型的语言表达特点。 4.能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道菜肴,系统整理相关信息要点(包括菜名、喜爱原因、所需食材和具体步骤),并基于这些信息完成一篇结构完整的美食分享回帖。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过桥米线的起源故事,提取制作食材; 归纳美食分享帖的“故事 + 食材 + 步骤”文本结构; 运用正确结构和语言完成个人美食分享回帖。 难点: 理解“separate”(adj. 分开的;v. 分离)、“born”(v. 出生;adj. 天生的)等多义词在语境中的用法; 2.挖掘过桥米线故事中“亲情关怀”的深层寓意; 3.有条理地组织“喜爱原因”与“制作步骤”,确保回帖逻辑连贯。
学情分析: 知识基础:八年级学生已具备基本的英语阅读(如找细节、读主旨)和写作(简单句、连接词)能力,对“food”主题熟悉,易产生兴趣; 认知特点:处于具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阶段,对“故事类文本”接受度高,但对“深层寓意” 的挖掘需引导; 3.潜在困难:对“separate”“born”等多义词的语境辨析能力较弱,写作中易出现“步骤混乱”“连接词缺失”问题,对中国传统美食的英文表达可能存在障碍。
教学准备: 课件资源:包含过桥米线图片、起源故事文本、核心词汇(音标 + 例句)、写作范文(番茄炒蛋)、评价表的PPT; 工具材料:3b笔记表格(菜名、原因、食材、步骤)打印稿、核心生词卡片(含“separate”“born”等词的语境例句); 3.AI辅助工具:豆包 AI(生成过桥米线动画视频、写作初稿修改建议)、Quizlet AI(词汇互动练习)、MindMaster AI(文本结构思维导图)。
教学过程
教学任务 教学内容 设计意图 创新设计(含AI应用)
1. 热身导入(5分钟):激发兴趣,引出 “中国传统美食”主题。 1.播放豆包AI生成“过桥米线制作过程”短动画; 2.提问互动:“Which dish is in the video ”“Have you ever tried it ”“What’s your favourite Chinese dish ” 用直观的动画激活学生生活经验,降低主题认知门槛,引发主动表达欲。 用豆包AI生成动画,避免传统图片的静态局限,增强趣味性; 2.用AI语音工具(讯飞听见)播报问题,训练学生听力反应。
2. 词汇预习(7分钟):掌握核心生词,扫除阅读障碍。 1.呈现课件中的核心词汇(couple/island/wife/separate/born),结合音标、词性、课件例句(如 “After the couple arrived on the island...”)讲解; 2.组织“AI词汇配对” 游戏:学生用 Quizlet AI 完成 “单词-音标-例句” 匹配,AI即时反馈正确率。 聚焦阅读关键生词,通过“讲解 + 互动练习”强化记忆,为后续阅读铺垫。 Quizlet AI自动生成个性化练习:对错误率高的词(如“separate”)增加复现次数; 2.AI生成生词思维导图,关联“family”(couple/wife)、“action”(separate)等主题,帮助归类记忆。
3. 阅读探究(12分钟):分层阅读,提取故事与食材信息。 1.快速阅读(Skimming):让学生读美食分享帖,找出 “Who first made Guoqiao Rice Noodles ”(答案:A couple in Yunnan); 2.精读(Scanning):再读文本,圈出制作食材(vegetables/mushrooms/chicken/pork/chicken soup/rice noodles);3.小组讨论:“Why did the wife keep ingredients separate ”(呼应 “separate” 的用法)。 通过“快读找主旨 + 精读找细节”,培养阅读策略;小组讨论深化对文本细节的理解。 用AI阅读分析工具(如 Read&Write)上传文本,生成 “找人物/找食材” 的专项任务,学生在线作答,AI统计正确率; 2.对正确率低于80% 的问题,AI自动推送文本片段,帮助学生定位答案。
