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新乡市部分学校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政治试题(扫描版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南省新乡市部分学校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政治试题(扫描版含解析)

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高二10月联考
思想政治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
1.C【解析】事物的价值是客观事物的属性和人的需求两方面决定的,“人的需求”不能单独确定事物的价值,①排除。将事物
潜在价值转化为现实价值需要通过实践,而不是通过观念创新直接转化,④错误。汉阳铁厂老厂房能被改造为艺术馆,是因为其自身
属性具有多样性,为价值转换提供了可能,②正确。汉阳铁厂老厂房从工业生产场所到艺术馆的价值转换,是在社会关系中实现的,
③正确。
2.D【解析】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并不是“独特物质贡献”,①表述错误。杨士莪同志作出了重大贡献,同时,也
得到了社会的尊重和荣誉,这告诉我们人的价值是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②④正确。
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把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作为奋斗目标”说法错误,③排除。
3.B【解析】从改革开放之初,到经济体制改革中,再到新时代的今天,我国关于共同富裕的理论和实践探索经历了漫长的过
程,这说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遵循客观规律,①正确。从改革开放之初,提倡先富带动后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到经济体制改革中,
强调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再到新时代的今天,强调共享发展,努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这说明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会因时
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不同,具有社会历史性,④正确。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价值判断是一种社会意识,价值判断以实践为基础,②
错误。材料强调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未体现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阶级性,③排除。
4.A【解析】落笔洞遗址为距今一万年前的古人类文化遗存,记载了人类活动的痕迹,印证了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①正
确。“峭壁凌空望渺微,层层烟锁雾云衣。”宋代游寓诗人倭倭才的古诗石刻将落笔洞雄浑奇特、袅如仙境的特点描绘得淋漓尽致,这
表明石刻承载、表达、展现着落笔洞丰厚的文化内涵,②正确。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遗址中
的天然石灰岩是天然形成的,本身不是文化现象,③错误。文明是人类进步和开化状态的标志,而非落笔洞古人类文化遗存,④错误。
5.A【解析】材料中强调从甲骨文到二进制,从活字印刷到神经网络,我们的文字始终在进化,但从未褪色,这是一个民族对自
身文化基因的终极信任,因为汉字的横竖撇捺里,本就藏着未来的密码,这体现了汉字具有跨越时空的独特魅力,也表明博大精深的
汉字承载了文化自信的底蕴,①③正确。材料未涉及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交融,主要聚焦汉字自身的文化传承与创新,②与题意不
符。材料中提到汉字适应新技术(如二进制、神经网络),体现了汉字自身的适应性和传承性,未涉及中华文化的包容性,④与题意
不符。
6.D【解析】“邦畿千里,维民所止”体现了一种民本思想,“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
载舟,水则覆舟”也均体现了民本思想,③④符合题意。“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体现的是一种封建等级观念,没有体现民本思
想,①与题意不符。“独善其身尽日安,何须千古名不朽”体现的是一种个人的处世态度,也没有体现民本思想,②与题意不符
7.B【解析】宁化县打造红色精品旅游线路,推介红色旅游景点,游客在参观这些红色景点的过程中,能够深入了解红色历史,
感受革命先辈们的精神,这有助于将红色血脉不断延续下去,让人们更加热爱祖国,培养深厚的家国情怀,有利于激励人们走好新时
代的长征路,①③符合题意。时代精神是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题干中主要强调的是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②与题意不
符。红色文化本身就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并不是通过这些文旅融合的做法才确立的。这些做法主要是为了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
而不是确立其时代价值,④说法错误。
8.D【解析】材料中“枸杞拿铁”“茯苓冰淇淋”等创新形式,体现了推动创造性转化,与现代生活需求对接,③符合题意。电子
艾贴通过现代科技手段(如电子控温)创新传统艾灸形式,体现“科技助力文化呈现方式创新”,④符合题意。“固守传统形式”违背文
