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藤野先生》同步练习1. 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绯红(fěi) 发髻(jì) 驿站(yì) 杳无消息(yǎo)B. 畸形(jī) 不逊(xùn) 诘责(jié) 油光可鉴(jiàn)C. 瞥见(piē) 匿名(nì) 教诲(huǐ) 抑扬顿挫(cuò)D. 解剖(pāo) 芦荟(huì) 深恶痛绝(wù) 摩天(mó)2. 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 标致 落第 托辞 精通时事B. 樱花 掌故 裹脚 正人君子C. 宛如 凄然 和蔼 好意难却D. 标致 枪毙 客死 物以希为贵3.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 他对每一个问题都认真思考,从不人云亦云,是一个有主见的人,可谓“正人君子”。B. 这位教授学识渊博,讲课风趣幽默,深受学生喜爱,真可谓“精通时事”。C. 自从他转学后,就一直杳无消息,同学们都很想念他。D. 他这种对工作精益求精、深恶痛绝的态度,值得我们学习。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藤野先生那严谨的治学态度和高尚的人格魅力,常常浮现在我的眼前。B. 通过学习《藤野先生》这篇课文,使我对鲁迅先生的爱国情怀有了更深刻的理解。C. 为了避免类似的错误不再发生,我们必须认真总结经验教训。D. 鲁迅先生弃医从文的原因,是因为他意识到精神上的觉醒比身体上的强健更重要。5. 下列关于课文内容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藤野先生》选自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记录了他在日本留学时的一段经历。B. 课文以“我”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明线,以“我”的爱国主义情感为暗线,两条线索交织贯穿全文。C. 藤野先生是一个正直无私、治学严谨、没有民族偏见的日本学者。D. 课文中“匿名信事件”和“课堂电影事件”是促使鲁迅先生弃医从文的直接原因。6.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我接着便有许多话,想要连珠一般涌出:角鸡,跳鱼儿,贝壳,猹,……等,但又总觉得被什么挡着似的,单在脑里面回旋,吐不出口外去。B. 他的脸色仿佛有些悲哀,似乎想说话,但竟没有说:“呜呼,无法可想!”C. 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D. 干事却又竭力运动,要收回那一封匿名信去,结末是我便将这托尔斯泰式的信退还了他们。7. 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 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比喻)B. 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反语)C. 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夸张、比喻)D. 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排比)8.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从东京出发,不久便到一处驿站,写道:日暮里。不知怎地,我到现在还记得这名目。其次却只记得水户了,这是明的遗民朱舜水先生客死的地方。仙台是一个市镇,并不大;冬天冷得利害;还没有中国的学生。(2)大概是物以稀为贵罢。北京的白菜运往浙江,便用红头绳系住菜根,倒挂在水果店头,尊为“胶菜”;福建野生着的芦荟,一到北京就请进温室,且美其名曰“龙舌兰”。我到仙台也颇受了这样的,不但学校不收学费,几个职员还为我的食宿操心。A. 毕竟 待遇 B. 究竟 待遇 C. 究竟 礼遇 D. 毕竟 礼遇9.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B. 《朝花夕拾》是鲁迅的一部回忆性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收录了他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的多篇回忆性散文。C. 藤野先生是鲁迅在日本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习时的老师,他对鲁迅的影响深远。D. 鲁迅的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等。10. 默写课文中描写藤野先生外貌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 课内阅读阅读《藤野先生》选段,完成下列各题。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我离开仙台之后,就多年没有照过相,又因为状况也无聊,说起来无非使他失望,便连信也怕敢写了。经过的年月一多,话更无从说起,所以虽然有时想写信,却又难以下笔,这样的一直到现在,竟没有寄过一封信和一张照片。从他那一面看起来,是一去之后,杳无消息了。但不知怎地,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有时我常常想: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1)选段中“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中的“意见却变化了”指的是什么?为什么会发生变化?(3)选段中作者为什么说藤野先生“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4)结合选段内容,分析鲁迅先生的人物形象。12. 课外阅读先生先生姓徐,名锦澄,我们给他上的尊号是“徐老虎”,因为他凶。他的相貌很古怪,他的脑袋的轮廓是有棱有角的,很容易成为漫画的对象。