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贵阳市第一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贵州省贵阳市第一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7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与其他动物相比,人脑在各个结构上都有提升。不过,人类的大脑究竟是在哪方面表现得最为突出,从而让我们的智力远远超过了其他物种呢?
一开始,科学家们怀疑,人类智力超群,是因为人类的脑子大,也就是脑容量大、质量大。但是,脑子越大就一定越聪明吗?这种脑体质量决定论很快遭到挑战。非洲象的脑子平均重4.6千克,是人脑的3倍,事实上大象并没有人类聪明。于是,科学家们又发明了“脑体质量比”的概念,也就是脑子的重量和全身总重量的比值。他们怀疑,脑体质量比越大,智商就越高。比如,抹香鲸按平均体重40吨来计算,脑体质量比大约只有1:5100,仅为人类脑体质量比的1%,所以抹香鲸不如脑体质量比更大的人类和海豚聪明。但是,科学家又发现,昆虫世界里的蚂蚁,平均重量0.049毫克,脑平均质量为0.006毫克,脑体质量比约为1:8,大约是人类的6倍,但蚂蚁的智商显然远不如人类。
在研究“人类为什么比其他动物聪明”这一问题时,科学家过去主要关注大脑中的灰质区域,因为那里的神经元最为集中。而大脑皮层的神经元数量是决定人类聪明与否的关键。不过,最新的研究表明,人类大脑内部的白质区域也比其他动物发达得多,对智力也有很大影响。一旦白质区域受损,很容易导致脑瘫,人就会变傻。

那么,究竟什么才是聪明呢?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对智力有不同的解读,最普遍也最简明的衡量标准是智商。但有些在现实中看上去非常聪明,被誉为“人精”的个体,智商值却普普通通。原来,人们通常说的聪明,指的不仅仅是智商测验主要考查的计算和分析能力,还包括很多其他能力,例如是否擅长领会对方意图、预测对方行为等,而这些能力是智商测验无法考查出来的。如今,我们将这些能力称为“情商”。在大脑中,有一个部位对我们的情商起着非常大的决定作用,那就是大脑皮层中的额叶。大约2亿年前,哺乳动物大脑表层形成了一种新结构——额叶,它使哺乳动物拥有了比其他动物更复杂的行为。
为了研究智力,我们可以对比脑容量差不多大的动物。很容易发现,尽管它们的脑子一样大,行为却非常不同。智力实验中成绩最突出的,往往都是灵长类动物。灵长类动物的大脑额叶区域比例更大,所以它更擅长学习,也更擅长领会对方意图、预测对方行为。人类是前额叶最发达的动物,所以也是情商最高的动物。我们的灵长类动物近亲,比如猩猩和猴子,虽然比其他动物要强很多,但是和人类相比,它们的前额叶不如人类发达,情商也就不如人类。

中国人脑库中心在世界上首次从“光谱红移”的角度解释人比动物聪明的原因。在同样的脑神经信息的光子传递中,人脑的能量消耗最低,如同节油性能最好的发动机效率更高一样。原来大脑处理、传递信息除了通过电信号和化学信号,还通过光子。不同物种光子传递的光谱是不一样的,人类的光谱偏红光,出现了光谱红移现象,即光波从较高能量转变为较低能量,显示出消耗能量最低。按消耗能量从低到高,依次是猴、猪、鸡、老鼠,牛蛙则偏蓝光,表现为消耗能量最高。
虽然消耗能量低,但人类的大脑是自然界最复杂的器官之一,它不是短时间能演化出来的。化石资料显示,在超过600万年的人类进化过程中,脑容量几乎是不断上升的。有科学家指出,在几十万年前,人类开始利用火烹煮食物,这样有利于食物更好研磨和消化,能够让肠胃更容易汲取营养。于是,人类的肠道逐渐变短,牙齿也逐渐变小,大大节约了用于生长和维持这些器官的能量,省下的能量便可以让大脑越长越大。从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随着脑容量越来越大,智力也在越来越高。最终,脑容量最大的人类发展出了现代文明。
但是,如果我们研究得细一些,这种理论就又有点站不住脚了。在几十万年前,亚欧大陆上的主流人类不是现代智人,而是尼安德特人。从化石来看,尼安德特人的脑容量可以达到1600毫升到1800毫升,而现代人只有1400毫升左右。难道现代人的脑子退化了?还不如几十万年前的尼安德特人聪明吗?
