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浙教版(2024)科学八年级上册期中综合测试 培优卷 答案一.选择题(共15小题)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答案 C B C B A C A D D C B题号 12 13 14 15答案 A C B A一.选择题(共15小题)1.解:脚底是用皮肤来感知板的软硬程度,皮肤真皮层的神经末梢,将刺激转化为电信号,传给大脑,大脑皮层经过分析,做出相应的反应,形成痛觉。所以游戏者感受板的软硬程度和形成痛觉的部位分别是皮肤、大脑皮层的感觉中枢。故选:C。2.解:A、发声扬声器旁的烛焰晃动说明声音是可以传递能量的,故A不符合题意。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当逐渐抽掉罩内空气时,闹钟声音减小,由此可以推论,当罩内是真空时,声音将完全消失;故B符合题意。C、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弹开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C不符合题意。D、相同玻璃瓶装不同高度的水,敲击使它们发出的音调不同,说明音调的高低和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3.解:A.由图知,甲和乙振动的频率相同,所以音调相同,故A正确;B.由图知,甲和丙的振幅相同,响度相同,故B正确;C.由图知,乙和丁的频率相同,则音调相同;振幅不同,响度不同,故C错误;D.由图知,甲和丁频率相同,则音调相同;波形相同,音色相同,故D正确。故选:C。4.解:根据潜望镜中使用的是两块平面镜;第一个镜子成正立等大、左右颠倒的像,第二个镜子成正立等大,左右再次颠倒的像,最后的像就是跟原物完全一样的像。故选:B。5.解:(1)光由空气斜射进入水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所以光斑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当水面上升时,折射光路的变化如图:可见,水面上升,折射点右移,光斑右移。水面上升的距离h与光斑移动的距离s成正比:s=h(1﹣tana)(其中a为折射角)所以当水面匀速上升,光斑必然匀速移动,而不是变速运动。(2)因为L=H,所以激光与水面成45度角入射,所以由图可知,光斑再怎么移也不可能和法线重合,所以速度比水面上升的速度小。故选:A。6.解:A、手影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不合题意;B、斑马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B不合题意;C、水面“折”枝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故C符合题意;D、日全食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D不合题意。故选:C。7.解:B点是A在水中像的位置,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A和B关于水面是对称的,线段AB的中垂线为水面的位置;A发出的一束光经水面折射后会靠近法线,所以折射点在AC连线的右侧,如图所示: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8.解:A.由图可知,镜片为凸透镜,对光具有会聚作用,此图模拟的是矫正远视眼的情况,故A错误;B.若去掉镜片,来自近处物体的光将会聚在视网膜的后方,故B错误;C.远视眼的晶状体较薄,会聚能力较弱,故图中的晶状体比正常眼睛的晶状体的折光能力更弱,故C错误;D.远视眼看近处的物体时,将像成在视网膜的后面,故配戴此镜片,可以将近处物体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上,能够帮助眼睛看清近处的物体,故D正确。故选:D。9.解:A.透过水杯看到变“胖”的老鼠是实像,因为它是倒立的,倒立的像都是实像,故A错误;B.装有水的圆柱形玻璃杯边缘薄,中间厚,相当于凸透镜,故B错误;C.