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④《小小贺卡送祝福》第2课时 教案【北师大版】 综合课程 一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主题④《小小贺卡送祝福》第2课时 教案【北师大版】 综合课程 一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主题④《小小贺卡送祝福》第2课时 教学设计
课题 主题④《小小贺卡送祝福》 课时 第2课时 学科 综合课程 年级 一年级
教材分析 本课旨在以 “贺卡” 为核心研究对象,通过商店贺卡调查、贺卡知识分享、创意贺卡制作、元旦贺卡互赠、成果展示评价一系列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了解贺卡的组成、用途与节日寓意,掌握贺卡制作的基本方法,学会用真诚语言撰写祝福语,培养学生对家人、老师和伙伴的朴素情感,心有他人、热爱生活的责任担当意识,以及创新思维与动手实践能力,同时渗透中华传统 “礼” 文化,增强文化认同感。
核心素养目标 价值体认:体认贺卡是“礼”载体,承载情感沟通与祝福传递价值,增强对传统文化认同自豪。责任担当:意识到自身文化传承责任,主动了解贺卡文化历程,传播传统礼仪文化。问题解决:制作贺卡遇问题主动思考,运用知识经验解决,提高解决问题能力。创意物化:发挥想象创造力,结合新年主题设计独特贺卡,将创意转化为作品。
重点 1.借助拓展阅读讨论,理解贺卡“礼”内涵及不同节日场合祝福寓意。2.用贺卡表达心意祝福,培养情感表达能力。
难点 缺乏设计经验与创新思维,我们无法激发创意并转化为贺卡设计。 2.制作贺卡遇材料、技巧等问题,引导主动分析解决问题,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当你们把亲手做的贺卡送给同桌时,同桌的笑脸是不是特别可爱?这份快乐能不能一直记下来、分享给更多人呢?今天这堂课,我们就来做三件特别有意义的事:第一,把做贺卡时的有趣故事、收到贺卡的开心感受分享给大家;第二,看看自己在活动里表现得怎么样,给自己打个小星星;第三,想想除了贺卡,我们还能做哪些手工来传递心意。现在,谁先来说说,你在做贺卡的时候,有没有遇到什么小困难,又是怎么解决的呀?让我们一起开启今天的‘快乐总结课’吧! 出示课题。 把做贺卡时的有趣故事、收到贺卡的开心感受分享给大家。 通过设置问题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课教学主题。
讲授新课 一、活动总结一、活动总结1.汇报与展示(1)分享与交流 我们的快乐大家分享。学生1:别班的同学都说我们制作的贺卡好看,他们也想做呢。学生2:我很喜欢收到的贺卡,以后过节我可以给爸爸妈妈送贺卡了。学生3:在做贺卡的过程中,我遇到了问题,同桌帮助了我。 学生 4:我在贺卡上画了小灯笼和烟花,同桌说特别好看,我特别开心!学生 5:我学会写 “祝你元旦快乐” 啦,以后给爷爷送贺卡,就能自己写祝福了!(2)成果展示展示我们制作的手工贺卡,以及同学互赠贺卡环节的照片。插入成果展示的照片 2.评价与反思 在“小小贺卡送祝福”主题探究活动中,你有哪些收获?你的表现如何呢?请你认真地给自己评价一下,也请老师一起来参与。小小贺卡送祝福活动评价表制作小组: 学生姓名:张峰 填表日期:2024.9.25评价内容自我评价老师评价本次活动充满兴趣,能主动地参与到活动 中来★★★★极完成任务小清单★★★★★★对贺卡有了更多地了解★★★★观察能力有所提高★★★★★★能够独立地完成手工贺卡的制作★★★★★★对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能够及时反思并寻找解决办法★★★★在动手实践 能力上有了提高★★★★★★(填表说明:★表示合格并有待努力;★★表示良好;★★★表示优秀。)二、拓展延伸 1.