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吉安市五校联盟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大联考政治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江西省吉安市五校联盟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大联考政治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江西省吉安市五校联盟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大联考
政治试题
一、单选题
1.两千多年前,罗马是奴隶制社会。罗马人征服别的国家后,把当地的居民变成奴隶,奴隶被看作是“会说话的工具”,他们是主人的财产和商品,没有任何权利,连其子女也属于主人,奴隶不受法律保护,奴隶主可以任意宰杀自己的奴隶。这表明( )
①奴隶社会的奴隶地位低下,毫无人身自由
②奴隶主的残酷剥削和压迫会遭到奴隶反抗
③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是两大对立的阶级
④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是历史的一种倒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指出,由于国家是从控制阶级对立的需要中产生的,由于它同时又是在这些阶级的冲突中产生的,所以,它照例是最强大的,在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国家,这个阶级借助于国家而获得了镇压和剥削被压迫阶级的新手段。这说明( )
①国家是用于调和阶级矛盾的 ②阶级是国家存在与发展不可缺少的构成要素
③国家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④国家在本质上是一定阶级对其他阶级的专政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3.“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该诗描写了农夫与公子王孙这两个对立阶级完全不同的心理和状态,预示着北宋王朝阶级矛盾正在日益激化。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
①封建等级制度是地主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
②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对农民进行剥削的基础
③农民没有任何人身自由,劳动成果完全被地主占有
④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之间的矛盾是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
A.①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④
4.因延长工作日并被削减福利,澳大利亚必和必拓旗下全球最大铜矿埃斯康迪达的工人拒绝了一项新的集体谈判协议,共有2371名工人(约占工会成员的99.75%)投票赞成罢工。工会在一份声明中表示,该提议“没有在实现工人目标方面取得合法进展”,工会重申了将1%的股息平均分配给工人的要求。上述罢工(  )
①表明无产阶级通过罢工推翻资产阶级统治的决心
②根本原因在于资本主义私有制下存在阶级对立
③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在阶级关系上的表现
④证明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不可缓和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
工人同自己的劳动产品的关系就是同一个异己的对象关系。……工人在劳动中耗费的力量越多,他亲手创造出来反对自身的、异己的对象世界的力量就越大,他本身、他的内部世界就越贫乏,归他所有的东西就越少。——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马克思的这一观点表明( )
A.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人阶级贫困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私有制
B.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工人的劳动产品全部被资本家所占有
C.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的劳动是被迫的且毫无积极性的活动
D.工人阶级日益贫困化是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直接原因
6.圣西门生于法国一个显赫的贵族家庭,他看到法国社会广大无产者和劳动群众所遭受的苦难,立志做“工人阶级的代言人”,为全人类的幸福而奋斗。他提出建立“实业制度”,认为实现这种理想的关键在于采取说服的办法。他把赚来的钱用于科学研究、结识教授虚心求教以及四处游历。但是,钱财很快花光,圣西门的理想却没能实现。对于圣西门的思想和实践,我们可以这样评价( )
①从理性、正义等原则出发,提出的设想具有可行性
②为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历史前提和理论基石
③主张阶级调和,没有找到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
④揭露资本主义弊端,表达了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诉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它是远方地平线上已经看得见桅杆的那一航轮船,是挣脱母腹的婴儿的第一声啼哭,是林中的响箭,是报春的惊雷。”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诞生,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意味着( )
①无产阶级成为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
②对“如何实现共产主义”等根本问题给出了正确的答案
③饱经战争与苦难的中国人民有了可信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④中国革命面貌从此焕然一新,逐步走向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毛泽东同志在党内回答中国发展的前途问题时指出,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是两个不同的革命阶段,这两个革命阶段必须紧密衔接,中间不容横插一个资产阶级专政。对毛泽东同志的这段话,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①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
②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③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④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领导阶级不同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毛泽东同志提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领导全国人民在艰辛探索中曲折发展、在筚路蓝缕中开基立业,实现了一穷二白、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大步迈进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飞跃。下列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认识正确的是( )
①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②为中华民族精神增添了新的时代内容
③极大地改变了全世界政治力量的格局
④为改革开放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10.20世纪初,中国人民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道路屡遭挫折。1917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下列关于马克思列宁主义传入中国的过程及影响,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①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②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下,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③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开始把目光从西方转向东方和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
④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成立
A.③→①→④→② B.③→④→①→②
C.④→③→②→① D.①→④→②→③