将漫画靠近水杯一些,物距小于一倍的焦距,可以是放大镜成像,故透过水杯看到的老鼠可以是不掉头的,故C错误;D.此时漫画中的老鼠是倒立放大的实像,则此时老鼠到玻璃杯的距离应满足f<u<2f,与投影仪成像原理相同,故D正确。故选:D。10.解:将吹足了气的气球嘴松开并放手,球内气体从气球嘴泄出的同时,气球给泄出的气体一个向后的力,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泄出的气体会给气球一个向前的力,使球向前飞出;故使球向前运动的力的施力物体是气球内泄出的气体,C正确。故选:C。11.解:弹簧测力计在水平方向受到力Fl、F2,因为F2是作用在弹簧测力计挂钩上的力,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始终显示挂钩上的拉力大小,故其读数为F2=2N。故选:B。12.解:当壁虎随窗玻璃一起向右匀速移动的过程中,壁虎和玻璃之间是相对静止的,壁虎受到平衡力的作用;竖直方向上壁虎受到重力和摩擦力的作用,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则摩擦力的方向竖直向上。故选:A。13.解:ABC、小石块在下落过程中,不计空气阻力,在AB段,小石块只受到重力作用,重力不断改变小石块的运动状态,小石块加速下落;在BC段受到橡皮筋的拉力作用,过B点后橡皮筋开始伸长(大于原长),弹力逐渐增大,当拉力小于重力时,小石块仍处于加速状态;当拉力大于重力时,小石块减速下落;从B点下落到C点的过程中,小石块所受合力先减小后增大,故AB错误、C正确;D、到达C点时,小石块受到的拉力大于自身的重力,小石块会向上做加速运动,故D错误。故选:C。14.解:已知pM=pN,因为h甲<h乙,根据p=ρ液gh可知两液体的密度关系:ρ甲>ρ乙,又因为M、N两点到容器底的距离相等,所以从M、N两点以下的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关系:pM′>pN′,而两种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p甲=pM+pM′,p乙=pN+pN′,所以两容器底部受到的压强大小关系是p甲>p乙;容器的底面积相同,由F=pS知甲容器低受到的压力F甲′>F乙′,因为容器为柱状容器,所以两容器底部对桌面的压力分别是F甲>F乙,故B正确。故选:B。15.解:实心圆柱体A、B的质量为:mA=ρAVA=ρASAhA,mB=ρBVB=ρBSBhB,∵p∴A对B的压强和B对地面的压强之比:,∴mA=mB,即ρASAhA=ρBSBhB,。故选:A。二.填空题(共7小题)16.解:(1)黑色能吸收各种颜色的光;(2)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的规律,拍照时若觉得照片中的人像太小,想拍大一点,可以靠近人,此时像距将会变大,像变大;(3)小金接听电话时能分辨出妈妈的声音,主要是依据声音的音色。故答案为:(1)黑;(2)靠近;(3)音色。17.解:由图可知,用一束光线竖直向下照在水面上,此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重合,则入射角为0°。在B端下方垫一个小木块C,使木板倾斜5°,但水面总是水平的,所以入射光线和水面仍然垂直,所以反射角不变。此时保持入射点不变,使入射光线顺时针转过10°,则入射角为10°,根据光的反射规律可知,反射角为10°。故答案为:0;不变;10。18.解:(1)挡风玻璃相当于平面镜,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和原理可知,行车数据在挡风玻璃上所成的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正立的虚像;(2)如果HUD投影模式显示左转(如图)所示,那么在手机上显示应该与像关于镜面对称,则玻璃倾斜,则上下颠倒,左右不变,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3)如果成像位置太低,根据平面镜成像中,物距与像距相等,当物距变大时,像距变大,因此可将显示器适当远离挡风玻璃。故答案为:(1)反射;(2)A;(3)远离。19.