4. 文本分析(8分钟):归纳文本结构与语言特点。 1.引导学生分析课件中的 “TEXT STRUCTURE”:- 标题:My Favourite Dish: Guoqiao Rice Noodles- 主体:故事背景 + 食材 + 制作步骤- 结尾:What’s yours (互动邀请) 2.总结语言特点:用 First/Next/Then 等连接词;叙事(故事)+ 说明(步骤)结合。 帮助学生建立“美食分享帖”的写作框架认知,为后续写作提供“模板参考”。 用 MindMaster AI生成“文本结构思维导图”,学生可拖拽模块(如“故事”“食材”)调整顺序,直观理解结构逻辑; 2.AI自动标记文本中的连接词,生成 “连接词列表”,强化语言特点感知。
5. 写作指导(15分钟):完成个人美食分享回帖。 1.填写3b笔记表格:引导学生从“菜名(如 Chongqing Xiaomian)、喜爱原因(如 “It tastes like home”)、食材、步骤”四方面整理信息; 2.呈现课件范文(番茄炒蛋),分析范文如何运用 “有用表达”(如 “My favourite food is...”“First, cut...”); 3.学生撰写初稿,教师巡视指导。 通过“填表格整理信息 + 析范文学表达”,降低写作难度,确保学生能按结构完成写作。 1.学生输入表格内容到豆包AI,AI生成写作初稿,学生在此基础上修改(如补充“喜爱原因”的细节);2.AI针对初稿给出修改建议(如 “缺少连接词 Then”“食材表述不完整”),提升写作准确性。
6. 成果展示与评价(7分钟):互评互改,提升写作质量。 1.学生交换作业,用课件中的“评价表”(框架结构/具体内容/语言表达/ 书写质量)互评; 2.选取2-3篇优秀作业展示,教师结合评价表点评亮点与改进点; 3.学生根据互评/师评修改作业。 通过“互评 + 师评”,让学生明确写作标准,在修改中提升语言与结构的规范性。 1.用AI在线评价工具(Turnitin)结合学生互评,从“语法准确性”“结构完整性” 给出量化评分;2.AI 成 “优秀作业集锦”,自动标注亮点(如“连接词使用规范”),供学生参考。
7. 总结与拓展(6 分钟):巩固知识,延伸生活应用 1.课堂小结:回顾“过桥米线故事寓意”“美食分享帖结构”“核心词汇”;2.拓展任务:“Tell your parents the story of Guoqiao Rice Noodles”“Think about ‘What does cooking give us ’”(呼应课件中 “Cooking helps family achieve goals”)。 通过小结强化课堂核心知识,通过拓展任务将英语学习与生活场景结合,深化文化理解。 学生用AI语音工具(如微信AI语音)录制“给父母讲的故事”,分享到班级群,教师用AI统计完成情况; 2.AI生成“Cooking’s benefits” 的思维导图(如 “family bond”“life skill”),引导学生拓展思考。
作业设计: 基础作业:完善个人美食分享回帖,修正互评/师评中指出的问题; 提升作业:背诵课件中的核心词汇(含例句),录制单词朗读音频; 3.拓展作业:查找一道中国传统美食(如饺子、北京烤鸭)的故事与做法,用英文写3-5句话描述。
板书设计/课堂小结: 一.核心词汇 - couple (n. 夫妻) 例句:a couple in Yunnan - separate (adj. 分开的;v. 分离) 搭配:separate A from B - born (v. 出生) 搭配:be born in/on 二.文本结构 Title: 菜名 Body: 故事背景→食材→步骤(First/Next) End: 互动邀请(What’s yours ) 三.写作框架 My Favourite Dish: ______________________ Why I like it: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ngredient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Steps: First... Next...
教学反思: 优势:通过“动画导入 + AI互动”有效激发了学生兴趣,分层阅读和写作框架指导降低了学习难度,多数学生能完成符合结构的回帖; 不足:部分学生对“separate”的动词用法仍混淆(如误用“separate the ingredients to the soup”),需在后续课中补充生活场景例句;写作环节时间较紧,少数学生未完成修改; 3.改进方向:下次课可提前用AI生成“多义词语境练习”,课前推送学生预习;调整写作环节时间分配,预留更多修改时间;收集学生拓展作业中的传统美食素材,后续开展“中国美食英文分享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