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三校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图片版,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三校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图片版,含解析)

资源简介

三校联考2025年秋季学期高一年级第一次月考
化学参考答案
第Ⅰ卷(选择题,共42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题号 1 2 3 4 5 6 7
答案 B D B C C B C
题号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C A A C D A D
【解析】
1.小苏打(碳酸氢钠)受热分解或与酸反应生成CO2,使馒头松软,A正确。熟石灰是氢氧化钙,属于碱,而非碱性氧化物,B错误。“84”消毒液含次氯酸钠,具有强氧化性,能够杀菌,C正确。草木灰含碳酸钾,能够提供钾元素,D正确。
2.CO2和SO3是酸性氧化物,但NO2与水反应生成HNO3和NO,不符合酸性氧化物的定义,A错误。Cl2和高锰酸钾是氧化剂,但Fe是还原剂(易失电子),B错误。MgCl2和Na2O是电解质,但NaCl溶液是混合物,不属于电解质,C错误。石墨、C60和金刚石均为碳元素组成的同素异形体,D正确。
3.与反应生成,所有元素化合价均未变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A不符合题意。与反应生成和,的化合价从0升至(被氧化),的化合价从降至0(被还原),存在化合价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B符合题意。中的、、和中的、等所有元素在反应前后化合价均未变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C不符合题意。高温分解为和,所有元素的化合价均未变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D不符合题意。
4.钠的密度大于煤油,可隔绝空气防止氧化,保存于煤油中,A正确。过氧化钠易与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反应,需密封保存,B正确。氯水中的次氯酸见光易分解,应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而非无色瓶,C错误。浓硫酸为液体,通常保存于细口瓶中,符合常规保存方法,D正确。
5.焰色试验不涉及新物质的生成,是物理变化,A错误。与都含有元素,故二者在灼烧时火焰颜色都是黄色,B错误。做完焰色试验之后会有杂质残留在铂丝上面,会干扰实验现象,用盐酸洗涤可将杂质形成对应的金属氯化物,往往金属氯化物沸点较低,在火焰上灼烧的时候便于分解挥发,无残留,也就不会干扰实验现象,C正确。由于钾元素的焰色易被黄色的火焰覆盖遮挡,不易观察,则观察钾元素的焰色试验时应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D错误。
6.在水溶液中呈蓝色,不符合无色条件,A错误。、、、均为无色离子,且彼此间不反应,能大量共存,B正确。与反应生成和,反应离子方程式为,不能大量共存,C错误。、会反应生成,反应离子方程式为,不能大量共存,D错误。
7.钠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很容易失电子,表现出很强的还原性,A正确。钠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在自然界中以化合态的形式存在,B正确。钠与水反应消耗水同时放热,温度升高,氢氧化钙溶解度降低,导致饱和石灰水中有溶质析出,C错误。钠与水迅速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同时释放大量热量,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蓝色沉淀,D正确。
8.液氯是液态Cl2,属于纯净物,而新制氯水含有多种成分,是混合物,A错误。氯水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是因Cl 的还原性导致其被还原,而非漂白性,结论错误,B错误。H+使石蕊变红,HClO的强氧化性使其褪色,现象与结论一致,C正确。气泡是H+与反应生成CO2,是由于HCl酸性强于H2CO3,与HClO无关,D错误。
9.过氧化钠是钠离子和过氧根离子构成,即阴阳离子的个数比为1∶2,A错误。是白色固体,而是淡黄色固体,B正确。能与酸反应,除产生盐和水,还产生,因此不是碱性氧化物,而属于过氧化物,C正确。既具有氧化性也具有还原性,而通常不表现氧化还原性,D正确。
10.钠与水反应放热,大试管中气体压强增大膨胀,红墨水左低右高,A正确。制备时,稀硫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会覆盖在石灰石表面,阻止反应继续进行,无法持续产生,应使用稀盐酸,B错误。Na2CO3稳定,受热不分解,而NaHCO3不稳定,受热会分解,要证明二者的热稳定性强弱,要把稳定性强的Na2CO3放在外管,把稳定性差的NaHCO3放在内管进行实验,C错误。试管加热时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D错误。
11.降低4价,得,升高2价,失,A错误。的歧化反应,到得1个电子,到失1个电子,B错误。失给,C正确。转移到,D错误。
12.Na2CO3与盐酸反应分步进行,第一步发生反应:+H+=,不产生气体;第二步发生反应:+H+=CO2↑+H2O,产生CO2气体。而NaHCO3与盐酸直接发生反应:+H+=CO2↑+H2O,产生CO2气体,故反应产生气体速率更快的是NaHCO3,A错误。当两种固体质量是1 g时,稀盐酸足量,根据方程式1:Na2CO3+2HCl=2NaCl+CO2↑+H2O,m1(CO2)=,方程式2:NaHCO3+HCl=
