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 正确对待外来文化课件(共20张PPT,1个视频)2025-2026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8.3 正确对待外来文化课件(共20张PPT,1个视频)2025-2026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简介

(共20张PPT)
第三单元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第七课 继承发展中华
优秀传统文化
第八课 学习借鉴外来
文化有益成果
第九课 发展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文化
(不忘本来)
(吸收外来)
(面向未来)
哲学
文化
活的灵魂
第二单元
第一单元
单元导语:哲学是文化的活的灵魂;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
文化强国与文化自信
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
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
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文化的内涵与功能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
第八课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
8.3 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思想政治必修四 哲学与文化
第三单元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请思考:
1.近代中国哪两种文化发展倾向
2.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这两种文化倾向?
全盘西化论
文化复古主义
第一目
面向世界 博采众长
一、面向世界 博采众长
1. 对待外来文化的两种错误观点
(1)文化复古主义
(2)全盘西化论
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彻底拒斥外来文化。
守旧主义
封闭主义
全面否定传统文化,盲目照搬西方文化。
历史虚无主义
民族虚无主义
康有为
梁启超
胡适
陈序经
局限:会导致中华文化停滞不前,倒退衰落。
局限:丧失中华文化的民族性,使中华民族失去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保持开放心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立足国情,交流互鉴
阅读与思考:
问题:1.有没有必要“拿”?能全“拿”吗?“拿”什么?
2.启示我们对待外来文化应该持什么态度?
“我们被‘送来’的东西吓怕了。先有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后有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日本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于是连清醒的青年们,也对于洋货发生了恐怖。其实,这正是因为那是‘送来’的,而不是‘拿来’的缘故。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有必要“拿”吗?
文化交流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文化交融推动文化的发展。通过文化交流和交融,有利于丰富本国本民族文化、促进世界文化发展繁荣,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能全“拿”吗?
外来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
外来文化不一定适合我国的国情。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全盘西化论)
“拿”什么?
①一切有利于加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有益经验、
②一切有利于丰富我国人民文化生活的积极成果、
③一切有利于发展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经营管理理念和运行机制,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阅读提示:
(1)态度:文化发展必须坚持胸怀天下,保持开放的心态;
(2)途径: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3)内容表现:我们要学习借鉴:
①一切有利于加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有益经验、
②一切有利于丰富我国人民文化生活的积极成果、
③一切有利于发展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经营管理理念和运行机制。
(4)目的: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2.对待外来文化的正确态度
一、面向世界 博采众长
巧记:
开放心态 + 三个一切有利于
知识拓展
文化事业:具有公益性、非盈利性的公共文化类产品。如: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等。
文化产业:以盈利性为目的,提供文化产品和服务的行业。如:影视音像、图书出版、游戏动漫等产品。
注意:文化产业以文化事业为基础,文化事业以文化产业为支撑。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都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第二目
立足国情 交流互鉴
知识导入
王明是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导人之一。他从莫斯科归国后,教条主义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犯了“左”倾冒险主义错误,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并引发了后面的红军长征。给中国革命带来了重大损失。
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对经过艰苦探索、付出巨大牺牲积累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指明了正确方向。
从主观出发,未与实际情况相结合,故而失败。
一切从实际出发,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因而成功。
思考 :同样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结果却大不相同,这给我们什么启示?
1.交流互鉴的原因:
(1)必要性(原因):古代的学问不能直接解决今天的问题,外来文化也不能直接解决中国的问题。
(2)重要性: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只有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才能发挥积极作用。
(3)意义: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动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发展。
二、立足国情 交流互鉴
二、立足国情 交流互鉴
2. 立足国情、交流互鉴的具体做法
(1)立足中国国情,应当坚持“洋为中用”,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原则)
“以我为主”,就是在对世界文化精华的吸取中,保持民族文化的主体意识和独立性。(不忘本来)
“为我所用”,就是辩证取舍、择善而从,批判地吸收对我们有用的东西,并结合本国国情进行改造、整合和创新。
不是中华传统文化
(2)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吸收外来有益文化,推动当代中国文化发展。(目的)
归纳总结
如何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1)尊重文化多样性,要在坚持各民族平等的基础上,尊重差异,理解个性。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
(2)推动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长处和精华,增强本国本民族文化的自尊、自信、自立。 (文化交流和文化交融)
(3)要克服文化复古主义和全盘西化论两种错误倾向,坚持文化发展的正确方向。
(反对两种错误观点)
(4)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必须保持开放的心态,我们要学习借鉴一切有利于加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有益经验、一切有利于丰富我国人民文化生活的积极成果、一切有利于发展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经营管理理念和运行机制,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对待外来文化的正确态度)
(5)立足国情,交流互鉴。 应当坚持“洋为中用”,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吸收外来有益文化,推动当代中国文化发展。
(对待外来文化的要求)
面向世界
博采众长
反对两种错误观点
立足国情
交流互鉴
文化复古主义
全盘西化论
要求
必须保持开放的心态。学习借鉴有益经验、积极成果、经营管理理念和运行机制......
原因
古代的学问不能直接解决今天的问题
外来文化也不能直接解决中国的问题
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要求
“洋为中用”
“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坚守中华文化立场
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课堂小结
易混易错
1.实现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应当以外来文化为主体,大胆吸收古代有益文化,推动当代中国文化发展。
纠正:实现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应当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吸收外来有益文化,推动当代中国文化发展。
2.要消除文化差异。
纠正:要尊重文化多样性。
3.文化的交流构成了文化发展的根本动力。
纠正:文化的交流构成了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
4.文化交流有助于消除文化差异。
纠正:文化交流不会消除文化之间的差异,相反,加强文化交流可以促进本民族文化的创新与发展,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从而有利于体现和发展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1.(2023·浙江1月高考·T20) 20世纪上半叶,京剧表演大师梅兰芳曾赴日、美、苏演出,引起轰动。京剧表演艺术由此得到这些国家的持续关注和研究,与这些国家的戏剧观念发生碰撞和融合,对这些国家的戏剧及其他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由此可知( )
①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文化交流构成了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
③文化交流互鉴应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④中国传统文化是在批判中不断发展的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A
课堂训练
2.习近平在首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峰会开幕式上发表主旨讲话指出,中阿文明相互欣赏,书写互学互鉴的历史佳话。我们从彼此古老文明中汲取智慧,共同弘扬“重和平、尚和谐、讲信义、求真知”的文明真谛。我们在“文明冲突”的鼓噪中守正不移,共同倡导文明对话,反对文明歧视,守护世界文明多样性。由此可见( )
①中阿弘扬共同价值,以对话消除文明差异
②中阿文化在平等基础上交流交融、共同进步
③文化相知相交有助于促进中东和平
④包容互鉴的价值取向使中阿文化得到彼此认同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C
课堂训练
2.2023年11月24日,世界中国学大会·上海论坛开幕。国家主席习近平向大会致贺信强调:“中国学是历史中国之学,也是当代中国之学,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在同世界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中丰富发展,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这说明,我国的文化发展(  )
①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展示中华文化魅力 
②在文明交流互鉴中推动世界文化繁荣 
③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底蕴 
④以开放心态理解和认同其他民族文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A
课堂训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