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2025-2026学年四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真题重组卷(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广东省2025-2026学年四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真题重组卷(含解析)

资源简介

绝密★启用前
2025-2026学年四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真题重组卷(04)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8页。全卷总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学号填写清楚。
3.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4.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与运用。(共40分)
1.(1).(24-25四年级上 广东汕头 期中)读下面一段话,完成练习。
处处留心皆学问。观察植物,我们会发现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的,长大后会地铺在墙上,没有,也不留,而细丝也会变成弯曲的。观察动物,我们发现,蟋蟀修建住宅的才能不逊色于建筑工人,它会地住址,当搜索青草丛中时,你会发现隐藏着一条倾斜的隧道,那便是蟋蟀的住宅,即使骤雨降落。这里也会立刻变干。
(2).(24-25四年级上 广东汕头 期中)补充词语,并完成练习。
腾( )驾( ) 上( )入( ) 神机( )( )
各显( )( ) ( )( )六臂 ( )( )不入
从词语“ ”想到了《哪吒闹海》中的哪吒。
诸葛亮 ,源于他对时局的精确把握,对天下大势了然于胸。
(3).(24-25四年级上 广东东莞 期中)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薄雾(báo) 风俗(sú) 霎时(shà) 稻穗(suì)
B.蝙蝠(biān) 屏幕(píng) 潜水(qián) 系鞋带(xì)
C.揭开(jiē) 震撼(hàn) 肝脏(zàng) 降落(jiàng)
D.弯曲(qū) 劈开(pǐ) 惩罚(chéng) 混乱(hùn)
2.(1).(24-25四年级上 广东东莞 期中)辨词语正误:下列词语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逐渐 柔和 虚弱 洋溢 B.大慨 提纲 泡沫 嫩绿
C.住址 简朴 照耀 曲服 D.严历 忍受 茂盛 肝脏
(2).(24-25四年级上 广东东莞 期中)练遣词造句: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
A.秋天悄无声息地来了,迈着轻盈的步子,带着收获的希望和喜悦。
B.天安门广场上人山人海,大家等待着庄严的升旗仪式开始。
C.现代科学技术已具有像龙王那样呼风唤雨的能力,人工降雨就是例证。
D.教室里鸦雀无声,同学们正在小声讨论着黄老师今天为什么没来上课。
(3).(24-25四年级上 广东茂名 期中)找出句子中的错别字,用“______”画出来,并改正。
蟋蟀镇重地选择住止。(   )(   )
盘古的四枝和驱干变成了大地的四极和五方的名山。(   )(   )
普罗米修斯被索在悬崖上,他即不能动弹也不能睡觉。(   )(   )
3.(24-25四年级上 广东惠州 期中)运用所学知识填空。
(1)在半学期的学习中,我们欣赏大自然的美丽画卷。比如:到了晚上,细细的溪水,流着 ,流着 。 鹅卵石 。
(2)世上没有天生的智者,正如韩愈所说:“ , ?”
(3)《题西林壁》“ , 。”揭示观察角度不同。
(4)(24-25四年级上 广东汕头 期中)出下面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
A.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飞奔而来。( )
B.桂花盛开的时候,真是香飘十里。( )
C.是谁在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 )
4.(24-25四年级上 广东惠州 期中)句子训练
(1).妈妈对我说:“今天我要开会,你自己做饭吃。”(改为转述句)