原来,尼安德特人的前额叶比较小,这说明尼安德特人的情商还是比较低的。也许他们能够在智商测验中胜过现代智人,但是由于情商不足,组织不起庞大的社会,无法持久地研发某种产品,注定了他们最终将会在与现代智人的漫长竞赛中失败。大概还有两方面的原因:第一,脑子大会导致婴儿头颅太大,加大产妇难产的风险,增大母婴死亡率,危及整个人类的繁衍;第二,大脑是一个耗能大户,会消耗身体近20%的能量,所以,在保证智力不下降、个体有竞争力的前提下,脑容量其实越小越好。
那么,现代智人的大脑为什么没有变得更大呢?如今,人类99%以上的知识都是在近300年创造出来的,而在过去的2万年间,人类的脑容量从1500毫升下降到1400毫升。显然,人类的脑容量缩小了,但是我们的综合智力水平并没有下降,因为我们的大脑在缩小的同时,也在优化,就像现代智能手机的体积远比传统电脑小,但是功能比传统电脑多得多一样。
(摘编自罗三洋《脑袋越大越聪明吗?》)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脑体质量比是指脑子的重量和全身总重量的比值,部分科学家认为脑体质量比越大,智商越高,但这是不符合实际的。
B. 智商主要考查的是计算和分析能力,而情商则指领会对方意图、预测对方行为等能力,说一个人聪明不能只关注智商。
C. 大脑皮层中的额叶是约2亿年前哺乳动物形成的特有的结构,人类前额叶区域比其他动物大,具有更复杂的行为。
D. 尼安德特人曾经是亚欧大陆上的主流人类,虽然其脑容量大,但其前额叶比较小,注定其在漫长的人类发展中会逐渐消失。
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开篇通过列举大象、抹香鲸和蚂蚁的典型例子,以先破后立的方式,巧妙驳斥了“脑容量决定论”和“脑体质量比决定论”。
B. 材料探讨问题时整体遵循从先天因素到后天因素的顺序,即从大脑的物理结构等先天条件,过渡到社会协作等后天能力的讨论。
C. 材料在论证上注重对比与递进,如将现代智人与尼安德特人进行对比,并层层递进地揭示“脑容量并非越大越好”的深层原因。
D. 材料善于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来说明复杂的科学原理,如将人脑优化比作“智能手机”升级,将能量高效利用比作“节油发动机”。
3. 下列对原文三个部分小标题的拟写,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人为什么比其他动物聪明——究竟什么才是聪明——难道现代人脑子退化了
B. 脑体质量比越大就越聪明吗——究竟什么才是聪明——人类复杂的大脑是怎样来的
C. 人为什么比其他动物聪明——智商高就是聪明吗——人类复杂的大脑是怎样来的
D. 脑体质量比越大就越聪明吗——智商高就是聪明吗——难道现代人的脑子退化了
4. 请根据材料,概括人类智力远超其他动物的主要原因。
5. 本文深入探索了人类大脑的秘密,请从中总结三条有益的科学探索经验。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爱情与逻辑
马克斯·夏尔曼
我在法律学院读书。我深知,一位贤惠的妻子对于我今后的律师生涯至关重要。我对波莉垂青已久。但她在聪明这点上达不到我的要求,我急需提高她跟我的匹配度。
第二天晚上,我便约波莉出来。我们坐在学校的一颗橡树下。我给她开了一门逻辑课。
“逻辑,”我清了清喉咙说,“我们先来讲‘轻率归纳’。你不会讲法语,我不会讲法语。由此得出结论:明尼苏达大学里谁也不会讲法语。”
“真的吗?”波莉兴奋地说,“没人会?”
