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2024)科学七年级上册期中综合测试培优卷(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教版(2024)科学七年级上册期中综合测试培优卷(含解析)

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
浙教版(2024)科学七年级上册期中综合测试 培优卷 答案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答案 C C D D D A B C C C B
题号 12 13 14 15
答案 B A B C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解:A、1.7m=1.7×100cm=170cm,故A错误;
B、10.8km=10.8×1000m=10800m,故B错误;
C、1.5L=1.5×1000mL=1500mL,故C正确;
D、550mL=550×0.001L=0.55L,故D错误。
故选:C。
2.解:A、用量筒读体积时,应将量筒放在水平桌面上,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故A错误。
B、加试剂若使用胶头滴管,应垂直悬空于容器口上方滴加,不能伸入容器内或与器壁接触,防止污染试剂,故B错误。
C、用直尺和三角板测圆柱物体的直径是采用的平移法,故C正确。
D、用温度计测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应全部浸没在液体中, 不能接触容器的底和侧壁, 以确保测量准确性。故D错误。
故选:C。
3.解:A、测量工具一般都有“0“刻度线,但是量筒、量杯没有“0“刻度线,故A错误;
B、它们的量程越大,分度值不一定越大,如量筒,分度值还与量筒的粗细有关,故B错误;
C、刻度尺、量筒、温度计的刻度均匀,而量杯的刻度不均匀。故C错误;
D、测量工具的测量准确值都是由最小刻度值,即分度值决定的,故D正确。
故选:D。
4.解: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实际温度是0℃,此温度计示数为5℃;沸水实际温度是100℃,此温度计示数为85℃。那么该温度计85﹣5=80个小格表示的实际温度是100℃,所以每一格表示的实际温度为 =1.25℃
当温度计示数为45℃时,它距离5℃有45﹣5=40个小格。因为每格表示1.25℃,所以该液体的实际温度是40×1.25℃=50℃。
故选:D。
5.解:通常情况下,酒精灯火焰分为焰心、内焰和外焰三层。外焰与氧气接触最充分,燃烧最完全,温度最高,所以小木棒与外焰接触部分会呈现较深的炭化痕迹,颜色变黑;内焰温度次之,木棒表面可能出现较深的焦黄,有轻微的炭化现象;焰心温度最低,木棒表面仅出现轻微的焦黄或无明显变化。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6.解:
21.1mm与其它四个测量结果比较,差别最大,所以此数值是错误的,应该舍去,故①正确;
从数据可以看出,刻度尺分度值为1mm,物体长度准确值为19mm,0.1~0.3为估计值,读成21.1mm属于读数错误,故②错误;
物体的长度为L19.2cm,故③正确;
求平均值记作物体的长度,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消除误差,故④错误。
故选:A。
7.解:俯视读数为30mL,则量筒内实际的液体体积<30mL;
仰视读数为15mL,则量筒内剩余液体的实际体积>15mL,
所以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小于30mL﹣15mL=15mL。
故选:B。
8.解:由题意可知,在15℃时测得的长度为l1,在30℃时测得的长度为l2,且l1>l2,如果在15℃时取甲、乙两种材料的长度均是1米,那么在30℃时,只有甲的材料膨胀程度要大于乙的,甲在30℃时测量乙的长度才会小于其在15℃时测量的乙的长度,故A错误,C正确,由于题目中没有给出降低温度后甲、乙两种材料的变化情况,所以无法判断B选项是否正确。
故选:C。
9.解:根据图片可知,当纸条缠在圆柱上时,两个针孔之间直线的距离等于圆柱的周长,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10.解:从题中数据可知,8.64cm与其它数据相差较大,故8.64cm是错误的,去掉;
为减小长度测量的误差,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故物体的长度是:
