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名校联盟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数学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江省名校联盟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数学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浙江省名校共同体 2025-2026学年上学期 10月月考
八年级数学试题
考生须知:
1.全卷共三大题,24 小题,满分为 120 分。考试时间为 120 分钟,本次考试采用闭卷形式。
2.全卷分为卷Ⅰ(选择题)和卷Ⅱ(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卡上作答。卷Ⅰ的答案必须用 2B 铅笔填
涂;卷Ⅱ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
3.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
4.本次考试不得使用计算器。
卷Ⅰ(选择题,共 3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 3分,共 30分)
1.下列图形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答案】A.
2.下列命题中,是真命题的是( )
A.内错角相等 B.对顶角相等 C.若 x =4,则 x=2 D.若 a>b,则 a >b
【答案】B.
3.如图,在△ABC中,BC边上的高是( )
A.线段 CF B.线段 BD C.线段 AE D.线段 BF
【答案】C.
4.已知三角形两边长分别为 3和 4,则第三边的长可能是( )
A.0.5 B.6.5 C.7.5 D.9.5
【答案】B.
5.已知图中的两个角分别为 58°、72°,则α的度数是( )
A.72° B.60° C.58° D.50°
【答案】A.
6.如图,已知∠CAE=∠BAD,AC=AD,增加下列条件:
①AB=AE; ②BC=ED; ③∠C=∠D; ④∠B=∠E。
其中能使△ABC≌△AED的条件有(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D.
7.如图,在△ABC中,∠ACB为钝角。用直尺和圆规在边 AB上确定一点 D,使∠ADC=2∠B,
则符合要求的作图痕迹是( )
【答案】B.
8.如图,在 Rt△ABC中,∠B=36°,以点 A为圆心,AC长为半径作弧,
交直线 AB于点 D,连结 DC,则∠DCB的度数为( )
A.37° B.36° C.27° D.26°
【答案】C.
详解:依题意,∠A=90°-∠B=54°,AD=AC,∴∠ACD=∠ADC=63°.
∴∠DCB=90°-∠ACD=90°-63°=27°,故选 C.
9.根据下列条件,能唯一确定三角形形状和大小的是( )
A.∠A=30°,∠B=60°,∠C=90° B.AC=3cm,AB=5cm,BC=9cm
C.AB=5cm,AC=3cm,∠B=30° D.AB=6cm,BC=7cm,∠A=120°
【答案】D.
详解:选项 A,三个角无法确定三角形的大小,选项 A不符合;选项 B,不满足三边关系,这样的三角形
不存在,该选项不符合题意;选项 C,此条件属于“SSA”,这种情况下,可能会画出两个不同的三角形,
所以不能唯一确定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该选项不符合题意。选项 D,给出的条件表面上属于“SSA”,但
条件中给出的角是一个钝角,画线段 AB=6cm,画射线 AM,使得∠BAM=120°,以 B为圆心 7cm长为半
径画弧,与射线 AM交于点 C,因为交点 C是唯一的,故所画出的三角形是唯一确定的。故选 D.
10.如图,在△ABC中,AB=AC,AD是 BC边上的中线且 AD=16cm,DE⊥AC于点 E,
CF⊥AB于点 F,DE=6cm,则 CF=( )
A.8cm B.10cm C.12cm D.14cm
【答案】C.
详解:由△ABC的面积是△ACD面积的 2倍,得 AB×CF=2AC×DE,
∵AB=AC,∴CF=2DE=12cm,故选 C.
卷Ⅱ(非选择题,共 90 分)
二、填空题(每小题 3 分,共 18 分)
11.如图,手机支架采用三角结构,其数学道理是三角形具有__________性.
【答案】稳定.
12.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 21,腰长是底边长的 3倍,则底边长为________.
【答案】3.
详解:设底边长为 x,则腰长为 3x,依题意列方程 x+3x+3x=21,解得 x=3. 所以底边长为 3.
