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昭通市直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图片版,含解析 )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云南省昭通市直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图片版,含解析 )

资源简介

昭通市市直中学2025年秋季学期高二年级第二次月考
化学参考答案
第Ⅰ卷(选择题,共42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题号 1 2 3 4 5 6 7
答案 A B D B C C D
题号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C B D B A C A
【解析】
1.“酒曲”催化酿酒工艺,“酒曲”是催化剂,催化剂不能改变化学平衡状态,不能使平衡发生移动,A错误。燃烧是放热反应,B正确。富脂食品包装中常放入活性铁粉袋,铁粉具有还原性,可以作为抗氧化剂,消耗氧气,降低食品氧化变质速率,显著延长富脂食品的储存时间 ,C正确。CaCO3是强电解质,D正确。故选A。
2.盐酸溶液加水稀释,c(H+)等离子浓度减小,但c(OH-)增大,A错误。硫由固体变成气体,需要吸热,S(g)+O2(g)=SO2(g) 、= ,则,B正确。升高温度提高体系中所有物质的活化分子百分数,该反应放热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C错误。醋酸为弱酸,电离时需要吸热,在稀溶液中:= ,若将1L浓度均为的和NaOH溶液混合,放出的热量少于5.73kJ,D错误。故答案为B。
3.H2S为弱酸,应分步电离,即溶于水后的电离方程式:、,A错误。醋酸铵是强电解质,应完全电离,电离方程式应用“=”而非可逆符号,=,B错误。用淀粉 KI试纸和食醋检验加碘盐中是否含有碘,醋酸为弱酸不能拆开,离子方程式为:5I-++6CH3COOH= 3I2+3H2O+6CH3COO-,C错误。硫代硫酸钠溶液中滴入稀硫酸,浅黄色沉淀为硫单质,即反应得到硫单质、二氧化硫和水:+2H+=S↓+SO2↑+H2O,D正确。故答案选D。
4.=0.1mol/L的溶液中:Fe3+与亚硫酸根离子因氧化还原反应不共存,A不符合。=1012的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大于氢氧根离子浓度,溶液呈酸性:、Al3+、、Cl-可共存,B符合。Fe3+与SCN-会生成硫氰化铁而不共存,C不符合。由水电离的c(H+) =1×10-14mol/L,等于由水电离的c(OH-)=1×10-14mol/L,溶液可能是酸或碱溶液,均不能大量存在,D不符合。答案选B。
5.由图可知,第①步反应是反应物总能量小于生成物总能量的吸热反应。第②步、第③步反应是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的放热反应,A正确。由图可知,第③步反应为与水反应生成乙醇和水合氢离子,反应的方程式为,B正确。由题意可知,乙烯在酸催化下水合制乙醇的反应为催化剂作用下乙烯与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乙醇,产物及中间体中均无新非极性键形成,C错误。反应的活化能越大,反应速率越慢,慢反应是反应的决速步,由图可知,三步反应中,第①步反应的活化能最大,反应速率最慢,为总反应的决速反应,D正确。故选C。
6.据图可知时刻瞬间增大,而增大容器的体积会使瞬间减小,A错误。据图可知,曲线Ⅱ条件下反应速率更快,则温度更高,但平衡时甲醇的物质的量更低,说明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正反应放热,所以反应平衡常数,B错误。醋酸电离程度随稀释程度增大而增大,c点加水最多,电离程度最大,a、b、c三点醋酸总物质的量不变,中和时消耗NaOH的量由总物质的量决定,故消耗体积相等,C正确。B点时,Kw=1×10 12,0.005mol·L 1的硫酸中c(H+)=0.01mol/L,由水电离的c(H+)=1.0×10 12mol·L 1的KOH溶液中c(OH-)=1mol/L,等体积混合碱剩余,溶液呈碱性,D错误。
