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202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语文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202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语文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你对于某个问题没有调查,就停止你对于某个问题的发言权。这不太野蛮了吗?一点也不野蛮,你对那个问题的现实情况和历史情况既然没有调查,不知底里,对于那个问题的发言便一定是瞎说一顿。瞎说一顿之不能解决问题是大家明了的,那末,停止你的发言权有什么不公道呢?许多的同志都成天地闭着眼睛在那里瞎说,这是共产党员的耻辱,岂有共产党员而可以闭着眼睛瞎说一顿的吗?
要不得!
要不得!
注重调查!
反对瞎说!
你对于那个问题不能解决吗?那末,你就去调查那个问题的现状和它的历史吧!你完完全全调查明白了,你对那个问题就有解决的办法了。一切结论产生于调查情况的末尾,而不是在它的先头。只有蠢人,才是他一个人,或者邀集一堆人,不作调查,而只是冥思苦索地“想办法”,“打主意”。须知这是一定不能想出什么好办法,打出什么好主意的。换一句话说,他一定要产生错办法和错主意。
许多巡视员,许多游击队的领导者,许多新接任的工作干部,喜欢一到就宣布政见,看到一点表面,一个枝节,就指手画脚地说这也不对,那也错误。这种纯主观地“瞎说一顿”,实在是最可恶没有的。他一定要弄坏事情,一定要失掉群众,一定不能解决问题。
许多做领导工作的人,遇到困难问题,只是叹气,不能解决。他恼火,请求调动工作,理由是“才力小,干不下”。这是懦夫讲的话。迈开你的两脚,到你的工作范围的各部分各地方去走走。学个孔夫子的“每事问”,任凭什么才力小也能解决问题,因为你未出门时脑子是空的,归来时脑子已经不是空的了,已经载来了解决问题的各种必要材料,问题就是这样子解决了。一定要出门吗?也不一定,可以召集那些明了情况的人来开个调查会,把你所谓困难问题的“来源”找到手,“现状”弄明白,你的这个困难问题也就容易解决了。
调查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调查就是解决问题。
以为上了书的就是对的,文化落后的中国农民至今还存着这种心理。不谓共产党内讨论问题,也还有人开口闭口“拿本本来”。我们说上级领导机关的指示是正确的,决不单是因为它出于“上级领导机关”,而是因为它的内容是适合于斗争中客观和主观情势的,是斗争所需要的。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讨论和审察,一味盲目执行,这种单纯建立在“上级”观念上的形式主义的态度是很不对的。为什么党的策略路线总是不能深入群众,就是这种形式主义在那里作怪。
本本主义的社会科学研究法也同样是最危险的,甚至可能走上反革命的道路,中国有许多专门从书本上讨生活的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共产党员,不是一批一批地成了反革命吗?就是明显的证据。我们说马克思主义是对的,决不是因为马克思这个人是什么“先哲”,而是因为他的理论,在我们的实践中,在我们的斗争中,证明了是对的。我们的斗争需要马克思主义。我们欢迎这个理论,丝毫不存什么“先哲”一类的形式的甚至神秘的念头在里面。读过马克思主义“本本”的许多人,成了革命叛徒,那些不识字的工人常常能够很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
怎样纠正这种本本主义?只有向实际情况作调查。
(摘自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
材料二:
《反对本本主义》在毛泽东哲学思想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这篇著作的发表应该看作是毛泽东哲学思想初步形成的标志。
为什么说《反对本本主义》是毛泽东哲学思想初步形成的标志呢?因为它是对中国共产党人独立开辟新道路最早的一篇哲学论证。
在这篇著作中,毛泽东第一次初步界定了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即“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在这里,“从斗争中”讲的是要从实际出发,而不是从主观想象出发,不能搞本本主义;“创造新局面”,讲的是不能照抄照搬,而应该有创造性。思想路线是哲学思想的转化形态,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是中国共产党哲学思想的具体体现,它的基本内容是唯物论与辩证法的有机结合。
在这篇著作中,毛泽东还特别强调了三个重要观点:一是“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二是“共产党的正确而不动摇的斗争策略,决不是少数人坐在房子里能够产生的,它是要在群众的斗争过程中才能产生的,这就是说要在实际经验中才能产生”;三是“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这三个重要观点构成了后来成为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的雏形。
在这篇著作中,毛泽东严肃批评了“本本主义”的两种错误倾向:一种是“唯书”,即“以为上了书的就是对的”、“开口闭口‘拿本本来’”的倾向;一种是“唯上”,即“单纯建立在‘上级’观念上的形式主义的态度”。针对这些错误的思想倾向,毛泽东大声疾呼:反对本本主义,洗刷唯心精神!
