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训练 名句默写和诗歌鉴赏 专题练 2025-2026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期中训练 名句默写和诗歌鉴赏 专题练 2025-2026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期中训练 名句默写和诗歌鉴赏 专题练 2025-2026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
一、名句名篇默写
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洪波涌起。(《观沧海》曹操)
(2)我寄愁心与明月,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3) ,于我如浮云。(《论语 述而》)
(4)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 ,回也不改其乐。(《论语 子罕》)
(5)正是江南好风景, 。(《江南逢李龟年》杜甫)
(6) ,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 子张》)
(7)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对我们有着重要的意义。古人对水的描写很多,如《次北固山下》里的“ , ”,描写出青山翠绿、碧波荡漾的景象:《峨眉山月歌》中的“ , ”,写秋月映在江中,仿佛和水一流动。
2.鉴赏经典诗文,邂逅历代先贤,我们去感受他们的情怀与智慧。
凝练隽永的古诗往往寄托了人们不同的情怀。有把一片深情托给千里明月,向好友遥寄思念的李白:“我寄愁心与明月,① ”。有描写大海水波荡漾展现其雄浑开阔气象的曹操:“② ﹐③ 。(曹操《观沧海》)有描述凄凉幽怨的芦笛声,以此唤起征人思乡之情的李益:“④ ,一夜征人尽望乡”。有思绪早已随家书飞回那朝思暮想家乡的王湾:“乡书何处达?⑤ ”。有联想沦陷的长安城里的菊花正开得凄凉,寄托了对和平深切的渴望的岑参:“⑥ ,应傍战场开”。有富有智慧,启人心智的先贤,从《论语·为政》中就用“⑦ ﹐⑧ ”,来阐述“学”与“思”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
3.根据语境,补写出古代诗文名句。
天地万物,往来不息。万物起始,北固山下,江春又临,“(1) ,(2) ”,诗人在残冬将尽未尽之时,敏感地捕捉到了春的气息;杨花飘落时节,有人为朋友贬谪龙标满怀担忧,将一腔愁思寄托明月,“(3) ,随君直到夜郎西”;也有人暮春遇故人,不禁感慨“(4) ,崔九堂前几度闻”的繁华过往。人们说,愁字心上秋,有人将一腔报国志赋予疆场,重阳时节以(5)“ ,(6) ”的诗句表达思乡之情,实则更寄托了对和平的渴望。江山如画,君子如玉。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7) ,(8) ”,甘于贫穷,不把追求物质享受挂在心上。
4.进入初中两个多月了,小语收获丰富。他学习了很多诗句,我们一起帮他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2)乡书何处达, 。(王湾《次北固山下》)
(3) ,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4)不知何处吹芦管,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5)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 。(朱自清《春》)
(6)油蛉在这里低唱, 。(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7) ,于我如浮云。(《论语》十二章)
(8)《<论语>十二章》中,阐述学习与思考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 。
5.请按要求书写活动准备阶段积累的古诗文名句。
(1)《论语》中强调人必须立下志向,并且坚定不移地为实现自己的志向而奋斗的句子是: , 。
(2)曹操的《观沧海》中“ , 。”两句联系廓落无垠的宇宙,以夸张手法写银河,在丰富的联想中表现出开阔的胸襟和宏大的抱负。
(3)《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融情入景,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的句子是: , 。
(4)潮平两岸阔, 。(王湾《次北固山下》)
(5)遥怜故园菊, 。(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6)峨眉山月半轮秋, 。(李白《峨眉山月歌》)
(7)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 。(《春》朱自清)
6.根据语境,补写出古代诗文名句。
品味经典,聆听内心。一片落花便是人生落寞,这是杜甫《江南逢李龟年》中“正是江南好风景, ”的感叹;一曲笛声便是思绪万里,这是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中“ ,一夜征人尽望乡”的哀怨;一江溪水便是悠悠牵挂,这是李白《峨眉山月歌》中“夜发清溪向三峡, ”的深情;一片秋景便是无尽乡思,这是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中“夕阳西下, ”的心境。
品味经典,可以给人以情思,正如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既点明了时令又表达了漂泊之感和落寞之情“ , ”;可以给人以哲思,正如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描写景物时序交替,暗示时光匆匆流逝:“ , ”;可以给人以教诲,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用“ ,可以为师矣”强调温习的重要性;曾子认为每天都要多次自我反省,其中“ ”一句,是反省和朋友交往是否做到诚实守信。
二、选择题
7.对下面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甲】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乙】
别薛华
唐·王勃
送送多穷路,遑遑独问津。
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
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
无论去与住,俱是梦中人。
A.【甲】诗题目中的“左迁”指降职,李白听说好友王昌龄被贬为龙标县尉,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B.【乙】诗首联“穷”“独”两字,是传神之笔:穷路凄凄送挚友,悲苦的心情渲染得十分真切。
C.【甲】诗“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的忧愁与无奈。
D.两首诗都表达了对朋友的一片深情,甲诗开篇借助景物描绘来烘托气氛,乙诗则以叙事开篇,表达了真挚的情思。
8.阅读古诗,完成问题。
【甲】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乙】
秋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对两首诗词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两首诗都借景物渲染出萧瑟悲凉的意境,烘托出游子孤寂、悲凉的心境。
B.【甲】诗前三句一共列出九种景物,言简而意丰。【乙】诗最后一句通过“又开封”这一动作,生动地表达出了诗人的思乡情结。
C.【甲】诗描绘了一幅秋天的黄昏图景,通过描绘荒凉的景色来渲染悲凉的气氛。【乙】诗描述了诗人离开家乡,来到洛阳城后所感到的秋风凄凉与思乡之情。
D.两首诗的共同之处在于都表达了一种人在异地、思念故乡的情感。
9.阅读下面两首古诗词,完成小题。
观沧海
[东汉]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南园十三首(其五)
[唐]李贺
男儿何不带吴钩①,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②,若个书生万户侯?