(2).这么美的风景,怎能不让人陶醉呢?(改为陈述句)
(3).班会课,班主任解决并发现了班级的问题。(修改病句)
二、阅读理解。(共20分)
(一)(24-25四年级上 广东广州 期中)阅读文学性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①殷墟,位于河南省安阳市的西北郊,横跨洹河南北两岸。古称“北蒙”,甲骨文卜辞中又称为“大邑商”“邑商”,是中国商代晚期的都城,距今已有3300多年的历史。自1928年殷墟被发现,已出土大量文物,如司母辛鼎、亚长牛尊、陶三通、甲骨文、马车等。
②商代甲骨文是契(qì)刻或书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主要用于占卜记录和记事。殷墟迄今出土了16万多片甲骨。与其他文明的文字不同,以甲骨文为基础的汉字至今仍为14亿中华儿女使用,是活的文字,是中华文明生生不息传承至今的载体。
③殷墟出土的商代马车,是中国最早的马车。精心打制的马车,可用于日常出行、田猎、礼仪、战争等,代表了中国3000年前的制造业水平。但它更是身份地位的象征,乘坐马车者,通常为王公贵族。
1.下列不是出土于殷墟的文物是( )
A.亚长牛尊
B.司母辛鼎
C.纵目面具
D.陶三通
2.甲骨文是一种契刻或书写在 上的文字(多选)
A.纸
B.龟甲
C.兽骨
D.布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殷墟古称“北蒙”,又称为“大邑商”“邑商”。
B.殷墟出土的商代马车,是中国最早的马车。
C.商代甲骨文主要用于占卜记录和记事。
D.殷墟是中国商代早期的都城。
4.我能从 的角度提出一个问题:
(二)(24-25四年级上 广东揭阳 期中)阅读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鲁班造锯
①相传有一年,鲁班接受了一项建造一座巨大宫殿的任务。这座宫殿需要很多木料,他和徒弟们只好上山用斧头砍树,效率非常低。
②一次上山的时候,鲁班无意中抓了一把山上长的野草,一下子将手划破了。鲁班很奇怪: 于是他摘下一片叶子来细心观察,发现叶子两边都长着许多小细齿,用手轻轻一摸,这些小细齿非常锋利。他明白了,他的手就是被这些小细齿划(huá huà)破的。后来,鲁班又看到一条大蝗虫在一株草上啃食叶子,两颗大板牙非常锋利,一开一合,很快就吃下一大片,这同样引起了鲁班的好奇心,他抓住一只蝗虫,仔细观察蝗虫牙齿的结构,发现蝗虫的两颗大板牙上同样排列着许多小细齿,蝗虫正是靠这些小细齿来咬断草叶的。
③这两件事给了鲁班很大启发。于是他就砍来一支大毛竹,用斧头削(xiāo xuē)成一条带有小锯齿的竹片,然后到小树上去做试验,结果果然不错,几下子就把树干划出一道深沟,鲁班非常高兴。但是由于竹片比较软,强度比较差,这怎么能长久使用呢?拉了一会儿,小锯齿就有的断了,有的变钝了,需要更(gēnɡ gènɡ)换竹片。鲁班立刻想到了铁片,便请铁匠帮助制作带有小锯齿的铁片。不久的功夫,铁片做好了,鲁班和徒弟各拉一端,在一棵树上做试验,只见他俩一来一往拉了起来,不一会就把树锯断了,又快又省(shěnɡ xínɡ)力,鲁班有了锯的帮助,按时完成了宫殿的建造任务。
5.把文中不正确的音节划掉。
6.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鲁班在建造宫殿时的烦恼是 。他从 和 那里得到启发,最终发明了 。
7.联系上下文,在文中的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句子。
8.读了《鲁班造锯》这则故事,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24-25四年级上 广东茂名 期中)习作(共40分)
现在班级开展“跟着文字去分享”交流活动。你可以推荐一个你喜欢的地方,也可以介绍你的家人,还可以分享你观察过的动植物,甚至可以想象你和故事中优秀人物过上一天,用文字记录下来,带着我们来一场笔尖上的分享吧!
要求:
(1)语句通顺,感情真实,将变化之处写清楚,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有新鲜感的词句;
如果需要修改,请用规范的修改符号;
文中不透露真实的姓名、校名;
不少于400字;
2025-2026学年四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真题重组卷(04)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积累与运用。
1.(1).
