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河南新未来2025~2026学年度高一年级10月末质量检测历史(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用0.5mm的黑色字迹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上交。4.本卷主要命题范围: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一14课。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在距今约4500年的龙山文化遗址中,发现两处墓葬群,甲区墓葬排列规整,多为小型墓,随葬品仅陶罐、石斧;乙区墓葬规模宏大,有木椁,随葬玉钺、精美黑陶及20余件猪下颌骨。这可用于说明当时A.社会等级差异B.阶级矛盾尖锐C.氏族制度瓦解D.礼制趋于成熟2.西周时期,贵族依据等级获得不同名称的封地,如诸侯国称“某”,卿大夫采邑称“某某”,士的禄田称“某丘”。这些名称逐渐演变为姓氏,形成如齐、鲁、南宫等多样姓氏。这一现象本质上体现了A.礼乐制度对社会生活的渗透B.土地私有化趋势日益增强C.宗法制与分封制的结合运用D.地方割据势力的迅速膨胀3.春秋战国之际,齐国的田氏以及晋国的韩、赵、魏等家族成了国家治理的真正主体。鲁国权臣季孙氏准备讨伐某东夷部族之举被孔子评论为“祸起萧墙”。这反映出,春秋战国之际A.传统政治秩序崩坏B.华夏认同观念萌生C.变法运动此起彼伏D.儒学成为正统思想4.谥号制度形成于西周时期,用于评价君主或要臣一生的功过是非。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则以“太古有号毋(无)谥,中古有号,死而以行为谧(谥)。如此,则子议父,臣议君也,甚无谓,朕弗取焉。自今已来,除谥法”。秦始皇的这一做法A.意在规范秦王朝的礼仪制度B.有利于增强民众的国家认同C.凸显了专制皇权的不容逾越D.保障了皇帝的专制独裁统治【高一历史第1页(共6页)】6108AQ夸克扫描王极速扫描,就是高效 a65.下图为四川汉墓出土的骆驼载乐画像砖图。它融合了中原流传的“建鼓舞”与西域“骆驼载乐”的表演形式。这可以用来说明A.汉代乐舞发展程度较高B.丝绸之路推动文化交融C.城市娱乐生活丰富多彩D.西周礼乐文化影响深远6.东晋时期,琅琊王氏家族有“王与马,共天下”之称,其家族成员王导、王敦分别掌控朝政和军事;南朝梁武帝时,士族子弟“不屑竭智尽心,以邀恩宠”。这些现象说明当时A.寒门庶族开始参与政权B.中央集权空前强化C.九品中正制已名存实亡D.门阀士族势力膨胀7.下图是位于吐鲁番的交河故城,唐朝安西都护府曾设于此。其采用的“减地留墙”等建筑技法,体现了当地人民基于本地自然环境的建造智慧。同时,城市布局和官署、寺院等建筑的营造,又融人了中原地区建筑的对称、规整等美学观念。这A.体现了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B.源于佛教在西域的传播C.反映出汉文化已经被全面接受D.适应了市民阶层的需求8.安史之乱以后,藩镇节度使通过经商来积聚财富,并对商贾进行笼络和利用。此外,藩镇还积极开展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商贸活动,大量购买牲口,包括“名马”“善马”等。据此可知,此时的藩镇A.致力于削弱中央权威B.竭力维持割据局面C.注重提升商人的地位D.民族认同逐渐加深9.在对待儒、佛、道的态度上,唐代帝王多有不同。唐代由李姓开国,故立国初期推行尊崇道教的政策。武则天欲取代李姓王朝,又采取了兴佛抑道的政策。唐武宗为扩大财政收入,又推行了灭佛的政策。对此解读全面的是A.儒学的主流地位发生动摇B.道教更有助于稳定唐朝政治秩序C.统治者倡导三教并行政策D.为政者以维护政治统治为出发点【高一历史第2页(共6页)】6108AQ夸克扫描王极速扫描,就是高效奇法家丞相李斯提出反驳”可得出秦朝大臣在国家治理上存在分歧;据材料“李斯·凡私人教学一律禁止,以杜绝‘诽谤’。秦始皇由于这次的商讨才下焚书令…都会被判死刑”,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李斯是法家代表人物,法家成为秦朝的统治思想;据材料“当中有两人由秦始皇聘来寻求长生药物,他们没有觅到药物,反而散布流言,指斥秦始皇性情急躁,不符合长寿的条件”可得出部分方士散布流言;据材料“所焚毁的书籍包括秦以外之历史、古典作品和诸子百家的哲学”,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六国地区文化多元。