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考点集训】第三单元《毫米、分米和千米》复习课件(共25张PPT)--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考点集训】第三单元《毫米、分米和千米》复习课件(共25张PPT)--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共25张PPT)
核心考点集训
毫米、分米和千米
(人教版)
三年级

01
教学目标
02
新知导入
03
任务一
04
任务二
05
拓展延伸
06
课堂练习
07
课堂小结
08
作业布置
09
板书设计
01
知识点
知识点一 毫米
1.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者要求量得比较精确时,可以用毫米(mm)作单位。在直尺上,1厘米中的1小格表示1毫米。
2.毫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1厘米=10毫米。
3.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一对二靠三看。
一对:物体的一端与直尺上0刻度线对齐。
二靠:尺边与物体靠紧。
三看:看物体另一端对准的刻度数。
01
知识点
知识点二 分米
1.分米是比厘米更大的单位,量物体的长度有时也用分米作单位。
2.分米、厘米、米之间的关系: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
3.毫米、厘米、分米、米这几个长度单位,每相邻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01
知识点
知识点三 千米
1.千米是比米大的长度单位。计量比较长的路程,通常用千米
(km)作单位。“千米”在日常生活中也叫“公里”。
2. 千米和米之间的关系:1千米=1000米。
02
典例分析
例1:铅笔的长度是( )厘米( )毫米,铁钉的长度是( )厘米( )毫米。
A.45厘米 B.4厘米5毫米 C.5厘米
解析:测量长度方法:尺子沿着所测物体放,尺边对齐被测对象,零刻度线与物体的一端对齐,另一端对应刻度线的数值即为物体的长度。如果不是与零刻度线对齐,所测长度还要减去开始端点对应的刻度。注意直尺中一大格是1厘米,1小格是1毫米。
答案:4 5 3 4
02
典例分析
例2:一根木料长1米8分米,锯了两次,平均每段长( )。
A.6分米 B.4分米 C.2分米
解析:根据1米=10分米,1米8分米换算成18分米,锯了两次,将这根木料平均分成了3段,每段的长度用18除以3可算出。
答案:A
02
典例分析
例3:一根铁丝长8米,第一次用去25分米,第二次用去35分米,这根铁丝还剩多少分米?

解析:已知一根铁丝长8米,第一次用去25分米,第二次用去35分米。因为1米=10分米,首先将铁丝的总长度单位统一为分米,然后用总长度依次减去两次用去的长度,即可得到剩余长度,据此计算即可。
答案:8米=80分米
80-25-35=55-35=20(分米)
答:这根铁丝还剩20分米。
03
专项练习
1.在( )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2025年4月20日定州市半程马拉松比赛全程约21( )火车每小时行驶280( )
课桌高7( ) 粉笔长约75( ) 红红从家到学校800( )
答案:千米/km 千米/km 分米/dm 毫米/mm 米/m
解析:1千米大约是一学校操场跑道两圈半的长度,所以计量半程马拉松比赛全程的距离用“千米”作单位,火车时速通常以千米为单位;
1分米大约是一个手机的长度,所以计量课桌的高度用“分米”作单位比较合适;
1毫米大约是一枚硬币的厚度,所以计量粉笔的长度用“毫米”作单位比较合适;
米是常见的长度单位,常用来衡量跑道的长度或者是一间教室的长、宽和高,计量从家到学校的距离一般用“米”作单位较合适。
03
专项练习
2.社区到学校的“健康步道”长2千米;小明走了1500米,还剩( )米。