头很尖,秃秃的,亮亮的,脸形却是方方的,扁扁的,有些像《聊斋志异》绘图中的夜叉的模样。他的鼻子、眼睛、嘴巴都集中在脸上的最小的那块区域里。他戴一副墨晶眼镜,银丝小镜框,这两块黑色便成了他脸上最显著的特征。我常给他画漫画,勾一个轮廓,中间点上两块椭圆形的黑块,便惟妙惟肖。他的身材高大,但是两肩总是耸得高高,鼻尖有一些红,像酒糟的,鼻孔里常川的藏着两筒清水鼻涕,不时的吸溜着,说一两句话就要用力的吸溜一声,有板有眼有节奏,也有时忘了吸溜,走了板眼,清水鼻涕就顺着鼻孔流了下来,他用手背一抹。他经常穿着一件黑色的长衫,袖子又肥又长,走起路来一摆一摆的,像一个道土。先生的凶是有名的。他的管教很严,不许我们乱跑,不许我们大声喧哗,不许我们在课堂上看课外书。谁要是违犯了他的规定,他就会严厉地批评,有时还会罚站。有一次,我在课堂上偷偷地看小说,被他发现了。他把我叫到讲台前,狠狠地批评了我一顿,还罚我站了一节课。从那以后,我再也不敢在课堂上看课外书了。先生虽然凶,但是他的课讲得很好。他讲古文,讲得有声有色,娓娓动听。他对古文的理解很深,能够把深奥的道理讲得通俗易懂。他还会背很多古文,背起来朗朗上口,很有感染力。在他的影响下,我对古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先生对学生很关心。有一次,我生病了,没有去上课。先生知道后,就亲自到我家来看我,还给我带来了一些水果。他问我身体怎么样,有没有吃药,还鼓励我要好好休息,早日康复。我很感动,从那以后,我更加尊敬先生了。先生的一生都在教书育人,他把自己的全部心血都献给了教育事业。他培养了很多优秀的学生,为国家输送了很多人才。我很庆幸自己能够成为他的学生,他的教诲让我受益终身。(1)文章开头为什么称徐先生为“徐老虎”?(2)文章从哪些方面描写了徐先生的相貌?请简要概括。(3)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徐先生的人物形象。(4)本文与《藤野先生》在写作手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请简要分析。13. 微写作在成长过程中,总有一位老师让你难忘。请以“难忘的老师”为话题,写一段不少于150字的文字,要求运用至少一种修辞手法,写出老师的特点和对你的影响。参考答案与解析1. B(解析:A项“绯红”的“绯”应读“fēi”;C项“教诲”的“诲”应读“huì”;D项“解剖”的“剖”应读“pōu”。)2. D(解析:“物以希为贵”应为“物以稀为贵”。)3. D(解析:“深恶痛绝”指对某人或某事物极端厌恶痛恨,用在此处形容工作态度不恰当。)4. A(解析:B项缺少主语,应删去“通过”或“使”;C项否定不当,应删去“不再”;D项句式杂糅,应删去“因为”。)5. A(解析:《藤野先生》选自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记录了他在日本仙台留学时的一段经历,并非“日本留学时的一段经历”,范围过大。)6. C(解析:A项“等”与省略号重复,应删去其一;B项冒号使用不当,应改为逗号;D项“托尔斯泰式的信”应加引号。)7. D(解析:该句没有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运用的是转折的表达方式。)8. B(解析:“究竟”表示结果,强调原因;“毕竟”表示追根究底所得的结论。“待遇”指对待人的情形、态度、方式等;“礼遇”指尊敬有礼的待遇。结合语境,应选B。)9. 无错误选项(解析:各项文学常识表述均正确。)10. 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11. (1)反语(解析:作者用这种荒谬的逻辑,讽刺了日本军国主义者和某些日本人对中国人的歧视,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愤慨和自尊心受到伤害后的痛苦。)(2)“意见却变化了”指的是鲁迅先生弃医从文。(解析:原因是“匿名信事件”和“课堂电影事件”让他意识到,精神上的麻木比身体上的疾病更可怕,要改变国家的命运,首先要唤醒国民的灵魂,所以他决定弃医从文,用文字来唤醒民众。)(3)因为藤野先生没有民族偏见,对来自弱国的鲁迅热心教导、不倦教诲,他的热心希望不仅是为中国有新的医学,更是为学术的传播,这种正直无私、治学严谨、胸怀博大的品质,在作者眼中和心里是伟大的。(解析:结合藤野先生的行为和作者的情感分析即可。)(4)鲁迅先生是一个爱国、有自尊心、有强烈民族责任感的人。(解析:从他对日本军国主义者歧视中国人的愤慨,到为了唤醒国民而弃医从文的选择,都体现了他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责任感。)12. (1)因为徐先生管教很严,不许学生乱跑、大声喧哗、课堂上看课外书,违犯规定会严厉批评甚至罚站,所以被称为“徐老虎”。(解析:结合文章第二段“先生的凶是有名的”及具体事例分析。)(2)从脑袋轮廓(尖、秃、亮,脸方扁)、五官(鼻子、眼睛、嘴巴集中,戴墨晶眼镜)、身材(高大,两肩高耸)、穿着(黑色长衫,袖子肥长)等方面描写。(解析:梳理文章第一段外貌描写的内容,分点概括即可。)(3)徐先生是一个相貌古怪、管教严格但课讲得好、关心学生、热爱教育事业的人。(解析:结合“凶”“课讲得很好”“对学生很关心”“一生都在教书育人”等内容分析。)(4)相同之处:都运用了外貌描写、事例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都通过具体事例表现老师的特点,表达了对老师的尊敬和怀念之情。(解析:对比两篇文章的写作手法,从人物描写和情感表达两方面分析。)13. 示例:难忘我的语文老师李老师,她就像一盏明灯,照亮我前行的道路。她中等身材,总是穿着朴素的连衣裙,脸上带着温和的笑容,眼睛像星星一样明亮,总能发现我们的闪光点。课堂上,她讲课文时声情并茂,把枯燥的文字变得生动有趣,让我们在文学的世界里遨游;课后,她耐心解答我们的疑问,像朋友一样倾听我们的烦恼。记得有一次我作文写得不好,她没有批评我,而是逐字逐句地帮我修改,还鼓励我说:“只要多观察、多积累,你一定能写出优秀的作文。”在她的鼓励下,我爱上了写作,语文成绩也不断提高。李老师的教诲如春雨般滋润着我的心田,让我终身难忘。(解析:围绕“难忘的老师”,运用修辞手法,写出老师的特点和对自己的影响,符合字数要求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