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十堰市八校教联体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湖北省十堰市八校教联体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十堰市八校教联体10月联考
高一语文试卷
命题学校:郧西一中命题教师:闻冠军
审题教师:王楚芳
考试时间:2025年10月28日下午14:30-17:00
试卷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7分)
(一)现代文阅读1(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材料一:
20世纪以来,中国新诗人自我意识越来越鲜明,新诗也呈现出主体性强化的倾向。
主体性是指人在认识与实践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自主、能动、自由、有目的活动的特性。诗歌创

作的主体即诗人,与一般认识的主体有共同的属性,但又有自己的特殊性:诗的创作主体不是一般
人,而是具有系统的审美观点的诗人,他有着不同于科学家,不同于画家、音乐家,也不同于小说

家、戏剧家的特殊的心理气质、美学理想。传统的小说、剧本侧重于客观世界的真实再现,尽管它

们所描写的对象也照样渗透着创作主体的美学追求与鲜明爱憎,但是主体一般总要隐藏到情节和场

景的后面。诗歌则不然。诗歌,尤其是抒情诗,诗人总是以自身的生活经验、意志情感等作为表现
的对象。抒情诗当然也有对容观现实的描写,但它不是一种照相式的模拟,客观现实在诗歌中不再

是独立的客体,而是渗透着、浸染着诗人的个性特征,成为诗人主观情感的依托物。
诗歌主体性的理论,在“五四”时代的新诗人中引起了强烈的共鸣。在胡适眼里,五四新文化

运动与欧洲的文艺复兴“有一项极其相似之点,那便是一种对人类解放的要求。把个人从传统的旧

风俗、旧思想和旧行为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胡适把新诗的发生与人的解放联系起来的观念,得到
了“五四”时代其他诗人的热烈回应。此后在新诗发展过程中,诗的主体性常常被强调。

但是强调诗歌的主体性,以诗人的主观世界为表现对象,并不意味着诗人不同层次的情感都值
得入诗。抒情诗以表现诗人的情感为主,但这情感不应是褊秩、妄诞的,不应与民族精神脱离,而
要经过理智的思考。
诗的主体性要求诗人真诚地展示自己的内心,因而优秀的诗篇是最富于个性色彩的。然而抒情
诗是否只是纯个性,纯偶然性,而毫无普遍的意义呢?不是的。优秀的诗人在创作时决不是不负责
任地自由倾泻,而是要根据时代的要求、民族的特征以及自己的哲学与美学观点对之进行审视,进
行加工。真正伟大的诗搞,既是高度个性化的,又涵括广泛的普遍性,也就是说在诗人唱出的具体
的特定的歌声中,包含着超越诗人个人的,具有那一时代特色的,反映出民族性的人民的心声。为
什么主体真实地袒露自己的内心,往往会带有一定程度的普遍性呢?这是由于抒情主体是一个单个
的人,但同时也是处于一定时代、一定民族、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是人类共同性中某些特征的体
现者。普布金说过:“我的水远正直的声音,是依罗斯人民的回声。”对诗人来说,自我与时代、
高…语文试恩81
扫描全能王创建2025-2026学年十堰市八校教联体10月联考
高一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1.C【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后三者没有系统的审美观点”错,材料一表述是“诗的创作主体不是一般人,他有着不同
于科学家、音乐家、戏剧家的特殊的心理气质、美学理想”,原文表述的是“心理气质、美学理想”。
B.“诗人写的新诗都与人的解放联系起来”错,材料一表述是“诗歌主体性的理论,在“五四”时
代的新诗人中引起了强烈的共鸣。在胡适眼里,五四新文化运动与欧洲的文艺复兴‘有一项极其相
似之点,那便是一种对人类解放的要求。把个人从传统的旧风俗、旧思想和旧行为的束缚中解放出
来’”,原文强调的是胡适的观点,且主体是“五四新文化运动”。D.“诗人创作不能转向非常个
人化的情绪的描述”错,材料二表述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中国新诗,转向以个人的日常生活
和非常个人化的情绪的描述为主题”,原文中,早在20世纪90年代,诗人创作已经转向非常个人
化的情绪的描述。故选C。
2.D【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D.“只要…就…”条件关系错,材料二表述是“诗坛内热热闹闹,诗坛外冷冷清清,广大
读者对新诗已由不满、失望到弃之而去”“中国诗人应当将自己的目光转向世界形势的发展…用
自己的作品回答什么是诗、什么是诗人的责任这样重要的问题”,由此可知选项过于绝对。故选D。
3.D【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材料二围绕“在全球化的今天,中国诗人应当将自己的目光转向世界形势的发展…用自己的
作品回答什么是诗、什么是诗人的责任这样重要的问题”论述。A.强调了诗歌的大众化。B.强调了
“新意象新形象”。C.强调了新诗与“古汉语”“传统文化”的关系。以上三项与材料二强调的现
今中国诗人的做法无关。故选D。
4.①文章首先提出“新诗呈现出主体性强化的倾向”的观点:②接着阐明新诗主体性的内涵:
③然后简单介绍我国新诗主体性的发展状况:④最后详细阐述新诗发展中需要个性与时代性相结合
的主体性。(每条1分,共4分)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
材料一共五段。第一段“诗也呈现出主体性强化的倾向”明确提出了观点:第二段“主体性是
指人在认识与实践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自主、能动、有目的活动的特性”,阐明新诗主体性的内涵:
第三段“诗歌主体性的理论,在‘五四'时代的新诗人中引起了强烈的共鸣…”“此后在新诗发
展过程中,诗的主体性常常被强调”,简单介绍我国新诗主体性的发展状况:第四段是过渡段:第
五段“真正伟大的诗篇…具有那一时代特色的,反映出民族性的人民的心声”,论述了诗发展中
需要个性与时代性相结合的主体性。
5.①创作定位上,新诗创作需跳出个人狭小视野,将自我与时代、人民紧密融合,关注民族精
神与人类命运,避免仅聚焦个人生活而缺失宏大关怀。(或者,创作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反映出
时代和人民的心声,关切人类的生存和命运:或者把自己与人民、与时代融合在一起;或从生活与
时代中取材,让诗歌贴近现实)2分。
②价值导向上,要以“真善美”为核心创作导向,摒弃反崇高、缺境界的创作倾向,抵制虚拟、
玩世、庸俗等不良表达,坚守诗歌的精神高度。(或者,坚持以“真善美”作为创作价值的导航,坚
决抵制诗歌创作中存在的虚拟、玩世、庸俗等不良倾向:或者要以真善美为核心,远离偏激、低俗
的表达)2分。
③情感表达上,诗歌抒情需真诚且有深度,既要避免随意化、表面化的情感宣泄,也要杜绝褊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