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能力检测试题 2025-2026学年小学语文统编版五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四单元 能力检测试题 2025-2026学年小学语文统编版五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四单元 能力检测试题 2025-2026学年
小学语文统编版五年级上册
一、基础知识综合
新题型 读语段,按要求完成练习。
一把刻刀、一双巧手,就能在蛋壳上雕刻出各种①qíng jìng,这就是民间传统手工艺术——蛋雕。它融合了绘画与雕刻以浮雕阴雕阳雕透雕等雕刻手法体现出各种精美的图案。蛋雕选材十分丰富,有来自______________的特产,也有充满_______________的②fēng jǐng míng shèng,有____________的③diàn táng,也有_______________的亭台楼阁,甚至是某些④qí zhēn yì bǎo。无论事物多复杂,或者场面多⑤hóng dà,都难不倒蛋雕大师们。他们那不⑥sǔn huǐ蛋壳,还能把作品雕刻得栩栩如生的本事,真是令人赞叹!蛋雕因为造型美观,往往一批产品刚上市,就一( )而空了。
1.根据语境和拼音,依次正确规范地书写词语。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⑥( )
2.先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再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语段中的横线上。
天南( )北 金碧( )煌 诗( )画意 举世( )名 玲珑剔( )
3.结合下面字典中的解释,语段中括号内应填写的汉字是
A.B.C.
4.请在语段中的“”内填入恰当的标点符号。
二、选择题
5.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蛮横(hènɡ)  亲戚(qì)  剔(tì)透
B.叮嘱(zhǔ) 诺(nuò)言  潜(qián)龙
C.姿(zhī)态  依偎(wēi)  执拗(niù)
D.抖擞(sǒu) 召(zhāo)集 善哉(zāi)
6.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崩塌 世世代代 千真万却 眉开眼笑
B.稀罕 成家立业 一五一十 无拘无束
C.复活 爱理不理 相依为命 振天动地
D.诚肯 成天成夜 狂风怒号 晃晃荡荡
7.下列句子中使用的修辞方法与其他句子不相同的是( )。
A.柳树也染上了嫩绿,在春风里尽情地舒展着自己的腰肢。
B.天空中一架架风筝快活地与白云们嬉戏。
C.燕子有一把剪刀似的尾巴。
D.牵牛花吹起粉红色的小喇叭。
三、词语积累
8.先补全词语,再完成练习。
不( )一格 ( )( )忘形 举世闻( ) 天( )海( )
呕心( )血 ( )珍( )宝 兴高( )烈 ( )心积( )
(1)画“_____”的词语中含有一对反义词,这样的词语还有: 。
(2)上面的词语中,形容一个人为工作、事业等方面费尽心血的词语是 ;形容一个人千方百计地盘算的词语是 。这两个词语都有“费尽心思”的意思,但一个属于褒义词,一个属于贬义词。上面的词语中还有一对类似的词语,其中褒义词是 ,贬义词是 。
四、综合性学习
9.中国之美,在乎奥运之美!中华体育健儿在奥运赛场上一次次打破世界纪录!中国之美,在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1)仿写句子,补全语段中的空缺处。
(2)画“______”的两个感叹句运用了 (A.比喻 B.排比 C.对偶)的修辞手法和 (A.直接抒情 B.间接抒情 C.借物抒情)的方式,抒发了作者强烈的感慨。
(3)下列对画“______”的句子中蕴含的情感,理解正确的是( )(多选)
A.对少年中国不断发展的壮美远景的赞美与祝福。
B.对中国少年与国家共命运的呼唤和激励。
C.期待少年中国向国外学习
五、填空题
10.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示儿》诗题中的“示”的意思是 ,这是诗人陆游在临终前的绝笔诗,诗句“ , ”表现他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
(2)《己亥杂诗》是 代诗人 的作品,表现了作者对 的不满,以及 的强烈愿望。
(3)《题临安邸》中表明作者对当朝统治者责问的诗句是“ , ”。
(4)《圆明园的毁灭》一文从 、 、和 这三个方面再现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
(5)《少年中国说》(节选)的作者是 。课文述说了中国人的 。课文第一自然段阐明了建设少年中国之责任在 ;第 2 自然段运用了 等手法, 描绘了少年中国的 ;第 3 自然段直抒胸臆,感情饱满,赞颂了少年中国“ ”,讴歌了中国少年“ ”。通过层层阐述,说明了 “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的 和 是紧密地联结在一起的。
六、现代文阅读
课内阅读。
①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得动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为一片灰烬。
11.用“ ”画出选文中评价圆明园历史地位和文化艺术价值的句子。
12.文中画“ ”的句子揭露了侵略者破坏圆明园的两大罪行:一是 ;二是 。
13.从“凡是”“统统”“掠走”“任意”“破坏”“毁掉”这些加点词语中你读出了什么?