【注释】①吴钩:吴地出产的弯形刀,这里指宝刀。②凌烟阁:唐太宗李世民为表彰开国功臣,命人将长孙无忌、魏征、秦琼等24位功臣之像列于凌烟阁上。
对这两首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观沧海》主要内容是写海,诗人居高临海,描写大海壮阔景象,写树木、百草给人生机盎然之感。
B.《观沧海》采用了虚中有实、实中有虚,动静结合的描写方法,《南园十三首(其五)》中的前两句含有“国家兴亡,匹夫有贵”的豪情。
C.《观沧海》展现了诗人建功立业的胸怀大志,《南园十三首(其五)》则又暗示出危急的军情和诗人怀才不遇的苦闷。
D.两首诗均写于国家动荡、民不聊生的背景之下,诗作风格意境开阔、昂扬激越,都于豪情之中见愤然之意。
10.对两首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甲】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乙】
题稚川山水
戴叔伦(宋)
松下茅亭五月凉,汀①沙云树晚苍苍②。
行人无限秋风思③,隔水青山似故乡。
【注释】①汀:水边平地。②苍苍:深青色,幽暗。③秋风思:指乡思。西晋张翰见秋风起,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遂命驾归江东
A.甲诗首联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有飘泊之感。
B.乙诗第四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精妙形象。
C.两首诗的景物描写之中都暗含诗人丰富的情感。
D.两首诗中都运用了典故,来表达羁旅思乡之情。
参考答案
题号 7 8 9 10
答案 C A D B
1. 秋风萧瑟 随君直到夜郎西 不义而富且贵 人不堪其忧 落花时节又逢君 博学而笃志 客路青山外 行舟绿水前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详解】本题考查名篇名句默写。
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
注意“萧瑟、随君、夜郎西、不义、不堪、其忧、落花、逢、博学、笃志、行舟、峨眉、半轮、平羌、”等字词的正确书写。
2. 随君直到夜郎西 水何澹澹 山岛竦峙 不知何处吹芦管 归雁洛阳边 遥怜故园菊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澹、竦峙、芦管、雁、罔、殆”等字词容易写错。
3. 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我寄愁心与明月 岐王宅里寻常见 遥怜故园菊 应傍战场开 人不堪其忧 回也不改其乐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注意本题中的易错字:海、残、夜、寄、愁、岐、遥、菊、傍、堪。
4. 秋风萧瑟 归雁洛阳边 枯藤老树昏鸦 一夜征人尽望乡 在雨里静默着 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不义而富且贵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萧瑟、雁、藤、昏鸦、望、默、蟋蟀、琴、罔、殆”等字词容易写错。
5. 士不可以不弘毅 任重而道远 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风正一帆悬 应傍战场开 影入平羌江水流 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注意本题中的易错字:毅、啼、溪、悬、傍、羌、微、润、酝酿。
6. 落花时节又逢君 不知何处吹芦管 思君不见下渝州 断肠人在天涯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温故而知新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逢、芦管、渝州、涯、啼、溪”等字词容易写错。
7.C
【详解】本题考查诗歌的比较阅读。
C.【甲】诗“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运用的是拟人修辞手法,将“明月”拟人化,让明月带着自己的愁心陪伴友人一直到夜郎西,而不是比喻的修辞手法。
故选C。
8.A
【导语】《天净沙·秋思》是元曲作家马致远创作的散曲。此曲以多种景物并置,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让天涯游子骑一匹瘦马出现在一派凄凉的背景上,从中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调,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
《秋思》是唐代诗人张籍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描写的是宦游在外的诗人,面对秋天的景物写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及行动细节,真切细腻地表达了作者对家人的深深思念。
【详解】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辨析。
A.有误,【甲】诗借“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等萧瑟的秋景,营造出悲凉的意境,烘托出“断肠人在天涯”的游子孤寂、悲凉心境;【乙】诗主要是通过叙事来抒情。诗中“洛阳城里见秋风”,秋风只是引发诗人思乡之情的媒介,重点在于诗人“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的心理和行为描写,没有像【甲】诗那样借景物渲染萧瑟悲凉的意境来烘托心境;
故选A。
9.D
【详解】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辨析。
D.有误,《观沧海》是曹操在北征乌桓胜利回师途中,登山观海时所作,当时曹操虽然身处乱世,但他的势力正处于上升期,这首诗主要体现的是诗人豪迈的气概和广阔的胸怀,没有“愤然之意”。《南园十三首(其五)》是李贺在唐朝藩镇割据,国家动荡的背景下创作的,有豪情也有怀才不遇的愤然;
故选D。
10.B
【详解】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和辨析。
B.有误,“隔水青山似故乡”意思是此处的青山绿水也仿佛是自己的故乡了。未运用比喻修辞,诗人宦游途中,行旅中偶遇美景,稚川山水风光的优美唤起了词人心中油然而生的乡情,表达出诗人对故乡一切熟悉亲爱的事物的深切忆念;
故选B。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