(摘编自陈占安《关于毛泽东哲学思想研究中的三个问题》)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解决问题的前提是调查研究、了解事实,缺乏调查研究的发言就是“瞎说”,这种人没有发言的权利。
B.“一切结论产生于调查情况的末尾”,也就是说应该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得出结论,而非凭空想象。
C.书上说的就是对的,上级领导机关的指示就要执行,这种想法普遍存在于农民的思想意识中,是要不得的。
D.《反对本本主义》初步界定了“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党的思想路线,这是中国共产党哲学思想的转化形态。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为领导脑子不能“空”,必须要走出门才能获得调查材料,解决各种问题。
B.马克思主义理论学得好与坏,关键是看能否将它与中国社会实际情况相结合。
C.没有《反对本本主义》中提出的三个重要观点,就不会有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D.要去除“本本主义”中的两种错误思想倾向,必须实事求是,向实际情况做调查。
3.下列选项不符合材料二中毛泽东三个重要观点中的“群众路线”的一项是( )
A.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只有动员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只有依靠群众才能进行战争。
B.依靠民众则一切困难能够克服,任何强敌能够战胜,离开民众则将一事无成。
C.先民主,后集中,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领导同群众相结合。
D.三心二意不行,半心半意不行,一定要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
4.材料一中画线两处在表达上分别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5.《反对本本主义》原名《调查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请根据材料谈谈《反对本本主义》对我们“看问题、想问题”有什么启示。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阿哥们是孽障①的人
李修文
①“砰”的一声,一支巨大的爆竹在半空里鸣响,冻雨骤然而止,炊烟升上屋顶,一个荒凉地界的农历新年,总算是掀开了序幕。
②然而,爆竹越响,我便越是躁乱不堪——我来此地,原本是为一个剧组救急,没曾想到,我前脚才到,剧组后脚就宣告解散了,我也只好收拾行李准备离开。正在收拾行李的时候,竟然被人直接关在了剧组借住的一幢小楼里。原来,剧组欠了拍摄地不少钱,不知何时,制片人竟然带着大部分人逃跑了,未及跑出的,不过寥寥数人,其中就有我一个。
③接下来,我只好化身为一个边城囚徒,大年三十,看守我们的人们总要回家过年,也是吃准了我和同犯们逃不出此地。出乎意料地,我们竟然获得了在街上游荡的机会——就此逃脱的确是不可能的:此地被群山环抱,唯一通往外界的道路,是黄河上的渡船,而黄河已经上了整整三天的冻了。
④我给远在几千里外的亲人打完了电话,一边将挥之不去的凄凉之感推出体外,一边信步走上了黄河堤岸,全然不曾想到,一踏上堤岸,就听见有人在不远处唱歌:“出门遇上了大黄风,闪花的草帽儿落圈,绯红花儿你听,你的大哥哥们走哩,肝花妹妹坐吆,阿哥们是孽障的人……”
⑤犹如被一道闪电击中,我原地站住,心脏竟然激烈地狂跳起来:如果我没记错,上次听见这首花儿还是在十年前的青海,也是在冬天的山梁上,一群庄稼人站在积雪里给我唱起过;此刻突然听见,我还以为我的魂魄错乱了,定了定神,四处张望,而确切的歌声却再度冲破了雾气:“阿哥们世下的太寒酸,这么价活人是可怜,绯红花儿你听,你的大哥哥们走里,肝花妹妹坐吆,阿哥们是孽障的人……”
⑥刹那之间,我不再有半点犹豫,面朝歌声响起的方向狂奔了过去,仅仅只跑了三两分钟,就在堤岸下面一座几近废弃的船坞里看见了唱歌的人:一群男人,有老有少,更多的则是青壮年,要么坐在钢梁上,要么靠在船舷边,看见我狂奔而至,也就没有再唱,只是微笑着,甚至是羞涩地看着我,然而,几乎就在一瞬之间,在那些黑红的肤色和刀削般的脸映入我眼帘的一瞬之间,我便大致明白,他们应当就是来自甘肃或者青海,他们的父兄,也许正好是站在十年前的积雪里唱歌给我听的人。
