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豫北名校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政治试题(含部分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南省豫北名校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政治试题(含部分解析)

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高一年级阶段性测试(一)
思想政治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券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3分,共45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氏族是原始社会中基于血缘关系结合而成的人类社会群体,其成员通常具有共同的祖先。氏族大约形成于旧石器时代中晚期。在氏族社会中,公共事务由氏族长负责管理,而重大事务由氏族成员组成的氏族会议决定。关于氏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按血缘关系结合的氏族是原始人共同生活的基本单位
②氏族议事会是全体成年人行使平等表决权的民主集会
③一切大事在议事会上经过讨论后由氏族长最终决定
④氏族长和军事首领一般由德高望重的年长者轮流担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随着私有制的发展和阶级的出现,中国原始社会逐渐走向解体。在这个过程中,一些部落首领逐渐转变为早期的贵族,他们拥有大量的财富和权力。最终,随着夏朝的建立,中国进人了奴隶社会,原始社会宣告结束。原始社会解体的根本原因是
A.个体劳动逐渐盛行
B.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C.土地变成私有财产
D.贫富分化不断加剧
3.两千多年前,罗马是奴隶制社会。罗马人征服别的国家,就把当地的居民变成奴隶。奴隶被称为“会说话的工具”,他们是主人的财产和商品,没有任何权利,连子女也属于主人。奴隶不受法律保护,奴隶主可以任意宰杀自己的奴隶。可见,在奴隶社会
①奴隶毫无人身自由
②奴隶主完全占有奴隶
③奴隶没有生活资料
④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在封建制生产方式下,直接生产者(农民)一般拥有农具,、耕畜等生产资料,并在领租或分租地主的一小块土地之后,建立自己的经济。这是它和奴隶制生产方式最大的区别,也是它优于后者的地方。这里“优于后者的地方”是指
①农民的劳动成果能全部归自己所有和支配
②农民能够比较自主地劳动有了生产积极性
③农民有人身自由不再依附于封建地主阶级
④农民拥有自己的劳动工具甚至少量的土地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由于劳资双方未能在限定期限前达成新的劳资协议,当地时间2025年5月16日凌晨,美国新泽西州通勤铁路工程师开始罢工。作为美国第三大公共交通供应商,本次罢工也是新泽西客运公司四十年来首次遭遇罢工。导致美国新泽西州通勤铁路工程师罢工的总根源是
A.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
B.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C.不公平的资本主义分配制度
D.资本家对工人的经济压迫
6.恩格斯说:科学社会主义永远不会忘记,“它是依靠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这三位思想家而确立起来的。虽然这三位思想家的学说含有十分虚幻和空想的性质,但他们终究是属于一切时代最伟大的智士之列的,他们天才地预示了我们现在已经科学地证明了其正确性的无数真理”。可见,空想社会主义
①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
②阐述了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
③既有局限性也有历史进步性
④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7.1917年,十月革命在俄国彼得格勒爆发。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它催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宣告了一种崭新的社会制度由理想变为现实。与此同时,它也拉开了世界范围内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十月革命的意义在于
①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性,开辟了社会主义的道路
②官告了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同样不可避免
③开启了人类历史新纪元,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
④推动了世界范围内社会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中国人民为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统治进行了英勇斗争,主要包括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和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但这些斗争均以失败告终。历史证明,中国的农民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都不能领导民主革命取得胜利。这是基于
①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深重灾难
②农民阶级的历史局限性和阶级局限性
③资本主义道路在近代中国根本走不通
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五四运动拉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帷幕,在国内、国际革命形势的发展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据此,回答9~10题。
9.五四运动前,无数志士仁人在失败中痛苦彷徨,其根本原因在于没有找到正确的理论。五四运动后,陈独秀、李大钊等率先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系统的宣传介绍。1919年5月新青年》出版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1919年到1920年,包括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官言》等一批介绍马克思主义的著作陆续出版。《每周评论》民国日报》等一批报刊也纷纷发表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文章。五四运动
①为实现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的前景和现实道路
②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
③送来了马列主义,让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看到了解决问题的出路
④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使其成为指导中国革命的思想武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斗争之所以屡遭挫折和失败,其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一个先进的坚强的政党作为凝聚自己力量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具有伟大而深远的意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①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
②是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③使中国革命有了正确的前进方向和主心骨
④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指明了正确方向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1.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事件,也是二十世纪世界最伟大的事件之一。这一天下午,北京 30万军民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大典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下列能体现“两个最伟大”的是
①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
②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③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
④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进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2.第一个五年计划,简称“一五”计划(1953-1957年),是在党中央的直接领导下,由周恩来、陈云同志主持制定的,1955年7月经全国人大一届二次会议审议通过。至1957年“一五”计划超额完成了规定的任务,实现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并为我国的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一五计划”的顺利完成