14.根据短文内容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圆明园的毁灭在世界文化史上造成的损失是不可估量的。 ( )
(2)这个事件是英法联军侵略我国的罪证。 ( )
(3)“三天”说明这把大火时间之久,破坏力之大。 ( )
15.朗读文段时,我们应该带着(  )的感情。
A.感伤、无奈 B.悲壮、痛惜 C.仇恨、厌恶
课外阅读。
海底最深处,“奋斗者”号来了
①就当今世界而言,人类对于未知世界的探索大体可以分为三大类,分别是“上天”“入地”和“下海”,其中“下海”,是指探索海洋世界。但“下海”并没有那么简单。中国“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下潜的马里亚纳海沟,是已知可到达的地球最深处。其最深处接近11000米,差不多就是珠穆朗玛峰顶上再叠一座西岳华山的海拔高度。
②“奋斗者”号下潜的10909米,是中国载人深潜新纪录。这归功于一系列超高难度的国产核心技术。首先攻克的两个关键技术是耐高压的载人舱和浮体材料。其中,中国自主研制的新型钛合金材料,不仅强度高,而且具有弹性和强大的防腐功能,用此建造的世界上最大、搭载人数最多的潜水器载人舱球壳,空间上比澳大利亚工程师打造的“深海挑战者”号要宽敞许多。“奋斗者”号的浮体材料由成千上万个纳米级大小的玻璃微珠构成,不仅能为潜水器提供足够的浮力,自身也非常结实,经得起海底水压的考验。
③其次,完全国产化的声学技术的突破,使得“奋斗者”号“耳聪目明”。当“奋斗者”号下潜后,利用水声通信,不仅能够拍摄到海底地形地貌、海洋生物等影像资料,还能够实时传输。组合导航系统和声呐设备,为“奋斗者”号的巡航作业提供了高精度的水下定位导航,在深海探测科考活动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一次,潜航员仅用半小时便取回了此前布放在万米海底的3个水下取样器,成功实现了“海底捞针”。
④往上看,我们跟着“天问一号”“北斗三号”“嫦娥五号”上九天揽月;向下望,我们又随着“奋斗者”号下五洋捉鳖。这些既能“上天”又能“入海”的大国重器,体现了最强的中国智慧。
阅读链接:
从“蛟龙”号、“深海勇士”号到今天的“奋斗者”号,你们以严谨科学的态度和自立自强的勇气,践行“严谨求实、团结协作、拼搏奉献、勇攀高峰”的中国载人深潜精神,为科技创新树立了典范。
——习近平致“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成功完成万米海试并胜利返航的贺信(节选)
16.读第①自然段画线的句子,这样写的好处是(  )
A.对马里亚纳海沟的深度说明得非常清楚。
B.对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度说明得很形象。
C.对“奋斗者”号下潜的原因说明得具体。
17.第②自然段中画线的句子,分别运用了 、 的说明方法,写出了 。
18.对短文主要内容表述最准确、全面的一项是(  )
A.就当今世界而言,人类对于未知世界的探索分为三类:“上天”“入地”和“下海”。
B.“奋斗者”号实现了完全国产化的声学技术,使它能够“耳聪目明”和“海底捞针”。
C.“奋斗者”号创造了中国载人深潜新纪录,运用了超高难度的国产核心技术。
19.中国载人潜水器正式命名为“奋斗者”号。根据短文内容和阅读链接,请你推测这样命名的原因。
20.叶聪是“蛟龙”号深海载人潜水器首席潜航员,“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总设计师、万米海试总指挥。请你结合短文内容,为他写一则颁奖词。
快乐阅读。
茅以昇的故事
①茅以昇是著名的桥梁专家,一生为祖国的江河湖海架桥,也致力于为民架桥。
