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2026届高三上学期10月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2026届高三上学期10月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一、单选题
1.秦代法律规定,父母具有杀、刑其子的权利,而子因受父母杀、刑而状告官府,官府不予受理,如果子坚持诉讼,则子有罪。即父母对子(女)有人身伤害的权利,但子女如果因此诉讼父母,便有了“不孝”之罪。上述规定表明秦代( )
A.实行严刑峻法 B.认同儒家道德价值取向
C.推崇外儒内法 D.运用家庭观念教化民众
2.下面是学者阎步克对南北朝时期新兴的政治文化所做的比较。这反映出( )
南朝史传叙人 风神夷简(平易质朴),雅有远韵; 词采遒艳,善为文章…… 北朝史传叙人 武艺绝伦,有将帅之略;性雄豪,工骑射; 详练故事,有几案才;明练时事,善于断决; 敏于从政,果敢决断;明解律令,议断平允;……
A.南朝政治文化更为成熟 B.南北实力日趋势均力敌
C.民族交融成为历史潮流 D.北朝政治文化具有优势
3.据《隋书·地理志》载,东晋南朝时期,“扬、荆二州,户口半天下”,其中会稽郡(今浙江绍兴一带)“带海傍湖,良畴亦数十万顷,膏腴之地,亩直一金”,豫章郡(今江西南昌一带)“沃野垦辟,家给人足,蓄藏无缺”,而北方“自永嘉之乱,百有余年,苍生殄灭,百不存一二”。这可用于说明( )
A.北民南迁引发社会动荡
B.南方农业技术水平超过北方
C.南方经济开发成效显著
D.全国经济重心已完成了南移
4.史书记载“绍兴(南宋高宗皇帝年号)初,麦一斛至万二千钱,农获其利,倍于种稻。而佃户输租,只有秋课,而种麦之利,独归客户。地方官在劝农时常常要求农民“有水源者艺稻,无水源者播麦”,“燥处宜麦,湿处宜禾”。对这一现象解读正确的是( )
①与北人南渡现象有关 ②说明南方地区人地矛盾尖锐
③促进租佃制度的发展 ④推动农作物种植技术的提高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④ D.②③
5.学者赵现海认为:“明朝内部虽然出现了新时代的因素,但由于自身内敛性的限制,最终在历史的十字路口上与近代世界擦肩而过,内敛性是贯穿明朝衰亡的重要因素。”下列史实符合该学者的主要观点的是( )
A.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B.郑和下西洋 C.修长城,行海禁 D.隆庆开关
6.清末民初,“湖南诸绅现已设立宝善公司,集有多股,筹议各种机器制造土货之法,规模颇盛”。在近代燃料开采、金属采冶和纺纱业中,绅士投资创办者占有相当的比例,数据如下表所示。这说明( )
产业 商办企业 投资创办者的身份
绅士及绅士家庭 商人 其他 不明者 买办
纺纱 18 11 1 2 3
金属冶 10 2 2 1 5
燃料开采 25 152 3 1 9
A.社会流动促使近代商办企业产生
B.传统绅士阶层开始发生分化
C.湖南传统绅士阶层逐渐发展壮大
D.传统社会价值取向发生转移
7.据史学家韩儒林回忆,20世纪中叶(南京新街口)附近有许多投机商人,“专门买卖银元、黄金、美钞。纸币一日间贬值数次。投机商人都知道附近各单位的发薪日期,所以经常乘机抬高银元价格。去得越晚,亏就吃得越大。换了银元,立刻嘘嘘地赶到米市买米。”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有( )
①“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的影响 ②滥发纸币带来的恶性通货膨胀
③政府进行币制改革,禁止银元的流通 ④美国的经济掠夺加剧财政紧张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8.东北抗日联军是抗战时期中共领导的东北抗日武装,领导人来自全国各地。如罗登贤是广东人,杨靖宇是河南人,周保中是云南人,赵尚志是热河人,冯仲云是江苏人,赵一曼是四川人。这一现象反映出( )
A.中共统一战线政策促进了救亡运动高涨
B.中共有组织地领导了东北抗日武装斗争
C.日本侵略促使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觉醒
D.东北人民的抗日武装斗争由自发到自觉
9.据学者研究,1941年至1942年的中共敌后抗战最困难的时期。针对这一局面。中共提出“今年打败希特勒,明年打败日本”的口号,并在1942年的“七七”五周年纪念宣言中提出“团结、独立、统一、和平、民主、民生”的战后建国方针。这一举措( )
A.推动了敌后战场成为抗战的主战场
B.扩大了陕甘宁政府的阶级基础
C.表明中共的全面抗战路线得到落实
D.适应了民族战争新形势的需要
10.下表是1949年与1957年全国工业总产值(按1952年不变价格计算,单位:亿元)。1957年与1949年相比,可以推知的正确结论是( )