解:(1)大米和瓶子所受重力的受力物体是大米和瓶子,桌面对瓶子支持力的受力物体是瓶子,这两个力没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不是平衡力;(2)瓶子静止,有向下运动的趋势,筷子对米 的摩擦力与米和瓶子重力平衡,重力方向竖直向下,所以摩擦力方向竖直向上。摩擦力大小等于重力,即f=G=mg=1.5kg×10N/kg=15N。故答案为:否;15;竖直向上。20.解:(1)小明同学先后以相同姿势顺着绳和杆匀速向上爬,都是受力平衡,摩擦力等于重力,而重力不变,故摩擦力相等;(2)第1秒,桌子没有被推动,此时桌子静止,受力平衡,受到的阻力等于推力;根据4﹣6s做匀速直线运动,推力为2N,受力平衡,摩擦力也是2N,而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与速度无关,加速时桌子受到的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均不变,故摩擦力也是2N,即第3秒桌子受到摩擦力为2N。故答案为:(1)=;(2)等于;2。21.解:(1)由图可知,倒放时瓶中水的深度较大,根据p=ρgh可知,倒放时水对瓶盖的压强较大,即p1<p2;(2)正放时,瓶子中的水柱是粗细相同的,瓶子底部受到的压力等于瓶中水的重力;倒放时,瓶子中的水柱上面粗,下面细,一部分水的重力作用在瓶子的侧壁上,瓶盖受到的压力小于瓶中水的重力;瓶中水的重力是一定的,所以正放时水对瓶底的压力大于倒放时水对瓶盖的压力,即F1>F2。故答案为:<;>。22.解:字典对桌面压力大小等于字典重力,将字典水平推回桌面内的过程中,字典的重力不变,对桌面的压力大小不变,受力面积变大,根据知字典对桌面的压强变小。无论是否匀速运动,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都不变化,因此桌面对字典的摩擦力大小不变。故答案为:不变;变小;不变。三.实验探究题(共6小题)23.解:(1)①照相机工作时物体在2倍焦距以外,像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由于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所以像距应该在10cm到20cm之间,由于相机模型的胶片相当于光屏,所以照相机模型的外纸筒应该在10cm到20cm之间,故应当选择20cm的纸筒;②照相机模型使用的凸透镜,为了既能承接像,又能观察到像,应用半透明纸做光屏,所以充当胶片的膜需要选用绘画用的薄宣纸,故D正确;故选:D;③实验室有焦距相同、半径不同的两种透镜,要让成像更加亮,经凸透镜的光线更多,应该选择直径更大的凸透镜制作照相机模型;(2)由于投影仪在光屏上成倒立的像,可以将投影片倒着插,就会看到正立的像。故答案为:(1)①20cm;②D;③大;(2)将投影片倒着插。24.解:(1)实验中选用表面粗糙的白色硬纸板,使光发生漫反射,便于观察光的传播路线。(2)分析实验数据,每一组反射角与入射角大小相等,故可以得出结论: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3)将一束光贴着纸板EF沿BO射到O点,光沿着OA方向射出,说明光路是可逆的。故答案为:(1)漫反射;(2)反射角等于入射角;(3)可逆的。25.解:(1)为了使像成在光屏中央,应调整“F”形电光源、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2)①要探究“像的大小与焦距的关系”,除了增加刻度尺外,还需增加的器材是不同焦距的凸透镜;②要探究“像的大小与焦距的关系”,根据控制变量法可知,在多次实验中必须保持物距不变,改变凸透镜的焦距;由表中数据可知,不同焦距但相同物距时,对比分析,可得出结论:用相机拍照时,物距一定,照相机的镜头焦距越大,像越大。故答案为:(1)同一高度;(2)①不同焦距的凸透镜;②物距一定,照相机的镜头焦距越大,像越大。26.解:(1)根据“良好”“待改进”的对应描述,“指标二”的优秀内容可补充为:释放过程十分顺畅,无缠绕情况。(2)依据表二的实验数据,能得出的结论为:在缠绕10圈的情况下,使用合成橡胶橡皮筋作为动力,橡皮筋为3根时小车平均行驶距离比1根时更远,表明在一定条件下,增加橡皮筋根数有助于延长小车行驶距离。(3)选择优秀组动力小车的理由是:优秀组小车车身稳定能直线行驶,且橡皮筋释放过程顺畅无缠绕。其受自身性能干扰少,实验过程可让橡皮筋弹力稳定转化为小车动力。使用其做实验,可减少小车本身不稳定或橡皮筋释放异常对行驶距离的干扰,进而更精准探究行驶距离与橡皮筋根数的关系。