L8.43cm,
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11.解:A.在使用显微镜时,转动物镜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应该转动转换器上的转换旋钮,而不能直接用手扳动物镜。,A错误。
B.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时,眼睛要看着物镜,这是为了防止物镜压碎玻片标本。如果眼睛看着目镜,就无法及时观察到物镜与玻片标本之间的距离,当物镜下降到一定位置时,可能会压坏玻片标本,损坏实验材料和物镜,B正确。
C.在显微镜观察中,发现细胞太小后,不能立即换高倍物镜。应该先在低倍镜下将观察目标移到视野中央,然后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物镜,再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如果直接换高倍物镜,由于高倍镜视野范围小,很难找到要观察的目标,而且可能会因为操作不当损坏镜头或玻片标本,C错误。
D.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是倒像,即上下颠倒、左右相反。所以要将显微镜视野中的右侧细胞移到中央,应该向右移动装片,这样物像才会向左移动到视野中央。如果向左移动装片,物像会向右移动,反而会使细胞离视野中央更远,D错误。
故选:B。
12.解:扬子鳄属于爬行动物,有四肢;长江江豚、白鱀豚属于哺乳动物,中华鲟属于鱼类,它们无四肢;其中中华鲟的尾鳍竖立,因此,白鱀豚和长江江豚的尾鳍水平;白鱀豚的嘴狭长,长江江豚的嘴短阔。故尾鳍水平属于白鱀豚和长江江豚共同特征。
故选:B。
13.解:A、甲葫芦藓属于苔藓植物,植株矮小,有茎、叶,无根,A错误。
B、乙蕨类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不结种子,叶片的下表面有孢子囊,用孢子繁殖后代,B正确。
C、丙衣藻,是单细胞藻类植物,细胞内有杯状的叶绿体,没有根、茎、叶的分化,C正确。
D、丁松能产生种子,用种子繁殖后代,但种子外无果皮包被着,种子裸露,不能形成果实,因此属于裸子植物,D正确。
故选:A。
14.解:A、植物细胞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线粒体、液泡、叶绿体(绿色部分),所以图甲表示植物细胞结构示意图,A正确。
B、标号①细胞壁有保护和支持功能,B错误。
C、标号④所示结构是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是遗传的控制中心,C正确。
D、标号⑤液泡内有细胞液,溶解着多种物质,D正确。
故选:B。
15.解:由图可知,视野甲到视野乙是提高物像的放大倍数。故正确的操作步骤为:①向左上移动装片,将物像移至视野中央;③转动物镜转换器,使高倍镜对准通光孔;④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清晰;⑥调节光圈,增加视野的亮度,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二.填空题(共8小题)
16.解: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没有细胞壁,浸没在清水中会因为过度吸水而胀破。故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主要步骤是:擦拭载玻片和盖玻片、滴加1滴生理盐水、牙签刮口腔内侧壁、涂抹、盖盖玻片、染色等六个步骤。正确的盖盖玻片操作能防止盖玻片下出现气泡,故B图中出现气泡,是由于制作临时装片步骤的盖盖玻片操作不规范引起的。
故答案为:生理盐水;盖盖玻片。
17.解:大鲵属于两栖动物,扬子鳄属于爬行动物,海豚属于哺乳动物,鸵鸟属于鸟类。大鲵、扬子鳄体温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属于变温动物。海豚、鸵鸟体温不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属于恒温动物。图中乙动物的体温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所以乙动物可能是大鲵或扬子鳄。
故答案为:大鲵或扬子鳄;大鲵、扬子鳄体温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属于变温动物。