化发展规律,材料中中医药通过创新形式获得生命力,而非简单固守,①错误。“全面引入西方理论”说法错误,且材料未涉及中西融
合,②排除。
9.A【解析】中国始终保持开放心态,但材料未体现我国借鉴并吸收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②与题意不符。社交媒体作为文化
交流的媒介有利于两国交流交往,但“已成为中美两国交往的主渠道”的说法夸大了其作用,④错误。在中国社交应用小红书平台上
的中美网友围绕宠物、美妆、美食、旅行等话题交流,表明中美文化各具魅力与价值,文化多样性是文化交流的重要前提,中国网友用
更具时代感的方式讲述中国故事,展现中国形象,①③正确。
10.B【解析】材料仅提到“借助新媒介传播”,没有涉及创新了传播内容,②排除。优秀文化作品应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
需求,而不是一味迎合,且材料没有涉及优化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③排除。材料中这些优秀作品受欢迎是因为这些作品源于时代发
展,记录生活与回应社会,讴歌奋斗人生,能够打动人心与抚慰情感,①④符合题意。
11.C【解析】主旋律电影《征程》以“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时空跨越为主线,通过讲述三代基层党员的奋斗故事,展现了中国
式现代化的艰辛历程,有利于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增强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
①思想政治答案第1页(共3页)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9分)
材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
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非
遗既是传统文化的具体表现,又是历史发展的见证,更是密切民族情感的纽带。
湖北省组织了“非遗援疆”项目,依托武汉纺织大学,为博尔塔拉蒙古自治
州绣娘提供培训,架起了“文化润疆”新途径。边疆练娘们从中激发出对非遗创
新的热爱,与湖北非遗传承人建立起深厚的友谊。她们以“石榴”为主题,将湖
北织绣的精髓与少数民族的刺绣技法相融合,边做手工,边唱歌舞蹈,创作出大
量形态多样的作品,丰富了边磴文旅产业的资源和形态,成为当地的新富民项
目。不少项目参与者表示“非遗援疆”项目给大家带来了极大的价值感、责任
感、荣誉感。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的内涵与功能”的知识,分析“非遗援疆”项目
在支援边疆振兴中发挥的积极作用。(9分)
材料二国家主席习近平向首届世界古典学大会致贺信中指出,古典文明
群星璀璨,不断滋养和启迪后世。两千多年前,中国和希腊两大文明在亚欧大
陆两端交相辉映,为人类文明演进作出了奠基性贡献。习近平强调,中国积极
致力于推动文明传承发展,加强国际人文交流,促进全球文明对话,注重从不同
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愿同各方一道,践行全球文明倡议,携手解决人类
共同面临的各种挑战,共同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希望各位专家学者担负起
古典学研究的使命,为促进文明传承发展、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作出更大贡献。
(2)假如你是“首届世界古典学大会”的专家,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传承
与文化创新”的知识,就如何推动不同文明交流互鉴写一篇短评。(10分)
要求:①围绕主题,观点明确;②论证充分,逻辑清晰;③学科术语使用规
范:④总字数在200字左右。
④思想政治试题第6页(共8页)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9分)
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
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深刻阐述和科学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繁荣发
展社会主义文艺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为新时代文艺事业锚定价值航向,擘画宏
伟蓝图。
定航向、正导向,指出“文艺不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不能在为什
么人的问题上发生偏差,否则文艺就没有生命力”。
谈创作、论方法,指出“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健、
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深刻反映我们这个时代的历史巨变,描
绘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图谱”。
讲品位、重艺德,指出“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把个人的道德修养、社会形象与
作品的社会效果统一起来,坚守艺术理想,追求德艺双馨”。
把握传承和创新的关系,指出“学古不泥古、破法不悖法,让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成为文艺创新的重要源泉”。

明体达用、体用贯通。思想的光芒,照耀新时代中国文艺事业崭新航程。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知识,谈谈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繁
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