我憋住一肚子怨气:“波莉,这是谬误。结论下得过早,证据又不足。”
“接下来一个谬误叫做‘转移论题’。有个男人想来申请工作。老板问他的资历怎样,他回答说家里除了老婆还有6个孩子。老婆是个跛子。孩子们没吃没穿。屋子里床都没有。”波莉那桃红色的脸颊上滚下一串泪珠:“啊,太可怜啦。”
“唉,是太可怜啦,”我应声附和道,“可这不足以为论点呀。那男人对老板关于他资历如何的问题避而不谈,却又想求得老板的同情。他是犯了‘转移论题’的错误,你懂吗?”
“你手帕带来了吗?”她已泣不成声。
我将手帕递给了她。“下面,”我压低嗓音说,“我们来讨论‘类比不当’。学生考试时该允许看教科书。毕竟嘛,外科医生在给病人做手术时可以参考X光片;律师为被告辩护期间可以查看辩护书;木匠盖房子的时候则可以对照设计图。那么,学生考试时为什么就不准看教科书呢?”
“好主意!”她热情洋溢地说。
“波莉,这论证全错了。医生、律师和木匠并不是在测验他们学到了多少知识,而学生却是在考试。这些情况完全不同,你可别把它们混为一谈啊。”
“现在讲‘假设非事实’。假如居里夫人没有把一张照相板留在装有沥青铀的抽屉里,那么当今世界还不知镭为何物呢。”
“对,对”,波莉颔首称是。我冷冰冰地说,“这个论证是谬误。也许居里夫人会在晚些时候的某一天发现镭,也许别的什么人会发现它的。你不能以一个不真实的前提作为开端,从而引出任何站得住脚的结论。”
“下一个谬误是‘违反充足理由律’。有两个人在辩论。甲说:‘我的对手是个臭名昭著的骗子,他的话一句也不可信。’波莉,想想看,错在哪儿?”
“这是不公平的,”她气愤地说,“人家还没有开口,就被骂成骗子。那人家还有啥机会辩论呢?”
“正确!”我欣喜若狂地叫了起来,“波莉,我为你感到自豪。”
我花了这么多时间,总算没白费。我们的关系由逻辑改为浪漫的时候到了。
“波莉,”我们再次坐在那棵橡树下的时候,我说。
“亲爱的,”我笑容可掬地说,“我们已经在一块儿呆了五个晚上了。相处得很融洽,显然是情投意合。”
“轻率归纳。”波莉欢快地说。
“对不起,你说什么?”我问。
“轻率归纳。”她重复了一遍。“咱们只碰过五次头,怎么就说是情投意合了呢?”
这小淘气学得倒挺不错。“亲爱的,碰五次头够多了。你要知道一块糕是好糕,总不必把它吃光吧!”
“类比不当。”波莉脱口而出,“我不是糕,我是姑娘。”
我心里总觉得不是滋味,“波莉,我爱你。你对于我是整个世界。我的宝贝,请说一声你跟我。要不,我做人还有什么意思?我会消沉下去,我会饭菜不进,我会变成一个两眼凹陷、步履蹒跚的废物,到处流浪。”
“转移论题。”波莉说。我咬紧牙关,说什么也得保持镇静。
“嗯,波莉,”我强装笑容地说,“你已经把谬误都学到手了。”
“这话一点不错。”她说着使劲点了点头。
“是谁教你的呢,波莉?”
“你呗。”
“对啦,你得感激我才是,亲爱的,要是没我,你一辈子也别想晓得这么多谬误。”
“假设非事实。”她迫不及待地说。
我抹了抹眉头上的汗水。“波莉,你别这样死心眼儿了。这些不过是课堂上的骗人之术。你可知道,学校里学到的东西与生活是不相干的。”
“外延扩大。”她顽皮地向我摇着手指。
我暴跳如雷:“你到底跟不跟我?”