18.解:(1)口腔上皮细胞属于动物细胞,石山油桐叶肉细胞属于植物体绿色部分的细胞,故与人体口腔上皮细胞相比,石山油桐叶肉细胞特有的结构是叶绿体、细胞壁、液泡,ACD符合题意,B不符合题意。
故选:ACD。
(2)显微镜的视野中若出现黑点,则黑点在玻片、物镜或目镜上。移动装片时,黑点不动;换用高倍物镜观察时,黑点还在原处,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黑点在目镜上。
故答案为:(1)ACD;
(2)黑点在目镜上。
19.解:(1)除病毒外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生物体的细胞有细胞膜,可以保护细胞,同时控制物质的进出,使之从结构上成为一个独立的单位;细胞内有细胞核,内含遗传物质;细胞质里有能量转换器﹣﹣线粒体,把有机物分解并释放出能量供细胞生命活动利用,使之从功能上成为一个独立的单位。因此从细胞的结构及功能的角度来看,细胞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2)由图可知,紫背苇鳽属于鸟类,鸟类的主要特征是:有喙无齿,身体被覆羽毛,前肢特化为翼,长骨中空,心脏四腔,用肺呼吸,有气囊辅助呼吸,体温恒定,卵生,因此如紫背苇鳽位于图乙脊椎动物的部分检索表中的W。
(3)脊椎动物的体内有脊椎骨构成的脊柱,无脊椎动物的体内没有脊柱。选项中斑马、蛇、鲸的体内都有脊柱,都属于脊椎动物;虾、蝴蝶、水母体内都无脊柱,属于无脊椎动物。
故答案为:(1)细胞;
(2)W;
(3)BCE。
20.解:当接近45mL时,应选用胶头滴管继续加水,直到刚好达到45mL为止,旁边的小金发现刚才小科读数的时候是俯视的,读数的数值偏大,那么他实际量取的液体体积<45mL。
故答案为:胶头滴管;<。
21.解:(1)甲图中测量方法正确的有AC,A和C刻度尺的零刻度线与木块的边缘对齐,且刻度线紧靠被测物体,测量方法正确,B刻度尺的刻度线没有紧靠被测物体,测量方法错误;
A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测量值为2.20cm;C 的分度值为1cm,测量值为2.2cm,因此木块长度精确度更高的是2.20cm;
(2)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图乙温度计的刻度从下往上数值逐渐减小,液柱在零刻度线以下,分度值为2℃,故示数为﹣28℃。
故答案为:(1)AC;2.20;(2)热胀冷缩;﹣28。
22.解:蜡块体积的计算:按图乙a→b→c方式操作,b中量筒示数V1=30mL,c中量筒示数V2=50mL;
根据V=V2﹣V1,可得蜡块体积V=50mL﹣30mL=20mL=20cm3;
操作顺序对调的误差分析:若b与c顺序对调,先将蜡块与物体浸没在水中,再将蜡块提出水面使物体浸没在水中,这时会有一部分水附着在蜡块上随蜡块一起带出,导致测得蜡块体积将偏大;
读数误差对体积的影响:若操作b读数时俯视,会使V1读数偏大;操作c读数时仰视,会使V2读数偏小;根据V=V2﹣V1,V2偏小、V1偏大,那么V将偏小,导致测得蜡块体积将偏小。
故答案为:20cm3;偏大;偏小。
23.解:(1)“酒精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液体的热胀冷缩。
(2)标刻度线:将“酒精温度计”浸入冰水混合物中,一段时间后,细管的液面稳定在C处,则在C处标注0℃;
(3)提高“酒精温度计”的精确度的措施有换用更细的笔芯。
故答案为:(1)液体的热胀冷缩;(2)冰水混合物;(3)换用更细的笔芯。
三.实验探究题(共6小题)
24.解:(1)由图可知,圆环的直径为D2,铅笔的直径为D1,纸带环绕了n圈,则纸带的厚度:

(2)误差是由于测量者的人为原因及测量工具本身的准确程度引起的;
A、人在绕纸的时候,可能用力的大小不同,造成松紧程度不同,会产生误差,故A选项符合题意;
B、刻度尺本身刻度不均匀,在测量中会产生误差,故B选项符合题意;
C、墙纸自身可能厚度不够均匀,会导致误差的产生,故C选项符合题意;
D、读数时由于粗心,小数点记错位置,属于测量错误,故D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BC。
(3)把纸带环绕在圆柱形铅笔上n圈,测量纸带的厚度运用的方法是累积法;
①将铜丝紧密排绕在铅笔杆上数出圈数,并用刻度尺测出线圈总长度,测量一根铜丝直径,运用的方法是累积法,故①符合题意;
②找1根柔软的弹性不太大的棉线和地图上待测铁路线重合,然后把这个线拉直,是化曲为直法,故②不符合题意;
③用天平称出50枚大头针的质量,然后算出一枚大头针的质量,属于累积法,故③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与该题方法同类的有①③。
