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一蓑烟雨工作室基于2022新课标下的教学设计·九年级下册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学科 历史 年级 九年级 课型 新授 授课人课题 第3课 美国内战 课时 1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的第3课,在单元体系中承担“展现资本主义制度在美洲扩展”的重要功能。教材先剖析南北方经济制度差异(北方资本主义工商业VS南方奴隶制种植园经济)与矛盾焦点(奴隶制废存),再梳理内战从爆发、初期失利到颁布法令扭转战局、最终北方胜利的过程,最后分析内战“维护统一、废除奴隶制、扫清资本主义障碍”的意义。本课学习为理解资本主义发展需扫除内部障碍提供典型案例。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世界史基础,此前学习过美国独立战争、资本主义发展等内容,且通过影视、书籍对林肯、美国内战等有零散了解,求知欲较强,适合开展史料分析与角色扮演活动。该阶段学生逻辑思维渐趋成熟,能初步梳理“背景—过程—影响”的历史事件,但对“南北方经济矛盾本质”的理解易停留在道德争议层面。教学中可以依托直观素材降低抽象概念难度,通过分层设问与合作讨论,帮助学生构建全面认知。三、教学目标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 年版)》要求:通过了解美国内战,初步认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 依据新课标要求,本课需要重点落实以下核心素养目标: 1.通过搜集整理资料,了解美国内战前南北不同的经济制度,知道这是引发战争的基本原因。(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2.知道美国内战爆发的时间、重大战役和战争结果。了解《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能说出其中的主要内容。(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3.说出林肯在南北战争中的主要活动,学习他个人奋斗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意志。理解美国南北战争在美国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家国情怀)四、教学重点 美国内战的背景、过程、影响。五、教学难点 辩证分析南北方矛盾的本质、对比美国独立战争与内战的异同、评价林肯。六、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讲授法、史料分析法、对比教学法、直观演示法。七、学习方法 自主归纳、观察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合作探究。八、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复备(一) 新课导入 【导入】同学们,我们知道,美国曾诞生过华盛顿、杰斐逊、罗斯福等影响世界的领导人,而林肯能与他们并列,关键就与一场决定美国命运的战争紧密相关。今天我们就一同来学习第3课《美国内战》。 思考问题并准备步入本课学习。 自然点明本课主题。(二) 新课讲授 环节一:裂开的房子——美国内战的背景(一)美国独立后的领土扩张 【讲授】出示“美国领土扩张地图”美国通过购买、战争等方式不断西进,领土从大西洋沿岸扩展到太平洋沿岸,这一西进运动既推动移民开发,也加剧了南北方对西部领土的争夺。 了解美国的西进运动和印第安人的“血泪之路”。 依托历史地图直观呈现美国领土扩张历程培养时空观念。(二)美国南北方不同的经济类型 【引导】呈现图文材料:北方“动力织布厂”图片与南方““奴隶制种植园”图片,结合教材,引导学生归纳美国南北方不同的经济类型。 【回答】北部:自由州——资本主义工商业;南部:蓄奴州——奴隶制种植园经济。 自主归纳南北方经济差异,培养信息提取与归纳能力南北方矛盾的加剧 【引导】学生分组扮演“北方资本家、南方种植园主、自由劳动者、黑人奴隶”,模拟对话,说说南北方的矛盾表现在哪些方面? 【总结】原料、市场、劳动力、关税的冲突,最终集中于“奴隶制的废存问题” 【回答】原料、市场、劳动力、关税…… 角色扮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四)美国南北方矛盾的焦点 【引导】出示图文材料,请学生思考并回答美国南北方矛盾的焦点是什么? 【提问】美国南北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回答】奴隶制的废存问题。 【回答】南北两种经济类型间的矛盾不可调和(南方奴隶制阻碍了北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帮助学生培养唯物史观核心素养。(五)废奴运动 【引导】出示图文材料,19 世纪中期废奴运动高涨,斯托夫人的小说揭露了什么社会现实? 【引导】引用林肯1858年演讲的话,请学生思考问题: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文中的“房子”是什么?“半奴隶”“半自由”分别指哪两种不同的经济制度 根据以上材料,概括林肯作为总统,他在内战中的首要目标是什么。 【回答】黑奴悲惨命运,推动北方民众反对奴隶制。 