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沁园春·长沙》课件(共42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沁园春·长沙》课件(共42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资源简介

(共42张PPT)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马致远《秋思》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曹操《观沧海》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张继《枫桥夜泊》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刘禹锡《秋词》
回想那一抹秋
感伤、肃杀





毛泽东
活动一
学习任务 1.介绍作者
2.介绍写作背景
3.词的概念
学习方法:根据所查资料,介绍作者、写作背景及词的概念
学习时间:4分钟
检测与评价:点号抢答
介绍完整,语言准确,大声、大胆、大方
题解





写作地点
词牌名
题目
沁园春:词牌名。又称“洞庭春色”。
“沁园”为东汉明帝为女儿沁水公主修建的皇家园林,据《后汉书 窦宪传》记载,沁水公主的舅舅窦宪倚仗其妹贵为皇后之势,竟强夺公主园林,后人感叹其事,多在诗中咏之,渐成“沁园春”这一词牌。
《江城子》、《清平乐》等
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词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词牌决定了
这首词的字数、句数、和平仄的声韵。
可以分上下两段,叫“片”或“阕”。
“沁园春”114字,上片13句,四平韵
下片12句,五平韵
平声韵:一声、二声
仄声韵:三声、四声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
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词牌:格式固定
每句的字数、句式、声律
诗歌分界线
古体诗
近体诗



诗经体
楚辞体
乐府体
绝句
律诗
白话写诗;不受格律束缚;
适合表达现代人的思想情感
五四
古典诗歌
现代新诗
唐代
诗经
楚辞
古乐府
唐诗
元曲
现代新诗
宋词
文学常识
词兴起于隋唐,盛行于宋,也称曲子、曲子词、诗余,或长短句。
依据风格特点,词有婉约和豪放之分;按字数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按段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
《沁园春﹒长沙》—— 长调、双调
“沁园春”是词牌名,“长沙”是标题。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湖南湘潭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1949至1976年,毛泽东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领导人。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被称为毛泽东思想。因毛泽东担任过的主要职务几乎全部称为主席,所以也被人们尊称为“毛主席”。
作 者 介 绍





阅读P29单元学习任务【一、二】两部分:
我们在学习本单元诗歌时,应以 作为学习侧重点。
“意象”“诗歌语言”
橘( )子洲 百舸( )
怅寥廓 ( )
峥 ( )嵘( )
挥斥方遒 ( ) 浪遏( )飞舟
竞自由 苍茫 粪土