【详解】本题考查看拼音写词语。
根据所学拼音知识拼读音节,写出相应的生字在田字格即可,拼读时要注意所给音节的、韵母及声调。书写时注意字的结构和易错笔画,注意“嫩”“叠”“隙”“慎”“舒”容易写错,书写时一定要做到工整、规范、正确,写完后读一读看是否正确。
(2).声 崩 耳 雀 唤 竖 呼风唤雨 人声鼎沸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的补全和选词填空。
人声鼎沸:本意是锅里的水烧开了,发出响声;现指人群的声音吵吵嚷嚷,就像炸开了锅。
山崩地裂:山岳倒塌,大地裂开,形容响声巨大或变化剧烈。
震耳欲聋:耳朵都快震聋了,形容声音很大。
鸦雀无声:连乌鸦麻雀的声音都没有,形容非常静。
呼风唤雨:比喻能够支配自然的巨大力量,有褒义。常用来比喻为了达到个人目的而有意兴风作浪。
横七竖八:形容某东西摆放杂乱,毫无规律。
结合词义,可知,形容能够支配自然的巨大力量,应选:呼风唤雨。
结合词义,可知,形容人群的声音吵吵嚷嚷,就像炸开了锅,应选:人声鼎沸。
(3).C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辨析。
A.薄雾(báo)——bó;
B.系鞋带(xì)——jì;
D.劈开(pǐ)——pī;
故选C。
2.(1)A
【详解】本题考查字形易错字。
B.大慨——大概;
C.曲服——屈服;
D.严历——严厉。
故选A。
(2)D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与运用。
D.“鸦雀无声” 指非常安静,连乌鸦麻雀的声音都没有,而句子中又说 “同学们正在小声讨论”,前后矛盾,该词使用错误。
故选D。
(3)
镇——慎 止——址
枝——肢 驱——躯
索——锁 即——既
【详解】本题考查字形易错字。
镇重——慎重:谨慎认真。
住止——住址:居住的地址。
四枝——四肢:指人体的两上肢和两下肢。
驱干——躯干:人体除去头部、四肢所余下的部分叫躯干。
被索——被锁:被捆绑。
即——既:连词,既然,后面常与“就”“则”相应,表示先提出前提,而后加以推论。
3.
(1).山草和野花的香味 月光 灰白色 布满河床
.人非生而知之 孰能无惑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比喻 夸张 设问
【详解】本题考查名篇名句的默写与理解。
(1)书写时注意“野、香、满”的正确写法。
(2)“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出自唐代韩愈《师说》,意思是:人不是生出来就都懂得许多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呢?告诉了我们世上没有天生的智者,要多学习,才能学到更多知识。
书写时注意“而、孰”的正确写法。
(3)“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出自宋代苏轼《题西林壁》,意思是: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揭示了观察角度不同,看到事物的样子也不同。
书写时注意“岭、侧、低”的正确写法。
(4)【详解】本题考查句子的修辞手法。
A.阅读句子可知,本句将“浪潮”比作“千万匹白色战马”,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B.阅读句子可知,本句中“香飘十里”明显是对花香传播范围的夸大描述,实际上花香不可能真正飘到十里的距离,所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C.阅读句子可知,本句中“是谁在呼风唤雨呢?”提出问题;“当然是人类。”是对上一句的回答,自问自答,是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
4.(1)妈妈对我说,今天她要开会,让我自己做饭吃。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引述句改为转述句。
引述句改为转述句只改变引语部分,提示语不变;标点符号要作相应改变,即把冒号、前引号变成逗号,后引号删除;引语中,人称“我”改成“她”,“你”改为“让我”,即:妈妈对我说,今天她要开会,让我自己做饭吃。
(2).这么美的风景,真让人陶醉。
【详解】本题考查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①判断反问句的肯定词(能、是、会等)前是否含有否定词,如有则去掉;如果没有则在肯定词前加上否定词“不”。 ②删去肯定词或否定词前的“怎、怎么、难道、岂”等反问语气助词。 ③删去结尾的疑问助词“呢、吗”等 ,问号改为句号。
本句中肯定词前有“不”,去掉。删去反问语气词“怎能”,结尾的疑问助词“呢”,问号改为句号。
故改为:这么美的风景,非常令人陶醉。
(3).班会课,班主任发现并解决了班级的问题。
【详解】本题考查修改病句。
认真读原句,弄清句子要表达的意思,找出有毛病的地方,根据病因修改,注意:修改病句不能改变原句的意思。然后检查修改后的句子,看句子是否完整、通顺、合理。
阅读句子“班会课,班主任解决并发现了班级的问题。”可知,本句语序不当。应该是先“发现问题”,才能“解决问题”,所以应将“解决”与“发现”对调位置。
原句可改为:班会课,班主任发现并解决了班级的问题。
二、阅读理解。
(一)
1.C
2.BC
3.D
4.文化内容 甲骨文对中华文明传承有什么重要意义?