年份 工业总产值 轻工业 重工业
1949 140 103 37
1957 784 405 379
A.轻工业增长速度比重工业快 B.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C.“一五”计划促进生产力大发展 D.变革了社会的生产关系
11.《世界上古中古史》中记载:马其顿军队灭亡波斯,征服了从小亚细亚到印度河流域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洗劫财物掳掠人口,大批居民被杀戮,成千上万的人被卖为奴隶。与此同时,许多随军远征到东方的希腊奴隶主,在希腊化的城市里或开设手工作坊,或经营商业,或传播文化,使被统治地区的经济文化得到发展。材料旨在说明( )
A.希腊化世界经济文化发展 B.亚历山大远征破坏性与发展性并存
C.希腊文化中心的逐渐东移 D.马其顿建立了横跨亚欧非的大帝国
12.下表是部分学者对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进行的评述,由此可得出( )
来源 评述
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 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大批金银财宝源源流入国内,引起急速的通货膨胀,这种膨胀使西班牙经济处于严重不利的地位。西班牙经济最终衰退,这一衰退使克服伊比利亚传统的落后经济和对西北欧的经济从属不再可能。
查尔斯·曼恩《1493:物种大交换开创的世界史》 西班牙人给美洲大陆带去了马匹、小麦等作物,同时将美洲的烟叶、土豆、玉米、红薯、西红柿带给了旧世界,新世界和旧世界都因为新引入的物种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A.史料多元性导致史实记载不同 B.史实主观性源于史家立场的选择
C.视角的不同影响对史实的评述 D.不同的时代背景决定了历史评价
13.下列两图分别展现了1700年、1801年英格兰本土人口分布情况,从图1到图2的变化带来的影响是( )
A.资产阶级代议制得以确立并完善 B.政府建设新城以缓解中心城市人口
C.英国颁布济贫法以缓和社会矛盾 D.推动英格兰原有的城市化格局改变
14.1789年8月,法国国民议会代表中的采邑贵族、穿袍贵族们纷纷放弃了自己的职位及特权,各地方市镇代表也相继宣布放弃市镇特权。这反映出法国大革命( )
A.基本废除了君主政体 B.初步确立了共和国的政治体制
C.推动了启蒙运动兴起 D.追求社会平等意愿的效果明显
15.20世纪70年代,新加坡的文化建设中,弘扬东方文化尤为显著。国家总理李光耀说:“如果我们变成讲英语的社会,盲目地模仿美国人和英国人,而本身又缺乏基本价值观念和文化背景。我实在不相信这是值得我们塑造的社会或国家,更何况去保护它。”。这说明新加坡( )
A.维护自身的经济利益 B.维护自身的文化特性
C.维护自身的国家主权 D.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
二、材料题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永乐十九年三月,"狩猎"在北京北边的怀来正式开始,共调军队10万人,朱棣精心挑选的明朝"五军营"、"三千营"、"神机营"精锐相继表演了骑兵包抄、步兵突击、步骑合击等项目,从广西、云南、四川调来的"土狼兵"、白杆兵演练了步兵劲弩齐射、长枪步兵刺杀训练等"军事科目"。史载"军容齐整"、"步调如一"、"兵甲鲜艳","列国使节俱惊",尤其是明朝"神机营"的火器操练,展示的高科技武器"虎威炮"、"火龙枪"令各国使节大开眼界。
——据《明实录》等史料记载
材料二 清朝入关前后,在满族的老家吉林、黑龙江等地建立了十多个用以练兵狩猎的围场。1681年,康熙建立了“木兰围场”。“木兰围场”位于漠南蒙古中心地带,北控蒙古,南拱京师,是清代前期北京通往喀尔喀蒙古、东北黑龙江以及尼布楚城的重要通道。康熙皇帝在平定“三藩之乱”过程中发现八旗将士承平日久、耽于游乐、武力衰微,设立木兰围场后,驻防八旗官兵进驻,康熙皇帝几乎每年都在此地举行“秋狝”(秋季的围猎盛事),还利用“秋狝”中蒙古王公贵族扈从围猎之际,接见蒙古各部上层人物。
——以上材料摘编自张雪峰《康熙皇帝与木兰秋狝》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朝永乐年间“狩猎”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概括清朝“秋狝”的意义。
