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新未来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PDF版,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南省新未来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PDF版,含解析)

资源简介

河南新未来2025~2026学年度高一年级10月末质量检测


(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
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
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用0.5mm的黑色字迹签字笔将
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上交。
4.本卷主要命题范围: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一14课。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距今约4500年的龙山文化遗址中,发现两处墓葬群,甲区墓葬排列规整,多为小型墓,随葬
品仅陶罐、石斧;乙区墓葬规模宏大,有木椁,随葬玉钺、精美黑陶及20余件猪下颌骨。这可
用于说明当时
A.社会等级差异
B.阶级矛盾尖锐
C.氏族制度瓦解
D.礼制趋于成熟
2.西周时期,贵族依据等级获得不同名称的封地,如诸侯国称“某”,卿大夫采邑称“某某”,士的
禄田称“某丘”。这些名称逐渐演变为姓氏,形成如齐、鲁、南宫等多样姓氏。这一现象本质上
体现了
A.礼乐制度对社会生活的渗透
B.土地私有化趋势日益增强
C.宗法制与分封制的结合运用
D.地方割据势力的迅速膨胀
3.春秋战国之际,齐国的田氏以及晋国的韩、赵、魏等家族成了国家治理的真正主体。鲁国权臣
季孙氏准备讨伐某东夷部族之举被孔子评论为“祸起萧墙”。这反映出,春秋战国之际
A.传统政治秩序崩坏
B.华夏认同观念萌生
C.变法运动此起彼伏
D.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4.谥号制度形成于西周时期,用于评价君主或要臣一生的功过是非。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则以
“太古有号毋(无)谥,中古有号,死而以行为谧(谥)。如此,则子议父,臣议君也,甚无谓,朕弗
取焉。自今已来,除谥法”。秦始皇的这一做法
A.意在规范秦王朝的礼仪制度
B.有利于增强民众的国家认同
C.凸显了专制皇权的不容逾越
D.保障了皇帝的专制独裁统治
【高一历史第1页(共6页)】
6108A
Q夸克扫描王
极速扫描,就是高效
a6
5.下图为四川汉墓出土的骆驼载乐画像砖图。它融合了中原流传的“建鼓舞”与西域“骆驼载
乐”的表演形式。这可以用来说明
A.汉代乐舞发展程度较高
B.丝绸之路推动文化交融
C.城市娱乐生活丰富多彩
D.西周礼乐文化影响深远
6.东晋时期,琅琊王氏家族有“王与马,共天下”之称,其家族成员王导、王敦分别掌控朝政和军
事;南朝梁武帝时,士族子弟“不屑竭智尽心,以邀恩宠”。这些现象说明当时
A.寒门庶族开始参与政权
B.中央集权空前强化
C.九品中正制已名存实亡
D.门阀士族势力膨胀
7.下图是位于吐鲁番的交河故城,唐朝安西都护府曾设于此。其采用的“减地留墙”等建筑技
法,体现了当地人民基于本地自然环境的建造智慧。同时,城市布局和官署、寺院等建筑的营
造,又融人了中原地区建筑的对称、规整等美学观念。这
A.体现了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
B.源于佛教在西域的传播
C.反映出汉文化已经被全面接受
D.适应了市民阶层的需求
8.安史之乱以后,藩镇节度使通过经商来积聚财富,并对商贾进行笼络和利用。此外,藩镇还积
极开展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商贸活动,大量购买牲口,包括“名马”“善马”等。据此可知,此时的
藩镇
A.致力于削弱中央权威
B.竭力维持割据局面
C.注重提升商人的地位
D.民族认同逐渐加深
9.在对待儒、佛、道的态度上,唐代帝王多有不同。唐代由李姓开国,故立国初期推行尊崇道教
的政策。武则天欲取代李姓王朝,又采取了兴佛抑道的政策。唐武宗为扩大财政收入,又推
行了灭佛的政策。对此解读全面的是
A.儒学的主流地位发生动摇
B.道教更有助于稳定唐朝政治秩序
C.统治者倡导三教并行政策
D.为政者以维护政治统治为出发点
【高一历史第2页(共6页)】
6108A
Q夸克扫描王
极速扫描,就是高效奇法家丞相李斯提出反驳”可得出秦朝大臣在国家治理上存在分歧;据材料“李斯·凡私人教学一律禁止,