②1907年的端午节那天,南京秦淮河两岸正在举行龙船比赛。然而,看龙船比赛的人太多,把秦淮河上的桥挤塌了。不少人掉进了河里,有的人还被淹死。小茅以昇大吃一惊:桥为什么会塌?要是造得牢固,还会发生桥毁人亡的悲剧吗?想到这里,茅以昇暗下决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从此,茅以昇十分留心各种桥梁,只要见到桥总是久久不肯离去。这天,他看着一列装满货物的火车从一座桥上驶过,大桥坚定稳固;他又看着一群群的行人从桥上顺利通过,他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接着把这座桥从桥面到桥墩看了个够,直到天黑才回家。
④1916年,茅以昇20岁。他到美国留学,成为康奈尔大学桥梁专业的研究生,并以优异的成绩获得硕士学位。为了获得实践的机会,他晚上上课,攻读博士学位,白天到一家桥梁公司实亲手绘图切削钢件打铆钉刷油漆终于成了一个既懂理论又有技术的桥梁建设的人才美国人很佩服他,一份份聘书从各地寄来,请他担任工程师。
⑤但是,茅以昇没有接受聘请,而是决定回国。有些人劝他:“科学是没有祖国的,是超越国界的。科学家的贡献是属于全人类的。中国条件差,你留在美国贡献会更大。”茅以昇斩钉截铁地回答:“虽然科学没有祖国,但是科学家是有祖国的。我是一个中国人,我的祖国更需要我。我要回去为祖国服务!”
⑥1920年,茅以昇带着一身本领回到国内,开始了为国造桥的事业。现在浙江省钱塘江上那座雄伟壮观的大桥,就是茅以昇设计并主持建造的。
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担任过武汉长江大桥技术顾问委员会主任,主持修建了武汉长江大桥。茅以昇还主持修撰了《中国古桥技术史》,对我国古桥建筑从技术上作了总结。他还为我国的铁路运输生产建设提供了大量科研成果,培养了大批科技人才。
⑧茅以昇一生造桥、一生报国,将梦想与为国为民深度融合,用自己勤勉不倦的奋斗架设了一座通向未来的科学精神之桥。
21.新题型 读短文,想一想:文章写了茅以昇的哪几件事?请将事件与时间补充完整。
22.读第②自然段,联系上下文,请在原文的横线上把故事内容补充完整。
23.请在原文第④自然段的“”中填入合适的标点符号。
24.语文要素 读一读文章的最后一段,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请结合资料谈谈你的理解。
【资料】修建钱塘江大桥困难重重:木桩难打、沉箱难装、钢梁难架……抗日战争爆发后,建桥更困难。敌机不断轰炸钱塘江大桥,所幸大桥主体未被炸中。茅以昇带领工人们顶着头顶飞机的轰炸,夜以继日地赶工,终于将大桥建成。
25.阅读短文,下列说法中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茅以昇立下长大要造桥的愿望,是因为他看到了桥毁人亡的悲剧。
B.美国人看中了茅以昇既懂理论又有技术,要聘请他担任工程师。
C.本文按照时间顺序,写了茅以昇在美国刻苦学习桥梁知识的故事。
D.文章主要介绍了茅以昇为祖国的桥梁事业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七、书面表达
26.习作。
展开想象,想一想二十年后的你会是怎样的。以自己的变化反映社会和人民的喜人变化。请以“二十年后的我”为题写一篇习作,注意把重点的部分写具体。题目自拟,400字左右。
参考答案
题号 5 6 7
答案 B B C
1. 情境 风景名胜 殿堂 奇珍异宝 宏大 损毁 2.海 辉 情 闻 透 天南海北 诗情画意 金碧辉煌 玲珑剔透 3.B 4., 、 、 、
【导语】这段文字围绕蛋雕展开,介绍其融合绘画与雕刻,有多种雕刻手法,选材丰富多样,展现蛋雕大师高超技艺,还提及蛋雕因造型美观颇受欢迎。文字简洁,清晰呈现蛋雕艺术的特点与魅力。
1.本题考查看拼音写词语。
认真拼读给出的拼音,明确要写的汉字,写完后再次检查拼写是否有误。书写时注意字的笔画和笔顺,做到工整、规范、正确。根据拼音与语境,依次写出“①情境”“②风景名胜”“③殿堂”“④奇珍异宝”“⑤宏大”“⑥损毁”。