“不跟。”她回答说。
“为什么?”我问。
“今天下午我已答应过佩蒂(波莉的另一个追求者),说我跟他。”
我气得脚跟也站不稳了,“这骗子!”我尖叫着,“别跟他,波莉。他会撒谎,讲话从不算数。他是个骗子。”
“违反充足理由律。”波莉说。
“好吧,”我说,“既然你已成了逻辑学家,那么请问,你跟佩蒂的逻辑原因何在?”
“他有温度。”
(选自《爱情与逻辑》,有改动)
6.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佩蒂是小说的次要人物,小说并未着墨,但能大致推断出其性格,与“我”相比,佩蒂温暖不算计。
B. “我”一心想要将波莉培养成符合自己职业需求的妻子,这体现出“我”功利主义的爱情观。
C. “我”在介绍转移论题这一谬误的时候,波莉哭了,可以看出她是一个善良且有爱心的人。
D. 小说语言幽默风趣、朴实动人,文本示例丰富,充满张力,增强了文本的讽刺性和可读性。
7. 若为小说添加一个结尾,下列哪种续写最符合波莉的性格与小说主题?( )
A. 波莉后来发现佩蒂也在学习逻辑,愤而与之分手。
B. “我”痛改前非,用浪漫诗歌重新追求波莉并成功。
C. 波莉与佩蒂结婚,但常以逻辑谬误调侃生活,充满乐趣。
D. “我”成为逻辑学教授,将这段经历写进教材警示学生。
8. 请根据文本中的逻辑学知识,反驳画横线句男主的想法。
9. 请结合文本,分析这篇小说在谋篇布局上的艺术特色。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敬宗之世,每月视朝不过一二,上始复旧制,每奇日未尝不视朝,对宰相群臣延访政事,久之方罢。待制官旧虽设之,未尝召对,至是屡蒙延问。其辍朝、放朝皆用偶日,中外翕然相贺,以为太平可冀。
文宗太和二年。自元和之末,宦官益横,建置天子在其掌握,威权出人主之右,人莫敢言。春三月辛巳,上亲策制举人,贤良方正昌平刘蕡对策,极言其祸。其略曰:“陛下宜先忧者,宫闱将变,社稷将危,天下将倾,海内将乱。”又曰:“陛下将杜篡弑之渐,则居正位而近正人,远刀锯之贱,亲骨鲠之直,辅相得以专其任,庶职得以守其官,奈何以亵近五六人总天下大政。祸稔萧墙,奸生帷幄,臣恐曹节、侯览复生于今日。”又曰:“忠贤无腹心之寄,阍寺持废立之权,陷先君不得正其终,致陛下不得正其始。”又曰:“威柄陵夷,藩臣跋扈。或有不达人臣之节首乱者以安君为名不究《春秋》之微称兵者以逐恶为义。则政刑不由乎天子,征伐必自于诸侯。”又曰:“陛下何不塞阴邪之路,屏亵狎之臣,制侵陵迫胁之心,复门户扫除之役,戒其所宜戒,忧其所宜忧。既不能治于前,当治于后,既不能正其始,当正其终。则可以虔奉典谟,克承丕构矣。昔秦之亡也失于强暴,汉之亡也失于微弱。强暴则贼臣畏死而害上,微弱则奸臣窃权而震主。伏见敬宗皇帝不虞亡秦之祸,不翦其萌。伏惟陛下深轸亡汉之忧,以杜其渐,则祖宗之鸿业可绍,三五之遐轨可追矣。”又曰:“臣闻昔汉元帝即位之初,更制七十馀事,其心甚诚,其称甚美。然而纪纲日紊,国祚日衰,奸宄日强,黎元日困者,以其不能择贤明而任之,失其操柄也。”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宦官弑逆》)
10. 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或有不达A人臣之节B首乱者以安C君为名D不究E《春秋》之微F称兵者G以逐H恶为义
11.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屏,音bǐng,摈弃、斥退,与《游园》“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的“屏”读音、意义均不相同。
B. 克,能够,与《谏太宗十思疏》“能克终者盖寡”的“克”意义不相同。
C. 伏惟,伏表恭敬俯伏,惟意为想,与《陈情表》“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的“伏惟”用法、意思相同。
D. 称,名声,与《出师表》“先帝称之曰能”的“称”词性、意义均不相同。
12.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敬宗每月临朝听政次数少,且没有预料到像秦朝灭亡那样的灾祸;而文宗则比较勤政,且注重吸取秦汉教训。
B. 文宗亲自考问制举人才,贤良方正科昌平人刘蕡在对策中极力陈述宦官日益骄横的灾祸,可见刘蕡正直敢谏。
C. 刘蕡劝谏文宗既然没有良好开端,则应在事后治理,端正结尾,这样就可以恭敬地奉行法典、谋略,继承大业。