(4)小车行驶距离还可能跟以下因素有关:橡皮筋缠绕圈数:通常在一定限度内,缠绕圈数越多,弹力越大,小车行驶距离越远。小车自身重量:重量大需更大动力克服摩擦力等,同等橡皮筋动力下,重量越重行驶距离往往越短。地面光滑程度:地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小车能行驶得更远;地面粗糙,摩擦力大,消耗能量多,行驶距离易缩短。橡皮筋的弹性系数:不同弹性系数的橡皮筋在相同缠绕圈数、根数下,释放弹力有差异,进而影响行驶距离。故答案为:(1)释放过程十分顺畅,无缠绕情况;(2)在一定条件下,增加橡皮筋根数有助于延长小车行驶距离;(3)优秀组小车车身稳定能直线行驶,且橡皮筋释放过程顺畅无缠绕。其受自身性能干扰少,实验过程可让橡皮筋弹力稳定转化为小车动力。使用其做实验,可减少小车本身不稳定或橡皮筋释放异常对行驶距离的干扰,进而更精准探究行驶距离与橡皮筋根数的关系;(4)橡皮筋缠绕圈数或小车自身重量或地面光滑程度或橡皮筋的弹性系数。27.解:(1)竖直向上拉测力计,通过定滑轮使铝块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铝块在水平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受到平衡力的作用,此时铝块所受滑动摩擦力大小等于拉力即测力计的示数。(2)甲中弹簧测力计拉力为1.6N,乙中弹簧测力计拉力为2N。分析比较甲、乙两次实验可知,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图乙中接触面间的压力大,测力计示数大,滑动摩擦力大,故可以得出结论:在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3)由图丙可知,铝块在木板上运动时,压力不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则所受的滑动摩擦力不变,故图丙中铝块水平运动时所受滑动摩擦力等于图甲中铝块所受滑动摩擦力。故答案为:(1)匀速直线运动;(2)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3)等于。28.解:(1)为了更好地制作合适的冰壶,学习小组做了市场调查,发现市面上主要有如图所示的两款冰壶。甲款底部为大理石材质,适合专业运动员在光滑的冰面上使用,此时摩擦力较小;乙款底部装有滚珠,是滚动摩擦,则乙款更适合在粗糙的旱地赛道上使用的,原因是压力相同的情况下,用滚动代替滑动可以减小摩擦;(2)学习小组用较光滑平整的塑料做底面,制得了三款冰壶,上表是它们的基本参数(表中各款冰壶与赛道的接触面材料相同)。为了尽可能降低冰壶对草皮的破坏,学习小组希望从中选出一款压强小且摩擦力小的冰壶作为比赛用具,A款,压力F=G=mg=1.8kg×10N/kg=18N,S=300cm2=0.03m2;压强p600Pa;B款,压力F=G'=m'g=2.1kg×10N/kg=21N,S'=350cm2=0.035m2;压强p'600Pa;C款,压力F''=G''=m''g=2.4kg×10N/kg=24N,S=320cm2=0.032m2;压强p''750Pa;压强较小的是AB,但A压力小,摩擦力小,故选:A。(3)选出最合适的冰壶后,根据二力平衡,用绳子绑着A款冰壶,用弹簧测力计拉着冰壶在水平草地上匀速直线滑行时,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即摩擦力大小。故答案为:(1)压力相同的情况下,用滚动代替滑动可以减小摩擦;(2)A款,见解答;(3)用绳子绑着A款冰壶,用弹簧测力计拉着冰壶在水平草地上匀速直线滑行时,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即摩擦力大小。四.计算题(共4小题)29.解:(1)根据速度公式可得自行车行驶的速度为:v5m/s;(2)人和车的总质量m总=48kg+12kg=60kg,根据重力公式G=mg可得人和车的总重力为:G总=m总g=60kg×10N/kg=600N;自行车对地面的压力F=G总=600N,车胎与地面的总接触面积S=40cm2=40×10﹣4m2,根据压强公式可得该同学骑车时自行车对地面的压强为:p;(3)由(2)知人和车总重G总=600N,自行车受到的阻力为:f50N;因为自行车匀速直线运动,水平方向牵引力F牵与阻力f平衡,所以F牵=f=50N。