7.等浓度的HA和HB两种酸分别与足量的锌反应,相同时间内,HA收集到的氢气多,说明H+的浓度更大,HA酸性强于HB,不能说明HA是强酸,A错误。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扩大到原来的2倍,平衡时A的浓度为0.3mol/L,说明压强减小化学平衡逆向移动,反应为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B错误。草酸量不足,溶液无法褪色,C错误。取一定浓度的CuCl2溶液,升高温度,溶液变为黄绿色,说明升高温度该反应的化学平衡正向移动,反应为吸热反应,ΔH>0,D正确。
8.的乙酸溶液与的硫酸溶液,加水稀释时促进乙酸电离,pH变化较小,所以稀释到相同pH,所需加水体积更大的是①,A正确。的乙酸溶液和的硫酸溶液中,H+浓度为10 2mol/L,则溶液中OH-浓度为10 12mol/L,水电离产生的H+浓度与OH 浓度相等,则水电离产生的H+浓度为10 12mol/L。的氨水和的烧碱溶液中,H+浓度为10 12mol/L,H+均由水的电离产生,则水电离的:①=②=③=④,B正确。分别加水稀释10倍:硫酸为强酸,稀释后溶液pH变为3;乙酸为弱酸,稀释后溶液:2④>②>①,C错误。的烧碱溶液中,c(NaOH)=10 2mol/L,的乙酸溶液中,c(CH3COOH)>10 2mol/L,将两种溶液混合,溶液的pH=7,则需要加入的NaOH溶液的体积大于乙酸溶液的体积,即,D正确。答案选C。
9.缓慢倒入,导致部分热量散失,A错误。氢氧化钠溶液在碱式滴定管中,滴定终点溶液为中性,可以选择酚酞作为指示剂,B正确。图中两试管温度不同,一支试管未使用催化剂、一支试管使用FeCl3作催化剂,存在温度和催化剂两个变量,无法通过观察气泡速率研究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C错误。pH试纸不可直接伸入待测液中,D错误。故选B。
10.该反应放热,当温度逐渐升高时,平衡逆向移动,则氨气平衡转化率降低,同时该反应是一个正向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当其他条件相同时,增大压强能使平衡正向移动,提高氨气的平衡转化率,结合图可知X代表压强,Y代表温度,且Y1<Y2。该反应的,则,解得Ea(逆)=179kJ/mol,A正确。X代表压强,B正确。Y代表温度,且Y1<Y2,平衡常数只受温度影响,a、c温度相等,则,Y1时氨气的转化率更高,则平衡常数增大,可知a、b、c三点中,平衡常数由大到小排序为,C正确。a、b两点压强相等,温度:a>b,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高,则,a、c两点温度相等,压强:c>a,压强越高,反应速率越高,则,在a、b、c三点中,正反应速率由大到小排序为,D错误。答案选D。
11.根据Ka大小,酸性强弱为:CH3COOH>HClO,同浓度溶液中,CH3COOH电离程度大于HClO,则c(CH3COO-)>c(ClO-),A错误。Ka==1.75×10 5,溶液呈中性时,c(H+)=10 7mol/L,=175,B正确。少量的通入溶液中,次氯酸根将二氧化硫氧化为硫酸根并与钙离子生成硫酸钙沉淀,生成的氢离子结合多余次氯酸根生成次氯酸,其离子方程式为:=,C错误。根据前面分析酸强弱为:,相同浓度的溶液与溶液等体积混合,两者不反应,D错误。综上所述,答案为B。
12.由图可知,3小时后异山梨醇浓度继续增大,后异山梨醇浓度才不再变化,所以时,反应②未达到平衡状态,即正、逆反应速率不相等,A错误。图像显示该温度下,后所有物质浓度都不再变化,且此时山梨醇转化完全,即反应充分,而1,4 失水山梨醇仍有剩余,即反应②正向进行程度小于反应①、反应限度小于反应①,所以该温度下的平衡常数:①>②,B正确。由图可知,在内异山梨醇的浓度变化量为0.042mol/kg,所以平均速率(异山梨醇)=,C正确。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不能改变物质平衡转化率,所以反应②加入催化剂不改变其平衡转化率,D正确。故答案为:A。