故答案为:(1);(2)ABC;(3)①③。
25.解:(1)用量筒和水测量宝石的体积时,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水要能浸没宝石,并且宝石浸没在水中时,水和宝石的总体积不能超过量筒的量程。
(2)①图中量筒中水的初始体积:V1=200mL,
图中量筒中剩余水的体积:V2=130mL,
所以,宝石的体积:V=V1﹣V2=200mL﹣130mL=70mL=70cm3;
②因为在B步骤中,宝石取出时会带出部分水,所以会使加入的水变多,这样操作会导致宝石体积测量结果偏大。
故答案为:(1)浸没;(2)①70; ②偏大;宝石取出时会带出部分水。
26.解:(1)从科学探究的角度分析,上网查询得到数据属于科学探究中的收集证据(或搜集整理信息)环节。科学探究通常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收集证据、得出结论、表达与交流等环节,收集证据可以通过观察、实验、调查、查阅资料等方式进行,上网查询就是查阅资料获取证据的一种方式。
(2)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看出随着年龄的增长,身高与头部高度的比例逐渐增大,从1岁时的4:1逐渐增大到成人的8:1,所以初步结论是人的身高与头部高度的比例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大,成人身高大约是头部高度的8倍。
(3)小科的结论不可靠,理由是样本数量太少,具有偶然性。小科仅测量了自己一个人的身高和臂展就得出结论,一个人的数据不能代表所有人的情况,不同人之间存在个体差异,可能会受到遗传、营养、运动等多种因素影响,需要测量更多人的身高和臂展数据,才能使结论更具普遍性和可靠性。
故答案为:(1)收集证据(或搜集整理信息);(2)人的身高与头部高度的比例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大,成人身高大约是头部高度的8倍;(3)样本数量太少,具有偶然性。
27.解:(1)A图中甲在左视野的左下方,在视野右的中央,若要由左视野变为右视野,因显微镜下成的是倒像,则需要将装片向左下移动。
(2)B图中出现气泡,可能是由于制作临时装片步骤的盖盖玻片操作不规范引起的。盖盖玻片时,用镊子夹起盖玻片的一边,使它的另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放下,这样可以避免盖玻片下面出现气泡而影响观察。
(3)要将C图中画圈部分的表皮细胞进一步放大观察,正确的操作步骤是:①移动装片→③转动转换器→②调节光圈和反光镜→⑤转动细准焦螺旋。
(4)对光时,需转动②(转换器),使低倍物镜正对通光孔。
故答案为:
(1)向左下方移装片
(2)盖盖玻片
(3)①③②④
(4)②;低倍物镜
28.解:(1)植物细胞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线粒体、液泡、叶绿体(绿色部分)。故图丁模型存在的错误是:缺少细胞壁。
(2)细胞膜具有保护及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作用,故制作细胞膜时,选择网眼很小的细纱网,理由是: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作用,细纱网的孔隙能模拟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
故答案为:
(1)缺少细胞壁。
(2)选择细纱网,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作用,细纱网的孔隙能模拟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
29.解:(1)被子植物具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根据表中白术的特征:“小花呈紫红色,瘦果倒圆锥状,根茎肥大”,可以判断出白术具有开花和结果的特点,因此属于被子植物。
(2)将植物手册中的植物分为两类,依据是它们是否有种子。水绵、葫芦藓、金毛狗蕨都没有种子,依靠孢子繁殖后代;而红叶石楠和白术有种子,依靠种子繁殖后代。所以分类依据是有无种子。
(3)表格中的水绵是藻类,葫芦藓是苔藓植物,金毛狗蕨是蕨类植物,红叶石楠和白术是被子植物;因此,表格中列出的植物不包括裸子植物,因此植物手册里没有出现的植物种类是裸子植物。