答:(1)自行车行驶的速度为5m/s;(2)该同学骑车时自行车对地面的压强为1.5×105Pa;(3)自行车受到的水平牵引力为50N。30.解:(1)水对杯子底部的压强为:p=ρ水gh=1.0×103kg/m3×10N/kg×12×10﹣2m=1.2×103Pa;(2)平底玻璃杯放在水平桌面上,杯子对桌面的压力等于总重力,杯子对桌面的压力为:,整个杯子对桌面的压强为。答:(1)水对杯子底部的压强为1.2×103Pa;(2)求整个杯子对桌面的压强为6×103Pa。31.解:(1)当他双脚站立在水平冰面上静止时,他对冰面的压力等于他的重力,即F=G=mg=60kg×10N/kg=600N,则他对冰面的压强为:p1.5×104Pa;(2)他在冰面上行走时,对冰面的压力不变,受力面积等于他在冰面站立时的一半,则他在冰面上行走时,对冰面的压强为:p'3×104Pa>1.6×104Pa,故他不能安全地在冰面上行走;(3)根据p可得,木板的最小面积:S''0.0375m2。答:(1)他对冰面的压强为1.5×104Pa;(2)他不能安全地在冰面上行走;(3)木板的最小面积为0.0375m2。32.解:(1)A点的深度hA=100cm﹣35cm=65cm=0.65m,水对A点的压强:pA=ρ水ghA=1.0×103kg/m3×10N/kg×0.65m=6.5×103Pa(2)水对容器底的压强:p=ρ水gh=1.0×103kg/m3×10N/kg×1m=1×104Pa;水对容器底的压力:F=pS=1×104Pa×100×10﹣4m2=100N;(3)容器对桌面的压力:F′=G总=(1kg+5kg)×10N/kg=60N;容器底对桌面的压强:p′6×103Pa。答:(1)水对A点的压强为6.5×103Pa;(2)水对容器底的压力为100N;(3)容器底对桌面的压强为6×103Pa。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浙教版(2024)科学八年级上册期中综合测试 培优卷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题3分,共45分)1.如图,指压板是常见的游戏道具。当脚踩在指压板上时,游戏者会疼痛难忍,游戏者感受板的软硬程度和形成痛觉的部位分别是( )A.皮肤 神经 B.神经 皮肤 C.皮肤 大脑 D.大脑 皮肤2.如图四个实验,能够说明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的是( )A.发声扬声器旁的烛焰晃动B.不能听到真空罩中闹钟的闹铃声C.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弹开D.相同玻璃瓶装不同高度的水,敲击使它们发声3.如图所示声波的波形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乙的音调相同B.甲、丙响度相同C.乙、丁的音调响度都不同D.甲、丁的音调、音色都相同4.如图乙所示,是小安同学自制的潜望镜,用它正对如图甲所示的光源“F”,则观察到的像是图中的( )A. B. C. D.5.如图所示,水池的宽度为L,在水池右侧距离池底高度H处有一激光束,水池内无水时恰好在水池的左下角产生一个光斑。已知L=H,现向水池内注水,水面匀速上升,则光斑( )A.匀速向右移动,且移动速度小于水面上升的速度B.匀速向右移动,且移动速度大于水面上升的速度C.减速向右移动,但速度始终大于水面上升的速度D.加速向右移动,但速度始终小于水面上升的速度6.如图的四种情景,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A.手影 B.斑马倒影C.水面“折”枝 D.日全食7.水池的侧壁A点处安装一盏射灯,B点是它在水中像的位置,射灯发出一束光经水面折射后在池底C点形成光斑。下列水位位置及大致光路图正确的是( )A. B.C. D.8.眼睛通过配戴镜片可以实现对视力的矫正。关于如图所示的光路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此图模拟的是矫正近视眼的情况B.若去掉镜片,来自物体的光将会聚在眼球内C.图中的晶状体比正常眼睛的晶状体的折光能力更强D.配戴此镜片,能够帮助眼睛看清近处的物体9.如图甲所示,小张将一个装有水的圆柱形玻璃杯放在漫画前,惊奇地发现透过水杯看到漫画中的老鼠变“胖”了,还掉头奔向猫,如图乙所示。