⑦当此穷途末路之际,不由分说,我先在心里将他们认作了我的远亲,紧接着,再结结巴巴地告诉他们,我差不多可以算作西北风土的义子,既唱过湟中②河谷的花儿,又赶过河州城③里的夜路,这么说着,眼前的远亲们便又笑了起来,那种源自于埋首劳作的羞涩,也在这突至的机缘里慢慢褪去了,最当头的走近我,道了一声:“弟兄么。”随后,远处的也围拢上前,我们就在一条锈迹斑斑的大船上说起了西北。
⑧渐渐得知,眼前的远亲们和我一样,身陷此地都是被迫的困守——春天里,他们跟随一个当家人从家乡出来,承包了我们此刻置身的修船厂,二十多天前,一个弟兄生了重病,如果想要保住性命,就非得要去省城里救治不可,但是,哪怕当家人变卖了修船厂里所有能够变卖的东西,治疗费也远远不够,于是,在场的这些远亲,老的老,少的少,每个人都把自己压箱底的钱拿出来了,而修船厂却已经卖掉了,他们没有了栖身的地方,只好分头打些零工糊口,分头找些屋檐睡觉,如此零星收入,回家的盘缠当然不够,就连手机话费也全都充不起了,所以,大年三十,大家在修船厂聚首,为的却并不是吃团年饭,只是像每日里一样,说几句话,一起往黄河对岸看一看,他们就会散去,也是突然想家了,他们这才唱起了花儿。
⑨已是正午时分了,天气越来越冷,可是,我一边听他们说话,某种巨大的热切乃至滚烫之感,却从心底里猛然滋生了出来——这寒风中的示现,我实在一点都不陌生:武威城④里,陌生人曾经给困倦已极的我递过满满的一碗热酒;湟中野外,放羊的老者曾经容留我睡在他的帐篷里,而他自己却在羊群里睡了整整一夜。是呀,在那些荒瘠河川里,诺言像石头一般坚硬,情义像刀子一般干脆,一如眼前的这些远亲,已然将千里之外的石头和刀子搬迁到了这里:怀抱着诺言与情义,他们就此甘心在贫寒与等待中画地为牢,所以,此处不是他处,就是青海、甘肃和宁夏,就是西海固⑤、贺兰山⑥和河西走廊。
⑩如此,一个念想便从脑子里浮了出来:我应当和我的远亲们一起吃顿团年饭。一念既出,我就马上告诉他们:虽说我也算是穷愁潦倒,而且还正身处在一场莫名的关押之中,但是,一桌饭菜,几瓶烧酒,我尚且还请得起。当头的刚要反对,我却早已扔下手机给他,要他和众弟兄向千里之外报个平安,又二话不说地拉起两个小伙子,顶着西风跑上了堤岸,满心只想着赶在店铺关门之前买来更多的酒菜。
在那艘锈迹斑斑的大船上,饭菜刚刚做好就全都被风吹凉了,好在我们有酒,三两杯喝下去,身体暖和了,家常话也就多了起来。说来凑巧,其中一对父子,我竟然踏足过他们的村庄,父亲一把抓紧了我的手,赶紧吩咐儿子给我倒酒,又连说了好几遍:“真是弟兄么,真是弟兄么。”如此便要再次举杯,我当然一饮而尽,转而再去敬别的弟兄,几番敬过,竟然毫无醉意。这时候,天色将晚,黄河上交错的冰层正在一点点碎裂开来,就在我对着黄河稍一愣怔的时候,刚刚那个将我唤作弟兄的父亲,竟然扯着嗓子唱起了花儿:“贵德⑦的黄河往南淌,虎头的崖,又落了一对儿凤凰,朝你的方向上哭一场,有心来,没个落脚的地方……”
那一晚,直到冻雨再次齐刷刷尖利地落下,神迹降临般的团年饭才算宣告结束,无论有多么不愿意,我也只好与我的弟兄们在江堤上作别。
(摘自散文集《山河袈裟》,有删改)
【注】①孽障:甘肃、青海方言,意思是可怜、窝囊。②⑦湟中、贵德:青海地名。③④河州城、武威城:甘肃地名。⑤⑥西海固、贺兰山:宁夏地名。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⑧段以概括叙述的方式,交代了汉子们受困的缘由,展现他们的精神世界,也为后文的抒情议论作铺垫。
B.第 段写冰层碎裂的景象,暗示“我”与西北汉子们的隔阂一点点消除,“黄河”与下文“花儿”自然衔接。
C.文中“远亲”和“弟兄”的称谓,代表“我”和西北汉子们双向的情感交流,双方虽萍水相逢却赤诚相待。
D.本文以平等的视角抒写大众,集叙事、描写、抒情、议论为一炉,表达方式灵活,行文不拘一格,姿态横生。
7.关于画横线段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示现”与末段中的“神迹”都与宗教有关,它们互为呼应,流露出“我”对西北人民由衷的感恩之情。
B.本段运用比喻,“像石头一般坚硬”形容诺言的坚不可摧,“像刀子一般干脆”形容情义的爽快直截。
C.“此处不是他处”一句,既说明西北人重情守诺的性格刻骨入髓,也说明他们对物质要求不高,随遇而安。
D.本段仅用了两个句号,多用逗号,如此标点,令人感觉叙事一气呵成,抒情充沛饱满、流畅自如。