(4)手册中包含水绵(藻类植物)、葫芦藓(苔藓植物)、金毛狗蕨(蕨类植物)、红叶石楠和白术(被子植物),包含四类植物,符合合格等级的评价标准。
故答案为:
(1)被子。
(2)有无种子。
(3)裸子。
(4)合格。
四.解答题(共2小题)
30.解:(2)小科设计的简易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要使该温度计中液柱移动明显,可以换更细的玻璃管,当温度变化较小时,液面也会有明显的变化;
(3)双金属片温度计当气温升高时,指针偏向中央刻度线的B侧,说明气温升高时,铜片会向铁片部分弯曲,说明铜片体积变化更大,即铜的片膨胀程度比铁片的膨胀程度大。
故答案为:(2)换更细的玻璃管;(3)铜片。
31.解:(1)小乐用刻度尺测量如图乙所示的带芯圈的内、外半径;测量结果如图丙所示,内半径为r、外半径为R,若带芯纸的宽度为s,则带芯纸的总体积V= π(R2﹣r2)s。
(2)接着,小乐拉出部分的带芯纸拟用累积法测其厚度,则具体操作是将带芯纸紧密折叠10层,用刻度尺测出其总厚度;若带芯纸的厚度为d,整卷带芯纸的长度为L,则带芯纸的总体积V=sdL。
(3)由(1)(2)中带芯纸总体积V的两个表达式,整理得到:Ld=π(R2﹣r2),则带芯纸的长度L= 。
故答案为:(1)π(R2﹣r2)s;(2)将带芯纸紧密折叠10层,用刻度尺测出其总厚度;(3)。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
浙教版(2024)科学七年级上册期中综合测试 培优卷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题3分,共45分)
1.下列单位换算中正确的是(  )
A.1.7m=1.7m×100cm=170cm
B.10.8km=10.8km×1000=10800m
C.1.5L=1.5×1000mL=1500mL
D.550mL=550×0.001=0.55L
2.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读体积 B.加试剂
C.测直径 D.测温度
3.我们学习了刻度尺、量筒、量杯、液体温度计等测量工具,小科对它们的共同点的归纳,符合事实的是(  )
A.它们都有零刻度线
B.它们的量程越大,分度值也越大
C.它们的刻度都是均匀的
D.它们测量能达到的准确程度都是由分度值决定的
4.有一支刻度均匀但不准确的温度计,在标准大气压下放在冰水混合物中时示数为5℃,放在沸水中时示数为85℃,当放在某液体中时示数为45℃,该液体的实际温度是(  )
A.40℃ B.45℃ C.48℃ D.50℃
5.瓜摊老板习惯用手来“拍打西瓜”,然后根据发出的声音来判断西瓜是否已经成熟。有经验的顾客也会通过看西瓜的颜色来挑选。“拍打西瓜”的挑选方式是通过不同声音的特点辨别瓜的成熟度,科学上称为转换法。如图所示,在探究酒精灯各层火焰温度高低的实验中也用到转换法,如图与小木棒烧焦程度现象相符的是(  )
A.
B.
C.
D.
6.同一物体长度的五次测量记录是:19.1mm,19.2mm,21.1mm、19.1mm、19.3mm。下列相关说法中(  )
①“21.1mm”的测量记录是错误的
②五次测量使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0.1mm
③该物体的长度应记作19.2mm
④求平均值记作物体的长度,可以消除误差
A.只有①③正确 B.只有②④正确
C.只有①④正确 D.只有②③正确
7.某同学用量筒量取酒精溶液。他将装有酒精的量筒竖立放在水平桌面上,开始时俯视量筒内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30毫升,倒出部分液体后,仍将量筒竖立放在水平桌面上,却仰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15毫升,则该同学实际倒出酒精溶液的体积(  )
A.大于15毫升 B.小于15毫升
C.等于15毫升 D.无法确定
8.用材料甲制成的刻度尺去测量用材料乙制成的物体的长度。在15℃时测得的长度为l1,在30℃时测得的长度为l2.如果两次的测量方法都正确,且l1>l2.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乙两种材料膨胀程度不同,且材料乙的膨胀程度大
B.如果在15℃时取甲、乙两种材料的长度均是1m,则在降低相同温度后,甲的长度大于乙的长度
C.如果在15℃时取甲、乙两种材料的长度均是1m,则在升高相同温度后,甲的长度大于乙的长度
D.以上三种情况都不对
9.小安在测圆柱体的圆周长时,把一条长方形纸条包在圆柱体外面,然后在纸条重叠部分用针扎个孔,把纸条展开(如图),下列选项中能正确测量出圆周长的是(  )