11.1958年6月30日,《人民日报》发表长篇报道《第一面红旗——记江西余江县根本消灭血吸虫病的经过》。毛泽东读到这则“棺材田”变丰产田、“寡妇村”变幸福村、枯木又逢春、百姓得新生的报道后,“浮想联翩,夜不能寐。微风拂煦,旭日临窗。遥望南天,欣然命笔”,写下了《七律二首·送瘟神》,其中第二首的前两句为“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对此,下列解读正确的是( )
①这说明了新中国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②这说明走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是中国人民的正确选择
③这反映了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我国医疗事业的进步
④这反映了“一化三改”取得决定性胜利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到1956年底,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胜利,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下列说法符合这一过渡时期实际情况的是( )
①新中国的成立,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②我国在这一时期的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③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迅速发展,逐步成为社会经济中的主导性因素
④三大改造的完成,为我国的工业化打下了初步基础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3.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的讲话中指出:“在中国这样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没有先例,犹如攀登一座人迹未至的高山,一切攀登者都要披荆斩棘、开通道路。”关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理解正确的是( )
①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历了严重的曲折,是因为没有吸收借鉴苏联经验
②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探索,有利于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③社会主义建设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必须根据自身国情选择合适道路
④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没有任何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对抗性冲突和矛盾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4.“党的第八次大会的这一切有历史意义的巨大成就,不但在全党,而且在全国人民中引起了欢腾。这是很自然的,因为一切爱国的人民都可以从这次大会的结果看到我们祖国的光明灿烂的未来,看到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富强的先进的社会主义工业国的远景。”人民日报社论《一次有伟大历史意义的大会》一文这样写道。党的八大( )
①明确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
②实现了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经济结构发生根本变化
③规定了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④指出我国社会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5.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人是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最坚定的支持者、最忠诚的合作者、最忠实的继承者。孙中山先生逝世后,中国共产党人继承他的遗愿,同忠于他的事业的人们一起继续奋斗,不断实现和发展了孙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驱的伟大抱负。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对此,以下认识正确的是( )
①辛亥革命以来的历史证明实现民族复兴要依靠中国人民自己的英勇奋斗
②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取得成就的最重要的原因是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
③社会主义革命完成了辛亥革命未完成的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④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与辛亥革命时期的社会基本矛盾是根本不同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6.愈是沧桑巨变,愈见宏图伟业。从贫穷落后的农业国发展为世界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综合国力持续跃升;从连铁钉和火柴都需要进口到“神舟”飞天、“北斗”组网、“祝融”探火,内生动力更加强劲;从温饱不足到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华大地实现全面小康,人民生活愈发幸福……这些成就的取得( )
①证明社会主义没有辜负中国,中国没有辜负社会主义
②迎来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③得益于中国共产党立足马克思主义,致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④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激励全国人民奋勇前进的精神力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二、主观题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马克思指出的:“资本家经常力图把工资降低到生理上所能容许的最高限度。”资本家还通过大量使用女工和童工,进行更残酷的剥削。女工同样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而她们的工资只能是一般工人的三分之二或者一半。童工工资则更低,往往只是女工工资的一半。有的资本家只给童工一点粗劣的伙食,根本就不付工资。
材料二 2023年9月,美国汽车工人发起了该国汽车工业史上最强势的联合罢工。过去四年间美国三大车企高管平均涨薪40%,仅今年上半年车企就实现了高达百亿美元的巨额利润,为此工人要求未来四年内涨薪40%,以匹配他们的工作量和贡献,并应对日益恶化的通胀。车企予以强硬拒绝并大规模解雇罢工工人,一些罢工工人甚至被警察押走。罢工持续6周后,车企最终同意涨薪25%并安排工人重返工作岗位。
(1)结合材料一,说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
(2)以涨薪结束罢工无法改变资本主义终将灭亡的命运。结合材料二,请运用资本主义社会的有关知识予以说明。
18.习近平主席强调:“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原原本本学习和研读经典著作,努力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自己的看家本领。”由马克思和恩格斯亲自起草的《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经典著作之一,《宣言》是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光辉文献,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入门之师”。今天,已经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人,重温《宣言》,就是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断把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而奋斗的伟大实践推向前进,不断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创举推向前进,不断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向前进,让马克思主义在21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绽放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
运用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说明,中国共产党人为什么要重温《共产党宣言》