【回答】“房子”:美国联邦;“半奴隶”:南方奴隶制种植园经济;“半自由”:北方资本主义制度。首要目标:挽救联邦,维护国家统一。 理解黑奴的悲惨处境,激发情感共鸣,为后续学习内战爆发做好铺垫。环节二:艰难的浇筑——美国内战的过程(一)导火线 【引导】出示图文材料,引导学生材料分析美国内战的导火线。 【回答】1861年,主张限制奴隶制发展的林肯当选为美国总统。 培养学生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内战爆发 【引导】林肯当选,意味奴隶制度将再也无法维持下去于是,他们决定作最后的挣扎……阅读课本,回答美国内战爆发的过程。 【回答】大选揭晓后,南方7个州宣布退出联邦,成立“南部同盟”,并制定新宪法,选举总统,确定里士满为首都。1861年4月,南方军队挑起战争,美国内战爆发,史称“南北战争”。 培养自主学习与信息整合能力(三)战争初期形势 【提问】出示材料,但战争初期却出现了什么样的局面? 【引导】结合材料思考:战争初期为什么实力较强的北方会处于劣势? 【提问】面对这种形势,作为总统的林肯做出了怎样的抉择? 【回答】战争初期,由于南方蓄谋已久,北方在军事上屡屡失利,首都华盛顿也险些被攻占。 【回答】①北方军队战前准备不足;②北方军队缺乏优秀将领;③英法支援南方。 以“实力强却失利” 的反差设问,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四)转折点 【引导】出示《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宅地法》原文节选,小组讨论,这两项法令为何能扭转战局? 【提问】阅读材料,思考这两则法令有何影响? 【回答】黑奴获得自由后踊跃参军;《宅地法》满足农民对土地的需求,获得西部农民支持。 【回答】这两个法令深得人心,调动了农民和黑人奴隶的积极性,他们踊跃参军作战,扭转了北方军队在战场上的被动局面。 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与团队协作意识(五)结束 【引导】出示图文材料,阅读课本,回答美国内战的结果。 【回答】1865年,南方军队投降。历时四年的南北战争终于划上句号。美国内战以北方胜利告终,避免了美国分裂。 简洁明了地知道战争的结果。环节三:崛起的基石——美国内战的影响(一)影响 【提问】出示图表材料,观察上边曲线图,美国工业在1870年以后发展趋势如何?美国在19世纪后40年发展速度 【回答】发展速度很快。废除了黑人奴隶制,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障碍。 有助于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意识。惊人的原因是什么? 【引导】结合以上分析,回答美国内战的性质和历史意义。 【回答】性质: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历史意义:美国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清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明确美国内战的性质和历史意义,为后续对比两次战争作铺垫。(二)林肯遇刺及评价林肯 【讲授】就在北方军完全控制了战局,连连取胜的时刻,林肯以绝对多数的选票再度当选为总统。他在就职演说中呼吁和解,重建家园。而不甘心失败的南方奴隶主对林肯是恨之入骨,最终,一颗罪恶的子弹结束了林肯的生命。 【引导】出示马克思、托尔斯泰对林肯的评价,引导学生总结对于林肯的评价。 【引导】出示表格,引导学生合作探究:美国独立战争和美国内战对比,深化认识。 【回答】林肯为维护国家统一和解放黑人奴隶作出了杰出贡献,得到了美国人民衷心的爱戴,成为美国历史上的著名总统;清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填写表格,比较美国独立战争和美国内战。 补充林肯遇刺史实,丰富历史叙事的完整性。 培养辩证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三) 课堂小结 本节课围绕美国内战展开。19世纪中期,北方资本主义工商业与南方奴隶制种植园经济矛盾激化,焦点集中在奴隶制废存问题上,1860年林肯当选总统成为内战导火线。战争初期北方失利,1862年《宅地法》与《解放黑人奴隶宣言》颁布扭转战局,1865年南方投降,北方胜利。这场内战是美国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既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又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障碍,为美国后续成为工业强国奠定基础。林肯为维护统一、解放黑奴作出杰出贡献,其精神至今影响深远。 认真听讲,回顾所学内容,记好课堂笔记。 以美国内战为核心串联本课知识点,帮助学生构建清晰的知识框架,强化主题认知。九、 随堂练习 4道随堂测试题(详见配套教案)十、 板书设计十一、 教学反思 本课围绕美国内战展开教学,通过角色扮演、史料分析等活动,基本达成 教学目标,但仍有不足。南北方经济矛盾的本质,部分学生仍停留在“道德争议”层面。后续需补充南北方经济数据对比表,强化唯物史观渗透;同时优化小组讨论时间分配,确保学生充分表达,避免因进度仓促导致难点未突破,进一步提升史料解读与思维引导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