①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初步探索出适合国情的建设道路
②基于我们借鉴和照搬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成功经验
③表明在中国大地上形成了独立自主的工业体系雏形
④得益于当时生产力发展适应了生产资料公有制改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20世纪 50年代中期,国内外形势发生重大变化,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大规模展开,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发展出现问题。在此背景下,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人明确提出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的“第二次结合”,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国共产党通过“第二次结合”
①形成并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②结合新的实际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③不断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④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经验作出了理论概括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4.在关系中国向何处去、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如何在困境中重新奋起的重要关头,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自此,一场新的伟大革命拉开大幕,一个国家的命运发生深刻变化。这说明
①党引领人民绘就气势恢宏的历史画卷
②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全面深化改革
③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历史抉择
④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一次伟大觉醒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5.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是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招待会上,习近平主席强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①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②是符合国情,适合时代发展要求并取得巨大成功的唯一正确道路
③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
④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 小题,共 55 分。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7分)
材料一 1929年的经济大危机来临时,严冬季节,美国一对母子有如下一段对话:
子:“家里为什么不生火 ”
母:“因为我们买不起煤。”
子:“为什么买不起 ”
母:“因为你父亲失业了。
子:“父亲为什么失业 ”
母:“因为煤生产得太多了。”
材料二 1929 年“大萧条”时,倒进密西西比河的牛奶与饥饿人群并存;2008 年金融危机前,银行疯狂打包的次级贷款背后是无数付不起月供的普通家庭:2025年的今天,科技巨头仓库堆积如山的商品与刷爆信用卡的工薪阶层构成讽刺画面。
(1)结合材料一,运用资本主义社会知识,分析严冬季节美国母子家里还不生火真的是因为“煤生产得太多了”吗。(8 分)
(2)结合材料二并运用所学知识,说明资本主义社会为什么一再上演“倒牛奶与饥饿人群并存”的荒诞剧。(9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马克思和他的战友恩格斯非常关注中国,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也是马克思和恩格斯集中分析中国问题的着眼点和切入点。从1853年5月到1862年7月,马克思和恩格斯先后撰写了 18 篇有关中国的专题文稿,向世界揭露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真相,为中国人民伸张正义。
马克思在《鸦片贸易史》中指出:“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死去。”恩格斯认为“过不了多少年,我们就会亲眼看到世界上最古老的帝国的垂死挣扎,看到整个亚洲新纪元的曙光”。这束曙光来自“中国这块活化石”正面临的一场翻天覆地的革命,西方列强运来的鸦片没有起催眠作用,反而起了惊醒作用。事实证明,在失败和屈辱面前,中国这头沉睡的雄狮终于睁开了眼睛,在伟大的思想嬗变、观念裂变中势不可当地前进了,尽管征程曲折、伤痕累累,但最终还是赢得了解放,走向了独立。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 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马克思恩格斯科学预见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出现,甚至为他们心中的新中国取了靓丽的名字-“中华共和国”。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科学预见照进了现实。结合材料并运用所学知识对此加以阐述。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9分)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 1952年,国家经济得以全面恢复,社会的经济运行体制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国营经济占据了市场的主动权。
1952年9月,毛泽东在一次中央会议上提出:“我们现在就要开始用 10年到 15 年的时间,基本上完成到社会主义的过渡。”1953年6月,中共中央公布了过渡时期总路线,即“一化三改”,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二是逐步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952 年下半年至 1956 年,新中国仅仅用了4年时间,就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使中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跨入了社会主义社会,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
结合材料,运用“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知识,阐述党提出并完成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意义。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9分)
国家统计局对外发布改革开放40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报告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走过了40年不平凡的光辉历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性变革”。
(1)结合材料并运用所学知识,简要阐述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9分)
(2)结合材料并运用所学知识,说明坚定沿着改革开放之路走下去的理由。(10分)
2025-2026 学年高一年级阶段性测试(一)
思想政治·答案
1~15 题,每小题3分,共45 分。
1.答案 A
3.答案 A
思路点拔 奴隶被称为“会说话的工具”,他们是主人的财产和商品,没有任何权利,连子女也属于主人。这表明在奴隶社会,奴隶主完全占有奴隶,奴隶毫无人身自由,①②正确。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③说法太绝对。材料旨在强调奴隶主与奴隶之间的关系,④与题目主旨不符。
4.答案 D
思路点拨 在封建制生产方式下,直接生产者(农民)一般拥有农具,耕畜等生产资料,并在领租或分租地主的一小块土地之后,建立自己的经济。这里强调了农民有生产工具和少量的土地,有一定的人身自由,有了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这是它优于奴隶制生产方式的地方,②④正确,①错误。农民仍然依附于封建地主阶级,③错误。
5.答案 B
思路点拨 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罢工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斗争的重要形式,故导致美国新泽西州通勤铁路工程师罢工的总根源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B项正确。A.C.D三项均不选。