17.对外交往是提升中国国际影响力的重要途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瑞应麒麟图》是明成祖永乐年间的一幅绢本设色立轴绘画作品(见下图),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以永乐十二年(1414年)郑和下西洋时榜葛剌国进贡的麒麟(中国古人幻想的瑞兽,常被视作是国家繁荣昌盛的象征)为据,画中写一夬牵一只“麒麟”,并附有翰林院修撰沈度撰写的颂辞。
——摘编自赵秀玲《明沈度序本<瑞应麒麟图>研究》
材料二 一切决定于我们自己的事情干得好不好。我们在国际事务中起的作用的大小,要看我们自己经济建设成就的大小。如果我们国家发展了,更加兴旺发达了,我们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就会大。现在我们在国际事务中起的作用并不小,但是,如果我们的物质基础、物质力量强大起来,起的作用就会更大。
——邓小平《目前的形势和任务》(1980年1月16日),《邓小平文选》第2卷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解读《瑞应麒麟图》的史料价值。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概述20世纪后期中国推动“物质基础强大”的主要举措。21世纪以来为推动国际治理机制的完善,我国参加了诸多地区层面的组织,请写出两例。
18.【青年与民族觉醒】
中国青年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群体被社会所承认,并且开始发挥其社会作用,是19世纪末20初之后的事情。近代青年群体在形成过程中就被社会寄予厚望,并自觉承担起了救国和革命的历史使命。青年在历史发展中总是以朝气蓬勃、积极进取的形象出现,是社会的晴雨表,是社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之一。近代以来,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民族主义运动和思潮中,青年无不是其中的重要力量。青年强烈的革新冲动、创造意识、高涨热情和旺盛斗志决定了青年民族主义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特点。
中国不同时期的青年民族主义 时期 内涵和特征
五四前 还没有形成现代民族意识,只是用一个比较含混的概念“种”来指称中国人和中国文化。1900年后,“民族”和“国家”的使用频率大幅增加。存在着学习西方和民族文化自信之间的矛盾。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主张发展以固有文化为主体的民族新文化;宣传历史文化来培育国人的爱国心;提倡弘扬民族精神,继承优秀的文化传统,复兴中国传统文化,树立民族自尊和自信,从而实现民族自强等。
建国后 广大青年对新生的人民共和国满怀信心和希望,他们的历史使命也由革命转向建设,由追求民族独立和解放转向追求民族富强和复兴。爱国主义取代民族主义。
改革开放后 对个人与国家、社会的反思,个人主体性增强;对西方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关系进行反思;对中国传统历史和文化进行反思。出现了强烈的民族忧患意识和对西方盲目崇拜的思想倾向。
20世纪90年以来 民族自信心有一定的恢复和增强;民族国家认同感和民族伟人的崇敬之情都有增强;对发展现状比较满意,对社会制度的优越感认同加强。
21世纪以来 价值取向多元化,思维方式多样化,行为方式独立化,民族国家意识强烈化。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显著增强。
——摘编自吴云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青年民族主义研究》
结合所学知识,选取两个时段,自拟论题,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窗税(window tax)是l696年威廉三世在位期间,英国政府开征的税项。1696年的法令规定,所有英格兰、威尔士等地的房屋及将要建造的房屋,除房税外,还要根据窗户的数量缴纳窗税。法令明确规定窗税由居住人或占用者支付,而非由出租或转让房屋的房东承担。由于法令中没有关于封死窗户的规定,所以人们纷纷封死窗户来避税。此后,英国政府多次提高窗税。自窗税开征以来,“空气和阳光都不再免费”。窗税所造成的令人震惊的苦难可以在卫生委员会的报告以及统计调查员、医生和牧师的证词中得到体现,所有人的证词都一致反对这种税收所带来的显著不公。
