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必修地理第一册第一章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同步练习(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高一必修地理第一册第一章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同步练习(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版高一必修地理第一册第一章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雁荡山为中生代古火山喷发所形成。下图为学生在雁荡山景区研学时拍摄的“石球”照片,经研究得知,它是由含有气体的岩浆溢出地表冷却后形成的。据此完成1~2题。
1.形成“石球”的岩浆,来源于( )
A.岩石圈 B.地壳 C.地幔 D.地核
2.“石球”属于地球四大圈层中的( )
A.岩石圈 B.水圈 C.生物圈 D.大气圈
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中有一集设计喜羊羊“遁地”前往地球另外一侧去看看。他从家中钻入地下始终保持直线前进并穿越地心。据此完成3~5题。
3.喜羊羊“遁地”的出发地是北京市(40°N,116°E),则他前往的地球另一侧应位于( )
A.北大西洋 B.南太平洋 C.南大西洋 D.南印度洋
4.在喜羊羊穿越地心前,他依次穿越的是( )
A.地壳―地幔―地核―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
B.地壳―古登堡界面―地幔―莫霍界面―地核
C.地幔―莫霍界面―地核―古登堡界面―地壳
D.地壳―莫霍界面―地幔―古登堡界面―地核
5.如果喜羊羊希望利用地震波来寻找海底油气矿藏,下列四幅地震波示意图中表示海底储有石油的是( )
A.①图 B.②图 C.③图 D.④图
读我国大陆部分地壳厚度线图(单位: 千米),回答6~8题。
6.我国大陆部分的地壳厚度变化趋势大体为( )
A. 由东南向西北递增 B. 由东北向西南递增
C. 由西向东逐渐增大 D. 由南向北逐渐减小
7.若绘制地壳厚度剖面图,其0千米为( )
A. 海平面 B. 岩石圈底部 C. 莫霍界面 D. 软流层中部
8.关于图中a、b区域地壳厚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a区域地壳厚度比周围较小 B.b区域地壳厚度比周围较大
C.a区域比b区域的地壳较厚 D.两区域地壳厚度之差为4千米
2023年4月11日,俄罗斯堪察加半岛上的火山剧烈喷发。读“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完成9~10题。
9.堪察加半岛火山活动中岩浆的主要发源地对应图中( )
A.① B.② C.③ D.④
10.堪察加半岛火山活动频繁,是因为主要位于( )的交界处,地壳活跃
A.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 B.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
C.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 D.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
2024年5月6日,南美洲玻利维亚中部山区发生里氏4.8级地震,震源深度15千米。下图为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和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11~12题。
11.此次地震的震源最有可能位于( )
A.①层 B.②层 C.③层 D.④层
12.最可能为液态的内部圈层为( )
A.①层 B.②层 C.③层 D.④层
2019年3月11日,日本发生里氏9.0级地震,震中位于日本本州岛仙台港以东130千米的海域,震源深度10千米,地震引发最高达10米的大海啸,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据此完成13~15题。
13.此次地震的震源可能位于( )
①地壳 ②上地幔 ③下地幔 ④岩石圈 ⑤外核 ⑥内核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⑤⑥ D.①②④
14.此次地震首先直接影响的地球外部圈层是( )
①水圈 ②生物圈 ③大气圈 ④岩石圈 ⑤地壳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④⑤
15.若地震发生时,震中附近有一艘船,则船上的人的感觉是( )
A.左右摇晃 B.上下颠簸
C.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 D.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读某地地震波速度随深度的变化图,完成16~18题。
16.图中的地震波( )
A.为横波 B.为纵波 C.为电磁波 D.只能通过固体传播
17.该地莫霍面大约位于( )
A.5千米处 B.17千米处 C.33千米处 D.2900千米处
18.该地最有可能位于我国的( )
A.台湾海峡 B.东北平原 C.四川盆地 D.青藏高原
读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完成19~22题。
19.据图所示,W1和W2分别指的是( )
A.横波、横波 B.横波、纵波 C.纵波、纵波 D.纵波、横波
20.地震波W2可传播的物质状态是( )
A.固体 B.气体 C.液体 D.三态均可
2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W1的传播速度明显快于W2 B.距震中越远,W1、W2到达的时间差越大
C.W1和W2均可在液态中传播 D.地震时首先感受到的是W1带来的晃动