13.离子浓度越大溶液导电能力越强,其电导率越大。相同浓度的盐酸和醋酸,离子浓度:c(盐酸)>c(醋酸),所以电导率:盐酸>醋酸,根据图知,②代表滴定盐酸的曲线,A错误。甲基橙变色范围为3.1~4.4,醋酸钠溶液呈碱性,所以应该选取酚酞作指示剂,B错误。c点溶质为氯化钠、b点溶质为相同浓度的NaOH和醋酸钠,酸或碱抑制水电离,弱的离子促进水电离,c点不影响水电离、b点抑制水电离,则水电离程度:c>b,C正确。b点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c(CH3COO-)+c(OH-)=c(H+)+c(Na+),D错误。故选:C。
14.H2A为二元弱酸,分步电离,H2AH++HA-,Ka1=,HA-H++A2 ,Ka2=,第一步电离大于第二步电离,则Ka1>Ka2,即>,根据图示,当[X表示或]=0时,,第一步电离产生的氢离子浓度大于第二步产生的浓度,氢离子浓度越大,溶液酸性越强,pH越小,则直线Ⅰ表示lg,直线Ⅱ表示lg,A错误。由图可知,直线Ⅰ中pH=1.22时,lg=0,即c(H+)=10 1.22mol/L时,=1,则的Ka1==10 1.22,其数量级是,B正确。加入NaOH溶液的过程中,==常数,C正确。向溶液中滴加溶液,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c(H+)+c(Na+)=c(HA-)+2c(A2 )+c(OH-),pH=7时,c(H+)=c(OH-),则,D正确。答案选A。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8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8分)
15.(每空2分,共12分)
(1)1∶4
(2)将固体粉碎、搅拌、适当升温、适当提高酸的浓度等(合理即可) CaSO4和SiO2
(3)pH过低,平衡逆向移动,不利于萃取;pH过高,Ce4+可能转化成Ce(OH)4
(4)=
(5)取适量最后一次的洗涤液于试管中,加入硝酸酸化,再加入硝酸银溶液,若没有观察到白色沉淀,说明沉淀已经洗涤干净,反之则未洗涤干净
【解析】氟碳铈矿中含及少量的,在空气中氧化焙烧后二氧化碳逸出,固体物质加入硫酸酸浸过滤,滤渣1为、。滤液中含有的被萃取剂萃取,除氟后萃取液中加入过氧化氢,硫酸混合液进行反萃取,Ce4+被过氧化氢还原为Ce3+,加入氨水将Ce3+转化为,向“滤渣2”中加入NaClO,被NaClO氧化为,过滤洗涤后Ce(OH)4加热分解为二氧化铈。
(1)“氧化焙烧”时中化合价为+3价,被氧化为+4价,根据电子守恒该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4。
(2)“酸浸”时为了提高浸取率,可采取的措施是将固体粉碎、搅拌、适当升温、适当提高酸的浓度等。氟碳铈矿中含及少量的,在空气中氧化焙烧后二氧化碳逸出,固体物质加入硫酸酸浸过滤,滤渣1为、。
(3)“萃取”时存在平衡:,pH过低,氢离子浓度大,平衡逆向移动,不利于萃取;pH过高,氢离子浓度小,氢氧根离子浓度大,Ce4+可能转化成,保持其他条件不变,萃取时要控制溶液pH不宜过低,也不宜过高。
(4)“反萃取”时Ce4+被过氧化氢还原为Ce3+,对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5)“滤渣2”中的被NaClO氧化为,表面吸附氯化钠,过滤并进行沉淀的洗涤,检验沉淀是否洗涤干净实际就是检验最后一次洗涤液中是否含有氯离子,实验操作为取适量最后一次的洗涤液于试管中,加入硝酸酸化,再加入硝酸银溶液,若没有观察到白色沉淀,说明沉淀已经洗涤干净,反之则未洗涤干净。
16.(每空2分,共14分)
(1)AD
(2)>CN->HCO>HCOO- CO2+CN-+H2O=HCN+HCO
(3)①减小 碱 ②9∶2
【解析】(2)电离常数越大,酸性越强,酸根结合H+能力越弱,酸根结合氢离子的能力为:>CN- >>HCOO-。根据酸性H2CO3>HCN>,少量的CO2通入NaCN溶液中的离子反应方程式:CO2+CN-+H2O=HCN+。由方程式可知,25℃时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 =。
