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新乡市部分学校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南省新乡市部分学校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一2026学年度高二10月联考
地理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座位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
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
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
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考试时间为7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只有
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地形倒置是地表起伏与地质构造起伏相反的现象,也称逆地形。下图为喜马
拉雅山东段地貌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图中丙处地质构造和地貌的海拔m
8000
说法,正确的是
7000
A.地质构造为背斜,地貌为山地
6000
B.地质构造为向斜,地貌为山地
5000
4000
C.地质构造为背斜,地貌为谷地
3000
D.地质构造为向斜,地貌为谷地
2.图中所示区域的地貌形成,体现的地质作用是
A.仅受内力作用
B.仅受外力作用
C.以内力作用为主,外力作用为辅
D.以外力作用为主,内力作用为辅
终碛堤是冰川挟带物堆积在冰川末端形成堤状堆积体。当冰川融水流过终碛
堤后,冰水挟带大量碎屑物质堆积成扇形堆积体,称为冰水扇。下图示意终碛堤及
冰水扇的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终碛堤
终破堤堆积物
冰水扇


@第1页(共6页)
3.关于终碛堤和冰水扇的形成顺序,正确的是
A.先形成终碛堤,后形成冰水扇
B.先形成冰水扇,后形成终碛堤
C.两者同时形成
D.形成顺序不确定
4.与河流冲积扇相比,冰水扇的堆积物
A.颗粒更细
B.分选性更好
C.磨圆度好
D,棱角明显
图为我国一条河流某处河谷地质地貌剖而示意图,图中地层年代由①到③变
新。图中河流阶地(用T表示,数字下标表示阶地的级数)是由地壳运动和河流共
同作用形成的高出洪水位的阶梯状河谷谷坡。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海拔/加m西
一→东
山地
山地
160
80
谷底
0
500
1000
1500
2000
距离m

沙、卵石
黏土
①石灰岩
②页岩
③砂岩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河谷东岸为凹岸
B.该地至少经历2次地壳拾升成谷
C.T1年代比T2老
D.该河谷为背斜
6.相对于乙地,甲地更适合建聚落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A.洪灾影响更小
B.土壤更肥沃
C.地形更开阔
D.距水源更近
下图为非洲西部局部大气环流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海洋
◆垂直气流
陆地
→水平气流
7.图中
A.甲风带的风向为西南风
B.赤道以北的风向与丙风带南移有关
C.乙气流控制区高温多雨
D.丙风带会带来大量的降水
8.图示季节,北京最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风卷黄沙混九层
B.西风吹叶满庭寒
C.绿树阴浓夏日长
D.燕山雪花大如席
@第2页(共6页)2025一2026学年度高二10月联考
地理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
1.B【解析】丙处岩层向下弯曲,属于向斜构造;向斜槽部受挤压,岩石坚硬不易被侵蚀,反而形成山地(地形倒置)。故选B。
2.C【解析】喜马拉雅山的形成是内力作用(板块挤压)的主因,而“地形倒置”(背斜成谷、向斜成山)是外力侵蚀作用的结果。
因此区域地貌形成以内力作用为主,外力作用为辅。故选C。
3.A【解析】终碛堤是冰川末端的堆积体,冰川融水需先流过终碛堤,再携带碎屑物质堆积形成冰水扇,因此先形成终碛堤,后
形成冰水扇。故选A。
4.D【解析】河流冲积扇的堆积物经流水长期搬运,分选性好、磨圆度好(颗粒被磨圆)、层理较明显:冰水扇的堆积物由冰川融
水快速堆积,搬运时间短,因此分选性差、棱角明显(磨圆度差)、层理不明显。颗粒粗细无绝对差异,磨圆度好是河流冲积扇特征。
故选D。
5.B【解析】读图可知,西岸坡度陡,为凹岸,侵蚀岸,A错误;由图示可以看出,此河段阶地主要由地壳抬升形成,根据阶地的海
拔,岩层向下凹,且岩层中间新两翼老可知,该河谷是向斜谷,D错误:河流阶地T距离谷底更远先形成,T,后形成,T,年代比T,老,
C错误;该地河流阶地共有T,和T,两级,说明该地至少经历过2次地壳间歇性抬升,B正确。故选B。
6.A【解析】由图可以看出,相对于乙地,甲地地形更平坦开阔,土层更深厚,土壤更肥沃,且距离河谷水源地更近,但甲地地势
更低,距河谷更近,河流涨水后更易受洪灾影响。故选A。
7.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判断,甲风带位于北半球低纬度地区,应为东北信风,A错误:赤道以北的风向与丙风带北移有关,B
错误;乙为上升气流,空气上升过程中水汽容易冷却凝结、成云致雨,乙气流控制区高温多雨,C正确;丙风带位于南半球低纬度地区,
应为东南信风,从大陆吹向海洋,为离岸风,不易带来降水,D错误。故选C。
8.C【解析】由图可知,东南信风向北越过赤道,表明气压带风带北移,图示季节应为北半球夏季,即北京处于夏季。“风卷黄沙
混九层”是指沙尘暴天气,沙尘暴一般发生在冬春季节,A错误:“西风吹叶满庭寒”应在秋季,B错误:“绿树阴浓夏日长”出现在夏
季,C正确;“燕山雪花大如席”应在冬季,D错误。故选C。
9.B【解析】据图示信息,该天气系统过境时此地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可以判断该天气系统为冷锋,冷锋过境时,气温降低,气
压升高,出现阴雨天气。故选B。
10.A【解析】由上题可知,该天气系统为冷锋,①图中,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为冷锋,A正确:②图中,暖气团主动向冷气
团移动,为暖锋,B错误:③图为反气旋,C错误:④图为气旋,D错误。故选A。
11.C【解析】该天气系统为冷锋。“一场春雨一场暖”是暖锋过境形成的,A错误;夏初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天气是由江淮准
静止锋形成的,B错误:“一场秋雨一场寒”是冷锋过境形成的,C正确:冬半年贵州西部多阴雨冷湿天气是由昆明准静止锋形成的,D
错误。故选C。
12.D【解析】c是来自赤道的气流在高空向副热带运动,堆积下沉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不是受冷下沉,A错误;b气流从副热
带高气压带流向赤道低气压带,在北半球向右偏转成东北信风,不是西北风,B错误;是来自副热带的气流与来自极地的气流相遇,
暖气流被迫抬升形成副极地低气压带,不是受热上升,C错误:d气流从副热带高气压带流向副极地低气压带,在北半球向右逐渐偏
转成西南风,D正确。故选D。
13.A【解析】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北半球夏季太阳直射点北移,气压带风带整体向北移动,(赤道低气压
带)向北移动,A正确;c(副热带高气压带)应向北移动,而非向南,B错误;北半球夏季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北,而非偏南,C错误;d(盛
行西风带)夏季北移,范围无明显“缩小”,表述错误,D错误。故选A。
14.B【解析】图中为赤道低气压带,受其影响形成热带雨林气候,对应②(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B正确;b是东北信
风带,℃所在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东北信风带影响下形成热带沙漠气候,①是地中海气候,A错误:③是温带季风气候,主要是海陆热
力性质差异形成,与b无关,C错误:④是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与北半球的风带和气压带无关,D错误。故选B。
15.B【解析】读图1,可以看出南亚各地区夏季风进退时间不一致,夏季风到达时间,从东南部的5月20日、6月1日,向西北方
地理答案第1页(共3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