6.答案 A
思路点拨 科学社会主义永远不会忘记,它是依靠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这三位思想家(空想社会主义者)而确立起来的,说明①正确。这三位思想家的学说含有十分虚幻和空想的性质……他们天才地预示了我们现在已经科学地证明了其正确性的无数真理,说明③正确。《共产党宣言》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②不选。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④不选。
7.答案 B
思路点拨 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它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性,开辟了社会主义的道路,①正确。十月革命效舞了国际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④正确。②是《共产党宜言》发表的意义,不选。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使社会主义实现从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③不选。
8.答案 D
思路点拨 设问要求回答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和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都失败的原因,从整体上看,是由于他们的历史局限性和阶级局限性,②④正确。①是中国人民为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统治进行英勇不屈斗争的原因,③是革命失败的结果证明资本主义道路在近代中国走不通,均不是上述革命失败的原因,不选。
9.答案 C
10.答案 B
11.答案 C
思路点拨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事件,也是二十世纪世界最伟大的事件之一。“两个最伟大"主要强调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②③符合题意。①没有体现影响力。不选。④属于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意义,与题意不符。
12.答案 B
思路点拨 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提出“一五"计划,找到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实现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并为我国的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①③正确。②中“照搬"说法错误。应该是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相适应,④错误。
13.答案 C
思路点拔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的“第一次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这一重大理论成果,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第二次结合"则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不断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②③正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在改革开放以后形成和发展的,①错误。④是“第一次"结合的成果,排除。
14.答案 D
思路点拔 在关系中国向何处去,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如何在困境中重新奋起的重要关头,1978 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④正确。自此,一场新的伟大革命拉开大幕,一个国家的命运发生深刻变化,③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没有体现党引领人民取得的具体成就,①与题目主旨不符。十八大以来,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全面深化改革,②不选。
15.答案 C
思路点拨 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符合国情,适合时代发展要求并取得巨大成功的唯一正确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因此,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②③正确。①反映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④反映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均不选。
答案要点 (1)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发生以生产过剩为基本特征的经济危机。(2分)这种生产过剩是相对过剩,即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社会生产的商品显得过剩,而不是与劳动人民的实际需求相比的绝对过剩。(3分)工人失业没有了购买能力,所以,即便煤生产得很多,但严冬季节工人家庭仍生不起火。这是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危机,经济大萧条的生动体现。(3分)
(2)"倒牛奶与饥饿人群并存"是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危机的体现,经济危机难以治愈的根本原因在于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3 分)成千上万的雇佣工人创造的价值绝大部分被资本家占有,现在流水线上的工人也只能拿到勉强维持生计的工资。(3 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贯穿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始终,只要资本主义制度存在,经济危机这一痼疾就无法克服,“倒牛奶与饥饿人群并存"现象将不断上演。(3分)
答案要点 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看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力量,找到了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2 分)找到了近代中国走向衰落的一个重要原因,看到了古老中国走出愚昧、开眼睹世、凤凰涅槃的希望,为中国人民伸张正义。(2分)在马列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紧密结合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并将马克思主义写在了自己的旗帜上。(2 分)在革命斗争中,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指明了正确方向。(2分)经过28年的浴血奋战和顽强斗争,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在 1949 年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2 分)
答案要点 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在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大国,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3分)1956 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3 分)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极大地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社会生产力有了比较迅速的发展。(3分)
答案要点 (1)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3 分)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4 分)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2分)
(2)实践充分证明,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路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2分)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2分)实践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2分)即便我们存在这样那样的一些困难和问题,也要在继续走下去中加以解决、加以克服。(2 分)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因此,我们要向更深更广的领域中不断开拓,不断提高改革开放水平。(2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