13.如图,△ABC中,AB的垂直平分线交 BC于点 D,交 AB于点 E,
若 AE=2,AC=6,BC=8,则△ADC的周长为____________.
【答案】14.
详解:∵DE垂直平分 AB,∴AD = BD. ∴△ADC的周长
=AC + CD + AD=AC+ CD+BD =AC+BC=6+8=14.
14.如图,△ABC中,∠C=80°,AC边上有一点 D,使得∠ABD=∠A,
将△ABC沿 BD翻折得到△A'BD,此时 A'D∥BC,则∠ABC=______.
【答案】75°.
详解:设∠A=∠ABD=x,则∠A′=∠A=x,∠A′BD=∠ABD=x.
∵A′D∥BC,∴∠CBA′=∠A′=x. ∴∠ABC=x+x+x=3x.
在△ABC中,∠A+∠ABC+∠C=180°,∴x+3x+80°=180°,解得 x=25°,
∴∠ABC=3x=75°,最终答案 75°.
15.如图,△ABC中,∠ABC的三等分线分别与∠ACB的平分线交于点 O 、O ,
若∠1=110°,∠2=132°,则∠A=______.
【答案】62°.
详解:设∠ABC=3x,∠ACB=2y. 则∠ABO =∠O BO =∠O BC=x,∠ACO=∠BCO=y,
∵∠1=110°,∴2x+y=70°;∵∠2=132°,∴x+y=48°. 联立解得:x=22°,y=26°.
∴∠ABC=3x=66°,∠ACB=2y=52°,∴∠A=62°.
16.如图,△ABC中,∠ACB=90°,AC=6cm,BC=10cm,直线 l 经过点 C且与
边 AB相交. 动点 P从点 A出发沿 A→C→B路径向终点 B运动;动点 Q从点 B
出发沿 B→C→A路径向终点 A运动。点 P和点 Q的速度分别为 1cm/s和 2cm/s,
两点同时出发并开始计时,当点 P到达终点 B时计时结束。在某时刻分别过点 P
和点 Q作 PE⊥l 于点 E,QF⊥l 于点 F,设运动时间为 t秒。当 t=_________秒时,
△PEC与△QFC全等。
【答案】4或 12或 16 .
3
详解:总的运动时间长为 t=(6+10)÷1=16 秒,
分情况考虑如下:
情况 1:点 P在 AC上,点 Q在 BC上:
点 P在 AC上时,运动时间 t满足 0≤t≤6,AP=tcm,则 PC=AC AP=(6 t)cm.
点 Q在 BC上时,运动时间 t满足 0≤t≤5,此时 BQ=2tcm,则 QC=BC BQ=(10 2t)cm。
由于 PE⊥l,QF⊥l,则∠PEC=∠QFC=90°且∠PCE+∠QCF=90°,∠CPE=∠QCF.
若△PEC≌△CFQ,则 PC=QC,即:6 t=10 2t,解得 t=4,满足 0≤t≤5,符合条件。
情况 2:点 P在 AC上,点 Q在 AC上(两点重合前或两点重合):
点 Q从 B到 C需 5s,之后进入 AC,故
点 Q在 AC上时,t>5,此时 QC=(2t 10)cm。
P仍在 AC上(t≤6),故 PC=(6 t)cm。
若△PEC≌△QFC,则 PC=QC,即:6 t=2t 10,解得 t= 16 ,满足 53
情况 3:点 P在 BC上,点 Q在 AC上(两点重合后)
点 P进入 BC后,运动时间 t>6,此时 PC=(t 6)cm。
点 Q在 AC上时,QC=(2t 10)cm,5若△PEC≌△QFC,则 PC=QC,即:t 6=2t 10,解得 t=4(矛盾,舍)
情况 4:点 Q到达 A后,点 P在 BC上:
点 Q到达 A时,t=8s,之后 QC=AC=6cm,
点 P在 BC上时,PC=(t 6)cm(t>6),且 P到达 B时总时间为 16s。
若△PEC≌△QFC,则 PC=QC=6cm,即:t 6=6,解得 t=12。满足 8≤t≤16,符合条件。
三、解答题(共 8 小题,共 72 分)
17.(8分)如图,已知点 B,F,C,E在同一直线上,AB∥DE,∠ACB=∠DFE,BF=EC,
试说明 AB=DE的理由。
解:因为 AB∥DE,
所以∠B=∠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为 BF=EC,
所以 BF+FC=EC+_________,即 BC=________.