D. 刘蕡认为“强暴”与“微弱”是导致臣子作乱的同等诱因,“害上”与“震主”虽形式不同,但本质都是权力秩序被破坏。
13. 请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祸稔萧墙,奸生帷幄,臣恐曹节、侯览复生于今日
(2)奸宄日强,黎元日困者,以其不能择贤明而任之,失其操柄也。
14. 针对宦官益横的问题,刘蕡向唐文宗提出了哪些应对措施?请简要概括。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水龙吟
南宋·程垓
夜来风雨匆匆,故园定是花无几。愁多怨极,等闲孤负,一年芳意。柳困桃慵,杏青梅小,对人容易。算好春长在,好花长见,原只是、人憔悴。
回首池南旧事,恨星星、不堪重记。如今但有,看花老眼,伤时清泪。不怕逢花瘦,只愁怕、老来风味。待繁红乱处,留云借月,也须拚醉。
15. 下列对这首词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词上片想象了经过昨夜风雨故园繁花定难以保全之景,奠定了全词沉郁哀伤的感情基调。
B. 虽是春日,但柳树困倦、桃花慵懒、杏子青涩、梅子个小,词人因春景不妙而心生愁怨苦闷。
C. 本词善用以景衬情,含蓄蕴藉,用“好花”来反衬“人憔悴”,用“花瘦”来衬托“老来风味”。
D. 词人虽然心中郁积,但仍想趁着繁花开时,和云月相伴,尽情喝酒,珍惜时光,及时行乐。
16. 本词情意凄婉哀怨,请结合全词探析其深层缘由。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史记·屈原列传》中与《报任安书》的“屈原放逐,乃赋《离骚》”表达意思相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要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世界大同,天下一家”的“大同社会”,需要人们各尽其力,不谋一己之私,正如《礼运》(节选)中所说“__________,__________”。
(3)古诗词中经常采用以声拟声的手法来表现音乐的神奇美妙,如“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人民攻克了一个个看似【甲】不可攻克的难关险阻,创造了一个个令人 A 的人间奇迹,①精神面貌更加奋发昂扬,焕发出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正信心百倍地谱写新的伟大历史。
中国式现代化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乙】同时我们深刻认识到,康庄大道并不等于一马平川。“十五五”【丙】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②我国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③我们面临的各种斗争不是短期的就是长期的,将伴随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全过程,必需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 B 的重大考验。
“走到艰难险阻的境界,这是全靠雄健的精神才能够冲过去的。”④在新征程上传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就要保持战略定力,增强必胜信心,直面矛盾问题( )【丁】,铲除顽瘴痼疾不含糊,应对风险挑战不退缩,以 C 的胆魄和勇气,通过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
⑤回望来路,精神之光照亮复兴之路;眺望前方,烽火销烟锻造民族脊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⑥把伟大抗战精神化作奋进的动力、团结的力量、开僻未来的信念,我们定能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18. 下列词语中“一”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①一马平川 ②一念之差 ③一路平安 ④一顾倾城
⑤一心一意 ⑥一失足成千古恨