19.1953年6月15日,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正式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对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作出了规定。之后,中国集中财力、物力搞建设、谋发展。仅“一五”计划期间,全国就开展了1万多个工矿建设单位的施工,包括156个重点建设项目。独立自主、艰苦创业,愚公移山、改造中国,成为这个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火红年代的中国人民精神面貌的生动写真。新中国仅仅用了20年时间就完成了西方国家200年才能完成的成就,基本建立了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现代经济发展奠定了根本基础。
毛泽东同志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艰苦探索。1956年4月发表《论十大关系》,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形成初步的系统的思路。1957年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为探索社会主义建设作出重要理论贡献。这为我们打开了认识社会主义的窗口,并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有别于苏联模式的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指出了中国应当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分析新中国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探索过程中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
20.日新月异,春晚见证中国发展。
1983年,央视举办第一届春晚,带给了正处在新春佳节欢乐喜庆气氛中的人民百姓一份特殊而别样的大礼。此后至今的四十多年里,家家户户的除夕夜往往都是伴随着春晚一起度过。
其实不同于大家所想,早在1956年,就有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届春晚,名为《春节大联欢》。它汇集了钱学森、老舍、巴金、梅兰芳、郭沫若等我们熟知的当时知名人士,至今都让人津津乐道。1956年这个时间与节点有着非凡的意义。国际上打赢了抗美援朝战争,在世界上站定了脚步,赢得了让人尊重而绝不敢轻视我们的地位;原本百废待兴的国内,也在党的领导下稳步恢复与发展,第一个五年计划也即将完成。最关键的还是在这一年,我们从新民主主义社会真正进入到了社会主义社会。
结合材料,运用“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相关知识,说明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的历史意义。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代以来,中国成为世界工业文明的失败者,在西方列强的侵袭之下,中华民族跌入了有史以来最黑暗的谷底。救亡图存成为一代又一代民族觉悟者的历史担当和最高使命。
怎样才能救中国?这是每一个不甘于民族沉沦的中国人共同的叩问,无数的人在找寻这一条道路。俄国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1920年8月,多方探索、远赴法国勤工俭学的蔡和森致信挚友毛泽东提出:“我近对各种主义综合审谛,觉社会主义真为改造现世界对症之方,中国也不能外此。”
社会主义思潮的兴起,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挽救了中华民族的颓势,涤荡了旧社会的污泥浊水,改变了被肆意践踏的命运,中华民族昂扬地站立了起来,奇迹般地拔地而起。
运用“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相关知识,说明中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D D C A D D B C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C B C D A A
17.(1)①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
②资本家大量使用女工和童工,而且对他们进行更残酷的剥削,这体现了失去生产资料的劳动者不得不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受雇于资本家成为雇佣工人;
③女工同样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而她们的工资只能是一般工人的三分之二甚至一半,童工工资更低甚至不给工资,这一现象说明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无偿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2)①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决定着资本主义的命运。
②罢工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在阶级关系上的表现。涨薪只是暂时缓和了阶级矛盾,没有也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及其剥削关系。
③资本主义越发展,其基本矛盾的尖锐化就越不可避免,所以资本主义终究要灭亡,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18.①《共产党宣言》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它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为中国共产党人提供了理论指导。②《共产党宣言》第一次系统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任务和策略原则。中国共产党作为无产阶级政党,重温《宣言》有助于明确自身的性质、任务和策略,更好地发挥领导作用。 ③中国共产党人重温《宣言》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体现。《宣言》所倡导的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而奋斗的精神,激励着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把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伟大实践推向前进。④重温《宣言》有助于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创举推向前进。在新时代,结合中国实际情况,不断发展和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⑤《共产党宣言》对党的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重温《宣言》可以不断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向前进,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19.①新中国成立后,党适时制定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在总路线的指引下,创造性开辟了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
②党的八大对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作出了规定,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③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投身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独立自主、艰苦创业。
④中国共产党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⑤坚持党的领导,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20.①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②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胜利,极大地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社会生产有了比较迅速的发展,社会秩序更加稳定,人民民主专政更加巩固,从而为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义奠定了坚实基础。③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顺利实现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21.①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必须另辟新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入,让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新出路。
②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领导人民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