8.文章中反复提到西北地名,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9.不少评论家认为李修文的散文“苍凉而热烈”,请结合本文谈谈你的理解。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汉主病笃,命丞相亮辅太子。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不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汉主又为诏敕太子曰:“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可以服人。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汉主殂,太子禅即位,封丞相亮为武乡侯,领益州牧,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
(节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
材料二:
谈君臣之交者,竞曰先主之于诸葛。伐吴之举,诸葛公曰:“孝直若在,必能制主上东行。”公之志能尽行于先主乎?悲哉!公之大节苦心,不见谅于当时,而徒以志决身歼遗恨终古,宗泽咏杜甫之诗而悲惋以死,有以也夫!
公之心,必欲存汉者也,必欲灭曹者也。不交吴,则内掣于吴而北伐不振。此心也,独子敬知之耳。孙权尚可相谅,而先主之志异也。夫先主亦始欲自强,终欲自王,雄心不戢,与关羽相得耳。故其信公也,不如信羽。先主不死,吴祸不息,祁山之军不得而出也。迨猇亭败矣,先主殂矣,国之精锐尽于夷陵,老将如赵云与公志合者亡矣;公收疲敝之余民,承愚暗之冲主①,以向北方,而事无可为矣。公故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唯忘身以遂志,而成败固不能自必也。
向令先主以笃信羽者信公,听赵云之言,辍东征之驾,乘曹丕初篡、人心未固之时,连吴好以问中原,力尚全,气尚锐,虽汉运已衰,何至使英雄之血不洒于许、雒②,而徒流于猇亭乎?
张良遇高帝而志伸,宗泽遇高宗③而志沮;公也,子房也,汝霖④也,怀深情而不易以告人,一也,而成败异。公怀心而不能言,诚千秋之遗憾与!
(节选自王夫之《读通鉴论》
材料三:
先主之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及其举国托孤于诸葛亮而心神无贰诚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也。
(节选自陈寿《三国志》)
【注】①冲主:幼主。②许、雒(luò):许昌、洛阳。③高宗:指赵构。④汝霖:即宗泽。
10.材料三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及其举国[A]托孤于诸葛亮[B]而心神无[C]贰[D]诚君[E]臣之至[F]公[G]古今之盛[H]轨也。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安,使……安定,使动用法,和《赤壁赋》“侣鱼虾而友麋鹿”的“侣”和“友”用法不同。
B.从事,和《登泰山记》“多平方,少圜”的“平方”都属于古今异义词。
C.制,制止,和《过秦论》“履至尊而制六合”的“制”意思相同。
D.固,本来,和《谏太宗十思疏》“根不固而求木之长”的“固”意思不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是( )
A.司马光笔下的刘备认为诸葛亮的才能远超曹丕,能够最终完成统一大业,所以才要求刘禅要像对待父亲那样对待诸葛亮,政事全都交给诸葛亮处理。
B.王夫之并不否认刘备与诸葛亮之间的君臣情感,但是却明确指出诸葛亮与刘备在志向与策略制定上并不完全相同,因此诸葛亮的志向也无法得以完全实现。
C.诸葛亮考虑的是联合东吴共同对付曹操,刘备不以为然;而犹亭战败,刘备死去,诸葛亮面对的又是非常不利的局面,无奈只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D.张良、宗泽和诸葛亮,三位历史人物虽处不同时代,但都心怀大志,而他们的成败也与他们所遇到的君主、各自所处的时代以及自身的际遇密切相关。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己,则非某之所敢知。(《答司马谏议书》)
(2)虽汉运已衰,何至使英雄之血不洒于许、雒,而徒流于猇亭乎?