A. ①⑤ B. ②④ C. ③④ D. ②⑥
19. 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相关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处“看似”的“似”字读音为“sì”,相同读音的词语有“似乎”“似曾相识”等,“似”的另一个读音为“shì”,如“像风似的”,“一个高似一个”。
B. 乙处语句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巨大作用,与“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使用的修辞手法都是暗喻。
C. 丙处的引号强调了“十五五”的关键性,与“散文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这句话中单引号的作用相同。
D. 丁处根据与后文句子“铲除顽瘴痼疾不含糊,应对风险挑战不退缩”的句式相同原则需填“不××”,再根据前文内容“直面矛盾问题”确定填“不回避”。
20.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1. 文中有三处错别字,请找出含错别字的词语并改正。
22. 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中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四、写作(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山谷里的每一次呼喊,都会得到回声的应答;历史中的每一次呐喊,或许等待更长的时间才能听到回响。有的回声清脆悦耳,有的回声振聋发聩……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7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1~5题答案】
【答案】1. C 2. B
3. C 4. ①大脑结构复杂化:灰质区域神经元密集,白质区域发达,保障信息高效处理与传递。
②前额叶高度发达:额叶(尤其是前额叶)促进情商发展,如理解意图、预测行为、社会协作等。
③能量利用高效化:人脑通过光谱红移现象实现低能耗高效信息传递,优化能量分配。
④演化过程中的优化:脑容量在缩小的同时不断优化内部结构(如神经连接密度和效率),而非单纯追求体积扩张。
5. ①要敢于质疑。科学家在研究“人类为什么比其他动物聪明”时不迷信已有理论,对脑体质量决定论、脑体质量比越大智商越高等观点进行质疑。
②要善于突破思考方向。科学家在脑容量大小、脑体质量比、脑结构、聪明的表现、脑消耗能量等多个方向不断探索,于是有了诸多发现。
③要善于运用最新科技手段。中国人脑库中心创新运用光谱解释人比动物聪明的原因,颇有说服力。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6~9题答案】
【答案】6. A 7. C
8. 这句话违反了“轻率归纳”和“充足理由律”的逻辑谬误。
①违反“轻率归纳”:将“律师生涯的成功”这一复杂问题,简单地归因于“拥有一位贤惠的妻子”这单一条件,结论下得过早,证据又不足。
②违反“轻率归纳”:从“贤惠的妻子”转移到“聪明”这一标准,话题焦点发生了偏移。他最初的目标是找一个对事业“至关重要”的“贤惠”妻子,但衡量波莉时却用了“聪明”这把尺子,而“聪明”并不直接等同于“贤惠”。
③违反“充足理由律”:这句话假设了“拥有贤惠妻子”是“律师生涯成功”的主要原因或必要条件,理由不充分。
9. ①双线交织:小说以“逻辑教学”与“爱情追求”两条线索并行推进,最终交汇于波莉拒绝,形成强烈的戏剧张力。
②对话推动情节:全文以对话为主体,通过“我”与波莉的问答逐步展开情节,既生动展示人物性格,又自然推动故事发展。
③结局反转或情节有波澜:前文看似“我”占据主导,结局却出乎意料,波莉以逻辑反制“我”,形成巧妙反转,增强可读性与思辨性。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10~14题答案】
【答案】10. BDF
11. B 12. A
13. (1)灾祸在朝廷内部酝酿,奸人在帷幄之中产生,臣担心曹节、侯览之流又在今天出现。
(2)违法作乱的人一天天地强大,百姓一天天地困苦,这是因为(君主)不能选择贤明的人并任用他们,从而失去了掌控的权力啊。
