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4课唐诗五首练习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4课唐诗五首练习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4课唐诗五首练习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东皋(gāo)  驱犊(dú)   萋萋(qī)
B.鹦鹉(yīng) 燕然(yàn) 荆门(jīng)
C.贾亭(jiǎ) 徙倚(xǐ) 千载(zǎi)
D.征蓬(péng) 萧关(xiāo) 白沙堤(dī)
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东皋薄暮望(稀薄) 徙倚欲何依(徘徊)
B.晴川历历汉阳树(分明的样子) 芳草萋萋鹦鹉洲(乌云密布的样子)
C.长河落日圆(很长的河) 仍怜故乡水(喜爱)
D.来从楚国游(往) 几处早莺争暖树(向阳的树)
3.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B.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C.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D.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4.下列句子中,使用典故的一项是(  )
A.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B.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C.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D.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5.默写。
(1)《野望》中通过对季节的描写,表现山景萧瑟、心情寂寞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崔颢在《黄鹤楼》中以起伏辗转的文笔表现缠绵的乡愁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王维《使至塞上》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绘了奇特的塞外风光,画面壮阔,意境雄浑。
(4)《渡荆门送别》中含蓄抒发思乡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钱塘湖春行》中描写驻足赏花、骑马踏青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用鸟儿争春来描绘早春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古诗像一朵奇葩绽放在文坛上,散发着迷人的芬芳,吸引着我们前去观赏。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屈原曾经吟唱:“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确,中国古诗之路也是漫长而修远的,现在请你和我们一起漫步古诗苑,完成下面的题目。
(1)请你为这次活动拟写一段富有诗意的开场白。
(2)请根据下面两幅图片的内容,分别配上相关诗句。
①诗句:
②诗句:
“飞花令”本为古人行酒令的一种,按顺序吟诵带“花”的诗词,答不上则罚酒。《中国诗词大会》则简化为两人依次吟诵带主题字的诗句。假如你参加了诗词大会,主题字为“江”,请你写出带“江”字的诗句。
阅读理解
阅读《野望》,回答问题。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7.第二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8.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借陶渊明“登东皋以舒啸”的诗句,暗含诗人归隐之后尝耕东皋之意。
B.颔联和颈联运用工笔细描的表现手法,精细地描画出了农村生活的真实场景。
C.颔联和颈联运用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使诗歌充满画面感,突出了乡村气息。
D.尾联表明了诗人在现实当中难觅知音,孤苦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高士贤人。
9.本诗描绘出什么样的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首联“望”字意蕴丰富,请简析其中蕴含的意味。
(二)阅读《黄鹤楼》,回答问题。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日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1.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前四句抒写人去楼空、世事沧桑的感慨。两个“空”字分别突出空间的虚无和时间的邈远。
B.颈联描写登楼所见之景,天地之间阳光朗照,远远望去,连天的衰草凄清荒芜。
C.尾联借景抒情,以夕阳西下江面烟波浩渺之景,寄寓诗人远离故土、羁旅他乡的凄苦思乡之情,而自问自答的方式更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孤独空寂之情。
D.全诗视野开阔,写景自然,抒情真挚,为咏黄鹤楼诗作之绝唱,历来为人传诵。
12、李白登临黄鹤楼曾言: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细读全诗,简析此诗在写景方面的精妙之处。
13.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哪一个字?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请简要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
(三)阅读《使至塞上》,回答问题。
使至塞上
作者:王维 【唐代】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是一首边塞诗,内容为诗人出使边塞途中的所见所感。“塞上”指边境地区,也泛指北方长城内外。
B.首联点题,交代地点及事由。“单车”表明轻车简从,写出了诗人行程中内心的失意情绪,这种情绪贯穿全诗。
C.颔联运用比喻手法,写自己好像“征蓬”一样随风飘转出关塞,又恰似“归雁”一般进入胡天,即景生情,以景物自比。
D.尾联与首联呼应,继续写出使一事,故事似乎还要延续下去,但诗歌却于此戛然而止,给人留下回味的余地。
15、王维的诗歌具有“诗中有画”的特点,请结合颈联谈谈你的理解。
列出第二联构成对偶的词语,简要分析这一联运用对偶的表达效果。
阅读《渡荆门送别》,回答问题。
渡荆门送别①
【唐】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②。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7.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是李白乘船出蜀至荆门时所作,随着眼前景物的变换,诗人自然地描绘出画卷般的景色,乡思旅情,尽在诗中。
B.颔联形象地描绘了船出三峡、渡过荆门山后长江两岸的特有景色,用高度凝练的语言写出了诗人整个行程的地理变化,成为脍炙人口的佳句。
C.颈联描写了一幅空阔辽远的月夜云天图,想象大胆奇特,有灵动之感,情韵悠长,表达出诗人豪迈的心情和新鲜的感受。
D.尾联由欣赏美景转入深沉的乡情之叹,用拟人手法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山水的无限眷恋之情,收束全诗,余音袅袅。
18.“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中的“随”“入”二字炼得好,请简要赏析。
后人对李、杜诗颔联有两种评价,你的看法如何?请说说理由。
(五)阅读《钱塘湖春行》,回答问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20.对本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本诗精选了水面初平、早莺暖树、新燕春泥、乱花浅草等富有早春特征的景物。
B.“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与本诗颈联的意境一致。
C.本诗流露出诗人喜爱之中隐含的惋惜之情。
D.尾联中“行不足”说明诗人看不够美景,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
21.展开联想和想象,用简明形象的语言描绘出“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所展现的画面。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是如何抒发的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登岳阳楼
杜 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①,乾坤②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注释】 ①坼(chè):裂。②乾坤:天地。
请赏析“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两句。
24.颈联和尾联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这首诗体现了“诗圣”杜甫怎样的情怀?