14.三则材料都提及了刘备和诸葛亮的君臣关系,但观点不尽相同。请根据文本分别简要概括。
三、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寓居开元精舍①酬薛秀才见贻
许浑
知己萧条信陆沉,茂陵②扶病卧西林③。
芰荷风起客堂静,松桂月高僧定深。
清露下时伤旅鬓,白云归处寄乡心。
劳君诗句独相忆,题在空斋夜夜吟。
【注】①精舍:道士、僧人修炼居住之所。②茂陵:汉司马相如病免后家居茂陵,后用以指代相如,诗中是自指。③西林:寺名,晋太原中僧慧永建,后泛指寺院。
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题目交代了创作原因,诗人在开元精舍寄居时收到薛秀才赠诗,于是作此诗以酬答。
B.首联先写自己知己不多,又写书信陆沉,再写卧病寺院,层层铺陈,深化了寂寞伤感之情。
C.“芰荷风起”是动态景物,“松桂月高”是静态景物,景物描写动静结合,表现了环境的幽寂。
D.清露落下时为羁旅中鬓发变白而伤心,白云飞归处聊以寄托思乡之心,愁绪中有几分欣慰。
16.诗人是如何表达对薛秀才赠诗的感激之情的?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四、名篇名句默写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在《赤壁赋》中用“ , ”两句写曹操斟酒祭江、执矛吟诗的骄态,极力渲染其不可战胜的赫赫声势。
(2)刘克庄在《贺新郎·国脉微如缕》中用“ , ”两句号召爱国志士保家卫国,共赴国难。
(3)“眉”是古诗文中常见的意象,古代文人常借此表情达意,比如“ , 。
五、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电子产品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 A 的一部分,不少人笑称手机已“焊接”在手上。然而,频繁使用电子产品也给我们的健康带来了很多问题,其中一个常见问题就是干眼症。
干眼症又叫“干眼”,是指各种因素引起的泪液质和量异常,导致泪膜稳定性下降,并伴有眼部不适或眼表组织病变的慢性眼表疾病。我们的眼睛无时无刻不在生产眼泪,每次眨眼的时候,眼睑就发挥作用,使泪液均匀地分布在眼球表面,形成一层泪膜,起到保湿润滑的作用。正常情况下,我们的眨眼频率为15次每分钟,以此保持泪膜的不间断覆盖。而在使用电子产品时,屏幕中的内容深深吸引住你,你往往就会 B 地降低眨眼频率。眨眼次数一少,泪膜本身得不到补充,原本的还会被蒸发减少,结果就是眼球表面直接暴露在空气之中,造成眼部不适,逐渐发展成干眼症。( 甲 ),包括眼部干涩感、异物感、烧灼感、眼痒、眼痛、眼红、视疲劳、视物模糊等症状。症状会随着干眼程度的加重而更明显。
如何缓解呢?①首先,针对已知的相关因素进行治疗,②如积极提高工作、生活环境,③纠正不良的用眼习惯,减少电子产品的使用时间等;④不得不长时间看书、盯屏时,⑤调整眼与书本、屏幕平面的距离和角度以及屏幕的光亮度、字体的大小等要适当,⑥每40~50分钟休息一下眼睛。当然,针对干眼症,可以在医生的建议下合理使用眼药水,注意有些眼药水会引起眼部的副作用,不可乱用、滥用;也可使用蒸汽眼罩,但要警惕蒸汽眼罩不能温度过高、使用时间过长,以免烫伤眼睛。特别强调的是,无论哪种护眼模式都不能替代健康用眼习惯。
( 乙 )?干眼在各个群体都可能出现,其中女性是干眼的多发群体。此外,长时间近距离操作视频终端的群体,户外活动少、睡眠不足及需要长时间驾驶等群体患干眼症比例较高。对于易发干眼症的群体而言,更应该注意健康用眼。
1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把文中第二段画波浪线的句子改写成比喻句。要求:比喻贴切,上下文连贯,表达流畅。