A. B.
C. D.
10.一位同学用最小刻度是毫米的刻度尺先后5次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各次测量值分别为:8.42cm、8.43cm、8.42cm、8.44cm、8.64cm,则这个物体的测量值(  )
A.8.47cm B.8.42cm C.8.43cm D.8.4275cm
11.在“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实验中,下列关于显微镜的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
A.转动物镜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直接用手扳动物镜
B.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时,眼睛要看着物镜
C.发现细胞太小后,立即换高倍物镜并调节细准焦螺旋
D.将显微镜视野中的右侧细胞移到中央,应向左移动装片
12.长江江豚、白鱀豚、中华鲟、扬子鳄均属长江流域的珍稀物种。小温设计了一张检索表对这四种动物进行分类。依据检索表,下列属于白鱀豚和长江江豚共同特征的是(  )
1a有四肢……扬子鳄 1b无四肢……2 2a尾鳍竖立……中华鲟 2b尾鳍水平……3 3n嘴狭长……白鱀豚 3b嘴短阔……长江江豚
A.尾鳍竖立 B.尾鳍水平 C.嘴狭长 D.嘴短阔
13.某同学对如图生物进行了观察和记录,其中错误的是(  )
A.甲是葫芦藓,有根、茎、叶
B.乙是蕨类植物,叶片的下表面有孢子囊
C.丙是衣藻,细胞内有叶绿体
D.丁是裸子植物,种子外面无果皮包被
14.如图是两种生物的细胞结构示意图,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图甲表示植物细胞结构示意图
B.标号②所示结构有保护和支持功能
C.标号④所示结构是细胞核
D.标号⑤所示结构内有细胞液
15.如图所示是某同学用显微镜观察装片时的视野前后变化情况,该同学进行视野转换正确的操作步骤为(  )
①向左上移动装片
②向右下移动装片
③转动物镜转换器,使高倍镜对准通光孔
④调节细准焦螺旋
⑤转动粗准焦螺旋
⑥调节光圈
A.③①④⑥ B.③②⑤⑥ C.①③④⑥ D.②③④⑥
二.填空题(共8小题,每空2分,共40分)
16.小强制作了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看到的情况如图所示,据图回答: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主要步骤是:擦拭载玻片和盖玻片、滴加1滴     、牙签刮口腔内侧壁、涂抹、盖盖玻片、染色等六个步骤。B图中出现气泡,是由于制作临时装片步骤的“    ”操作不规范引起的。
17.小温在研究大鲵、扬子鳄、海豚、鸵鸟生活习性时,查阅相关资料记录并绘制了其中两种动物在不同环境下体温变化的情况(如图),但是粗心大意忘记标注动物名称。请你帮忙分析下乙动物可能是以上哪种动物?并解释说明你判断的依据。     。
18.2024年,广西中医药研究院中药资源团队在开展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和广西第一次林草种质资源普查中,发现石山油桐新物种。为观察石山油桐叶片的细胞结构,某研究小组用光学显微镜对叶片进行了切片观察。
(1)与人体口腔上皮细胞相比,石山油桐叶肉细胞特有的结构是     (填字母,多选)。
A.叶绿体 B.细胞膜 C.细胞壁 D.液泡
(2)某同学用低倍物镜观察临时装片时,在视野内看到一个黑点。当他移动装片时,黑点不动;当他换用高倍物镜观察时,黑点还在原处,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19.最近,为了保护一只迁徙候鸟的生存环境,我市相关部门紧急叫停白鹭洲公园小岛的修整工作。
这只候鸟叫紫背苇鳽(如图甲),常栖息于水塘、沼泽地等处。
(1)构成紫背苇鳽的结构和功能的单位是    。