2.本题考查补全词语。
补全词语:“天南(海)北”“金碧(辉)煌”“诗(情)画意”“举世(闻)名”“玲珑剔(透)”。
词语运用:“天南地北”体现特产来自各地;“诗情画意”形容亭台楼阁的意境;“金碧辉煌”描绘殿堂的华丽;“玲珑剔透”表现亭台楼阁的精致,依语境选择填入。
3.本题考查查字典。
“一()而空”表示货物卖出,结合字典中“销”有“卖出(货物)”的意思(如“供销”),“消”侧重消失、消除,“削”侧重用刀去掉外层,所以选“销”,答案为B。
4.本题考查标点符号。
“融合了绘画与雕刻”后用逗号,表句子内部停顿;“浮雕”“阴雕”“阳雕”“透雕”是并列的雕刻手法,之间用顿号分隔,所以填入“,、、、”。
5.B
【详解】A.剔透(tī)
C.姿态(zī)
D.召集(zhào)
6.B
【详解】本题考查字形辨析。
A.千真万却——千真万确;
C.振天动地——震天动地;
D.诚肯——诚恳;
故选B。
7.C
【详解】考查修辞手法判断。
A“在春风里尽情地舒展着自己的腰肢。”将柳树拟人化,赋予其人的行为,可知是拟人。
B“天空中一架架风筝快活地与白云们嬉戏。”将风筝和白云拟人化,可知是拟人。
C“燕子有一把剪刀似的尾巴。”将燕子的尾巴比作剪刀,可知是比喻。
D“牵牛花吹起粉红色的小喇叭。”将牵牛花拟人化,写出了牵牛花开放的情景。可知是拟人。
8. 拘 得 意 名 南 北 沥 奇 异 采 处 虑 左顾右盼 呕心沥血 处心积虑 兴高采烈 得意忘形
【详解】本题考查反义词。
根据对词语的记忆和理解,依次补全为 “不拘一格、得意忘形、举世闻名、天南海北、呕心沥血、奇珍异宝、兴高采烈、处心积虑” 。这些都是语文学习中常见的成语,需准确记忆写法与含义。
(1)画“_____”词语是“天南海北”,其中“南-北”是反义词。找同类词语,需包含一对反义词(如“左-右”“上-下”),“左顾右盼”中“左、右”相反。
(2) “呕心沥血”形容为工作、事业等用尽心思、耗尽心血,是褒义词,体现积极奉献的态度,符合“为工作、事业费尽心血”的描述。
“处心积虑”指长期谋划要干某件事(多含贬义),强调费尽心思做不好的事,符合“千方百计地盘算(贬义)”的表意。
“兴高采烈”是褒义词,形容人兴致高、情绪热烈,体现积极正向的情绪;“得意忘形”是贬义词,指人得志后失去常态,过度得意。二者都用于形容情绪状态,但情感色彩相反,和“呕心沥血(褒义)—处心积虑(贬义)”类似,属于“褒贬对应”的词语对。
9.(1)科技之美 长征火箭从发射中心一次次飞入浩瀚的太空
(2) C A
(3)AB
【详解】(1)本题考查仿写句子。
前半句“中国之美,在乎+领域之美”(如奥运之美→科技之美),后半句“领域主体+在场景中+一次次+积极成果”(体育健儿打破纪录→科研团队实现突破),保持句式一致。紧扣“中国之美”,选“科技”领域,体现国家发展亮点,与“奥运”并列展现多元美。
示例:在乎科技之美 中国科研团队在创新前沿一次次实现技术突破
(2)本题考查修辞手法。
①“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中,“美哉”对“壮哉”,“少年中国”对“中国少年”,“与天不老”对“与国无疆”,字数相等、结构对称,符合对偶修辞。
故选C。
②直接用“美哉”“壮哉”抒发对“少年中国”“中国少年”的赞美,没有借助外物(如景物、故事)间接表达,属于直接抒情。
故选A。
(3)本题考查理解句子含义。
A.“与天不老”赞少年中国蓬勃发展、永葆活力,是对其壮美远景的赞美与祝福,正确。
B.“与国无疆”强调中国少年与国家命运相连,呼唤少年担当、激励共奋进,正确。
C.句子未提“向国外学习”,体现的是民族自信与自我奋斗,错误。
故选AB。
10. 给……看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清 龚自珍 清朝统治者 变革社会、振兴国家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圆明园的布局 建筑风格 收藏文物 梁启超 强国梦想 中国少年 象征、排比 光辉前景 与天不老 与国无疆 前途 命运