zhēng
róng
qiú
è
预习检测:
liáo kuò
整体感知
1、观视频,听朗诵,赏美景,感节奏
注意:字词的读音,朗诵的节奏,朗读者的情感
沁园春·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D
A. 上阕(què) 携来(xié) 百舸争流(gě)
B. 奇葩(pā) 橘子(jú) 挥斥方遒(qiú)
C. 岁月稠(chóu) 峥嵘(zhēng) 浪遏飞舟(è)
D. 惆怅(chàng) 寥廓(guō) 沁园春(qìn)
活动二
学习任务:反复朗读,根据课下注释,翻译全文,整体感知词意。
学习方法:先独立思考3分钟,然后小组讨论3分钟
学习时间:6分钟
检测与评价:抢答。翻译、概括正确加1分,读音正确,声音洪亮加1分。
独立寒秋,
湘江北去,
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
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
深秋时节,我独自站在橘子洲头,眼看滔滔的湘江,日夜不息地向北流去。
远望层层叠叠地枫树林,经霜染后,一片红火;近看碧绿清澈的湘江,无数船只在争相行驶。雄鹰在高空展翅飞翔,鱼儿在江水中自由自在地游泳,宇宙间万物都在竞相向上,蓬勃发展。
面对这一派勃勃生机的大千世界,怎能不思绪万端:广阔无垠地大地,谁才是你的主人呢?
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
到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
回忆往昔,曾经同许多同志在这一带游览、聚会,度过了许多不平凡的岁月。
那时侯,大家正当青春年少,风采焕发,才华横溢;同学们意气奔放,正显得遒劲有力,经常在一起评论国家大事,写出激浊扬清的文章,把反动统治者视为粪土。
还记得吗,当年我们在江中游泳,激起波浪,几乎阻止了飞快前进的船只?
整体感知
立、看、怅、问
上阙
下阙
眼前景
以词人的活动(动作)为主体,找出表现全词线索的动词。
携、忆、记
忆往事
一字领起
“领字”的常识
  领字又叫“一字逗”。它只有一
个字,常冠于一句或数句之上而又不
断开,诵读时只作语音上的小小停顿。
主要由副词和动词充当。常用的如“惜”“看”“忆”“怅”等。
整体感知
概括全词,展开想象,看看这首词描述了哪四幅图画?
(请用四个短语概括)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独立寒秋图
湘江秋景图
峥嵘岁月图
中流击水图
整体感知
独立寒秋图
独立寒秋,
湘江北去,
橘子洲头。
时间
地点
人物
环境
“独立”能否换为“站立”,“直立”
不能。“独立”既表明一个人,更显示诗人中流砥柱的气概,高大伟岸、踌躇满志。
湘江秋景图
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远眺
远眺
近观
近观
仰视
俯瞰
总写
特点:
数量多色彩浓
动作竞争激烈
静态
动态
意象:融合了作者思想感情的物象
(景物、事物)称为意象。
“漫”字,画出湘江水势之盛,写出江水满溢之状。
“透”字,画出江水碧绿清澈之状。
“百”字,形容船只之多。
“争”字,展现了江面上千帆竞发的热闹场面。
“击”字,准确地形容了雄鹰在空中矫健勇猛、迅速有力地飞翔的姿态。
“翔”字写出了鱼儿畅游时轻松自如的姿态。
“万”字,写出当地山峰之多。
“遍”字,写出红的范围之广,让人联想到星火燎原的革命形势。
“层”字,表现树林之密。
“染”字,化静为动,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树木那仿佛人工染成的浓艳色彩。
从锤炼字词的角度赏析:炼字选词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击”换成“飞”如何?
“击”字,准确地写出雄鹰搏击长空矫健勇猛、迅速有力的姿态;“飞”则体现不出这种气势;
“翔”换成“游”如何?
“翔”字,本用在鸟类,鲜活地画出鱼在水中自由自在、轻快活泼地游动的神态;“游”字则平淡无奇;
意象


融合了作者思想感情的物象(景物、事物)称为意象。
意境
诗人通过种种意象的创造和组合所构成的一种充满诗意的艺术境界
一幅(色彩绚烂、生机勃勃、壮丽开阔……)的湘江秋景图
面对这壮丽的河山,旷远迷茫的大地,诗人深深地思索,愤激地发问:祖国的命运,到底该由谁来主宰呢?
知人论世
知人论世
1925年,当时国共两党统一战线已经确立,但是,革命应该由哪个阶级来领导,成为党内外斗争的焦点。
此时,毛泽东自上海回到韶山,军阀赵恒惕要逮捕他。毛泽东于是秘密离开韶山,到达长沙,并独自去橘子洲头,追怀1911至1923年间在长沙的求学生活和革命斗争经历。面对绚丽的秋景,回忆往昔的岁月,写下了这首气势磅礴的词。
品析上阕
借景抒情
在对自然万物的激情关注中融入了自己对人生的积极追求,对国家命运的由衷关怀。表现了诗人的胸怀与抱负。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峥嵘岁月图
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下片的前两句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承上启下 过渡作用
塑造了怎样的少年形象?(可用原句回答)
(年龄气质、精神状态、战斗行动)
这几句形象的概括了当时青年一代雄姿英发的风貌与气概,评论国家大事,把权贵视为粪土,青春年少,神采飞扬,才华横溢,意气风发,热情奔放。
表明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表明了作者以天下为己任,肩负国家兴旺,
充满主宰国家命运的壮志豪情。
中流击水图
整体感知
中流击水图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最后三句蕴含着词人怎样的感情?在全词中有什么作用?
一代革命青年壮志凌云,以天下为己任,立志振兴中华的豪情壮志。
含蓄地回答了上片提出的“谁主沉浮”的问题。
国家民族的命运,乃至人世间的一切应该由我们这一群敢于“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热血青年来主宰。
下阙小结



