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6.3 价值的创造和实现目标呈现:1.政治认同:学生通过课前预习,说出劳动的含义与地位,知道人的价值要在劳动中创造和实现,自觉弘扬劳动精神,实现人生价值。2.科学精神:理解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正确处理个性发展与社会价值的统一关系。3.公共参与:积极主动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为社会作出贡献。教学重点: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教学难点:弘扬劳动精神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学习方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情景分析法目标达成:检查学案,调整课堂目标自主学习:课前先认真阅读教材,提炼概括梳理教材知识,力争用最简练的语言整理回答并理解识记相关内容:1.弘扬劳动精神,实现人生价值2.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创造和实现价值3.在砥砺自我中创造和实现价值导入新课:播放视频《黄文秀》,围绕总议题“从黄文秀事迹中领悟价值的创造与实现?”,探究三个子议题:敢叫日月换新天、一片丹心图报国、今朝砥砺自奋进。议题一:敢叫日月换新天议题情境一:《黄文秀的扶贫故事》黄文秀翻山越岭,脚沾泥土,走访全村所有贫困户。她帮贫困户做家务、搞卫生,和农户一起耙田、插秧;为帮助他们脱贫,她熬夜制定脱贫方案、思考脱贫对策。她到县里申请资金修路、修建蓄水池;带领村集体发展杉木、砂糖橘、枇杷等产业……虽然每天都很辛苦,但她的内心却感到满满的充实与快乐。一年后,百坭村道路通了,产业旺了,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全村88户418人顺利脱贫,贫困发生率大幅下降。议学任务1:黄文秀是如何实现人生价值的?议学任务2:结合材料,谈谈劳动有什么意义?《黄文秀的扶贫日记》中写道:驻村时间那么长以来,我不断思考一个问题:究竟何为幸福?古语:老有所养、幼有所教。真正的幸福就是:他上学、看病有保障,生活环境良好,就如中央定的“两不愁”、“三保障”。议学任务3:上述材料启示我们应该如何获得人生幸福?活动一:纵里寻她(他)为迎弘扬“劳动最光荣、奉献最美丽”的主旋律,尚德中学校团委开展了“寻找身边最美劳动者”的征集活动。请你积极推荐,填写表格。议题二:一片丹心图报国议题情境二:《黄文秀的就业故事》黄文秀家境贫寒,在党和政府、社会各方的资助下才得以完成高中和大学的学业。在党的政策扶持下,黄文秀家种植22亩油茶和4亩茶叶,收入逐渐增加,生活水平有了提升。硕士毕业后,黄文秀考上了广西定向选调生,被安排在到市委宣传部工作。一年后,按黄文秀的请求,党组织将她调到百坭村任职第一书记。在这里,她找到了施展学识、建设家乡的舞台。议学任务4:社会为黄文秀实现人生价值提供了哪些条件?活动二:人生抉择追寻人生价值,青年更应“去远方”。追寻人生价值,青年更应“回家乡”。”(注意:“去远方”指到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去。“回家乡”指回到二三线城市(乡村)的家乡。)要求:请选择你支持的一方观点,运用“人生价值”的知识,说明理由。议题三:今朝砥砺自奋进议题情境三:《黄文秀的求学故事》高中时,父亲曾对黄文秀说:“希望将来的你,做一名干干净净的人民公仆,踏踏实实,为党的事业多作贡献。”在父亲指引下,她扣好了人生的第一粒扣子,也更坚定了报效家乡的信念。本科时,为丰富自己的知识,她每天在图书馆里读书。为锻炼能力,她加入了好几个社团。为减轻经济负担、积累社会经验,她利用周末或课余时间勤工俭学:发传单、家教、销售……黄文秀身上总有一股韧劲,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奋斗。她常常调侃自己是“打不死的小强”!我从哪里来,就要到哪里去。从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毕业后,黄文秀不忘家乡故土给予自己的哺育,回到百色市最基层、最艰苦的地方燃烧如火激情、唱响青春之歌。议学任务5:为了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公仆,黄文秀做了哪些努力?目标小结:人生价值的创造和实现方式各有侧重。1.根本途径:强调劳动和奉献。2.客观条件:强调个人与社会的统一。3.主观条件:强调精神、素质、理想信念、正确的价值观和品德修为。目标检测:判断正误:1.自强不息是人们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2.在人类社会历史上,劳动是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3.社会提供的各种条件是人们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的决定因素。4.强调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会抹杀人的个性发展。布置作业:1.课后请结合个人情况,制定一份职业生涯规划。预习下一框《文化的内涵和功能》。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