【详解】本题考查名篇名句默写与理解和课内文章理解。
(1)“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意思是:因此,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来之时,你们举行家祭,千万别忘把这好消息告诉你们的父亲!表达了诗人陆游至死念念不忘“北定中原”、统一祖国的深挚强烈的爱国激情。
示:给……看。
(2)《己亥杂诗》是清代诗人龚自珍的作品,这是一首出色的政治。全诗层次清晰,共分三个层次:第一层,写了万马齐喑,朝野噤声的死气沉沉的现实社会。第二层,作者指出了要改变这种沉闷,腐朽的现状,就必须依靠风雷激荡般的巨大力量。暗喻必须经历波澜壮阔的社会变革才能使中国变得生机勃勃。第三层,作者认为这样的力量来源于人材,而朝廷所应该做的就是破格荐用人材,只有这样,中国才有希望。诗中选用“九州”、“风雷”、“万马”、“天公”这样的具有壮伟特征的主观意象,寓意深刻,气势磅礴。
诗中表现了作者对清朝末年腐朽统治的不满,以及他渴望变革、追求理想的强烈愿望。
(3)“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意思是:青山无尽楼阁连绵望不见头,西湖上的歌舞几时才能停休?这句诗出自宋代诗人林升的《题临安邸》。这首诗反映了当时社会上层的腐败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通过描绘临安城的繁华景象,反衬出统治者对国家危亡的漠视,表达了作者的愤慨和责问。
(4)《圆明园的毁灭》一文从布局、建筑风格和收藏珍贵文物这三个方面再现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文章详细描述了圆明园的建筑特色和珍贵藏品,展现了其无与伦比的美丽和价值,同时也为其被毁灭而深感惋惜。布局规划上,圆明园由圆明园、绮春园和长春园三园组成,周围还有许多小园环绕,形成了众星拱月的格局。在建筑风格上,圆明园不仅汇集了中国传统的园林建筑,如金碧辉煌的殿堂、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还有模仿各地名胜的景观,如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等,体现了中国园林艺术的精华。文物珍藏方面,圆明园收藏了大量的艺术珍品和历代的名人书画,包括先秦的青铜礼器、唐宋元明清的书画作品等,堪称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和艺术馆。
(5)《少年中国说》(节选)的作者是梁启超。这篇散文深刻地述说了中国人的强国梦想,以及对国家未来繁荣富强的殷切期望。
作者与主题:
作者:梁启超,作为清朝末年的杰出思想家和文学家,他通过《少年中国说》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深刻思考和热切期盼。
主题:课文围绕“少年中国”的构想,激励中国少年奋发图强,勇挑建设国家的重任,展现了作者对祖国繁荣富强的热烈期盼。
课文结构与内容:
第一自然段
阐明责任:明确提出了建设少年中国之责任在中国少年身上。这一观点强调了少年对于国家未来的重要性,他们承载着国家的希望和未来。
第二自然段
手法运用:该段落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排比、对偶等,以增强表达效果。通过生动的比喻和象征,如“初升的太阳”、“奔腾的黄河”、“腾跃的蛟龙”等,描绘了少年中国的光辉前程和无限可能。
内容描绘:这些比喻和象征不仅展现了少年中国的朝气蓬勃和强大生命力,还寄托了作者对少年中国美好未来的热切期盼。
第三自然段