22.地震发生以后,建筑物并不会马上倒塌,一般都要间隔约12秒,这就是地震救援领域所说的“黄金12秒”。推断“黄金12秒”确定的依据是( )
A.横波和纵波的传播介质差异 B.人体对紧急事件的生理反应力
C.横波和纵波传播速度的差异 D.各地建筑物的抗震系数的差异
读火山景观图和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图,完成23~24题。
23.火山喷发可能引发的自然灾害是( )
①地震 ②洪水 ③泥石流 ④海啸 ⑤火灾 ⑥虫灾
A.①②③⑤ B.①③④⑤ C.②③④⑥ D.①②④⑥
24.下列关于地球内部圈层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
A.①圈层是岩石圈的上半部分 B.②圈层横波传播速度较快
C.③圈层主要由铁、铬金属组成 D.④圈层的压力和密度极大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的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图为“黄山四绝”景观图,据此完成25~26题。
25.“黄山四绝”反映了地球圈层的数量是(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26.某地球圈层其活动和影响范围渗透到其他圈层中,代表该圈层的地理事物是( )
A.奇松 B.怪石 C.云海 D.温泉
读“地球四大圈层分布示意图”,完成27~28题。
27.图中表示生物圈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8.属于地球内部圈层的是( )
A.甲、乙 B.乙、丙、丁 C.甲 D.丙、丁
读“地球圈层示意图”及“地球圈层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据此完成29~30题。
29.图中数字序号代表的地球圈层,正确的是( )
A.①——大气圈 B.②——岩石圈 C.③——水圈 D.④——生物圈
30.“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反映了____和____之间的相互作用( )
A.大气圈 岩石圈 B.水圈 大气圈
C.生物圈 岩石圈 D.水圈 岩石圈
二、综合题(共40分)
3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0分)
(1)左图中两个不连续面A为___________,B为______________;若右侧模式图表示地球的内部圈层,阴影部分表示地幔,那么曲线①②之间为_________,曲线③代表的界面对应左图中的______(填字母)不连续面。(4分)
(2)若右侧模式图表示太阳系,曲线①②③④为行星轨道,其中①为地球的公转轨道,则②为_______的公转轨道,它属于______行星;④为_______的公转轨道,它属于______行星;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的是___________。(5分)
(3)若右侧模式图表示地层结构,阴影部分表示的地层中含有大量裸子植物化石,该地层的地质年代最有可能是________代,该时期为重要的成_______(化石燃料)期,也被称为“_______动物的时代”。由于板块运动剧烈,该年代的______纪晚期_________开始解体,各大陆向现在的位置________。(6分)
(4)若右侧模式图表示太阳大气的结构,阴影部分表示色球层,则该层只有在_________时或用天文望远镜人们才能看到;曲线①②之间的大气层发出的_________最强,太阳活动是________;曲线③④之间为______层,________________是其剧烈的太阳活动。(5分)
32.水循环是地球表面最活跃因素之一,使大气圈、岩石圈、水圈和生物圈相互联系,在其间进行能量交换和物质迁移。读我国华北某地区岩石圈部分构造及地表水循环示意图,完成相关问题。(20分)
(1)图中丙界面的名称是_________,首先发现它的学者来自___________(国家)。该界面在地面下平均______千米处,地震波经过(自上而下)时,波速会明显________。(4分)
(2)岩石圈位于_______层之上,主要由坚硬的______组成,包括_________和________
___________两部分。(4分)
(3)地球外部圈层中,呈连续但不规则分布的是______圈,具有各种天气现象的是______圈,处于其它圈层接触地带的是______圈。(3分)
(4)水循环将地球四大圈层有机_______起来,促进地表物质_______和能量_______,使陆地水体处于不断______状态,维持全球水量的____________。(5分)
(5)水循环深刻影响着自然地理环境。试从气候与地形角度举例说明。(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版高一必修地理第一册第一章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同步练习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C A C D A B C D B B A C D A B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B A A B D B C B C D A D C B C
二、综合题(共40分)
31.(20分)
(1)莫霍界面 古登堡界面 地核 A(4分)
(2)火星 类地行星 土星 巨行星 小行星带(5分)
(3)中生 煤 爬行 三叠 联合古陆 漂移 (6分)
(4)日全食 可见光 太阳黑子 日冕 日冕物质抛射(5分)
32.(20分)
(1)莫霍界面 克罗地亚 33 增大(4分)
(2)软流 岩石 地壳 上地幔顶部(4分)
(3)水 大气 生物(3分)
(3)联系 迁移 转换 更新 动态平衡(5分)
(4)①水循环通过对热量、水分的输送,调节着地表的气温和降水;
②水循环造成流水侵蚀、堆积等外力作用,不断塑造地表形态。(4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