在△ABC与△DEF中,
∠ACB=∠DFE(_________),
BC=EF(已证),
_______=_______(已证),
所以△ABC≌△DEF(_________),
所以 AB=D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答】(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CF或 FC;EF;已知;
∠B;∠E;ASA;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18.(8分)如图,△ABC中,AD是高,AE、BF是角平分线,它们相交于点 O,
∠CAB=48°,∠C=62°,求∠DAE和∠BOA的度数。
【解答】在△ABC中,∵∠CAB=48°,∠C=62°,
∴∠ABC=180° ∠CAB ∠C=180° 48° 62°=70°.
∵AD 是高,∴∠ADC=90°.
在△ADC 中,∠DAC=90° ∠C=90° 62°=28°.
∵AE 是∠CAB 的角平分线,∴∠CAE= 1 ∠CAB= 1 ×48°=24°,
2 2
则∠DAE=∠DAC ∠CAE=28° 24°=4°.
又∵BF 是∠ABC 的角平分线,∴∠ABF= 1 ∠ABC= 1 ×70°=35°,
2 2
在△ABO 中,∠BAE=∠CAE=24°,∠ABF=35°,
∴∠BOA=180° ∠BAE ∠ABF=180° 24° 35°=121°.
最终答案:∠DAE=4°,∠BOA=121°.
19. (8分)如图,在 8×8的方格纸中,△ABC的三个顶点都在格点上。
(1)在图 1中,仅用无刻度的直尺,画出一个与△ABC全等的△ABP(不包含△ABC);
(2)在图 2中,用尺规过顶点 A画一条直线平分△ABC的面积(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
(3)在图 3中,在直线 AB上找一点 P,使 PC+PD最小.
【解答】
20.(8分)如图,在△AOB和△COD中,OA=OB,OC=OD,OA连结 AC,BD相交于点M。
(1)证明:△AOC≌△BOD;
(2)求∠AMD 的度数。
【解答】(1)因为∠AOB=∠COD,所以∠AOB+∠BOC=∠COD+∠BOC,
即∠AOC=∠BOD.
在△AOC和△BOD中,
OA=OB,∠AOC=∠BOD,OC=OD,
所以△AOC≌△BOD(SAS).
(2)由(1)中△AOC≌△BOD可得∠OAC=∠OBD.
由三角形内角和,可得∠AMB+∠OBD=∠OAC+∠AOB,
因为∠OAC=∠OBD,所以∠AMB=∠AOB=36°.
又因为∠AMD与∠AMB互补(平角定义),
所以∠AMD=180° ∠AMB=180°-36°=144°.
21.(8分)小丽与爸妈在公园里荡秋千。如图,小丽坐在秋千的起始位置 A处,OA与地面垂直,两脚
在地面上用力一蹬,妈妈在 B处接住她后用力一推,爸爸在距地面 1.5m高的 C处接住她。若妈妈
与爸爸到 OA的水平距离 BD、CE分别为 1.4m和 1.7m,∠BOC=90°,求妈妈在 B处接住小丽时,
小丽距离地面的高度。
【解答】∵BD⊥OA,CE⊥OA,
∴∠ODB=∠CEO=90°,
∵∠BOC=90°,
∴∠BOD=∠OCE,∠OBD=∠COE.
又∵OB=OC,
∴△OBD≌△COE(ASA)
∴OD=CE=1.7m,OE=BD=1.4m,
∴DE=OD-OE=1.7m-1.4m=0.3m.
