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同步练习1. 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舀水(yǎo) 揩油(kāi) 校对(xiào) 迥乎不同(jiǒng)B. 抹杀(mǒ) 疙瘩(gē) 解剖(pōu) 不以为然(rán)C. 调羹(gēng) 深恶痛绝(è) 草率(shuài) 目不窥园(kuī)D. 字帖(tiě) 镶嵌(qiàn) 赫然(hè) 气冲斗牛(dǒu)2. 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A. 保姆 不以为然 慷概淋漓 至死不懈B. 哺育 契而不舍 微不足道 妇孺皆知C. 薪金 不以为然 迥乎不同 目不窥园D. 深霄 潜心贯注 心不在焉 沥尽心血3.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 鲁迅先生对革命事业鞠躬尽瘁,至死不懈,赢得了全国人民的爱戴。B. 他对每一个问题都认真思考,从不人云亦云,是一个有主见的人,可谓“不以为然”。C. 这位科学家潜心贯注地研究,终于取得了重大突破。D. 他的书法作品,笔力雄健,赫然在目,令人赞叹不已。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通过学习《回忆鲁迅先生(节选)》,使我们感受到了鲁迅先生的人格魅力。B. 鲁迅先生不仅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革命家。C. 为了避免类似的错误不再发生,我们必须认真总结经验教训。D. 鲁迅先生的生活俭朴,经常教育家人要节约粮食,不要浪费。5. 下列关于课文内容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的作者是萧红,她是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B. 课文通过多个生活片段,展现了鲁迅先生平凡而伟大的一生。C. 课文中鲁迅先生的形象是立体的,既有严肃认真的一面,也有温和亲切的一面。D. 课文主要描写了鲁迅先生在文学创作上的成就,很少涉及他的日常生活。6.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鲁迅先生说:“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B. 我总要上下四方寻求,得到一种最黑,最黑,最黑的咒文,先来诅咒一切反对白话,妨害白话者。C. 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D. 我想,倘若是鬼常常让鲁迅先生踢踢倒是好的,因为给了他一个做人的机会。7. 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 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得教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比喻)B. 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比喻、排比)C. 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生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咳嗽起来。(夸张)D. 鲁迅先生的书桌整整齐齐的,写好的文章压在书下边,毛笔在烧瓷的小龟背上站着。(拟人)8.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鲁迅先生的生活十分______,他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用在了工作上。(2)鲁迅先生对自己的工作______,对别人的请求也总是尽力帮忙。(3)他______地工作,为中国的革命事业贡献了自己的一生。A. 简朴 一丝不苟 兢兢业业B. 简单 小心翼翼 勤勤恳恳C. 简朴 小心翼翼 兢兢业业D. 简单 一丝不苟 勤勤恳恳9.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萧红,原名张迺莹,黑龙江呼兰人,代表作有《生死场》《呼兰河传》等。B. 