主题拓展经过本次实践活动,我还想到了其他可以继续探究的主题:(1)趣味剪纸(2)折纸的艺术(3)创意手绘书签(4)节日信封装饰 2.拓展阅读名帖贺卡的前世今生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 强调“礼”,礼是中华文化的精髓。礼节中的许多内容是靠形式来表达的,如贺卡。在个人重大事情或公共节日前呈送贺卡,一来形式庄重,二来提早通报对方,于人于己均很方便。故自汉朝以来,贺卡作为传统形式一直延续保留,只是名称有所变化。贺卡初期叫“名帖”,以介绍自己为主,西汉时称为“谒”,如今贵宾相见还会说“拜谒”,东汉后叫“名刺”,就是我们常用的名片。唐宋以后,贺卡的名 称及功 能有所发展,称为“门 状”或“飞帖”;到了明清,又叫“红单”“贺年帖”等。名帖贺卡原是本人亲自呈送,以示郑重。但到了宋朝,商业气息浓厚,人们也日渐繁忙,不能亲送者,就派仆人呈送,逐渐形成风俗。贺卡是人与人之间情感沟通的媒介,而此种交往又往往以短句表达。例如,宋代常写“敬贺正旦”,在今天语句也很简洁,久而久之,贺语就逐渐程式化,讲究喜庆,互送吉语,传达人们对生活的期望与憧憬。——马未都:《说说“贺卡”》,载《中国文化报》,2008-12-27。有改动。阅读短文,我们懂得了什么?①贺卡是中国传统文化里 “礼” 的一种,能郑重地给别人送祝福,让大家都方便;②很久很久以前就有贺卡啦,它的名字一直在变,比如西汉叫 “谒”、唐宋叫 “飞帖”、明清叫 “贺年帖”,就像换了不同的 “小名字”;③不管是古代的贺卡,还是现在的贺卡,都是用来和别人沟通感情的,大家会写简短又喜庆的话,把对生活的美好期望送给对方。3.思考: (1)在宋朝的时候,人们因为太忙了,不能自己亲手送贺卡,会让谁帮忙送呢?会让家里的仆人帮忙把贺卡送给别人。(2)不管是古代的 “贺年帖”,还是现在的贺卡,它们都有一个特别重要的作用,是什么呀? 是用来传递心意和祝福的,让收到的人感受到快乐。 思考、总结在主题探究活动中有哪些收获,汇报制作贺卡和收到贺卡的快乐,展示制作的手工贺卡,以及同学互赠贺卡环节的照片。 拓展其他可以继续探究的主题,探究名帖贺卡的前世今生。思考在宋朝的时候,人们因为太忙了,不能自己亲手送贺卡,会让谁帮忙送 通过学生分享交流制作贺卡过程中的感受、收获与互助经历,以及展示手工贺卡和互赠照片,为学生提供表达平台,激发成就感与自信心,促进同学间情感交流与经验共享。通过主题拓展, 激发学生动手兴趣,丰富其传情手工形式,实现 “以手造物、以物传情” 能力的场景迁移。同时,拓展阅读 引导学生感知中华 “礼” 文化,理解贺卡的情感沟通本质,深化祝福传递认知,融合文化渗透与情感教育。 通过思考感受到贺卡是用来传递心意和祝福的,让收到的人感受到快乐。
课堂练习 一、选择题1.贺卡在西汉时被称为( )A. 名帖 B. 谒 C. 名刺 D. 门状答案:B2.到了明清时期,贺卡又叫( )A. 谒 B. 名刺 C. 红单 D. 飞帖答案:C二、填空题1.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强调“______”,“礼”是中华文化的精髓。答案:礼2.唐宋以后,贺卡的名称及功能有所发展,称为“______”或“飞帖”。答案:门状三、判断正误1.贺卡从汉朝以来名称一直没有变化。( )答案:×。 2.名帖贺卡原本是本人亲自呈送,以示郑重。( )答案:√ 做一做 帮助学生及时巩固知识与技能。
课堂小结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了解了贺卡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名称的演变,还知道了贺卡是情感沟通的媒介,学会了用贺卡表达对生活的期望与憧憬。 总结回顾 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概括。
板书 主题④小小贺卡送祝福活动总结拓展延伸 观看板书 回顾已讲知识点,观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