关于此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透过水杯看到变“胖”的老鼠是虚像B.装有水的圆柱形玻璃杯相当于一个凹透镜C.将漫画靠近水杯一些,透过水杯看到的老鼠始终是掉头的D.此时漫画中的老鼠到玻璃杯的距离应满足f<u<2f,与投影仪成像原理相同10.如图所示是“喷气火箭”的模型,胶带固定气球与吸管,吸管套在绳上。将吹足了气的气球封口的夹子松开,球内气体从气球嘴泄出的同时,气球会向前运动。使球向前运动的力的施力物体是( )A.气球 B.气球外边的空气C.气球内泄出气体 D.绳子11.如图一只弹簧测力计放置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弹簧测力计的外壳质量、弹簧及挂钩的质量忽略下计,现对弹簧测力计施加水平方向的力F1、F2,已知F1=1N,F2=2N,则弹簧测力计显示的示数为( )A.1N B.2N C.1.5N D.无法判断12.玻璃窗上趴着一只壁虎,如图所示。水平向右推窗,在壁虎随玻璃窗一起向右匀速移动的过程中,壁虎受到摩擦力的方向是( )A.竖直向上 B.水平向左 C.斜向右上 D.斜向左下13.蹦极是一项极其富有刺激性的运动,小辰一直想去又不敢去,便在家做了一个模拟“蹦极”的小实验,如图所示,一根橡皮筋一端系一个小石块,另一端固定在A点,B点是橡皮筋不系小石块自然下垂时下端所在的位置,C点是小石块从A点自由释放后所能达到的最低点。不计空气阻力,关于小石块从A点到C点运动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小石块的速度一直在减小B.从A点下落到B点的过程中,小石块受到重力和弹力的作用C.从B点下落到C点的过程中,小石块所受合力先减小后增大D.到达C点时,小石块受到的拉力等于自身的重力14.如图是两个完全相同的圆柱形容器,分别装有甲、乙两种不同的液体,在距离容器底同一高度处分别有M、N两点。若pM=pN,两容器底部受到的液体压强大小分别是p甲、p乙,两容器底部对桌面的压力分别是F甲、F乙,则( )A.p甲<p乙,F甲=F乙 B.p甲>p乙,F甲>F乙C.p甲=p乙,F甲>F乙 D.p甲>p乙,F甲=F乙15.如图所示,质地均匀的实心圆柱体A、B叠放在水平地面上,已知他们的密度之比ρA:ρB=1:3,底面积之比SA:SB=4:3,A对B的压强和B对地面的压强之比PA:PB=1:2,则他们的高度之比hA:hB为( )A.9:4 B.3:2 C.3:1 D.9:2二.填空题(共7小题,每空2分,共40分)16.手机不仅有接听功能,而且还装有两个摄像头,装上app软件后,可以实现扫描二维码、自拍等功能。(1)利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后可获取其中所含的信息。扫描时,二维码中的 色能吸收各种颜色的光;(2)后置摄像头内的透镜组合相当于凸透镜。拍照时若觉得照片中的人像太小,想拍大一点,可以 (填“靠近”或“远离”)人。(3)若小金接听电话时能分辨出妈妈的声音,主要是由于妈妈声音的 有别于他人。17.如图所示,在一只烧杯中装半杯水,放在水平木板AB上,用一束光竖直向下照在水面上,入射角为 度。现在B端下方垫一个小木块C,使木板倾斜5°,则此时水面上的反射角会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若此时保持入射点不变,使入射光线按顺时针方向转过10°,则此时的反射角为 度。18.汽车抬头显示器(简称HUD),利用平面镜成像,将显示器上的重要行车数据通过前挡风玻璃投射在正前方(如图甲),驾驶员不必低头,就可以看到车辆信息。(1)通过前挡风玻璃所成的像是根据光的 (填“直线传播”“反射”或“折射”)原理形成的;(2)图中HUD投影模式显示左转(如图)所示,那么在手机上显示的应该是( );(填选项)A.B.C.D.(3)如果成像位置太低,可将显示器适当 (填“靠近”或“远离”)挡风玻璃。19.做筷子提米实验中,将总质量为1.5千克的大米和瓶子放在桌上,此时大米所受到的重力与桌面对瓶子的支持力是否是平衡力? (填“是”或“否”)。如图竖直插入质量0.01千克的筷子把瓶子提起脱离桌面并保持静止,此时筷子受到米的摩擦力大小为 N,方向为 。20.在学校生活中同学们总是在不停的运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不仅锻炼了身体,同时也可以感受到处处有科学的存在。