20.文中第三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21.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2.文中画波浪线的“但要警惕蒸汽眼罩不能温度过高、使用时间过长”,有人说不合逻辑,有人说可以使用。你的看法是什么?请简要说明理由。
六、作文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语言文字运用1提到了“游离”一词,它似乎符合当下部分年轻人的生活状态,凡事不过分沉潜与专注。心理学家认为:游离会让自己置身事外,慢慢失去生活动力。
曾国藩说:“天下事,在局外呐喊议论,总是无益,必须躬身入局,挺膺负责,乃有成事之可冀。”
面对“游离”与“入局”,作为一名时代青年,你有何感悟与思考?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定立意,自拟题目,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 字。
参考答案
1.C 2.A 3.D 4.①第一处采取短句形式和反复的方式。短句形式言简意赅,简洁有力;反复的方式,两个“要不得”连用,一针见血地亮明观点,语气坚定。②第二处采取了比喻句的方式。比喻句形象生动论证了调查研究与解决问题的关系——调查研究是解决问题、破解矛盾的必由之路。 5.①表达自己观点和看法要以调查研究为前提。
②深入群众在调查研究中解决问题。
③处理问题要根据实际情况,不唯书,不唯上。
6.B 7.C 8.①揭示地域与人的关联,阔大雄浑的西北催生出荡气回肠的“花儿”,孕育出坚韧、重情义的汉子。
②凸显西北对“我”的深远影响,表达“我”对这方土地和人民的热爱赞美以及西北人民对“我”的深厚情谊。
③西北地名在现实和回忆中交错出现,使抒情有依托,叙事不突兀。 9.①意境苍凉:荒凉地界、冻雨冰河,渲染了苍茫苦寒的氛围;“花儿”的回环往复,营造了悲凉凄怆的意境。
②命运苍凉:“我”和萍水相逢的弟兄们处境困窘,贫困潦倒。
③情感表达热烈:多处直抒胸臆,表达“我”的激动、震撼、虔敬;“花儿”被汉子们以酣畅恣肆的方式唱出。
④作者讴歌在苦难中的底层人民生命之鲜活、人情之美,让“苍凉”和“热烈”和谐统一。
10.BDG 11.C 12.A 13.(1)如果您说我现在应该不做任何事,守着以前的成法就行了,那么这就不是我敢领教的了。
(2)虽然汉朝运数已经衰弱,怎么会让英雄的热血不挥酒在许昌、洛阳,却在猇亭白白地流干呢? 14.①材料一认为,刘备非常信任诸葛亮,诸葛亮也向刘备表达了绝对的忠诚和决心。
②材料二认为刘备与诸葛亮之间并非完全的信任与理解,刘备对关羽的信任超过了对诸葛亮的信任,这也是诸葛亮不能恢复汉室、灭掉曹魏的原因之一。
③材料三高度评价了刘备对诸葛亮的信任,将其看作是古代君臣关系的典范。
15.D 16.①前三联极写自己寓居开元精舍的孤独伤感,反衬薛秀才赠诗给自己带来的慰藉,凸显感激之情。
②“劳君诗句独相忆”一句直抒胸臆,通过写只有薛秀才没有忘记自己,寄来诗作,直接表达感激之情。
③“题在空斋夜夜吟”写自己要把赠诗题在空斋中夜夜吟咏,通过想象深化感激之情。
17. 酾酒临江 横槊赋诗 快投笔 莫题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18.A不可或缺/至关重要/必不可少 B不知不觉 19.示例:眼睑就像一把刷子,将泪液均匀地涂抹在眼球表面。 20.②“提高工作、生活环境”搭配不当,“提高”和“环境”搭配不当,可将“提高”改为“改善”。
⑤“调整……等要适当”句式杂糅,“调整……”和“……要适当”杂糅在一起,可去掉“调整”或去掉“要适当”。 21.甲:干眼症的常见症状很多 乙:哪些群体易患干眼症呢 22.“警惕”,意思是保持警觉,小心戒备。“警惕”的宾语应该是某些危险的事情。本句话中“警惕”的宾语应该是“眼罩温度过高、使用时间过长”。所以,原句说法不合逻辑。
23.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