(2)如图乙为脊椎动物的部分检索表,紫背苇鳽位于    (选填字母)。
(3)除鸟类等脊椎动物外,自然界还存在着数量巨大的无脊椎动物。下列属于无脊椎动物的是    (可多选)。
A.斑马 B.虾 C.蝴蝶 D.蛇 E.水母 F.鲸
20.小科想准确量取45mL水,用烧杯将水倒入量程为50mL的量筒中,当接近45mL时,用    (填仪器名称)继续滴加水,直到刚好达到45mL为止。旁边的小金发现刚才小科读数时是仰视的,那么他实际量取的液体体积    (填“>”“=”或“<”)45mL。
21.测量时正确读数很关键,请根据图示填空。
(1)甲图中用三把刻度尺测同一木块的长度,测量方法正确的有    ,其中木块长度精确度更高的测量值为    cm。
(2)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    性质制成的,如图乙温度计的示数为    ℃,
22.按如图a→b→c方式操作,测得蜡块的体积为     ;若操作b与c顺序对调,则测得蜡块的体积将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若操作b读数时俯视,操作c读数时仰视,则测得蜡块体积将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23.项目化学习小组制作简易温度计:一只玻璃瓶装满红色的酒精,用橡皮塞塞紧瓶口,将两端开口的空圆珠笔芯穿过橡皮塞插入酒精中(笔芯和塞子间不漏气),就制成了如图所示的简易“酒精温度计”。
(1)“酒精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    。
(2)标刻度线:将“酒精温度计”的玻璃瓶浸没在    中,一段时间后,细管中的液面稳定在A处,则在A处标注0℃;……。
(3)为提高“酒精温度计”的精确度,可采取的措施有    (写出一条)。
三.实验探究题(共6小题,每空3分,共60分)
24.小科在“长度的测量”实验中:
(1)为了测出一条厚薄均匀的纸带的厚度,他把纸带环绕在圆柱形铅笔上,直至恰好能套进一个圆环内,纸带环绕了n圈,那么纸带的厚度为    ;
(2)该同学一共测了三次,每次纸带都重新绕过,并放在刻度尺的不同位置进行读数,产生误差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
A.每次的松紧程度不同 B.刻度尺的刻度不均匀
C.墙纸厚度不均匀 D.读数时小数点点错
(3)下列几种测量方法中,与该题方法同类的有    ;
①为了测长为细铜丝直径,将其紧密排绕在铅笔杆上数出圈数,并用刻度尺测出线圈总长度;
②为了测铁路真实的长度,找1根柔软的弹性不太大的棉线和地图上待测铁路线重合,然后把这个线拉直,然后再乘以地图的比例尺即为铁路真实的长度;
③为了测量一枚大头针的质量,先用天平称出50枚大头针的质量,然后算出一枚大头针的质量。
25.杭州西湖边的宝石山上,赭色“宝石”比比皆是,造型各异,大小不等,闪闪发光,让人喜爱,由此得名宝石山。周末,小迪、小灿相约游玩宝石山后,各自带回一块“宝石”。
(1)小迪的“宝石“体积较小,可放入量筒测量体积,但用排水法测量物体体积时,先要在量筒中加入“适量的水”。“适量的水”是指水能    小石块且总体积不超出量筒的最大量程。
(2)小灿在宝石山拾得的“宝石”体积较大,放不进量筒,于是她利用一个烧杯和量筒完成了测量,步骤如下:
①小灿的“宝石”体积为    cm3。
②她发现这样操作会导致测量结果    (选填“偏大”或“偏小”),理由是    。
26.小科在学习了人的脚印长度与身高的关系后,对人的身高与头部高度的关系也产生了兴趣,他通过上网搜索。得到如表所示的数据:
人的年龄 1岁 3岁 5岁 10岁 15岁 成人
身高与头部高度的比例 4:1 5:1 6:1 7:1 7.5:1 8:1
(1)通过上网查询得到以上数据,从科学探究的角度分析,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环节。