(1)在爬绳和爬杆运动,小明同学先后以相同姿势顺着绳和杆匀速向上爬,绳子比杆子要粗糙,在向上爬的过程中小明先后分别受到绳子的摩擦力f绳与和杆子的摩擦力f杆,这两个力的大小关系f绳 f杆。(2)如图所示,小明推着水平地面上的桌子,使其受到方向不变的水平推力F的作用,F的大小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甲所示,物体的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乙,所示。第1秒,桌子没有被推动,此时桌子受到的阻力 推力(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第3秒桌子受到摩擦力为 N。21.如图所示,一个未装满水且密闭的矿泉水瓶,先正立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图甲),再倒立放置(图乙)。水对瓶底和瓶盖的压强分别为p甲和p乙,水对瓶底和瓶盖的压力分别为F甲和F乙,则p甲 p乙,F甲 F乙(均选填“>”、“=”或“<”)。22.如图所示,小成的书桌上放着一本字典,字典的一部分悬空在桌面以外,小成发现后将字典推回桌面内,在这个推动的过程中:字典对桌面的压力 ,压强 ,桌面对字典的摩擦力大小 。(三空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三.实验探究题(共6小题,每空2分,共40分)23.学完凸透镜成像规律后,某兴趣小组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以及其他素材自制了照相机模型和投影仪模型:(1)【器材选择】①小组成员要选用合适长度的纸筒来作为照相机模型的外纸筒。现有三种规格的纸筒,其长度分别为5cm、10cm、20cm,应当选择 的纸筒;②照相机模型中充当胶片的膜(a位置)应该用哪种素材制作 (填字母);A.白色不透光卡纸 B.黑色不透光卡纸 C.全透明的塑料膜 D.绘画用的薄宣纸③实验室有焦距相同、半径不同的两种透镜,想让成像更亮,应选半径更 (选填“大”或“小”)的凸透镜制作照相机模型。(2)【实验操作】完成模型制作后,小组成员用投影仪展示相关影像,发现成倒立的像。为了看到正立的像,应进行的操作是 。24.小宁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光的反射定律:(1)实验中选用表面粗糙的白色硬纸板,使光发生 ,便于观察光的传播路线;(2)让入射光贴着纸板EF沿AO射向平面镜上的O点,观察反射光的方向;多次改变入射光的方向,观察并描绘光的径迹,量出入射角和反射角,记录如表;实验次数 1 2 3 4 5 6入射角 15° 30° 45° 60° 70° 80°反射角 15° 30° 45° 60° 70° 80°分析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结论:在光的反射现象中, 。(3)将一束光贴着纸板EF沿BO射到O点,光沿着OA方向射出,说明 。25.小科同学利用凸透镜(f=10cm)、光具座、“F”形电光源、光屏等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1)组装器材时,小科同学将“F”形电光源、凸透镜和光屏依次安装在光具座上后,接下来应先调节三者的中心在 。(2)在探究了凸透镜成像规律后,小科同学联想到摄影师拍摄荷叶上的青蛙时的情景,如图2所示。拍摄时人需要保持静止不动,通过“变焦镜头”使青蛙的像变大或变小。于是利用上图中的器材探究“像的大小与焦距的关系”:①为了完成该实验探究,除了增加刻度尺外,还需增加的器材是 。②该探究在多次实验中保持物距不变,移动光屏待像最清晰时,用刻度尺测出像的高度,并记录数据。如表是小科同学多次实验记录的数据。实验次数 1 2 3 4 5 6焦距/cm 4 6 8 10 12 14像高/cm 1.5 2.5 3.6 4.8 6.3 8.0根据数据可以得出结论:上述情景中,用相机拍照时, 。26.某校科技小组同学自制橡皮筋动力小车并设计评价量表。表一:橡皮筋动力小车模型评价量表(节选)评价指标 优秀 良好 待改进指标一 车身稳定,直线行驶 车体略有倾斜,不沿直线行驶 车体倾斜严重,无法正常行驶指标二 ? 释放过程较顺畅,有少量缠绕 释放时频繁卡顿,缠绕严重(1)将评价量表中“指标二”的优秀内容补充完整: 。