设 OA与地面垂直相交于点 H,则 EH=1.5m,
∴DH=EH-DE=1.5m-0.3m=1.2m.
答:妈妈在 B处接住小丽时,小丽距离地面的高度为 1.2m.
22.(10分)如图,在△ABC中,点 D在 AC边上,DE垂直平分 BC交 BC于 E,
BD平分∠ABC,DH⊥BA交 BA的延长线于点 H.
(1)若∠ADB=50°,求∠BAC的度数;
(2)若 AB=6cm,△ABC与△ABD的周长之差为 9cm,
且△ADB的面积为 12cm ,求△BDC的面积。
【解答】(1)∵BD平分∠ABC,∴∠ABD=∠DBC。
∵DE垂直平分 BC,∴DB=DC,∴∠DBC=∠C,∴∠ABD=∠DBC=∠C。
∴∠ADB=∠DBC+∠C=2∠ABD。
∵∠ADB=50°,∴2∠ABD=50°,∴∠ABD=25°.
∴∠BAC=180°-∠ABD-∠ADB=180°-25°-50°=105°。
(2)∵DE垂直平分 BC,∴BD=DC,DE⊥BC。
依题意,得:(AB+BC+AC)-(AB+BD+AD)=9cm,
又∵AC=AD+DC,BD=DC,代入可得 BC=9cm。
∵BD平分∠ABC,DH⊥BA,DE⊥BC,∴DH=DE。
又∵△ADB的面积为 12cm ,AB=6cm,由面积公式可得 DH=4cm,
∴DE=DH=4cm。
BDC 1∴△ 的面积为 ×BC×DE= 1 ×9×4=18(cm ).
2 2
最终答案:(1)105°;(2)18cm .
23.(10分)如图,在△ABC中,∠ACB=90°,∠CAB=45°,AC=BC,AD是 BC边上的中线,
过点 C作 AD的垂线交 AB于点 E,交 AD于点 F,连结 DE。
(1)求证:∠CAD=∠BCE;
(2)求∠ADC+∠DEB的度数。
【解答】(1)证明:∵CF⊥AD,∴∠AFC=90°.
在△AFC中,∠CAD+∠ACF=90°,
∵∠ACB=90°,∴∠BCE+∠ACF=90°.
∴∠CAD=∠BCE.
(2)解:过点 B作 BG⊥BC交 CE的延长线于点 G。
∵∠ACB=90°,BG⊥BC,
∴∠CBG=∠ACD =90°。
由(1)知∠CAD=∠BCE,
又∵AC=BC,∴△ACD △CBG(ASA),
则 CD=BG,∠ADC=∠G。
∵AD是 BC边上的中线,∴BD=CD= BG。
由于∠CAB=45°,∠ACB=90°,∴∠ABC=45°,
又∵∠CBG=90°,则∠GBE=∠ABC=45°.
在△DBE和△GBE中,
BD=BG,∠DBE=∠GBE,BE=BE,
∴△DBE≌△GBE(SAS),∴∠DEB=∠GEB.
在△BGE中,∠G+∠GEB+∠GBE=180°,
∵∠GBE=45°,∴∠G+∠GEB=135°.
又∵∠ADC=∠G,∠DEB=∠GEB,
∴∠ADC+∠DEB=135°
最终答案:(1)证明见解题过程;(2)135°.
24.(12分)已知:在△ABC中,∠ACB=α,AC=BC,点 C在直线 l 上,在 l 上另取两个互不重合
的点 D、E,使∠BEC=∠ADC=∠ACB。
(1)如图 1,当α=90°时,请直接写出线段 DE、AD和 BE之间的数量关系________________;
(2)如图 2,当α为任意锐角或钝角时,已知 DE=13,AD=6,求 BE的长;
(3)如图 3,在(1)的基础上,延长 AD至点 F,连结 CF,过点 C作 CG⊥CF,
且 CG=CF,连结 BG交直线 l 于点 H。若 S△CGH=10,CD=6,求 AF的长。
【解答】(1) DE=AD+BE;
(2)∵∠ACB=∠ADC=∠BEC=α,
∴∠DAC+∠ACD=180° α;
∠BCE+∠ACD=180 ° α,
∴∠DAC=∠BCE.