直抒胸臆:此段落中,作者直接表达了对少年中国的赞颂和对中国少年的讴歌。他用饱满的感情和强烈的语言,赞颂了少年中国“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的广阔前景,同时讴歌了中国少年“与国无疆”的爱国精神和担当精神。
紧密联系:通过层层阐述,作者说明了“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之间的命运和前途是紧密地联结在一起的。中国少年的成长和进步直接关系到少年中国的未来发展,而少年中国的繁荣富强也需要中国少年的不懈努力和奋斗。
《少年中国说》(节选)通过生动的比喻、丰富的修辞手法和强烈的感情表达,深刻地阐述了建设少年中国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它激励中国少年要勇于担当历史重任,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它也揭示了“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之间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强调了两者共同发展的重要性。
11.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为一片灰烬。 12. 掠夺 任意毁坏 13.读出了英法联军的野蛮与暴力和圆明园被毁灭的命运。 14. √ √ √ 15.B
【导语】这篇阅读材料以圆明园被毁事件为切入点,通过历史细节描写和情感评价,展现了文化遗产的悲剧性毁灭。文本运用了递进式叙事手法(“凡是…统统…任意…”),通过具象动词揭露侵略行径;同时采用价值判断句式(“瑰宝”“精华”)形成强烈反差。在语言风格上,既有客观史实的陈述,又包含隐性情感导向,通过时间数字(三天)、空间描写(笼罩全城)等手法强化历史沉重感,整体呈现出史料价值与文学感染力的结合。
11. 本题考查寻找关键句子能力。
第①段中“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为一片灰烬”这句话,直接对圆明园的历史地位(园林艺术的瑰宝)和文化艺术价值(建筑艺术的精华)进行了评价。
12.本题考查句子的理解与含义。
第①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清晰地描述了侵略者的行为,能拿得动的“统统掠走”,体现掠夺罪行;拿不动或运不走的“任意破坏、毁掉”,体现破坏罪行。
13.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
“凡是”“统统”强调了掠夺的范围之广,“掠走”体现了侵略者的贪婪,“任意”“破坏”“毁掉”则突出了他们的残暴和肆无忌惮,从这些词语能深刻感受到侵略者的恶行以及圆明园的惨状,进而体会作者的情感。
14.本题考查理解语段内容。
(1)圆明园汇聚了大量珍贵的文物和杰出的建筑艺术,它的毁灭对世界文化史来说,损失难以估量,表述正确。
(2)英法联军侵入北京、掠夺并焚毁圆明园,这一事件是他们侵略我国的铁证,表述正确。
(3)“大火连烧三天”,从时间长度能看出大火持续久,也侧面反映出破坏力极大,表述正确。
15.本题考查把握文段朗读感情基调。
文段讲述了圆明园这一伟大的园林建筑艺术精华被英法联军毁灭的过程,既有对圆明园毁灭的痛惜,又有对侵略者暴行的愤慨,整体情感是悲壮且痛惜的。
故选B。
16.A 17. 列数字 作比较 “奋斗者”号技术先进 18.C 19.“奋斗者”号代表着中国科研人员以严谨科学的态度和自立自强的勇气,践行“严谨求实、团结协作、拼搏奉献、勇攀高峰”的中国载人深潜精神,体现了最强的中国智慧。 20.10909米,你让中国探索世界的足迹已经潜入深海。你是载人深潜事业的实践者,全力以赴,勇攀深海科技高峰。