【导语】这篇短文简明扼要地介绍了殷墟的历史和出土文物,强调了甲骨文作为汉字前身的独特性,以及马车的历史意义。文章通过对文化遗产的描述,展现了商代的社会与文明,突出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力。
【详解】1.本题考查提取关键信息。
根据短文第①段中的描述“自1928年殷墟被发现,已出土大量文物,如司母辛鼎、亚长牛尊、陶三通、甲骨文、马车等。”可以明确知道,亚长牛尊、司母辛鼎、陶三通和甲骨文都是出土于殷墟的文物,而纵目面具并未在文中被提及为殷墟出土的文物。
故选C。
2.本题考查提取关键信息。
根据短文第②段中的描述“商代甲骨文是契刻或书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主要用于占卜记录和记事。”可以明确知道,甲骨文是契刻或书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所以选项中的龟甲和兽骨是正确的。
故选BC。
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根据短文第①段中的描述“是中国商代晚期的都城”可以明确知道,殷墟是商代晚期的都城,而不是早期的都城。所以选项D的“殷墟是中国商代早期的都城”是不正确的。
故选D。
4.本题考查开放性作答。
本题是开放性题目,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情况,可以从材料内容、联系生活实际和写作方法的角度来提出问题。
示例:
角度:殷墟的文化影响 问题:殷墟的发现和研究对现代中华文化产生了哪些深远的影响?
(二)
huà xuē gènɡ xínɡ
用斧头砍树效率非常低 野草叶子上的细齿 蝗虫的牙齿结构 锯
一株小草为什么这样锋利?
我们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和一颗愿意思考和创造的大脑,这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意想不到的方便与收获。
【导语】文章通过叙述鲁班从自然界观察中获得启发,发明锯子的过程,展现了通过细致观察与革新思维解决问题的智慧。这种从生活中学习与创新精神的故事,强调了注重观察及勇于探索的重要性,体现了科学探索中的求真务实和不断进取的态度。文章不仅是对古人智慧的歌颂,也勉励后人继承这种探究精神。
5.本题考查多音字。
划:huá,1.拨水前进。2.小船。3.合算。4.用尖利的刀在物体表面刻。5.擦;抹掉。
huà,1.把整体分开。2.谋划;拟定做事的办法和步骤等。3.(把账目或钱物)分出来拨给。4.同“{画}”。现通常写作“画”。
划(huá )破:指用尖锐的东西把物体表面弄破或割开。在这里,“划”表示用工具切割或刻划的动作。 划去“huà”。
削:xuē,1.义同“{削}”(xiāo)。用于合成词和成语。2.减少;减弱。3.指删改文字。4.除去。5.搜刮;掠取。
xiāo,1.用刀平而略斜地切去物体的表层。2.(用球拍)平而略斜地击球。
削(xiāo)成 :指用刀斜着去掉物体的表层或一截,使物体变得更薄或更小。这里,“削”是指用刀具切割或削减物体的动作。划去“xuē”。
更:gēng,1.改变;改换。2.古代夜间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相当于现在的两小时。3.更鼓,旧时报更用的鼓。4.了解;懂得。
gèng,1.副词。表示动作行为重复或相继发生,相当于“又”“再”;。2.表示程度加深,相当于“愈加”“更加”“尤其”。
更(gēnɡ)换 :指更换、替换掉原有的物品或情况。在这里,“更”表示改变、替换的动作。划去“gènɡ”。
省:shěng,1.减少。2.节约。3.简略。4.废除;除去。5.行政区域名,直属中央。6.省会。
xǐng,1.察看。2.检查自己。3.探望;问候。4.明白;醒悟。
省(shěnɡ)力:指减少力量的消耗,使做事更加轻松或高效。这里,“省”表示节约、减少的意思,划去“xínɡ”。
6.本题考查对文段内容的理解。
从第①段“这座宫殿需要很多木料,他和徒弟们只好上山用斧头砍树,效率非常低。”可知鲁班在建造宫殿时的烦恼是:木料需求量大,用斧头砍树效率非常低。
从第②段“他明白了,他的手就是被这些小细齿划破的。后来,鲁班又看到一条大蝗虫在一株草上啃食叶子,两颗大板牙非常锋利,一开一合,很快就吃下一大片,这同样引起了鲁班的好奇心,他抓住一只蝗虫,仔细观察蝗虫牙齿的结构,发现蝗虫的两颗大板牙上同样排列着许多小细齿,蝗虫正是靠这些小细齿来咬断草叶的。”可知鲁班是从野草叶子的小细齿和蝗虫的大板牙那里得到启发,
从第③段“不久的功夫,铁片做好了,鲁班和徒弟各拉一端,在一棵树上做试验,只见他俩一来一往拉了起来,不一会就把树锯断了,又快又省力,鲁班有了锯的帮助,按时完成了宫殿的建造任务。”可知鲁班最终发明了锯。
7.本题考查对文段内容的理解。
鲁班在山上无意中抓了一把野草,手被划破了。这是一个突发事件,引起了鲁.班的好奇心鲁班作为一个工匠,对工具和材料有着敏锐的观察力。手被划破后,他自然会感到奇怪,想要探究原因,跟着第②段描述了鲁班摘下一片叶子细心观察,并发现了叶子两边的小细齿。这表明他想知道为什么野草能划破他的手,因此他会提出一个与野草锋利性相关的问题,来表达他好奇和探究心理。
示例:“这野草怎么如此锋利,竟然能划破我的手?”