(3)①酸的电离平衡是吸热反应,由于HA为强酸,不存在电离平衡,对HA溶液升高温度,c(A-)不变,对HB溶液升高温度促进HB电离,c(B-)增大,减小。若c>9,则MOH是弱碱,将pH=2的HA溶液和pH=12的MOH溶液各1mL混合,则MOH溶液过量,溶液呈碱性。
②混合后溶液的pH=11,说明MOH过量,溶液中,则有,则9∶2。
17.(每空2分,共16分)
(1)恒压滴液漏斗
(2)=
(3)防止过量使溶液呈酸性,导致分解
(4)在冰水(冷水)中冷却结晶(或冷却结晶)
(5)除去A中残留的
(6)加入最后一滴溶液时,溶液恰好由紫红色变成无色,且30秒内不恢复原色
(7)AD
【解析】在A中与浓盐酸反应制取氯气,浓盐酸具有挥发性导致生成的氯气中含有HCl,可在装置B中利用饱和食盐水除去,在C中盛放与NaOH混合物,与通入的反应生成,氯气有毒不能直接排放,但是能和NaOH反应而消除其污染,所以D装置是尾气处理。
(1)由图可知仪器为恒压滴液漏斗。
(2)C中盛放的与NaOH混合物与发生反应产生,化学方程式为:=。
(3)当观察到C中白色固体消失,即反应完全,若继续通,导致过量,会使溶液呈酸性,分解。
(4)想要获得纯净,首先要将其结晶析出,然后将沉淀过滤出来,再进行洗涤、干燥才可以得到纯净的,由于不易溶于冷水,所以需要的操作有:在冰水中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
(5)实验完毕后,A装置中残留着,打开,向A中加入NaOH溶液,可去除残留的。
(6)溶液为紫红色,滴定终点时,溶液紫红色完全褪去且30秒内不变色。由题中方程式可得关系式,即1mol完全反应消耗1mol,反应消耗草酸的物质的量为,所以的质量为,所以该产品的纯度为。
(7)部分标准液滴出锥形瓶外,则偏大,偏大,A符合题意。锥形瓶洗净后还留有蒸馏水,对标准液的用量没有影响,不变,B不合题意。放出待测溶液(含)的滴定管开始有气泡,放出液体后气泡消失,则待测液所含的偏少,消耗的体积偏小,偏小,C不合题意。装标准液的酸式滴定管没有用标准液润洗,导致消耗偏大,偏大,D符合题意。读标准溶液体积时,先仰视后俯视,导致偏小,偏小,E不合题意。故选AD。
18.(除特殊标注外,每空2分,共16分)
(1) 123(1分) 低温(1分)
(2)=
(3)BD
(4)温度对反应ii的影响大于反应i 增大
(5)①CO 先减少后增加 ②
【解析】(1)根据盖斯定律,2×ⅰ+ⅱ可得,;根据复合判据,可知该反应低温自发。
(2)由于活化能越大,进行的速度越慢,在历程中是决速步骤,由图可知转化为的活化能最大,则历程中决速步骤的反应方程式为=。
(3)反应在刚性密闭容器中进行,气体质量不变,容器体积不变,根据,气体密度始终不变,不能表明达到平衡,A错误。反应i是气体分子数变化的反应,气体总压强不随时间变化,说明各物质的量不再变化,达到平衡,B正确,设反应生成为,的体积分数为,在任意时刻体积分数均为50%,C错误。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量变化,气体质量不变,平均摩尔质量,平均摩尔质量不随时间变化,说明n不变,达到平衡,D正确。
(4)反应ⅰ和ⅱ都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都逆向移动,反应ⅰ逆向移动,物质的量分数减小,而反应ⅱ逆向移动,物质的量分数增大,综合作用结果,物质的量分数增大,说明温度低于600K时,反应ⅱ起主要作用。反应ⅰ的正反应是气体分子数减小的反应,反应ⅱ是气体分子数相等的反应,增大压强,反应ⅰ正向移动,浓度增大,促进反应ⅱ正向移动,故甲醚的物质的量分数增大。
(5)①根据反应可知,反应ⅰ是放热反应,反应ⅲ是吸热反应,升温,反应ⅰ逆向移动,量减小。反应ⅲ正向移动,量增大,故甲代表,乙代表。反应ⅰ中生成,反应ⅲ也生成,升高温度,反应ⅰ逆向使减少,反应ⅲ正向使增加,图像中转化率先减小后增大,说明反应ⅰ影响初期,反应ⅲ影响后期,故在内,随着温度升高,的平衡产量先减少后增加。
②设投料1mol和3mol ,a、b点对应温度相等,270℃平衡体系中,,,,,气体总物质的量为3.76mol。,,,。所以反应ⅲ平衡常数。ZT
昭通市市直中学2025年秋季学期高二年级第二次月考化学答题卡
注意事项