【导语】这篇科普短文以“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为切入点,生动展现了中国深海探测技术的突破。文章采用递进式结构:先以马里亚纳海沟的深度引出主题,再重点介绍载人舱、浮体材料等核心技术突破,最后上升到国家科技实力的宏观视角。文中运用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将专业科技内容形象化。结尾引用习近平贺信,既点明“中国载人深潜精神”的主旨,又增强了文本的权威性。全文语言兼具科学性与文学性,通过“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等典故,巧妙体现了科技与文化自信的融合。
16.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能力。
第①自然段画线句子内容:其最深处接近11000米,差不多就是珠穆朗玛峰顶上再叠一座西岳华山的海拔高度。
说明的对象是马里亚纳海沟的深度,使用了列数字(11000米)和作比较(与珠穆朗玛峰和西岳华山的海拔高度进行比较)的说明方法。通过具体的数字和熟悉的地理高度进行比较,使读者能够直观地理解马里亚纳海沟的深度,增强了说明的清晰性和形象性。
因此,画线句子的主要目的是对马里亚纳海沟的深度说明得非常清楚,故选A。
17.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能力。
第②自然段画线句子内容:中国自主研制的新型钛合金材料,不仅强度高,而且具有弹性和强大的防腐功能,用此建造的世界上最大、搭载人数最多的潜水器载人舱球壳,空间上比澳大利亚工程师打造的“深海挑战者”号要宽敞许多。
列数字:通过具体数据(如“最大”、“最多”)来量化描述“奋斗者”号载人舱球壳的特性。
作比较:将“奋斗者”号载人舱球壳与“深海挑战者”号进行比较,突出其空间宽敞的优势。
作用:这两种说明方法共同作用,清晰地展示了“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在空间设计上的优越性。
18.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
本文主要讲述的是“奋斗者”号下潜的10909米,是中国载人深潜新纪录,这归功于一系列超高难度的国产核心技术。后面详细介绍国产核心技术的耐高压的载人舱和浮体材料以及声学技术的突破。
A.仅提首段背景,未聚焦“奋斗者”号.
B.只强调声学技术,忽略其他核心技术.
C.完整概括核心:创造深潜纪录(10909米)并突破国产技术(载人舱、浮体材料、声学系统),呼应全文主题。
故选C。
19.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
熟读文章可知,“奋斗者”号刷新了中国载人深潜新纪录。这意味科研人员付出了巨大的努力,而起这个名字的原因在文章的阅读链接“从‘蛟龙’号、‘深海勇士’号到今天的‘奋斗者’号,你们以严谨科学的态度和自立自强的勇气,践行‘严谨求实、团结协作、拼搏奉献、勇攀高峰’的中国载人深潜精神,为科技创新树立了典范。”已经得到解释。这个名字是中国的科研态度和勇气,是中国载人深潜精神,更是最强的中国智慧。
20.本题考查开放性作答。
颁奖词需突出人物身份、贡献、精神品质,语言要凝练且富有感染力。结合叶聪在“蛟龙”号(首席潜航员)、“奋斗者”号(总设计师、万米海试总指挥)中的角色。
示例:叶聪,中国深海载人潜水事业的杰出代表,从“蛟龙”号到“奋斗者”号,他以卓越的才华和无畏的勇气,书写了深海探索的壮丽篇章。作为“蛟龙”号的首席潜航员,他勇闯深海,突破极限;作为“奋斗者”号的总设计师和万米海试总指挥,他带领团队攻克重重难关,创造了中国载人深潜的新纪录。他的每一步足迹,都深深镌刻在祖国的深海征途上,他的每一次下潜,都为人类认识海洋增添了新的维度。叶聪,用智慧和汗水,诠释了“奋斗者”的真谛,他是深海探索的先锋,更是新时代科技报国的楷模!