8.本题考查对文段内容的理解和启发。
《鲁班造锯》这则故事主要讲述了中国古代工匠鲁班在建造宫殿时,面临木料需求量大、砍伐效率低的难题。在一次上山砍树的过程中,他无意中抓了一把野草,手被划破,从而引发了对野草叶子和蝗虫牙齿结构的细致观察。通过观察,他发现野草叶子和蝗虫牙齿上都排列着许多锋利的小细齿,这给了他很大的启发。于是,他利用这一发现,发明了带有小锯齿的竹片,进而又改进为铁片锯,大大提高了砍伐树木的效率,最终按时完成了宫殿的建造任务。 结合内容写一写你受到了的启发:
示例:鲁班之所以能够发明锯,是因为他细心观察了生活中的细节,发现了野草叶子和蝗虫牙齿上的小细齿。这告诉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保持一颗敏感的心,善于观察周围的事物,从中发现规律和灵感。
例文:
例文:
与孙悟空的奇妙一天
清晨,阳光轻柔地洒在我的脸上,我缓缓睁开眼,发现自己竟置身于花果山。还没等我反应过来,一只浑身金毛、火眼金睛的猴子从树上跃下,站在我面前,这不就是大名鼎鼎的孙悟空吗?
孙悟空带着我在花果山四处游玩。他先带我参观了他的水帘洞,洞内凉爽宜人,石桌石凳摆放整齐,还有一群小猴子在里面嬉笑玩耍。接着,他又拉着我去品尝花果山的美味水果,那些水果又大又甜,咬上一口,汁水四溢。
之后,孙悟空一个筋斗云带我来到了天庭。天庭云雾缭绕,宫殿金碧辉煌。我们在天庭的花园里漫步,看到了各种奇花异草,还有一些神仙在悠闲地散步。孙悟空调皮地和神仙们打着招呼,还向我介绍他们的神奇法术。
傍晚,孙悟空带着我回到花果山,坐在山顶上,看着夕阳渐渐落下。他给我讲述了他西天取经的传奇经历,那些惊心动魄的故事让我听得如痴如醉。
突然,一阵清脆的鸟鸣声传来,我猛地睁开眼睛,才发现这原来是一场奇妙的梦。但孙悟空勇敢、乐观、神通广大的形象却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这一天的经历,将成为我心中最难忘的回忆。
【详解】本题考查书面表达能力。
二、立意:若写喜欢的地方,可表达对该地方的热爱、对自然美景或人文风情的赞美,以及在那里获得的独特体验与感悟;介绍家人则着重展现家人的品质、亲情的温暖,传达对家人的敬爱与感恩;分享动植物意在体现对生命的观察与思考,对动植物特性、习性的欣赏或从中得到的启示;想象与优秀人物度过一天,可从优秀人物身上汲取精神力量,表达对其敬仰,或在经历中获得成长与改变。
三、写作思路:
开头:点明主题,如写喜欢的地方,可直接说出地方名称并表达喜爱;写家人则引出要介绍的家人;写动植物先说出名称;想象与优秀人物度过一天则简要介绍人物及期待。
中间:详细展开。写地方就描述景色、特色活动等;写家人讲述其事迹、性格表现;写动植物阐述其外观、行为;想象与人物的一天则叙述一起经历的事情。
结尾:总结全文,如写地方再次强调喜爱;写家人表达亲情;写动植物总结感悟;写与人物度过一天说明收获与对人物的敬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