答案:500
解析:根据“1千米=1000米”,先把2千米换算成米,再减去小明走的米数,就是剩下的米数;列式计算即可。
03
专项练习
3.老师让同学们在参观的过程中做好记录,小明带了一支白色铅笔和一支黑色钢笔,黑色钢笔比白色铅笔长( )毫米。
答案:15
解析:根据测量物体的方法,图中的刻度尺单位是厘米,则每大格表示1厘米,每小格表示1毫米,先找出白色铅笔两端对应的刻度,用大刻度减去小刻度求出白色铅笔的长度,再找出黑色钢笔两端对应的刻度,用大刻度减去小刻度求出黑色钢笔的长度,用黑色钢笔的长度减去白色钢笔的长度即可求出长多少毫米。
03
专项练习
4.无忧餐厅采用智能无人机给顾客送餐,餐厅用丝带把餐盒捆扎之后再用无人机配送。如果每个餐盒需要6分米的丝带,一卷120米的丝带最多够捆扎( )个餐盒。
答案:200
解析:米和分米之间的进率是10,据此将丝带总长度换算乘分米,再用丝带总长度除以每个餐盒需要丝带长度,求出能够捆扎餐盒数量。
03
专项练习
5.一张硬纸厚1毫米,把它对折再对折,再对折,共对折3次。现在厚( )毫米。
答案:8
解析:对折1次变成2层,对折2次变成:2×2=4层,对折3次变成:2×4=8层,所以总厚度为8张纸的厚度,即8毫米。
03
专项练习
1.公共汽车相邻两站之间的距离约为500米。一辆公共汽车从始发站出发,途经十堰站、信阳站、丽平站到三环站,一共行驶了( )。
A.5千米 B.5000千米 C.2500千米 D.2千米
答案:D
解析:根据题意从始发站途经3个站到达三环站,经过了4个500米,用乘法计算,算出后根据1千米=1000米,换算成“千米”作单位。4×500=2000(米)2000米=2千米。一共行驶了2千米。
03
专项练习
2.用剪刀把一根长30分米的铁丝剪5次,如果剪出的每段铁丝长度都相同,那么每段铁丝长( )分米。
A.6 B.5 C.4 D.5厘米
答案:B
解析:段数=次数+1,把这根铁丝剪5次,可以剪成(5+1)段,铁丝的长度除以剪成的段数,即可算出每段铁丝长几分米。30÷(5+1)=30÷6=5(分米)用剪刀把一根长30分米的铁丝剪5次,如果剪出的每段铁丝长度都相同,那么每段铁丝长5分米。
03
专项练习
3.小亮量一幅画的长度大约是3拃长,那么这幅画的长度大约是( )。
A.15分米 B.30毫米 C.90厘米 D.45厘米
答案:D
解析:由题意可知:二年级小学生一拃大约长15厘米,3拃大约长45厘米,找出45厘米长的选项即可;据此解答。
03
专项练习
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枝条A最短,长60毫米 B.枝条B最长,大约11厘米
C.枝条B和枝条D一共大约长2分米 D.最短的枝条和最长的枝条相差5毫米
答案:D
解析:要解决这道题,需先明确各枝条的长度。根据刻度尺的刻度读数,明确起始和终止刻度,用终止刻度减去起始刻度(若起始刻度为0,则直接读终止刻度)。
枝条A起始刻度0,终止刻度为6厘米处,所以长度为6厘米,因为1厘米=10毫米,所以6厘米=60毫米;
枝条B起始刻度0,终止刻度112毫米处,所以长度为112毫米,大约11厘米;
枝条C起始刻度7毫米处,终止刻度112毫米处,所以长度为112-7=105(毫米);
枝条D起始刻度50毫米处,终止刻度138毫米处,所以长度为138-50=88(毫米)。
03
专项练习
5.下面说法比较合理的是( )。
A.一张学生卡的厚度大约是10毫米。
B.三年级学生跑1千米大约要一分钟。
C.一根彩带长1米,有100根这样的彩带连起来就是1千米。
D.写字时,我们要做到“一尺、一拳、一寸”,“一拳”大约是一分米。
答案:D
解析:根据生活经验对长度单位和数据大小的认识,量比较短的物体长度或者量得比较精确时,可以用毫米(mm)作单位,身份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据此判断一张学生卡的厚度;计量比较长的路程用千米(km)作单位。操场的一圈是400米,两圈半是1千米,小学生跑100米大约需要二十几秒,据此判断跑1千米大约需要的时间;1千米=1000米,用一根彩带的长度乘根数,即可求出总长度,据此比较即可;计量一般的长度用分米(dm)作单位,数学书封面的长度大约是2分米,据此判断“一拳”大约是多长即可。
03
专项练习
1.仓库内,从货物堆放区到运输车辆的距离是50米。搬运工每次从堆放区搬一箱货物到车辆旁,再空着手返回堆放区算一个来回。如果搬运工一上午沿这条路线共走了1千米,他一共搬了多少个来回?
答案:50+50=100(米)
100+100+100+100+100+100+100+100+100+100=1000(米)
答:他一共搬了10个来回。
解析:根据题意,一个来回需要走两个50米,用50米加50米算出一个来回的米数。1千米=1000米,然后多少个来回的米数相加,是1000米,就是一共搬了多少个来回。
03
专项练习
2.兰兰把3根3分米的粗毛线结成一根(如图)。如果打一个结需要5厘米的毛线,这三根粗毛线连成一根后,长是多少厘米?(打的结长度不计)
答案:3分米=30厘米
(30+30+30)-(5+5)
=90-10
=80(厘米)
答:这三根粗毛线连成一根后,长是80厘米。
解析:根据1分米=10厘米先统一单位,再算3根毛线的总长度。3根毛线结成1根,需要打(3-1)个结,每个结需要5厘米,共需(5×2)厘米,将3根毛线的总长度减去打结用去的长度即可。
03
专项练习
3.第二天园园一家去了环球影城游玩。园园和妈妈从侏罗纪世界努布拉岛出来走到变形金刚基地时,发现放在储物柜里面的包忘记取了,然后沿原路返回去取,再依次经过好莱坞、小黄人乐园,最后到达哈利·波特的魔法世界与爸爸、弟弟会合。会合时,园园一共走了多少千米?
答案:200+200+200+300+400+700=2000(米)
2000米=2千米
答:园园一共走了2千米。
解析:根据题意,园园和妈妈从侏罗纪世界努布拉岛出来走到变形金刚基地,走了200米,沿原路返回去取,则多走了(200+200)米回到基地,走到好莱坞走了300米,再走到小黄人乐园走了400米,最后走到哈利·波特的魔法世界走了700米,将走的距离相加,即可求出园园一共走了多少米,最后根据1千米=1000米,换算成千米为单位
03
专项练习
4.把5根长10厘米的木条按下图所示的方法钉成1根长木条,每段重合的部分长度相同,这根长木条一共长38厘米。每段重合的部分有多长?
答案:10+10+10+10+10=50(厘米)
50-38=12(厘米)
12÷4=3(厘米)
答:每段重合的部分有3厘米。
解析:5根长10厘米的木条长度和为10+10+10+10+10=50(厘米),现在叠放在一起的长度为38厘米,减少了50-38=12(厘米),减少的长度是4段重合部分的长度和,所以12除以4等于每段重合的部分的长度,据此即可解答。
03
专项练习
5.计算下面链子的长度
答案:40+40+40=120(毫米)
(40-5×4)×2=40(毫米)
120+40=160(毫米)
答:这条链子的长度为160毫米。
解析:要求出这条链子的总长度,可以将其分为完整的链子与不完整的链子进行计算。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