H2O+CO2↑+NaCl,m2(CO2)=,m2>m1,故NaHCO3反应生成CO2更多,气球体积更大,体积较小的是Na2CO3,B错误。NaHCO3不稳定,受热发生分解反应:2NaHCO3 Na2CO3+CO2↑+H2O,产生的CO2能够使石灰水变浑浊;Na2CO3稳定,受热不分解,故能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NaHCO3,C错误。Na2CO3能够与石灰水发生反应:Na2CO3+Ca(OH)2=CaCO3↓+2NaOH,生成CaCO3沉淀;NaHCO3也能够与石灰水发生反应:NaHCO3+Ca(OH)2=CaCO3↓+H2O+NaOH或者发生反应:2NaHCO3+Ca(OH)2=CaCO3↓+2H2O+Na2CO3,也生成CaCO3沉淀,可见Na2CO3、NaHCO3两者均能反应产生白色浑浊,因此无法鉴别,D正确。
13.碳酸氢钠与稀盐酸混合生成二氧化碳、氯化钠、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正确。醋酸为弱酸,在离子方程式中不能拆开,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应为,B错误。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OH 和O2,OH 与Cu2+结合生成Cu(OH) 沉淀。总离子方程式为,C错误。与反应,与反应,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D错误。
14.只有碳酸氢钠加热分解,由差量法可计算碳酸氢钠的质量,然后再计算碳酸钠的质量分数,能够测出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A不选。加热后b g固体为氯化钠的质量,设碳酸钠的物质的量为x、碳酸氢钠的物质的量为y,则106x+84y=a,2x+y=,解方程计算出a、b,然后可计算出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B不选。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均能与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结合B项分析,也可以计算出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C不选。a g混合物与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逸出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和水,所以质量增加b g两种气体的质量,故无法求出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D选。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8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8分)
15.(除特殊标注外,每空2分,共14分)
(1)③⑤⑧(1分)
(2)①C(1分) ②Cu2(OH)2CO3 + 4HCl = 2CuCl2 + 3H2O + CO2↑
(3)①5 ②>(1分) ③
④发生了(1分)
(4)①FeSO4、Na2O2(1个1分,共2分) ②10
【解析】(1)①溶液是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②自身不能电离,是非电解质;
③冰醋酸不导电,在溶液中,因自身电离而导电,是电解质;
④铜是金属单质,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⑤固体中不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不能导电,但熔融状态下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属于电解质;
⑥蔗糖是不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离子的非电解质;
⑦盐酸是混合物,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⑧熔融的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是电解质;
⑨酒精是不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离子的非电解质,不能导电;
⑩溶液是混合物,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综上所述,属于电解质的是③⑤⑧。
(2)“铜绿”的化学式为Cu2(OH)2CO3,则其属于碱式盐;“铜绿”的化学式为Cu2(OH)2CO3,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Cu2(OH)2CO3 + 4HCl = 2CuCl2 + 3H2O + CO2↑。
(3)①由电荷守恒可得,x=10,由氢元素守恒可知,上述反应中的y=5。
②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物是还原剂,还原剂发生氧化反应得到氧化产物,为氧化产物;ClO 为氧化剂;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故氧化性强弱: >。
③单线桥法表示表示该反应中电子的转移情况为。
④已知:Na2FeO4在处理饮用水的过程中铁元素会被转化为Fe3+,进而Fe3+在水中产生Fe(OH)3胶体,Fe(OH)3胶体具有吸附性。Na2FeO4在处理饮用水的过程中,Fe元素的化合价从+6价降低为+3价,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4)①反应2FeSO4+6Na2O2=2Na2FeO4+2Na2O+2Na2SO4+O2↑中Fe元素由+2价升高为+6价,过氧化钠中部分O元素由 1价升高为0价,故反应中还原剂是FeSO4、Na2O2;