又 AC=BC,∠ADC=∠CEB,
∴△ADC≌△CEB(AAS),
∴AD=CE,CD=BE.
∴DE=CD+CE=BE+AD.
∴BE=DE AD=13 6=7.
(3)过 G作 GM⊥l于M,
由三垂直模型,可证△ACD≌△CBE(AAS),∴CD=BE;
同样,可证△CDF≌△GMC(AAS),∴CD=GM,∴BE=GM.
然后可证△BEH≌△GMH(AAS),∴BH=GH,∴H为 BG的中点,
∴S△BCG=2S△CGH=2×10=20.
过 B作 BP⊥GC交其延长线于 P,过 A作 AQ⊥CF于 Q,则∠AQC=∠BPC=90°.
∵∠ACB=∠FCG=90°,∴∠ACF+∠BCG=180°;
又∵∠BCP+∠BCG=180°,∴∠ACF=∠BCP.
由∠AQC=∠BPC=90°,∠ACF=∠BCP,AC=BC,
得△ACQ≌△BCP(AAS),∴AQ=BP,
又 CF=CG,∴△ACF与△BCG等底等高,
∴S△ACF= S△BCG=20.
则 AF×CD=2 S△ACF=40.
把 CD=6代入,得 AF=20/3.
评注:一线三等角,浙江省名校共同体2025-2026学年上学期10月月考
八年级数学试题
考生须知:
1.全卷共三大题,24小题,满分为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本次考试采用闭卷形式。
2.全卷分为卷Ⅰ(选择题)和卷Ⅱ(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卡上作答。卷Ⅰ的答案必须用2B铅笔填涂;卷Ⅱ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
3.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
4.本次考试不得使用计算器。
卷Ⅰ(选择题,共3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图形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2.下列命题中,是真命题的是( )
A.内错角相等 B.对顶角相等 C.若x =4,则x=2 D.若a>b,则a >b
3.如图,在△ABC中,BC边上的高是( )
A.线段CF B.线段BD C.线段AE D.线段BF
4.已知三角形两边长分别为3和4,则第三边的长可能是( )
A.0.5 B.6.5 C.7.5 D.9.5
5.已知图中的两个角分别为58°、72°,则α的度数是( )
A.72° B.60° C.58° D.50°
6.如图,已知∠CAE=∠BAD,AC=AD,增加下列条件:
①AB=AE; ②BC=ED; ③∠C=∠D; ④∠B=∠E。
其中能使△ABC≌△AED的条件有(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7.如图,在△ABC中,∠ACB为钝角。用直尺和圆规在边AB上确定一点D,使∠ADC=2∠B,
则符合要求的作图痕迹是( )
8.如图,在Rt△ABC中,∠B=36°,以点A为圆心,AC长为半径作弧,
交直线AB于点D,连结DC,则∠DCB的度数为( )
A.37° B.36° C.27° D.26°
9.根据下列条件,能唯一确定三角形形状和大小的是( )
A.∠A=30°,∠B=60°,∠C=90° B.AC=3cm,AB=5cm,BC=9cm
C.AB=5cm,AC=3cm,∠B=30° D.AB=6cm,BC=7cm,∠A=120°
10.如图,在△ABC中,AB=AC,AD是BC边上的中线且AD=16cm,DE⊥AC于点E,
CF⊥AB于点F,DE=6cm,则CF=( )
A.8cm B.10cm C.12cm D.14cm
卷Ⅱ(非选择题,共90分)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1.如图,手机支架采用三角结构,其数学道理是三角形具有__________性.
12.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21,腰长是底边长的3倍,则底边长为________.
13.如图,△ABC中,AB的垂直平分线交BC于点D,交AB于点E,
若AE=2,AC=6,BC=8,则△ADC的周长为____________.