(2)为探究小车行驶距离与橡皮筋根数关系,小组同学设计实验并获取数据,如表二。表二:小车行驶距离与橡皮筋根数关系橡皮筋材料 合成橡胶10圈橡皮筋根数 1根 3根实验次数 1 2 3 1 2 3小车行驶距离/cm 111 109 110 128 126 124平均距离/cm 110 126根据表二实验数据,能得出的结论是 。(3)为了更准确地探究出小车行驶距离和橡皮筋根数的关系,结合评价指标选择优秀组动力小车的理由是 。(4)小车行驶距离还可能跟 因素有关。27.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中,装置如图所示,铝块和木块的外形相同,一端带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固定不动,铝块通过细线与弹簧测力计相连。(忽略滑轮的摩擦)(1)图甲中,将铝块放在水平木板上,竖直向上拉测力计,当铝块沿水平方向做 时,铝块所受滑动摩擦力大小等于测力计的示数F1为1.6N。(2)图乙中,放在木板上的铝块和木块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测力计的读数如图所示。比较甲、乙两次实验,可以得出结论: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 。(3)请你判断:图丙中铝块水平运动时所受滑动摩擦力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图甲中铝块所受滑动摩擦力。28.学校要在绿面足球场上举办一场草地冰壶比赛,某学习小组想自制一款草地冰壶,请你帮助他们完善方案设计。冰壶款式 质量/千克 底部与赛道总接触面积/厘米2A款 1.8 300B款 2.1 350C款 2.4 320(1)为了更好地制作合适的冰壶,学习小组做了市场调查,发现市面上主要有如图所示的两款冰壶。甲款底部为大理石材质,适合专业运动员在光滑的冰面上使用;乙款底部装有滚珠,则乙款更适合在粗糙的旱地赛道上使用的理由是 。(2)学习小组用较光滑平整的塑料做底面,制得了三款冰壶,上表是它们的基本参数(表中各款冰壶与赛道的接触面材料相同)。为了尽可能降低冰壶对草皮的破坏,学习小组希望从中选出一款压强小且摩擦力小的冰壶作为比赛用具,请帮助学习小组选出最合适的一款(写出分析、计算过程) 。(3)选出最合适的冰壶后,它在水平草地上滑行时受到的摩擦力有多大呢?请你设计简单实验进行测量(提供器材:弹簧测力计、绳子,其余材料自选) 。四.计算题(共4小题,第29题9分,第30题9分,第31题8分,第32题9分,共35分)29.如图所示,质量为48千克的小柯骑着一辆自行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运动600米,所用时间为2分钟。假设自行车在行驶过程中受到的阻力为人和车总重的。(g取10牛/千克)(1)求自行车行驶的速度。(2)若自行车的质量为12千克,车胎与地面的总接触面积为40厘米2。则该同学骑车时自行车对地面的压强为多少?(3)求自行车受到的水平牵引力。30.如图所示,一个平底玻璃杯放在水平桌面上,玻璃杯质量为100g,里面水的质量为500g,杯子与桌面的接触面积是10cm2。求:(1)水对杯子底部的压强。(2)杯子对桌面的压强。31.冰面能够承受的压强为1.6×104Pa,质量为60kg的人,每只鞋底与冰面的接触面积为200cm2(g取10N/kg)。(1)当他双脚站立在水平冰面上静止时,求他对冰面的压强;(2)通过计算说明他是否能安全地在冰面上行走;(3)若他在两只脚各踩在一块质量可以忽略不计的木板上,在冰面上行走而不会把冰面压裂,求木板的最小面积。32.如图所示,在质量为1kg的容器内装有5kg的水,容器底面积为100cm2,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桌面面积为0.9m2。(g取:10N/kg,ρ水=1.0×103kg/m3)求:(1)水对A点的压强;(2)水对容器底的压力;(3)容器对桌面的压强。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浙教版(2024)科学八年级上册期中综合测试 培优卷 答案.docx 浙教版(2024)科学八年级上册期中综合测试 培优卷.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