21.桥塌人伤,立志造桥出国留学 拒绝聘请(或拒绝聘请,决定回国) 1916年 22.将来一定要造出最牢固的桥,让人们能安全通行,不再发生这样的悲剧 。 23., 、 、 、 , 。 24.首尾呼应(或照应开头),深化主题,突出茅以昇为国为民架桥的爱国主义形象。 25.C
【导语】这篇文章以时间为轴,串联茅以昇“立志造桥—留学归国—为国建桥育人”经历,借桥塌事件立初心,以拒绝聘请显家国情怀,叙事简洁,凸显其桥梁专家担当与爱国精神,不过故事叙述稍显平直,可增细节添感染力。
2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概括/理解。
先梳理文章时间线,小时候对应“桥塌人伤,立志造桥”;1916年,从文中“1916年,茅以昇20岁。他到美国留学……”可知“出国留学”阶段;之后“美国人很佩服他,一份份聘书从各地寄来,请他担任工程师。但是,茅以昇没有接受聘请,而是决定回国”,所以1916年还包含“拒绝聘请(或拒绝聘请,决定回国)”;再结合时间节点对应填写,以此梳理茅以昇不同阶段经历。
22.本题考查开放性作答。
联系前文“桥为什么会塌?要是造得牢固,还会发生桥毁人亡的悲剧吗?”,能看出茅以昇因桥塌悲剧产生造牢固桥的决心,所以补充“将来一定要造出最牢固的桥,让人们能安全通行,不再发生这样的悲剧”,契合他立志解决桥不安全问题的心理。
23.本题考查标点符号。
分析第④自然段语句结构,“白天到一家桥梁公司实习”后用逗号停顿;“亲手绘图、切削钢件、打铆钉、刷油漆”是并列的实习内容,用顿号分隔;“终于成了一个既懂理论又有技术的桥梁建设的人才”后用逗号,与后面“美国人很佩服他……”衔接;句末用句号,所以标点是 “, 、 、 、 , 。” 。
24.本题考查分析字词句段的含义或作用。
文章开头“茅以昇是著名的桥梁专家,一生为祖国的江河湖海架桥,也致力于为民架桥”,结尾“茅以昇一生造桥、一生报国,将梦想与为国为民深度融合……”,结尾与开头呼应,这种首尾呼应的写法,强化了茅以昇为国为民架桥的爱国主题,让人物形象更鲜明立体。
25.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概括/理解。
A.从第②段可知因桥塌人伤立志造桥,正确;
B.结合第④段“美国人很佩服他,一份份聘书从各地寄来,请他担任工程师”,正确;
C.“本文按照时间顺序,写了茅以昇在美国刻苦学习桥梁知识的故事”,缩小了文章内容范围,表述不全面,所以C不恰当;
D.全文围绕茅以昇为祖国桥梁事业贡献展开,正确。
故选C。
26.范文:
二十年后的我
二十年后,地球已不再是原来的模样,而我,也完成了我的梦想——取得哈佛大学博士学位,成为一名享誉世界的医学家。
在这二十年里,我和我的伙伴哈博士研制出一种药物,它能够有效地治疗癌症、艾滋病等“世纪杀手”。正因为我们研制出了这种药物,美国、英国、德国等国家都为我们颁过奖,当然,也包括诺贝尔奖。
下周一,我们又要去俄罗斯领奖。于是,我和哈博士决定明天出发去俄罗斯,先玩几天,然后再去领奖。
我们拖着巨大的行李箱上了飞机,拉开舷窗,隔着一层玻璃,我看见一大片绿色,那是我们所在的城市。二十年沧海桑田,一切都变得不一样了。
过了很久,我们终于到了俄罗斯。第一个想法,就是去医院,把我们带来的药物给那些得了癌症、艾滋病的重症患者治病。我们换了衣服,来到了重症监护室,第一眼见到的就是那些得了病,但又吃不起药的病人。他们痛苦的呻吟着,卷成一团,在床上打滚。眉毛拧成一团,眼窝深陷,面容憔悴,瘦得皮包骨。见此情景,我于心不忍,赶紧从兜里掏出一盒药,喂进他们的嘴里。吃了药后,他们没那么痛苦了,我心里的大石头也就落地了。
很快,我带的药用完了,但是,我用它帮助了很多人,看着他们的病情渐渐好转,我也可以放心地回去了!
“该起床了!”呀,原来是个梦。
但是,总有一天,我会让梦变成现实!研制出那种神奇的药物,让许多被癌症折磨的人们得到解脱,从病魔手中逃脱,快乐地生活着。
【详解】本题考查书面表达能力。
审题立意:
本题为命题的想象作文,要求想象“二十年后的我”会是什么样子的,写一篇作文。写想象作文要以现实生活为依据,要合乎情理,不能胡编乱造。
选材分析:
想象作文,我们要展开想象,想一想二十年后的自己会是怎样的。以自己的变化反映社会和人民的惊人变化。可以在科技运用和生活上大胆想象,但是又不能神魔化。要注意“二十年后”这个时间。
构思指导:
开头:提出疑问,二十年后的我会是怎样的呢?
正文:展开想象,从生活、工作等方面介绍自己的变化。
结尾:抒发情感,谈谈自己的感受。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