14.如图,△ABC中,∠C=80°,AC边上有一点D,使得∠ABD=∠A,
将△ABC沿BD翻折得到△A'BD,此时A'D∥BC,则∠ABC=______.
15.如图,△ABC中,∠ABC的三等分线分别与∠ACB的平分线交于点O1、O2,
若∠1=110°,∠2=132°,则∠A=______.
16.如图,△ABC中,∠ACB=90°,AC=6cm,BC=10cm,直线l经过点C且与
边AB相交. 动点P从点A出发沿A→C→B路径向终点B运动;动点Q从点B
出发沿B→C→A路径向终点A运动。点P和点Q的速度分别为1cm/s和2cm/s,
两点同时出发并开始计时,当点P到达终点B时计时结束。在某时刻分别过点P
和点Q作PE⊥l于点E,QF⊥l于点F,设运动时间为t秒。当t=_________秒时,
△PEC与△QFC全等。
三、解答题(共8小题,共72分)
17.(8分)如图,已知点B,F,C,E在同一直线上,AB∥DE,∠ACB=∠DFE,BF=EC,
试说明AB=DE的理由。
解:因为AB∥DE,
所以∠B=∠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为BF=EC,
所以BF+FC=EC+_________,即BC=________.
在△ABC与△DEF中,
∠ACB=∠DFE(_________),
BC=EF(已证),
_______=_______(已证),
所以△ABC≌△DEF(_________),
所以AB=D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8分)如图,△ABC中,AD是高,AE、BF是角平分线,它们相交于点O,
∠CAB=48°,∠C=62°,求∠DAE和∠BOA的度数。
19. (8分)如图,在8×8的方格纸中,△ABC的三个顶点都在格点上。
(1)在图1中,仅用无刻度的直尺,画出一个与△ABC全等的△ABP(不包含△ABC);
(2)在图2中,用尺规过顶点A画一条直线平分△ABC的面积(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
(3)在图3中,在直线AB上找一点P,使PC+PD最小.
20.(8分)如图,在△AOB和△COD中,OA=OB,OC=OD,OA连结AC,BD相交于点M。
(1)证明:△AOC≌△BOD;
(2)求∠AMD的度数。
21.(8分)小丽与爸妈在公园里荡秋千。如图,小丽坐在秋千的起始位置A处,OA与地面垂直,两脚
在地面上用力一蹬,妈妈在B处接住她后用力一推,爸爸在距地面1.5m高的C处接住她。若妈妈
与爸爸到OA的水平距离BD、CE分别为1.4m和1.7m,∠BOC=90°,求妈妈在B处接住小丽时,
小丽距离地面的高度。
22.(10分)如图,在△ABC中,点D在AC边上,DE垂直平分BC交BC于E,
BD平分∠ABC,DH⊥BA交BA的延长线于点H.
(1)若∠ADB=50°,求∠BAC的度数;
(2)若AB=6cm,△ABC与△ABD的周长之差为9cm,
且△ADB的面积为12cm ,求△BDC的面积。
23.(10分)如图,在△ABC中,∠ACB=90°,∠CAB=45°,AC=BC,AD是BC边上的中线,
过点C作AD的垂线交AB于点E,交AD于点F,连结DE。
(1)求证:∠CAD=∠BCE;
(2)求∠ADC+∠DEB的度数。
24.(12分)已知:在△ABC中,∠ACB=α,AC=BC,点C在直线l上,在l上另取两个互不重合
的点D、E,使∠BEC=∠ADC=∠ACB。
(1)如图1,当α=90°时,请直接写出线段DE、AD和BE之间的数量关系________________;
(2)如图2,当α为任意锐角或钝角时,已知DE=13,AD=6,求BE的长;
(3)如图3,在(1)的基础上,延长AD至点F,连结CF,过点C作CG⊥CF,
且CG=CF,连结BG交直线l于点H。若S△CGH=10,CD=6,求AF的长。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