②该反应中Fe元素化合价由+2价变为+6价,失(6 2)×2e =8e ,过氧化钠中O元素化合价由 1价变为0价和 2价,失2e ,故该反应转移10e ,即生成1个O2时,反应中转移10个电子。
16.(除特殊标注外,每空2分,共15分)
(1)①(1分) ②(1分) (1分)
(2)BD
(3)①(1分) ②过滤(1分) ③NaCl+NH3+CO2+H2O=NH4Cl+NaHCO3↓
(4)
(5)
(6)C
【解析】(1)①相同条件下,的溶解度比的溶解度更大;
②向碳酸钠中加入少量水后,碳酸钠结块变成晶体,并伴随着放热现象,向碳酸氢钠中加入少量水后,碳酸氢钠能溶解,并伴随吸热现象,则吸收热量的是;碳酸钠的碱性强于碳酸氢钠,则继续滴加等体积的水,得到的溶液碱性更强的是。
(2)和均含有钠离子,焰色均为黄色,A不能鉴别。向碳酸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开始无气泡,后产生气泡,向碳酸氢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开始就会产生气泡,B能鉴别。和均会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C不能鉴别。溶液碱性更强,相同条件下,滴加酚酞试剂后,溶液红色更深,D能鉴别。
(3)侯氏制碱法的反应原理为将二氧化碳通入氨水的氯化钠饱和溶液中,使溶解度较小的碳酸氢钠从溶液中析出,碳酸氢钠热稳定性差,受热分解得到碳酸钠。
①氨气在水中的溶解度更大,先通入氨气形成碱性溶液,可以吸收更多,得到的产率更高;
②将二氧化碳通入氨水的氯化钠饱和溶液中,使溶解度较小的碳酸氢钠从溶液中析出,则从装置中分离出的操作为过滤。
③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Cl+NH3+CO2+H2O=NH4Cl+NaHCO3↓。
(4)与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5)与水反应:,增多,OH 与反应生成,故数目减少而数目增多,离子数目几乎不变。
(6)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气泡消失后滴入酚酞,溶液变红,可证明有碱性物质生成,轻轻振荡后红色褪色,加入MnO2有较多气泡生成,可能生成了强氧化性物质H2O2,从而使有色物质褪色,的主要作用是催化H2O2分解生成氧气。 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②中的大量气泡主要成分是氧气,A错误。酚酞遇碱变红,③中溶液变红,说明有碱性物质生成,B错误。强氧化性物质能使有色物质褪色,故④中现象可能是由于溶液中含有强氧化性物质造成的,C正确。⑤中的主要作用是催化H2O2分解生成氧气,D错误。
17. (除特殊标注以外,每空1分,共14分)
(1)B(2分)
(2)D(2分)
(3)
(4)(2分)
(5)产生白雾
(6) 氧化性
(7)浓硫酸或溶液等(2分,答案合理即可给分)
【解析】(1)氯气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所以和空气混合时,氯气在下方,空气在上方,所以发生氯气泄漏时,不能向地势低的地方撤离,A错误。肥皂水是碱性的,氯气能和碱性物质反应降低毒性,所以可以用蘸有肥皂水的毛巾捂住口鼻撤离,B正确。观察风向,应该逆风撤离,否则易导致中毒,C错误。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不能用于捂住口鼻,D错误。
(2)新制的氯水存在三分子四离子:Cl2、H2O、HClO、H+、OH 、Cl 、ClO ,久置的氯水是HCl溶液,检验一瓶氯水是否已经完全变质实质是检验氯水是否还含有HCl之外的成分:氯水和久置氯水均含Cl ,加AgNO3溶液都能生成白色沉淀,A错误。氯水、久置氯水遇酚酞溶液均不变色,B错误。氯水、久置氯水遇碳酸钠溶液均产生气泡,C错误。氯水遇紫色石蕊溶液先变红后褪色,若完全变质则不变红,D正确。
(3)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氢离子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次氯酸具有漂白性使溶液褪色,形成饱和氯水,过量的氯气使溶液显浅黄绿色。
(4)Z为钾盐,根据价 类二维图可知氯元素的化合价为+5,Z为KClO3,实验室常用KClO3制备的化学方程式为。
(5)在中燃烧生成气体HCl的实验,可在集气瓶口上方观察到的现象为产生白雾。
(6)可用作新型自来水消毒剂的原因是具有氧化性。
(7)图中实验证明了经过D瓶中的溶液后不能使干燥红布条褪色,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干燥的Cl2不能使干燥红布条褪色;Cl2被NaOH吸收后也不能使干燥红布条褪色,因此D瓶中盛放的溶液可能是浓硫酸或NaOH溶液等。
18.(除特殊标注外,每空2分,共15分)
(1)分液漏斗(1分)
(2)除氯气中的HCl (1分) 浓硫酸(1分)
(3)> Cl2+2I =I2+2Cl
(4)
(5)5∶3 b
【解析】(1)盛放浓盐酸的仪器名称是分液漏斗;利用装置A,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加热制备Cl2,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根据分析,装置B的作用:除去氯气中混有的氯化氢;装置C中的试剂:浓硫酸。
(3)Cl2氧化KI生成碘单质,Cl2是氧化剂,I2是氧化产物,可得出氧化性:Cl2>I2;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2I =I2+2Cl 。
(4)D中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氯气,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5)反应中部分HCl元素化合价没有变化,HCl表现还原性和酸性,被氧化的HCl与起酸性的HCl的质量比为10×36.5∶6×36.5=5∶3;该反应为固体+液体不加热制取气体,故最佳发生装置是b。SLK
三校联考2025年秋季学期高一年级第一次月考化学答题卡
注意事项