鲁迅先生的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等。C.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是一篇回忆性散文,通过具体事例展现了鲁迅先生的性格特点。D. 鲁迅先生被誉为“民族魂”,他的作品深刻反映了社会现实,对中国现代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10. 默写课文中描写鲁迅先生外貌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 课内阅读阅读《回忆鲁迅先生(节选)》选段,完成下列各题。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生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咳嗽起来。鲁迅先生走路很轻捷,尤其使人记得清楚的,是他刚抓起帽子来往头上一扣,同时左腿就伸出去了,仿佛不顾一切地走去。鲁迅先生不大注意人的衣裳,他说:“谁穿什么衣裳我看不见的……”鲁迅先生生病,刚好了一点,就问许先生:“有什么信吗?”许先生说:“没有。”“有报纸吗?”许先生说:“没有。”鲁迅先生叹了口气,想说什么,却没有说。许先生侧着耳朵,几乎要把耳朵贴到他的嘴边,想听他还有什么话,可是他没有说。过了一会儿,鲁迅先生又问:“有什么信吗?”许先生说:“没有。”“有报纸吗?”许先生说:“没有。”鲁迅先生闭上眼睛,叹了口气,不说话了。(1)选段从哪些方面描写了鲁迅先生?请简要概括。(2)选段中多次描写鲁迅先生问“有什么信吗?”“有报纸吗?”,这表现了鲁迅先生怎样的特点?(3)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鲁迅先生走路很轻捷,尤其使人记得清楚的,是他刚抓起帽子来往头上一扣,同时左腿就伸出去了,仿佛不顾一切地走去”。(4)结合选段内容,说说你对鲁迅先生的印象。12. 课外阅读鲁迅先生记萧军①我第一次见到鲁迅先生,是在1934年的秋天,地点是上海北四川路的内山书店。②那一天,我和萧红同志一块儿去看鲁迅先生。一进门,就看见鲁迅先生坐在那儿,面前摆着一杯茶,手里拿着一支烟,正在和内山完造先生谈话。鲁迅先生穿着一件灰色的夹袍,头发短短的,胡子修剪得很整齐,脸上带着温和的笑容,眼神很明亮,给人一种亲切的感觉。③我们走到鲁迅先生面前,萧红同志向鲁迅先生介绍了我。鲁迅先生站起来,和我握了握手,说:“你好!”他的声音很温和,让人感到很亲切。④我们坐下来之后,鲁迅先生问我是哪里人,做什么工作。我一一作了回答。鲁迅先生听了之后,点了点头,说:“东北是个好地方,可惜现在被日本人占领了。我们一定要把它收回来!”他的语气很坚定,眼神里充满了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侵略者的痛恨。⑤鲁迅先生还问我读过哪些书,对文学有什么看法。我告诉他我喜欢读鲁迅先生的作品,尤其是《呐喊》和《彷徨》。鲁迅先生听了之后,笑了笑,说:“我的作品写得不好,只是反映了一些社会现实罢了。你们年轻人要多读书,多思考,将来为国家做贡献。”⑥我们和鲁迅先生谈了大约一个小时,就起身告辞了。鲁迅先生送我们到门口,说:“以后有空常来坐坐。”⑦从那以后,我就经常去看望鲁迅先生。每次去,鲁迅先生都很热情地招待我们,和我们谈文学,谈社会,谈人生。他的话语很深刻,总能给我们很多启发。⑧鲁迅先生是一个非常勤奋的人。他每天都要工作到很晚,有时候甚至通宵达旦。他的书桌总是整整齐齐的,上面放着各种书籍和手稿。他对工作非常认真,每一篇文章都要反复修改,直到自己满意为止。⑨鲁迅先生也是一个非常关心年轻人的人。他经常帮助那些有才华但生活困难的年轻人,为他们修改文章,推荐发表,还经常给他们寄钱寄物。很多年轻人都得到过鲁迅先生的帮助和鼓励。⑩鲁迅先生的一生,是为祖国、为人民奋斗的一生。他用自己的笔,唤醒了无数沉睡的中国人,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敬仰。(1)文章第②段描写了鲁迅先生的外貌,有什么作用?(2)结合文章内容,说说鲁迅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3)文章第④段中鲁迅先生说“东北是个好地方,可惜现在被日本人占领了。我们一定要把它收回来!”,这句话表现了鲁迅先生怎样的情感?(4)本文与《回忆鲁迅先生(节选)》在内容和情感上有什么相同之处?请简要分析。13. 微写作在你的生活中,一定有一位让你印象深刻的长辈或前辈,他们的言行举止影响着你。