恰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到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
风华正茂
壮志凌云
过渡
奋发有为
斗志昂扬
沁园春 长沙
上阕
下阕
独立寒秋图
湘江秋景图
峥嵘岁月图
中流击水图
独立寒秋 橘子洲头
远眺
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近观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仰视
俯瞰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静 景
动 景
(群山)
(江中)
(江中)
(群山)
(天空)
(水底)
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英姿勃勃 才华横溢)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意气风发 斗志昂扬)
战斗风貌
中流击水(搏击风浪 急流勇进)
浪遏飞舟(不怕艰险 坚持到底)
问——谁主沉浮?
答——同学少年!
英雄气概
景中寓情 情中显志



主题解读
本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词人青年时代的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发了青年时期的词人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藐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
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积极乐观、不断进取
关心国家、关心民族命运
以天下为己任
积极投身社会实践
勇于竞争、全面发展
自信自己的命运自己主宰
思考4:通过对这首词的学习,作为当代青年的你们觉得青春应该如何?
在漫漫历史长河中,人类社会青年英雄辈出,中华民族青年英雄辈出。《共产党宣言》发表时马克思是30岁,恩格斯是28岁,达尔文开始环球航行时是22岁。贾谊写出“西汉一代最好的政论”时不到30岁,王勃写下千古名篇《滕王阁序》时才20多岁。在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历史进程中更是青年英雄辈出。中共一大召开时毛泽东是28岁,周恩来参加中国共产党时是23岁,邓小平参加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时是18岁。邱少云牺牲时是26岁,雷锋牺牲时是22岁,黄继光牺牲时是21岁,刘胡兰牺牲时只有15岁。守岛32年的王继才第一次登上开山岛时是26岁,航天报国的嫦娥团队、神舟团队平均年龄是33岁,北斗团队平均年龄是35岁。这样的青年英杰数不胜数!
——习主席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4)上片中描写近景并使用动静结合手法的两句是: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5)面对大千世界,词人发出慨叹,表现词人雄心壮志的三句是: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6)用动物来表现生机勃勃的秋景的两句是:
理解性默写
⑴用夸张手法写出了跨波斩浪的气魄的两句是:
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候。
⑶起过渡作用,描写词人旧地重游,引发了对往昔生活的回忆的两句是: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⑵表现同学少年评论国家大事,写出激浊扬清的文章,蔑视反动者的三句是:
真题在线
(2017·山东卷)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
早上五盘岭①
岑 参
平旦驱驷马,旷然出五盘②。
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
苍翠烟景曙,森沉云树寒。
松疏露孤驿,花密藏回滩。
栈道溪雨滑,畬田原草干。
此行为知己,不觉蜀道难。
【注】 ①唐代宗大历元年(766)春,岑参作为僚属随剑南西川节度使杜鸿渐入蜀平乱,途径五盘岭时作。五盘岭:秦、蜀交界处峻岭,其山道曲折盘旋,故名。②出五盘:攀越五盘山道登上山巅。
“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中的“斗”“攒”两字,生动传神,所写景物特征鲜明,请作简要分析。(4分)
真题在线
【读懂诗歌】 清晨我驱赶着四匹马拉的高车,空旷绵延的五盘岭尽收眼底。江流曲折回转,两岸石崖对峙,太阳尚未出山,群峰聚在一起。曙光中烟霭笼罩着苍翠的山色,入云的树木幽暗阴沉充满寒气。稀疏的松柏间露出孤零零的驿站,湍急的河道隐藏在繁密的花丛里。雨后溪水潺潺栈道湿滑难行,农田里的荒草干枯没有绿意。因为此次远行是为了知己,也就不觉蜀道难行。
【解题规范】 1.解答此题,可按照阐释词义、明确表现手法、描绘“斗”“攒”所展现的图景、概括景物特征四个步骤进行。
2.“斗”“攒”两字都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斗”字将高耸的山崖人格化,江流回转曲折,两岸山崖遥望对峙,如同相互争斗一样;而“攒”字将群峰人格化,描绘了太阳被遮挡时群峰聚集的画面。
【参考答案】 ①“斗”字,描写两岸崖石耸峙欲错,犹如两兽相斗,凸显了江崖陡峭、峥嵘之势。
②“攒”字,描写群峰相连,层次莫辨,仿佛聚在一起,刻画了峰峦密集、重叠之态。
布置作业
1.背诵全词
2.微写作:将本词改为散文。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