(2)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可以得到的初步结论是     。
(3)小科还想知道人的身高与臂展的关系,他找来卷尺测出自己的身高为160.0cm,臂展为162.0cm。于是小科立即得出结论:人的身高与臂展的比例关系约为1:1。小明认为小科的结论不可靠,理由是     。
27.小科制作了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看到的情况如图所示,据图回答:
(1)A图为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观察到的视野,若要由左视野变为右视野,进行的首要操作是     。
(2)B图中出现气泡,可能是由于制作临时装片步骤的“    ”操作不规范引起的。
(3)小科想要将C图中画圈部分的表皮细胞进一步放大观察,正确的操作步骤是     。
①移动装片②调节光圈和反光镜③转动转换器④转动细准焦螺旋⑤转动粗准焦螺旋
(4)D图中在使用光学显微镜做“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实验。实验时有一个步骤是“对光”,此操作需转动[    ](填序号)物镜转换器,使     正对通光孔。
28.小宁对杉叶藻很感兴趣,开展“制作杉叶藻植物细胞模型”实践活动,活动包含制作细胞模型、评价模型作品两个环节。
(1)【制作】小宁利用橡皮泥制作出植物细胞模型(如图)。指出该模型存在的错误:    。
(2)【评价和改进】制作细胞膜时,有两种材料可供选择,一种是透明塑料薄膜,另一种是网眼很小的细纱网。你会选择哪种材料进行改进?并简要说明理由。     。
29.为了让七年级新生认识校园的植物,项目化学习小组的同学以“制作校园植物手册”为课题开展研究。下表是某同学制作的植物手册:
植物 水绵 葫芦藓 金毛狗蕨 红叶石楠 白术
图谱
特征 无根茎叶分化 植株矮小,有茎、叶的分化 根和茎卧生,顶端生有叶,叶下有孢子囊 叶缘带锯齿,花多,果实呈黄红色 小花呈紫红色,瘦果倒圆锥状,根茎肥大
植物 种类
(1)白术是新昌的特产之一,具有补气健脾、燥湿利水的功效。根据白术的特征判断,白术属于     植物。
(2)将植物手册中水绵、葫芦藓、金毛狗蕨分为一类,红叶石楠、白术分为另一类,它们的分类依据是     。
(3)植物手册里没有出现的植物种类是     植物。
(4)根据下表的评价指标,该植物手册的评价等级为     。
评价等级 评价指标
优秀 合格 待改进
植物种类数量 包含5类植物 包含4类植物 包含3类植物
四.解答题(共2小题,每题3分,共15分)
30.以下为某校学生进行“温度计发展史”的项目化学习的部分片段,通过查阅资料整理了温度计发展史,请完成下列问题:
(1)气体温度计:一根一端带玻璃泡的细玻璃管,另一端竖直插在水中,并使玻璃管内吸入一段水柱,密封一定质量的空气。根据管中水柱高度的变化可测出环境相应的温度。
(2)液体温度计:如图甲是小科制作的一个简易液体温度计。使用中发现该温度计管中液柱移动不明显,导致示数不够精确。对此请你提出一条改进建议:    。
(3)固体温度计:在相同的受热条件下,将两个形状、厚度相同的铜片和铁片焊在一起就可制成双金属片温度计。当气温升高时,指针偏向中央刻度线的B侧。由此可推测,铜与铁的膨胀程度相比较,    膨胀程度大(选填“铜片”“铁片”或“无法确定”)。
31.小乐观察到如图甲所示的修正带,标明其带芯纸的长度为30m。小乐拟通过测量来检测带芯纸的实际长度是否为30m。考虑到带芯纸很长,不便将其全部放出拉直测量,于是设计并进行了如下操作:
(1)小乐用刻度尺测量如图乙所示的带芯圈的内、外半径;测量结果如图丙所示,内半径为r、外半径为R,若带芯纸的宽度为s,则带芯纸的总体积V=     。(用R、r和s表示)
(2)接着,小乐拉出部分的带芯纸拟用累积法测其厚度,则具体操作是     ;若带芯纸的厚度为d,整卷带芯纸的长度为L,则带芯纸的总体积V=sdL。
(3)由(1)(2)中带芯纸总体积V的两个表达式,整理得到带芯纸的长度L=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