以杜绝‘诽谤’。秦始皇由于这次的商讨才下焚书令…都会被判死刑”,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李斯是法家
代表人物,法家成为秦朝的统治思想;据材料“当中有两人由秦始皇聘来寻求长生药物,他们没有觅到药物,
反而散布流言,指斥秦始皇性情急躁,不符合长寿的条件”可得出部分方士散布流言;据材料“所焚毁的书籍
包括秦以外之历史、古典作品和诸子百家的哲学”,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六国地区文化多元。
(2)据材料“秦始皇由于这次的商讨才下焚书令……都会被判死刑…最后这四百多人全被活埋”,并结合
所学知识可知,短期内控制了思想和言论,巩固了秦朝的中央集权统治;据材料“凡在日常语言之中引征古
典,或是以古代成例评议当下的时事,都会被判死刑。所焚毁的书籍包括秦以外之历史、古典作品和诸子百
家的哲学”可得出大量珍贵文献被焚毁,造成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极大破坏;据材料“古典…时事…历
史、古典作品和诸子百家的哲学”,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阻碍了思想的多样性和自由发展。
18.【答案】(14分)
(1)有利条件:前秦时期北方地区民族交融的加强;苻坚个人的政治智慧与远见卓识;前秦政权的强大实力;
王猛等非氏族势力的辅佐和推动。(6分,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从当时的社会背景等角度分析)
(2)特点:武力征服与怀柔政策相结合;设置羁縻府州和都护府进行管理;给予少数民族首领各种优待;实行
“和亲”和“互市”政策加强联系。(8分,每点2分,从政治、经济等角度分析)
【解析】(1)结合所学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五胡内迁”,各族交流加强,前秦时期北方地区民族交融的
加强;据材料一“苻坚欲以柔性政策取代兵戈实现族际征服”可知,苻坚个人的政治智慧与远见卓识;据材料
一“在王猛等的推动下前秦政权逐渐成为五胡之中唯一的集权国家”并结合所学可知,前秦政权的强大实
力;据材料一“对胡族首领如慕容垂等予以厚待,并将以王猛为代表的非氏族势力纳入前秦统治阶层”可知,
王猛等非氐族势力的辅佐和推动。
(2)据材料二“唐朝初期,政府在通过武力征服稽胡、党项等民族的同时,还通过分化、打击等手段逐步瓦解
【高一历史参考答案第3页(共4页)】
6108A
突厥等势力”“对周边民族以宽和团结的政策,并得到各民族的衷心拥护”可知,武力征服与怀柔政策相结
合;据材料二“唐政府还总结了历代的经验,在边疆民族地区广设羁縻都督府、州,由中央政府授予少数民族
首领都督、刺史等职,以管理本民族事务”可知,设置羁縻府州和都护府进行管理;据材料二“唐政府还给少
数民族首领各种优待”可知,给予少数民族首领各种优待;据材料二“唐政府还对周边少数民族大规模实行
“和亲政策和‘互市’政策,以加强中央王朝和各少数民族的联系”可知,实行“和亲”和“互市”政策加
强联系。
19.【答案】(14分)
(1)原因:宋代商业繁荣,对外贸易发达;泉州是主要的对外贸易港口;泉州旧规严重束缚;政府对对外贸易
的重视。(8分,从经济、地理位置等角度分析)
(2)特点:限关同时也开放;受国内政治经济形势影响较大;海陆贸易并举;参与全球性贸易。(6分,每点2
分,答出三点即可,准确概括材料信息)
【解析】(1)根据材料一“泉州人稠山谷瘠,虽欲就耕无地辟。州南有海浩无穷,每岁造舟通异域。”并结合所
学得出泉州是主要的对外贸易港口;根据材料一“泉州港船舶往来频仍,‘杂货山积’,却被‘蕃商至必使诸广
东,否则没其货’的旧规严重束缚”得出泉州旧规严重束缚;根据材料一“元丰五年(1082年)知州陈偁向朝
廷极力建议在泉州设立市舶司。元祐二年(1087年),朝廷批复‘诏泉州增置市舶’”得出政府对对外贸易的
重视。
(2)根据材料二“政府为应对海陆边境贸易需求,在‘限关’的同时,采取了相对积极的政策”得出限关同时也
开放;根据材料二“为应对这一情况,明朝政府于1558年解禁了山东半岛至辽东半岛的海上航路;1567年松
弛海禁,允许漳州府月港的民间海外贸易;1570年以降,在北部和东北地区的大同、张家口、抚顺等地相继
开放‘互市’。在相继平定三藩和收复台湾后,清朝于1684年开海;1727年重开南洋,此后东洋和南洋贸易
一直持续至清末。18世纪的广州成为环球海上航路的重要中转港”得出受国内政治经济形势影响较大;海
陆贸易并举;参与全球性贸易。
20.【答案】(12分)
示例:
论题:汉字的演变体现了中华文明发展的连续性。(2分)
阐述:汉字是世界范围内唯一延续至今且仍在使用的自源文字系统。在新石器时代中期的诸多遗址中,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