材料二 19世纪30年代,英国公共健康运动发轫 ,窗税不再被视为普通的税收,而是对健康的税收。住在光线和通风不足的房子里的人,更容易感染斑疹、伤寒、天花和霍乱。人们纷纷谴责危害公共健康的窗税。判断一所房屋有多少扇窗,需入户评估,因为在房屋外面无法看到屋后的窗户或天窗,而人们痛恨评估员侵犯隐私。如果有警役或其他教区官员陪同进行评估,更会引起反感。窗税按窗户或采光口的数量而不是窗户的大小征收,富人可以在自己的太房子里建造所允许的最大尺寸的窗户来避税,而穷人由于房屋面积较小及财力有限等因素只能尽可能多地封死窗户。自19世纪40年代起,议会陆续通过了《大都市建筑法》《消除公害和疾病预防法》《公共健康法》以促进公民健康,但窗税诱使人们建造光线和空气供应不足的房屋,成为改善民众健康的巨大障碍。1851年,窗税最终被废除。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赵秀荣《再论19世纪英国废除窗税的原因》
(1)根据材料,指出英国社会反对窗税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述窗税的征废与英国民主政治和社会经济发展进程的联系。
参考答案
1.B
2.D
3.C
4.C
5.C
6.D
7.D
8.B
9.D
10.C
11.B
12.C
13.D
14.D
15.B
16.(1)特点:规模大;多兵种协同;展示先进火器;多国使节观礼;持续时间长;影响大。(任答3点)
(2)意义:展示军事实力;保持满族骑射传统;控制战略要地;保持八旗将士的战斗力;加强与蒙古联系;增强民族凝聚力;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任答3点)
17.(1)图像史料;反映了明代绘画艺术的技法、特点及成就;体现了中国与周边国家的朝贡体制;表明郑和下西洋以政治目的为核心,主要在于宣扬国威。(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得分)
(2)举措:推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推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实行对外开放(写20世纪后期的具体史实也可得分,如创建经济特区等);中共十三大提出“三步走”发展战略;中共十四大制定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中共十五大明确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任答5点即可)
组织: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亚投行。(2分,任答2点即可)
18.【示例】选取时段:五四前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论题:青年民族主义的发展推动了近代中国的民族解放。阐述:五四前,中国处于民族意识觉醒的初始阶段,中国人还处于民族国家意识的萌发阶段。随着列强侵华的不断加强,特别是甲午中日战之后,在亡国保种的巨大危机之下,中国的民族觉醒逐渐加强。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发动青年举人参与的公车上书,并于1898年开始了戊戌变法运动。八国联军侵华之后,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中国青年进一步觉醒,他们参与了辛亥革命,并掀起了一系列的反帝爱国运动,推动了中国民族解放。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经历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洗礼,中国人特别是中国青年进一步觉醒。他们接受马克思主义的熏陶,积极投身革命,掀起了国民大革命。土地革命时期,无数青年投身红军,献身革命。特别是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青年彻底觉醒了,他们掀起了一二·九运动在内的一系列救亡运动,并积极从军,投身抗战第一线,为抗日战争的胜利贡献了宝贵力量,极大的推动了民族解放。青年人是民族的未来和国家的希望,青年的觉醒代表着国家和民族的觉醒。近代以来的青年民族主义觉醒,推动着中国的民族解放一步一步深入发展,并最终诞生了新中国。
19.(1)原因:通过封死窗户的方法避税,损害健康;窗税征收侵犯了公民隐私;窗税征收损害了社会公平与正义;窗税征收与议会立法相冲突。
(2)联系:光荣革命和《权利法案》颁布后,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但国王仍保留较大权力,民主政治不够健全,公众的人身权利没有得到有效维护。工业革命基本完成后,社会经济的发展带动英国社会对公众健康的重视;议会成为国家权力的中心,议会通过维护公众健康的立法活动,迫使窗税被废除。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