请以“印象深刻的他/她”为话题,写一段不少于150字的文字,要求运用至少一种修辞手法,写出他/她的特点和对你的影响。参考答案与解析1. B(解析:A项“校对”的“校”应读“jiào”;C项“深恶痛绝”的“恶”应读“wù”;D项“字帖”的“帖”应读“tiè”。)2. C(解析:A项“慷概淋漓”应为“慷慨淋漓”;B项“契而不舍”应为“锲而不舍”;D项“深霄”应为“深宵”。)3. B(解析:“不以为然”指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或否定,用在此处形容有主见不恰当。)4. B(解析:A项缺少主语,应删去“通过”或“使”;C项否定不当,应删去“不再”;D项“生活俭朴”搭配正确,但后半句“经常教育家人”在原文无依据,不过句子本身无语法错误,结合选项,B项为正确答案。)5. D(解析:课文通过多个生活片段展现了鲁迅先生的日常生活,并非“很少涉及”。)6. C(解析:A项句末句号应在引号内;B项“最黑,最黑,最黑”之间的逗号应改为顿号,“反对白话,妨害白话者”之间的逗号应改为顿号;D项“倘若是鬼常常让鲁迅先生踢踢倒是好的”应改为“倘若是鬼,常常让鲁迅先生踢踢,倒是好的”。)7. B(解析:该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没有运用排比。)8. A(解析:“简朴”指简单朴素,多用于生活;“简单”指不复杂。“一丝不苟”指做事认真细致,一点儿不马虎;“小心翼翼”指言行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大意。“兢兢业业”指做事谨慎、勤恳;“勤勤恳恳”指勤劳踏实。结合语境,应选A。)9. 无错误选项(解析:各项文学常识表述均正确。)10. 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得教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11. (1)从神态(笑声明朗)、动作(走路轻捷)、语言(不大注意人的衣裳)、心理(关心信件和报纸)等方面描写。(解析:梳理选段内容,分点概括描写角度即可。)(2)表现了鲁迅先生关心时事、心系革命事业的特点,即使生病也牵挂着外界的消息。(解析:结合鲁迅先生的身份和时代背景,分析其行为背后的情感。)(3)运用动作描写,“抓”“扣”“伸”等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鲁迅先生走路轻捷、果断的特点,表现了他对时间的珍惜和急于投入工作的迫切心情。(解析:从描写方法和表达效果两方面赏析。)(4)鲁迅先生是一个性格开朗、生活简朴、珍惜时间、关心时事、热爱革命事业的人。(解析:结合选段中的具体描写概括即可。)12. (1)写出了鲁迅先生温和、亲切的外貌特征,为下文展现他亲切、关心他人的性格特点做铺垫。(解析:外貌描写的作用通常是烘托人物性格、为下文情节做铺垫。)(2)鲁迅先生是一个温和亲切、热爱祖国、痛恨侵略者、勤奋认真、关心年轻人的人。(解析:结合“语气很温和”“热爱祖国”“勤奋工作”“关心年轻人”等内容分析。)(3)表现了鲁迅先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对日本侵略者的痛恨,以及收复失地的坚定决心。(解析:结合句子中的关键词“好地方”“被占领”“一定要收回来”分析情感。)(4)内容上:都通过具体事例和外貌描写刻画鲁迅先生的形象,展现了他的生活状态和性格特点;情感上:都表达了对鲁迅先生的尊敬、爱戴和怀念之情。(解析:对比两篇文章的内容和情感,找出共同点并分析。)13. 示例:印象最深刻的是我的爷爷,他就像一棵挺拔的青松,屹立在我心中。爷爷头发花白,脸上布满了岁月的皱纹,但眼睛却炯炯有神,充满了智慧。他一生勤劳,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干活,无论是种地还是做家务,都做得一丝不苟。爷爷很节俭,从不浪费一粒粮食,他常说:“粮食是农民伯伯用汗水换来的,不能糟蹋。”他还非常关心我,每当我遇到困难时,他总会耐心地开导我,用他的人生经验给我指引方向。记得有一次我考试失利,非常沮丧,爷爷摸着我的头说:“失败不可怕,重要的是要有重新站起来的勇气。”在爷爷的鼓励下,我重新振作起来。爷爷的勤劳、节俭和乐观,像春雨般滋润着我,让我学会了坚强和珍惜。(解析:围绕“印象深刻的他/她”,运用修辞手法,写出人物特点和对自己的影响,符合字数要求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