(2)据材料“秦始皇由于这次的商讨才下焚书令……都会被判死刑…最后这四百多人全被活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短期内控制了思想和言论,巩固了秦朝的中央集权统治;据材料“凡在日常语言之中引征古典,或是以古代成例评议当下的时事,都会被判死刑。所焚毁的书籍包括秦以外之历史、古典作品和诸子百家的哲学”可得出大量珍贵文献被焚毁,造成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极大破坏;据材料“古典…时事…历史、古典作品和诸子百家的哲学”,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阻碍了思想的多样性和自由发展。18.【答案】(14分)(1)有利条件:前秦时期北方地区民族交融的加强;苻坚个人的政治智慧与远见卓识;前秦政权的强大实力;王猛等非氏族势力的辅佐和推动。(6分,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从当时的社会背景等角度分析)(2)特点:武力征服与怀柔政策相结合;设置羁縻府州和都护府进行管理;给予少数民族首领各种优待;实行“和亲”和“互市”政策加强联系。(8分,每点2分,从政治、经济等角度分析)【解析】(1)结合所学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五胡内迁”,各族交流加强,前秦时期北方地区民族交融的加强;据材料一“苻坚欲以柔性政策取代兵戈实现族际征服”可知,苻坚个人的政治智慧与远见卓识;据材料一“在王猛等的推动下前秦政权逐渐成为五胡之中唯一的集权国家”并结合所学可知,前秦政权的强大实力;据材料一“对胡族首领如慕容垂等予以厚待,并将以王猛为代表的非氏族势力纳入前秦统治阶层”可知,王猛等非氐族势力的辅佐和推动。(2)据材料二“唐朝初期,政府在通过武力征服稽胡、党项等民族的同时,还通过分化、打击等手段逐步瓦解【高一历史参考答案第3页(共4页)】6108A突厥等势力”“对周边民族以宽和团结的政策,并得到各民族的衷心拥护”可知,武力征服与怀柔政策相结合;据材料二“唐政府还总结了历代的经验,在边疆民族地区广设羁縻都督府、州,由中央政府授予少数民族首领都督、刺史等职,以管理本民族事务”可知,设置羁縻府州和都护府进行管理;据材料二“唐政府还给少数民族首领各种优待”可知,给予少数民族首领各种优待;据材料二“唐政府还对周边少数民族大规模实行“和亲政策和‘互市’政策,以加强中央王朝和各少数民族的联系”可知,实行“和亲”和“互市”政策加强联系。19.【答案】(14分)(1)原因:宋代商业繁荣,对外贸易发达;泉州是主要的对外贸易港口;泉州旧规严重束缚;政府对对外贸易的重视。(8分,从经济、地理位置等角度分析)(2)特点:限关同时也开放;受国内政治经济形势影响较大;海陆贸易并举;参与全球性贸易。(6分,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准确概括材料信息)【解析】(1)根据材料一“泉州人稠山谷瘠,虽欲就耕无地辟。州南有海浩无穷,每岁造舟通异域。”并结合所学得出泉州是主要的对外贸易港口;根据材料一“泉州港船舶往来频仍,‘杂货山积’,却被‘蕃商至必使诸广东,否则没其货’的旧规严重束缚”得出泉州旧规严重束缚;根据材料一“元丰五年(1082年)知州陈偁向朝廷极力建议在泉州设立市舶司。元祐二年(1087年),朝廷批复‘诏泉州增置市舶’”得出政府对对外贸易的重视。(2)根据材料二“政府为应对海陆边境贸易需求,在‘限关’的同时,采取了相对积极的政策”得出限关同时也开放;根据材料二“为应对这一情况,明朝政府于1558年解禁了山东半岛至辽东半岛的海上航路;1567年松弛海禁,允许漳州府月港的民间海外贸易;1570年以降,在北部和东北地区的大同、张家口、抚顺等地相继开放‘互市’。在相继平定三藩和收复台湾后,清朝于1684年开海;1727年重开南洋,此后东洋和南洋贸易一直持续至清末。18世纪的广州成为环球海上航路的重要中转港”得出受国内政治经济形势影响较大;海陆贸易并举;参与全球性贸易。20.【答案】(12分)示例:论题:汉字的演变体现了中华文明发展的连续性。(2分)阐述:汉字是世界范围内唯一延续至今且仍在使用的自源文字系统。在新石器时代中期的诸多遗址中,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新未来高一历史试题.pdf 河南高一历史答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