(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水龙吟(光武战昆阳)
李纲①
汉家炎运中微,坐令闰位余分"据。南阳自有,真人膺历",龙翔虎步。初起昆城,旋驱乌合,块然当路。想莽军百万,旌旗千里,应道是、探囊取。
豁达刘郎大度。对劲敌、安恬无惧。提兵夹击,声喧天坏,雷风借助。虎豹哀嗥,戈铤委地,一时休去。早复收旧物,扫清氛,作中兴主。
[注]①李纲:北宋末、南宋初抗金名臣。②闰位余分:这里指王莽纂汉,坐上了非正统的帝位。③膺历:帝王承受国祚之称。
2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汉家炎运中微”交代了光武战昆阳的时代背景,暗指南宋朝廷的衰落。
B.“莽军百万,旌旗千里”描述王莽军队的强大,衬托了光武帝卓越的军事才能。
C“对劲敌、安恬无惧”从正面刻画了光武帝面对劲敌,从容淡定的神情。
D.“虎豹”“戈铤”运用了借代的手法,“哀嗥”“委地”可见词人对王莽之流的痛恨。
26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简要分析。
答案
1.B 2.D 3.C 4.A 5.(1)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2)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4)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5)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6)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6.(1)【示例】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中华诗词是民族文化的宝典,是一朵瑰丽的文学奇葩。今天,就让我们漫步在这个色彩缤纷的世界,在鸟语花香中,品味古人的闲情逸致;在诗情画意中,感受古人的旷达胸襟吧。(2)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3)【示例】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7.描绘了一幅满野秋色、峰披余晖的富有诗意的画面。
8.B
9.本诗描绘了萧瑟恬静的秋天黄昏景色,表现了诗人当时孤独、抑郁的心情
10.“望”既写诗人眺望之意,又暗指诗人内心的期望,希望觅得知音,得到理解、赏识和重用。
11.B
12.①全诗情景交融(融情于景),如尾联将“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更增添了浓浓的乡愁。②本诗写景意境深远壮阔,诗中所用的“白云”“晴川”“芳草”“烟波”“江”等意象,给人以愁而不怨之感。③本诗写景抓住景物特征,如颈联描写草木丰茂,抓住其生机勃勃的特点。④本诗写景层次分明,远近结合,俯仰结合,虚实结合。
13.“愁”字。全诗意境开阔,吊古伤今,虚实相映,情景交融。尾联将“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融情于景,表达了诗人萦回无尽的忧思之情。
14. B
15. 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完美诠释了其“诗中有画”的艺术特色。诗句以简练之笔,勾勒出大漠的辽阔、孤烟的直挺、长河的蜿蜒与落日的浑圆,画面感极强,使读者仿佛亲眼目睹了那壮丽而孤寂的塞外风光,意境深远,令人回味无穷。
16.“征蓬”对“归燕”,“出”对“入”,“汉塞”对“胡天”。诗人选择“征蓬”“归雁”意象,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句式工整,音韵和谐,营造出孤独飘零的意境,暗示诗人因为被排挤出朝廷而产生的激愤和抑郁之情。
17.C
18.诗人乘船前行,群山渐渐远去,用“随”字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长江滚滚远去,用一“入”字,仿佛江水流入碧空,流入荒漠,流入大海之内,气势磅礴。(答出大意即可)
19.(1)两诗颔联都写大江和原野,景象雄浑,境界阔大。(2)李句简练明快,于苍茫中见少年豪迈之气;杜句精严沉郁,于宏阔中见志士垂暮之态。两人风格各擅胜场。
20.C
21、示例:莺是春天的歌手,在明媚的春光中,几只早莺争先恐后地飞到向阳的树上去歌唱;燕是春天的信使,不知谁家的新燕已开始啄泥衔草,筑建新巢。
22.对钱塘湖早春风光的喜爱之情。直抒胸臆或直接抒情(寓情于景或借景抒情)
23.一个“坼”字写出了湖水仿佛在延伸,大地犹如被切割开的状态;一个“浮”字写出了天地万物仿佛日日夜夜都在洞庭湖水上浮动漂游的状态。这两句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洞庭湖壮阔磅礴的气势,富有动感和力度。
24、“无一字”“有孤舟”可见诗人的孤苦伶仃,“戎马”“关山”点出了写作本诗时的战乱背景。颈联表现了诗人对自己身世孤苦、晚境凄凉的哀叹,尾联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动荡不安、战乱不休的悲伤。这首诗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25.D
26.这首词通过描述光武帝昆阳之战的勇敢英武 ,借古说今 ,勉励南宋君王奋发有为 。表达了词人希望国家复兴的强烈愿望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