正确填涂
准考证号
L答题前,考生先将白已的姓名、准考证
班级
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清楚。

2选择题使用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使用

错误填涂
黑色碳素笔书写,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000I0I0四00000可
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

和和I田和和田

姓名
2四22I22I2】2I222
333333I333I3

四④④④④4④④④④4④
考场号
5]5151551515555

贴条形码区
6]6]6]6]6]6]6]6]6]6]
0刀刀 刀刀刀刀刀刀
(正面朝上,请贴在虚线框内)
8]8]8]88]88]888
座位号
9199999999

缺考
标记
第I卷
选择题
1 [A][B][C][D]
6AIB D
11 A B]C D]
2 [A]B CD
7
[A]B CD
12 [A][B]C]D]
3 [A][B]C][D]
8四D 可
13 [A][B]C D
4 A B CD
9A B CD
14A幻B四D回
5 [A][B]C D]
10 A]BCD
第Ⅱ卷非选择题
15.(12分)
(1)
(2)
(3)
(4)
(5)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16.(14分)
(1)
(2)
(3)①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17.(16分)
(1)
(2)
(3)
(4)》
(5)
(6)》
(7)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18.(16分)
(1)△H=
kJ·mol
(2)
(3)
(4)
(5)①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此区域不能答题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3.下列电离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昭通市市直中学2025年秋季学期高二年级第二次月考
A.H2S气体溶于水后的电离方程式:H,S一2H+S2
B.醋酸铵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CH,COONH4CH,COO+NH
化学
C.用醋酸和淀粉-KI试纸检验加碘盐中是否存在碘元素:I0+5I厂+6H一3L2+3H,0
D.硫代硫酸钠溶液中滴加稀硫酸产生浅黄色沉淀的离子方程式:S,0号+2H一$↓+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第1页至第6
S02↑+H,0
页,第Ⅱ卷第6页至第10页。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满分100
4.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分,考试用时75分钟。
A.c(S0号)=0.lmol/L的溶液中:Fe3+、CI、S0、Na
B.c()=10的溶液中:NH、A、NO、C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
c(OH)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一1C一120一16Na一23Bi一209
C.c(Fe3+)=0.lmol/L的溶液中:K、C10、S0、SCN
D.由水电离的c(H)=1×10-4mol/L的溶液中:Ca2+、K*、CI、HC03
第I卷(选择题,共42分)
5.乙烯在酸催化下水合制乙醇的反应机理及反应进程中能量变化如图1所示,则下列叙
述错误的是
注意事项:
HH
H、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
HH.O'
H,0
H,0
第②步
题卡上填写清楚。
H
H第①步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CH,≡Cii,i,0
CH,CH,OH+H'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反应进程
图1
1.化学与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第①步为吸热反应,第②③步均为放热反应
A.西周时期发明的“酒曲”催化酿酒工艺,是利用了“酒曲”使平衡正向移动的
HH
HH
H
原理
B.第③步反应为H
+H,0一H-C-C一OH+H,0
B.“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这里的“燃豆萁”是放热反应
H
H
HH
C.富脂食品包装中常放入活性铁粉袋,与降低化学反应速率有关
C.该反应过程中既有非极性键的断裂,又有非极性键的形成
D.家庭中常用食醋除水垢,水垢中含有的难溶物CaCO3是强电解质
D.三步反应中,第①步反应的活化能最大,为总反应的决速反应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6.下列叙述与图2中甲、乙、丙、丁相符合的是
A.将0.1mol/L的盐酸溶液加水稀释,该过程中所有离子浓度都减小
tc(C0,)/mol·L'
tn(CH,OH)/mol
c(OH)/mol·L-
20
B.S(g)+02(g)=S02(g)△H1、S(s)+02(g)=S02(g)△H2,则△H1<△H
5
曲线b曲线a
C.2S02(g)+02(g)一→2S0,(g)△H<0,则平衡后升高温度,反应物活化分子百分
10
10武
107
数降低,产物活化分子百分数提高,平衡逆移
ADT:
时间/s
010203040时间/min
加水
01010cH/mol·L
D.在稀溶液中:H(aq)+0H(aq)一H,0(1)△H=-57.3k·mol',若将1L浓度

均为0.1mol·L的CH,C00H和NaOH溶液混合,放出的热量等于5.73J
图2
高二化学ZT·第1页(共10页)
高二化学ZT·第2页(共10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