正确填涂
准考证号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

班级
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清楚。

2选择题使用8铅笔填涂,非选择题使用
错误填涂
黑色碳素笔书写,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例四
000000000
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
母中
①①①①工工团①①

姓名
22I2I2I2I2222I
3133313133I33
4④4四④4I4I④4I④4

考场号
■■
5]5]555]51555
贴条形码区
66666666]6
2刀07刀刀7刀7刀07刀0
(正面朝上,请贴在虚线框内)
座位号
■■
8]8]8]8]88]88I8
99]9999999
禁意口港赣紧楚青鞋费餐考
第I卷选择题
1BI网D
6A四B网D
11 [A][B]C][D]
2 A [BC]D
7
AIBC网D
12 A][B C]D]

3AIBC D
8 [A [B C [D
13 A][B C]D]
4 A [BCD
9 [A[B]CD
14 [A][BC]D]

5 A BCD
10AIB D
第Ⅱ卷
非选择题
15.(14分)
(1)
(2)①

(3)①



(4)①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16.(15分)
(1)①

(2)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3)①


(4)
(5)
(6)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17.(14分)
(1)
(2)
(3)
(4)
(5)
(6)
(7)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18.(15分)
(1)
(2)
(3)
(4)
(5)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3.下列反应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三校联考2025年秋季学期高一年级第一次月考
A.Na,0+H,O=2NaOH
化学
B.2Na+2H,O=2NaOH+H,
C.CaCO,+2HCl-CaCl,+CO,+H,O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第1页至第4
D.CaC0,商温Ca0+C0,↑
页,第Ⅱ卷第4页至第8页。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满分100分,
4.下列有关试剂的保存方法不正确的是
考试用时75分钟。
A.Na保存于煤油中
B.过氧化钠应密封保存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
C.氯水保存于无色试剂瓶中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一1C一120一16Na一23S-32Cl一35.5
D.浓硫酸保存于细口瓶中
Ba-137
5.下列关于焰色试验知识的说法正确的是
A.焰色试验是化学变化
第I卷(选择题,共42分)
B.NaCl与Na,C0,固体在灼烧时火焰颜色不相同
注意事项:
C.用稀盐酸清洗做焰色试验的铂丝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
D.观察钠盐的焰色应透过蓝色钴玻璃
题卡上填写清楚。
6.下列各组离子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且为无色的是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A.Cu2+、H、Cl、S0
B.Na、K、NO,、OH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C.Na、Cl、OH、HCO
D.H、Cl、S0、Ba24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7.下列关于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A.钠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表现出很强的还原性
1.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相关解释错误的是
B.钠在自然界中以化合态的形式存在
A.用小苏打发酵面团制作馒头:小苏打受热或遇酸产生C02,使馒头松软
C.将金属N投入饱和澄清石灰水中的现象是:剧烈反应,有气体生成,无固体析出
B.用熟石灰治理酸性土壤:熟石灰为碱性氧化物,能中和酸
D.将金属N投入硫酸铜溶液中的现象是:剧烈反应,有气体生成,且有蓝色沉淀
C.用“84”消毒液拖地:“84”消毒液有强氧化性,可以有效杀灭细菌
生成
D.用草木灰给农作物施肥:草木灰中含有碳酸钾,可为农作物提供钾元素
8.已知酸性:HC>H,C03>HCI0。在新制氯水中存在多种分子和离子,下列实验现象和
2.分类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结论一致且正确的是
A.酸性氧化物:C02、NO2、SO3
A.新制氯水与液氯都呈黄绿色,两者均为混合物
B.常见氧化剂:Cl2、Fe、高锰酸钾
B.新制氯水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说明氯水具有漂白性
C.电解质:MgCl,、NaCl溶液、Na,O
C.向紫色石蕊试液中加入新制氯水,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D.同素异形体:石墨、C0、金刚石
D.将KHCO,固体加入新制的氯水中,有气泡产生,说明氯水中有HCIO
高一化学SLK·第1页(共8页)
高一化学SLK·第2页(共8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