14. ①端正自己的地位,亲近正直贤臣,让宰相与百官能各司其职。
②堵塞阴险邪恶的途径,斥退亲近宠爱的臣子,不让宦官总揽国政。
③借鉴汉朝被奸宦窃权而灭亡的历史,有忧患意识,防微杜渐。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15~16题答案】
【答案】15. B 16. ①思乡。本词上片因昨夜风雨而触发对故园落花无数的哀思,下片又追忆昔日故园旧事表达怀念。
②嗟老。词人惜花伤春的深层原因是时光流逝,年老迟暮,物是人非,往事记忆模糊,因而内心哀怨沉痛。
③伤时。词人看花老眼中有“伤时清泪”,隐隐夹寓了他忧时伤乱的情绪,透露了词人深怀着的家国身世的感触。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题答案】
【答案】 ①. 屈平之作《离骚》 ②. 盖自怨生也 ③.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 ④. 不必为己 ⑤. 大弦嘈嘈如急雨 ⑥. 小弦切切如私语(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18分)
【18~22题答案】
【答案】18. B 19. D
20. A.刮目相看 B.惊涛骇浪 C.一往无前
21. “必需”改为“必须”,“销烟”改为“硝烟”,“开僻”改为“开辟”。
22. ①处将“谱写”改为“书写”,或在“历史”后加“篇章”。
③处把“不是……就是……”改为“不是……而是……”。
⑤处将“烽火硝烟锻造民族脊梁”和“精神之光照亮复兴之路”交换位置。
四、写作(60分)
【23题答案】
【答案】例文:
于无声处听惊雷
山谷的法则简单而确定:每一次呼喊,必有回声应答。然而历史的回音壁却幽深得多——那些穿越时空的呐喊,或许要等待数个春秋冬夏,才能听到那迟来的回响。这并非简单的因果报应,而是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考验着呼喊者的信念,也考验着聆听者的智慧。
有些回声需要时间的沉淀才能显现其价值。孔子周游列国时,“仁政”的呼吁在战火纷飞中显得如此微弱。然而数百年后,当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奏议得到回应,当朱熹在岳麓书院讲授“存天理,灭人欲”,孔子的呐喊终于等来了最恢宏的回声。这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在时光长河中不断丰富、深化的思想交响。历史的公正在于:真正有价值的声音,不会因暂时的沉寂而消逝,反而会在岁月的打磨中愈发璀璨。
有些回声则以出人意料的方式归来。戊戌变法的枪声沉寂后,谭嗣同在菜市口留下“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绝唱。变法似乎失败了,但那一腔热血却化作惊雷,震醒了更多沉睡的灵魂。仅仅十三年后,武昌城头的枪声便为这个古老帝国敲响了丧钟。历史的回声往往如此——它不是简单的复制,而是以另一种形式完成对初衷的兑现。那些为真理呐喊的声音,即使暂时被时代的喧嚣淹没,也终将在未来的某个转角与我们重逢。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回声的法则似乎发生了改变。每条微博都能获得即时反馈,每条视频都能收获点赞。然而,这种即时满足正在消解我们等待深沉回声的耐心。当每个人都沉迷于即时的掌声,还有谁愿意为那些需要时间检验的真理呐喊?还有谁能听见那些穿越时空的智慧低语?我们习惯了快餐式的文化消费,追求短暂的刺激和满足,却忽略了那些需要静下心来、用心去感受和思考的深刻思想。
青年的使命,或许就在于:既要敢于在这个喧嚣的时代发出自己的声音,也要学会在历史的回音壁前侧耳倾听。我们要相信,每一个真诚的呐喊都不会消失,它们正在某个我们看不见的时空中积蓄力量,等待在未来的某一刻,以更磅礴的气势回响。当无数这样的声音交织成时代的和声,我们便能在历史的回音壁上,听见文明前行的足音。这足音,是中华民族不断奋进、不断超越的铿锵步伐,是我们走向伟大复兴的坚定信念。
让我们在这历史的回音中,汲取力量,砥砺前行,书写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辉煌篇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